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88300Y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88300Y
CN201188300Y CNU2008200056083U CN200820005608U CN201188300Y CN 201188300 Y CN201188300 Y CN 201188300Y CN U2008200056083 U CNU2008200056083 U CN U2008200056083U CN 200820005608 U CN200820005608 U CN 200820005608U CN 201188300 Y CN201188300 Y CN 20118830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naked
null field
display device
emitting d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0560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嘉峰
黄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light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light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light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light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00560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8830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8830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8830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含基板、反射盖、发光二极管芯片、封胶物质及荧光贴片,反射盖位于基板上,并具有至少一裸空字段贯穿其中,发光二极管芯片位于上述的裸空字段中,并固着于基板上,以发出一第一色光,封胶物质填充于裸空字段中,荧光贴片覆盖上述的裸空字段,以受部分的第一色光激发而产生第二色光,上述的第一色光与第二色光互为互补色。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白光发光二极管装置。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ed Diode,LED)是一种半导体组件,在施加正向电压时,可借助电致发光效应而发出单色、不连续的光线。随着半导体材料的化学组成不同,发光二极管可发出近紫外线、可见光、或红外线等各种波长范围的光线。
早期发光二极管多运用于指示灯、显示板等显示装置。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展,目前已发展出多种高亮度、高质量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同时,白光发光二极管装置也被广泛地运用于显示、照明以及其它相关领域中。
相比于传统光源,白光发光二极管装置具有低耗能、效率高、寿命长、不易破损等优点,因此白光发光二极管装置被认为是21世纪的新型光源,可望取代如白炽灯和荧光灯等传统光源,而成为主要的显示/照明装置。因此,相关领域需要一种光线均匀、成本低廉的白光发光二极管装置,以适应显示以及照明领域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不仅制造成本低,而且可以发出均匀白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含基板、反射盖、发光二极管芯片、封胶物质及荧光贴片。反射盖位于基板上,并具有至少一裸空字段贯穿其中。发光二极管芯片位于上述的裸空字段中,并固着于基板上,以发出一第一色光。封胶物质填充于裸空字段中。荧光贴片覆盖上述的裸空字段,以受部分的第一色光激发而产生一第二色光。上述的第一色光与第二色光互为互补色。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发出的光线均匀且成本低廉,能够适应相关技术领域的需求。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正视图;
图2为图1的显示装置沿着2-2线段的剖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显示装置            110:基板
120:发光二极管芯片      130:封胶物质
140:反射盖              150:荧光贴片
161:焊线                163:焊垫
170:裸空字段            172:开口
180:油墨层
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叙述更加详细与清楚,可参考下列的图示及各种实施例,图标中相同的号码代表相同的组件。另一方面,公知电路组件并未描述于实施例中,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限制。
目前,制作白光发光二极管装置主要可运用两种技术。第一种为芯片直接封装技术(chip on board,COB),其将发光二极管芯片直接粘着/固着于基板上,接着进行导线连接,其后在裸空字段内灌满荧光粉胶料,即可发出白光。第二种为表面粘着型技术(surface mounting device,SMD),其将发光二极管固着于基板上,接着进行导线连接,再于裸空字段内灌满扩散胶料,即可发出白光。
上述两种技术相比之下,COB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单价远低于SMD发光二极管,因此,对于字段数目较多的产品而言,需要运用较多数目的芯片,而使得SMD发光二极管较不具竞争性。然而,当运用COB芯片时,必须在整个裸空字段内填满荧光粉胶料,所耗费的荧光粉体成本也非常高;再有,荧光粉在胶料中的分布不易控制,容易产生色度不均的问题。有鉴于上述两种方式各有其缺失,需要一种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不仅制造成本低,而且可以发出均匀白光。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的正视图,而图2为图1的显示装置100沿着2-2线段的剖面图。一种显示装置100,包含基板110、反射盖140、发光二极管芯片120、封胶物质130及荧光贴片150。反射盖140位于基板110上,并具有至少一裸空字段170贯穿其中。发光二极管芯片120位于上述的裸空字段170中,并固着于基板110上,以发出一第一色光。封胶物质130填充于裸空字段170中。荧光贴片150覆盖上述的裸空字段170,以受部分的第一色光激发而产生一第二色光。上述的第一色光与第二色光互为互补色。
应了解到,上述的互补色一词应解释为:在光学系统中的某两种特定颜色,其在等量混合后将呈现白色。举例来说,在叠加型的原色系统中(例如:RGB色彩系统),蓝色光与黄色光将互为互补色。
如此一来,由于发光二极管芯片120所发出的第一色光与荧光贴片150所发出的第二色光互为互补色,因此这两种色光在叠加混合后,将可通过裸空字段170发射出均匀的白光。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封胶物质130可包含硅胶、环氧树酯、紫外光(UV)胶或上述物质的组合。当然,此封胶物质130也可选自于其它相似的材料,并不限于以上所举。但在本实施例中,制造者只需在荧光贴片150中添加荧光粉末,即可让显示装置100具有发射白光的效果,并不需额外在封胶物质130中添加荧光粉末。但此并不限制本发明,如果情况需要,制造者仍然可以在封胶物质130中添加荧光粉末。
为了进一步节约荧光粉末的使用量,制造者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缩小荧光贴片150的体积。具体来说,由于第一色光只会通过裸空字段170射出显示装置100,因此制造者可选择仅在裸空字段170的开口处粘贴荧光贴片150,至于反射盖140的其它部分则可由不含荧光粉末的油墨层180取代。从结构上来看,裸空字段170面对荧光贴片150的开口172将与荧光贴片150重合,而油墨层180则围绕荧光贴片150。本实施例的荧光贴片150在结构上可和油墨层180相连接。此外,本实施例的荧光贴片150的厚度可为约0.1~0.2mm。
此外,虽然未图示,但基板110可具有一个以上的导孔或插槽,以便插入具有引脚(pin)或金手指(edge connector)的电子组件。任何熟习此技术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视实际需要,弹性选择基板110的实施方式。
以下将说明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的制造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骤:
(1)将反射盖140以封胶或热压合的方式结合于基板110上。
(2)将发光二极管芯片120以芯片直接封装技术固着于基板110上。
(3)借助焊线(wire solder)161及焊垫(bonding pad)163来将发光二极管芯片120电性连接至基板110。
(4)以不含荧光粉的封胶物质130填满反射盖140的裸空字段170。
(5)把荧光贴片150覆盖于裸空字段170中的封胶物质130上。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板;
一反射盖,位于该基板上,并具有至少一裸空字段贯穿其中;
一发出一第一色光的发光二极管芯片,位于该裸空字段中,并固着于该基板上;
一封胶物质,填充于该裸空字段中;以及
一受部分的该第一色光激发而产生一与该第一色光为互补色光的第二色光的荧光贴片,覆盖该裸空字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二极管芯片以芯片直接封装技术固着于该基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裸空字段面对该荧光贴片的一开口与该荧光贴片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至少一油墨层,围绕该荧光贴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荧光贴片的厚度为0.1~0.2mm。
CNU2008200056083U 2008-03-11 2008-03-11 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8830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056083U CN201188300Y (zh) 2008-03-11 2008-03-11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056083U CN201188300Y (zh) 2008-03-11 2008-03-11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88300Y true CN201188300Y (zh) 2009-01-28

Family

ID=40311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05608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88300Y (zh) 2008-03-11 2008-03-11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88300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7845A (zh) * 2014-09-17 2015-01-07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7845A (zh) * 2014-09-17 2015-01-07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11202C (zh) 白光发光二极管
CN1932370B (zh) 照明设备和具有该照明设备的显示设备
KR100958759B1 (ko) 백라이트와 그것을 이용한 액정 표시 장치
US6881980B1 (en) Package structure of light emitting diode
CN1937222B (zh) Led组件及照明装置
JP5181505B2 (ja) 発光装置
JP2008166825A (ja) 白色発光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lcdバックライト用光源モジュール
JP2002171000A (ja) 半導体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発光表示装置
JP2008147190A (ja) 白色発光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白色光源モジュール
JP2012243822A (ja) Led発光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KR20090057114A (ko) 반도체 발광 장치, 이 반도체 발광 장치로 이루어진 백라이트 및 표시 장치
KR20110048397A (ko) 발광다이오드패키지 및 이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유닛
CN104170103B (zh) 发光装置及照明装置
JP2007258620A (ja) 発光装置
US20120014091A1 (en) Led package assembly and backlight module
CN107331753A (zh) 高色域白光led及背光模组
CN101859759A (zh) 一种白色led光源封装
JP2013258399A (ja) Led光源モジュールおよびled光源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US20060012298A1 (en) LED chip capping construction
JP2014029970A (ja) 光源装置、光源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067000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モジュール
CN102723324A (zh) 一种双面出光平面薄片式led封装结构
JP2010258479A (ja) 発光装置
JP2015164234A (ja) Led発光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CN201188300Y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28

Termination date: 2015031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