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04335Y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04335Y
CN201204335Y CNU2008200346141U CN200820034614U CN201204335Y CN 201204335 Y CN201204335 Y CN 201204335Y CN U2008200346141 U CNU2008200346141 U CN U2008200346141U CN 200820034614 U CN200820034614 U CN 200820034614U CN 201204335 Y CN201204335 Y CN 20120433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body
terminal
electric connector
elastic portion
movab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3461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振方
胡永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03461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0433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0433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0433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与测试用探针相配合,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固定端子及可动端子。其中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收容测试用探针的插孔及收容固定端子和可动端子的收容槽,所述固定端子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收容槽内的主体部及由主体部弯折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第一焊接部,所述可动端子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可与固定端子主体部连接或向下断开连接的弹性部及由弹性部弯折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第二焊接部,而所述可动端子的弹性部在其自由末端延伸有弹片,且该弹片位于绝缘本体插孔的下方。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开关端子并用于信号测试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科技日新月异,产品设计的变化也越来越难以想象,不过改变总有一个趋势,而在尺寸上的一个重要趋势,那就是重量要更轻、厚度要更薄、长度要更短、尺寸要更小,但上述的四大重点,却随着功能的多样化,机构的复杂化而更添增难度。在通信产业中,同轴连接器是行动电话中常被使用的一个连接器,由于新一代的行动电话被要求只有数公分不到的厚度,因此其中所使用的各种电连接器亦被迫微小化,因此其设计结构也产生了莫大的变化。
例如一种同轴连接器,其安装在设有接地接点和信号接点的高频电路上,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固定端子、可动端子,以及置于绝缘本体上方的盖体。其中可动端子是与高频电路板上的输入端信号接点电性连接的,而固定端子是与高频电路板上的输出端信号接点电性连接的,可动端子的自由端与固定端子的一端在垂直于高频电路板的方向弹性接触,而当测试探头垂直插入时,可动端子的自由端在测试探头的推抵下与固定端子电性断开,此时,高频电路板内部的电路信号可由输入信号接点沿测试探头传导至外部电路。此种同轴连接器在现今的尺寸格式主要是3mm×3mm×1.8mm,但这个尺寸格式已经不能符合产品轻薄短小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设计一种更加小型化的产品。但是,在降低同轴连接器尺寸的同时,需要考虑同轴连接器在小型化后是否具有正常的工作性能,例如在上述同轴连接器的高度降低时,其绝缘本体内部是否具有足够的空间来保证可动端子的工作行程,且怎样在比较小的空间内可以尽可能大的让可动端子有比较大的活动空间,这些都是同轴连接器在小型化后带来的种种难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电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电连接器在小型化后能够给内部端子带来足够的活动空间。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用以与测试用探针相配合,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固定端子及可动端子,其中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收容测试用探针的插孔及收容固定端子和可动端子的收容槽,所述固定端子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收容槽内的主体部及由主体部弯折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第一焊接部,所述可动端子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内并可与固定端子主体部连接或向下断开连接的弹性部及由弹性部弯折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第二焊接部,而所述可动端子的弹性部在其自由末端延伸有弹片,且该弹片位于绝缘本体插孔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可动端子弹性部的自由末端延伸有弹片结构,此弹片结构位于绝缘本体插孔的正下方,由于弹片相对弹性部向上翘起,两者具有一定的角度,故,测试探头抵压弹片而带动弹性部向下移动可增加可动端子的工作行程,即可动端子的工作行程从测试探头抵压弹片开始,而所增加的工作行程的大小依据弹片与弹性部之间的角度而定,这样,在当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相比现有技术而小型化后带来的端子活动空间不够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立体组合图。
图2为图1另一角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3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5为测试用探针未抵压本实用新型的可动端子时的状态图。
图6为测试用探针抵压本实用新型的可动端子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用于与测试用探针(未标示)相配合以进行信号测试,其包括绝缘本体20、收容于绝缘本体20内的导电端子(未标号)及包覆于绝缘本体20外围的金属壳体40。其中导电端子包括固定端子31及与固定端子31可相互连接或断开的可动端子32。
绝缘本体20由电绝缘材料制成,包括大致呈方形的基部21及由基部21中部向上凸伸形成的凸部22。其中所述基部21具有顶壁211、底壁212以及连接顶壁211与底壁212的四个侧壁213,且其中两个相对侧壁213分别向里贯穿以形成收容固定端子31及可动端子32的水平收容槽(未标示),所述凸部22设有一个贯穿其上下端呈漩涡状的用以收容测试用探针的插孔221,所述插孔221与收容槽相连通以形成一个容置空间(未标号)。所述基部21的收容槽可分为收容固定端子31的第一收容槽23和收容可动端子32的第二收容槽24,第一收容槽23的下方设有一个与基部21底壁212平行的凹槽231,而所述第二收容槽24呈上下两层设置,并包括第一槽道241和第二槽道242。此外,基部21另外两个侧壁213的两端分别设有缺口部214,该等缺口部214分别延伸至基部21底壁212以形成卡扣部215。
所述固定端子31由金属材料制成,包括收容于第一收容槽23的主体部311以及自主体部311外侧垂直向下弯折再水平延伸至所述绝缘本体20凹槽231的第一焊接部312。其中所述主体部311具有位于其前端的导通部313,该导通部313中部向下凸伸有一个凸点314。此外,所述主体部311另外两侧分别延伸有用以与绝缘本体20的第一收容槽23相抵持的凸刺315。
所述可动端子32由金属材料制成,其由上而下设有相互平行并分别收容于绝缘本体20第一、第二收容槽23、24内的固持部321和支撑部322。所述可动端子32还进一步包括由支撑部322靠里一端略向上倾斜延伸的弹性部323、自支撑部322靠外一端弯折延伸且与绝缘本体20基部21之底壁212位于同一水平面的第二焊接部324以及自第二焊接部324向上垂直延伸并连接着固持部321的连接部325。其中所述弹性部323的宽度小于上述支撑部322的宽度,且其的自由末端(未标示)位于固定端子31导通部313的正下方并与所述导通部313的凸点314相接触,所述弹性部323的自由末端处斜向上沿弹性部323延伸有一个弹片326,该弹片326与弹性部323之间的角度必须大于零,弹片326是采用冲压或其它方式使之相对于弹性部323向上翘起,并使弹性部323两侧分别形成细长的侧部327,两侧部327的宽度之和要远小于弹片323的宽度,上述弹片326是位于绝缘本体20插孔221的下方,当弹片326受到插入绝缘本体20插孔221的测试探头的抵压而可带动弹性部323向下移动,这就要求弹片326在弹性部323中比例能够使它带动弹性部323向下移动,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片326与弹性部323之间的角度会发生变化,但两者之间的角度始终大于零度,当然,这个限制也仅仅限于本实施方式。另外,第二焊接部324依靠其与可动端子32支撑部322之间的连接结构抵持于绝缘本体20底壁212的侧端。
所述金属壳体40包括包覆于绝缘本体20基部21顶壁211的水平部41、自水平部41中部向上凸伸形成的圆柱部42以及自水平部41两侧各端分别向下弯曲再水平朝内延伸形成用以与绝缘本体20缺口部214和卡扣部215相配合的固定部43。
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组装过程:首先,将固定端子31从绝缘本体20第一收容槽23的外侧插入其内,固定端子31通过其上凸刺315与绝缘本体20第一收容槽23卡持固定,固定端子31的第一焊接部312与绝缘本体20的凹槽231卡持。其次,将可动端子32自从绝缘本体20第二收容槽24外侧插入其内,可动端子32通过其固持部321与第二收容槽24的第一槽道241卡持固定,且可动端子32的第二焊接部324与绝缘本体20基部21的底壁212相抵持,从而,可动端子32与固定端子31稳定的收容于绝缘本体20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端子32的支撑部322虽然收容于绝缘本体20第二收容槽24的第二槽道242中,但支撑部322上下面与第二槽道242之间存在间隙,这样,可避免可动端子32在组装时,其支撑部322对较薄之绝缘本体20的底壁212造成破坏,此支撑部322只有在可动端子32的弹片326受压时才与第二槽道242干涉并起到支点的作用,而这时的绝缘本体20底壁212已装置在基板(未图示)上了,因此,底壁212不会遭到破坏。组装至此,可动端子32弹性部323的自由末端延伸至固定端子31导通部313凸点314的正下方,并在弹性力的作用下,自由末端抵接上述凸点314而达成电性连接,然后,将金属壳体40自绝缘本体20的上方套入绝缘本体20上部,所述绝缘本体20的凸部22收容于金属壳体40的圆柱部42内,金属壳体40四角的固定部43分别抵持着绝缘本体20的缺口部214并扣持着绝缘本体20的卡扣部215,且这时的固定部43与绝缘本体20的底壁212基本齐平。最后,将固定端子31及可动端子32的焊接部212、324分别焊接于基板上相应的讯号接点上,并在其间传输高频电讯号,将金属壳体40的固定部43焊接于基板上相应的接地接点上,从而使电连接器100稳定固定基板上。
使用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时,首先,将测试用探针插入绝缘本体20的插孔221内,并与可动端子32弹性部323的弹片326抵接,测试用探针抵压所述弹片326,弹片326向下转动并带动弹性部323一起移动,此时弹性部323的自由末端与固定端子31的导通部313电性连接断开,从而,可动端子32与探针之间形成导通而可进行测试。测试完毕后,拔出探针,探针退出绝缘本体20的插孔221,可动端子32的弹性部323在自身弹性力的作用下,恢复原状,其自由末端与固定端子31的导通部313重新接触导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可动端子32弹性部323的自由末端斜向上延伸有一弹片326,此弹片326位于绝缘本体20插孔221的正下方,由于弹片326相对弹性部323向上翘起,两者具有一定的角度,故,测试探头抵压弹片326而带动弹性部323向下移动可增加可动端子32的工作行程,即可动端子32的工作行程从测试探头抵压弹片326开始,而所增加的工作行程的大小依据弹片326与弹性部323之间的角度而定,这样,在当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相比现有技术而小型化后带来的端子活动空间不够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和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进行种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和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方式所揭示的内容,而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和修饰,均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9)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与测试用探针相配合,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固定端子及可动端子,其中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收容测试用探针的插孔及收容固定端子和可动端子的收容槽,所述固定端子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收容槽内的主体部及由主体部弯折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第一焊接部,所述可动端子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可与固定端子主体部连接或向下断开连接的弹性部及由弹性部弯折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第二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端子的弹性部设有自其自由末端延伸的弹片,且该弹片位于绝缘本体插孔的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朝着可动端子第二焊接部的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包覆于绝缘本体外围的金属壳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端子的弹性部与其弹片始终存在大于零的角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收容槽分为收容固定端子的第一收容槽和收容可动端子的第二收容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呈上下两层设置,包括第一槽道和第二槽道,所述可动端子还包括由第二焊接部弯折延伸入绝缘本体第二收容槽第一槽道的固持部以及收容于绝缘本体第二收容槽第二槽道中的支撑部,该支撑部连接着所述弹性部和第二焊接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还包括分设于所述弹片两侧并连接着弹性部自由末端的侧部,所述弹性部的自由末端与固定端子的主体部接触或断开。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端子支撑部的上下面与绝缘本体第二收容槽的第二槽道之间存在间隙。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的宽度大于弹性部两个侧部的宽度之和。
CNU2008200346141U 2008-04-15 2008-04-15 电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0433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346141U CN201204335Y (zh) 2008-04-15 2008-04-15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346141U CN201204335Y (zh) 2008-04-15 2008-04-15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04335Y true CN201204335Y (zh) 2009-03-04

Family

ID=40426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34614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04335Y (zh) 2008-04-15 2008-04-15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04335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37327A (zh) * 2017-12-13 2018-05-15 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接地测试棒及一种电气性能测试仪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37327A (zh) * 2017-12-13 2018-05-15 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接地测试棒及一种电气性能测试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52276Y (zh) 电连接器
CN201303156Y (zh) 电连接器
CN201927733U (zh) 电连接器
CN102347575B (zh) 检查用同轴连接器和插座
CN2770151Y (zh) 开关连接器
CN101740959B (zh) 电连接器
CN201204335Y (zh) 电连接器
CN202308423U (zh) 射频连接器
CN100555767C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1207524Y (zh) 电连接器
CN201430316Y (zh) 电连接器
CN201266770Y (zh) 电连接器
CN100355152C (zh) 电连接器
CN101901978B (zh) 电连接器
CN2697652Y (zh) 同轴连接器
CN201336491Y (zh) 电连接器
CN201018110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1303098Y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201323353Y (zh) 电连接器
CN201639013U (zh) 电连接器
CN201323277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697905Y (zh) 同轴连接器
CN201252203Y (zh) 电连接器
KR20130137427A (ko) 접점 복원력이 향상된 rf 스위치
CN101740982B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0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