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动两轮车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两轮车车架,具体涉及一种两轮摩托车的车架。
背景技术
目前,机动两轮车弯梁车架的基本结构为:主梁的前部与立管相连接,其后部斜向下延伸,在尾部与左主悬挂板和右主悬挂板同时连接,构成车架前部框架;左、右边管从前部向后斜向下并近似水平向后再斜向上延伸,在尾部分别与尾管的两端相连接,在左、右边管的中部及上部分别连接有边管下连接管和边管上连接管,在左、右边管中部上表面折弯处分别连接有边管后加强板,由此形成车架后部框架;左、右边管的前端分别与主梁的中部的两侧相连接,左主悬挂板和右主悬挂板与边管下连接管相连接,形成完整的车架框架;左、右上悬挂板分别连接在左、右边管的前部,左、右上悬挂板与左、右主悬挂板共同构成发动机悬挂支承。此种车架结构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左、右边管的水平弯曲段较长呈前伸悬臂,要直接承受绝大部分从车座处经贮存箱传下的载荷压力,以及左、右上悬挂板传递的发动机的重力,且由于左、右边管的管材在加工弯形时,弯形局部存有残余应力,长期使用后该处易出现裂纹导致车架断裂;而左、右边管所受之力无法传递到发动机主悬挂板上,没有充分发挥发动机主悬挂板的承载能力。经对该种车架进行有限元分析的结果,最大应力点位于左、右边管在中部弯形处,其应力值为153MPa,而发动机主悬挂板处应力值仅为5.5~10MPa。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受力均匀,具有较大的刚度和强度的机动两轮车车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机动两轮车车架,包括主梁,与主梁的前部固定连接的立管,与主梁的后部的两侧固定连接的左主悬挂板、右主悬挂板,以及与主梁固定连接的左边管和右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边管和所述右边管的前端部在所述主梁的后部的上表面处与之加固焊接连接。
上述加固焊接连接可为在所述主梁、所述左边管、所述右边管的连接处的上表面设置焊接连接的主梁加强板将三者连为一体。
上述左边管、所述右边管和所述主梁可均为圆管,所述左边管和所述右边管在前端焊接连接并呈圆弧形,此结构加工较方便;所述主梁的后部上表面与所述左边管和所述右边管的前端下表面在焊接连接处均为匹配凹面。
上述左边管、所述右边管和所述主梁也均为圆管,但所述左边管与所述右边管为整体件,该前端也为圆弧形,此结构强度较好;所述主梁的后部上表面与所述左边管和所述右边管的前端下表面在焊接连接处也均为匹配凹面。
还可在上述左边管和所述右边管的前端内侧设置焊接连接的边管连接板,所述边管连接板的后侧向下延伸的连接板同时与所述左主悬挂板、所述右主悬挂板的上表面焊接连接。
也可在上述左边管和所述右边管与所述主梁连接部的两外侧中下部分别设置焊接连接的左上悬挂板、右上悬挂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动两轮车车架,主梁与左边管及右边管在连接处为凹陷的平面连接,增加了连接的接触面积,在连接处的上方通过主梁加强板将主梁与左边管、右边管连接成一整体,即将车架前部框架与车架后部框架连接成一整体,结构强度高,并缩短了左边管、右边管前部悬臂,有效地将车架后部的受力可靠地传递到车架前部,使车架前后部分均匀地承受车架的载荷,并提高了车架的刚度及强度,延长了车架的使用寿命。同时,在边管连接板的后部向下伸出延伸的连接板与左主悬挂板和右主悬挂板连接成一整体,有效地将左边管及右边管的受力向左、右主悬挂板传递,将车架中部所承受的载荷向发动机主悬挂板进行分解,使发动机中部的受力变得均匀,也减少了车架前部框架与车架后部框架在连接处的应力集中,进一步使整个车架受力均匀,合理地利用了左右主悬挂板的承载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车架强度及耐久性。左、右上悬挂板分别同时与主梁及左边管、右边管连接,也减少了左边管、右边管在前端部的受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动两轮车车架结构合理,受力均匀,具有较大的刚度和强度,且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主梁与左边管及右边管在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主梁与左边管及右边管在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见图1~图5,一种机动两轮车车架,包括主梁4,与主梁4的前部固定连接的立管1,与主梁4的后部的两侧焊接连接的左主悬挂板9、右主悬挂板10,以及与主梁4固定连接的左边管13和右边管14,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边管13和所述右边管14的前端部在所述主梁4的后部的上表面处与之加固焊接连接。
上述加固焊接连接为在所述主梁4、所述左边管13、所述右边管14的连接处的上表面设置焊接连接的主梁加强板7将三者连为一体。
所述左边管13、所述右边管14和所述主梁4均为圆管,所述左边管13和所述右边管14在前端焊接连接并呈圆弧形;所述主梁4的后部上表面与所述左边管13和所述右边管14的前端下表面在焊接连接处均为匹配凹面。
在所述左边管13和所述右边管14的前端内侧设置焊接连接的边管连接板8,所述边管连接板8的后侧向下延伸的连接板同时与所述左主悬挂板9、所述右主悬挂板10的上表面焊接连接。
在所述左边管13和所述右边管14与所述主梁4连接部的两外侧中下部分别设置焊接连接的左上悬挂板5、右上悬挂板6。
所述主梁4通过增设的立管上加强筋2和立管下加强筋3与所述立管1焊接连接,该连接处呈三角形。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左边管13和所述右边管14从前部向后斜向下并近似水平向后再斜向上延伸,折弯处的上表面焊接连接有边管后加强板12,在尾部分别与尾管17的两端相连接,在中部及上部分别焊接连接有边管下连接管15和边管上连接管16:所述左主悬挂板9和所述右主悬挂板10的外侧上部分别焊接连接有平叉轴套11,其后端部向上与所述边管下连接管15焊接连接。
经对本实施例的机动两轮车车架进行有限元分析,当所述边管连接板8的后侧向下延伸的连接板没有与所述左主悬挂板9、所述右主悬挂板10的上表面焊接连接时,最大应力点位于主梁4与左边管13及右边管14的连接处,其应力值为125MPa,与目前普遍使用的同类型车架相比较,在使用同等材料及载荷下进行检测分析,减少了车架的部分最大应力值;而当所述边管连接板8的后侧向下延伸的连接板同时与所述左主悬挂板9、所述右主悬挂板10的上表面焊接连接后,最大应力点则位于该连接近,其应力值则为96/MPa,进一减少了车架的最大应力值。
实施例2:参见图6,一种机动两轮车车架,本实施例中,除所述左边管13与所述右边管14为整体件,该前端仍为圆弧形之外,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