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59116Y - 喷射引擎进气系统 - Google Patents

喷射引擎进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59116Y
CN201159116Y CNU2008200038884U CN200820003888U CN201159116Y CN 201159116 Y CN201159116 Y CN 201159116Y CN U2008200038884 U CNU2008200038884 U CN U2008200038884U CN 200820003888 U CN200820003888 U CN 200820003888U CN 201159116 Y CN201159116 Y CN 20115911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inlet
inlet
auxiliary
int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0388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位全
詹文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00388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5911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5911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5911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al Control Of Air Or Fuel Supplied To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AREA)
  • Control Of Throttle Valves Provided In The Intake System Or In The Exhaust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射引擎进气系统,包括一主进气管、一怠速旁通阀、以及一辅助进气装置。主进气管容设有节流阀,且以节流阀为分界定义出一进气前段与一进气后段。怠速旁通阀包括有一旁通阀入口与一旁通阀出口分别连通于主进气管的进气前段与进气后段。辅助进气装置包括一辅助进气管、及一旋进挡件,辅助进气管的辅助进气管出口连通于主进气管的进气后段。旋进挡件于辅助进气管中选择式前后旋转移动,用以封闭或开放辅助进气管与主进气管的连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对于怠速进气量不足的现象提供了空气补偿,且可快速精确控制进气补偿量。

Description

喷射引擎进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引擎进气系统,尤指一种适用于配备有喷射引擎的车辆载具的引擎进气系统。
背景技术
在目前喷射引擎系统中,为确保怠速的维持、避免引擎熄火,已常见另外配置一旁通空气控制阀于节气门段的设计。
参考图1,其绘示习知喷射引擎进气系统示意图。习知喷射引擎的进气系统包括一主进气管1、以及一怠速旁通阀4,主进气管1容设有一节流阀7,且以节流阀7为分界定义出一进气前段2与一进气后段3,怠速旁通阀4具有一旁通阀入口5与一旁通阀出口6分别连通于主进气管1的进气前段2与进气后段3。
当引擎运转于怠速时,进气藉由节流阀7与怠速旁通阀4的同时开启而获得。然而,在此习知进气系统中,即使配备有一电子控制单元(图未示)对怠速旁通阀4的进气补偿进行控制,但由于积碳问题例如节流阀7上的积碳,将使进气效率受到影响、进气量不足,进而引起车辆怠速不稳情形。
若考虑以加大主进气管的管径来解决上述缺失,会有开启灵敏度不足的衍生问题,因管径越大,相应地,节流阀进行遮蔽动作的行程也就越长,如此所耗费时间也要越长。
因此为有效解决上述怠速运转的问题,实有针对习知进气系统改良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射引擎进气系统,使车辆运转中轻易达成自动、精确的怠速进气补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喷射引擎进气系统,包括一主进气管、以及一怠速旁通阀,主进气管容设有一节流阀,且以节流阀为分界定义出一进气前段与一进气后段。上述怠速旁通阀包括有一旁通阀入口与一旁通阀出口,分别连通于主进气管的进气前段与进气后段。
主进气管组设有一辅助进气装置,辅助进气装置包括一辅助进气管、及一旋进挡件,辅助进气管包括有一辅助进气管入口、及一辅助进气管出口,辅助进气管出口连通于主进气管的进气后段,辅助进气管入口用以接收空气。
上述旋进挡件在辅助进气管中选择式前后旋转移动,用以封闭或开放辅助进气管与主进气管的连通。藉由辅助进气管中旋进挡件的旋转移动,由辅助进气管进入主进气管的进气流量可获得精确、快速的控制。
旋进挡件可耦接一转动装置,例如步进马达,并可利用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Control Unit;ECU)控制转动装置,以达到自动调节空气补偿量。旋进挡件可包括有一螺纹结构,而辅助进气管则包括有对应于上述螺纹结构的另一螺纹结构,螺纹结构实现了连续式遮蔽效果,有较佳的进气调节功效。
旋进挡件的设置可为:封闭或开放辅助进气管的辅助进气管入口,且旋进挡件的旋进方向与辅助进气管入口夹一非零角度。
上述辅助进气管入口可藉由一进气软管与前述的进气前段相连通,接收来自进气前段的空气;也可组设一空气滤清组件与辅助进气管入口相连通,透过空气滤清组件自外部环境撷取空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车辆运转中的自动、精确怠速进气补偿可轻易达成,对驾驶者提供了相当的便利性,维持车辆运转平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习知喷射引擎进气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喷射引擎进气系统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辅助进气装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喷射引擎进气系统示意图。
符号说明
主进气管1,21              进气前段2,22
进气后段3,23              怠速旁通阀4,24
旁通阀入口5,241           旁通阀出口6,242
节流阀7,27                喷嘴29
辅助进气装置30             辅助进气管31
旋进挡件32                 螺纹结构33
另一螺纹结构34             螺栓35
转动装置40        步进马达41
电子控制单元50    进气软管60
空气滤清组件70    外部环境80
辅助进气管入口311 辅助进气管出口312
旋进方向P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2与图3,其分别绘示一较佳实施例的喷射引擎进气系统示意图、及其辅助进气装置示意图。本实施例将喷射引擎进气系统应用于一机车载具,包括一主进气管21、一怠速旁通阀24、一喷嘴29、一辅助进气装置30、一转动装置40、以及一电子控制单元50。
主进气管21容设有一节流阀27,其为一般车辆进气系统所使用的蝶形阀(throttlevalve),且以节流阀27为分界定义出一进气前段22与一进气后段23。空气流过进气后段23之后便与喷嘴29供应的燃料油混合成为混和油气。
怠速旁通阀24包括有一旁通阀入口241与一旁通阀出口242分别连通于主进气管21的进气前段22与进气后段23。用于当引擎怠速转动时,辅助节流阀27进气的不足。
辅助进气装置30包括一辅助进气管31、及一旋进挡件32。辅助进气管31包括有一辅助进气管入口311、以及一辅助进气管出口312。辅助进气管出口312连通于主进气管21的进气后段23,辅助进气管入口311连接一进气软管60的一端,进气软管60另一端则连接于进气前段22。辅助进气管入口311藉由进气软管60自主进气管21接收欲提供至引擎燃烧的空气。
旋进挡件32于辅助进气管31中选择式前后旋转移动,用以封闭或开放辅助进气管31与主进气管21的连通。
旋进挡件32包括有一螺纹结构33,且辅助进气管31包括有对应于螺纹结构33的另一螺纹结构34。本实施例中旋进挡件32为一螺丝35。利用此种螺纹结构设计,旋进挡件32的移动为连续式前进、后退,也因而有较广范围的遮蔽阻挡控制,亦即进气流量的调整范围是极具弹性的。
转动装置40耦接于旋进挡件32,其用以转动旋进挡件32。转动装置40另电连接于电子控制单元50,透过电子控制单元50驱动转动装置40以达到自动调节辅助进气管31的出气流量。本实施例所使用转动装置40为一步进马达41。
藉由旋进挡件32来控制辅助进气管31的辅助进气管入口311对于主进气管21的连通,当引擎怠速运转而空气量不足时,便可由辅助进气管31提供适当的空气补偿量。
实际使用时,可利用一般车辆所配置的传感器(图未示)来侦测引擎转速、及/或节流阀位置等信息,将相关电子讯号传送至电子控制单元50后,依据预先设定的程序即可判断进气量是否处于不足的状态。因在怠速模式下,特定的节流阀开度对应一特定的引擎转速,若对应关系不一致,即属于异常状态。
旋进挡件32初始预设位置为阻挡封闭住辅助进气管入口311。且旋进挡件32的旋进方向P与辅助进气管入口311夹一非零角度,如图标为约略直角。
当电子控制单元50判断出怠速进气量不足,便发出一驱动讯号至转动装置40,即步进马达41。步进马达41将旋进档件32转动预定角度后,旋进档件32即后退了一特定距离,开放辅助进气管入口311,使进气软管60的空气依序流过辅助进气管入口311、辅助进气管出口312,最后流入进气后段23,达到补充空气量不足的功能。
上述步进马达41进行多少角度、甚至哪一方向的转动与电子控制单元50计算判断应补偿多少进气流量有关,因为旋进挡件32所遮蔽的范围大小影响了可导通的空气流量。故辅助进气管31的管径、旋进挡件32的导程等条件是主要影响因素,而特定条件下的正确参数可透过实验来得到。
参考图4,其绘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喷射引擎进气系统示意图。此一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唯不同处在于,上述实施例的辅助进气管与主进气管的进气前段连通,辅助进气管的空气来源为进气前段内的空气;而本实施例中,辅助进气管30的辅助进气管入口311则连通于一空气滤清组件70,空气滤清组件70则另连通至外部环境80,亦即车辆载具的外部。如此相当于辅助进气管30以外部环境80为空气来源,此一系统同样可达到上述实施例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利用旋进挡件的旋转移动特性辅助提供系统中不足的空气量,此种进气方式有进气控制容易、快速且较为精确的优点,有优越的控制灵敏度,而且结构设计上并不复杂。
另外,配合车装电子控制单元以及步进马达的使用,车辆运转中的自动、精确怠速进气补偿可轻易达成,对驾驶者提供了相当的便利性,维持车辆运转平顺度。

Claims (8)

1.一种喷射引擎进气系统,包括一主进气管、以及一怠速旁通阀,该主进气管容设有一节流阀,且以该节流阀为分界定义出一进气前段与一进气后段,该怠速旁通阀包括有一旁通阀入口与一旁通阀出口分别连通于该主进气管的该进气前段与该进气后段;
其特征在于:
该主进气管组设有一辅助进气装置,该辅助进气装置包括一辅助进气管、及一旋进挡件,该辅助进气管包括有一辅助进气管入口、一辅助进气管出口,该辅助进气管出口连通于该主进气管的该进气后段,该辅助进气管入口用以接收一空气,该旋进挡件于该辅助进气管中选择式前后旋转移动,用以封闭或开放该辅助进气管与该主进气管的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引擎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转动装置,耦接于该旋进挡件,用以转动该旋进挡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射引擎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转动装置为一步进马达。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射引擎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电子控制单元,电连接于该转动装置,用以自动控制该转动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引擎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辅助进气管入口藉由一进气软管与该进气前段连通,接收来自该进气前段的该空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引擎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辅助空气滤清组件,分别连通该辅助进气管入口以及一外部环境,该辅助进气管入口接收来自该外部环境的该空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引擎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旋进挡件包括有一螺纹结构,且该辅助进气管包括有对应于该螺纹结构的另一螺纹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引擎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旋进挡件封闭或开放该辅助进气管的该辅助进气管入口,且该旋进挡件的一旋进方向与该辅助进气管入口夹一非零角度。
CNU2008200038884U 2008-02-29 2008-02-29 喷射引擎进气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5911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038884U CN201159116Y (zh) 2008-02-29 2008-02-29 喷射引擎进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038884U CN201159116Y (zh) 2008-02-29 2008-02-29 喷射引擎进气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59116Y true CN201159116Y (zh) 2008-12-03

Family

ID=40109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03888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59116Y (zh) 2008-02-29 2008-02-29 喷射引擎进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59116Y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5792A (zh) * 2010-11-08 2012-05-23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引擎用阀元件与进气元件的连结构造
CN102562366A (zh) * 2012-01-13 2012-07-11 叶泽延 一种内燃机环保节油器
CN103216364A (zh) * 2013-04-26 2013-07-24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喷摩托车怠速补气阀与空滤器连接结构
CN103807062A (zh) * 2014-01-22 2014-05-21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内燃机空气补偿装置
CN106523140A (zh) * 2015-09-15 2017-03-22 熵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节流发动机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5792A (zh) * 2010-11-08 2012-05-23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引擎用阀元件与进气元件的连结构造
CN102562366A (zh) * 2012-01-13 2012-07-11 叶泽延 一种内燃机环保节油器
CN103216364A (zh) * 2013-04-26 2013-07-24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喷摩托车怠速补气阀与空滤器连接结构
CN103807062A (zh) * 2014-01-22 2014-05-21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内燃机空气补偿装置
CN103807062B (zh) * 2014-01-22 2015-12-09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内燃机空气补偿装置
CN106523140A (zh) * 2015-09-15 2017-03-22 熵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节流发动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59116Y (zh) 喷射引擎进气系统
CN101573515B (zh) 用于计量液态还原剂的装置
WO2013023920A1 (de) Entlüftungssystem für einen kraftstofftank
CA2272526C (en) Tank venting arrangement for motor vehicles
CN108825391B (zh) 提高天然气发动机瞬态响应的装置及其响应方法
CN105756758A (zh) 尿素计量泵装置及其尿素计量供给方法
US2022021383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he Icing Status Of A Component Of The Exhaust Gas System Of A Motor Vehicle That Is Not Arranged Directly In The Exhaust Gas Mass Flow
CN201137527Y (zh) 一种发动机电控单元
DE102008007404A1 (de) Kaltstart mit Weißqualm-Nachbehandlungsschutz
CN201635882U (zh) 节气门旁通供气装置
DE60109293T2 (de)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mit Katalysator
CN201092891Y (zh) 摩托车节流阀体总成
DE10327686A1 (de) Brennkraftmaschine
KR20110056503A (ko) 자동차용 내연기관의 구동 샤프트에 대한 회전 방향을 검출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제어 장치
CN101603465B (zh) 汽车三元催化器和进气道清洗装置与控制方法
CN110529295B (zh) 运行机动车的驱动系统的方法、驱动系统和机动车
CN209385210U (zh) 一种用于提高摩托车性能和排放的回热系统
CN201129219Y (zh) 一种踏板摩托车用电喷发动机
CN210738700U (zh) 一种带压力检测的智能egr阀
CN202937356U (zh) 摩托车节气门体
EP0085114B1 (en) Fuel supply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H09112315A (ja) 内燃機関のアイドリング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装置
DE10053675B4 (de) Brennkraftmaschine mit geregelter Abgasrückführung
CN110594045A (zh) 无人机用化油器喷油量的控制方法
CN209838574U (zh) 甲醇喷射机构、内燃机、车及甲醇与柴油混燃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03

Termination date: 2014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