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09897Y - 水循环节能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水循环节能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09897Y
CN201209897Y CNU200820058397XU CN200820058397U CN201209897Y CN 201209897 Y CN201209897 Y CN 201209897Y CN U200820058397X U CNU200820058397X U CN U200820058397XU CN 200820058397 U CN200820058397 U CN 200820058397U CN 201209897 Y CN201209897 Y CN 20120989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energy
saving
stove
range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5839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学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FUJI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FUJI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FUJI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FUJI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05839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0989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0989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0989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循环节能灶系统,属于燃气炉灶领域。该系统包括:节能灶;蓄水箱,是用于蓄水的空腔结构;续水管,连接于节能灶的灶体容水器与前述的蓄水箱之间,用于将蓄水箱中的水注入到灶体容水器中;出水管,连接于节能灶的灶体容水器与前述的蓄水箱之间,用于将灶体容水器中的水注入到蓄水箱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水循环节能灶系统,通过水箱与节能灶的有机结合,既可以使燃气高效燃烧,节约燃气,又可以利用余热产生热水,改善厨房环境。

Description

水循环节能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气炉灶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各类商用炉灶,一般说来,功能较单一,主要就是燃烧,并存在多种弊病:(1)燃烧模式是后混式燃烧,即燃气或燃油在炉膛内燃烧的同时,与空气进行进行混合,这必然造成部分燃气或燃油未能与空气充分混合,从而造成部分燃气或燃油未能充分燃烧即从烟道中排出,不但能源浪费,而且环境污染严重;(2)点火装置处于燃烧器下部,点火不易,且操作人员有时会因点火而烧伤;(3)炉灶燃烧的余热白白浪费掉,无法回收利用,间接造成能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循环节能灶系统,用以使燃气高效燃烧,并进行余热利用。
一种水循环节能灶系统。它是这样实现的,该系统包括:节能灶,自内而外,依次包括有节能灶头,炉灶内壁,灶体水容器,炉灶外壁;蓄水箱,是用于蓄水的空腔结构;续水管,连接于节能灶的灶体容水器与前述的蓄水箱之间,用于将蓄水箱中的水注入到灶体容水器中;出水管,连接于节能灶的灶体容水器与前述的蓄水箱之间,用于将灶体容水器中的水注入到蓄水箱中。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水箱与节能灶等,既可以使燃气高效燃烧,节约燃气,又可以利用余热产生热水,改善厨房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循环节能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循环节能灶系统中的节能灶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能灶头中的底座盖板的顶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能灶头中的燃烧盘的顶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能灶头中的点火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能灶中的水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a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循环节能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为其它实施例。
图7b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盘槽的结构示意图,对应着7a所示的实施例。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循环节能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为其它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的数字标号说明:
100-节能灶,101-节能灶头,102-炉体,103-炉内壁,104-炉外壁,105-炉壁腔,106-台面,107-支撑圈,108-废气出气口,109-锅;200-灶头底座,201-座架,202-座架侧壁,203-座架底板,204-座架上缘,205-座头,206-座头上缘,207-预混腔,207a-预混腔空气入口,208-燃气帽,208a-燃气出口;300-底座盖板,300a-底座盖板架体,300b-底座盖板导气孔,301-混合腔,301a-混合腔侧壁,301b-混合腔体,302-燃烧盘,302a-燃烧盘架体,302b-燃烧盘导气孔,303-压火圈,303a-压火圈架体,303b-压火圈空腔,304-点火棒,304a-长明火导气管,304b-长明火燃气帽,304c-阴极,304d-阴极尖端,304e-阳极,304f-阳极尖端,305-燃气主进气管,305a-主气开关,306-空气进风管,306a-进风管开关,307-长明火进气开关,308-点火开关;400-灶体水容器,401-灶腔水容器,402-水盘管,402a-M型水盘管,402b-管体,402c-管下端,402d-管上端,403-台面水容器,404-台面水盘槽,404a-水盘槽外缘,404b-水盘槽内缘,404c-槽腔,404d-槽体挡板,404e-盘槽水流,404f-水盘槽入口,404g-水盘槽出口,405-出气口水容器,406-出气口水盘管;500-出水管,501-续水管,501a-续水管水泵,501b-续水管单向阀,502-水源水管,502a-水源阀门,503-水源水管接口;600-蓄水箱,601-水箱壁,602-导气阀,603-液态水,604-水箱水龙头;700-水位探测器,701-上位探测器,702-下位探测器,703-灶体水容器感温器,704-水盘管感温器。
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循环节能灶系统主要包括有4个部分,分别是:(一)节能灶100、(二)蓄水箱600、(三)出水管500、(四)续水管501。另外,还有一些传感器件。
其应用流程是这样的:节能灶100处于燃烧状态时,除了一部分能量被锅109利用之外,还有另一部分余热散发出来。在节能灶100中,设置有灶体水容器400。灶体水容器400能够接收节能灶100所发出的余热,使其中的水升温。当温度高到一定程度时,经出水管500导入到蓄水箱600。另一方面,续水管501能够将蓄水箱600中的水导入到灶体水容器400中,继续接受余热。
下面,以其主要组成部分为线索,展开说明。
(一)节能灶100
主要参图1、2、3、4、5、6所示,另外,也参考图7a、7b、8中所示的灶体水容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能灶100,利用燃烧产生的余热,来加热灶体水容器400,达到回收余热的目的。炉灶由内向外,其主要结构包括如下几个部分:(A)节能灶头101,(B)炉内壁103,(C)炉壁腔105,(D)灶体水容器400,(E)炉外壁104;另外,在炉体102的上方,还有炉体的台面106。在炉膛的开口部分,还适合设置支撑圈107,比如可以采用铁圈做成,用于支撑锅109。
下面,配合着附图,对具体的组成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A)节能灶头101
主要参考图1、2、3、4、5所示。
首先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节能灶头101主要包括有6个部分,分别是:灶头底座200,底座盖板300,混合腔301,燃烧盘302,压火圈303,点火棒304。另外还有燃气与通风方面的管道。
其中的灶头底座200,设置在整个节能灶头101的最下端。灶头底座200由座架201和座头205两部分组成。所述的座架201,包括有位于侧部的座架侧壁202和位于底部的座架底板203两部分组成。座架侧壁202是封闭的圈状结构,而对于座架底板203来说,它上面设置有3个开口,分别用于容放燃气主进气管305、点火棒304、空气进风管306。
座架侧壁202和座架底板203所围成的腔体,首先能够容放座头205,另外,中空的腔体能够容放空气,空气从空气进风管306进入之后,就可以在该腔体内汇集。座架侧壁202的最上方的边缘部分,称为座架上缘204。
所述的座头205,包括有座头上缘206和预混腔207两部分。座头上缘206是用于扣压在座架上缘203上方的盘面部分,预混腔207的侧壁与其相连通。预混腔207上方为开口部分。预混腔207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开口,允许空气从中进入,称为预混腔空气入口207a。同时,预混腔207的底部,与燃气主进气管305相连通,燃气可以通过该进气管导出。对应着预混腔207,燃气主进气管305的上方,设置有燃气帽208。燃气帽208是下方开口、周边与上方封闭的腔体。在燃气帽208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开口,燃气就可以从这些开口中导出,该开口称为燃气出口208a。
于是,空气从空气进气管306,首先进入到座架201的腔体中,然后通过预混腔空气入口207a进入到预混腔207;燃气从燃气主进气管305导入,然后经由燃气帽208上的开口,即燃气出口208a导出,于是,在预混腔207中,燃气和空气就可以实现第一次的混合作用。进一步,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经过预混腔207上方的开口向上导出。
其中的底座盖板300,其主要框架结构称为底座盖板架体300a,在底座盖板架体300a上,设置有多个气体出口,称为底座盖板导气孔300b。
为了使气体从中导出之后,通过产生涡旋的方式增强混合效果,适合将底座盖板导气孔300b,相对于盘面来说,设置成具有倾角的形式。请另外参图3所示。
如图3所示,绘制了底座盖板导气孔300b的透视图,每个导气孔对应有两个小圆圈,分别代表着导气口在底座盖板架体300a上下两个盘面上的开口。由于底座盖板导气孔300b相对于盘面来说是倾斜着设置的,故其顶视图中,上下开口的位置不重合。
继续参图2所示,其中的混合腔301,是上下及中间部分皆空的腔体结构。其侧壁部分称为混合腔侧壁301a。由混合腔侧壁301a所围成的中空部分,称为混合腔体301b。
所述的底座盖板300和混合腔301配合着,能够将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实现第二次混合。另外,底座盖板300和混合腔301配合形成的气体混合结构,可以设置多级。比如在混合腔301上方,还可以再设置底座盖板300,进一步,在该底座盖板300上,须配合设置混合腔301。诸如这种方式,可以设置1~3级的底座盖板300和混合腔301;当然,具体数目是不限定的。
另外,混合腔301也可以独立设置多级,用以提高节能灶头101的高度。比如,混合腔301可以设置1~3级;当然,具体数目是不限定的。
在混合腔301上方,设置有燃烧盘302。请另参图4所示。燃烧盘302的框架部分,称为燃烧盘架体302a。在燃烧盘架体302a上,设置有气体出口,称为燃烧盘导气孔302b。混合腔301中混合后的气体,经燃烧盘导气孔302b导出之后,就可供点燃了。
为了使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气体经导出之后能够产生涡旋,适合将燃烧盘导气孔302b,相对于盘面来说设置成具有倾角的结构。与前面所述的底座盖板导气孔300b类似。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3圈具有倾角的燃烧盘导气孔302b。
在燃烧盘302上方,设置有压火圈303。压火圈303的整个镂空腔体部分,称为压火圈架体303a。中空的腔体部分,称为压火圈空腔303b。利用压火圈303的下压作用,可以更好地固定燃烧盘302以及下方的结构,并限定火焰的燃烧空间。
其中的点火棒304,可另参图5所示。
如图5所示,点火棒304主要包括有3部分,分别是长明火导气管304a,用于导通点燃常明火的燃气;阴极304c;阳极304e。所述的阴极304c的尖端部分,称为阴极尖端304d;阳极304e的尖端部分,称为阳极尖端304f;长明火导气管304a的顶端部分,盖有一个帽状的长明火燃气帽304b,在长明火燃气帽304b上,设置有小孔,作为燃气的出口。利用图1所示的点火开关308,启动点火棒304之后,阴极尖端304d和阳极尖端304f之间进行放电,从而点燃经长明火燃气帽304b释放出的燃气。
另外,在灶头底座200、底座盖板300、燃烧盘302上,对应的点火棒304,均设置用于容放点火棒304的开口结构。
综合说来,燃气从燃气主进气管305,首先进入到预混腔207中,同时,空气从空气进风管306进入座架201之中,并经由预混腔空气入口207a进入到预混腔207中,在预混腔207中燃气与空气完成第一次混和作用。然后,第一次混合后的气体,经过设置有底座盖板导气孔300b的底座盖板300,以涡旋状进入到混合腔301中,实现第二次混合。接着,混合气体经由燃烧盘302中的燃烧盘导气孔302b,以涡旋的形式导出,供燃烧之用。
利用前述的节能灶头101,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燃气燃烧得非常充分,尾气污染少,节能率高。
(B)炉内壁103
参图1、7a、8所示。炉内壁103,需要采用耐火材料制作。比如,耐火砖、耐火土,或者其它的耐火材料,都可以。
炉内壁103,既需要耐火,也应当隔热效果明显,这样可以使炉内的温度较高,热能利用率高。可以采用陶瓷粉末、耐火土、硅藻土三者至少其一的材料,通过压制、烘焙一类的方式制作成型。其中,陶瓷粉末材料,能够产生较大比例的红外线;耐火土抗热性能好;硅藻土具有良好的耐热及隔热功能,有利于节能。
(C)炉壁腔105
指的是炉内壁103和炉外壁104之间的空腔结构。本实用新型中,设置该部分结构,是为了设置灶体水容器400,以利用炉子处于燃烧状态下的余热。
(D)灶体水容器400
指的是设置在炉体102上的容水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中,包括有以下3种容水结构至少其一,这三种容水结构分别是:灶腔水容器401、台面水容器403、出气口水容器405。
所述的灶腔水容器401,参图1所示,这是设置在炉壁腔105中的水容器,可以是水管,也可以是水箱,都不限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设置的灶腔水容器,是水管结构,由于它是环绕着炉体设置的,故称为水盘管402。
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设置的水盘管402称为M型水盘管402a。所述的M型水盘管,如图中所示,它如同多个字母M连通所组成的管道。在管下端402c与管上端402d之间,为管体402b,在该管道中,可允许水流通过。当然,水盘管402也可以采用其它的设置方式,并不限定。
所述的台面水容器403,是紧贴着台面106设置的水容器结构。参图7a、7b所示,该实施例中的台面水容器403是一个盘状的水槽结构,称为台面水盘槽404。参图7b所示,台面水盘槽404是由位于外围的水盘槽外缘404a、位于内侧的水盘槽内缘404b,以及上下的底板结构围成。所围成的腔体,称为槽腔404c。在水盘槽上设置有水盘槽入口404f,水槽中的水,即盘槽水流404e,在槽腔404c中流过,吸收台面上的余热后温度上升,经水盘槽出口404g流出。在水盘槽入口404f和水盘槽出口404g之间,设置有槽体挡板404d,能够将两者隔离开,以使盘槽水流404e能够形成环流。
所述的出气口水容器405,是设置在废弃出气口108处的水容器结构。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废气出气口108处,设置有盘状的水管结构,称为出气口水盘管406。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的出气口水容器405,是通过出气口水盘管406实现的。当然,出气口水容器405的具体结构并不限定。
在灶体水容器400内,可根据需要设置用以探测水温的温度感应器,以对灶体水容器中的水温进行测试及控制。温度感应器的原理是不限定的,可以专门用以测量水温,也可以是温控开关等。
前面所述的灶腔水容器401、台面水容器403、出气口水容器405,在具体实施时,须至少设置其中之一。若设置两个,或者三个全部设置的时候,适合将三者连通起来;但也不限定。
(E)炉外壁104
炉外壁104,是设置在炉体102外侧的器壁结构。适合采用保温材料来制作,比如硅藻土、膨润土、珍珠岩等材料,隔热性能好,同时耐高温、高热,都是不错的选择,但并不限定。另外,炉外壁104外侧,还可以固定上类似于铁皮一类的金属层,以增强其坚固型。
下面针对其使用过程进行举例说明:
打开长明火进气开关307,按压点火开关308,点火棒304放电之后,既可以点燃长明火燃气帽304b处的常明火。若设置有鼓风机,将进风管开关306a打开,即可以开始鼓风;然后再打开主气开关305a,燃气主进气管305就可以导通燃气了。空气与燃气在预混腔207中,进行第一次混合。第一次混合后的气体经底座盖板300上的底座盖板导气孔300b,涡旋着进入到混合腔301中进行第二次混合,从而使燃气与空气得以充分混合。两次混合后的气体经燃烧盘302上的燃烧盘导气孔302b导出,经长明火点燃后燃烧。燃气在节能灶头101中产生的热量,一部分被喷射到锅底,直接供炊事使用;一部分经炉内壁103传递到炉壁腔105中,进而使灶腔水容器401中的水得以加热;另一部分,通过台面106散发出去,而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台面水容器403,可将这部分热量吸收掉;还有一部分热量,通过废气出气口108,随着废气排放出来,而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设置的出气口水容器405,也可以将这部分能量利用起来。
利用该节能灶头,在燃烧中可节约燃气;并且,可以利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将水加热,为厨房和其他地方提供热水。
另外,在前述的各水容器中,还可以给你需要设置感温器件,下面会有描述。
(二)蓄水箱600、(三)出水管500、(四)续水管501
由于蓄水箱600、出水管500、续水管501等结构,是连在一起工作的,故放在一起说明。其附图部分,主要参图1、图7a、图8所示。
参图1所示,本图说明了其中的一种实施例。
蓄水箱600,是用于蓄水的空腔容器,其尺寸、材质、形状等皆不限定。蓄水箱由水箱壁601所围成,其内装有液态水603。在蓄水箱600上方,设置有用于导出蒸汽的导气阀602。
在蓄水箱600中,对应着液态水603,设置有水位探测器700。水位探测器700,用于探测液态水603的水位所处的位置,其探测原理是不限定的。下面进行举例:首先,可以利用水的压力来探测水位,该技术很成熟,利用压强传感器就可以实现;其次,可以利用浮标放在水面上,水位高低不同时,会使浮标所处的位置不同,进而会对传感器产生不同的作用力,用这种办法也可以方便地实现;然后,液态水存在与否,其相应位置的导电率是不同的,可通过到电阻率测量器件来测量其位置;当然,其它的方法也不限定。
本实施例中,采用了两个位置探测器件,分别是上位探测器701和下位探测器702。当液态水603的水位到达上位探测器701的位置处时,上位探测器701就会发出探测信号;当液态水603的水位低于下位探测器702时,下位探测器702就会发出探测信号。这两者可以通过前述的实现方法来实施,但不限定。
出水管500是连接于节能灶100和蓄水箱600之间的管道,能够承受当地沸点状态下的水温。其材质和形状是不限定的;简单的方式,采用塑料管就可以了,当然,为了耐用,可以采用铁管或合金管等结构。出水管500与蓄水箱600接口的部分,适合设置在蓄水箱600的上方位置。
续水管501是连接于蓄水箱600和节能灶100之间的管道结构,用以从蓄水箱600向节能灶100的灶体水容器400中注水。其管道形式与出水管500类似。续水管501与蓄水箱600相连接的接口位置,适合设置在蓄水箱600的下方,最起码要设置在下位探测器702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在靠近蓄水箱600的续水管501上,设置有续水管水泵501a。利用续水管水泵501a,能够将蓄水箱600中的液态水603抽压到节能灶100的灶体水容器400中。
另外,本实施例中,在续水管501上,还设置有水源水管接口503。水源水管接口503是一个三接口的水管结构,水源水管502与其中的一个接口相连通。水源水管502上,设置有水源阀门502a。水源阀门502a是电动的阀门结构,并且,可根据需要设置水泵。当水源阀门502a打开后,就可以通过水源水管接头503,向灶体水容器400中注水,其间利用了续水管501的部分管道。
水源阀门502a的控制信号,来自于水位探测器700。在本实施例中,当液态水603的水位低于下位探测器702时,就会向水源阀门502a发出控制信号,此时水源阀门502a打开;当水箱600中的液态水603的水位达到或高于上位探测器701时,上位探测器701就会发出控制信号,将水源阀门502a关闭。
为了使水源水管502中的水,不通过续水管501逆向注入到蓄水箱600中,适合在水源水管接头503与续水管水泵501a之间,设置单向导通的阀门,以防止水逆流导向蓄水箱600,该阀门称为续水管单向阀501b。
在灶体水容器400中,适合设置感温器件,这类感温器件,通称为灶体水容器感温器703,其中,设置在水盘管中的感温器,称为水盘管感温器704;以此类推,设置在台面水容器403中的感温器,称为台面水容器感温器,设置在出气口水容器405中的感温器,称为出气口水容器感温器。其中,每一类的水容器都可以设置不止一个感温器件。
就拿图1所示的实施例来说,当水盘管感温器704所探测的水温高于80℃,或者高于90℃时,水盘管感温器704就可以向续水管水泵501a发出信号,通过续水管水泵501a向灶体水容器400中注水,同时会有一部分水通过出水管500导出;当水温低于50℃,或者其它类似较低温度时,水盘管感温器704就会向续水管水泵501a发出低温的探测信号,使续水管水泵501a停止泵水操作。
当水盘管402中的水温与蓄水箱600中的水温都达到沸点时,其温度会达到平衡,这种情况下,续水管水泵501a适合持续工作,通过导气阀602散发蒸气,以达到散热目的。另外,所设置的灶体水容器400,也能够在没有水的情况下空烧。
台面水容器感温器,或者出气口水容器感温器,其工作原理与此类似。另外,当同一种容器内有多个感温器时,可取感温器所发出信号的平均值,来作为控制信号。
需要指出的是,灶体水容器感温器703也可以不设置。这种情况下,续水管水泵需要持续工作;或总体上持续工作,但中间允许有间歇。
另外,在水箱600上,还设置有水箱水龙头604,用以向外释放水箱600中的通过余热得以温度升高的液态水603,供用户使用。水箱水龙头604在水箱600中的位置,适合设置在下位探测器702之下;至少,要设置在上位探测器701之下。
水源水管502还有另一种设置方式,参图8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水源水管502导向蓄水箱600的接口,直接设置蓄水箱上,具体是蓄水箱600的上方。当液态水603的水位低于下位探测器702时,水源阀门502a打开,向水箱600中注水;当液态水603的水位高于上位探测器701时,通过上位探测器701所发出的信号,使水源阀门502a关闭。这种实施例与上一个实施例相比较,结构更为简单;只是不利之处在于,没有办法直接利用水源水管502中水的动能。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水循环节能灶系统,不仅能够使燃气得以高效燃烧,大幅度减少废气排放,节约能源;同时,也能够利用燃气所产生的余热来获得热水,甚至沸水,供厨房自用或其它用途。另一方面,通过水循环系统,将余热利用后,还可以降低周围温度,改善厨房的工作环境,使厨师的工作条件,相比之下舒适一些。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而非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思想的其它实施方案,亦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8)

1.一种水循环节能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节能灶,自内而外,依次包括有节能灶头,炉灶内壁,灶体水容器,炉灶外壁;
蓄水箱,是用于蓄水的空腔结构;
续水管,是连接于节能灶的灶体容水器与前述的蓄水箱之间的管道,用于将蓄水箱中的水注入到灶体容水器中;
出水管,是连接于节能灶的灶体容水器与前述的蓄水箱之间的管道,用于将灶体容水器中的水注入到蓄水箱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循环节能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蓄水箱中,设置有用以探测水位的水位探测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循环节能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位探测器,包括有用以探测上部水位的上位水探测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循环节能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位探测器,包括有用以探测下部水位的下位水探测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循环节能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灶体水容器,包括有设置在炉壁腔中的炉腔水容器、设置在台面上的台面水容器、设置在节能灶的废气出气口处的气口水容器三者至少其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循环节能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腔水容器是由水管组成的水盘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节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台面水容器,是水盘槽入口和水盘槽出口之间,设置有阻隔两者用的槽体挡板的台面水盘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节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气口水容器,是出气口水盘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循环节能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续水管上,设置有用以抽压液态水的续水管水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循环节能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灶体容水器中,设置有用于感应温度的感温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循环节能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灶体容水器中的感温器,是设置在水盘管中水盘管感温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循环节能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续水管上,设置有具有三个水管接口的水源水管接口。
13.根据权利要求2或12所述的水循环节能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水源水管与水源水管接口之间,设置有与水位探测器相连通的水源阀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循环节能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蓄水箱上方,设置有用以导通蒸气的导气阀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循环节能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内壁,是采用陶瓷粉末压制而成的内壁结构、采用耐火土压制成的内壁结构,以及采用硅藻土压制成的内壁结构三者其一。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循环节能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外壁,设置有硅藻土、膨润土、珍珠岩三者材质至少其一。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循环节能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节能灶头以下各部件自下而上依次组成,
灶头底座,由座架和座头两部分组成,其中座架由座架侧壁与座架底板两部分组成,其中座头由座头上缘与设置有预混空气开口的预混腔两部分组成,
其中的预混腔上方为预混腔开口,
底座盖板,压置在灶头底座的座头上缘,对应着预混腔开口的底座盖板部分设置有底座盖板导气口,
混合腔,为压置在底座盖板上方的中空腔体结构,
燃烧盘,压置在混合腔上方,对应着中空部分设置有燃烧盘导气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水循环节能灶系统,其特征在于:由底座盖板与混合腔所组成的气体混合结构,设置有1~3级。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水循环节能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节能灶混合腔设置有1~3级。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水循环节能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灶头底座、底座盖板、混合腔、燃烧盘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由点火棒阴极、点火棒阳极、长明火进气管三者组成的点火棒。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水循环节能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长明火进气管上端的长明火燃气出口处,设置有点火棒盖帽。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水循环节能灶系统,其特征在于:对应在燃气主进气管在预混腔中的开口外围,设置有由燃气帽侧壁与燃气帽上盘面组成的燃气帽。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水循环节能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燃气帽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导通燃气的燃气出口。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水循环节能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燃气帽上盘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用于容放点火棒的燃气帽点火棒入口。
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水循环节能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底座盖板上,设置有相对于底座盖板盘面具有倾角的底座盖板导气孔。
26.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水循环节能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燃烧盘上,设置有相对于燃烧盘盘面具有倾角的燃烧盘导气孔。
27.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水循环节能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炉头底座、底座盖板、混合腔、燃烧盘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固定孔。
2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水循环节能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燃烧盘上方,设置有中空的压火盘。
CNU200820058397XU 2008-05-15 2008-05-15 水循环节能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0989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58397XU CN201209897Y (zh) 2008-05-15 2008-05-15 水循环节能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58397XU CN201209897Y (zh) 2008-05-15 2008-05-15 水循环节能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09897Y true CN201209897Y (zh) 2009-03-18

Family

ID=40480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58397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09897Y (zh) 2008-05-15 2008-05-15 水循环节能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09897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8802B (zh) * 2009-07-21 2011-09-28 北京伸耀节能灶具有限公司 全自动节能燃气灶具
CN102878592A (zh) * 2011-07-13 2013-01-16 侯国山 承压分体油气热水灶
CN102920188A (zh) * 2012-11-06 2013-02-13 南通芯迎设计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利用燃气灶散失热量的智能橱柜
CN104776457A (zh) * 2015-04-29 2015-07-15 尚志市龙达金属设备厂 应用于燃气灶具上的集热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8802B (zh) * 2009-07-21 2011-09-28 北京伸耀节能灶具有限公司 全自动节能燃气灶具
CN102878592A (zh) * 2011-07-13 2013-01-16 侯国山 承压分体油气热水灶
CN102920188A (zh) * 2012-11-06 2013-02-13 南通芯迎设计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利用燃气灶散失热量的智能橱柜
CN102920188B (zh) * 2012-11-06 2017-02-08 北京黎明文仪家具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利用燃气灶散失热量的智能橱柜
CN104776457A (zh) * 2015-04-29 2015-07-15 尚志市龙达金属设备厂 应用于燃气灶具上的集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01180A (zh) 一种水循环节能灶系统
CN201209897Y (zh) 水循环节能灶系统
CN203797719U (zh) 节能环保燃气灶具
CN203010681U (zh) 一种带暖脚助燃的节能回风炉
CN101201181A (zh) 水循环节能灶系统
CN107218624A (zh) 柴草热水炉
CN101201179A (zh) 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节能灶
CN201209893Y (zh) 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节能灶
CN202012946U (zh) 折返式烟道烟尘净化节能炊事采暖两用炉
CN201628259U (zh) 一种烟气回收利用集成灶
CN210979944U (zh) 一种商用节能燃气灶
CN206944148U (zh) 一种自动熄火型燃气座
CN210601745U (zh) 一种商用燃气智能灶
CN207815399U (zh)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公用燃气矮汤炉
CN209246126U (zh) 一种带烟囱点火阀门的燃炉
CN102538019B (zh) 一种户用生物质半气化炉
CN207230651U (zh) 一种热能综合利用燃气灶
CN207422277U (zh) 一种电子点火节能柴炉
CN104613500A (zh) 多级供风助烧环保节能柴草灶
CN210601730U (zh) 一种下排烟气底座取暖的燃气炉
CN107120699A (zh) 柴电组合集成灶
CN206989274U (zh) 一种柴电组合集成灶
CN210861331U (zh) 一种下排烟气底座取暖的燃炉
CN110360603A (zh) 节能采暖燃气炉
CN205014434U (zh) 一种高燃烧效率的节能环保燃气炉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18

Termination date: 201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