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30033Y - 端子插座 - Google Patents

端子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30033Y
CN201230033Y CNU2008200951469U CN200820095146U CN201230033Y CN 201230033 Y CN201230033 Y CN 201230033Y CN U2008200951469 U CNU2008200951469 U CN U2008200951469U CN 200820095146 U CN200820095146 U CN 200820095146U CN 201230033 Y CN201230033 Y CN 20123003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er
binding post
projection
groove
terminal so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9514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瑞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ertiv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merson Network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merson Network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Emerson Network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09514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30033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3003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3003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端子插座,包括接线端子和固定装置,接线端子两侧分别设置卡槽;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内侧分别设置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凸起;通过卡槽和凸起,接线端子卡装在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本实用新型的端子插座,通过接线端子与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左右拼接组成,拆装方便,对于通过不同数量的对插端子,以不同形式插装组成的接线端子,可根据其最外侧形成的卡槽的结构,选用具有不同结构的凸起和顶压块的固定座,因此可灵活随意的组合,满足端子排布的空间限制条件,通用性强,可涵盖目前UPS组所有的PP端子组合固定的情况。

Description

端子插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座,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端子插座。
背景技术
PP端子(如PP45、PP30)是一种国内外用途广泛,比较常见的对插端子,有红、黑、黄等多种颜色,以区分多种标示。这种对插端子内外大小一致,端子本身带有插槽和凸筋,通过随意组合以形成不同结构的接线端子,可用于内部和外部接线,接线时对插,快速插拔,较为方便。用于外部机壁时,没有标准的塑胶固定座,不方便固定在机箱壁上。
目前我们常见到的塑胶端子座为各厂家自制的塑胶件,外观较钣金固定件好看,但有3个问题:1、外形方便:占用较大布局空间(两个原因使端子插座较大,首先端子插座螺钉固定孔占用空间,其次因为多股后出线的线缆粗,使插头较大,影响到头、座空间);2、通用性低:PP端子组合数量可有3、5、8等多个,且端子的组合灵活随意(由于这种PP端子具有可以随意灵活组合的优点,使其得到广泛的应用,这样即使同种数量的端子,也会因为组合形式的不同而无法共用)。这样增大了开模数量,增加了成本,通用性降低。3、拆装不便:常见端子插座内部固定的接线端子的方式为利用接线端子的圆槽,铆装两个销子固定。这在我们产品未定型的样机阶段非常不便,且线缆无法自己更换,要委托加工厂采购、组合,一次将接线端子与销子铆装到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端子插座的拆装不方便,占用空间大,通用性低等缺陷,提供一种端子插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端子插座,包括接线端子和固定装置,接线端子两侧分别设置卡槽;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内侧分别设置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凸起;接线端子通过卡槽和凸起配合卡装在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端子插座中,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内侧分别设置有用于顶压接线端子的顶压块;第一固定座的顶压块与第一固定座可拆卸连接、固定连接、或与第一固定座成一体结构;第二固定座的顶压块与第二固定座可拆卸连接、固定连接、或与第二固定座成一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端子插座中,第一固定座的凸起与第一固定座可拆卸连接、固定连接、或与第一固定座成一体结构;第二固定座的凸起与第二固定座可拆卸连接、固定连接、或与第二固定座成一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端子插座中,接线端子是单一对插端子。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端子插座中,接线端子由多个对插端子插装组成,并在最外侧分别形成与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凸起相配合卡槽。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端子插座中,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凸起分别与接线端子相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端子插座中,接线端子最外侧的卡槽的外形为半圆柱形,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凸起是与卡槽配合卡装的半圆柱凸起或圆柱凸起。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端子插座中,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凸起分别与接线端子相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端子插座中,接线端子最外侧的卡槽的外形为半圆柱形,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凸起是半圆柱凸起或圆柱凸起。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端子插座,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接线端子与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左右拼接组成,拆装方便,对于通过不同数量的对插端子,以不同形式插装组成的接线端子,可根据其最外侧形成的卡槽的结构,选用具有不同结构的凸起和顶压块的固定座,因此可灵活随意的组合,满足端子排布的空间限制条件,通用性强,可涵盖目前UPS组所有的PP端子组合固定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端子插座第一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端子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端子插座第二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端子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端子插座第三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端子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端子插座第四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端子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的接线端子的插装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接线端子插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对插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A-A向剖视图;
图13是图7所示的第一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7所示的第二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端子插座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端子插座中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端子插座中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另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5和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端子插座的第一到第四实施例中,其包括接线端子1和固定装置,该接线端子1两侧分别设置卡槽,即左卡槽11和右卡槽12;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座2和第二固定座3;第一固定座2和第二固定座3内侧分别设置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凸起,如图13和14所示,第一固定座2(左侧固定座)的凸起21与左卡槽11相配合,第二固定座3(右侧固定座)的凸起31与右卡槽12相配合;如图2、4、6和8所示,通过卡槽和凸起,接线端子1卡装在第一固定座2和第二固定座3之间。另外,卡槽的外形可以是半圆柱形或方形等等,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凸起是半圆柱凸起、圆柱凸起或方形凸起等等。第一固定座2的凸起21与第一固定座2可拆卸连接、固定连接、或与第一固定座2成一体结构;第二固定座3的凸起31与第二固定座3可拆卸连接、固定连接、或与第二固定座3成一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端子插座中,接线端子1是由不同数量的内外大小一致对插端子11随意组合而成,其中,如图11所示是接线端子1最简单的实施方式,即由一个对插端子11构成,优选实施中,该对插端子11的外形为方形,但在具体实施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和用户要求其外形可设计为别的形状;其中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安装槽111,即对于一个对插端子11将安装槽11所在的两侧定义为左右两侧,另外两侧定义为顶部和底部;该安装槽111在左右两侧的具体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计,优选的设置位置为靠近前插接口112,更优选的为,该安装槽111的中心位置与前插接口112的距离为对插端子11总长度的1/3;在实施中,该安装槽111的外形可以是半圆柱性、方形等等。另外,如图11和12所示,在靠近后出线口的位置,在对插端子11的顶部设置有上凸台1141,且在对插端子11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与上凸台1141相配合的底插槽1142;同样在对插端子11的右侧设置有右凸台1143,且在对插端子11的左侧对称设置有与右凸台1143相配合的左插槽1144,其中上凸台1141、底插槽1142、右凸台1143和左插槽1144分别优选设置在对插端子11的顶部、底部、左侧和右侧的中部,并且向前插接口112方向的延伸距离为靠近安装槽111的设置位置,即优选为离安装槽1~3cm;另外,上凸台1141和右凸台1143优选实施为燕尾凸台,底插槽1142和左插槽1144优选实施为燕尾插槽;对于接线端子1由多个对插端子11插装组成的情况,如图9和10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上凸台1141和底插槽1142,该接线端子1是由3个对插端子11插装组成,并在最外侧分别形成与第一固定座2和第二固定座3的凸起相配合卡槽,即通过3个对插端子11的上下叠加,分别将3个对插端子11左右两侧的安装槽111连通后形成接线端子1的左卡槽11和右卡槽12,即在多个对插端子插装的实施方式中,将左卡槽11和右卡槽12所在的两侧定义为接线端子1的左右两侧(也就是接线端子1的最外侧),另外两侧定义为接线端子1的顶部和底部;因此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座2(左侧固定座)的凸起21与接线端子1相平行,且长度等于一个对插端子11的安装槽111的长度的3倍,第二固定座3(右侧固定座)的凸起31与接线端子1相平行,且长度等于一个对插端子11的安装槽111的长度的3倍,为了方便描述,如果第一固定座2的凸起21的长度等于安装槽111的长度,将该凸起21定义为1卡规格;如果第一固定座2的凸起21的长度等于2倍安装槽111的长度,将该凸起21定义为2卡规格;同理对于3倍、4倍安装槽111的长度等等,分别定义为3卡规格、4卡规格等等,同理对于第二固定座3的凸起31进行如上定义。
如图1和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该接线端子1是由8个对插端子11组合而成,其中,先分别选取两个对插端子11上下叠加插装形成4组对插端子组后,再将这4组对插端子组左右插装,从而形成接线端子1。在该实施方式中,由8个对插端子11形成的接线端子1上下、左右分别对称,另外在最外侧形成的左卡槽11和右卡槽12的长度均为安装槽111的两倍,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第一固定座2和第二固定座3均为2卡规格。
如图3和4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该接线端子1由7个对插端子11组合而成,其中,先将4个对插端子11上下叠加插装形成第一组对插端子组,再将3个对插端子11上下叠加插装形成第二组对插端子组,然后将第一组对插端子组和第二组对插端子组左右插装以形成接线端子1,该实施方式中,接线端子1左右不对称,即左卡槽11的长度为安装槽111的4倍,右卡槽12的长度为安装槽111的3倍,也就是第一固定座2为4卡规格,第二固定座3为3卡规格。
如图5和6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该接线端子1由3个对插端子11组合而成,其中,3个对插端子11左右插装组成接线端子1,即左卡槽11和右卡槽12的长度均等于安装槽111的长度,也就是第一固定座2和第二固定座3均为1卡规格。
如图7和8所示的第四实施例中,该接线端子1也是由3个对插端子11组合而成,其中,3个对插端子11上下叠加插装组成接线端子1,即左卡槽11和右卡槽12的长度均等于3倍安装槽111的长度,也就是第一固定座2和第二固定座3均为3卡规格。
对于将第一固定座2和第二固定座3的凸起分别设置为与接线端子1相垂直的情形。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同样是将多个对插端子11插装组合成接线端子1后,将第一固定座2和第二固定座3分别卡装在接线端子1的顶部和底部,从而将接线端子1固定起来;由于接线端子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有两个插槽,因此第一固定座2和第二固定座3的内侧优选设置一对凸起,至于凸起的长度,对于第一固定座2和第二固定座3相配合使用中,两者用于与接线端子1的左卡槽11相卡接的两个凸起的长度,在设计中两者的总长度不应超过左卡槽11的长度;同理,对于第一固定座2和第二固定座3中用于与接线端子1的右卡槽12相卡接的两个凸起的长度,在设计中两者的总长度不应超过右卡槽12的长度;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设计,不过为了适应于不同数量的对插端子11以不同插装形式组合的情况,优选将第一固定座2和第二固定座3的每一个凸起的长度都设计为等于一个对插端子11的安装槽111的长度。不过对于以这种方式实施的第一固定座2和第二固定座3优选应用于接线端子1为左右对称的结构。如图15所示,接线端子1由8个对插端子11组合而成,其中,每4个对插端子11上下叠加插装组成一组对插端子组,然后再将两组对插端子组左右插装组成接线端子1,即左卡槽11和右卡槽12的长度均等于4倍安装槽111的长度。第一固定座2和第二固定座3的内侧分别设置一对凸起,每一个凸起的长度优选等于安装槽111的长度。然后将第一固定座2和第二固定座3卡接在接线端子1的顶部和底部。另外,由于两组对插端子组插装后在中心位置形成通孔插槽,因此在第一固定座2和第二固定座3的相应位置再分别设置一凸起,以进一步固定接线端子1。
如图13和14所示,第一固定座2内侧设置有用于顶压接线端子1的顶压块22,第二固定座3内侧设置有用于顶压接线端子1的顶压块32;在设计中,为了较好的固定接线端子1,对于顶压块22和顶压块32位置的设置,应使得其与凸起之间的长度等于卡槽与后出线口之间的长度,即将接线端子1卡接在第一固定座2和第二固定座3之间后,顶压块22和顶压块32正好顶住接线端子1的后出线口,为了使得顶压块不影响后出线口线缆的连接,顶压块22和顶压块32垂直于接线端子1方向的延伸长度不应超过最外侧的对插端子11的内壁,优选实施为延伸到正好抵达最外侧的对插端子11的内壁。另外,第一固定座2的顶压块22与第一固定座2可拆卸连接、固定连接、或与第一固定座2成一体结构;第二固定座3的顶压块32与第二固定座3可拆卸连接、固定连接、或与第二固定座3成一体结构。
如图13和14所示,第一固定座2的端部设置有安装位23,该安装位23上设置有安装螺空,同样,第二固定座3的端部设置有安装位33,该安装位33上设置有安装螺空;在将接线端子1卡装在第一固定座2和第二固定座3之间形成端子插座后,可通过第一固定座2的安装位23和第二固定座3的安装位33将端子插座安装在机箱上。如图16和17所示,第一固定座2和第二固定座3上也可不设置螺空,而是在两者的外侧分别设置弹性卡101,通过通弹性卡101将端子插座安装在机箱上。另外,第一固定座2和第二固定座3的外侧可设置一个弹性卡101或两个弹性卡101,如图16所示,当设置两个弹性卡101时,可将弹性卡101设计得较小一些。如图17所示,当设置一个弹性卡101时,可将弹性卡101设计得较大一些。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几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变换及等同替代。另外,针对特定情形或具体情况,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各种修改,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应当包括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全部实施方式。

Claims (9)

1、一种端子插座,包括接线端子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接线端子两侧分别设置卡槽;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内侧分别设置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凸起;接线端子通过卡槽和凸起配合卡装在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插座,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内侧还分别设置有用于顶压接线端子的顶压块;第一固定座的顶压块与第一固定座可拆卸连接、固定连接、或与第一固定座成一体结构;第二固定座的顶压块与第二固定座可拆卸连接、固定连接、或与第二固定座成一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插座,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座的凸起与第一固定座可拆卸连接、固定连接、或与第一固定座成一体结构;第二固定座的凸起与第二固定座可拆卸连接、固定连接、或与第二固定座成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插座,其特征在于,接线端子是单一对插端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插座,其特征在于,接线端子由多个对插端子插装组成,并在最外侧分别形成与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凸起相配合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插座,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凸起分别与接线端子的前插接口端面相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子插座,其特征在于,接线端子最外侧的卡槽的外形为半圆柱形,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凸起是与卡槽配合卡装的半圆柱凸起或圆柱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插座,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凸起分别与接线端子相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端子插座,其特征在于,接线端子最外侧的卡槽的外形为半圆柱形,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凸起是半圆柱凸起或圆柱凸起。
CNU2008200951469U 2008-06-30 2008-06-30 端子插座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3003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951469U CN201230033Y (zh) 2008-06-30 2008-06-30 端子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951469U CN201230033Y (zh) 2008-06-30 2008-06-30 端子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30033Y true CN201230033Y (zh) 2009-04-29

Family

ID=40634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95146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30033Y (zh) 2008-06-30 2008-06-30 端子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30033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4847A (zh) * 2011-08-30 2012-02-15 温州意华通讯接插件有限公司 一种rj45插座
CN105356114A (zh) * 2015-12-15 2016-02-24 镇江市京口润明微波器械厂 一种接插件公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4847A (zh) * 2011-08-30 2012-02-15 温州意华通讯接插件有限公司 一种rj45插座
CN102354847B (zh) * 2011-08-30 2014-01-15 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rj45插座
CN105356114A (zh) * 2015-12-15 2016-02-24 镇江市京口润明微波器械厂 一种接插件公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08951U (zh) 一种接驳型插座
CN201075421Y (zh) 快速插线式公插连接器
CN104993310A (zh) 一种接线端子分路连接器
CN100397721C (zh) 模块化多功能电源转换器
CN105244672A (zh) 电源分配器模块化结构
CN201436703U (zh) 一种电连接器插座
CN201230033Y (zh) 端子插座
CN103454468A (zh) 一种三相多表位电能表插件
CN204464571U (zh) MiniUSB连接器外壳结构
CN205786773U (zh) 电能表信号连接装置
CN201230936Y (zh) 一种快速组合式担架
CN211239204U (zh) 一种电气用的排线管分线装置
CN202633711U (zh) 一种家电带插座的电源插头
CN201689832U (zh) 具有多种接线方式的接触器
CN206640018U (zh) 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
CN2927373Y (zh) 连接器双体护套
CN203205670U (zh) 多功能壁挂式插座
CN201117847Y (zh) 一种组合式连接器
CN202616418U (zh) 插槽式墙壁电源装置
CN205790105U (zh) 一种平衡车用电池外壳及电池装置
CN202906150U (zh) 通用型电源转换器
CN206098832U (zh) 一种连接器结构
CN218101589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01112841Y (zh) 电源转换器
CN202308693U (zh) 一种能拓展插孔的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ansh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in Shenzhe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518055 No. 1001 Nanshan Chi Park B2 building 1-4 floor, building 6-10

Patentee after: Vitami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Guangdong, Shenzhen Branch Road, No.

Patentee before: Aimosheng Network Energy Source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2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