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55022Y -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 - Google Patents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155022Y CN201155022Y CNU2008200313345U CN200820031334U CN201155022Y CN 201155022 Y CN201155022 Y CN 201155022Y CN U2008200313345 U CNU2008200313345 U CN U2008200313345U CN 200820031334 U CN200820031334 U CN 200820031334U CN 201155022 Y CN201155022 Y CN 201155022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iangle
- needle
- pin
- cam
- base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属于针织机械技术领域。包括三角底板,固定在三角底板上的第一、第二、第三左、右外围水平三角和外部左、右压针三角、左、右织针限位三角、左、右针脚限位三角、一组选针器,设在三角底板上的翻针三角、一对左、右针脚翻针接圈三角、一对左、右集圈三角、一对左、右接针三角、一对左、右挺针编织三角,设在三角底板上的一对左、右密度三角,特点是:在三角底板上还固设有护针三角和选针集圈三角,护针三角位于三角底板的上方且居左、右密度三角之间;选针集圈三角位于三角底板的下方居中部位,与左、右接针三角相贴触。优点:结构简单,加工装配容易,整机体积小;三角不易磨损;加工要求不苛刻,不会产生撞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
背景技术
已有技术中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如图8所示,下面的描述是针对两个系统而言的,包括三角底板14;分固装于三角底板14上的具有第一、第二接针斜面5a、5b的起针三角5、翻针三角20、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导针三角8、9、10、11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左导针三角8L、9L、10L、11L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右导针三角8R、9R、10R、11R;分别可垂直地在三角底板14上进出的挺针三角2、翻针三角3;可平行于三角底板14滑动的左、右密度三角4L、4R;固置于三角底板14上的选针脚复位三角12、选针器13;分别可垂直地在三角底板14上进出的左、右推针三角21L、21R、左、右清针三角22L、22R;固定在三角底板14上的不织压片23;分别探出于三角底板14并且可摆动的集圈压片24、左、右二段度目三角25L、25R;可垂直地在三角底板14上进出的左、右接针三角26L、26R;固定于三角底板14上的左、右选针脚压块19L、19R。上述配置的三角机构所适合的织针组件包括六段选针脚15、织针16、具有上、下片踵17b、17a的挺针片17以及具有片踵18a的推片18。上述各种三角及相应的部件位置关系已在图中得到了具体体现,故不再赘述。依据图8并结合上述说明,如业界皆知之理,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原理是通过选针器13作用于六段选针脚15,再由六段选针脚15将推片推至图8中所示的A、H、B三种不同位置,从而使织针16进入编织翻针、集圈/接针或不织的编织轨道。具体可以通过申请人在下面叙述得到充分理解,下面的说明是相对单系统而言的。
图9所示为针对图8的三角机构而言的织针组件的织针16不进行(参与)编织的走针轨迹(图中的两条粗实线表示走针轨迹<以下同>)。这时的六段选针脚15不工作,相应的推片18处于B位置,当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的机头行进时,推片18的片踵18a被不织压片23压入针床上的针槽,相应的挺针片17的下片踵17a被压入针槽,针织16不被起针三角5作用,不进行编织。
图10所示为织针16进行编织的走针轨迹图。这时的左推针三角21L作用于六段选针脚15,将推片18推到A位置,片踵18a未被压入针槽,相应的织针16沿起针三角5进入编织轨道,完成编织。
图11所示为织针16进行集圈/吊目的走针轨迹图。这时,第四右导针三角11R作用于六段选针脚15,将推片18推到H位置,左、右接针压片26L、26R缩进三角底板14,织针16沿起针三角5运行到集圈高度,推片18的片踵18a被集圈压片24压入针槽,挺针片17的下片踵17a也被压入针槽,织针16不再沿挺针三角2上升,完成集圈编织(也称吊目编织)。
图12所示为织针16进行翻针的轨迹图。这时的右推针三角21R作用于六段选针脚15,将推片18推到A位置,片踵18a没有被压入针槽,挺针三角2缩进三角底板14,翻针三角3伸出三角底板14,挺针片17的上片踵17b沿翻针三角3的翻针轨道运行,织针16完成翻针编织。
图13所示为织针16进行接针的走针轨迹图。这时的第四右导针三角11R作用于六段选针脚15,由六段选针脚15将推片18推至H位置,右接针压片26R伸出(探出)三角底板14,集圈压片24摆动离开(摆离)H位置,推片18的片踵18a先被右接针压片26R压入针槽,相应的织针16未进入编织轨道,接着推片18经过集圈压片24位置时,由于集圈压片24已摆离于H位置,因此片踵18a被释放,相应地,挺针片17的下片踵17a沿起针三角5上所加工出的第一接针斜面5a上升至接针高度,织针16完成接针编织。
上述对图10至13的描述均是以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的左右往复运动的机头向左运行为例的。
由上述描述可知,就三角机构的自身的结构而言,表现得十分复杂,并且还导致织针组件的复杂,使织针组件除了织针16外,还需要由六段选针脚15、推针片17、推片18,这个四部件必须同时使用,缺一不可,因此带来如下欠缺:其一,必须将电脑针织横编机的针床及机头保持到足够的宽度,从而增大整机的体积,使制造成本增加;其二中,从申请人对编织原理的描述可知,织针16是否进行编织、翻针、集圈、接针均取决于推片18是否被不织压片23、集圈压片24、或被左、右接针压片26L、26R压入针槽,当推片18被压入针槽时,相应的挺针片17的下片踵17a也被压入针槽,于是由于推片18与挺针片17位于同一针槽内,并且挺针片17处于推片18的下方,当推片18被压入针槽时,必须先克服挺针片17的弹性力,只有迫使挺针片17下弯才能使下片踵17a沉入针槽,当外力消除时,下片踵17a重新弹出针槽。因此,推片18被压入针槽时的阻力较大,并且推片18未压入针槽时,不织压片23、集圈压片24或左、右接针压片26L、26R容易磨损;其三,由于挺针片17的下片踵17a总是贴着起针三角5并沿第一接针斜面5a或第二接针斜面5b上升,因此对于挺针片17的加工精度十分严苛,否则会造成撞针。前述欠缺可以由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793467A、CN1800469A得到印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缩小针床及机头宽度而藉以小化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整体体积的、有利于简化织针组件并且能减少织针组件的推片被压入针槽时的阻力而使磨损得以缓解的、整体结简单、加工装配容易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它包括三角底板,分别固定在三角底板上的第一、第二、第三左、右外围水平三角和外部左、右压针三角、左、右织针限位三角、左、右针脚限位三角、一组选针器,分别设在三角底板上的并且可垂直地进出于三角底板的翻针三角、一对左、右针脚翻针接圈三角、一对左、右集圈三角、一对左、右接针三角、一对左、右挺针编织三角,设在三角底板上的可沿三角底板滑动的一对左、右密度三角,特点是:在所述的三角底板上还固设有一护针三角和一选针集圈三角,护针三角位于三角底板的上方并且居于左、右密度三角之间,还对应于翻针三角的上方部位;选针集圈三角位于三角底板的下方居中部位,并且选针集圈三角16的两侧分别与左、右接针三角相贴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对第一左、右外围水平三角分别位于三角底板的偏上部的两侧,而一对第二左、右外围水平三角分别位于三角底板的近中部的两侧,一对第三左、右外围水平三角分别位于三角底板的偏下部的两侧;所述的外部左压针三角居于第一、第二左外围水平三角之间,而外部右压针三角居于第一、第二右外围水平三角之间;所述的左、右限位三角分别贴靠于第一左、右外围水平三角的内侧;所述的左、右针脚限位三角分别位于第二左、右外围水平三角的内侧;所述的一组选针器的数量有四个,其中的一个选针器在三角底板上的具体位置分别对应于第三左外围水平角与左针脚翻针接圈三角之间,另一个选针器对应于左针脚翻针接圈三角与选针集圈三角之间,再一个选针器对应于选针集圈三角与右针脚翻针接圈三角之间,还一个选针器对应于右针脚翻针接圈三角与第三右外围水平三角之间;所述的翻针三角对应于所术的护针三角的下方,居于三角底板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左、右针脚翻针接圈三角居于三角底板的下部,并且位于选针集圈三角的两侧;左、右集圈三角分别对应于左、右接针三角的外侧,并且贴靠于左、右针脚翻针接圈三角的上方;一对左、右挺针编织三角分别对应于左、右接针三角的上方;左密度三角处于左织针限位三角与护针三角的左侧之间,而右密度三角处于右织针限位三角与护针三角的右侧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翻针三角与所述的选针集圈三角在三角底板上的位置是彼此保持上、下对应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翻针三角上构成有一对第一、第二接针斜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第二接针斜面是彼此对称的。
本实用新型所推荐的技术方案与已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之一,由于整个结构能适合单段选针脚对织针作用,因而可使原有技术的织针组件需由六段选针脚、织针、推片、挺针片四个部件变为单段选针脚、织针两个部件,尤其省去了集圈压片、挺针压片、以及二段度目压片,使三角机构的结构变得十分简单,加工装配容易,相应的针床宽度、机头宽度得以缩小,使整机体积得到合理减小;之二,由于省去了前述的诸压片,故不存在织针组件的推片被压入针槽时的阻力,使织针的运动阻力显著减小,三角不易磨损;之三,对挺针三角的接针面的加工要求不苛刻,并且能保障走针顺利,不会产生撞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利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织针组件的织针不进行编织时的走针轨迹示意图。
图3为利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织针组件的织针进行编织时的走针轨迹示意图。
图4为利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织针组件的织针进行集圈(吊目)的走针轨迹示意图。
图5为利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织针组件的织针进行编织吊目的走针轨迹示意图。
图6为利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织针组件的织针在机头左行时进行翻针(前翻后)的走针轨迹示意图。
图7为利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织针组件的织针在机头左行时进行接针(后翻前)的走针轨迹示意图。
图8为已有技术中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利用图8结构的织针组件的织针不进行编织时的走针轨迹示意图。
图10为利用图8结构的织针组件的织针进行编织时的走针轨迹示意图。
图11为利用图8结构的织针组件的织针进行集圈(吊目)的走针轨迹示意图。
图12为利用图8结构的织针组件的织针进行翻针的走针轨迹示意图。
图13为利用图8结构的织针组件的织针进行接针的走针轨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特别是公众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及其有益效果,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但申请人声明,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而进行形式上的变化或文字上修饰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请见图1,给出了一枚三角底板1,其是安装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的机头上的,机头有前后之分,因此三角底板1在机头上有一对,业界称为前、后三角底板。下面的陈述仅仅是针对一枚三角底板1而言的,通过机头的左右往复运动由三角底板1上的诸三角带动位于针床上的织针组件的织针工作。以目前图示的状态为例,在三角底板1的上部偏两侧分别用螺钉固定一对第一左、右外围水平三角2L、2R,在三角底板1的近中部偏两侧并且大体上对应于第一左、右外围水平三角2L、2R的下方分别用螺钉固定一对第二左、右外围水平三角3L、3R,在三角底板1的下部偏两侧并且大体上对应于第二左、右外围水平三角3L、3R的下方分别用螺钉固定第三左、右外围水平三角4L、4R。外部左压针三角5L在三角底板1上的位置是处于第一、第二左外围水平三角2L、3L之间,而外部右压针三角5R在三角底板1上的位置处于第一、第二右外围水平三角2R、3R之间,并且外部左、右压针三角5L、5R可垂直地进出于三角底板1。在三角底板1的上部位置同样用螺钉固定一形状大体上呈∧形的护针三角15,护针三角15的下方有一翻针三角13,该翻针三角13通过与三角底板1相固定的三角安装座17而可垂直地进出于三角底板1,并且在翻针三角13的下方加工出有一对彼此对称的用来接应织针19的第一、第二接针斜面13a、13b。一对左、右挺针编织三角10L、10R、一对左、右集圈三角8L、8R、一对左、右接针三角9L、9R同样通过相应的与三角底板1相固定的三角安装座而可垂直地进出于三角底板1。在三角底板1的中间下方用螺钉固定一枚选针集圈三角16,一对左、右接针三角9L、9R分别贴靠在选针集圈三角16的两侧。一对左、右针脚翻针接圈三角14L、14R也可称为针脚翻针接圈导向三角,位于三角底板1下方并且居于一对第三左、右外围水平三角4L、4R之间,更具体地讲,左针脚翻针接圈三角14L居于第三左外围水平三角4L的右侧与选针集圈三角16的左侧之间,而右针脚翻针接圈三角14R居于第三右外围水平三角4R的左侧与选针集圈三角16的右侧之间。一对左、右集圈三角8L、8R分别贴靠于一对左、右针脚翻针接圈三角14L、14R上方,且分别贴靠于一对左、右接针三角9L、9R的左、右侧面。一对左、右挺针编织三角10L、10R分别位于翻针三角13与一对左、右接针三角9L、9R之间。一对左、右密度三角11L、11R分别贴靠于护针三角15的两侧,而一对左、右护针三角6L、6R又分别处于一对左、右密度三角11L、11R和一对第一左、右外围水平三角2L、2R之间。左、右针脚限位三角7L、7R分别处于一对第二左、右外围水平面三角3L、3R与一对左、右集圈三角8L、8R之间。四只选针器12构成为一组,自左往右在三角底板1上的设置为:第一只选针器12对应于第三左外围水平三角4L的右侧与左针脚翻针接圈三角14L的左侧之间的偏下方;第二只选针器12对应于左针脚翻针接圈三角14L的右侧与选针集圈三角16的左侧之间的偏下方;第三只选针器12对应于选针集圈三角16的右侧与右针脚翻针接圈三角14R的左侧之间的偏下方;第四只选针器12对应于右针脚翻针接圈三角14R的右侧与第三右外围水平三角4R的左侧之间的偏下方。与前述三角机构相适应的织针组件为单段选针脚18和织针19。
由上述说明可知,在三角底板1上不存在有集圈压片、接针压片以及二段度目压片,从而使得织针组件更为简单,只需单段选针脚18和织针19两个部件即可满足织针19的编织走针要求,具体还可通过申请人在下面对图2至图7的描述得到充分理解。
请见图2,织针不进行编织。
电脑针织横机的针床由前后针床构成,编织机构的机头由前后机头板组成,前后机头板上分别安装本实用新型所推荐的三角机构。基于此理,申请人仅对其中之一进行说明,即对安装在前机头板上的对应于前针床的三角机构的工作原理作说明,对图3至图7的陈述亦然。在图2中,由于选针器12不工作,织针19的针踵19a沉在针床的针槽内未露出针床,不与本实用新型的三角底板1上的任何三角接触,因此走针轨迹呈现出图中以粗实线20所示的状态。
请见图3,织针编织。
假设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的机头左行,此时,自左往右数的四个选针器12中的首个即最左边的一个选针器12工作,使所选中的单段选针脚18的针踵18a露出针床,翻针三角13缩入三角底板1,左针脚翻针接圈三角14L将单段选针脚18推到左集圈三角8L,再推到左挺针编织三角10L,单段选针脚18带动织针19进入编织高度。之后,织针19经护针三角15、右密度三角11R、右织针限位三角6R、第一右外围水平三角2R,再经外部右压针三角5R回复到初始位置完成编织,而单段选针脚18在织针19的带动下运动,经右针脚限位三角7R、第二右外围水平三角3R及第三右外围水平三角4R回复到初始位置。走针轨迹由图中的粗实线20示意。
请见图4,织针集圈(也称吊目)。
假设机头左行,自左往右数的四个选针器12中的第二个选针器12工作,使所选中的单段选针脚18的针踵18a露出针床,其余三个选针器12不工作,翻针三角13缩入三角底板1,选针集圈三角16将所选取的单段选针脚18推到右接针三角9R再到右集圈三角8R,单段选针脚18带动织针19进入集圈/吊目高度,单段选针脚18沿右针脚限位三角7R、第二右外围水平三角3R、第三右外围水平三角4R回复到初始位置;织针19沿右密度三角11R、右织针限位三角6R、第一右外围水平三角2R,经右外部压针三角5R完成集圈/吊目动作而回复到初始位置。走针轨迹由图中的粗实线20示意。
请见图5,织针编织集圈。
假设机头左行,这时,左边的两个选针器12工作,各自将所选中的单段选针脚18的针踵18a露出针床,右边的两个选针器12不工作,翻针三角13缩入三角底板1,左针脚翻针接圈三角14L将由选针器12(最左边的一个即第一个)所选取的单段选针脚18推到左集圈三角8L再推到左挺针编织三角10L,单段选针脚18带动织针19进入编织高度,自左向右数的第二个选针器12工作,选针集圈三角16将由该选针器12所选取的单段选针脚18推到右接针三角9R,再推到右集圈三角8R,单段选针脚18带动织针19进入集圈/吊目高度;之后,单段选针脚18经右针脚限位三角7R、第二右外围水平三角3R、第三右外围水平三角4R回复到初始位置。织针19沿右密度三角11R、右织针限位三角6R、第一右外围水平三角2R,经外部右压针三角5R完成编织、集圈(也称吊目)。走针轨迹由图中的粗实线20示意。
请见图6,织针翻针(前翻后)。
假设机头左行,这时,自左往右数的第一个选针器12工作,其余三个选针器12不工作。翻针三角13伸出三角底板1,左针脚翻针接圈三角14L(也称左针脚翻针接圈导向三角)将由选针器12所选取的单段选针脚18推到左集圈三角8L,单段选针脚18带动织针19进入翻针三角13区域并且沿翻针三角13运动,即织针19的针踵19a在翻针三角13与护针三角15所组成的翻针轨道中运行,再经右密度三角11R、右织针限位三6R、第一右外围水平三角2R、外部右压针三角5R而完成翻针,并且回复到初始位置。单段选针脚18在织针19的带动下经右针脚限位三角7R、第二右外围水平三角3R、第三右外围水平三角4R回复到初始位置。走针轨迹由图中的粗实线20示意。
请见图7,织针接针(后翻前)。
假设机头左行,自左往右数的第二个选针器12工作,将所选中的单段选针脚18的针踵18a露出针床,其余三个选针器12俱不工作。选针集圈三角16将由选针器12所选取的单段选针脚18推到右接针三角9R,织针19由单段选针脚18带动进入翻针三角13下方的第二接针斜面13b的接针轨道,织针19沿接针轨道到达右密度三角11R,再到右织针限位三角6R、第一右外围水平三角2R,经外部右压针三角5R完成接针动作,回复到初始位置。单段选针脚18由织针19带动经右接针三角9R、右集圈三角8R、右针脚限位三角7R、第二右外围水平三角3R、第三右外围水平三角4R回复到初始位置。走针轨迹由图中的粗实线20示意。同理,当机头右行时,织针19由单段选针脚18带动进入翻针三角13下方的第一接针斜面13a的接针轨道。
以上各例为针对机头前侧即前机头板上的本实用新型三角机构随机头左行时的动作原理,同样,当机头右行时,那么原理是相通的。以及,前后机头板上的三角机构的工作原理也是一致的。
此外,对于本实用新型所提及的选针器12,优选但不限于的采用如由中国广东省东莞市金龙五金电器制品厂生产、销售的型号为4L-1010SPN-II选针器。还有,如果在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的机头的前、后机头板上各设置本实用新型所推荐的两套即两个单元或两个单元以上的三角机构,那么构成为两系统、多系统。也就是说,申请人介绍的三角机构仅仅表现为单系统,如果将其变为两系统、三系统乃至四系统等等,那么,只要成倍增加上述结构即可,凡此情形,均应视为未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通过对申请人上述的说明,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完全可以理解出本实用新型结构所表现出的极致的技术效果,这些技术效果即为申请人在前面的优点效果栏中所归纳的内容。
Claims (5)
1、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它包括三角底板(1),分别固定在三角底板(1)上的第一、第二、第三左、右外围水平三角(2L、2R、3L、3R、4L、4R)和外部左、右压针三角(5L、5R)、左、右织针限位三角(6L、6R)、左、右针脚限位三角(7L、7R)、一组选针器(12),分别设在三角底板(1)上的并且可垂直地进出于三角底板(1)的翻针三角(13)、一对左、右针脚翻针接圈三角(14L、14R)、一对左、右集圈三角(8L、8R)、一对左、右接针三角(9L、9R)、一对左、右挺针编织三角(10L、10R),设在三角底板(1)上的可沿三角底板(1)滑动的一对左、右密度三角(11L、11R),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三角底板(1)上还固设有一护针三角(15)和一选针集圈三角(16),护针三角(15)位于三角底板(1)的上方并且居于左、右密度三角(11L、11R)之间,还对应于翻针三角(13)的上方部位;选针集圈三角(16)位于三角底板(1)的下方居中部位,并且选针集圈三角(16)的两侧分别与左、右接针三角(9L、9R)相贴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第一左、右外围水平三角(2L、2R)分别位于三角底板(1)的偏上部的两侧,而一对第二左、右外围水平三角(3L、3R)分别位于三角底板(1)的近中部的两侧,一对第三左、右外围水平三角(4L、4R)分别位于三角底板(1)的偏下部的两侧;所述的外部左压针三角(5L)居于第一、第二左外围水平三角(2L、3L)之间,而外部右压针三角(5R)居于第一、第二右外围水平三角(2R、3R)之间;所述的左、右限位三角(6L、6R)分别贴靠于第一左、右外围水平三角(2L、2R)的内侧;所述的左、右针脚限位三角(7L、7R)分别位于第二左、右外围水平三角(3L、3R)的内侧;所述的一组选针器(12)的数量有四个,其中的一个选针器(12)在三角底板(1)上的具体位置分别对应于第三左外围水平角(4L)与左针脚翻针接圈三角(14L)之间,另一个选针器(12)对应于左针脚翻针接圈三角(14L)与选针集圈三角(16)之间,再一个选针器(12)对应于选针集圈三角(16)与右针脚翻针接圈三角(14R)之间,还一个选针器(12)对应于右针脚翻针接圈三角(14R)与第三右外围水平三角(4R)之间;所述的翻针三角(13)对应于所术的护针三角(15)的下方,居于三角底板(1)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左、右针脚翻针接圈三角(14L、14R)居于三角底板(1)的下部,并且位于选针集圈三角(16)的两侧;左、右集圈三角(8L、8R)分别对应于左、右接针三角(9L、9R)的外侧,并且贴靠于左、右针脚翻针接圈三角(14L、14R)的上方;一对左、右挺针编织三角(10L、10R)分别对应于左、右接针三角(9L、9R)的上方;左密度三角(11L)处于左织针限位三角(6L)与护针三角(15)的左侧之间,而右密度三角(11R)处于右织针限位三角(6R)与护针三角(15)的右侧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针三角(13)与所述的选针集圈三角(16)在三角底板(1)上的位置是彼此保持上、下对应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针三角(13)上构成有一对第一、第二接针斜面(13a、13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接针斜面(13a、13b)是彼此对称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0313345U CN201155022Y (zh) | 2008-01-22 | 2008-01-22 |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0313345U CN201155022Y (zh) | 2008-01-22 | 2008-01-22 |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155022Y true CN201155022Y (zh) | 2008-11-26 |
Family
ID=40102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820031334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55022Y (zh) | 2008-01-22 | 2008-01-22 |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155022Y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28336A (zh) * | 2012-10-02 | 2012-12-19 |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 针织横机中的多功能三角 |
CN102851868A (zh) * | 2012-09-29 | 2013-01-02 | 东莞市光庆针织服装有限公司 | 可同步成圈与滞后成圈的电脑针织横机编织系统 |
CN106222866A (zh) * | 2016-08-29 | 2016-12-14 | 浙江巨福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度目压针面板 |
CN108691084A (zh) * | 2018-08-27 | 2018-10-23 | 桐乡市巨星针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三系统横编织机三角底板 |
-
2008
- 2008-01-22 CN CNU2008200313345U patent/CN201155022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51868A (zh) * | 2012-09-29 | 2013-01-02 | 东莞市光庆针织服装有限公司 | 可同步成圈与滞后成圈的电脑针织横机编织系统 |
CN102828336A (zh) * | 2012-10-02 | 2012-12-19 |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 针织横机中的多功能三角 |
CN106222866A (zh) * | 2016-08-29 | 2016-12-14 | 浙江巨福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度目压针面板 |
CN108691084A (zh) * | 2018-08-27 | 2018-10-23 | 桐乡市巨星针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三系统横编织机三角底板 |
CN108691084B (zh) * | 2018-08-27 | 2023-05-12 | 桐乡市巨星针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三系统横编织机三角底板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25574B (zh) |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 | |
CN101016673B (zh) |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 | |
CN201155022Y (zh) |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 | |
CN102021734B (zh) | 电脑针织横机的编织三角机构 | |
CN101310057B (zh) | 横机的三角座滑架搭载单元 | |
CN1793467A (zh) | 一种横编织机的编织控制机构 | |
CN101892550A (zh) | 编织横机的三角系统 | |
CN104233616B (zh) |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 | |
CN106120131A (zh) | 横机中的可调紧吊目结构 | |
CN201012956Y (zh) |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 | |
CN208980874U (zh) | 一种电脑横机底板及针织机构 | |
CN201089829Y (zh) | 一种编织三角机构 | |
CN109023688A (zh) | 一种横机用编织机构及方法 | |
CN201276637Y (zh) | 具有一个编织和移圈系统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 | |
CN203295765U (zh) |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 | |
CN101368315A (zh) | 具有一个编织和移圈系统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 | |
CN101532206A (zh) | 一种三角编织机构 | |
CN201272879Y (zh) | 电脑针织横机单系统编织翻针三角结构 | |
CN104846531A (zh) | 高集成电机归位的双系统横机底板 | |
CN103276524B (zh) |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 | |
CN102383255A (zh) | 一种电脑横机的三角编织系统 | |
CN102121166A (zh) | 适应于织针、弹性针脚和推针脚组合的三角编织机构 | |
CN109023689A (zh) | 一种电脑横机针织装置及方法 | |
CN109183263A (zh) | 一种电脑横机针织机构及方法 | |
CN208980875U (zh) | 一种横机用编织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80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