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73436Y - 发光体并接组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发光体并接组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73436Y
CN201173436Y CNU2008200120785U CN200820012078U CN201173436Y CN 201173436 Y CN201173436 Y CN 201173436Y CN U2008200120785 U CNU2008200120785 U CN U2008200120785U CN 200820012078 U CN200820012078 U CN 200820012078U CN 201173436 Y CN201173436 Y CN 20117343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lluminator
framework
heat
conducting strip
radiating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1207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雅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82001207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7343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7343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7343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05Shape
    • H01L2224/4809Loop shape
    • H01L2224/48091Arched

Landscapes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发光体并接组装结构,主要是包含一框体,该框体上具有一滑槽,并于框体底面开设一开口,该开口两侧各形成有一盖板,并于盖板上的内壁面上分别结合有至少一片以上的导电片,并将电源导引至导电片上,并将复数片连结有发光体的散热基板滑入框体的滑槽中,使散热基板上的电极片与框体的导电片相接合,进而将电源经电极片传导至发光体,使发光体得以产生光源,使每一散热基板上的发光体皆可并联连接,以达到迅速组装的目的。

Description

发光体并接组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发光体并接组装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可迅速将发光体与框体组装成一体,且组装完成的发光体为并联设置的发光体并接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LED具有寿命长、省电、耐用、耐震、牢靠、适合量产、体积小、反应快等诸多优点,故已逐渐被应用于照明灯具中。然而,LED虽实用,但它在发光过程中会产生高温,所以在应用上必须借助散热模块将它产生的高温逸散至大气,使LED可正常运作。因此,散热模块与LED可以说是密不可分。
而常用LED与散热模块在组装上仍具有以下缺点:
1.常用LED是设置于一铝板上,再将铝板锁固或黏固于散热模块上,使散热模块可将LED产生的热能排除。但此方式会增加加工时间,造成组装成本的增加,不符合经济效益。
2.常用LED需要与电源供应器连接,通过电源供应器导入的电源,才能使LED发光。然而,此方式需逐一进行每一LED的连接,造成接线上的复杂度高。
由此可见,上述常用LED与散热模块仍有许多缺陷,不是一完善的技术方案,而亟待加以改进。
本实用新型设计人鉴于上述常用LED与散热模块所衍生的各项缺点,乃亟思加以改良创新,并经多年苦心孤诣潜心研究后,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实用新型发光体并接组装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组装容易及实用性高等诸多优点的发光体并接组装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
发光体并接组装结构,包括一框体及一散热基板;其中,该框体上具有一滑槽,该滑槽的其中一表面开设有开口,使开口两侧各形成一盖板,该两盖板的内壁面上分别结合有至少一片含以上的导电片,并将电源导引至该导电片;该散热基板上结合有复数发光体,并在散热基板上设置有一片含以上的电极片,该电极片是借助连接线或电路布局方式与发光体的正、负接脚电性连接;将散热基板滑入框体的滑槽中,使发光体与滑槽开口相对应,致使发光体为裸露状态,而散热基板两侧的电极片则会与框体的导电片相接合,使电源可直接传导至电极片中,并借助电极片将电源导引至发光体,使发光体得以产生光源,若将复数片散热基板都滑入框体内时,每片散热基板上的发光体都可并联连接,使每片散热基板上的发光体都可产生光源,以达到组装迅速的目的。
一种发光体并接组装结构,包括:
一框体,其上具有一滑槽,该滑槽的其中一表面开设有一开口,使开口两侧各形成一盖板,并于框体内壁面上设置有复数导电片,并将电源供应器的正、负极与复数导电片相连接,以将电源导引至导电片;
一散热基板,其表面结合有一颗含以上的发光体,并在散热基板上设置有与框体导电片位置相对应的复数电极片,并将发光体的正、负接脚与复数电极片电性连接;
将散热基板滑入框体的滑槽中,使散热基板上电极片与框体内壁面的导电片相接触。
所述的导电片可连结于框体盖板的内壁面上。所述的框体内壁面可连结二片含以上的导电片,该二片含以上导电片的其中一片导电片是与电源的其中一极性相连接,其它导电片则分别与与电源的另一极性相连接,并于散热基板上同样设置与导电片位置相对应的二片含以上的电极片,并借助连接线将复数发光体的第一接脚皆同时连接至相同的电极片,并将复数发光体的第二接脚各别连接至其它电极片,当散热基板滑入框体时,即可通过控制电源的流向,进而控制复数发光体的发光模式。所述的发光体的正、负接脚是通过连接线与电极片电性连接。所述的发光体的正、负接脚是通过电路布局与电极片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公开一种发光体并接组装结构,包括:
一金属框体,其上具有一滑槽,该滑槽的其中一表面开设有一开口,使开口两侧各形成一盖板,并于框体内壁面上设置有一片含以上的导电片,并将电源供应器的正、负极分别与导电片及金属框体相连接;
一散热基板,其表面结合有一颗含以上的发光体,并于散热基板上设置有与框体导电片位置相对应的复数电极片,并将发光体的正、负接脚分别与复数电极片及散热基板电性连接;
将散热基板滑入框体的滑槽中,使散热基板与金属框体相接合,而散热基板上的电极片则与框体内壁面的导电片相接合。
所述的导电片可连结于框体盖板的内壁面上。所述的金属框体内壁面可连接一片导电片,并于散热基板上同样设置一片电极片。所述的发光体并接组装结构,其中该金属框体内壁面可连结二片含以上的导电片,是将电源的其一极性与金属外框相连接,另一电源极性则与二片含以上导电片相连接,并于散热基板上同样设置与导电片位置相对应的二片含以的电极片,并借助连接线将复数发光体的第一接脚皆同时连接至散热基板,并将复数发光体的第二接脚各别连接至二片含以上的电极片,当散热基板滑入框体时,即可通过控制电源的流向,进而控制复数发光体的发光模式。所述的发光体的正、负接脚是通过电路布局与电极片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发光体并接组装结构,与其它常用技术相互比较时,具有下列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是在框体的滑槽中设置有至少一片及含以上的导电片,该导电片是与电源供应器相连接,并在结合有发光体的散热基板上设置有与导电片相对应的电极片,使得散热基板滑入框体的滑槽中时,该电源可经电极片传导至发光体,以驱使发光体产生光源,而达到组装便利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是具有结构简单、组装容易及实用性高等诸多优点。
附图说明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其附图,将可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其目的功效;有关该实施例的附图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组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组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组装示意图。
图中1为框体,2为导电片,3为散热基板,4为发光体,5为电极片,6为连接线,7金属框体,11为滑槽,12为开口,13为盖板,71为滑槽,72为散热翼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发光体并接组装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主要包括有:
一框体1,该框体1上具有一滑槽11,该滑槽11的其中一表面上开设有一开口12,使开口12两侧各形成一盖板13,该两盖板13的内壁面上分别结合有一片含以上的导电片2,并将电源供应器的正、负极电源分别导引至复数导电片2上;其中,该导电片2以二片含以上为最佳;
一散热基板3,该散热基板3上结合有一颗或复数颗发光体4,并于散热基板3上设置有与框体1的导电片2数量相同及位置相对应的电极片5,并借助连接线6将电极片5与发光体4的正、负接脚电性连接;
将散热基板3滑入框体1的滑槽11中,使散热基板3上的发光体4与框体1的开口12相对应,导致发光体4呈现裸露状态,且散热基板3上的电极片5与框体1的盖板13内壁面的导电片2相接合,使电源可经导电片2、电极片5及连接线6传导至发光体,致使发光体4得以产生光源,当复数片的散热基板3滑入框体1的滑槽11时,该每片散热基板3上的发光体4即会并联连接,使得每片散热基板3上的发光体4可同时由框体1的开口12逸射出光源,以达到照明及快迅组装的目的。
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它与图1差异处在于,是在散热基板3上设置RGB三颗发光体4,并在散热基板3上设置四片电极片5,其中一电极片5是通过连接线6同时与RGB三颗发光体4的正接脚相连接,而其它三片电极片5则借助连接线6各别与RGB发光体4的负接脚相连接,而框体1的盖板13内则连结与四片电极片5位置相对应的导电片2,其中一导电片2是接正电源,另外三片导电片2是接负电源;当散热基板3滑入框体1的滑槽11时,该四片电极片5即会与框体1的四片导电片2相接合,使得使用者可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电源的负电源的流向,可同时将负电源导入三片导电片2或各别将负电源导入三片导电片2中,如此,即可通过电源的供给与否控制RGB三颗发光体4的发光模式,如:RGB三颗发光体4各别发光或同时发光或其中二颗同时发光等模式。其它相关结构都与图1相同,在此并不加以赘述。
另外,图4及图5仅为本案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局限本案的申请专利范围,其中,该发光体4与电极片5与导电片2的数量皆可视需求增加或减少,并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并且也可将复数颗发光体4的负接脚连接在同一电极5片上,而正接脚则各别连接在其它电极片5上,其同样可达到控制复数颗发光体4各别发光或同时发光或其中几颗发光等目的。
另外,上述实施例的框体1可为金属材质制作而成,使散热基板3滑入框体1内时,会与框体1内壁面相贴合,以将发光体4产生的热能导引至框体1,经由框体1达到散热效果。
另外,上述实施例的框体1可用塑化材料制作而成,使其可直接形成发光体的外框。
请参阅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其与图1的差异处在于,该框体是为金属框体7,该金属框体7外表面可延伸出散热翼片72,并在内壁面上连结有一导电片2,该导电片2与金属框体7的接触面需做绝缘处理,以避免短路,并将电源供应器的正负电源分别与导电片2及金属框体7相连接;并在散热基板3上设置一片电极片5,发光体4的正、负接脚通过连接线6分别与电极片5与散热基板3连接;当散热基板3滑入框体7的滑槽71内时,该散热基板3会与金属框体7相接合,而散热基板3上的电极片5会与框体7的导电片2相接合,使正负电源可经由金属框体7及导电片2传导至散热基板3及电极片5上,进而通过连接线6传导至发光体4,使发光体4得以发光。另外,该散热基板3上可设置复数电极片5,该复数发光体4与电极片5的连接方式可以与图4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如此即可控制复数发光体4的发光模式,如单颗发光体4各别发光或同时发光或其中某几颗发光等模式。
另外,上述各实施例的导电片2可设置在框体1或7内壁面的任一处,并不局限于盖板13的内壁面,并将散热基板3的电极片5设置在相对应的位置,使散热基板3滑入框体1或7时,其上的电极片5可与框体1或7的导电片2相接合。
另外,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发光体4的正、负接脚亦可通过电路布局与电极片5作电性连接;
另外,上述各实施例的散热基板3上的发光体4可为LED或0LED。
另外,上述各实施例的散热基板3可视面积大小的不同,而供一颗发光体4或多颗发光体4结合。
另外,上述各实施例的框体1或7的滑槽11、71高度与散热基板3的厚度接近相同,使得散热基板3滑入框体1或7的滑槽11、71时,除可紧密定位外,其上的电极片并可与框体1或7的导电片2紧密接合。
另外,使用者可视照明范围的大小,自行决定散热基板3的使用数量。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惟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发光体并接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一框体,其上具有一滑槽,该滑槽的其中一表面开设有一开口,使开口两侧各形成一盖板,并于框体内壁面上设置有复数导电片,并将电源供应器的正、负极与复数导电片相连接,以将电源导引至导电片;
一散热基板,其表面结合有一颗含以上的发光体,并在散热基板上设置有与框体导电片位置相对应的复数电极片,并将发光体的正、负接脚与复数电极片电性连接;
将散热基板滑入框体的滑槽中,使散热基板上电极片与框体内壁面的导电片相接触。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体并接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片可连结于框体盖板的内壁面上。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体并接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框体内壁面可连结二片含以上的导电片,该二片含以上导电片的其中一片导电片是与电源的其中一极性相连接,其它导电片则分别与与电源的另一极性相连接,并于散热基板上同样设置与导电片位置相对应的二片含以上的电极片,并借助连接线将复数发光体的第一接脚皆同时连接至相同的电极片,并将复数发光体的第二接脚各别连接至其它电极片,当散热基板滑入框体时,即可通过控制电源的流向,进而控制复数发光体的发光模式。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体并接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发光体的正、负接脚是通过连接线与电极片电性连接。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体并接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发光体的正、负接脚是通过电路布局与电极片电性连接。
6.一种发光体并接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一金属框体,其上具有一滑槽,该滑槽的其中一表面开设有一开口,使开口两侧各形成一盖板,并于框体内壁面上设置有一片含以上的导电片,并将电源供应器的正、负极分别与导电片及金属框体相连接;
一散热基板,其表面结合有一颗含以上的发光体,并于散热基板上设置有与框体导电片位置相对应的复数电极片,并将发光体的正、负接脚分别与复数电极片及散热基板电性连接;
将散热基板滑入框体的滑槽中,使散热基板与金属框体相接合,而散热基板上的电极片则与框体内壁面的导电片相接合。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体并接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片可连结于框体盖板的内壁面上。
8.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体并接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金属框体内壁面可连接一片导电片,并于散热基板上同样设置一片电极片。
9.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体并接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金属框体内壁面可连结二片含以上的导电片,是将电源的其一极性与金属外框相连接,另一电源极性则与二片含以上导电片相连接,并于散热基板上同样设置与导电片位置相对应的二片含以的电极片,并借助连接线将复数发光体的第一接脚皆同时连接至散热基板,并将复数发光体的第二接脚各别连接至二片含以上的电极片,当散热基板滑入框体时,即可通过控制电源的流向,进而控制复数发光体的发光模式。
10.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体并接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发光体的正、负接脚是通过电路布局的连接线与电极片电性连接。
CNU2008200120785U 2008-04-11 2008-04-11 发光体并接组装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7343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120785U CN201173436Y (zh) 2008-04-11 2008-04-11 发光体并接组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120785U CN201173436Y (zh) 2008-04-11 2008-04-11 发光体并接组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73436Y true CN201173436Y (zh) 2008-12-31

Family

ID=40200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12078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73436Y (zh) 2008-04-11 2008-04-11 发光体并接组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73436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35692A1 (zh) * 2013-09-11 2015-03-19 深圳市安华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光源及使用该led光源的载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35692A1 (zh) * 2013-09-11 2015-03-19 深圳市安华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光源及使用该led光源的载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46668U (zh) 照明装置及其驱动结构
CN201166344Y (zh) 发光体组装结构
CN201173401Y (zh) 发光体串接组装结构
CN202501430U (zh) Led散热装置、背光模组及液晶装置
CN201173436Y (zh) 发光体并接组装结构
CN201053659Y (zh) 发光二极管的多层导热板散热装置
CN201621525U (zh) 照明灯体组合结构
CN203500894U (zh) 一种led灯泡
CN202868371U (zh) 智能半导体散热led灯
CN102878455B (zh) 智能半导体散热led灯
CN203686715U (zh) Led植物灯管
CN201983003U (zh) 一体化散热led日光灯
TWM388732U (zh)
CN205956787U (zh) 热电分离式led点阵光源
CN205248302U (zh) Led光引擎结构
CN203453845U (zh) 一种小型室内外led模组
CN201351893Y (zh) 电热分离的led光引擎模组
CN203309610U (zh) Led球泡灯
CN201741718U (zh) 发光二极管的导线架结构
CN202691653U (zh) 发光二极管模块
CN202469579U (zh) 双面出光平面薄片式led灯
CN201983067U (zh) 双管led日光灯
CN104989975B (zh) 一种新型的led日光灯管
CN203036431U (zh) 高效散热的超薄led投光灯
CN201203061Y (zh) 照明灯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31

Termination date: 2016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