CN201230898Y - 一种多轴脊椎固定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轴脊椎固定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30898Y
CN201230898Y CNU2008201259901U CN200820125990U CN201230898Y CN 201230898 Y CN201230898 Y CN 201230898Y CN U2008201259901 U CNU2008201259901 U CN U2008201259901U CN 200820125990 U CN200820125990 U CN 200820125990U CN 201230898 Y CN201230898 Y CN 20123089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rod
combination
cup
ball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2599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士闳
卢士钧
陈敬昕
林士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 Jingxin
Lin Shibin
Lin Shihong
Lu Shijun
SHENGMEI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YASHENG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YASHENG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GUANYASHENG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U20082012599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3089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3089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3089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轴脊椎固定杆,包括第一结合杆和第二结合杆,二者其一端均为杆端,另一端均为结合端,该结合端近杆端处成球弧形;第一结合杯和第二结合杯,其为一杯体,该杯体底部至少部份成球弧形,该球弧曲率和该第一结合杆/第二结合杆的结合端的球弧曲率相同,和该第一结合杆/第二结合杆的结合端的球弧成万向结合,该杯体球弧具有一穿孔,使该第一结合杆/第二结合杆的杆端由该第一结合杯/第二结合杯内部穿出到外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轴脊椎固定杆可以同时解决“脊椎并不是成一直线”和“各脊椎骨节通常也不平行”所造成的困扰,使手术后患部具有弯曲/扭转/振动的功能,具有很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多轴脊椎固定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稳定脊椎的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多轴脊椎固定杆。
背景技术
脊椎固定术中,常用固定杆作为辅助固定装置,但因脊椎并不是成一直线,各脊椎骨节通常也不平行,例如腰椎为脊柱腹凸。因此若将原本成一直线的固定杆,直接和植入待固定脊椎骨节的复数支骨钉结合固定成一体,将迫使不在一直线上的待固定脊椎骨节变成在一直线上,并使原本不该平行的各个待固定脊椎骨节变成平行。
为了避免上述缺失,因此医疗界提出各种改良结构,诸如:
1,以有角度的螺钉解决问题,诸如US-5176679、US-5196014、US-5257994、US-5466238等;例如US-5176679利用有角度的骨钉,参见该案图4a至4c及其说明,来解决上述脊椎骨节通常并不平行问题。但该等方法只适用于一支固定杆和两支骨钉之间的脊椎骨节固定(因为两点成一直线),但不适用于一支固定杆和三支(含)骨钉以上的脊椎骨节固定,因为三点通常不在一直线上,此外,该等方法在手术后,患部不具有弯曲/扭转/振动的功能。
2,以有角度的固定块解决问题,诸如US-5257994、US-5330474等;例如US-5257994利用有角度的固定块(参见该案图1a、1b及其说明),来解决上述脊椎骨节通常并不平行问题。但该等方法只适用于一支固定杆和两支骨钉之间的脊椎骨节固定(因为两点成一直线),但不适用于一支固定杆和三支(含)骨钉以上的脊椎骨节固定,因为三点通常不在一直线上,此外,该等方法在手术后,患部不具有弯曲/扭转/振动的功能。
3,以万向结合装置解决问题,诸如US-5474551、US-5507746、US-5575791等;例如US-5474551利用万向垫片固定装置(参见该案图1a、1b及其说明),来解决上述脊椎骨节通常并不平行问题。但该等方法只适用于一支固定杆和两支骨钉之间的脊椎骨节固定(因为两点成一直线),但不适用于一支固定杆和三支(含)骨钉以上的脊椎骨节固定,因为三点通常不在一直线上,此外,该等方法在手术后,患部不具有弯曲/扭转/振动的功能。
4,以多轴螺钉解决问题,诸如美国核准专利US-5520690、US-5531746…US-71862552、US-7207992等三十九笔,及美国相关的公开专利申请案US-20010012937、US-20020111626、…、US-20070161995、US-20070162006等四十二笔。这是目前的主流技术。该等技术基本上都是利用多轴螺钉(参见图1a---即US-6869433的图1a,细节参见该案说明书),来解决上述脊椎骨节通常并不平行问题。
但上述该等方法只适用于一支固定杆和两支骨钉之间的脊椎骨节固定(因为两点成一直线),但不适用于一支固定杆和三支(含)骨钉以上的脊椎骨节固定,因为三点通常不在一直线上,此外,该等方法在手术后,患部不具有弯曲/扭转/振动的功能。
5,以人工关节固定装置解决问题,例如TW-I275380(参见图1b---即该案的图5,细节参见该案说明书),来解决上述脊椎骨节通常并不平行问题。
但该等方法同样只解决两支骨钉之间的脊椎骨节固定问题,无法解决三支(含)骨钉以上的脊椎骨节固定问题,而且该案连接上杆(该案标号10)的球容体(该案标号102),和连接下杆(该案标号11)的球结体(该案标号111)之间的结合,没有限制机制,会造成连接上杆(该案标号10)和连接下杆(该案标号11)之间角度的不固定,亦即固定效果较差,此外,该等方法在手术后,患部不具有扭转振动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轴脊椎固定杆,可以同时解决“脊椎并不是成一直线”和“各脊椎骨节通常也不平行”所造成的困扰。
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多轴脊椎固定杆。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球弧结构,形成万向结合的多轴脊椎固定杆。
本实用新型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同心球弧结构,形成多节万向结合的多轴脊椎固定杆。
本实用新型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轴动态脊椎固定杆。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球弧结构,形成万向结合的多轴动态脊椎固定杆。
本实用新型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弹性结合结构,使患部在术后具有弯曲/扭转/振动的功能的多轴动态脊椎固定杆。
本实用新型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同心球弧结构,形成多节万向结合的多轴动态脊椎固定杆。
本实用新型的多轴脊椎固定杆,将具有万向旋转和振动功能,亦即手术后,患部具有弯曲/扭转/振动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多轴脊椎固定杆,其可为单边多轴之多轴脊椎固定杆(简称单边多轴脊椎固定杆),亦可为双边多轴之多轴脊椎固定杆(简称双边多轴脊椎固定杆)。
本实用新型之双边多轴脊椎固定杆,其包括:
第一结合杆,其一端为杆端,另一端为结合端,该结合端近杆端处实质上成球弧;
第二结合杆,其一端为杆端,另一端为结合端,该结合端近杆端处实质上成球弧;
第一结合杯,其为一杯体,该杯体底部至少部份实质上成球弧形,该球弧曲率实质上和该第一结合杆的结合端的球弧曲率相同,用以和该第一结合杆的结合端的球弧成万向结合,该杯体球弧具有一穿孔,用以使该第一结合杆的杆端由该第一结合杯内部穿出到外部;及
第二结合杯,其为一杯体,该杯体底部至少部份实质上成球弧形,该球弧曲率实质上和该第二结合杆的结合端的球弧曲率相同,用以和该第二结合杆的结合端的球弧成万向结合,该杯体球弧具有一穿孔,用以使该第二结合杆的杆端由该第二结合杯内部穿出到外部;
其中该第一结合杆和该第二结合杆,系以第一结合机制结合,该第一结合杯和该第二结合杯,系以第二结合机制结合。
上述该结合杆,其杆端和结合端可为一体成形(参见图3a),或以现有结合方式(例如卡合、螺合等)结合成一体(参见图3b)。其中该杆端类同现有脊椎固定杆状,以圆杆状为较佳;该结合端近杆端处实质上成球弧,另一侧形状则依第一结合机制的结合方式而定。
上述该结合杯,其穿孔形状并无限制,但以圆孔为较佳,其圆孔半径大于或等于该结合杆的杆端圆杆半径,以稍大为较佳,用以使该结合杆的杆端在未固定前可在该穿孔中各向转动。该杯体底部至少部份实质上成球弧形(参见图4a),以实质上成球弧形(参见图4b)为较佳。此处底部并不代表解剖学上的上下意思。
由于该结合杆和该结合杯之球弧实质上同心,因此该结合杆和该结合杯形成万向结合。
上述该第一结合机制,可为任意现有结合机制,以球弧结合机制为较佳,其球弧结合机制可为该第一结合杆的结合端和第二结合杆的结合端直接球弧结合方式(参见图5a、5b),或藉由一结合部件结合的间接球弧结合方式(参见图5c),以后者为较佳。
上述该结合部件,其可为单件式结合部件(参见图6a),或多件式结合部件(参见图6b),以后者为更佳。
上述该结合部件,其主体可为任意现有之弹簧体,例如压缩弹簧(compressionspring)、碟形弹簧(disc spring),或任意现有之生物兼容性弹性物质(例如PU),用以使第一结合杆及第二结合杆之间有伸缩的空间。由于该结合部件的主体为弹簧体或生物兼容性弹性物质,因此,本实用新型之多轴脊椎固定杆,将具有万向旋转和振动功能,亦即手术后,患部具有弯曲/扭转/振动的功能。
上述该结合部件和第一结合杆及第二结合杆间之结合机制,可为任意现有结合机制以球弧结合机制为较佳,参见图7a、7b、7c。图7a中,该结合部件的凹球弧和该结合端的凸球弧以实质上为同心圆为较佳。图7c中,该结合部件的凸球弧和该结合端的凹球弧以实质上为同心圆为较佳,且凹凸球弧结合时,该结合部件和二结合端间至少一者具有一间隙为较佳,用以容许至少一结合杆的各向转动。图7b中,其结合方式分别类同图7a、7c。
上述该第一结合杯和该第二结合杯的第二结合机制,可为任意现有结合机制,以螺合或卡合机制为较佳,以螺合机制为最佳,螺合机制可为外螺合方式(参见图8a),或内螺合方式(参见图8b)。
上述第一结合杆及/或第二结合杆的杆端,用以和现有的骨钉(其可为单轴骨钉mono-axial screw或多轴骨钉poly-axial screw)、类似骨固定器(例如骨钩-hook等)、或辅助固定器(例如侧块-side block等)结合。结合方式可为现有固定杆和骨钉、骨钩或侧块等的固定方式,例如直接螺合、卡合、或间接藉由辅助固定杆或辅助固定块等结合成一体,以直接和骨钉结合为较佳。
上述第一结合杆及/或第二结合杆的杆端,其和骨钉(其可为单轴骨钉或多轴骨钉)、类似骨固定器、或辅助固定器的结合方式,类同上述引证案中,固定杆和骨钉(单轴骨钉或多轴骨钉)、类似骨固定器、或辅助固定器的结合方式。
本实用新型之单边多轴脊椎固定杆,其包括:
一结合杆,其一端为杆端,另一端为结合端,该结合端近杆端处实质上成球弧;
一结合杯,其为一杯体,一端为底部,另一端为开口部,该杯体底部至少部份实质上成球弧形,该球弧曲率实质上和该结合杆的结合端的球弧曲率相同,用以和该结合杆的结合端的球弧成万向结合,该杯体球弧具有一穿孔,用以使该结合杆的杆端由该结合杯内部穿出到外部;及
一锁合杆,其一端为杆端,另一端为锁合端,该锁合端用以和该结合杯的开口部结合。
上述结合杆、结合杯、杆端、结合端、杯体类同前述双边多轴脊椎固定杆所述。
上述结合杆和结合杯的结合方式类同前述第一结合杆和第一结合杯的结合方式。
上述该锁合端和该结合杆的结合端的结合方式类同前述双边多轴脊椎固定杆中第一结合机制的结合方式。
上述该锁合端和该结合杯的结合方式,可为任意现有结合方式,以螺合或卡合方式为较佳,以螺合为最佳。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轴脊椎固定杆可以同时解决“脊椎并不是成一直线”和“各脊椎骨节通常也不平行”所造成的困扰,使手术后患部具有弯曲/扭转/振动的功能,具有很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技术的多轴螺钉。
图1b为现有技术的多轴固定器。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多轴脊椎固定杆一个较佳实施例。
图2b为图2a中弹簧体和第一结合杆的结合示意图。
图2c、2d为本实用新型多轴脊椎固定杆较佳实施例。
图2e为本实用新型多轴脊椎固定杆用于三节固定的示意图。
图2f为本实用新型多轴脊椎固定杆结合骨钉用于三节脊椎骨节固定的示意图。
图3a、3b为本实用新型多轴脊椎固定杆的结合杆的较佳实施例。
图4a、4b为本实用新型多轴脊椎固定杆的结合杆和结合杯结合方式的较佳实施例。
图5a、5b、5c为本实用新型多轴脊椎固定杆的第一结合机制的较佳实施例。
图6a、6b为本实用新型多轴脊椎固定杆的结合部件的较佳实施例。
图7a、7b、7c为本实用新型多轴脊椎固定杆的第一结合杆、第二结合杆、和结合部件结合方式的较佳实施例。
图8a、8b为本实用新型多轴脊椎固定杆的第一结合杯、第二结合杯、和结合环的结合方式的一较佳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下面以图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如下:
图1a为现有技术的多轴螺钉(即US-6869433的图1a,细节参见该案说明书)。
图1b为现有技术的多轴固定器(即TW-I275380的图5,细节参见该案说明书)。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多轴脊椎固定杆一个较佳实施例,其中标号100为第一结合杆,110为第一结合杆的杆端,150为第一结合杆的半球形结合端,151为第一结合杆的结合端150的近杆端处,其为球弧状,154a为半球平面部中央的凹球弧,该凹球弧小于半球弧;200为第二结合杆200,其中210为第二结合杆的杆端,250为第二结合杆的半球形结合端,251为第二结合杆的结合端250近杆端处,其为球弧状,254a为半球平面部中央的凹球弧,该凹球弧小于半球弧;300为第一结合杯,310为第一结合杯的底部,311为该结合杯底部310的穿孔,其中该穿孔311用以使该第一结合杆的杆端110穿过,并和该第一结合杆结合端150近杆端处的球弧部151结合,而350为第一结合杯的开口部,351为该开口部350外侧的螺牙(正螺牙);400为第二结合杯,410为第二结合杯的底部,411为该结合杯底部410的穿孔,其中该穿孔411用以使该第二结合杆的杆端210穿过,并和该第二结合杆结合端250近杆端处的球弧部251结合,而450为第二结合杯的开口部,451为该开口部450外侧的螺牙(反螺牙);600为弹簧体,625和635分别为弹簧体600两侧的结合部,其中结合部625有一凸球弧626,用以和第一结合杆的结合端150的凹球弧154a结合,结合部635有一凸球弧636,用以和第二结合杆的结合端250的凹球弧254a结合,而645为弹簧体600的弹簧部,用以使本实施例多轴脊椎固定杆具有弹性;500为结合环,510为结合环500外部的螺牙,该螺牙为正反螺牙,其中正螺牙部分,用以和该第一结合杯开口部外侧的正螺牙结合,而反螺牙部分,用以和该第二结合杯开口部外侧的反螺牙结合;由于结合环500和第一结合杯300/第二结合杯400的结合,系采用正反螺牙结合,因此可藉结合环500的正(顺时针)转/反(逆时针)转,达成调整本实施例多轴脊椎固定杆的长短的目的。
图2b为图2a中,弹簧体600的凸球弧626和第一结合杆的凹球弧154a的结合示意图。其中标号100、110、150、151、154a、600、625、626、635、636、645定义同图2a;凸球弧626和凹球弧151为同心球弧;凹球弧154a的球弧半径稍大于凸球弧626的球弧半径;而655为凸球弧626和凹球弧151紧密结合后所形成的间隙,由于凸球弧626和凹球弧154a结合时具有间隙655,因此第一结合杆100可相对于第一结合杯300和弹簧体600做万向旋转,且术后患部具有弯曲/扭转/振动的功能。
图2c为本实用新型多轴脊椎固定杆又一较佳实施例,其结构类同图2b所示。弹簧体600的凸球弧626和第一结合杆的凹球弧154a的结合示意图。其中标号100、110、150、151、154a、600、625、626、635、636、645、655定义同图2b;但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结合杆的半球形结合端面向弹簧体结合部625的面为斜锥面153a。由于本较佳实施例的间隙655大于图2b所示较佳实施例的间隙,因此,本较佳实施例具有较佳的旋转空间,亦即手术后,患部具有较佳的弯曲/扭转/振动功能。
图2d为本实用新型多轴脊椎固定杆又一较佳实施例,其中标号100为第一结合杆,110为第一结合杆的杆端,150为第一结合杆的半球形结合端,151为第一结合杆的结合端150近杆端处,其系成球弧状,154a为半球平面部中央的凹球弧,该凹球弧小于半球弧;200为第二结合杆200,250为第二结合杆的结合端,255为第二结合杆结合端250上的螺牙,256为一平面;300为第一结合杯,310为第一结合杯的底部,311为该结合杯底部310的穿孔,其中该穿孔311用以使该第一结合杆的杆端110穿过,并和该第一结合杆结合端150近杆端处的球弧部151结合,而350为第一结合杯的开口部,351为该开口部350内侧的螺牙,用以和第二结合杆上的螺牙255螺合;600为弹簧体,625和635分别为弹簧体600两侧的结合部,其中结合部625有一凸球弧626,用以和第一结合杆的结合端150的凹球弧154a结合,结合部635和第二结合杆结合端250相对的一面为平面,用以和第二结合杆的结合端250的平面256结合,而645为弹簧体600的弹簧部,用以使本实施例多轴脊椎固定杆具有弹性。本较佳实施例做为单边多轴脊椎固定杆时,第二结合杆200即为锁合杆,第二结合杆的结合端250即为锁合端,其余类推。
图2e为本实用新型多轴脊椎固定杆用于三节固定的示意图。图中10a为双边多轴脊椎固定杆,10b为单边多轴脊椎固定杆,A、B、C分别表示三支骨钉和固定杆的结合处。图中显示:使用本实用新型之多轴脊椎固定杆,确可解决三点(三支骨钉和三个脊椎相交处)不在一直线上的问题。
图2f,其中10a为双边多轴脊椎固定杆,10b为单边多轴脊椎固定杆,10a中第二结合杆实际上与10b中的第一结合杆为同一杆,10a中第二结合杆杆端直接延伸至10b成为单边多轴脊椎固定杆的第一结合杆的杆端,且由于万向结合功能,故10a之双边多轴脊椎固定杆与10b之单边多轴脊椎固定杆,可因应解决三点(三支骨钉和三个脊椎相交处)不在一直线上的问题,再将A、B、C分别表示三支骨钉和固定杆的结合处固定该等植入至三节不同位置,不同直线上之三支骨钉,将该等脊椎骨节固定。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多轴脊椎固定杆的第一(第二)结合杆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其中标号100为第一结合杆,110为第一结合杆的杆端,150为第一结合杆的结合端,151为第一结合杆的结合端150近杆端处,其系成球弧状。该图同时代表第二结合杆200,其中210为第二结合杆的杆端,250为第二结合杆的结合端,251为第二结合杆的结合端250近杆端处,其系成球弧状。
图3b为本实用新型多轴脊椎固定杆的第一(第二)结合杆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用以说明第一(第二)结合杆可藉卡合形成一体。其中标号100为第一结合杆,120为第一结合杆的杆端,121为该杆端近结合端处的一结合凹槽;160为第一结合杆的结合端,161为第一结合杆的结合端160近杆端处,其系成球弧状,162为结合端向杆端处的结合孔,163为该结合孔中的结合凸起部,用以和该结合凹槽161结合成一体。该图同时代表第二结合杆200,其中标号200为第二结合杆,220为第二结合杆的杆端,221为该杆端近结合端处的一结合凹槽;260为第二结合杆的结合端,261为第二结合杆的结合端260近杆端处,其系成球弧状,262为结合端向杆端处的结合孔,263为该结合孔中的结合凸起部,用以和该结合凹槽261结合成一体。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多轴脊椎固定杆的第一(第二)结合杆和第一(第二)结合杯结合方式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同时参照图3a,其中标号100为第一结合杆,110为第一结合杆的杆端,150为第一结合杆的结合端,151为第一结合杆的结合端150近杆端处,其系成球弧状;300为第一结合杯,321为该结合杯的穿孔,322为该结合杯底部的球弧部分,323为该结合杯底部的非球弧部分;其中该球弧部份用以和第一结合杆结合端150近杆端处的球弧部151结合。该图同时代表第二结合杆和第二结合杯结合方式,其中标号200为第二结合杆,210为第二结合杆的杆端,250为第二结合杆的结合端,251为第二结合杆的结合端250近杆端处,其系成球弧状;第二结合杯400,其中标号421为该结合杯的穿孔,422为该结合杯底部的球弧部分,423为该结合杯底部的非球弧部分;其中该球弧部份用以和第二结合杆结合端250近杆端处的球弧部251结合。
图4b为本实用新型多轴脊椎固定杆的第一(第二)结合杆和第一(第二)结合杯结合方式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其中该结合杯底部为球弧,标号311(411)为该结合杯的穿孔,312(412)为该结合杯底部的球弧部分,用以和第二结合杆结合端250近杆端处的球弧部151(251)结合,其余类同图4a、图3a。
图5a为本实用新型多轴脊椎固定杆的第一结合机制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其中标号100为第一结合杆,110为第一结合杆的杆端,150为第一结合杆的结合端,该结合端小于半球,其中151为第一结合杆的结合端150近杆端处,其系成球弧状,而另一端153为一平面,中央有一凹球弧154a;200为第二结合杆,210为第二结合杆的杆端,250为第二结合杆的结合端,该结合端小于半球,其中251为第二结合杆的结合端250近杆端处,其系成球弧状,而另一端253为一平面,中央有一凸球弧254b;该凹球弧154a用以和该凸球弧254b结合;平面153和平面253之间有间隙,使第一结合杆100可相对于第一结合杯成各向旋转(平面153和平面253之间形成不同角度);又球弧151和球弧251系成同圆球弧。
图5b为本实用新型多轴脊椎固定杆的第一结合机制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其中标号100为第一结合杆,110为第一结合杆的杆端,150为第一结合杆的结合端,该结合端小于半球,其中151为第一结合杆的结合端150近杆端处,其系成球弧状,而另一端153a为一斜锥面,中央有一凹球弧154a;200为第二结合杆,210为第二结合杆的杆端,250为第二结合杆的结合端,该结合端小于半球,其中251为第二结合杆的结合端250近杆端处,其系成球弧状,而另一端253a为一斜锥面,中央有一凸球弧254b;该凹球弧154a用以和该凸球弧254b结合;斜锥面153a和斜锥面253a之间有间隙,使第一结合杆100可相对于第一结合杯成各向旋转(平面153和平面253之间形成不同角度);又球弧151和球弧251系成同圆球弧。
图5c为本实用新型多轴脊椎固定杆的第一结合机制的又一较佳实施例,其中标号100为第一结合杆,110为第一结合杆的杆端,150为第一结合杆的结合端,该结合端小于半球,其中151为第一结合杆的结合端150近杆端处,其系成球弧状,而另一端153为一平面,中央有一凸球弧154b;200为第二结合杆,210为第二结合杆的杆端,250为第二结合杆的结合端,该结合端小于半球,其中251为第二结合杆的结合端250近杆端处,其系成球弧状,而另一端253为一平面,中央有一凸球弧254b;600为结合部件,其两侧中央分别有一凹球弧613和614,其中凹球弧613和614,分别用以和凸球弧154b、254b结合;第一结合杆100可相对于第一结合杯成各向旋转,使第二结合杆200可相对于第二结合杯成各向旋转;又球弧151和球弧154b系成同球心球弧,球弧251和球弧254b也是同球心球弧。
图6a为本实用新型多轴脊椎固定杆的结合部件的一个较佳实施例,该结合部件600类同图5c的结合部件,但两侧中央均成凸球弧,分别标号613、614。
图6b为本实用新型多轴脊椎固定杆的结合部件的另一较佳实施例,该结合部件600,系由上盖体620、下盖体630、弹性体640所构成,其中上盖体620上方中央有一凸球弧621,下方周缘有凸起部622,构成圆形凸起部;下盖体630下方中央有一凸球弧631,下方周缘稍内方有凸起部632,构成圆形凸起部;凸起部632外圆半径,稍小于凸起部622内圆半径,用以使凸起部632可套入凸起部622中,形成一空间,以容纳该弹性体640。
图7a为本实用新型多轴脊椎固定杆的第一结合杆、第二结合杆、和结合部件结合方式的一较佳实施例。其中标号100为第一结合杆,110为第一结合杆的杆端,150为第一结合杆的结合端;200为第二结合杆,210为第二结合杆的杆端,250为第二结合杆的结合端;600为结合部件,625和635分别为结合部件600两侧的凹球弧结合处,用以分别和第一结合杆的结合端150、第二结合杆的结合端250结合,645为弹簧。
图7b为本实用新型多轴脊椎固定杆的第一结合杆、第二结合杆、和结合部件结合方式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其中标号100为第一结合杆,110为第一结合杆的杆端,150为第一结合杆的结合端;200为第二结合杆,210为第二结合杆的杆端,250为第二结合杆的结合端;600为结合部件,626为结合部件600一侧具有凸球弧结合处,而635为结合部件600另侧的凹球弧结合处,用以分别和第一结合杆的结合端150、第二结合杆的结合端250结合,645为弹簧。
图7c为本实用新型多轴脊椎固定杆的第一结合杆、第二结合杆、和结合部件结合方式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其中标号100为第一结合杆,110为第一结合杆的杆端,150为第一结合杆的结合端;200为第二结合杆,210为第二结合杆的杆端,250为第二结合杆的结合端;600为结合部件,626和636分别为结合部件600两侧侧具有凸球弧结合处,用以分别和第一结合杆的结合端150、第二结合杆的结合端250结合,645为弹簧。
图8a为本实用新型多轴脊椎固定杆的第一结合杯、第二结合杯、和结合环的结合方式的一较佳实施例。其中标号300为第一结合杯,310为第一结合杯的底部,350为第一结合杯开口部外侧的螺牙(正螺牙);400为第一结合杯,410为第一结合杯的底部,450为第二结合杯开口部外侧的螺牙(反螺牙);500为结合环,510为其内部的螺牙(正反螺牙),用以分别和第二结合杯开口部外侧的螺牙350(正螺牙)、第二结合杯开口部外侧的螺牙450(反螺牙)螺合。
图8b为本实用新型多轴脊椎固定杆的第一结合杯、第二结合杯、和结合环的结合方式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其中标号300为第一结合杯,310为第一结合杯的底部,360为第一结合杯开口部内侧的螺牙(正螺牙);400为第一结合杯,410为第二结合杯的底部,460为第二结合杯开口部内侧的螺牙(反螺牙);500为结合环,530为一平面,520为结合环520外侧的螺牙(正反螺牙),用以分别和第一结合杯开口部内侧的螺牙360(正螺牙)、第二结合杯开口部内侧的螺牙460(反螺牙)螺合。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Claims (12)

1、一种多轴脊椎固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结合杆,其一端为杆端,另一端为结合端,该结合端近杆端处成球弧形;第二结合杆,其一端为杆端,另一端为结合端,该结合端近杆端处成球弧形;第一结合杯,其为一杯体,该杯体底部至少部份成球弧形,该球弧曲率和该第一结合杆的结合端的球弧曲率相同,和该第一结合杆的结合端的球弧成万向结合,该杯体球弧具有一穿孔,使该第一结合杆的杆端由该第一结合杯内部穿出到外部;及第二结合杯,其为一杯体,该杯体底部成球弧形,该球弧曲率和该第二结合杆的结合端的球弧曲率相同,和该第二结合杆的结合端的球弧成万向结合,该杯体球弧具有一穿孔,使该第二结合杆的杆端由该第二结合杯内部穿出到外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轴脊椎固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杆和第二结合杆以球弧结合的方式相互结合,该球弧结合方式为通过一结合部件结合的间接球弧结合方式,该结合部件含一主体,该主体为弹簧体或生物兼容性弹性物质,为碟形弹簧或为压缩弹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轴脊椎固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件和该第一结合杆的结合端的结合方式为凹凸球弧结合;该结合部件和第二结合杆的结合端的结合方式也为凹凸球弧结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轴脊椎固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件两侧结合面中央均有一球弧凸起部,而该第一结合杆和该第二结合杆的结合端均略小于半球体,且中央均有一球弧凹部,分别和该结合部件两侧的球弧凸起部结合,且各该球弧凸起部的球心和相结合的结合杆的球弧同球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轴脊椎固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件和该第一结合杆的结合处,相对的两面均为斜锥面或具有一间隙,该结合部件和该第二结合杆的结合处,相对的两面也都是斜锥面或具有一间隙。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轴脊椎固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杯和该第二结合杯的结合为外螺合或内螺合,其中该外螺合或内螺合为正反牙螺合。
7、一种多轴脊椎固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结合杆,其一端为杆端,另一端为结合端,该结合端近杆端处成球弧形;一结合杯,其为一杯体,一端为底部,另一端为开口部,该杯体底部至少部份成球弧形,该球弧曲率和该结合杆的结合端的球弧曲率相同,和该结合杆的结合端的球弧成万向结合,该杯体球弧具有一穿孔,使该结合杆的杆端由该结合杯内部穿出到外部;及一锁合杆,其一端为杆端,另一端为锁合端,该锁合端用以和该结合杯的开口部结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轴脊椎固定杆,其特征在于:结合部件和该结合端的结合为球弧结合;该锁合端和该结合杯底部的另一端的机制为为螺合。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轴脊椎固定杆,其特征在于:该锁合端和该结合杆结合端的结合方式为球弧结合,其中该球弧结合为藉由一结合部件结合的间接球弧结合方式,该结合部件含一主体,该主体为弹簧体或生物兼容性弹性物质,为碟形弹簧或为压缩弹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多轴脊椎固定杆,其特征在于:结合部件和该结合杆的结合端的结合为凹凸球弧结合。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多轴脊椎固定杆,其特征在于:该结合部件一侧结合面中央均有一球弧凸起部,而该结合杆的结合端均略小于半球体,且中央均有一球弧凹部,用以和该结合部件的球弧凸起部结合,且该球弧凸起部的球心,实质上和相结合的结合杆的球弧,实质上同球心。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多轴脊椎固定杆,其特征在于:该结合部件和该结合杆的结合处,相对的两面均为斜锥面或具有一间隙,该结合杯和该锁合杯为外螺合。
CNU2008201259901U 2008-07-21 2008-07-21 一种多轴脊椎固定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3089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259901U CN201230898Y (zh) 2008-07-21 2008-07-21 一种多轴脊椎固定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259901U CN201230898Y (zh) 2008-07-21 2008-07-21 一种多轴脊椎固定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30898Y true CN201230898Y (zh) 2009-05-06

Family

ID=40617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25990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30898Y (zh) 2008-07-21 2008-07-21 一种多轴脊椎固定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30898Y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0830A (zh) * 2010-10-09 2012-05-09 林士闳 脊椎固定系统的连结机构
CN102440827A (zh) * 2010-10-09 2012-05-09 林士闳 脊椎杆件连结装置
CN102440828A (zh) * 2010-10-09 2012-05-09 林士闳 脊椎固定系统的连结机构
CN102440826A (zh) * 2010-10-09 2012-05-09 林士闳 脊椎固定系统的连结机构
CN102440829A (zh) * 2010-10-09 2012-05-09 林士闳 脊椎杆件连结装置
CN102440831A (zh) * 2010-10-09 2012-05-09 林士闳 脊椎杆件连结装置
CN105361936A (zh) * 2014-09-01 2016-03-02 圣美智财有限公司 脊椎杆件链接装置
CN105708533A (zh) * 2014-12-04 2016-06-29 郭荣富 万向动态脊椎固定器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0830A (zh) * 2010-10-09 2012-05-09 林士闳 脊椎固定系统的连结机构
CN102440827A (zh) * 2010-10-09 2012-05-09 林士闳 脊椎杆件连结装置
CN102440828A (zh) * 2010-10-09 2012-05-09 林士闳 脊椎固定系统的连结机构
CN102440826A (zh) * 2010-10-09 2012-05-09 林士闳 脊椎固定系统的连结机构
CN102440829A (zh) * 2010-10-09 2012-05-09 林士闳 脊椎杆件连结装置
CN102440831A (zh) * 2010-10-09 2012-05-09 林士闳 脊椎杆件连结装置
CN102440828B (zh) * 2010-10-09 2013-10-30 林士闳 脊椎固定系统的连结机构
CN105361936A (zh) * 2014-09-01 2016-03-02 圣美智财有限公司 脊椎杆件链接装置
CN105708533A (zh) * 2014-12-04 2016-06-29 郭荣富 万向动态脊椎固定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30898Y (zh) 一种多轴脊椎固定杆
JP6637212B2 (ja) 動的要素を備える骨プレート
CA2696788C (en) Dynamic screw system
JP4233789B2 (ja) 脊椎固定のためのシステム
JP5797748B2 (ja) 骨アンカー
US20070213719A1 (en) Spinal stabilization device
US2008017731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spinal implant
US20080140134A1 (en) Pedicle dynamic facet arthroplasty system and method
US20190388125A1 (en) Fixing rod connecting device
CN104323846A (zh) 一种万向弹性固定棒
CN102499745B (zh) 一种改进的脊椎动态内固定装置
CN203815664U (zh) 非弹性与弹性组合式椎间支撑器
TWI383770B (zh) Orthopedic with a universal pad
CN204246232U (zh) 一种万向弹性固定棒
CN102440831B (zh) 脊椎杆件连结装置
CN102133128A (zh) 脊椎固定系统
CN203677229U (zh) 一种脊柱内固定非融合动态连接棒
CN205054414U (zh) 一种半开半闭型脊柱髂骨螺钉
CN103622738B (zh) 一种脊柱内固定非融合动态连接棒
CN109288578A (zh) 一种颈椎通用寰椎枢椎植骨块桥接板
CN102440828B (zh) 脊椎固定系统的连结机构
KR101136429B1 (ko) 역동적 척추경 나사못 연결로드
CN102440829B (zh) 脊椎杆件连结装置
CN209018906U (zh) 用于固定在疏松骨质上的椎弓根螺钉
CN209392073U (zh) 一种新型寰椎后弓固定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LU SHIJUN CHEN JINGXIN LIN SHIBI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U SHIJUN CHEN JINGXIN LIN SHIBIN

Owner name: SHENGMEI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IN SHIHONG

Effective date: 20110627

Owner name: LIN SHIHO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GUANYASHENG TECHNOLOGY CORP.

Effective date: 2011062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BUILDING 2-1, NO. 298, RUIGUANG ROAD, NEIHU DISTRICT, TAIPEI CITY, TAIWAN, CHINA TO: BUILDING 3, NO. 7, LANE 110, QIANGANG STREET, SHILIN DISTRICT, TAIPEI C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627

Address after: Shihlin District of Taipei City, the former Hong Kong Street 110 Lane 7 Building No. 3

Patentee after: SHENGMEI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Ltd.

Address before: Shihlin District of Taipei City, the former Hong Kong Street 110 Lane 7 Building No. 3

Co-patentee before: Lu Shijun

Patentee before: Lin Shihong

Co-patentee before: Chen Jingxin

Co-patentee before: Lin Shibin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627

Address after: Shihlin District of Taipei City, the former Hong Kong Street 110 Lane 7 Building No. 3

Co-patentee after: Lu Shijun

Patentee after: Lin Shihong

Co-patentee after: Chen Jingxin

Co-patentee after: Lin Shibin

Address before: Ruiguang road Taiwan Taipei City Neihu district China No. 298 2 floor 1

Patentee before: Guanya Biotechnology Co.,Ltd.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06

Termination date: 201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