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42411Y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42411Y
CN201142411Y CNU2007200614225U CN200720061422U CN201142411Y CN 201142411 Y CN201142411 Y CN 201142411Y CN U2007200614225 U CNU2007200614225 U CN U2007200614225U CN 200720061422 U CN200720061422 U CN 200720061422U CN 201142411 Y CN201142411 Y CN 20114241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parts
insulating body
connector
conducting terminal
bas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06142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德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06142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4241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4241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4241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内设有多数贯穿所述绝缘本体的收容槽;以及多数导电端子,每一端子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的一基部,所述基部设有至少一卡持部,所述收容槽内设有至少一挡止部,所述卡持部抵持于所述挡止部,所述基部两端延伸形成一弹性接触部和一固持部,所述固持部具有与所述绝缘本体成夹角的第一位置;对所述导电端子的固持部施力时,所述固持部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且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固持部抵靠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由于导电端子的固持部受力之后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且在第二位置时固持部抵靠于绝缘本体上,从而可避免导电端子从绝缘本体收容槽内脱落这样的不良现象发生。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和装设于绝缘本体内的多数导电端子,其中导电端子包括一基部和由基部一侧延伸形成的弹性接触部,该基部相对其设有弹性接触部的另一侧设有焊接部,其焊接至电路板上,而且基部上设有卡榫结构以将导电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内,即导电端子和绝缘本体之间是通过相互干涉固定在一起的,在将导电端子铆合入绝缘本体中时,导电端子的卡榫结构将刺入绝缘本体,使绝缘本体受应力作用,所以绝缘本体很容易发生翘曲变形。
另外,卡榫结构刺入绝缘本体的部分很少,即其与绝缘本体的有效作用面很小,即使导电端子还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于电路板的导电元件上,以进一步防止导电端子从绝缘本体中退出,但由于卡榫结构与绝缘本体的有效作用面很小,焊接也会出现不良的情况,当导电端子受到较大的自上而下(即由弹性接触部到焊接部)或自下而上(即由焊接部到弹性接触部)的外力作用时,导电端子很可能会偏离其所在位置甚至从绝缘本体内脱落,致使导电端子偏离电路板上的对应导电元件,造成连接器电性连接不稳定甚至失效。
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新的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绝缘本体翘曲变形和防止导电端子因受外力冲击而从绝缘本体中脱落的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内设有多数贯穿所述绝缘本体的收容槽;以及多数导电端子,每一端子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的一基部,所述基部设有至少一卡持部,所述收容槽内设有至少一挡止部,所述卡持部抵持于所述挡止部,所述基部两端延伸形成一弹性接触部和一固持部,所述固持部具有与所述绝缘本体成夹角的第一位置;对所述导电端子的固持部施力时,所述固持部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且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固持部抵靠于所述绝缘本体上。
本实用新型连接器通过在导电端子基部设有卡持部,在绝缘本体收容槽内设有挡止部,使得将导电端子装入绝缘本体时,其卡持部抵持于绝缘本体的挡止部,从而使得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之间不需要通过相互干涉以将导电端子固定,从而使绝缘本体不受应力作用,因此可以防止绝缘本体发生翘曲变形,另外,由于导电端子的固持部具有与绝缘本体成夹角的第一位置,对所述导电端子的固持部施力时,所述固持部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且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固持部抵靠于所述绝缘本体上,所以可进一步部将导电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内,从而可避免导电端子从绝缘本体收容槽内脱落这样的不良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第一实施例中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连接器的立体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连接器在导电端子弯折之后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第二实施例中的连接器绝缘本体的立体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第二实施例中的连接器装设锡球之前的立体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第二实施例中的连接器装设锡球之后的立体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第二实施例中的导电端子装设锡球之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连接器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其包括一绝缘本体1和多个导电端子2。
将绝缘本体1上临近对接电子元件的表面定义为上表面10,则与上表面10相对的表面为下表面11。绝缘本体1内设有多个贯穿其上下表面的收容槽12。在收容槽12内设有相对的两挡止部13,其靠近绝缘本体1的下表面11设置,其使得收容槽12的宽度减小。绝缘本体1自其下表面11向上表面10方向凹设有抵持槽14,其与收容槽12相连通,且其具有-上侧壁140。
导电端子2对应位于上述收容槽12内(如图2所示),其包括收容于收容槽12内的-基部20(如图5所示),该基部20包括两组侧缘200、201和202、203,其中第一组侧缘200和201分别位于基部20的上下两侧,第二组侧缘202和203分别位于基部20的左右两侧,并且自第一组侧缘200和201分别延伸形成一弹性接触部21和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1下表面11的固持部22,自第二组侧缘202和203分别凸设有一卡持部24,其与绝缘本体1相卡持,实际上,所述固持部22也就是焊接部,其可焊接至电路板上(未图示)。弹性接触部21呈多次弯曲状,以提供该弹性接触部21与对接电子元件(未图示)连接时足够的弹性,固持部22的延伸线与基部20的延伸线(其平行于绝缘本体的下表面11)之间有一夹角A,该夹角A可提供固持部22弯折时需要的变形空间。除此之外,基部20上还设有一料带连接部23,其与弹性接触部21延伸自基部20的同一侧缘。
组装时,首先,将绝缘本体固定,并在其下方放置一治具(未图示)。
接着,将导电端子2装设于绝缘本体1中,使得导电端子2的基部20、弹性接触部21和料带连接部23收容于收容槽12内,基部20两侧设置的卡持部24与收容槽12内的挡止部13相抵持,使得导电端子2可定位于绝缘本体1内,并防止导电端子2从绝缘本体1中由上向下脱离绝缘本体,同时,弹性接触部21的头部210和固持部22分别显露于绝缘本体1的上下表面。这时,导电端子2固持部22的延伸线与基部20的延伸线(其平行于绝缘本体1的下表面11)成一夹角A,将导电端子2所处的此状态定义为第一状态P。
然后,对导电端子2料带连接部23的顶端向下施加压力,在治具(未图示)和向下的压力的作用下,导电端子2的固持部22发生弯折,弯折之后,固持部22的延伸线与绝缘本体1的下表面11平行,将该状态定义为第二状态Q,即导电端子2的固持部22在弯折的过程中,固持部22从第一状态P转变为第二状态Q,此时固持部22靠近其自由端的部份进入绝缘本体1的抵持槽14内,且与抵持槽14的上侧壁140相抵靠,这样,上侧壁140即可将导电端子2挡住,防止导电端子2从绝缘本体1中由下向上退出,而且抵持槽14可将每一导电端子2的固持部22隔开,防止导电端子2的固持部22之间发生接触而使得信号传输发生短路。
最后,将导电端子2的固持部22焊接至电路板(未图示)上,以更加牢固的将导电端子2固定于绝缘本体1的收容槽12内。
请参照图4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绝缘本体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在收容槽12的一侧壁120上凹设有焊料容纳室15,该侧壁120平行于导电端子2的基部20所在平面,该焊料容纳室15和抵持槽14均与收容槽12相连通,且焊料容纳室15具有一侧壁150。
在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中,导电端子2的形状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在固持部22上设有第一凹缺25和第三凹缺27,在基部20上设有第二凹缺26。当导电端子2的固持部22位于第二位置Q时,第二凹缺26和第三凹缺27共同形成收容空间16。
另外,连接器还包括多个锡球3。
组装时,首先,将绝缘本体1倒置,即上表面10朝下,下表面11朝上放置(如图7所示),将绝缘本体1固定,并在其上方放置一治具(未图示)。
接着,将锡球3放置在绝缘本体1的焊料容纳室15内。
然后,将导电端子2装设于绝缘本体1中,使得导电端子2的基部20、弹性接触部21和料带连接部23收容于收容槽12内,基部20两侧设置的卡持部24与收容槽12内的挡止部13相抵持,使得导电端子2可定位于绝缘本体1内,而且可以防止导电端子2从绝缘本体1中由上向下退出,而且弹性接触部21的头部210和固持部22显露于绝缘本体1之外。这时,导电端子2的固持部22的延伸线与绝缘本体1的下表面11成一夹角A,将导电端子2所处的此状态定义为第一状态P(未图示)。
最后,对导电端子2料带连接部23的顶端向上施加压力,在治具(未图示)和向上的压力的作用下,导电端子2的固持部22发生弯折,弯折之后,固持部22处于与绝缘本体1平行的第二状态Q,即导电端子2的固持部22在弯折的过程中,固持部22从第一状态P转变为第二状态Q,此时固持部22靠近自由端的部份进入绝缘本体1的抵持槽14内,且抵靠于抵持槽14的上侧壁140上,这样,抵持槽14即可将导电端子2挡住,以防止导电端子2从绝缘本体1中出下向上退出,而且抵持槽14可将每一导电端子2的固持部22隔开,防止导电端子2的固持部22之间发生接触而使得信号传输发生短路。而且,此时锡球3的一部分位于焊料容纳室15内,另一部分进入收容空间16中。
当然,锡球3也可以附着于导电端子2固持部22的一侧并可在该焊料容纳室15内上下浮动;或者当固持部22位于第二状态Q时,固持部22将锡球3包覆固定于收容空间16内;也可以在固持部位于第二状态Q时,固持部22上平行于收容槽12延伸方向的侧面与所述侧壁150共同夹持所述锡球3。
最后,将导电端子2的固持部22焊接至电路板的导电元件上(未图示),以更加牢固的将导电端子2固定于绝缘本体1的收容槽12内。
本实用新型连接器通过在导电端子基部设有卡持部和在绝缘本体收容槽内设有挡止部,防止导电端子自上而下从绝缘本体中脱落,并且通过固持部弯折后抵靠在抵持槽14的上侧壁上,防止导电端子自下而上从绝缘本体中退出,进而即可将导电端子稳定定位在绝缘本体中,故不需要通过导电端子和绝缘本体间的干涉作用将两者固定在一起,导电端子也就不会对绝缘本体产生应力的作用,因此可以防止绝缘本体发生翘曲变形。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不仅在导电端子上设置卡持部以抵持于绝缘本体的挡止部,从而防止导电端子从绝缘本体中自上向下退出,而且在导电端子上设有固持部并在其弯折之后可抵持绝缘本体的抵持槽,从而防止导电端子从绝缘本体中自下向上退出,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将固持部焊接于电路板的导电元件上,以进一步固定导电端子于绝缘本体内,所以相比现有技术中既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于电路板上,又通过卡榫结构与绝缘本体之间的干涉配合来实现两者的固定效果来讲,本实用新型可以防止绝缘本体发生翘曲变形,而且可避免导电端子从绝缘本体收容槽内脱落这样的不良现象发生,从而可以避免导电端子偏离电路板上的对应导电元件,造成连接器电性连接不稳定甚至失效。

Claims (9)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内设有多数贯穿所述绝缘本体的收容槽;以及
多数导电端子,每一端子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的一基部,所述基部设有至少一卡持部,所述收容槽内设有至少一挡止部,所述卡持部抵持于所述挡止部,所述基部两端延伸形成一弹性接触部和一固持部,所述固持部具有与所述绝缘本体成夹角的第一位置;
对所述导电端子的固持部施力时,所述固持部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且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固持部抵靠于所述绝缘本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自其底面凹设有临近所述收容槽的一抵持槽,该抵持槽与所述收容槽相连通,且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固持部与该抵持槽相抵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自其底面凹设有一焊料容纳室,该焊料容纳室与所述收容槽相连通,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多个锡球,所述焊料容纳室与所述固持部共同固定所述每一锡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料容纳室具有至少一侧壁,所述固持部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固持部的一侧与所述侧壁共同夹持所述锡球。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上设有一第一凹缺,所述基部上设有一第二凹缺,所述固持部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凹缺与所述第二凹缺共同形成一收容空间,所述锡球位于所述收容空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锡球附着于所述固持部的一侧并可在所述焊料容纳室内上下浮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固持部将所述锡球包覆固定于所述收容空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进一步包括一料带连接部,其与所述弹性接触部自所述基部的同一侧延伸形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包括至少两组侧缘,其中相对的一组侧缘分别延伸形成所述弹性接触部和所述固持部,另一组相对的侧缘分别凸设有所述卡持部。
CNU2007200614225U 2007-12-13 2007-12-13 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4241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614225U CN201142411Y (zh) 2007-12-13 2007-12-13 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614225U CN201142411Y (zh) 2007-12-13 2007-12-13 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42411Y true CN201142411Y (zh) 2008-10-29

Family

ID=40070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061422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42411Y (zh) 2007-12-13 2007-12-13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42411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0774A (zh) * 2012-08-30 2012-12-12 江苏宏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直流斩波功率模块
CN107317133A (zh) * 2017-06-16 2017-11-03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测试电连接器及其操作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0774A (zh) * 2012-08-30 2012-12-12 江苏宏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直流斩波功率模块
CN107317133A (zh) * 2017-06-16 2017-11-03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测试电连接器及其操作方法
CN107317133B (zh) * 2017-06-16 2019-04-26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测试电连接器及其操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92206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523344B (zh) 電連接器組合
CN201252205Y (zh) 电连接器
US9806444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42526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246360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1937059U (zh) 电连接器
CN103579812A (zh) 电连接器
US20120225586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2064404A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2259862U (zh) 电连接器
CN201142411Y (zh) 连接器
CN201797120U (zh) 电连接器
US917832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1829689U (zh) 电连接器
US20120045946A1 (en) Socket connector having suitable receiving solder lead from ic package
CN201230103Y (zh) 电连接器
CN201142504Y (zh) 电连接器
CN203119112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2004200U (zh) 电连接器组件
US2012019649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2855964U (zh) 电连接器
US7766670B1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CN201352619Y (zh) 电连接器
CN101295828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