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16559Y - 工业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工业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16559Y
CN201216559Y CNU2008200401149U CN200820040114U CN201216559Y CN 201216559 Y CN201216559 Y CN 201216559Y CN U2008200401149 U CNU2008200401149 U CN U2008200401149U CN 200820040114 U CN200820040114 U CN 200820040114U CN 201216559 Y CN201216559 Y CN 20121655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exhaust apparatus
dust collector
support body
dust exha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4011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沃伦·布朗
哈利·索默
格雷厄姆·格哈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04011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1655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1655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1655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一种工业吸尘器,包括架体(2)、配接在架体(2)上的吸尘装置(4)、及配接在吸尘装置(4)上的过滤装置(6),架体(2)具有收容吸尘装置(4)的收容腔(22),吸尘装置(4)和架体(2)之间设有支撑装置(50),使得该吸尘装置(4)可活动的配接在架体(2)上,从而使得吸尘装置(4)可以在展开状态和收容状态之间活动,在展开状态时,吸尘装置(4)相对于收容腔(22)展开;在收容状态时,吸尘装置(4)收容于收容腔(22),如此减少包装体积,方便运输,而且还降低运输成本。

Description

工业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是一种工业吸尘器,尤其是一种可以减少包装体积、方便运输的工业吸尘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工业吸尘器一般包括基座,安装在基座上的支撑腿以及壳体,该壳体的上方安装有多个过滤袋,在壳体的下方安装有多个集尘袋。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多个出尘口,各出尘口分别对应过滤袋和集尘袋。空气泵正对着吸尘口固定安装在壳体的一端。在吸尘口的上方至少设置有一个吸尘软管。
当工业吸尘器工作时,首先启动空气泵,该空气泵将产生气流将灰尘或碎屑经过吸尘软管进入吸尘口进入到壳体中。而空气通过过滤袋直接排到大气中;灰尘或碎屑则被沉淀在集尘袋中。
而传统的工业吸尘器是固定的。这样,就需要吸尘软管很长才能使得工业吸尘器可以到达车间的各个角落。而吸尘软管的长度会影响到吸尘的效率,所以吸尘软管越长,吸尘的效率就越低。
对此,业界技术人员也做了一些改进,如美国公告专利第5163985号揭示一种可移动的工业吸尘器,该工业吸尘器包括基座、设置在基座上的支架、固定配接在支架上的吸尘装置、及配接在吸尘装置上的过滤装置、以及配接在基座上用于方便移动该工业吸尘器的轮子。其中吸尘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电机、及由电机驱动的吸尘风扇、以及设置在壳体一端的吸尘口和设置在壳体另一端的两个出尘口。电机设置在壳体的上方,吸尘口设置在壳体的下方,通过吸尘软管与设置在基座上的孔连通过。过滤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上方的过滤袋和设置在壳体下方的集尘袋,过滤袋和集尘袋分别与两个出尘口相对应。如此,启动电机时,吸尘风扇将迅速旋转形成了气流,该气流将灰尘或其它碎屑经过吸尘口吸入到吸尘装置中。然后空气通过过滤袋直接排到大气中;灰尘或碎屑则被沉淀在集尘袋中。由于该工业吸尘器设有轮子,推动该工业吸尘器,就可以到达车间的各个角落,无需使用很长的吸尘软管,就可以清洁整个车间,从而提高了吸尘的效率,方便操作。
但是由于该工业吸尘器中的吸尘装置固定设置在支架上,加上电机设置在壳体的上方,这样就使得工业吸尘器的包装体积大,运输成本高,同样,在存储时也需占用较大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减少包装体积、方便运输且可以降低运输成本的工业吸尘器。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方便在展开状态和收容状态之间转换的工业吸尘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工业吸尘器,包括架体、配接在所述架体上的吸尘装置、及配接在吸尘装置上的过滤装置,其中所述吸尘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电机、及由电机驱动的吸尘风扇、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的吸尘口和出尘口,所述架体具有收容所述吸尘装置的收容腔,所述吸尘装置可活动的配接在所述架体上,且在收容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活动,在展开状态,所述吸尘装置相对于所述收容腔展开;在收容状态,所述吸尘装置收容于所述的收容腔。
优选的在所述吸尘装置和所述架体之间设有支撑装置,用于支撑所述吸尘装置。
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相互枢接的第一、第二连杆,其中所述第一连杆与吸尘装置固定枢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架体固定枢接,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活动枢接。
在工作状态,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大致成一直线,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互自锁。
所述支撑装置进一步包括铰接件,所述铰接件固定设置在吸尘装置上,并与所述架体固定枢接。
优选的所述吸尘口与所述电机分别设置在所述吸尘装置的两侧,在工作状态,所述电机位于所述吸尘口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吸尘装置可活动的配接在架体上,从而使得吸尘装置可以在展开状态和收容状态之间活动,在展开状态时,吸尘装置相对收容腔展开,从而使得该工业吸尘器可以正常工作;在收容状态时,吸尘装置收容于收容腔,如此可以减少整个工业吸尘器的包装体积,方便运输,而且还降低运输成本。
在吸尘装置和架体之间设有支撑装置,操作者只需拉动自锁装置的连杆,使得吸尘装置相对于架体枢转,就可以轻松的使得吸尘装置在展开状态和收容状态之间转换。加上支撑装置具有自锁功能,所以在收容状态转换成展开状态时,无需使用其它固定装置就可以将吸尘装置相对于架体固定;在展开状态转换成收容状态时,也无需释放其它固定装置就可以枢转吸尘装置,使其收容于收容腔中。所以吸尘装置可以方便很方便在展开状态和收容状态之间转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具体的阐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工业吸尘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工业吸尘器的架体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工业吸尘器的示意图,此时吸尘装置处于展开状态。
图5是本实用新型工业吸尘器不包括过滤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工业吸尘器不包括过滤装置的右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工业吸尘器不包括过滤装置的立体图,此时吸尘装置可相对于架体枢转。
图8是本实用新型工业吸尘器不包括过滤装置的立体图,此时吸尘装置处于收容状态,支撑装置可相对于架体枢转。
图9是本实用新型工业吸尘器中的吸尘装置处于存储状态的立体图,此时支撑装置枢转至与第一侧面平行。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工业吸尘器处于存储或运输状态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工业吸尘器中的吸尘装置处于收容状态的立体图,此时把手可相对于架体枢转。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工业吸尘器的吸尘装置处于收容状态的立体图,此时把手相对于架体固定。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工业吸尘器处于搬运位置的示意图。
其中:
1.工业吸尘器    2.架体    4.吸尘装置
6.过滤装置      8.侧架    10.把手
11.第一连接杆        12.第二连接杆          13.第三连接杆
14.第四连接杆        15.轮子                16.滚动轴
17.收容孔            18.第一侧面            19.定位件
20.第二侧面          21.定位孔              22.收容腔
23.定位孔            24.侧板                26.第五连接杆
27.连接件            28.枢转轴              30.U形连接杆
32.收容盒            34.底板                35.卡块
36.第一平板          37.第一平板            38.侧板
39.收容槽            40.支撑装置            42.凸耳
44.支撑板            46.卡槽                48.卡钩
50.支撑装置          52.铰接件              54.第一连杆
56.第二连杆          57.第一、第二端        58.第一、第二端
59、60第一、第二端   61、62第一、第二端     63.凹槽
64.突起              70.壳体                72.上壳体
74.下壳体            76.吸尘口              78.出尘口
80.电机              82.开关装置            84、86凸缘
88.过滤袋            89.集尘袋              90.支撑杆
92.直杆              94.弯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工业吸尘器1包括架体2、配接在架体2上的吸尘装置4、及配接在吸尘装置4上的过滤装置6。
架体2是框架结构,如图2所示,其包括一对相向的侧架8、及连接两侧架8的U形连接杆30。
每一侧架8具有纵长延伸的第一、第二连接杆11、12和连接第一、第二连接杆11、12的第三、第四连接杆13、14。在本实例中,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连接杆11、12、13、14为一整体,当然,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连接杆11、12、13、14可以是独立的个体,其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
第一连接杆11位于第一侧面18,第二连接杆12位于第二侧面20,第一侧面18与第二侧面20平行设置。当然,第一侧面18与第二侧面20也可以不平行。
一对侧架8与第一、第二侧面18、20形成了收容腔22。该收容腔22用于收容吸尘装置4。
每一侧架8上配接有侧板24,连接两侧板24的有两第五连接杆26。该架体2还具有连接两第五连接杆26的连接件29。两连接件29对称设置。
在收容腔22内还设有一内衬盒32。该内衬盒32是由底板34(如图1所示)、及连接在底板34周缘上的环状周壁组成。周壁由相向的第一、第二平板36、37以及相向的两侧板38组成。如图1和图2所示,该内衬盒32配接在U形连接杆30和第三连接杆13和侧板24之间。
在侧板38上设有卡块35和收容槽39。
如图2所示,在内衬盒32上设有支撑装置40,该支撑装置40包括与内衬盒32的侧板38枢转连接的凸耳42、以及与该凸耳42配接的支撑板44。
如图3所示,在内衬盒32的第一平板36上设有可枢转的卡钩48,在凸耳42上设有与该卡钩48配合的卡槽46。当卡钩48与卡槽46配合,支撑装置40相对于内衬盒32固定;当卡钩48枢转脱离与卡槽46配合,支撑装置40就可以相对于内衬盒32枢转。
如图5所示,吸尘装置4通过支撑装置50可枢转的设置在架体2上,该吸尘装置4包括壳体70、设置在壳体70上的电机80、及由电机80驱动的吸尘风扇(图中未示)、以及分别设置壳体70上的吸尘口76和两出尘口78。
壳体70包括较窄的上壳体72和较宽的下壳体74,吸尘口76设置在上壳体72上,两出尘口78分别设置在上壳体72和下壳体74上。且吸尘口76和出尘口78上分别设有沿壳体70向外延伸的圆周凸缘84、86。
电机80设置在壳体70的下方,且一直收容于收容腔22中,这样当吸尘装置4收容于架体2的收容腔22时,可以减少整个工业吸尘器1的体积。该电机80具有一驱动轴(图中未示)用于驱动吸尘风扇,该吸尘风扇以传统的方式相对着吸尘口76固定。
在电机80上还设有开关装置82。
启动开关装置82,吸尘风扇由电机80驱动迅速旋转形成了气流,该气流可将灰尘或其它碎屑经过吸尘口76吸入到吸尘装置4中。
如图4所示,过滤装置6包括设置在吸尘装置4上方的过滤袋88和设置在吸尘装置4下方的集尘袋89。
过渡袋88和集尘袋89分别配接在相应的出尘口78的圆周凸缘86上。
过滤袋88由透气的材料制成,且通过支撑杆90悬挂的设置在吸尘装置4的上方,该支撑杆90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吸尘装置4上。
支撑杆90由直杆92和弯杆94组成,其中直杆92用于与吸尘装置4配接;弯杆94用于方便的将过滤袋88悬挂在吸尘装置4的上方。
如图4所示,直杆92与弯杆94组成支撑杆90支撑过滤袋88。如图5所示,直杆92与弯杆94拆开,分别收藏在侧板38上的卡块35中。
空气同灰尘或碎屑一起被吸尘风扇吸入到工业吸尘器1中,其中空气通过透气的过滤袋88排到大气中;而灰尘或碎屑则被沉淀在集尘袋89中。
如图7所示,支撑装置50包括相互枢接的第一、第二连杆54、56,其中第一连杆54与吸尘装置4固定枢接;第二连杆56与架体2固定枢接,第一连杆54和第二连杆56活动枢接。
第一连杆54具有与吸尘装置4枢轴连接的第一端59,和与第二连杆56活动枢接的第二端60,其中第一端59与吸尘装置4通过固定的枢轴连接。第二连杆56具有与第一连杆54的第二端60枢轴连接的第一端61,和与内衬盒32枢轴连接的第二端62,其中第一连杆54的第二端60通过活动的枢轴与第二连杆56的第一端61连接;第二连杆56的第二端62通过固定的枢轴与内衬盒32枢轴连接。
如图4和图5所示,当第一连杆54与第二连杆56大致成一直线,连杆处于死点,也就是说第一连杆54与第二连杆56相互自锁,如此,使得吸尘装置4与架体2相对固定。
当然,为了固定更加牢靠,再参见图7,在第一连杆54上的第二端60上设有凹槽63,第二连杆56的第一端61上设有与该凹槽63配合的突起64。当第一连杆54和第二连杆56枢转成一直线以后,突起64与凹槽63配合,从而将吸尘装置4相对于架体2固定牢靠。
如将凹槽设置在第二连杆56上,将突起设置在第一连杆54上,也同样可以将吸尘装置4相对于架体2固定的更加牢靠。所以通过突起64与凹槽63的配合,第一、第二连杆54、56可以在任意角度相互锁定。也就是说吸尘装置4可以根据需要在任意枢转位置相对于架体2固定。
如果需要将吸尘装置4收容起来,也就是说使得该吸尘装置4通过支撑装置50相对于架体2枢转,而由于第二连杆56上的突起64与第一连杆54上的凹槽63配合,使得第二连杆56只能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5中E方向所示),因为如果第二连杆56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其上的突起64会被第一连杆54上的凹槽63阻挡,使其不能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避免了第二连杆56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导致第二连杆56和第一连杆54反方向卡死。所以操作者只需拉动第一连杆54或第二连杆56,使其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5中E方向所示)即可。
支撑装置50进一步包括铰接件52,该铰接件52固定设置在吸尘装置4上,并与架体2固定枢接。
铰接件52具有第一端57和相对设置的第二端58,其中第一端57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与吸尘装置4固定连接;第二端58与架体2上的连接件29固定枢接,也就是说铰接件52的第二端58通过固定的枢轴与连接件29枢轴连接。
再参见图2,第二连接杆12和第三连接杆13的通过圆弧过渡连接。架体2上设有方便搬运的轮子15,该轮子15通过滚动轴16设置在第二连接杆12和第三连接杆13的过渡圆弧处。如图6所示,该侧架8并不是长方形的框架,其在第一、第二连接杆11、12的中间处向内弯曲。如此,有利于轮子15的安装和减少轮子与架体2之间的间隙。
在架体2上还设有方便搬运的把手10。如图5所示,架体2具有在大致中间位置连接两第五连接杆26的连接件27,该把手10可围绕枢转轴28旋转的配接在连接件27上。且该把手10和该连接件27之间设有锁紧装置,该锁紧装置用于将把手10固定在连接件27上。
如图11所示,该锁紧装置包括设置在把手10且穿过该把手10的收容孔17、对称设置在该收容孔17中的两个定位件19(图中只显示一个)、及安装在两个定位件19之间的弹簧(图中未示)、以及设置在连接件27上与定位件19配合的定位孔21、23,其中定位件19设置在收容孔17的两端,在弹簧的作用下始终朝着凸出该收容孔17的方向,但由于定位件上的台阶(图中未示)而不能脱离收容孔17。
定位孔21、23分别设置在连接件27的两端,这样使得把手10可以在连接件27的两个位置固定。
如图5所示,定位件19与定位孔23配合,这时把手10相对于架体2固定,把手10处于存储位置;拉动把手10,使其相对于架体2枢转,这时定位件19压缩弹簧,从而使得该定位件19脱开与定位孔23的配合,如图11所示,定位件19就可以围绕枢转轴28自由旋转;如图12所示,定位件19到达一定的位置,自动与定位孔21配合,这时把手10相对于架体2固定,把手10处于工作位置。
吸尘装置4可相对于架体2活动,其具有展开状态和收容状态。
如图4所示,吸尘装置4处于展开状态,也就是说该工业吸尘器处于工作位置。这时第一连杆54与第二连杆56相互自锁,无需使用其它固定装置就可以使得吸尘装置4相对于架体2固定,且吸尘装置4大致垂直于第一侧面18。这时轮子15与地面接触,支撑板44通过卡槽46与卡钩48的配合使其相对与架体2固定,且垂直于第一侧面18与地面接触。这时支撑板44可用于支撑集尘袋89及与轮子15一起支撑整个工业吸尘器1。该工业吸尘器1通过轮子15与支撑板44共同支撑在地面上,这样使得整个工业吸尘器1比较稳定,同样,如果想移动工业吸尘器1也比较方便,只需稍微抬起支撑板44就可以了。当然,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该工业吸尘器1也可以通过架体2与地面接触,由架体2的侧架8来支撑整个工业吸尘器1。
该过滤袋88通过由直杆92与弯杆94组成支撑杆90悬挂的设置在吸尘装置4的上方。
这时启动开关装置82,吸尘风扇由电机80驱动迅速旋转形成了气流,该气流可将灰尘或其它碎屑经过吸尘口76吸入到吸尘装置4中,其中空气通过透气的过滤袋88排到大气中;而灰尘或碎屑则被沉淀在集尘袋89中。
如果想收容吸尘装置4,如图5所示,首先将过滤袋88和集尘袋89收起,将支撑杆90从吸尘装置4上拆卸下来,且将直杆92与弯杆94拆开,分别收藏在侧板38上的卡块35中(可见图7所示)。
然后只需拉动第一连杆54或第二连杆56,由于第二连杆56上的突起64与第一连杆54上的凹槽63配合,使得第二连杆56只能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5中E方向所示),同时,铰接件52相对于连接件29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此,如图7所示,无需释放其它固定装置,吸尘装置4就可以相对于架体2沿着逆时针方向枢转。
吸尘装置4相对于架体2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大致与第一侧面18平行,如图8所示,这时吸尘装置4收容于收容腔22中且位于收容盒32中,第二连杆56收容于侧板38上的收容槽39。
然后枢转卡钩48使其脱离与卡槽46配合,如此,如图8所示,使得支撑板44相对于内衬盒32枢转。
当支撑板44枢转至与第一侧面18平行,如图9所示,这时支撑板44处于存储位置,其可以用来遮盖吸尘装置4,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如图10所示,将架体2倾斜至地面,使其轮子15与第二连接杆12和第四连接杆14的过渡圆弧处接触地面,共同支撑工业吸尘器1。这样就可以减少包装体积,且可以非常整齐地存储或运输多个工业吸尘器1,如此大大节省了存放空间,而且还方便运输,降低运输成本。当然,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进行工业吸尘器1存储或运输时,可以通过架体2与地面接触,由架体2的侧架8来支撑整个工业吸尘器1。
同样,将吸尘装置4从收容状态转换到展开状态也非常方便,只需拉动吸尘装置4使其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至第一连杆54与第二连杆56大致成一直线,如图4所示,此时,第一连杆54与第二连杆56通过突起64与凹槽63的配合,相互自锁。如此,使得吸尘装置4与架体2相对固定,而且固定牢靠,无需使用其它固定装置,非常方便。
该工业吸尘器1还具有一搬运位置,如图11所示,拉动把手10,定位件19压缩弹簧,从而该定位件19脱开与定位孔23的配合,把手10就可以围绕枢转轴28旋转;如图12所示,把手10枢转至定位件19与定位孔21配合,这时把手10相对于架体2固定,这时倾斜架体2,如图13所示,使轮子15与地面接触,架体2相对于地面倾斜,如此拉动把手10就可以轻松搬运该工业吸尘器1。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而提供的最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易于思及的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工业吸尘器,包括架体(2)、配接在所述架体(2)上的吸尘装置(4)、及配接在所述吸尘装置(4)上的过滤装置(6),其中所述吸尘装置(4)包括壳体(70)、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电机(80)、及由所述电机(80)驱动的吸尘风扇、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70)的吸尘口(76)和出尘口(78),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2)具有收容所述吸尘装置(4)的收容腔(22),所述吸尘装置(4)可活动的配接在所述架体(2)上,且在收容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活动,在展开状态,所述吸尘装置(4)相对于所述收容腔(22)展开;在收容状态,所述吸尘装置(4)收容于所述的收容腔(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尘装置(4)和所述架体(2)之间设有支撑装置(50),用于支撑所述吸尘装置(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50)包括相互枢接的第一、第二连杆(54、56),其中所述第一连杆(54)与吸尘装置(4)固定枢接;所述第二连杆(56)与所述架体(2)固定枢接,所述第一连杆(54)和所述第二连杆(56)活动枢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业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在展开状态,所述第一连杆(54)与所述第二连杆(56)大致成一直线,所述第一连杆(54)与所述第二连杆(56)相互自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业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54)和所述第二连杆(56)之一上设有凹槽(63),所述第一连杆(54)和所述第二连杆(56)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凹槽(63)配合的突起(64);在展开状态,所述突起(64)收容于所述凹槽(63)。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业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50)进一步包括铰接件(52),所述铰接件(52)固定设置在吸尘装置(4)上,并与所述架体(2)固定枢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业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2)包括一对侧架(8),所述每一侧架(8)具有纵长延伸的第一、第二连接杆(11、12),所述第一连接杆(11)位于第一侧面(18),所述第二连接杆(12)位于第二侧面(20),所述第一侧面(18)与所述第二侧面(20)平行,其中所述侧架(8)与所述第一、第二侧面(18、20)形成了所述收容腔(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业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在展开状态,所述吸尘装置(4)相对于所述架体(2)固定且与所述第一侧面(18)垂直;在收容状态,所述吸尘装置(4)与所述第一侧面(18)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业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22)内还设有一内衬盒(3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业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件(52)与所述内衬盒(32)固定枢接,所述第二连杆(56)与所述内衬盒(32)固定枢接。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业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业吸尘器设有支撑装置(40),所述支撑装置(40)包括与所述内衬盒(32)枢转配接的凸耳(42),以及与所述凸耳(42)配接的支撑板(44)。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工业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盒(32)上设有可枢转的卡钩(48),所述凸耳(42)上设有与该卡钩(48)配合的卡槽(46),在展开状态,所述卡钩(48)与所述卡槽(46)配合,所述支撑板(44)与所述第一侧面(18)垂直;所述卡钩(48)脱开与所述卡槽(46)配合,所述支撑装置(40)相对于内衬盒(32)枢转;在收容状态,所述支撑板(44)与所述第一侧面(18)平行。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架体(2)上设有轮子(15)和把手(10),其中所述把手(10)可枢转的设置在架体(2)。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工业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业吸尘器还具有一搬运位置,在所述搬运位置,所述把手(10)延伸超出所述架体(2)的边缘。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口(76)与所述电机(80)分别设置在所述吸尘装置(4)的两侧,在展开状态,所述电机(4)位于所述吸尘口(76)的下方。
CNU2008200401149U 2008-06-27 2008-06-27 工业吸尘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1655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401149U CN201216559Y (zh) 2008-06-27 2008-06-27 工业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401149U CN201216559Y (zh) 2008-06-27 2008-06-27 工业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16559Y true CN201216559Y (zh) 2009-04-08

Family

ID=40539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40114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16559Y (zh) 2008-06-27 2008-06-27 工业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16559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55820A1 (zh) * 2008-06-25 2009-12-30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工业吸尘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55820A1 (zh) * 2008-06-25 2009-12-30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工业吸尘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72772U (zh) 自储尘中央空调清洗机器人
CN1369249A (zh) 立式电动吸尘器
CN209692220U (zh) 新型交流金属封闭环网开关柜装置
CN101612015B (zh) 工业吸尘器
CN201216559Y (zh) 工业吸尘器
CN207682032U (zh) 一种基于机械加工的碎屑收纳箱
CN111802969A (zh) 一种自动感知喷气式扫地机器人
CN201200375Y (zh) 可分离吹机吸尘器
CN203000816U (zh) 电动扫地机
CN211787404U (zh) 一种可自动清理落叶的森林用火灾预警装置
CN114627906A (zh) 无线物联网数据存储器及其降温装置
CN209531606U (zh) 一种电气用强电配电柜除尘装置
CN112742797B (zh) 一种使用便捷的起重机金属粉尘清理装置
CN213793383U (zh) 一种多角度煤矿除尘装置
CN216935104U (zh) 一种电力工程用粉尘吸附装置
CN112692000A (zh) 一种仪器仪表内部除尘用吸尘系统及其回收工艺
CN201545020U (zh) 污衣分类车
CN212521655U (zh) 维护站及扫地机器人
CN218687322U (zh) 一种布袋收尘器清洁设备
CN214293140U (zh) 一种多功能机器人
CN215136854U (zh) 一种具有语音播报功能的电动小火车
CN212760133U (zh) 一种高效的中药材加工挑选装置
CN214847916U (zh) 一种环保的电缆风干除尘设备
CN220546212U (zh) 一种一体式大功率吸尘设备
CN213036306U (zh) 一种旋转式化工分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8

Termination date: 2012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