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34587Y - 同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同轴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34587Y
CN201134587Y CNU2007201820287U CN200720182028U CN201134587Y CN 201134587 Y CN201134587 Y CN 201134587Y CN U2007201820287 U CNU2007201820287 U CN U2007201820287U CN 200720182028 U CN200720182028 U CN 200720182028U CN 201134587 Y CN201134587 Y CN 20113458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terminal
insulating base
insulating
movab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8202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达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eed Te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peed Tech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eed Tech Corp filed Critical Speed Tech Corp
Priority to CNU20072018202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3458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3458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3458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同轴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壳体、一可动端子、一固定端子及一屏蔽壳体。该可动端子及该固定端子可分别被配置于绝缘壳体内。该绝缘壳体包括一绝缘盖及一绝缘座,该绝缘盖及该绝缘座共同界定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可作为该固定端子及该可动端子的一开放组装空间。该屏蔽壳体大致包覆该绝缘壳体以提供该绝缘壳体屏蔽保护。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该可动端子及该固定端子被配置于该容置空间内,相较于习知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同轴连接器具有良好的组装结构,故组装过程中可轻易观察及调整该可动端子及该固定端子间的接触状态,确保该同轴连接器具有良好的电性表现及组装品质。

Description

同轴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同轴连接器,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良好组装结构的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如美国专利第7,217,137号所揭示的一种「具有切换开关的同轴连接器」。请参考图4,其是上述习知技术同轴连接气的侧面剖视示意图。如图所示,习知技术的同轴连接器5可被配置于一电路板上(图中未示),且包括一绝缘壳体51、一外部导体53、一固定端子(stationary terminal)55及一可动端子(movable terminal)57。绝缘壳体具有一孔洞(hole)511可容一同轴插头(coaxial plug)的中心导体(center conductor,图中未示)自上而下地插入。外部导体53被配置于绝缘壳体51外侧,且可容上述同轴插头的外部导体(图中未示)的插拔(be attached to/detached from),而形成与同轴插头的外部导体间的固接或分离。固定端子55及可动端子57被配置于孔洞511底下,且可互相接触或远离(can contact to/be away from eachother)。固定端子55具有一接触区(contact section)551,可动端子具有一固定区(secure section)571及一弹性区(elastic section)573。固定区571使得可动端子57被固定于绝缘壳体51内的预定位置,弹性区573为自固定区571延伸而成,且经由绝缘壳体51的一插入孔(insert hole)513被配置于绝缘壳体51内,可动端子57的弹性区573可与同轴插头的中心导体或固定端子55的接触区551接触形成电性连接。详细的说,当同轴插头的中心导体未插入同轴连接器5的绝缘壳体51内时,可动端子57的弹性区573作为撑住固定端子55的接触区551的悬梁(cantilever)553而使可动端子57的弹性区573与固定端子55的接触区551形成电性连接。另一方面,当同轴插头的中心导体插入同轴连接器5的绝缘壳体51内时,同轴插头的外部导体与同轴连接器5的外部导体53相互套接,且同轴插头的中心导体压抵可动端子57的弹性区573形成电连接,同时使得可动端子57的弹性区573与固定端子55的接触区551相互分离而解除期间的电性连接。如是,习知技术的同轴连接器于同轴插头插入或拔出时可分别行成不同的电性连接,因此可触发不同的电性回路而具有切换开关的选择性功能。
从制程的角度来看,前述可动端子57先由绝缘壳体51的插入孔513被插置于绝缘壳体51的一侧,随后固定端子55再被插置于绝缘壳体51相对的另一侧,于此同时须先略为下压可动端子57的弹性区573,并预期可动端子57的弹性区573借由弹性恢复力回到原本被下压前的垂直位置而恰可向上推抵固定端子55的接触区551以形成电性连接。然而,在上述可动端子57及固定端子55先后被插置于绝缘壳体内51的组装过程中,以组装者的观察角度,可动端子57及固定端子55形同被隐藏于绝缘壳体内51而不可被目测,此时若可动端子57的弹性区573未如预期借由弹性恢复力恢复至恰可向上抵顶固定端子55的接触区551的垂直位置,将使同轴连接器5无法达到具有切换开关功能的目的,此种实施方式无法确保同轴连接器成品的品质及使用上的可靠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特别是一种具有良好组装结构的同轴连接器。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壳体,包括一绝缘盖及一绝缘座,该绝缘盖与该绝缘座是以一连接片相互连接,该连接片是以具有韧性且可抝折的材质制成,该绝缘盖的一表面设置有一延伸部,该延伸部外型是与一同轴插头相互匹配,该延伸部中央具有一贯穿的孔洞且该孔洞连通至该表面,该绝缘盖的另一表面是被配置于该绝缘座上且与该绝缘座共同界定一容置空间,该绝缘座是被配置于一电路板上而将该同轴连接器固定于该电路板上;
一可动端子,该可动端子具有一焊接部及一嵌合部,该可动端子的焊接部是被焊接于该电路板上,该可动端子是穿过该绝缘座一侧的一槽孔而被插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可动端子的嵌合部是卡固该绝缘座的槽孔内缘而将该可动端子固定于该绝缘座上;
一固定端子,具有一焊接部及一开口,该固定端子的焊接部是被焊接于该电路板上,该固定端子的开口可与该绝缘座上的一凸块相互卡固而将该固定端子固定于该绝缘座上,该固定端子部分伸入该容置空间内而与该可动端子的一舌片前缘接触,使该电路板、该可动端子及该固定端子共同形成一电性回路;以及
一屏蔽壳体,包括一基座及一套筒,该基座横跨于该绝缘盖上且大致包覆该绝缘壳体,该套筒被配置于该基座上且与该基座的一顶面连通,该绝缘盖的延伸部是穿过该基座的顶面开口而伸入该套筒内。
结合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同轴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壳体、一可动端子、一固定端子及一屏蔽壳体。该固定端子及该可动端子可分别被配置于该绝缘壳体内。该绝缘壳体包括一绝缘盖及一绝缘座,该绝缘盖与该绝缘座共同界定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可作为该可动端子与该固定端子的一开放组装空间。该屏蔽壳体大致包覆该绝缘壳体以提供该绝缘壳体屏蔽保护。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同轴连接器,其有益效果在于,该可动端子及该固定端子被配置于该容置空间内,相较于习知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同轴连接器具有良好的组装结构,故组装过程中可轻易观察及调整该可动端子及该固定端子间的接触状态,确保该同轴连接器具有良好的电性表现及组装品质。
以下借由具体实施例配合所附的图式详加说明,当更容易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2A、2B、2C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的连续组装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插接前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插接后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图4为习知技术同轴连接器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同轴连接器            155:连接片
11:固定端子             17:屏蔽壳体
111:焊接部              171:基座
113:开口                171a:侧翼
115:压抵部              171b:顶面
13:可动端子            173:套筒
131:焊接部             31:同轴插头的中心导体
133:舌片               5:同轴连接器
135:嵌合部             51:绝缘壳体
15:绝缘壳体            511:孔洞
151:绝缘盖             513:插入孔
151a:延伸部            53:外部导体
151b:孔洞              55:固定端子
151c:固定部            551:接触区
151d:凸肋              553:悬梁
153:绝缘座             57:动端子
153a:槽孔              571:固定区
153b:凸块              573:弹性区
153c:固定部            S:容置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其适于组装于一电路板上并可与一外部的同轴插头对接,此同轴连接器具有良好的组装结构,可确保组装成品具有良好的电性表现及组装品质。
请同时参考图1至图3B,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图2A、2B、2C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的连续组装示意图,图3A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插接前的侧面剖视示意图,图3B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插接后的侧面剖视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同轴连接器1包括一固定端子11、一可动端子13、一绝缘壳体15及一屏蔽壳体17。固定端子11为一金属薄板制作而成并具有一焊接部111,此焊接部111可被焊接于一外部的电路板(图中未示)。可动端子13为一金属薄板制作而成并具有一焊接部131,此焊接部131亦可被焊接于上述的电路板。
绝缘壳体15为绝缘材质制作而成的可供配置上述固定端子11及可动端子13的一种载体,绝缘壳体15又可分为层叠组装的一绝缘盖151及一绝缘座153。绝缘盖151大致为一薄型平板并于绝缘盖151平板状约上表面略中心处设有一延伸部151a,延伸部151a具有一贯通的孔洞151b,孔洞151b可供与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对接的一同轴插头的中心导体(图中未示)插入,孔洞151b的孔径大致与该同轴插头的中心导体的外径为相同或略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绝缘座153适于被配置于上述电路板上,且绝缘盖151适于覆罩于绝缘座153上并与绝缘座153共同界定一容置空间S。绝缘盖151的孔洞151b连接于容置空间S的一个表面,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孔洞151b例如是连接于容置空间S的上表面。绝缘座153于容置空间S长度方向的一侧设有与容置空间S连接的一个槽孔153a,可动端子13可经由槽孔153a而被插置于容置空间S内。绝缘座153于容置空间S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设有一凸块153b,凸块153b可卡固上述固定端子11的一开口113而将固定端子11固定于绝缘座153上,其中开口113例如开设于固定端子11平板状约略中心处。详细地说,槽孔153a与容置空间S的一部份连接,使得上述可动端子13的一舌片133经由槽孔153a被插入容置空间S内。另一方面,槽孔153a内缘可卡固可动端子13的一嵌合部135而将可动端子13固定于绝缘座153上。值得一提的是,固定端子11及可动端子13分别被固定于绝缘座153上邻接容置空间S长度方向的二侧,且固定端子11与可动端子13的舌片133的前缘接触,共同形成固定端子11、可动端子13与电路板间的一电性回路。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仅要求固定端子须与可动端子的舌片前缘接触即可,是以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绝缘座于容置空间长度方向的一侧设有一个槽孔,但绝缘座例如可于与上述容置空间长度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的一侧设有一凸块(图中未示)。简单地说,在这个实施例中固定端子与可动端子的舌片的前缘是垂直向的接触,然而此一实施方式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初衷,亦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欲达成的效果。
屏蔽壳体17为金属薄板制作而成,并包括一基座171及一套筒173。基座171大致包覆于绝缘壳体15外侧以提供绝缘壳体15屏蔽保护,详细地说,基座171跨坐于绝缘盖151上,而基座171的多个侧翼171a包覆于绝缘盖151及绝缘座153的外侧。套筒173被配置于基座171上并与基座171的一顶面171b连通,套筒173大致包覆绝缘盖151上的延伸部151a,且套筒173外型可与上述同轴插头的外部导体(图中未示)匹配,其中套筒173的筒径大致与该同轴插头的外部导体的外径为相同或略大。详细地说,基座171的顶面171b被凿开一个可配合套筒外型的圆孔,使得同轴插头与同轴连接器匹配时,同轴插头的外部导体可被屏蔽壳体17的套筒173以及绝缘壳体15的延伸部151a共同夹持,并使同轴插头的中心导体可通过基座171的顶面171b上的圆孔,进而穿过绝缘盖151的孔洞151b后插入容置空间S内而推动可动端子13的舌片133向下偏移,此向下偏移的量足以使固定端子11与可动端子13的舌片133间保持一适当距离,以切断上述固定端子11、可动端子13与电路板间的电性回路,并使同轴插头的中心导体、可动端子13的舌片133与电路板形成另一电性回路。借由上述两种不同电性回路可作为区别同轴插头与同轴连接器对接与否的判别依据,例如可借由不同电性回路产生不同的电子讯号,进而确认同轴插头与同轴连接器插接与否的状态,并于插接动作确实完成后才进行资料或电源的传输,此实施方式可减少同轴插头或同轴连接器因不正常操作而造成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良好的组装结构,是将绝缘壳体15分解为层叠组装的绝缘盖151与绝缘座153,故可于不同时间组装绝缘盖151及绝缘座153,其中绝缘盖151与绝缘座153之间可为相连或不相连。例如可先将可动端子13的舌片133插置于容置空间S内并将可动端子13的嵌合部135卡固于绝缘座153的槽孔153a内缘,再将固定端子11的开口113卡固于绝缘座153的凸块153b上,最后再将绝缘盖151覆罩于绝缘座153上并限位固定端子11。上述实施方式的好处是在组装过程中有一个开放的、易于观察的容置空间S可提供组装所需的良好操作空间,不同于习知技术于封闭式的空间内进行组装,故可于组装过程中适度调整固定端子与可动端子的舌片间的接触状态,进而提高固定端子与可动端子的舌片间的电性表现以及同轴连接器整体的组装品质。
除了上述开放式的容置空间以外,为了更进一步确保固定端子11与可动端子13的舌片133间的电性连接,可于固定端子11朝容置空间S延伸方向,亦即与可动端子13的舌片133的接触方向上延伸设置一压抵部115,压抵部115是压抵可动端子13的舌片133前缘,借由舌片133本身的弹性使固定端子11的压抵部115与可动端子13的舌片133间形成紧密的接触而保持稳固的电性连接。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轴连接器1具有良好的组装结构,于组装过程中可轻易调整固定端子11及可动端子13间的接触状态,对接的同轴插头在插入前(图3A)与插入后(图3B)能轻易地触发不同的电性回路,使得针对同轴插头的插置与否的判别机制更加明显,故本实用新型的同轴连接器具有良好的电性表现及组装品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绝缘壳体15包括一个绝缘盖151以及一个绝缘座153,绝缘盖151与绝缘座153之间设置有一连接片155,连接片155分别连接绝缘盖151及绝缘座153的一侧缘,连接片155本身亦为绝缘材质制作而成但可于一定范围内挠曲弯折。组装时先将上述固定端子11及可动端子13配置于绝缘座153上,接着使绝缘盖151沿着与连接片155的连接边抝折而跨坐于绝缘座153上。然而绝缘盖151及绝缘座153之间无法仅靠连接片155而紧密结合,故可提供至少一组扣合机制以辅助绝缘盖151与绝缘座153达到紧密扣合,例如可于绝缘盖151上设置一个固定部151c,并于绝缘座上适当位置处设置一个对应的固定部153c,此二固定部151c、153c可相互扣合而使绝缘盖151与绝缘座153达到紧密扣合。本实用新型并不对固定部的设置位置或数量加以限制。另外,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更可于绝缘盖151上设置凸肋151d,例如于绝缘盖151上适当位置设置一组成对的凸肋151d,于绝缘盖151与绝缘座153相互扣合时这些凸肋151d恰可抵顶上述固定端子11平板状的两翼,此实施方式可提供固定端子11额外的下压力量以使固定端子11与活动端子13的舌片133之间达到更紧密的贴抵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壳体,包括一绝缘盖及一绝缘座,该绝缘盖与该绝缘座是以一连接片相互连接,该连接片是以具有韧性且可抝折的材质制成,该绝缘盖的一表面设置有一延伸部,该延伸部外型是与一同轴插头相互匹配,该延伸部中央具有一贯穿的孔洞且该孔洞连通至该表面,该绝缘盖的另一表面是被配置于该绝缘座上且与该绝缘座共同界定一容置空间,该绝缘座是被配置于一电路板上而将该同轴连接器固定于该电路板上;
一可动端子,该可动端子具有一焊接部及一嵌合部,该可动端子的焊接部是被焊接于该电路板上,该可动端子是穿过该绝缘座一侧的一槽孔而被插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可动端子的嵌合部是卡固该绝缘座的槽孔内缘而将该可动端子固定于该绝缘座上;
一固定端子,具有一焊接部及一开口,该固定端子的焊接部是被焊接于该电路板上,该固定端子的开口与该绝缘座上的一凸块相互卡固而将该固定端子固定于该绝缘座上,该固定端子部分伸入该容置空间内而与该可动端子的一舌片前缘接触,使该电路板、该可动端子及该固定端子共同形成一电性回路;以及
一屏蔽壳体,包括一基座及一套筒,该基座横跨于该绝缘盖上且大致包覆该绝缘壳体,该套筒被配置于该基座上且与该基座的一顶面连通,该绝缘盖的延伸部是穿过该基座的顶面开口而伸入该套筒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同轴插头与该同轴连接器匹配时,该同轴插头的一外部导体被嵌合于该屏蔽壳体的套筒与该绝缘盖的延伸部之间,且该同轴插头的一中心导体穿过该绝缘盖的孔洞而伸入该容置空间内进而推动该可动端子的舌片向下偏移,切断该电路板、可动端子及固定端子间的电性回路,且使该中心导体、该可动端子及该电路板形成另一电性回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盖及该绝缘座相互贴抵的面是分别形成有固定部,这些固定部是相互扣合而将该绝缘盖固定于该绝缘座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盖贴抵该绝缘座的面适当处是形成有多个凸肋,这些凸肋是限位该固定端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端子具有一压抵部,该压抵部朝该容置空间内延伸且压抵该固定端子的舌片前缘。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屏蔽壳体的基座是具有多个侧翼,这些侧翼是包覆该绝缘壳体外侧以提供该绝缘壳体屏蔽保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这些侧翼是于适当处扣住该绝缘座与该电路板贴抵的面,而于外侧将该绝缘盖与该绝缘座固定。
CNU2007201820287U 2007-12-10 2007-12-10 同轴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3458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820287U CN201134587Y (zh) 2007-12-10 2007-12-10 同轴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820287U CN201134587Y (zh) 2007-12-10 2007-12-10 同轴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34587Y true CN201134587Y (zh) 2008-10-15

Family

ID=40062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82028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34587Y (zh) 2007-12-10 2007-12-10 同轴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34587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0959B (zh) * 2008-11-25 2012-05-2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0959B (zh) * 2008-11-25 2012-05-2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45596B2 (ja) スイッチ付き同軸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み立て方法
JP4834147B2 (ja) 施錠機構を備えた電子コネクタ
CN101110503B (zh)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US5653616A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terminal
CN101944192B (zh) 电子卡
CN101180773B (zh) 带有闭锁机构的电连接器
JP5053338B2 (ja) コンタクト、及び、コネクタ
US7985106B2 (en) Female type terminal pin
US2009031801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terminating a coaxial cable
CN103855507B (zh) 电连接器
CN106299777B (zh) 卡缘连接器与卡缘连接器组合
CN1409443A (zh) 用于连接柔性电路板的连接器
US20130171876A1 (en) Coaxial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axial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2015050099A (ja) 相互係合コネクタ装置
US7513778B1 (en) Coaxial connector
CN105048136A (zh) 柔性线缆连接器
WO2018190288A1 (ja) 雌端子
US20120282802A1 (en) Wire-free, unibody jumper
JP3745318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CN201134587Y (zh) 同轴连接器
KR20130114739A (ko) 회로체 및 커넥터 구조
CN201029158Y (zh) 电连接器
US6428366B1 (en) Electrical terminal socket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same
JP2008277108A (ja) コネクタカバー
CN200986997Y (zh) 电连接器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