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42332Y - 发光二极管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光二极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42332Y
CN201142332Y CNU2008200002539U CN200820000253U CN201142332Y CN 201142332 Y CN201142332 Y CN 201142332Y CN U2008200002539 U CNU2008200002539 U CN U2008200002539U CN 200820000253 U CN200820000253 U CN 200820000253U CN 201142332 Y CN201142332 Y CN 20114233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inate
light
conduction
emitting diode
electric 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0025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健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yuan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林健峯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林健峯 filed Critical 林健峯
Priority to CNU20082000025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4233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4233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4233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装置,其容易组装于供电板且容易从供电板上更换。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是将第一导电体、第一绝缘体及第二导电体堆栈,第一导电体的导电凸出部贯穿第一绝缘体及第二导电体后露出导电部,LED装设于导电部,并电连接第二导电体。藉此,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装设于供电板上时不需考虑电极的正负,组装容易且容易从供电板上更换。

Description

发光二极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装置,尤指一种容易组装于供电板且容易从供电板上更换的发光二极管装置。
背景技术
LED(发光二极管)由于构造简单,亮度高,因此目前广泛地运用于广告或照明设备,例如:户外大型电视墙、户外大型广告广告牌、车灯或手电筒...等。现有LED的结构具有一长、一短的接脚,其分别代表不同的电极,然而,现有LED组装于供电板上时需先判别供电板上二接脚插孔的电性是否与现有LED一长、一短接脚的电性相符,如否,则需将现有LED旋转以使二接脚的电性与二接脚插孔的电性相符,然后将二接脚再分别对准二接脚插孔,使现有LED可顺利装设于供电板上,其组装过程十分不便。当LED出现故障时,则需将现有LED从供电板上拆下,再经由上述步骤将现有LED组装于供电板,其更换过程亦十分不方便。
因此,如何创作出一种发光二极管装置,以使发光二极管装置容易组装于供电板且容易从供电板上更换,将是本实用新型所要积极揭露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上述现有LED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发光二极管装置,以期达到发光二极管装置容易组装于供电板且容易从供电板上更换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装置,其借着将第一导电体、第一绝缘体及第二导电体堆栈,使第一导电体的导电凸出部贯穿第一绝缘体及第二导电体后露出导电部,致使LED可装设于导电部,并电连接第二导电体,进而达到发光二极管装置容易组装于供电板且容易从供电板上更换的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光二极管装置包含:一第一导电体,其具有一导电凸出部;一第一绝缘体,其具有一绝缘套设部,该第一绝缘体设于该第一导电体使该绝缘套设部套设于该导电凸出部,并使该导电凸出部露出一导电部;一第二导电体,其具有一贯孔,该第二导电体设于该第一绝缘体使该绝缘套设部贯穿该贯孔,该第二导电体藉由该第一绝缘体与该第一导电体电隔离;以及一LED,其设于该导电部,该LED具有至少一第一电极及至少一第二电极,该第一电极电连接该导电部,该第二电极电连接该第二导电体。藉此,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容易组装于供电板且容易从供电板上更换。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借着将第一导电体、第一绝缘体及第二导电体堆栈,使第一导电体的导电凸出部贯穿第一绝缘体及第二导电体后露出导电部,致使LED可装设于导电部,并电连接第二导电体,进而达到发光二极管容易组装于供电板且容易从供电板上更换的效用;就产业上的可利用性而言,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衍生的产品,当可充分满足目前市场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一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侧剖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三的立体组合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四的立体组合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四的侧剖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一的立体分解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一的侧剖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二的立体分解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二的侧剖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三的立体分解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三的立体组合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三的侧剖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四的立体分解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四的立体组合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四的侧剖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五的立体分解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五的立体组合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五的侧剖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六的立体分解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六的立体组合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六的侧剖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第一导电体    11...导电凸出部    111...导电部
2......第二导电体    21...贯孔          3......第一绝缘体
31...绝缘套设部      4...LED            41...第一电极
42...第二电极        43...第二绝缘体    44...第一电极
5......本体          6......导光罩      7......供电板
71...第一导电层板    711...导电弹片     712...导电弹片
72...第二导电层板    721...第一开口     722...第二开口
723...开口           724...弹性导电端子 73...绝缘层板
731...容置区         732...容置区       74...容置区
741...上开口         742...穿孔         743...下开口
8......上导电盖板    81...穿孔    9......下导电盖板
10...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现藉由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下:
图1至图4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组合图、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立体组合图及侧剖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包含一第一导电体1、一第二导电体2、一第一绝缘体3及一LED4。其中,第一导电体1具有一导电凸出部11,该导电凸出部11可呈圆柱状,第一绝缘体3具有一绝缘套设部31,该绝缘套设部31可呈中空圆柱状,第一绝缘体3设于第一导电体1使中空圆柱状的绝缘套设部31套设于圆柱状的导电凸出部11,并使导电凸出部11露出一导电部111。第二导电体2具有一贯孔21,第二导电体2设于第一绝缘体3使中空圆柱状的绝缘套设部31贯穿贯孔21,第二导电体2藉由第一绝缘体3与第一导电体1电隔离。LED4设于导电部111使设于LED4下方的一第一电极41电性接触导电部111,设于LED4周围的四个第二电极42电连接第二导电体2,增加第二电极42的数量除可增加导电量外,亦可藉由这些第二电极42散热。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还可包含一导光罩6,该导光罩6可呈半球体状,导光罩6罩盖LED4、一第一电极41及四第二电极42,导光罩6可避免外界环境破坏LED4、一第一电极41及四第二电极42,且导光罩6可聚集或发散LED4所产生的光线。第一绝缘体3设于第一导电体1,第二导电体2设于第一绝缘体3后形成一本体5,本体5呈方柱状。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三的立体组合图,如图所示,导光罩6亦可呈矩形体状。
图6及图7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四的立体组合图及侧剖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更可包含一第二绝缘体43,第二绝缘体43设于LED4与导电部111之间,二第一电极44及二第二电极42设于LED4周围,二第一电极44电连接导电部111,二第二电极42电连接第二导电体2。增加第一电极44及第二电极42的数量除可增加导电量外,亦可藉由该些第一电极44及该些第二电极42散热。
图8及图9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一的立体分解图及侧剖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更可包含一供电板7,供电板7具有一第一导电层板71、一绝缘层板73、一第二导电层板72及一上导电盖板8,绝缘层板73设于第一导电层板71,第二导电层板72设于绝缘层板73,上导电盖板8设有一穿孔81,第二导电层板72设有一上开口741,绝缘层板73设有一容置区74,发光二极管装置经由上开口741容置于容置区74,使第一导电体1电性接触第一导电层板71,上导电盖板8藉由锁固方式设于上开口741以使第二导电体2电性接触上导电盖板8,并使导光罩6外露于穿孔81。
图10及图11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二的立体分解图及侧剖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更可包含一供电板7,供电板7具有一第一导电层板71、一绝缘层板73、一第二导电层板72及一下导电盖板9,绝缘层板73设于第一导电层板71,第二导电层板72设于绝缘层板73,第一导电层板71设有一下开口743,第二导电层板72设有一穿孔742,绝缘层板73设有一容置区74,发光二极管装置经由下开口743容置于容置区74,使导光罩6外露于穿孔742,第二导电体2电性接触第二导电层板72,下导电盖板9藉由锁固方式设于下开口743以使第一导电体1电性接触下导电盖板9。
图12至图14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三的立体分解图、立体组合图及侧剖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更可包含一供电板7,供电板7具有一第一导电层板71、一绝缘层板73及一第二导电层板72,绝缘层板73设于第一导电层板71,第二导电层板72设于绝缘层板73,绝缘层板73设有一容置区731,第二导电层板72设有一第一开口721,第一开口721二侧分别内缩连接有一第二开口722,发光二极管装置经由第一开口721进入容置区731,再朝其中一第二开口732移动以固设于容置区731,其使第一导电体1电性接触第一导电层板71,第二导电体2电性接触第二导电层板72,导光罩6外露于第二开口722。另外,第一导电层板71设有一导电弹片711介于第一导电体1与第一导电层板71之间,以更加牢固发光二极管装置于容置区731。
图15至图17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四的立体分解图、立体组合图及侧剖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更可包含一供电板7,供电板7具有一第一导电层板71、一绝缘层板73及一第二导电层板72,绝缘层板73设于第一导电层板71,第二导电层板72设于绝缘层板73,绝缘层板73设有一容置区732,第二导电层板72设有一开口723,发光二极管装置经由开口723进入容置区732再转动,以使发光二极管装置固设于容置区732,并使第一导电体1电性接触第一导电层板71,第二导电体2电性接触第二导电层板72,导光罩6外露于开口723。另外,第一导电层板71设有一导电弹片711介于第一导电体1与第一导电层板71之间,以更加牢固发光二极管装置于容置区732。
图18至图20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五的立体分解图、立体组合图及侧剖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更可包含一供电板7,供电板7具有一第一导电层板71、一绝缘层板73及一第二导电层板72,绝缘层板73设于第一导电层板71,第二导电层板72设于绝缘层板73,绝缘层板设有一容置区732,第二导电层板72设有一开口723,开口723周围设有数个弹性导电端子724,发光二极管装置经由开口723进入容置区732使该些弹性导电端子724内缩,第一导电体1电性接触第一导电层板71后,该些弹性导电端子724弹出以电性接触第二导电体2,并使发光二极管装置固设于容置区732,导光罩6外露于开口723。另外,第一导电层板71设有一导电弹片712介于第一导电体1与第一导电层板71之间,以更加牢固发光二极管装置于容置区732。
图21至图2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二的实施状态六的立体分解图、立体组合图及侧剖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更可包含一供电板7,供电板7具有一第一导电层板71、一绝缘层板73及一第二导电层板72,绝缘层板73设于第一导电层板71,第二导电层板72设于绝缘层板73,第二导电层板72设有一开口723,绝缘层板73设有一容置区732,发光二极管装置设于容置区732使第一导电体1电性接触第一导电层板71,第二导电层板72藉由数个螺丝10固设于绝缘层板73使导光罩6外露于开口723,并使第二导电体2电性接触第二导电层板72,且固设发光二极管装置于容置区732。另外,第一导电层板71设有一导电弹片712介于第一导电体1与第一导电层板71之间,以更加牢固发光二极管装置于容置区732。
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41、44与第一导电体1的导电部111及第一导电层板71的电性相同,可为正(或负)。第二电极42与第二导电体2及第二导电层板72的电性相同,可为负(或正)。
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装配时不需考虑电极的正负,只需将发光二极管装置置入供电板的容置区固定即可,组装容易,同样的,更换的过程亦十分简单省时。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借着将第一导电体、第一绝缘体及第二导电体堆栈,使第一导电体的导电凸出部贯穿第一绝缘体及第二导电体后露出导电部,致使LED可装设于导电部,并电连接第二导电体,进而达到发光二极管装置容易组装于供电板且容易从供电板上更换的效用;就产业上的可利用性而言,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衍生的产品,当可充分满足目前市场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在上文中以较佳实施例揭露,该实施例仅用于描绘本实用新型,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凡与该实施例等效的变化与替换,均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申请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第一导电体,具有一导电凸出部;
第一绝缘体,具有一绝缘套设部,该第一绝缘体设于该第一导电体使该绝缘套设部套设于该导电凸出部,并且该导电凸出部露出一个导电部;
第二导电体,具有一贯孔,该第二导电体设于该第一绝缘体使该绝缘套设部贯穿该贯孔,该第二导电体藉由该第一绝缘体与该第一导电体电隔离;以及
发光二极管装置,设于该导电部,该发光二极管装置具有至少一第一电极及至少一第二电极,该第一电极电连接该导电部,该第二电极电连接该第二导电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设于该发光二极管下方并电连接该导电部,该第二电极设于该发光二极管周围并电连接该第二导电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一个第二绝缘体,该第二绝缘体设于该发光二极管与该导电部之间,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设于该发光二极管周围,该第一电极电连接该导电部,该第二电极电连接该第二导电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一个导光罩,该导光罩罩盖该发光二极管、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罩呈半球体状或矩形体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个供电板,该供电扳具有一个第一导电层板、一个绝缘层板、一个第二导电层板及一个上导电盖板,该绝缘层板设于该第一导电层板,该第二导电层板设于该绝缘层板,该上导电盖板设有一个穿孔,该第二导电层板设有一个上开口,该绝缘层板设有一个容置区,该发光二极管装置经由该上开口容置于该容置区,该第一导电体电性接触该第一导电层板,该上导电盖板设于该上开口以使该第二导电体电性接触该上导电盖板,并且该导光罩外露于该穿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个供电板,该供电板具有一个第一导电层板、一个绝缘层板、一个第二导电层板及一个下导电盖板,该绝缘层板设于该第一导电层板,该第二导电层板设于该绝缘层板,该第一导电层板设有一下开口,该第二导电层板设有一个穿孔,该绝缘层板设有一容置区,该发光二极管装置经由该下开口容置于该容置区,使该导光罩外露于该穿孔,该第二导电体电性接触该第二导电层板,该下导电盖板设于该下开口以使该第一导电体电性接触该下导电盖板。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供电板,该供电板具有一个第一导电层板、一个绝缘层板及一个第二导电层板,该绝缘层板设于该第一导电层板,该第二导电层板设于该绝缘层板,该绝缘层板设有一容置区,该第二导电层板设有一个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二侧分别内缩连接有一第二开口,该发光二极管装置经由该第一开口进入该容置区,再朝该第二开口移动以固设于该容置区,且该第一导电体电性接触该第一导电层板,该第二导电体电性接触该第二导电层板,该导光罩外露于该第二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层板设有导电弹片介于该第一导电体与该第一导电层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个供电板,该供电板具有一个第一导电层板、一个绝缘层板及一个第二导电层板,该绝缘层板设于该第一导电层板,该第二导电层板设于该绝缘层板,该绝缘层板设有一容置区,该第二导电层板设有一开口,该发光二极管装置经由该开口进入该容置区再转动,以使该发光二极管装置固设于该容置区,并使该第一导电体电性接触该第一导电层板,该第二导电体电性接触该第二导电层板,该导光罩外露于该开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层板设有导电弹片介于该第一导电体与该第一导电层板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供电板,其具有一第一导电层板、一绝缘层板及一第二导电层板,该绝缘层板设于该第一导电层板,该第二导电层板设于该绝缘层板,该绝缘层板设有一个容置区,该第二导电层板设有一个开口,该开口周围设有数个弹性导电端子,该发光二极管装置经由该开口进入该容置区使该些弹性导电端子内缩,且该第一导电体电性接触该第一导电层板,该些弹性导电端子弹出以电性接触该第二导电体,并且该发光二极管装置固设于该容置区,该导光罩外露于该开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层板设有一个导电弹片介于该第一导电体与该第一导电层板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个供电板,该供电板具有一个第一导电层板、一个绝缘层板及一个第二导电层板,该绝缘层板设于该第一导电层板,该第二导电层板设有一开口,该绝缘层板设有一个容置区,该发光二极管装置设于该容置区使该第一导电体电性接触该第一导电层板,该第二导电层板设于该绝缘层板使该导光罩外露于该开口,并且该第二导电体电性接触该第二导电层板,且固设该发光二极管装置于该容置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层板设有导电弹片介于该第一导电体与该第一导电层板之间。
CNU2008200002539U 2008-01-18 2008-01-18 发光二极管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4233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002539U CN201142332Y (zh) 2008-01-18 2008-01-18 发光二极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002539U CN201142332Y (zh) 2008-01-18 2008-01-18 发光二极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42332Y true CN201142332Y (zh) 2008-10-29

Family

ID=40070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00253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42332Y (zh) 2008-01-18 2008-01-18 发光二极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42332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9938A (zh) * 2014-12-23 2016-07-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机架内部供电方法、总线式供电板以及通信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9938A (zh) * 2014-12-23 2016-07-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机架内部供电方法、总线式供电板以及通信设备
CN105789938B (zh) * 2014-12-23 2020-08-04 南京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机架内部供电方法、总线式供电板以及通信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44929A (zh) 多功能插线板
CN201425280Y (zh) Led灯管防触电装置
CN201142332Y (zh) 发光二极管装置
CN101950710B (zh) 陶瓷底板继电器
CN2862391Y (zh) 具有开关和锁控功能的防触电安全插座
CN201270232Y (zh) 具有灯光显示熔断状态功能的保险丝结构
CN205014060U (zh) 一种组合式有机电致发光灯具
CN205079073U (zh) 通过旋转调光的led强光手电
CN201378376Y (zh) 教学用电学模块
CN201859812U (zh) 陶瓷底板继电器
CN102287628A (zh) Led日光灯及其模组
CN202165833U (zh) Led日光灯及其模组
CN205655249U (zh) 一种积木灯具
CN203375248U (zh) 一种led照明装置
CN217114432U (zh) 一种五色led灯的电路结构
CN204693126U (zh) 球泡灯
CN201547545U (zh) 一种led灯
CN213989451U (zh) 可用于pdu的带电指示输出模块
CN218848274U (zh) 一种具有故障定位功能的led显示模组
CN203478080U (zh) 便于组装的日光灯
CN210662740U (zh) 一种安全防触电的led灯
CN213018983U (zh) 一种led模组
CN203481301U (zh) 供电装置及具有该供电装置的模型直升机
CN107681079A (zh) 一种电池支架
CN207491258U (zh) 一体式led驱动光源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ONGYUAN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IN JIAN

Effective date: 2010052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000000 NO.14, LANE 9, ANKANG STREET, HSINCHU, TAIWAN PROVINCE, CHINA TO: 43/F, ROOM 4301, CENTRAL PLAZA, NO.18 HARBOUR ROAD, WAN CHAI, HONG KO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520

Address after: Room 43, room 4301, Central Plaza, 18 Harbour Road, Wan Chai, Hongkong

Patentee after: Hongyuan Co.,Ltd.

Address before: 000000 No. 9 Lane 14, Ankang street, Taiwan, Hsinchu, China

Patentee before: Lin Jianfeng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2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