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92000A - 一种仪器仪表内部除尘用吸尘系统及其回收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仪器仪表内部除尘用吸尘系统及其回收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92000A
CN112692000A CN202011568010.7A CN202011568010A CN112692000A CN 112692000 A CN112692000 A CN 112692000A CN 202011568010 A CN202011568010 A CN 202011568010A CN 112692000 A CN112692000 A CN 1126920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swing
collection
blowing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6801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昆仑
魏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156801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920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920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20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仪器仪表内部除尘用吸尘系统及其回收工艺,属于仪器仪表吸尘技术领域,包括移动支撑系统、吹尘系统、摆动系统、收集系统、吸尘系统和存储系统,所述移动支撑系统呈水平设置,所述吹尘系统设置在移动支撑系统的上方,所述摆动系统设置在移动支撑系统的上方,所述收集系统设置在摆动系统的的下方,所述吸尘系统设置在移动支撑系统的上方,所述存储系统设置在吸尘系统的一侧,本发明通过吹尘系统进行对仪器仪表内部进行吹尘,吸尘系统将吹出的灰尘进行吸入收集并且排入存储系统内,未吹出的灰尘,通过摆动系统运行将灰尘吸附到收集系统内,再通过吸尘系统将灰尘吸入收集并且排入存储系统内。

Description

一种仪器仪表内部除尘用吸尘系统及其回收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仪器仪表吸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仪器仪表内部除尘用吸尘系统以及基于该系统的使用工艺。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仪器仪表的正常工作,需要对仪器仪表定期除尘,在仪器仪表日常使用过程中,粉尘不可避免地进入仪器仪表的内部,粉尘在内部电路上不断堆积,不仅影响电路散热,导致元器件老化,而且增加了在潮湿环境下电路短路的风险,一般地,工作人员在室内进行仪器仪表除尘,然而,工作人员在室内操作会导致尘土飞扬,进而污染空气,仪器仪表是一种用于检出、测量、观察、计算各种物理量、物质成分、物性参数等的器具或设备,真空检漏仪、压力表、测长仪、显微镜、乘法器等均属于仪器表。随着科技的进步,仪器仪表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现有技术中对仪器仪表内部进行吸尘,并不能对内部的灰尘进行彻底吸出,在对拆卸后的仪器仪表内部除尘时,空气中具有水分,有可能造成电路短路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仪器仪表内部除尘用吸尘系统及其回收工艺,以解决在对拆卸后的仪器仪表内部除尘时,并不能对内部的灰尘进行彻底吸出,在对拆卸后的仪器仪表内部除尘时,空气中具有水分,有可能造成电路短路的风险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包括移动支撑系统、吹尘系统、摆动系统、收集系统、吸尘系统和存储系统,所述移动支撑系统呈水平设置,所述吹尘系统设置在移动支撑系统的上方,所述摆动系统设置在移动支撑系统的上方且位于吹尘系统的一侧,所述收集系统设置在摆动系统的下方且位于移动支撑系统的上方,所述吸尘系统设置在移动支撑系统的上方且位于摆动系统的一侧,所述存储系统设置在吸尘系统的一侧且位于移动支撑系统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支撑系统包括第一自锁万向轮、支撑底架、吹尘支撑架、吹尘支撑箱、通风口、吸尘支撑架和吸尘支撑箱,所述第一自锁万向轮设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一自锁万向轮分别呈水平设置,所述支撑底架设置在四个所述第一自锁万向轮上,所述支撑底架上设有凹槽,所述吹尘支撑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吹尘支撑架分别呈对称设置在支撑底架一端的上方,所述吹尘支撑箱设置在两个所述吹尘支撑架上,所述吹尘支撑箱的顶部设有通风口,所述吸尘支撑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吸尘支撑架分别呈对称设置在支撑底架另一端的上方,所述吸尘支撑箱设置在两个所述吸尘支撑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吹尘系统包括吹尘支柱、吹尘支架、吹尘摆动板、吹尘旋转环、吹尘双轴电机、吹尘轴、吹尘风叶和排风机构,所述吹尘支柱设置在吹尘支撑箱内部的顶部,所述吹尘支架设置在吹尘支撑箱内部的两侧且一端连接至吹尘支柱,所述吹尘摆动板设置在吹尘支架的另一端上且呈活动连接设置,所述吹尘旋转环的一端设置在吹尘支柱的底部且呈活动连接设置,所述吹尘双轴电机设置在吹尘摆动板的中间位置且呈固定连接设置,所述吹尘轴设置在吹尘旋转环的另一端上且连接至吹尘双轴电机一端的输出轴上呈活动连接设置,所述吹尘风叶设置在吹尘双轴电机另一端的输出轴上且呈活动连接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排风机构包括排风柱、过滤硅胶网、排风管道和排风头,所述排风柱设置在吹尘支撑箱的底部且呈连通设置,所述排风柱上设有排风口,所述过滤硅胶网设置在排风柱排风口内,所述过滤硅胶网上设有干燥剂,所述排风管道设置在排风柱的底部且连通设置,所述排风头设置在排风管道上且呈连通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摆动系统包括摆动架、摆动电机、摆动杆、摆动柱、摆动块、摆动滑柱、静电纽和静电海绵,所述摆动架设置在支撑底架上,所述摆动电机设置在摆动架上,所述摆动杆设置在摆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且呈活动连接设置,所述摆动柱的一端套设在摆动杆上且呈活动连接设置,所述摆动块设置在摆动柱的另一端上,所述摆动滑柱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摆动滑柱分别呈对称设置在摆动块的两侧,所述摆动块位于两个所述摆动滑柱内且呈活动连接设置,所述静电纽设置在两个所述摆动滑柱的内侧,所述静电海绵设置在摆动块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系统包括收集块、收集杆、活动块、活动杆、收集柱和收集盒,所述收集块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收集块分别呈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摆动滑柱的一侧,所述收集杆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收集杆的一端分别呈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收集块的一侧,所述活动块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活动块分别呈对称设置在摆动块的一侧,所述活动杆的一端设置在两个所述活动块的中间位置,所述收集盒设置在两个所述收集杆的中间位置,所述收集柱设置在两个所述收集杆的另一端且贯穿收集盒呈活动连接设置,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套设在收集柱上,两个所述收集块与两个所述收集杆的连接处设有连接销且呈活动连接设置,两个所述活动块与所述活动杆的连接处设有连接销且呈活动连接设置,所述收集盒内部呈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吸尘系统包括吸尘架、吸尘电机、吸尘风叶、吸尘管道、吸尘头、吸尘伸缩软管、吸尘排出管道和吸尘过滤网,所述吸尘架设置在吸尘支撑箱的内侧,所述吸尘电机设置在吸尘架的下方且位于吸尘支撑箱内部,所述吸尘风叶设置在吸尘电机的输出轴上且呈活动连接设置,所述吸尘管道设置在吸尘支撑箱的底部且呈连通设置,所述吸尘头设置在吸尘管道上且呈连通设置,所述吸尘所述软管移动设置在吸尘支撑箱内部且另一端位于收集盒的内部,所述吸尘排出管道的一端设置在吸尘支撑箱的一侧上且呈连通设置,所述吸尘过滤网设置在吸尘排出管道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存储系统包括存储箱体、存储门、存储挂钩和存储湿毛巾,所述存储箱体设置在吸尘排出管道的另一端上且呈连通设置,所述存储门设置在存储箱体的一侧,所述存储挂钩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存储挂钩分别呈对称设置在存储箱体内部的两侧,所述存储湿毛巾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存储湿毛巾分别设置在多个所述存储挂钩上。
一种仪器仪表内部除尘用吸尘系统的回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人工将设备移动到需要作业位置,再通过人工将拆卸好的仪器仪表放置到支撑底架上的凹槽内后,通过吹尘双轴电机运行带动吹尘双轴电机两端输出轴上的吹尘旋转环和吹尘风叶转动,通过吹尘风叶转动产生空气气流流入排风柱内后,空气中多多少少都会有少量的水分,这样排出的空气具有潮湿性,容易对拆卸完成后的仪器仪表在吹尘时造成线路短路,导致仪器仪表损坏,从而通过过滤硅胶网使空气变得干燥,再通过排风管道从排风头排出对拆卸完成后的仪器仪表内部进行吹尘。
S2:在吹尘的同时,通过吸尘电机运行带动吸尘电机输出轴上的吸尘风叶转动,通过吸尘管道上的吸尘头将吹出的灰尘吸入吸尘排出管道内。
S3:当灰尘被排入到存储箱体内部后,通过设置的存储湿毛巾能够对灰尘进行收集吸附在湿毛巾上,能够在人员清理存储箱体内部的灰尘时,使灰尘不会到处乱飞,便于后续的灰尘清理。
S4:有些未吹掉的灰尘还残留在仪器仪表的内部,这时,通过摆动电机运行带动摆动电机输出轴上的摆动杆转动,摆动杆转动带动摆动柱转动,摆动柱转动带动摆动块在摆动滑柱内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带动静电海绵上下移动,通过摆动块在摆动滑柱内上下移动时能够正好对静电纽进行上下移动关闭和开启,所述静电纽在被按住时,静电海绵上的静电关闭,反之松开为开启静电,通过摆动块在摆动滑柱内进行上下移动带动活动块上下移动,活动块上下移动带动活动杆推动收集柱上下移动,收集块和收集杆配合进行上下移动,当静电海绵上下移动时,收集盒同时进行配合上下移动,当静电海绵向下移动到仪器仪表的内部时,摆动块移动出静电纽上,静电海绵产生静电对仪器仪表内部残留的灰尘进行吸附,灰尘吸附完成后,静电海绵向上移动,摆动块移动按住静电纽,使静电海绵失去静电,收集盒移动到静电海绵的底部,从而使灰尘落入收集盒内。
S5:当吸附的灰尘落入收集盒的同时,通过吸尘系统运行使吸尘伸缩软管将落入收集盒内的灰尘吸入吸尘排出管道内并且排出存储系统内。
S6:当灰尘被再次排入到存储箱体内部后,通过设置的存储湿毛巾能够对灰尘进行收集吸附在湿毛巾上,能够在人员清理存储箱体内部的灰尘时,使灰尘不会到处乱飞,便于后续的灰尘清理。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本发明通过人工将拆卸好的仪器仪表放置到支撑底架上的凹槽内后,通过吹尘双轴电机运行带动吹尘双轴电机两端输出轴上的吹尘旋转环和吹尘风叶转动,通过吹尘风叶转动产生空气气流流入排风柱内后,空气中多多少少都会有少量的水分,这样排出的空气具有潮湿性,容易对拆卸完成后的仪器仪表在吹尘时造成线路短路,导致仪器仪表损坏,从而通过过滤硅胶网使空气变得干燥,再通过排风管道从排风头排出对拆卸完成后的仪器仪表内部进行吹尘,在吹尘的同时,通过吸尘电机运行带动吸尘电机输出轴上的吸尘风叶转动,通过吸尘管道上的吸尘头将吹出的灰尘吸入吸尘排出管道内。
其二,本发明当灰尘被排入到存储箱体内部后,通过设置的存储湿毛巾能够对灰尘进行收集吸附在湿毛巾上,能够在人员清理存储箱体内部的灰尘时,使灰尘不会到处乱飞,便于后续的灰尘清理。
其三,本发明有些未吹掉的灰尘还残留在仪器仪表的内部,这时,通过摆动电机运行带动摆动电机输出轴上的摆动杆转动,摆动杆转动带动摆动柱转动,摆动柱转动带动摆动块在摆动滑柱内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带动静电海绵上下移动,通过摆动块在摆动滑柱内上下移动时能够正好对静电纽进行上下移动关闭和开启,所述静电纽在被按住时,静电海绵上的静电关闭,反之松开为开启静电,通过摆动块在摆动滑柱内进行上下移动带动活动块上下移动,活动块上下移动带动活动杆推动收集柱上下移动,收集块和收集杆配合进行上下移动,当静电海绵上下移动时,收集盒同时进行配合上下移动,当静电海绵向下移动到仪器仪表的内部时,摆动块移动出静电纽上,静电海绵产生静电对仪器仪表内部残留的灰尘进行吸附,灰尘吸附完成后,静电海绵向上移动,摆动块移动按住静电纽,使静电海绵失去静电,收集盒移动到静电海绵的底部,从而使灰尘落入收集盒内。
其四,本发明当吸附的灰尘落入收集盒的同时,通过吸尘系统运行使吸尘伸缩软管将落入收集盒内的灰尘吸入吸尘排出管道内并且排出存储系统内。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第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吹尘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排风机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排风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摆动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摆动系统和收集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吸尘系统和存储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存储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移动支撑系统1、第一自锁万向轮11、支撑底架12、吹尘支撑架13、吹尘支撑箱14、通风口15、吸尘支撑架16、吸尘支撑箱17、吹尘系统2、吹尘支柱21、吹尘支架22、吹尘摆动板23、吹尘旋转环24、吹尘双轴电机25、吹尘轴26、吹尘风叶27、排风机构28、排风柱281、过滤硅胶网282、排风管道283、排风头284、摆动系统3、摆动架31、摆动电机32、摆动杆33、摆动柱34、摆动块35、摆动滑柱36、静电纽37、静电海绵38、收集系统4、收集块41、收集杆42、活动块43、活动杆44、收集柱45、收集盒46、吸尘系统5、吸尘架51、吸尘电机52、吸尘风叶53、吸尘管道54、吸尘头55、吸尘伸缩软管56、吸尘排出管道57、吸尘过滤网58、存储系统6、存储箱体61、存储门62、存储挂钩63、存储湿毛巾6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仪器仪表内部除尘用吸尘系统,包括移动支撑系统1、吹尘系统2、摆动系统3、收集系统4、吸尘系统5和存储系统6,所述移动支撑系统1呈水平设置,所述吹尘系统2设置在移动支撑系统1的上方,所述摆动系统3设置在移动支撑系统1的上方且位于吹尘系统2的一侧,所述收集系统4设置在摆动系统3的的下方且位于移动支撑系统1的上方,所述吸尘系统5设置在移动支撑系统1的上方且位于摆动系统3的一侧,所述存储系统6设置在吸尘系统5的一侧且位于移动支撑系统1的上方,本发明通过吹尘系统2进行对仪器仪表内部进行吹尘,吸尘系统5将吹出的灰尘进行吸入收集并且排入存储系统6内,未吹出的灰尘,通过摆动系统3运行将灰尘吸附到收集系统4内,再通过吸尘系统5将灰尘吸入收集并且排入存储系统6内。
优选的,所述移动支撑系统1包括第一自锁万向轮11、支撑底架12、吹尘支撑架13、吹尘支撑箱14、通风口15、吸尘支撑架16和吸尘支撑箱17,所述第一自锁万向轮11设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一自锁万向轮11分别呈水平设置,所述支撑底架12设置在四个所述第一自锁万向轮11上,所述支撑底架12上设有凹槽,所述吹尘支撑架13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吹尘支撑架13分别呈对称设置在支撑底架12一端的上方,所述吹尘支撑箱14设置在两个所述吹尘支撑架13上,所述吹尘支撑箱14的顶部设有通风口15,所述吸尘支撑架16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吸尘支撑架16分别呈对称设置在支撑底架12另一端的上方,所述吸尘支撑箱17设置在两个所述吸尘支撑架16上,通过设置的第一自锁万向轮11能够将设备移动到所需工作位置,通过设置的支撑底架12能够对设备支撑和存放,通过设置的通风口15能够使外部的风流入吹尘支撑箱14内。
优选的,所述吹尘系统2包括吹尘支柱21、吹尘支架22、吹尘摆动板23、吹尘旋转环24、吹尘双轴电机25、吹尘轴26、吹尘风叶27和排风机构28,所述吹尘支柱21设置在吹尘支撑箱14内部的顶部,所述吹尘支架22设置在吹尘支撑箱14内部的两侧且一端连接至吹尘支柱21,所述吹尘摆动板23设置在吹尘支架22的另一端上且呈活动连接设置,所述吹尘旋转环24的一端设置在吹尘支柱21的底部且呈活动连接设置,所述吹尘双轴电机25设置在吹尘摆动板23的中间位置且呈固定连接设置,所述吹尘轴26设置在吹尘旋转环24的另一端上且连接至吹尘双轴电机25一端的输出轴上呈活动连接设置,所述吹尘风叶27设置在吹尘双轴电机25另一端的输出轴上且呈活动连接设置,通过吹尘双轴电机25运行带动吹尘双轴电机25两端输出轴上的吹尘旋转环24和吹尘风叶27转动,从而实现了对拆卸完成后的仪器仪表进行吹尘作业。
优选的,所述排风机构28包括排风柱281、过滤硅胶网282、排风管道283和排风头284,所述排风柱281设置在吹尘支撑箱14的底部且呈连通设置,所述排风柱281上设有排风口,所述过滤硅胶网282设置在排风柱281排风口内,所述过滤硅胶网282上设有干燥剂,所述排风管道283设置在排风柱281的底部且连通设置,所述排风头284设置在排风管道283上且呈连通设置,通过吹尘风叶27转动产生空气气流流入排风柱281内后,空气中多多少少都会有少量的水分,这样排出的空气具有潮湿性,容易对拆卸完成后的仪器仪表在吹尘时造成线路短路,导致仪器仪表损坏,从而通过过滤硅胶网282使空气变得干燥,再通过排风管道283从排风头284排出,从而能够更有效的对拆卸完成后的仪器仪表进行吹尘。
优选的,所述摆动系统3包括摆动架31、摆动电机32、摆动杆33、摆动柱34、摆动块35、摆动滑柱36、静电纽37和静电海绵38,所述摆动架31设置在支撑底架12上,所述摆动电机32设置在摆动架31上,所述摆动杆33设置在摆动电机32的输出轴上且呈活动连接设置,所述摆动柱34的一端套设在摆动杆33上且呈活动连接设置,所述摆动块35设置在摆动柱34的另一端上,所述摆动滑柱36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摆动滑柱36分别呈对称设置在摆动块35的两侧,所述摆动块35位于两个所述摆动滑柱36内且呈活动连接设置,所述静电纽37设置在两个所述摆动滑柱36的内侧,所述静电海绵38设置在摆动块35的底部,所述静电纽37在被按住时,静电海绵38上的静电关闭,反之松开为开启静电,通过摆动电机32运行带动摆动电机32输出轴上的摆动杆33转动,摆动杆33转动带动摆动柱34转动,摆动柱34转动带动摆动块35在摆动滑柱36内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带动静电海绵38上下移动,通过摆动块35在摆动滑柱36内上下移动时能够正好对静电纽37进行上下移动关闭和开启。
优选的,所述收集系统4包括收集块41、收集杆42、活动块43、活动杆44、收集柱45和收集盒46,所述收集块41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收集块41分别呈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摆动滑柱36的一侧,所述收集杆42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收集杆42的一端分别呈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收集块41的一侧,所述活动块43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活动块43分别呈对称设置在摆动块35的一侧,所述活动杆44的一端设置在两个所述活动块43的中间位置,所述收集盒46设置在两个所述收集杆42的中间位置,所述收集柱45设置在两个所述收集杆42的另一端且贯穿收集盒46呈活动连接设置,所述活动杆44的另一端套设在收集柱45上,两个所述收集块41与两个所述收集杆42的连接处设有连接销且呈活动连接设置,两个所述活动块43与所述活动杆44的连接处设有连接销且呈活动连接设置,所述收集盒46内部呈倾斜设置,通过摆动块35在摆动滑柱36内进行上下移动带动活动块43上下移动,活动块43上下移动带动活动杆44推动收集柱45上下移动,收集块41和收集杆42配合进行上下移动,当静电海绵38上下移动时,收集盒46同时进行配合上下移动,当静电海绵38向下移动到仪器仪表的内部时,摆动块35移动出静电纽37上,静电海绵38产生静电对仪器仪表内部残留的灰尘进行吸附,灰尘吸附完成后,静电海绵38向上移动,摆动块35移动按住静电纽37,使静电海绵38失去静电,收集盒46移动到静电海绵38的底部,从而使灰尘落入收集盒46内,同时,通过吸尘系统5运行将灰尘进行吸入并且排入存储系统6内部。
优选的,所述吸尘系统5包括吸尘架51、吸尘电机52、吸尘风叶53、吸尘管道54、吸尘头55、吸尘伸缩软管56、吸尘排出管道57和吸尘过滤网58,所述吸尘架51设置在吸尘支撑箱17的内侧,所述吸尘电机52设置在吸尘架51的下方且位于吸尘支撑箱17内部,所述吸尘风叶53设置在吸尘电机52的输出轴上且呈活动连接设置,所述吸尘管道54设置在吸尘支撑箱17的底部且呈连通设置,所述吸尘头55设置在吸尘管道54上且呈连通设置,所述吸尘所述软管移动设置在吸尘支撑箱17内部且另一端位于收集盒46的内部,所述吸尘排出管道57的一端设置在吸尘支撑箱17的一侧上且呈连通设置,所述吸尘过滤网58设置在吸尘排出管道57的内部,通过吸尘电机52运行带动吸尘电机52输出轴上的吸尘风叶53转动,通过吸尘管道54上的吸尘头55将灰尘吸入吸尘排出管道57内并且排入存储系统6内,通过吸尘伸缩软管56将灰尘吸入吸尘排出管道57内并且排出存储系统6内。
优选的,所述存储系统6包括存储箱体61、存储门62、存储挂钩63和存储湿毛巾64,所述存储箱体61设置在吸尘排出管道57的另一端上且呈连通设置,所述存储门62设置在存储箱体61的一侧,所述存储挂钩63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存储挂钩63分别呈对称设置在存储箱体61内部的两侧,所述存储湿毛巾64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存储湿毛巾64分别设置在多个所述存储挂钩63上,通过设置的存储箱体61能够对吸入的灰尘进行存储,当灰尘被排入到存储箱体61内部后,通过设置的存储湿毛巾64能够对灰尘进行收集吸附在湿毛巾上,能够在人员清理存储箱体61内部的灰尘时,使灰尘不会到处乱飞,便于后续的灰尘清理。
工作原理:通过设置的第一自锁万向轮11能够将设备移动到所需工作位置,通过设置的支撑底架12能够对设备支撑和存放,通过设置的通风口15能够使外部的风流入吹尘支撑箱14内,通过吹尘双轴电机25运行带动吹尘双轴电机25两端输出轴上的吹尘旋转环24和吹尘风叶27转动,从而实现了对拆卸完成后的仪器仪表进行吹尘作业,通过吹尘风叶27转动产生空气气流流入排风柱281内后,空气中多多少少都会有少量的水分,这样排出的空气具有潮湿性,容易对拆卸完成后的仪器仪表在吹尘时造成线路短路,导致仪器仪表损坏,从而通过过滤硅胶网282使空气变得干燥,再通过排风管道283从排风头284排出,从而能够更有效的对拆卸完成后的仪器仪表进行吹尘,所述静电纽37在被按住时,静电海绵38上的静电关闭,反之松开为开启静电,通过摆动电机32运行带动摆动电机32输出轴上的摆动杆33转动,摆动杆33转动带动摆动柱34转动,摆动柱34转动带动摆动块35在摆动滑柱36内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带动静电海绵38上下移动,通过摆动块35在摆动滑柱36内上下移动时能够正好对静电纽37进行上下移动关闭和开启,通过摆动块35在摆动滑柱36内进行上下移动带动活动块43上下移动,活动块43上下移动带动活动杆44推动收集柱45上下移动,收集块41和收集杆42配合进行上下移动,当静电海绵38上下移动时,收集盒46同时进行配合上下移动,当静电海绵38向下移动到仪器仪表的内部时,摆动块35移动出静电纽37上,静电海绵38产生静电对仪器仪表内部残留的灰尘进行吸附,灰尘吸附完成后,静电海绵38向上移动,摆动块35移动按住静电纽37,使静电海绵38失去静电,收集盒46移动到静电海绵38的底部,从而使灰尘落入收集盒46内,同时,通过吸尘系统5运行将灰尘进行吸入并且排入存储系统6内部,通过吸尘电机52运行带动吸尘电机52输出轴上的吸尘风叶53转动,通过吸尘管道54上的吸尘头55将灰尘吸入吸尘排出管道57内并且排入存储系统6内,通过吸尘伸缩软管56将灰尘吸入吸尘排出管道57内并且排出存储系统6内,通过设置的存储箱体61能够对吸入的灰尘进行存储,当灰尘被排入到存储箱体61内部后,通过设置的存储湿毛巾64能够对灰尘进行收集吸附在湿毛巾上,能够在人员清理存储箱体61内部的灰尘时,使灰尘不会到处乱飞,便于后续的灰尘清理。
一种仪器仪表内部除尘用吸尘系统的回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人工将设备移动到需要作业位置,再通过人工将拆卸好的仪器仪表放置到支撑底架12上的凹槽内后,通过吹尘双轴电机25运行带动吹尘双轴电机25两端输出轴上的吹尘旋转环24和吹尘风叶27转动,通过吹尘风叶27转动产生空气气流流入排风柱281内后,空气中多多少少都会有少量的水分,这样排出的空气具有潮湿性,容易对拆卸完成后的仪器仪表在吹尘时造成线路短路,导致仪器仪表损坏,从而通过过滤硅胶网282使空气变得干燥,再通过排风管道283从排风头284排出对拆卸完成后的仪器仪表内部进行吹尘。
S2:在吹尘的同时,通过吸尘电机52运行带动吸尘电机52输出轴上的吸尘风叶53转动,通过吸尘管道54上的吸尘头55将吹出的灰尘吸入吸尘排出管道57内。
S3:当灰尘被排入到存储箱体61内部后,通过设置的存储湿毛巾64能够对灰尘进行收集吸附在湿毛巾上,能够在人员清理存储箱体61内部的灰尘时,使灰尘不会到处乱飞,便于后续的灰尘清理。
S4:有些未吹掉的灰尘还残留在仪器仪表的内部,这时,通过摆动电机32运行带动摆动电机32输出轴上的摆动杆33转动,摆动杆33转动带动摆动柱34转动,摆动柱34转动带动摆动块35在摆动滑柱36内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带动静电海绵38上下移动,通过摆动块35在摆动滑柱36内上下移动时能够正好对静电纽37进行上下移动关闭和开启,所述静电纽37在被按住时,静电海绵38上的静电关闭,反之松开为开启静电,通过摆动块35在摆动滑柱36内进行上下移动带动活动块43上下移动,活动块43上下移动带动活动杆44推动收集柱45上下移动,收集块41和收集杆42配合进行上下移动,当静电海绵38上下移动时,收集盒46同时进行配合上下移动,当静电海绵38向下移动到仪器仪表的内部时,摆动块35移动出静电纽37上,静电海绵38产生静电对仪器仪表内部残留的灰尘进行吸附,灰尘吸附完成后,静电海绵38向上移动,摆动块35移动按住静电纽37,使静电海绵38失去静电,收集盒46移动到静电海绵38的底部,从而使灰尘落入收集盒46内。
S5:当吸附的灰尘落入收集盒46的同时,通过吸尘系统5运行使吸尘伸缩软管56将落入收集盒46内的灰尘吸入吸尘排出管道57内并且排出存储系统6内。
S6:当灰尘被再次排入到存储箱体61内部后,通过设置的存储湿毛巾64能够对灰尘进行收集吸附在湿毛巾上,能够在人员清理存储箱体61内部的灰尘时,使灰尘不会到处乱飞,便于后续的灰尘清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仪器仪表内部除尘用吸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支撑系统(1)、吹尘系统(2)、摆动系统(3)、收集系统(4)、吸尘系统(5)和存储系统(6),所述移动支撑系统(1)呈水平设置,所述吹尘系统(2)设置在移动支撑系统(1)的上方,所述摆动系统(3)设置在移动支撑系统(1)的上方且位于吹尘系统(2)的一侧,所述收集系统(4)设置在摆动系统(3)的的下方且位于移动支撑系统(1)的上方,所述吸尘系统(5)设置在移动支撑系统(1)的上方且位于摆动系统(3)的一侧,所述存储系统(6)设置在吸尘系统(5)的一侧且位于移动支撑系统(1)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仪器仪表内部除尘用吸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支撑系统(1)包括第一自锁万向轮(11)、支撑底架(12)、吹尘支撑架(13)、吹尘支撑箱(14)、通风口(15)、吸尘支撑架(16)和吸尘支撑箱(17),所述第一自锁万向轮(11)设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一自锁万向轮(11)分别呈水平设置,所述支撑底架(12)设置在四个所述第一自锁万向轮(11)上,所述支撑底架(1)上设有凹槽,所述吹尘支撑架(13)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吹尘支撑架(13)分别呈对称设置在支撑底架(12)一端的上方,所述吹尘支撑箱(14)设置在两个所述吹尘支撑架(13)上,所述吹尘支撑箱(14)的顶部设有通风口(15),所述吸尘支撑架(16)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吸尘支撑架(16)分别呈对称设置在支撑底架(12)另一端的上方,所述吸尘支撑箱(17)设置在两个所述吸尘支撑架(16)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仪器仪表内部除尘用吸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尘系统(2)包括吹尘支柱(21)、吹尘支架(22)、吹尘摆动板(23)、吹尘旋转环(24)、吹尘双轴电机(25)、吹尘轴(26)、吹尘风叶(27)和排风机构(28),所述吹尘支柱(21)设置在吹尘支撑箱(14)内部的顶部,所述吹尘支架(22)设置在吹尘支撑箱(14)内部的两侧且一端连接至吹尘支柱(21),所述吹尘摆动板(23)设置在吹尘支架(22)的另一端上且呈活动连接设置,所述吹尘旋转环(24)的一端设置在吹尘支柱(21)的底部且呈活动连接设置,所述吹尘双轴电机(25)设置在吹尘摆动板(23)的中间位置且呈固定连接设置,所述吹尘轴(26)设置在吹尘旋转环(24)的另一端上且连接至吹尘双轴电机(25)一端的输出轴上呈活动连接设置,所述吹尘风叶(27)设置在吹尘双轴电机(25)另一端的输出轴上且呈活动连接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仪器仪表内部除尘用吸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机构(28)包括排风柱(281)、过滤硅胶网(282)、排风管道(283)和排风头(284),所述排风柱(281)设置在吹尘支撑箱(14)的底部且呈连通设置,所述排风柱(281)上设有排风口,所述过滤硅胶网(282)设置在排风柱(281)排风口内,所述过滤硅胶网(282)上设有干燥剂,所述排风管道(283)设置在排风柱(281)的底部且连通设置,所述排风头(284)设置在排风管道(283)上且呈连通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仪器仪表内部除尘用吸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系统(3)包括摆动架(31)、摆动电机(32)、摆动杆(33)、摆动柱(34)、摆动块(35)、摆动滑柱(36)、静电纽(37)和静电海绵(38),所述摆动架(31)设置在支撑底架(12)上,所述摆动电机(32)设置在摆动架(31)上,所述摆动杆(33)设置在摆动电机(32)的输出轴上且呈活动连接设置,所述摆动柱(34)的一端套设在摆动杆(33)上且呈活动连接设置,所述摆动块(35)设置在摆动柱(34)的另一端上,所述摆动滑柱(36)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摆动滑柱(36)分别呈对称设置在摆动块(35)的两侧,所述摆动块(35)位于两个所述摆动滑柱(36)内且呈活动连接设置,所述静电纽(37)设置在两个所述摆动滑柱(36)的内侧,所述静电海绵(38)设置在摆动块(35)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仪器仪表内部除尘用吸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系统(4)包括收集块(41)、收集杆(42)、活动块(43)、活动杆(44)、收集柱(45)和收集盒(46),所述收集块(41)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收集块(41)分别呈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摆动滑柱(36)的一侧,所述收集杆(42)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收集杆(42)的一端分别呈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收集块(41)的一侧,所述活动块(43)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活动块(43)分别呈对称设置在摆动块(35)的一侧,所述活动杆(44)的一端设置在两个所述活动块(43)的中间位置,所述收集盒(46)设置在两个所述收集杆(42)的中间位置,所述收集柱(45)设置在两个所述收集杆(42)的另一端且贯穿收集盒(46)呈活动连接设置,所述活动杆(44)的另一端套设在收集柱(45)上,两个所述收集块(41)与两个所述收集杆(42)的连接处设有连接销且呈活动连接设置,两个所述活动块(43)与所述活动杆(44)的连接处设有连接销且呈活动连接设置,所述收集盒(46)内部呈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仪器仪表内部除尘用吸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系统(5)包括吸尘架(51)、吸尘电机(52)、吸尘风叶(53)、吸尘管道(54)、吸尘头(55)、吸尘伸缩软管(56)、吸尘排出管道(57)和吸尘过滤网(58),所述吸尘架(51)设置在吸尘支撑箱(17)的内侧,所述吸尘电机(52)设置在吸尘架(51)的下方且位于吸尘支撑箱(17)内部,所述吸尘风叶(53)设置在吸尘电机(52)的输出轴上且呈活动连接设置,所述吸尘管道(54)设置在吸尘支撑箱(17)的底部且呈连通设置,所述吸尘头(55)设置在吸尘管道(54)上且呈连通设置,所述吸尘所述软管移动设置在吸尘支撑箱(17)内部且另一端位于收集盒(46)的内部,所述吸尘排出管道(57)的一端设置在吸尘支撑箱(17)的一侧上且呈连通设置,所述吸尘过滤网(58)设置在吸尘排出管道(57)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仪器仪表内部除尘用吸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系统(6)包括存储箱体(61)、存储门(62)、存储挂钩(63)和存储湿毛巾(64),所述存储箱体(61)设置在吸尘排出管道(57)的另一端上且呈连通设置,所述存储门(62)设置在存储箱体(61)的一侧,所述存储挂钩(63)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存储挂钩(63)分别呈对称设置在存储箱体(61)内部的两侧,所述存储湿毛巾(64)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存储湿毛巾(64)分别设置在多个所述存储挂钩(63)上。
9.基于权利要求1至8所述一种仪器仪表内部除尘用吸尘系统的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人工将设备移动到需要作业位置,再通过人工将拆卸好的仪器仪表放置到支撑底架(12)上的凹槽内后,通过吹尘双轴电机(25)运行带动吹尘双轴电机(25)两端输出轴上的吹尘旋转环(24)和吹尘风叶(27)转动,通过吹尘风叶(27)转动产生空气气流流入排风柱(281)内后,空气中多多少少都会有少量的水分,这样排出的空气具有潮湿性,容易对拆卸完成后的仪器仪表在吹尘时造成线路短路,导致仪器仪表损坏,从而通过过滤硅胶网(282)使空气变得干燥,再通过排风管道(283)从排风头(284)排出对拆卸完成后的仪器仪表内部进行吹尘;
S2:在吹尘的同时,通过吸尘电机(52)运行带动吸尘电机(52)输出轴上的吸尘风叶(53)转动,通过吸尘管道(54)上的吸尘头(55)将吹出的灰尘吸入吸尘排出管道(57)内;
S3:当灰尘被排入到存储箱体(61)内部后,通过设置的存储湿毛巾(64)能够对灰尘进行收集吸附在湿毛巾上,能够在人员清理存储箱体(61)内部的灰尘时,使灰尘不会到处乱飞,便于后续的灰尘清理;
S4:有些未吹掉的灰尘还残留在仪器仪表的内部,这时,通过摆动电机(32)运行带动摆动电机(32)输出轴上的摆动杆(33)转动,摆动杆(33)转动带动摆动柱(34)转动,摆动柱(34)转动带动摆动块(35)在摆动滑柱(36)内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带动静电海绵(38)上下移动,通过摆动块(35)在摆动滑柱(36)内上下移动时能够正好对静电纽(37)进行上下移动关闭和开启,所述静电纽(37)在被按住时,静电海绵(38)上的静电关闭,反之松开为开启静电,通过摆动块(35)在摆动滑柱(36)内进行上下移动带动活动块(43)上下移动,活动块(43)上下移动带动活动杆(44)推动收集柱(45)上下移动,收集块(41)和收集杆(42)配合进行上下移动,当静电海绵(38)上下移动时,收集盒(46)同时进行配合上下移动,当静电海绵(38)向下移动到仪器仪表的内部时,摆动块(35)移动出静电纽(37)上,静电海绵(38)产生静电对仪器仪表内部残留的灰尘进行吸附,灰尘吸附完成后,静电海绵(38)向上移动,摆动块(35)移动按住静电纽(37),使静电海绵(38)失去静电,收集盒(46)移动到静电海绵(38)的底部,从而使灰尘落入收集盒(46)内;
S5:当吸附的灰尘落入收集盒(46)的同时,通过吸尘系统(5)运行使吸尘伸缩软管(56)将落入收集盒(46)内的灰尘吸入吸尘排出管道(57)内并且排出存储系统(6)内;
S6:当灰尘被再次排入到存储箱体(61)内部后,通过设置的存储湿毛巾(64)能够对灰尘进行收集吸附在湿毛巾上,能够在人员清理存储箱体(61)内部的灰尘时,使灰尘不会到处乱飞,便于后续的灰尘清理。
CN202011568010.7A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仪器仪表内部除尘用吸尘系统及其回收工艺 Pending CN1126920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68010.7A CN112692000A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仪器仪表内部除尘用吸尘系统及其回收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68010.7A CN112692000A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仪器仪表内部除尘用吸尘系统及其回收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92000A true CN112692000A (zh) 2021-04-23

Family

ID=75510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68010.7A Pending CN112692000A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仪器仪表内部除尘用吸尘系统及其回收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9200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89153A (zh) * 2022-03-25 2022-07-26 南通海姆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仪器仪表线上销售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89153A (zh) * 2022-03-25 2022-07-26 南通海姆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仪器仪表线上销售系统
CN114789153B (zh) * 2022-03-25 2023-11-17 南通海姆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仪器仪表线上销售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48914B (zh) 一种地毯除尘清灰装置
CN112692000A (zh) 一种仪器仪表内部除尘用吸尘系统及其回收工艺
CN208586391U (zh) 一种纺织机的吸尘装置
CN214182225U (zh) 高效脉冲布袋除尘装置
CN206762495U (zh) 一种滤袋转动式清灰装置
CN108273735A (zh) 一种农作物除尘装置
CN117029145A (zh) 一种建筑烟道通风装置
CN209255401U (zh) 一种工业用物料除尘装置
CN209985078U (zh) 一种除尘布袋清理设备
CN212238439U (zh) 一种工厂用电气自动化除尘设备
CN215842215U (zh) 一种空气吹扫设备
CN113082876A (zh) 一种清灰效果好且能够提高布袋寿命的摆动式布袋除尘器
CN212018786U (zh) 一种教学计算机定期维护设备
CN112361595B (zh) 一种防水暖风机电机
CN213736670U (zh) 电气自动化元件除尘防潮处理装置
CN210993569U (zh) 一种高效的布袋除尘器
CN113899870A (zh) 一种具有防护结构加固型的远程检测质控仪及其使用方法
CN208222707U (zh) 一种多功能新风除湿机
CN114412811A (zh) 一种水泥厂用节能环保降噪鼓风机
CN208194919U (zh) 一种农作物除尘装置
CN111271804B (zh)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通风设备
CN216136894U (zh) 一种新型鼓风热吸干机
CN215909641U (zh) 一种电气自动化元件除尘防潮设备
CN214847916U (zh) 一种环保的电缆风干除尘设备
CN214992674U (zh) 一种离型纸生产清洁除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