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46351Y - 线体固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线体固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46351Y
CN201146351Y CNU2007203067348U CN200720306734U CN201146351Y CN 201146351 Y CN201146351 Y CN 201146351Y CN U2007203067348 U CNU2007203067348 U CN U2007203067348U CN 200720306734 U CN200720306734 U CN 200720306734U CN 201146351 Y CN201146351 Y CN 20114635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body
fixed structure
body fixed
placement space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30673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进喜
杨永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Inventec Corp
Priority to CNU20072030673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4635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4635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4635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ertion, Bundling And Securing Of Wires For Electric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体固定结构,设于电子设备以沿第一方向固定线体,其包括一承载部及一盖体,该承载部具有相对应的二侧壁,以于二侧壁之间形成一平行于该第一方向的放置空间供放置该线体,该盖体跨设于该二侧壁上以遮盖该放置空间,且该盖体具有一连通该放置空间的进线切口,其中该进线切口平行于一第二方向,而该第二方向相交于该第一方向,使得放置于该放置空间的线体不致脱离。

Description

线体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体固定结构,更详而言之,涉及一种固定设于电子设备的线体的线体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精进,使电子设备日趋多功能化,连带使得功能强大电子设备的内部或外部通常布有各类错综复杂的电线与接线等线体。为避免电子设备机壳内外杂乱无章的各种线体以及有助于日后维修与安装,常于电子设备机壳上设置线体固定结构,以让使用者整理机壳内所有线体,由此避免布线凌乱引发的短路,避免造成电子设备损坏,并提供使用者良好的操作环境。
目前的线体固定结构中,通常采用形状平整的夹件构成线体固定结构。如图1A所示,现有线体固定结构1设有第一卡件11与对应该第一卡件11而平行设置的第二卡件13,且两者设于诸如笔记型电脑的机壳表面。该第一卡件11与第二卡件13之间形成一理线空间15。使用该线体固定结构1时,是将诸如电线与接线的线体17放入第一卡件11与第二卡件13之间的理线空间15,并通过该第一卡件11与第二卡件13提供夹紧力,将该线体17固定于该线体固定结构1。
但,该线体固定结构1应用于对线体17较细或数量较少的情况时,往往因无法提供足够的夹紧力,而导致线体17松动,使该线体17从方向A脱出而无法固定于该理线空间15内,此时,该线体固定结构1将失去其功效而形同虚设。再者,当线体17较粗或数量较多时,则该线体固定结构1会提供过大的夹紧力,往往导致线体17损坏而增加线体17替换以及维修的成本,甚至容易导致短路而影响电子设备的可靠性。
为克服该线体固定结构1的缺陷,业界亦研发出如图1B所示的线体固定结构2,该线体固定结构2设于诸如笔记型电脑的机壳表面,该线体固定结构2包括一底板20、一设于底板20一边的侧部21、一设于该侧部21上并对应该底板20的顶板22、以及形成于该底板20与顶板22之间的理线空间23,以通过该理线空间23收纳诸如电线或接线等线体24。
但是,采用该线体固定结构2,因该侧部21仅设置于该线体固定结构2的底部20的其中一边,使该侧部21相对一侧无任何挡止作用,如此,容纳于该理线空间23的线体24则易从该侧部21相对一侧之处脱离该线体固定结构2的理线空间23,如图所示的方向B。
因此,该线体固定结构1及线体固定结构2均无法克服线体17(24)容易松脱的弊端,故,目前亦有辅助方式,是采用例如胶带的黏贴材料辅助黏贴该线体17(24)于该理线空间15(23),以防止线体17(24)自理线空间15(23)中脱离。但,该辅助方式必增加加工时间与成本。
因此,如何开发出一种克服现有技术的种种缺点的线体固定结构,从而使诸如电线与接线的线体不易松脱,且避免线体遭损坏,亦可节省加工时间与成本,实为相关领域的业者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线体松脱的线体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体固定结构,以节省加工时间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体固定结构,以避免损坏线体。
为达到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于一电子设备以沿第一方向固定线体的线体固定结构,包括:具有相对应的二侧壁的承载部,以于二侧壁之间形成一平行于该第一方向的放置空间供放置该线体;以及跨设于该两侧壁上以遮盖该放置空间的盖体,其具有一连通该放置空间的进线切口,其中该进线切口平行于一第二方向,而该第二方向相交于该第一方向,使得收纳于该放置空间的线体不致脱离。
依上述结构,该两侧壁为一体成型于该承载部,该放置空间的断面呈“ㄩ”型,该进线切口的宽度等于或小于该线体的直径。
依上述结构,该盖体为一体成型于该两侧壁,亦或该盖体固接该两侧壁。
依上述结构,该盖体于对应该进线切口的边缘设有导角,且该进线切口为线型、U型、V型、C型、及波浪型的其中一者。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线体固定结构是于承载部的二侧壁上跨设一盖体,且该盖体具有一连通该放置空间的进线切口,而该进线切口使进线的第二方向与放置的第一方向呈相交,从而有效防止线体跳脱该放置空间,因而,无需额外使用例如胶带的黏贴材料辅助黏贴该线体于该放置空间,从而有效节省加工时间及成本;此外,由于收纳于放置空间中的线体是通过跨设于其上的盖体执行挡止作用,而承载部仅提供收纳线体的功效,故,相对于现有线体固定结构通过夹紧力夹合线体的方式,可有效避免线体损坏。
附图说明
图1A是显示现有的线体固定结构的立体图;
图1B是显示现有的另一线体固定结构的立体图;
图2A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线体固定结构及线体的立体分解图;以及
图2B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线体固定结构及线体的立体图。
元件标号的简单说明:
1     线体固定结构
11    第一卡件
13    第二卡件
15    理线空间
17    线体
2     线体固定结构
20    底板
21    侧部
22    顶板
23    理线空间
24       线体
3        线体固定结构
30       承载部
303      放置空间
301、302 侧壁
31       盖体
310      进线切口
33       线体
4        电子设备
40       壳体
A、B     方向
X        第一方向
Y        第二方向
s        宽度
d        直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与功效。
请参阅图2A及图2B,为本实用新型的线体固定结构的实施例附图,该线体固定结构3可组设于例如笔记型电脑装置、个人电脑等电子设备4的壳体40中且沿第一方向X固定线体33,该线体固定结构3包括承载部30以及盖体31。
该承载部30具有相对应的二侧壁301、302,该二侧壁301、302之间形成一平行于该第一方向X的放置空间303供放置线体33。该两侧壁301、302为一体成型于该承载部30,该放置空间303的断面呈“ㄩ”型。
该盖体31跨设于该两侧壁301、302上以遮盖该放置空间303,且该盖体31具有一连通该放置空间303的进线切口310,其中该进线切口310平行于一第二方向Y,而该第二方向Y相交于该第一方向X,使得收纳于该放置空间303的线体33不致脱离。
其中,该盖体31与两侧壁301、302为一体成型,但不以此为限,该盖体31亦可为固接于该两侧壁301、302上,该固接方式例如为螺丝锁固方式、黏贴方式、热熔方式、插接方式的其中一者。另外,该进线切口310的宽度s等于或小于单一线体33的直径d,故,可依据该线体33的弹性形变能力而设计该进线切口310的宽度s,若该线体33的弹性形变能力较弱,则该进线切口310的宽度s设计为等于该线体33的直径d,若该线体33的弹性形变能力较强,则该进线切口310的宽度s设计为小于该线体33的直径d。
另外,该盖体31于对应该进线切口310的边缘设有导角以防止刮伤由该进线切口310进入该放置空间303的线体33。
再者,于本实施例中,该进线切口310为线型,然,亦可例如为U型、V型、C型、波浪型的其中一者、或其它可使该线体33进入该进线切口310的第二方向Y与该放置空间303的第一方向X呈相交的切口形状,由于这些变化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可理解而实施,故不再逐一绘制附图表示。
请参阅图2B,为该线体固定结构3设于该电子设备4,如图所示,该承载部30、二侧壁301、302及盖体31等构件为该电子设备4的壳体40所一体成型,由此设计,可大幅降低加工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线体固定结构是于承载部的二侧壁跨设盖体,通过盖体的进线切口的设计,使该线体从进线切口进入的第二方向与该线体放置于放置空间的第一方向呈相交,从而有效防止该线体脱离该放置空间,因此,无需额外使用例如胶带的黏贴材料辅助该线体黏贴于放置空间,进而降低加工程序,从而节省加工时间以及避免成本浪费;另外,由于收纳于放置空间的线体是通过跨设于其上的盖体提供挡止功效,以避免线体受夹合而受损。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与改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为依据。

Claims (9)

1、一种线体固定结构,设于一电子设备以沿第一方向固定线体,其特征在于,该线体固定结构包括:
承载部,具有相对应的二侧壁,以于二侧壁之间形成一平行于该第一方向的放置空间供放置该线体;以及
盖体,跨设于二该侧壁上以遮盖该放置空间,且该盖体具有一连通该放置空间的进线切口,其中该进线切口平行于一第二方向,而该第二方向相交于该第一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体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两侧壁为一体成型于该承载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体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放置空间的断面呈“ㄩ”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体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盖体为一体成型于该两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体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盖体固接该两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体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盖体于对应该进线切口的边缘设有导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体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进线切口为线型、U型、V型、C型、以及波浪型的其中一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体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进线切口的宽度等于该线体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体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进线切口的宽度小于该线体的直径。
CNU2007203067348U 2007-12-17 2007-12-17 线体固定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4635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3067348U CN201146351Y (zh) 2007-12-17 2007-12-17 线体固定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3067348U CN201146351Y (zh) 2007-12-17 2007-12-17 线体固定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46351Y true CN201146351Y (zh) 2008-11-05

Family

ID=40083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306734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46351Y (zh) 2007-12-17 2007-12-17 线体固定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46351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5610A (zh) * 2010-07-06 2012-01-11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双面理线结构及具有双面理线结构的电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5610A (zh) * 2010-07-06 2012-01-11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双面理线结构及具有双面理线结构的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79205B (zh) 电子设备壳体和组装方法
US2009026399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100105228A1 (en) Circuit board module and connector protecting cover thereof
CN201146351Y (zh) 线体固定结构
CN201064041Y (zh) 理线结构
US2012030746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cable holding device
US9182787B2 (en) Removable cover panel for display housing
US8801465B2 (en) USB device with strengthened housing
US11460884B2 (en) Case for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s
CN200965667Y (zh) 具有断电保护装置的扩充卡
EP2001067B1 (en) Packaging process for slim batteries
US20080196240A1 (en) Glue-free packaging process for slim batteries and products thereof
CN108254953B (zh) 显示装置
CN101876839A (zh) 电子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201185513Y (zh) 组合式壳体
JP5398032B2 (ja) 筐体
CN215681015U (zh) 模组结构和电子设备
CN202676774U (zh) 一种电表壳翻盖结构
JP5222382B2 (ja) 遊技機
JP4042797B2 (ja) 遊技機
JP4096417B2 (ja) 小型電子機器
JP4525718B2 (ja) 遊技機用基盤ボックス
CN101087497A (zh) 电子装置
JP4042796B2 (ja) 遊技機
CN201639881U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05

Termination date: 201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