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30065Y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30065Y
CN201230065Y CNU2008200383460U CN200820038346U CN201230065Y CN 201230065 Y CN201230065 Y CN 201230065Y CN U2008200383460 U CNU2008200383460 U CN U2008200383460U CN 200820038346 U CN200820038346 U CN 200820038346U CN 201230065 Y CN201230065 Y CN 20123006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nnector
insulating body
order
housing
back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3834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立江
何家勇
尧中华
郑启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03834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3006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3006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30065Y/zh
Priority to US12/466,356 priority patent/US7758380B2/en
Priority to US12/804,440 priority patent/US7922533B2/en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安装于电路板上,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第一壳体及位于第一壳体内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用以收容第一壳体的第一收容腔以及与第一收容腔连通的收容槽,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金属后盖,所述金属后盖包括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弯折延伸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收容于收容槽内并与第一壳体相连接,所述主体部延伸有用以连接至电路板的连接脚。如此设置,可使金属后盖更稳固地与第一壳体相搭接,使所述电连接器具有良好的接地效果。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改良金属后盖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阅于2004年11月10日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2655454号所揭示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第一、第二连接器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后侧的金属后盖。所述第一连接器位于第二连接器的上层,所述第一、第二连接器分别包括第一、第二壳体。如此设置,所述电连接器可同时插接两个对接插头。然而,由于第一、第二壳体分开设置且并不连接,当所述第一壳体上产生多余电荷时,所述第一壳体并不具备一定的途径导走所述多余的电荷,导致所述电连接器不具备良好的接地效果。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造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良好接地效果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安装于电路板上,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第一壳体及位于第一壳体内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用以收容第一壳体的第一收容腔以及与第一收容腔连通的收容槽,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金属后盖,所述金属后盖包括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弯折延伸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收容于收容槽内并与第一壳体相连接,所述主体部延伸有用以连接至电路板的连接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金属后盖设有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弯折延伸的连接部,所述主体部设有用以与电路板连接的连接脚,所述连接部收容于绝缘本体收容槽内以与所述第一壳体搭接,如此设置,所述连接部可稳定固持于绝缘本体上且可导走第一壳体上的多余电荷,使所述电连接器具有良好的接地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分离出遮蔽壳体后的部分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安装于电路板(未图示)上,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第一连接器101及第二连接器8,所述电连接器100可用以插接两个对接插头(未图示)。所述第二连接器8安装于第一连接器101上。所述第一连接器101包括绝缘本体1、安装于绝缘本体1上的导电端子3、套接于绝缘本体1上的第一壳体2、安装于绝缘本体1上用以固定导电端子3的第一固定块4、第二固定块5、用以遮蔽绝缘本体1后方的金属后盖6及用以包覆绝缘本体1及金属后盖6的遮蔽壳体7。以对接插头插入的方向为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前后方向,电连接器100与电路板连接处为所述电连接器100的下方。
请参阅图5至图6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前端面11、与前端面11相对的后端面12、顶面13、与顶面13相对的用以安装到电路板的安装面14以及两侧面15。所述绝缘本体1前端面11两侧端设有用以与遮蔽壳体7配合的凸条111。所述绝缘本体1上部自前端面11向内凹陷有第一收容腔16及位于第一收容腔16下方的第二收容腔17。所述第一收容腔16位于顶面13的下方且不贯穿顶面13,使所述第一收容腔16大致为上、下、左、右四周均被包围的空间。所述第一收容腔16内设有一平板状舌板162,所述舌板162的上、下侧面163上凹设有若干纵长的端子收容槽161,所述端子收容槽161沿电连接器100前后方向延伸并用以收容所述导电端子3。所述端子收容槽161进一步向后延伸并贯穿绝缘本体1后方。所述第二收容腔17向下贯穿安装面14成为一个向下开放的空间,且是用以收容第二连接器8,所述第二收容腔17内部设有卡扣部(未图示)用以与第二连接器8相卡持,从而可将第二连接器8稳固定位于第二收容腔17内。所述绝缘本体1自后端面12向前凹设有第三收容腔18,所述第三收容腔18向下贯穿绝缘本体1安装面14用以固持导电端子3并收容第一固定块4及第二固定块5,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平行于后端面12的竖直面183以及位于竖直面183两侧的侧面184,所述第三收容腔18由竖直面183及侧面184包覆而成,所述绝缘本体1自竖直面183上部进一步向前凹陷有一个收容槽185,所述收容槽185不贯穿绝缘本体1的顶面13。所述收容槽185与上述端子收容槽161以及第一收容腔16上部相连通。所述竖直面183上凸设有若干沿电连接器100上下方向延伸的用以固定导电端子3的端子固定凸条181,所述绝缘本体1自竖直面183两侧的侧面184凹设有沿电连接器100前后方向延伸并贯穿绝缘本体1后端面12的定位凹槽182。请参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的两侧面15上凹设有若干沿电连接器100前后方向延伸的凹槽152以及自电连接器100后方向前凹陷的用以固持金属后盖6的卡持孔151。
请参阅图1、图5及图6所示,所述第一壳体2是自前向后套接到绝缘本体1的第一收容腔16内的,所述第一壳体2包覆形成有第一插接口102。所述第一壳体2包括顶壁21、位于顶壁21两侧的侧壁22、与顶壁21相对的底壁23以及两个连接侧壁22与底壁23的弯曲壁24,所述弯曲壁24向第一插接口102内突起,如此设置,可使所述第一插接口102大致呈“D”形,从而防止对接插头反插。所述顶壁21设有两个贯穿的用以与金属后盖6配合的扣持孔26。所述顶壁21、侧壁22及底壁23均设有向第一插接口102内延伸的弹片25,所述弹片25均用以夹持对接插头。
请参阅图5至图6所示,所述导电端子3均包括安装于第一收容腔16内端子收容槽161内水平设置的第一部份31以及自第一部分31垂直向下延伸的第二部分32。所述第一部分31呈上下两排设置且分别收容于舌板162上、下侧面163的端子收容槽161内。所述第二部分32呈前后三排设置,且与第三收容腔18内的端子固定凸条181以及第一、第二固定块4、5相配合而稳定固持于该电连接器100内。
请参阅图5至图6所示,所述第一固定块4大致呈平板状且收容于第三收容腔18内,其设有与第三收容腔18竖直面183相配合的前侧面(未标号)及以与第二固定块5配合的后侧面(未标号),所述前侧面和后侧面均设有用以固持定位导电端子3第二部分32的端子固定槽41,所述前侧面的端子固定槽41用以与第三收容腔18的端子固定凸条181相配合,如此,可将导电端子3前两排的第二部分32予以定位。所述后侧面的端子固定槽41用以收容导电端子3的第三排第二部分32。所述第一固定块4的左右两侧端(未标号)分别设有两个上、下排布的定位凸块42,所述定位凸块42用以收容到绝缘本体1第三收容腔18内对应的定位凹槽182内,如此,所述第一固定块4便可定位于绝缘本体1上了。
请参阅图5至图6所示,所述第二固定块5用以与第一固定块4相配合,所述第二固定块5包括大致呈平板状的竖直部分51以及自竖直部分51顶部垂直向前延伸的水平部分52,使其大致呈
Figure Y200820038346D00071
状。所述竖直部分51设有前侧面(未标号)及后侧面(未标号),所述前侧面上凸设有若干用以与第一固定块4后侧面上的端子固定槽41配合的端子定位凸条53,所述端子定位凸条53及端子固定槽41之间固持有导电端子3的第三排第二部分32,如此,所述导电端子3第二部分32均可稳固定位于绝缘本体上了。所述竖直部分51的左右两侧端均凸设有一用以收容到第三收容腔18定位凹槽182内的定位凸块54,如此,可防止第二固定块5相对于绝缘本体1上下移动。所述水平部分52是自竖直部分51顶部向电连接器100前方垂直延伸而成,所述水平部分52位于第一固定块4的上方且收容于第三收容腔18上部的收容槽185内。
请参阅图3至图4所示,所述金属后盖6用以遮蔽绝缘本体7的后端面12,且将第一、第二固定块4、5及绝缘本体1包覆于一起。所述金属后盖6包括平板状主体部61、自主体部61顶部向着第一插接口102方向垂直延伸的连接部62以及自主体部61两侧端向前垂直延伸并贴置于绝缘本体1两侧面15上的侧翼63。所述主体部61设有向后凸伸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向凸肋611、位于凸肋611上方的两侧设有两个贯穿的用以与遮蔽壳体7配合的卡扣孔612(如图3所示)以及位于凸肋611下方的两侧且向下延伸出绝缘本体1安装面14的用以与电路板连接的连接脚613。所述凸肋611可使所述主体部61具备较佳的强度,不易发生变形。所述连接部62收容于第三收容腔18的收容槽185内,如此设置,可使连接部62与绝缘本体1之间具备更好的稳定固持效果。所述连接部62位于第二固定块5水平部分52的上方。所述连接部62上设有向上凸伸的用以于第一壳体2顶壁21上的两个扣持孔26相配合的扣持部621,如此设置,所述金属后盖6不易向后脱离绝缘本体1。所述扣持部621的两侧还向上凸设有用以与第一壳体2顶壁21相抵压的搭接部622。如此设置,所述连接部62便可与第一壳体2稳固连接,当所述第一壳体2上产生多余电荷时可通过设有连接脚613的金属后盖6迅速将电荷导走,实现良好的接地目的。所述侧翼63还设有向前进一步延伸的用以插至绝缘本体1两侧面15卡持孔151内的卡持脚631,如此设置,所述金属后盖6的主体部61便可与绝缘本体1稳定固持了。由于所述连接脚613与卡持脚631分别是向下及向前延伸,其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如此,可使所述金属后盖6在被安装固定之后具备更佳的稳固性。
请参阅图3至图5所示,所述遮蔽壳体7包括贴置于绝缘本体1顶面13上的顶端壁71、自顶端壁71两侧向下延伸并贴置于绝缘本体1两侧面15上的侧端壁72以及自顶端壁71、侧端壁72前、后端向内垂直延伸的前端翼73及后端翼74。所述侧端壁72设有向内弯折延伸的用以与绝缘本体1两侧面15的凹槽152相配合的卡扣部721,如此,可防止遮蔽壳体7向上脱离绝缘本体1。所述侧端壁72还设有向下延伸出绝缘本体1安装面14的用以安装到电路板的固持脚722。所述前端翼73贴置于绝缘本体1前端面11的侧缘上,而所述后端翼74贴置于电连接器100后端金属外壳6的侧缘上,如此,可防止遮蔽壳体7相对于绝缘本体1在前后方向移动,且由于金属后盖6与遮蔽壳体7相互搭接,可使所述电连接器100具备更佳的屏蔽效果。所述前端翼73与侧端壁72的连接处设有一个贯穿的镂空部724,所述前端翼73于临接镂空部724处向内弯折形成有一个凹陷部723,所述凹陷部723用以扣持在绝缘本体1前端面11的凸条111上,如此,可防止两侧的侧端壁72向外弯折脱离绝缘本体1两侧面15。所述后端翼74上设有两个向内弯折延伸用以与金属后盖6卡扣孔612相配合的卡扣部741,如此,可使遮蔽壳体7更稳定地与金属后盖6相配合。
请参阅图5至图6所示,所述第二连接器8是用以安装到绝缘本体1的第二收容腔17内。所述第二连接器8包括绝缘块82、安装于绝缘块82上的导电端子83以及套接于绝缘块82上的第二壳体84,所述绝缘块82凸设有一大致呈“[”状舌板821,即所述舌板821包括平板状平板部824以及自平板部824两侧缘向下垂直延伸的延伸部825,如此设置,可防止对接插头反插。所述平板部824设有上、下侧面822,所述上、下侧面822上凹设有用以收容导电端子83的端子收容槽(未图示)。所述第二壳体84包覆形成有位于第一插接口102下方的第二插接口81,其包括顶壁841、与顶壁841相对的底壁842以及位于顶壁841与底壁842之间的侧壁843,所述其中一个侧壁843和底壁842之间设有一倾斜的倾斜壁844。如此设置,可使第二连接器8双重防止对接插头反插。所述顶壁841、底壁842及两侧壁843均设有向第二插接口81内弯折延伸用以夹持对接插头的弹片845。所述侧壁843设有向外弯折延伸的用以与绝缘本体1第二收容腔17内的卡扣部相配合的卡扣片846,如此设置,可使所述第二连接器8稳定固持于绝缘本体1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器8是单独组装成型之后再组装到绝缘本体1上的,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器8的绝缘块82也可与绝缘本体1一体成型。所述电连接器100也可不设置第二连接器8,使所述电连接器100为一架高型连接器。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安装于电路板上,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第一壳体及位于第一壳体内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用以收容第一壳体的第一收容腔以及与第一收容腔连通的收容槽,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金属后盖,所述金属后盖包括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弯折延伸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收容于收容槽内并与第一壳体相连接,所述主体部延伸有用以连接至电路板的连接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两侧面,金属后盖包括自主体部两侧弯折延伸的用以与绝缘本体两侧面配合的侧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两侧面上设有卡持孔,所述侧翼上设有向前延伸的用以与所述卡持孔配合的卡持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后盖连接脚是自主体部向下延伸而成,且与所述卡持脚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有凸伸的用以与第一壳体抵压的搭接部以及用以与第一壳体扣持的扣持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上设有纵向延伸的凸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位于金属后盖外侧的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设有与金属后盖主体部接触的后端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后盖主体部与遮蔽壳体后端翼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卡扣孔与卡扣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顶壁、两侧侧壁、底壁以及两个连接侧壁与底壁的弯曲壁,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延伸入第一壳体内的平板状舌板,所述舌板设有上、下侧面,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安装于舌板的上、下侧面上的第一部分。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还设有向下开放的第二收容腔,所述电连接器设有收容于第二收容腔内的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预先组装后被安装于第二收容腔内。
CNU2008200383460U 2008-05-16 2008-06-18 电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3006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383460U CN201230065Y (zh) 2008-06-18 2008-06-18 电连接器
US12/466,356 US7758380B2 (en) 2008-05-16 2009-05-14 Stack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hell for EMI protection
US12/804,440 US7922533B2 (en) 2008-05-16 2010-07-20 Stack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hell for EMI protec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383460U CN201230065Y (zh) 2008-06-18 2008-06-18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30065Y true CN201230065Y (zh) 2009-04-29

Family

ID=40635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38346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30065Y (zh) 2008-05-16 2008-06-18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30065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7681A (zh) * 2020-11-02 2022-05-06 富鼎精密工业(郑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7681A (zh) * 2020-11-02 2022-05-06 富鼎精密工业(郑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52259Y (zh) 电连接器
CN2917027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1029143Y (zh) 电连接器
CN201113011Y (zh) 电连接器
CN102801030B (zh) 线缆连接器
CN201397899Y (zh) 电连接器
CN201440537U (zh) 电连接器
CN102570083B (zh) 微小型电连接器
CN102055087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1430309Y (zh) 电连接器
CN101609945A (zh) 电连接器
CN204885711U (zh) 插座连接器
CN106207669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562434Y (zh) 输入/输出连接器
CN101071912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4230555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01868657U (zh) 电连接器
CN201336460Y (zh) 电连接器
CN202633669U (zh) 电连接器
CN201230065Y (zh) 电连接器
CN201549669U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组
CN201323359Y (zh) 电子转接器
CN203826699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397964Y (zh)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874849Y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