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26381Y - 电性导线连接端子 - Google Patents

电性导线连接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26381Y
CN201226381Y CNU2008203012119U CN200820301211U CN201226381Y CN 201226381 Y CN201226381 Y CN 201226381Y CN U2008203012119 U CNU2008203012119 U CN U2008203012119U CN 200820301211 U CN200820301211 U CN 200820301211U CN 201226381 Y CN201226381 Y CN 20122638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assembly
metal
connection terminal
electric lead
lead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30121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智远
朱晓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82030121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2638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2638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2638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性导线连接端子,为一金属组件与绝缘壳体、盖体的组合;每一金属组件包括一第一部和一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和第二部之间界定有一弯曲部;以及一金属插脚连接该第二部。该弯曲部使该第一部朝向一纵向参考轴的方向翘起来,而与第二部形成一个夹角;该金属插脚朝向相反于该第一部的方向弯折,而与第二部之间形成一夹角;每一金属组件可简单快速的配装在绝缘壳体内,而不需考虑配置的方向性或在壳体内设置特别的导引轨道等;可减少瑕疵率与废料产生的作用,改善旧法中操作金属组件与绝缘壳体组合不方便的情形。

Description

电性导线连接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供电性导线插入连接的端子装置;特别是指一种使金属组件的制造可减少瑕疵品和废料的产生,也具有改善旧法中操作金属组件与壳体组合时,不方便的情形的技术。
背景技术:
应用被包覆在绝缘壳体(通常是塑料材料制成)内的金属组件(或称弹性接触片,resilient contact)来压制进入连接端子的导线,形成电性联结的连接端子或压线端子,已为已知技艺。例如,德国DE 10355195 A1、德国DE 102005048972 A1、或美国US2003/0194918 A1等专利案,均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
这类连接端子被提供插置在电路板(例如PC电路板)上;包括一绝缘壳体,壳体具有一个或许多个通孔,让导线可插入壳体内部。壳体也界定有一个或许多个腔室,来配装该金属组件或复数支金属组件,并且可和上述插入壳体内的导线形成接触或电性连接。每一金属组件包括一在外力介入时可弹性摆动的头端;因此,头端在导线插入壳体后,会咬住导线,使导线不会轻易脱离与金属组件的接触状态或绝缘壳体。除非操作人员操作工具或起子伸进壳体内推压该头端,才能解除导线和金属组件的接触状态。金属组件也具有一形成较细或窄小的脚,伸出绝缘壳体,以便插置在电路板上。
就像那些熟悉此技术的人所知悉,这些实施例仍有一些课题需要考虑改善;例如,在图1中,揭示了一种金属组件10和绝缘壳体20的组合。绝缘壳体20界定有许多个腔室21和对应腔室21的开口槽道22,来收容金属组件10;腔室21内设置有上、下凸条界定的轨道23,用以拘留该金属组件10。壳体20成型有一连接部24和一盖部25;盖部25上配置有固定块26,以便在盖部25封闭腔室21时,固定块26可顶推固定金属组件10。
基本上,这壳体20为了连接盖部25的结构型态,在模具开模和制造上,必须同时成型制造出该壳体20和盖部25所构成的六面体轮廓及内部结构;因此,它的困难度是比较高的,也造成了失败率或瑕疵品的比率偏高。当成型制造出该壳体20和盖部25后,实务上必需再提供一滑块模具,在壳体20与盖部25之间制造出该厚度较薄的连接部24;因此,在制造上来说,是比较复杂的。
该金属组件10为一板状或片状体,具有一较窄或细的插脚11,约形成90°的弯折,可在金属组件10与壳体20组合时,从开口槽道22伸出壳体20外部,供插置在电路板上。这金属组件10也包括有一弹片12,从金属组件10上翘起来;用以在导线χ进入壳体20时,让弹片12可压住导线x,形成电性联接状态。金属组件10也包括有一后端13,形成约90度的弯折,来让上述的固定块26推压。金属组件10的两侧边上形成有凸趾14;凸趾14在金属组件10和壳体20组合时,被拘留在该壳体20的轨道23内,使金属组件10可保持在腔室21里面一计划的位置上。因此,当人员组装金属组件10和壳体20组合时,让凸趾14沿着壳体轨道23界定的路径或区域移动,是特别被要求的。
为了获得这金属组件10的结构,它在制造上包括了下列作业:
1.经第一次的模具冲压作业,并且压制出该较窄或细的插脚11。
2.提供一第二次的模具冲压作业,在金属组件10上压制出切口缝15;并且在金属组件10的两侧边上形成凸趾14。
3.提供第一次的弯折作业,使插脚11形成约90°的弯折型态。
4.实施第二次的弯折作业,使该金属组件后端13形成约90°的弯折结构。
5.实施第三次的弯折作业,使该弹片12翘起来,与金属组件10形成一锐角夹角的型态。
在上述中,说明了这实施例在制造上比较麻烦的情形。它也存在了一些课题需要考虑;例如,为了压制出凸趾14和形成弹片12的切口缝15的结构型态,该复数次的冲压作业会在模具里面残留积聚许多金属屑料,不仅容易造成冲压模具的损耗,也会影响下次的冲压质量。因此为了改善这种情形,实际上常需要拆卸模具来清除那些金属屑料,然后再加以组装;而这种情形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一个有关这类金属组件10的课题是在一个制造的情形中,弹片12的弯折角度通常不能太大;这是因为在该旧法中,金属组件10经过数次不同方向的弯折作业后,如果弹片12的弯曲角度过大,容易在它的弯折处产生裂痕,而形成瑕疵品。但是可了解的是,在可容许的范围内,弹片12的弯折角度越大,它弹性压制导线x的能力也越好;因此,已知的金属组件10很难获得比较理想的弹性压制能力。
另一个有关这类金属组件10的课题是在它和绝缘壳体20组合的情形中,上文曾提到壳体盖部25封闭腔室21时,固定块26推压固定金属组件10的结构型态。基本上,因为固定块26推压在金属组件10的后端13上,因此,相对位在金属组件10前端的插脚11仍会有晃动或摇动的情形;而这种情形是不利于导线x与弹片12的接触的,它也不利于插脚11或整个端子装置插置在电路板上。
在金属组件10另一个应用的情形中,有时为了配合电路板的电路布局,金属组件10或它的插脚11会有前、后的分别,例如图1所显示的情形。旧法中,为了让金属组件10配装在壳体20内的插脚11位置能够形成一前一后的结构型态,系使弹片12与金属组件10的连接端16分别建立在该后端13的区域或接近插脚11的位置上。因此,就像那些熟知此技术的人所知悉,将金属组件10装入腔室21时,常会有配装方向错误的情形产生;装配人员常必需将方向错误的金属组件10退出,再重新装入方向正确的金属组件10。这是因为已知的金属组件10的结构设计让人员很难分辨该插脚11的前、后关系;不仅造成装配作业的麻烦和困难,也耗费很多配装工时,特别是在一个数量很庞大的组装作业中。
代表性的来说,这些参考数据显示了在连接端子方面,有关用于压接电性导线的端子装置的设计技术;它们反映出这些端子装置在制造的情形中,无法在符合制造简单、降低失败率或瑕疵品的条件下,提供一个比较简单的结构设计和作业,并且不用常常拆卸模具清除那些残留的金属屑料。它们也反映出这些端子装置在应用的情形中,无法让人员可简单快速的将金属组件以正确的方向和位置装入绝缘壳体里面,并且获得确实的固定,降低金属组件晃动或摇动及组装麻烦的情形;或使金属组件具有比较理想的弹性压制导线的能力,或提供一个可减少废料产生的端子装置。如果重行设计考虑该连接端子的结构型态或作业,使其构造不同于已知,以及考虑该金属组件和绝缘壳体的配置和连结关系,将可改变它的使用型态,而有别于旧法;实质上,也会增加它的应用范围,而这些课题在上述的参考数据中均未被教示或揭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性导线连接端子,为一金属组件与绝缘壳体、盖体的组合;可改善作业复杂和配装麻烦等情形。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性导线连接端子,为一金属组件与绝缘壳体、盖体的组合;该壳体具有壁和壁所界定的腔室,设有至少一开孔和开口槽道与腔室相通,分别让导线和金属组件的金属插脚进入腔室里面;每一金属组件被收容在该腔室里面;该盖体封闭壳体腔室,其特点是:所述金属组件包括一在外力输入时可往复运动的第一部、一连接该第一部的弯曲部、一连接该弯曲部的另一端的第二部、一连接该第二部的金属插脚;在金属组件配装在壳体腔室里面时,该金属插脚从该开口槽道伸出;所述盖体可装卸的与壳体组合,其包括一固定部,在盖体封闭该腔室时,该固定部至少压在金属组件第二部的位置上。
如此,每一金属组件可简单快速的配装在绝缘壳体内,而不需考虑配置的方向性或在壳体内设置特别的导引轨道;也提供了一制造简单,和可减少瑕疵率与废料产生的作用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性导线连接端子,该金属组件的第一部朝向一纵向参考轴的方向翘起来,而与第二部形成一个夹角;并且,该金属插脚朝向相反于该第一部的方向弯折,使金属插脚与第二部之间形成约90°的夹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性导线连接端子,该绝缘壳体的壁界定有至少一腔室来收容该金属组件;以及一盖体包括有一固定部,在盖体封闭该腔室时,至少压在金属组件第二部的位置上,甚至延伸到弯曲部那里,将金属组件固定在壳体里面;因此,金属组件晃动或摇动的情形,将被减到最低。对应每一个腔室,壳体也包括有开孔,与腔室相通,而可让导线进入腔室里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性导线连接端子,该金属组件的结构型态使弯曲部容许一较大角度的弯折作业,以提供一个比较理想的弹性压制能力。特别是当盖体的固定部压置在金属组件第二部的位置上时,将使第一部具有较大的弹性压制能力。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新颖性、特点,及其它目的与功效,将在下文中配合所附图式的详加说明,而趋于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已知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连接端子的底部朝上,显示该绝缘壳体和金属组件的配置情形。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端子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连接端子改良的底部朝上,显示该绝缘壳体、盖体和金属组件的配置情形。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壳体、盖体和金属组件组合的平面剖视示意图。
图5是绝缘壳体、盖体和金属组件组合的另一平面剖视示意图。
标号说明:
10、30       金属组件             11、34         (金属)插脚
12           弹片                 13             后端
14           凸趾                 15             切口缝
16           连接端               20、40         (绝缘)壳体
21、42       腔室                 22、44、45     开口槽道
23           轨道                 24             连接部
25           盖部                 26             固定块
31    第一部        32      第二部
33    弯曲部        35      凹口
41    壁            43      开孔
46    凸部          47      孔穴
48    凸柱          50      盖体
51    卡榫          52      固定部
53    辅助部        54      孔洞
x     导线          y       纵向参考轴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的电性导线连接端子,是一金属组件与绝缘壳体、盖体的组合,概分别以参考编号30、40、50表示。图2及图3是以金属组件30配装在壳体40内的金属插脚34位置形成一前一后的结构型态为说明实施例。该绝缘壳体40通常是以塑料材料制成,具有壁41和壁41所界定的腔室42,来收容金属组件30;一凸部46形成在壁41上,用来支持该金属组件30位在腔室42里面。壳体40也包括有一开孔43和开口槽道44、45与腔室42相通,分别可让导线x和金属组件30的金属插脚34进入腔室42里面。
在所采的实施例中,配合上述金属组件30配装在壳体40内的金属插脚34位置形成一前一后的结构型态,该开口槽道44的长度大于开口槽道45的长度,例如图3所显示的情形。相较于前述现有技术中的开口槽道22而言,本发明的端子装置改良尽可能的提高绝缘壳体40的封闭性。
图2及图3也描绘了该金属组件30被配装在壳体40的腔室42里面,大体成片状结构。每一金属组件30包括一在外力输入时可往复运动的第一部31,和一第二部32,以及在该第一部31和第二部32之间界定出一弯曲部33;一金属插脚34连接该第二部32,在金属组件30配装在壳体腔室42里面时,金属插脚34可从壳体40的开口槽道44、45伸出,以便插置在电路板(图未显示)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采的实施例中,该弯曲部33的两边形成有一凹口35的型态,使弯曲部33的宽度小于该第一部31和第二部32的宽度,这有助于实施弯曲部33的弯折作业。弯曲部33使该第一部31朝向一纵向参考轴y的方向翘起来,而与第二部32形成一个夹角;并且,使该金属插脚34朝向相反于该第一部31的方向弯折,使金属插脚34与第二部32之间形成约90°的夹角,而构成一个类似“ㄣ”的形状,例如图2所显示的情形。
在本实用新型所采的实施例中,这金属组件30的结构型态让该第一部31具有较已知技术的金属组件弹片12更理想的弹性压制能力;且使该弯曲部33具有较大弯折角度的容许范围,而不会在弯折处产生裂痕或瑕疵。
图2及图3同时揭示了该盖体50包括有一卡榫51,可以压入一形成在壳体40上的孔穴47里面,使盖体50可装卸的与壳体40组合在一起,封闭壳体腔室42。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盖体50具有一孔洞54,用以拘留一形成在壳体40上的凸柱48。盖体50也包括有一固定部52,在盖体50封闭该腔室42时,至少压在金属组件第二部32的位置上,甚至延伸到弯曲部33那里,将金属组件30固定在壳体40里面,例如图4及图5所显示的情形。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金属组件第二部32的长度是可以改变的,以配合上述金属组件30配装在壳体40内的金属插脚34位置形成一前一后的结构型态。当金属组件第二部32的长度不相同时,可以让人员很容易的分辨出前、后金属组件30的不同。
请参考图4,配合上述金属组件30配装在壳体40内的金属插脚34位置形成一前一后的结构型态;盖体50的固定部52选择性的具有一辅助部53,用来辅助固定金属组件30。图4及图5特别描绘出该固定部52压置在金属组件30的第二部32的位置上,且延伸到弯曲部33那里,盖体50或辅助部53会固定在接近金属插脚34的位置;因此,金属组件30晃动或摇动的情形将被减到最低。同时,当固定部52延伸到弯曲部33的位置时,整个金属组件30将很确实和稳定的被固定在壳体腔室42里面;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固定块26推压在金属组件后端13的结构型态而言,这金属组件第一部31将具有更大的弹性压制导线x的能力。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该金属组件30可选择一轴状体的金属材,然后压制出一包含第一部31、第二部32和金属插脚34的金属组件30的轮廓结构;经一弯折作业使金属组件第一部31和第二部32之间界定出弯曲部33。在一个修正的实施例中,该第一部31和第二部32的厚度较佳的小于该金属插脚34的厚度;使该第一部31和第二部32形成扁平状的结构型态,以便让第二部32确实和稳定的被盖体固定部52压置,并且提供第一部31的弹性能力。
在另一可行的实施例中,该金属组件30也可选择一金属板材压制出数个包含第一部31、第二部32和金属插脚34的金属组件30的轮廓结构;每一个金属组件30形成相互连接的型态;并且,使该第一部31和第二部32的厚度(约0.3mm)小于该金属插脚34的厚度(约1mm)。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是可在该金属组件30一计划位置上压制出凹口35。或在一个修正的实施例中,可加工该金属插脚34形成一具有锥状前端的柱体结构。并且经一弯折作业使金属组件第一部31和第二部32之间界定出弯曲部33。然后,经冲断作业使每一个相连接的金属组件30形成个体型态。
可了解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该金属组件30和壳体40、盖体50的结构型态与联结配置关系,考虑了下列的情形:
1.这端子在制造金属组件30和壳体40或盖体50的情形中,可在符合制造简单、降低失败率或瑕疵品的条件下,提供一个比较简单的作业流程,而不需要常常拆卸模具清除那些残留的金属屑料。
2.这端子提供了一个比较理想的金属组件30构造,让人员可简单快速的以正确的方向和位置装入绝缘壳体40里面,并且获得确实的固定。使操作人员不难分辨金属组件的前、后关系,不会常发生配装方向错误,造成装配作业麻烦和困难,和耗费很多配装工时的情形。
3.使盖体50与壳体40组合后,让盖体固定部52压置在该金属组件第二部32的位置上,并且延伸到弯曲部33那里;以及配合盖体50或辅助部53固定在接近金属插脚34的位置的结构型态,使金属组件30晃动或摇动的情形,被减到最小。
4.同时,当盖体固定部52延伸到弯曲部33的位置时,整个金属组件30将很确实和稳定的被固定在壳体腔室42里面;并且,所述的固定部52和该辅助部53尽可能的提高了绝缘壳体40的封闭性,而减少灰尘进入壳体40的情形。
以及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固定块26推压在金属组件后端13的结构型态而言,这金属组件第一部31将具有更大的弹性压制导线x的能力。
5.这具有大弧度弯曲部33的金属组件30的结构型态让该第一部31具有较已知技术的金属组件弹片12更理想的弹性压制能力。并且使该弯曲部33具有较大弯折角度的容许范围,使容易在弯折处产生裂痕或瑕疵的情形被减到最小。
6.配合上述金属组件30配装在壳体40内的金属插脚34位置形成一前一后的结构型态,该开口槽道44的长度大于开口槽道45的长度,以及配合盖体固定部52、辅助部53的组合结构,也如上述的提高了绝缘壳体40的封闭性;不仅减少灰尘进入壳体40,并且可降低发生短路或影响其它金属组件30的情形。
代表性地来说,这电性导线连接端子在符合具有简单及较佳配装、操作结构的条件下,可减少制造时废料的产生,并且可改善现有技术中操作金属组件与绝缘壳体组合和制造不方便的情形等,提供了一有效的连接端子;其空间型态不同于现有技术,且具有现有技术中所未有的机能,明显展现了相当大的进步。

Claims (13)

  1. 【权利要求1】一种电性导线连接端子,为金属组件与绝缘壳体、盖体的组合;该壳体具有壁和壁所界定的腔室,设有至少一开孔和开口槽道与腔室相通,分别让导线和金属组件的金属插脚进入腔室里面;每一金属组件被收容在腔室里面;该盖体封闭壳体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组件包括一在外力输入时可往复运动的第一部、一连接该第一部的弯曲部、一连接该弯曲部的另一端的第二部、一连接该第二部的金属插脚;在金属组件配装在壳体腔室里面时,该金属插脚从该开口槽道伸出;所述盖体可装卸的与壳体组合,其包括一固定部,在盖体封闭该腔室时,该固定部至少压在金属组件第二部的位置上。
  2. 【权利要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性导线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槽道在壳体上具有不同的配置长度。
  3. 【权利要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性导线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朝向一纵向参考轴的方向翘起来,而与第二部形成一个夹角;并且,该金属插脚朝向相反于该第一部的方向弯折,而与第二部之间形成一个夹角。
  4. 【权利要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性导线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组件第二部具有不同的长度。
  5. 【权利要求5】一种电性导线连接端子,具有一金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组件包括一在外力输入时可往复运动的第一部、一弯曲部、一第二部、及一金属插脚,该弯曲部连接该第一部;该第二部连接该弯曲部的另一端;该金属插脚连接该第二部。
  6. 【权利要求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性导线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朝向一纵向参考轴的方向翘起来,而与第二部形成一个夹角;并且,该金属插脚朝向相反于该第一部的方向弯折,而与第二部之间形成一个夹角。
  7. 【权利要求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性导线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插脚与第二部之间形成一个约90°的夹角,而构成一“ㄣ”的形状。
  8. 【权利要求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性导线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组件第二部具有不同的长度。
  9. 【权利要求9】一种电性导线连接端子,其包括一绝缘壳体和一盖体;该壳体包括壁和壁所界定的腔室,还设有至少一开孔和开口槽道与腔室相通;该盖体封闭壳体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具有一固定部;该盖体装卸的与壳体组合。
  10. 【权利要求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性导线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槽道在壳体上具有不同的配置长度。
  11. 【权利要求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性导线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有一卡榫和孔洞。
  12. 【权利要求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性导线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孔穴和凸柱。
  13. 【权利要求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性导线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具有一辅助部。
CNU2008203012119U 2008-06-19 2008-06-19 电性导线连接端子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2638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3012119U CN201226381Y (zh) 2008-06-19 2008-06-19 电性导线连接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3012119U CN201226381Y (zh) 2008-06-19 2008-06-19 电性导线连接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26381Y true CN201226381Y (zh) 2009-04-22

Family

ID=40599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301211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26381Y (zh) 2008-06-19 2008-06-19 电性导线连接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26381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9936B (zh) * 2008-06-17 2011-05-11 吴智远 电性导线连接端子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9936B (zh) * 2008-06-17 2011-05-11 吴智远 电性导线连接端子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09456U (zh) 插座连接器
CN101102015B (zh) 电连接器
CN204517046U (zh) 连接器的屏蔽外壳
JP2000029584A (ja) スマ―トカ―ド用コネクタを備えたパ―ソナルコンピュ―タ用の電子接続装置
JP2008513953A5 (zh)
CN201773987U (zh) 连接器
CN201327879Y (zh) 用于电性导线连接端子的夹制结构
CN201226381Y (zh) 电性导线连接端子
CN101609936B (zh) 电性导线连接端子及其制造方法
JP4379231B2 (ja) 雌端子金具
CN202737215U (zh) 音频插座连接器
CN100444476C (zh) 带闸门的插孔型连接器与插塞型连接器
CN201112893Y (zh) Hdmi型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CN203942119U (zh) 二合一电连接器
CN201112574Y (zh) 连接器及其端子
CN206834361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2142703U (zh) Sim卡连接器
CN104600508A (zh) 卡连接器
CN201576775U (zh) Hdmi连接器改良结构
CN203553448U (zh) 微型电连接器
CN203277712U (zh) 一种同轴连接器
CN201259942Y (zh) 电连接器
CN206059777U (zh) 一种耳机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01238101Y (zh) Usb连接器
CN204927753U (zh) 改良型sd卡适配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8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