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10779Y - 散热模块及应用散热模块的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散热模块及应用散热模块的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210779Y CN201210779Y CNU2008200067355U CN200820006735U CN201210779Y CN 201210779 Y CN201210779 Y CN 201210779Y CN U2008200067355 U CNU2008200067355 U CN U2008200067355U CN 200820006735 U CN200820006735 U CN 200820006735U CN 201210779 Y CN201210779 Y CN 201210779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n
- radiating
- conducting part
- radiating module
- fi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模块及应用散热模块的电子装置,该散热模块主要包括一基座、一传导部及一散热鳍片部;该基座、传导部及散热鳍片部采用挤型制作工艺,使基座、传导部及该散热鳍片部为一体成型制成,其中散热鳍片部由传导部的两侧延伸形成,并具有多个鳍片,且每一鳍片间具有导流槽,而导流槽的入风方向与鳍片延伸的方向实质上垂直;本实用新型另揭露一种应用上述散热模块的电子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有关基座、传导部与散热鳍片部为一体成型的散热模块。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A及图1B所示,为一种现有散热模块1的组合图及分解图,其中该散热模块1的制作方式为将散热基座11(包括导柱12)采用锻造方式制造后,再与散热鳍片13作紧配;而使用上述锻造方式优点为散热基座11可一体成型且热传导系数佳;而缺点则为使用锻造方式制造的基座11的导柱12顶端高度参差不齐,且必须再经过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电脑数值控制)制作工艺加工以切齐高度,而且基座11的导柱23顶端也无法形成圆角,进而造成紧配散热鳍片13时的困难度,因此,现有利用锻造制作工艺的方式成本高昂,且紧配鳍片13不易。再者,利用多个导柱12与散热鳍片13紧配的方式,该多个导柱12也会影响该气流进入该散热鳍片13的状态,而造成不小的流阻,因此,会影响散热模块1整体的散热效果。
而另一种现有散热模块2的制作方式请参阅图2所示,为散热基座21采用基座21与导柱22分离式设计,其中基座21与导柱22结合采用紧配方式,且基座21与导柱22紧配结合后,再与散热鳍片23作紧配。而使用上述基座21与导柱22分离式设计,再紧配结合的方式相较前一现有方式(锻造方式)无锻造与CNC制作工艺,且成本较低,惟仍具有基座21与导柱22紧配时因零件过多而容易累积公差过大,并使导柱22垂直度无法保持而造成紧配鳍片23时的困难度,以及基座21与导柱22分离式的设计所造成热传导较差、导柱22影响散热模块2整体散热效果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模块及应用散热模块的电子装置,其传导部的两侧分别横向延伸多个鳍片,且每一鳍片间具有导流槽,而导流槽的入风方向与鳍片延伸的方向实质上垂直,由于此设计可具有较大截面积的导流槽,因此其流阻也相对较小,进而可以得到较佳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的另一目的在于采用挤型制作工艺,而使基座、传导部及散热鳍片部为一体成型制成,由于基座、传导部与散热鳍片部为一体成型且相同材质,因此,并无其它低热传介质,且在散热上可利用基座将热传给传导部,再利用传导部将热传给散热鳍片部而达到快速散热的功效。因此,其热传导效率佳,且采用挤型制作工艺的成本低廉、制作容易、生产快速,产量大,因此,在价格上、产能上、性能上,均较现有做法为佳,而能够在产品成本上有竞争的优势。
于是,本实用新型的目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散热模块,其包括一基座、一传导部及一散热鳍片部。其中基座具有一上表面,传导部形成于该上表面上,并且与上表面垂直,散热鳍片部于传导部的两侧横向延伸形成,并具有多个鳍片,且每一鳍片间具有导流槽,而导流槽的入风方向与鳍片延伸的方向实质上垂直。此外,散热鳍片部并包括第一鳍片组及第二鳍片组,第一鳍片组具有多个鳍片,而每一鳍片的形状大小一致且相互平行,并分别形成于传导部的一侧;第二鳍片组具有多个鳍片,并分别形成于传导部的另一侧,且每一鳍片相互平行,其中第二鳍片组中至少一鳍片的形状大小与其它鳍片不一致,使相对于传导部两侧的第一鳍片组及第二鳍片组为非对称设计。
本实用新型另揭露一种应用上述散热模块的电子装置,其包括一本体、一散热模块及一侧流式风扇。其中散热模块设置于本体内的一热源上,而侧吹式风扇也设置于本体内,且相对设置于散热模块的一侧,侧吹式风扇具有一出风口,该出风口的方向对应该散热模块的导流槽,使侧吹式风扇输出的气流除吹向散热模块外,并有部分气流通过导流槽而与该导流槽上下端的鳍片接触,进而使散热模块再配合侧吹式风扇下能达到均匀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其散热模块的每一鳍片间的导流槽具有较大的截面积且流阻较小,因此,可以扩大散热面积,进而改善散热效率,本实用新型还成本低廉、制作容易、生产快速,产量大。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散热模块的立体图;
图1B为现有散热模块的分解图;
图2为现有另一散热模块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A至图4D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较佳实施例的各视角图;
图5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中侧吹式风扇以离心式风扇为例)。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散热模块 11 散热基座
12 导柱 13 散热鳍片
2 散热模块 21 散热基座
22 导柱 23 散热鳍片
3 散热模块 31 基座
311 上表面 32 传导部
33 散热鳍片部 331 第一鳍片组
332 第二鳍片组 34 导流槽
5 电子装置 51 本体
52 侧吹式风扇 521 出风口
53 热源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及图4A至图4D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散热模块的立体图,图4A至图4D为上述散热模块的各个视角图。其中散热模块3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铝挤型制作工艺,首先利用高压使熔融的铝液通过已经设计完成的挤型模具,以生产符合设计的散热模块3的初胚,之后再经过加工程序,将初胚裁制成散热模块3的最终产品。所生产的铝挤型散热模块3其开发成本较低,因此,可大量生产,并由于散热模块3为一体成型且相同材质(铝),故其热传导效率也相对较佳,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散热模块也可以为其他导热性佳的金属。
上述的散热模块3主要包括一基座31、一传导部32及一散热鳍片部33,其中基座31具有一上表面311,而传导部32形成于上表面上311,并且与上表面311垂直,散热鳍片部33于传导部32的两侧横向延伸形成,并具有多个鳍片,且每一鳍片间具有导流槽34,而导流槽34的入风方向与鳍片延伸的方向实质上垂直,由于鳍片及导流槽34相对于散热模块3而言为一横向设计,且在现代电子产品迈向薄型化趋势的要求下,在有限的空间内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3采取由传导部32的两侧横向延伸多个鳍片的设计,然而此设计可具有较大截面积的导流槽34,因此,其流阻也相对较小,而可以得到较佳的散热效果。此外,散热鳍片部33并包括第一鳍片组331及第二鳍片组332;第一鳍片组331具有多个鳍片,且每一鳍片相互平行,并分别形成于传导部32的一侧;第二鳍片组332同样具有多个鳍片,且每一鳍片相互平行,并分别形成于传导部32的另一侧。
请参阅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另揭露一种应用上述散热模块3的电子装置5,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5以一电脑主机为例,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装置也可为游戏机等;该电子装置至少包括一本体51(如机壳)、上述的散热模块3及一侧吹式风扇52。散热模块3设置于本体51内的一热源53(如CPU)上,而侧吹式风扇52设置于本体51内,且相对设置于散热模块3的一侧,侧吹式风扇52具有至少一出风口521,出风口521的方向对应导流槽34,使侧吹式风扇52输出的气流除吹向散热模块3外,并有部分气流通过导流槽34而与导流槽34上、下端的鳍片接触,进而使散热模块3在配合侧吹式风扇52下能达到均匀的散热效果,此外,上述的侧吹式风扇可以为离心式风扇或轴流式风扇。
再请参阅图3所示,散热模块3也可以配合本体51内的机构布局及设计,而在铝挤型制作工艺后以加工裁切相应的结构,其中基座31也可以配合热源53的面积大小,而裁切适当面积大小,如传导部32及散热鳍片部33的其中一端长度超出基座31一端的长度,而另一端的长度则并未超出基座31另一端的长度,如图4C及图4D所示。再者,在散热鳍片部33上同样也可以配合本体51内的机构布局及设计,例如:使传导部32其中一侧形成的每一鳍片的形状大小一致,而传导部32另一侧形成多个鳍片中的至少一鳍片的形状大小与其它鳍片不一致,除可避免与其他电子元件产生干涉,更可使相对于传导部32两侧的第一鳍片组331及第二鳍片组332为非对称设计,并兼具设计美感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3的每一鳍片间的导流槽34具有较大的截面积且流阻较小,因此,可以扩大散热面积,进而改善散热效率;此外,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3采用挤型制作工艺,而使基座31、传导部32及散热鳍片部33为一体成型制成,由于基座31、传导部32与散热鳍片部33为一体成型且相同材质,故可以得到不错的散热效能,且采用挤型制作工艺的成本低廉、制作容易、生产快速,产量大,因此,在价格上、产能上、性能上,均较现有做法为佳,而能够在产品成本上有竞争的优势。
Claims (15)
1、一种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具有一上表面;传导部,成型于该上表面上;以及散热鳍片部,于该传导部的两侧延伸形成,该散热鳍片部具有多个鳍片,且该每一鳍片间具有导流槽,该导流槽的入风方向与该鳍片延伸的方向垂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鳍片部包括:第一鳍片组,具有多个鳍片,该每一鳍片的形状大小一致,且分别形成于该传导部的该侧;第二鳍片组,具有多个鳍片,且分别形成于该传导部的该另一侧,其中该第二鳍片组中该至少一鳍片的形状大小与其它鳍片不一致,使相对于该传导部两侧的该第一鳍片组及该第二鳍片组为非对称设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鳍片部于该传导部的两侧横向延伸形成,且该每一鳍片相互平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传导部与该基座垂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该传导部及该散热鳍片部利用挤型制作工艺一体成型,且该挤型制作工艺为铝挤型制作工艺。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鳍片组的鳍片长度与该第二鳍片组的鳍片长度不相等。
7、一种应用散热模块的电子装置,其包括:本体,内部具有一热源;散热模块,设置于该本体内的该热源上,以及侧吹式风扇,设置于该本体内,且相对设置于该散热模块的一侧,其特征在于,该散热模块包括:基座,具有一上表面;传导部,成型于该上表面上;以及散热鳍片部,于该传导部的两侧延伸形成,该散热鳍片部具有多个鳍片,且该每一鳍片间具有导流槽,该导流槽的入风方向与该鳍片延伸的方向垂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鳍片部包括:第一鳍片组,具有多个鳍片,该每一鳍片的形状大小一致,且分别形成于该传导部的该侧;第二鳍片组,具有多个鳍片,且分别形成于该传导部的该另一侧,其中该第二鳍片组中该至少一鳍片的形状大小与其它鳍片不一致,使相对于该传导部两侧的该第一鳍片组及该第二鳍片组为非对称设计。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鳍片部于该传导部的两侧横向延伸形成,且该每一鳍片相互平行。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该传导部及该散热鳍片部利用挤型制作工艺一体成型,且该挤型制作工艺为铝挤型制作工艺。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鳍片组的鳍片长度与该第二鳍片组的鳍片长度不相等。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侧吹式风扇具有一出风口,该出风口的方向对应该导流槽,使该侧吹式风扇输出的气流除吹向该散热模块外,并有部分气流通过该导流槽,使该散热模块能达到均匀的散热效果。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侧吹式风扇为离心式风扇或轴流式风扇。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一电脑主机或一游戏机。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模块设置于一热源上,且该基座的面积大小对应该热源的面积大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0067355U CN201210779Y (zh) | 2008-02-18 | 2008-02-18 | 散热模块及应用散热模块的电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0067355U CN201210779Y (zh) | 2008-02-18 | 2008-02-18 | 散热模块及应用散热模块的电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210779Y true CN201210779Y (zh) | 2009-03-18 |
Family
ID=40481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820006735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10779Y (zh) | 2008-02-18 | 2008-02-18 | 散热模块及应用散热模块的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210779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424140B (zh) * | 2009-06-11 | 2014-01-21 | Fanuc Ltd | 受熱面平行散熱片型扁平狀散熱構造體 |
-
2008
- 2008-02-18 CN CNU2008200067355U patent/CN201210779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424140B (zh) * | 2009-06-11 | 2014-01-21 | Fanuc Ltd | 受熱面平行散熱片型扁平狀散熱構造體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278313B1 (ko) | 히트 싱크 | |
US20120012284A1 (en) | heat sink with staggered heat exchange elements | |
CN101839654A (zh) | 散热器 | |
CN201210779Y (zh) | 散热模块及应用散热模块的电子装置 | |
CN201041983Y (zh) | 电源供应器的散热结构 | |
CN205542746U (zh) | 散热器 | |
CN205161019U (zh) | 一种散热片 | |
CN2705893Y (zh) | 相变化散热器 | |
CN2519321Y (zh) | 散热装置 | |
CN103987232A (zh) | 散热装置及其散热件 | |
CN107968081A (zh) | 一种易于散热的组合型散热器 | |
CN103619146B (zh) | 一种具有齿片相对角的散热片的加工方法 | |
CN201885193U (zh) | 一种巢型散热器 | |
CN201583182U (zh) | 一种鳍片根部折叠型的散热装置 | |
CN201476668U (zh) | 一种铝合金散热片 | |
CN202203907U (zh) | 用于灯的金属片散热器 | |
CN2715346Y (zh) | 散热器 | |
CN204929520U (zh) | 新型的散热器鳍片结构 | |
CN203243658U (zh) | 一种散热器 | |
CN2444269Y (zh) | 电脑的散热装置 | |
CN203105037U (zh) | 一种适用于大面积散热的压铸铝散热器 | |
CN101551696A (zh) | 为异构处理器散热的机箱散热装置 | |
CN203689313U (zh) | 新型热管固定牢固的电脑散热模组 | |
CN203037134U (zh) | 散热器散热鳍片 | |
CN103066035B (zh) | 液冷型cpu散热器的散热块及其制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18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