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19159Y - 一种助力扳手及机箱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助力扳手及机箱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19159Y
CN201119159Y CNU2007201729086U CN200720172908U CN201119159Y CN 201119159 Y CN201119159 Y CN 201119159Y CN U2007201729086 U CNU2007201729086 U CN U2007201729086U CN 200720172908 U CN200720172908 U CN 200720172908U CN 201119159 Y CN201119159 Y CN 20111915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w
briquetting
plectrum
spanner
a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7290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17290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1915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1915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1915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助力扳手。本实用新型中,柄部中的压块与卡爪转动相连、且柄部中的拨片与压块连接为一个整体,使得助力扳手的柄部能够在其拨片未与卡爪固定连接时绕卡爪旋转;卡爪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插接槽、且柄部中的拨片在压块的延伸方向上具有自由度,使得拨片在压块的带动下,旋转到与卡爪上任意一个插接槽对应的位置,即可向着所述卡爪的方向上移动,并插接在该插接槽内,实现柄部与卡爪的固定连接。因此,本实用新型中助力扳手的柄部能够在不同角度和位置上与卡爪固定连接,从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柄部所处位置和角度,能够避免例如柄部阻挡小插卡拆卸路径的情况发生。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助力扳手的机箱组件。

Description

一种助力扳手及机箱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装助力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路板插接安装的助力扳手、以及一种包括该助力扳手的机箱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通信设备的机箱中通常包括多个槽位,每个槽位内均设置了插座,用于插接实现不同功能的电路板。电路板安装在大插卡上,大插卡能够在机箱的槽位内推拉,以使得安装在大插卡上的电路板的插接端,能够插入到插座内或从插座内拔出。
为了增大机箱内的容量,通常在大插卡上还安装小插卡,以便于能够安装更多的电路板。其中,直接安装在大插卡上的电路板称为大单板,安装在小插卡上的电路板称为小单板。图1为现有插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插入方向上,大插卡1依次包括拉手条11和电路板安装面12。大单板3安装在电路板安装面上;拉手条11上安装了两个小插卡2,每个小插卡2上安装了一个小单板4。
通常情况下,电路板的插接端与插座之间的配合间隙较小,需要较大的插拔力才能够实现电路板的插拔。因此,为了便于电路板的插拔,插卡上通常安装了助力扳手。
图2为现有助力扳手安装于大插卡上的状态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安装在如图1所示的大插卡1上的大单板3的插拔,大插卡1的电路板安装面12的平行于插入方向的两个侧边上分别安装了一个助力扳手5(图中只示出了位于电路板安装面12朝向插入方向左侧的一个助力扳手5)。助力扳手5包括卡爪52和柄部53,其中,卡爪52的端部通常为钩状;助力扳手5在卡爪52和柄部53之间的位置上设有一安装转轴51,该安装转轴51垂直安装于电路板安装面12上,这样,助力扳手5可以绕安装转轴旋转。
实际应用中,机箱的槽位内壁上通常设置一个凹槽6。参见图3a,在将大插卡1插入槽位内之前,助力扳手5的卡爪52的钩状端部520未伸出到大插卡1之外。在将大插卡1插入到槽位内的一段距离之后,将大插卡1向槽位内插入,并向靠近小插卡2的方向推动助力扳手5的柄部53绕转轴51旋转,使得卡爪52随之旋转且使其钩状端部520伸出到大插卡1之外,并插入到凹槽6中,参见图3b。此时,继续向靠近小插卡2的方向推动助力扳手5的柄部53绕转轴51旋转,使得助力扳手5以其卡爪52的钩状端部520与凹槽6的接触点为支点向插入方向旋转,并通过转轴51对大插卡1产生一插入方向的作用力,带动大插卡1完全插入到槽位内部,参见图3c。在推动助力扳手5的柄部53使其旋转了一定角度后,以满足大单板3插入行程,即可将大插卡1推入到槽位中,并能够将大单板3的插接端插入到槽位内的插座中。
同理,在将大插卡1推入到槽位中之后,如果向远离小插卡2的方向推动助力扳手5的柄部53使助力扳手5向反方向旋转,则由于卡爪52的钩状端部仍插入在机箱内壁的凹槽60内,因而仍然能够使得助力扳手5以其卡爪52的钩状端部520与凹槽6的接触点为支点,通过转轴51对大插卡1产生一与插入方向相反的作用力将大插卡1从槽位内拉出,从而将大单板3的插接端从插座中拔出。
然而,当利用上述助力扳手5将大插卡1推入到槽位内之后,会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小插卡2都支持热插拔,因而在设备正常运行的时候,可能会随时需要拔出小插卡2。如图3d所示,在利用上述助力扳手5将大插卡1推入到槽位内之后,助力扳手5位于小插卡2的插入方向的反方向位置上,且在如图3所示的X轴和Y轴方向上均与小插卡2存在重叠部分,因此,当需要拔出小插卡2时,会受到助力扳手的阻挡。
可见,现有助力扳手的结构使其阻碍了小插卡2的热插拔,从而降低了插接安装的灵活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助力扳手,能够提高插接安装的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助力扳手,包括:卡爪和柄部,其中,
所述卡爪的一端上设有钩状端部,另一端的边缘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开口成预定夹角的插接槽;
所述柄部包括:压块和拨片,其中,
所述压块的一端与卡爪转动相连;
所述拨片与所述压块上下连接为一个整体,且所述拨片在所述压块的延伸方向上具有自由度;
所述拨片朝向所述卡爪的一端设有插接端,所述插接端插入在所述卡爪上的任意一个插接槽内;所述拨片在远离所述卡爪的方向上移动,则其插接端退出所述卡爪上的插接槽。
所述柄部在所述压块背向所述拨片的一侧,进一步包括上盖板;
所述压块上具有平行于压块延伸方向的滑槽;
有紧固件将所述拨片与所述上盖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压块上的滑槽。
所述上盖板为具有两个开口面的空心壳体,其中一个开口面朝向所述压块、另一个开口面朝向所述卡爪;
所述上盖板的在远离所述卡爪的方向上,长于所述压块未连接所述卡爪的一端,且在上盖板长于所述压块的位置上,具有朝向所述压块凸起的安装柱;
所述柄部进一步包括下盖板;
所述下盖板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拨片背向所述压块的一面上,且通过另一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安装柱上,用于封闭所述上盖板朝向所述压块的开口面;
所述柄部进一步包括弹性结构,其一端与所述压块未连接所述卡爪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固定在与所述安装柱上的另一紧固件相连;
所述拨片的插接端与所述插接槽脱离,则所述弹性结构处于拉伸状态。
在远离所述卡爪的方向上,所述安装柱与所述压块未连接所述卡爪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弹性结构的自然长度。
所述拨片远离所述卡爪的一端,在远离所述卡爪的方向上长于所述压块未连接所述卡爪的一端;
所述柄部进一步包括弹性结构,其一端与所述压块未连接所述卡爪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拨片远离所述卡爪的一端相连;
所述拨片的插接端与所述插接槽脱离,则所述弹性结构处于拉伸状态。
所述拨片上具有平行于压块延伸方向的滑槽;
有紧固件穿过所述滑槽固定在所述拨片上;
所述压块的自由端在朝向所述拨片的一侧,具有一凸起结构;
所述柄部进一步包括弹性结构,其一端朝向所述卡爪并固定在所述拨片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凸起结构上;
所述拨片的插接端与所述插接槽脱离,则所述弹性结构处于压缩状态。
所述卡爪上进一步包括用于通过转轴将所述助力扳手转动连接在外部待助力设备上的安装孔。
所述助力扳手进一步包括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套接在所述卡爪上与所述安装孔垂直的两面上,且所述保护套在与所述安装孔对应的位置上,具有与所述安装孔大小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机箱组件,能够保证小插卡的热插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机箱组件,包括槽位和插卡组件,
所述槽位内壁在预设位置上具有凹槽;
所述插卡组件中包括用于在所述槽位内推拉的第一插卡和用于安装在所述第一插卡上且能够热插拔的第二插卡,
所述第一插卡平行于插入方向的侧边上,包括助力扳手,所述第一插卡与所述助力扳手转动连接,其中,
所述助力扳手包括:卡爪和柄部,
所述卡爪转动连接在所述侧边上;
所述卡爪的一端上设有钩状端部,另一端的边缘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开口成预定夹角的插接槽;
所述柄部包括:压块和拨片,其中,
所述压块的一端与卡爪转动相连;
所述拨片与所述压块上下连接为一个整体,且所述拨片在所述压块的延伸方向上具有自由度;
所述拨片朝向所述卡爪的一端设有插接端,所述插接端插入在所述卡爪上至少两个插接槽中的第一插接槽内;
所述助力扳手的卡爪的钩状端部插入在所述凹槽中,所述助力扳手绕所述卡爪的钩状端部旋转,则所述插板组件插入到所述槽位内;
所述拨片在远离所述卡爪的方向上移动,则其插接端退出所述第一插接槽;与所述压块旋转预设角度,所述拨片在靠近所述卡爪的方向上移动,则其插接端插入在所述卡爪上的第二插接槽内;所述第二插卡向所述插卡组件插入方向的反方向移动,不与所述助力扳手接触。
所述柄部在所述压块背向所述拨片的一侧,进一步包括上盖板;
所述压块上具有平行于压块延伸方向的滑槽;
有紧固件将所述拨片与所述上盖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压块上的滑槽。
所述上盖板为具有两个开口面的空心壳体,其中一个开口面朝向所述压块、另一个开口面朝向所述卡爪;
所述上盖板的在远离所述卡爪的方向上,长于所述压块未连接所述卡爪的一端,且在上盖板长于所述压块的位置上,具有朝向所述压块凸起的安装柱;
所述柄部进一步包括下盖板;
所述下盖板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拨片背向所述压块的一面上,且通过另一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安装柱上,用于封闭所述上盖板朝向所述压块的开口面;
所述柄部进一步包括弹性结构,其一端与所述压块未连接所述卡爪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固定在与所述安装柱上的另一紧固件相连;
所述拨片的插接端与所述插接槽脱离,则所述弹性结构处于拉伸状态。
在远离所述卡爪的方向上,所述安装柱与所述压块未连接所述卡爪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弹性结构的自然长度。
所述拨片远离所述卡爪的一端,在远离所述卡爪的方向上长于所述压块未连接所述卡爪的一端;
所述柄部进一步包括弹性结构,其一端与所述压块未连接所述卡爪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拨片远离所述卡爪的一端相连;
所述拨片的插接端与所述插接槽脱离,则所述弹性结构处于拉伸状态。
所述拨片上具有平行于压块延伸方向的滑槽;
有紧固件穿过所述滑槽固定在所述拨片上;
所述压块的自由端在朝向所述拨片的一侧,具有一凸起结构;
所述柄部进一步包括弹性结构,其一端朝向所述卡爪并固定在所述拨片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凸起结构上;
所述拨片的插接端与所述插接槽脱离,则所述弹性结构处于压缩状态。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柄部中的压块与卡爪转动相连、且柄部中的拨片与压块连接为一个整体,因而使得助力扳手的柄部能够在其拨片未与卡爪固定连接时绕卡爪旋转;由于卡爪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插接槽、且柄部中的拨片在压块的延伸方向上具有自由度,因而使得拨片在压块的带动下,旋转到与卡爪上任意一个插接槽对应的位置,即可向着所述卡爪的方向上移动,并插接在该插接槽内,实现柄部与卡爪的固定连接。
可见,本实用新型中助力扳手的柄部能够在不同角度和位置上与卡爪固定连接,从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柄部所处位置和角度,能够避免例如柄部阻挡小插卡拆卸路径的情况发生。
当拨片在压块的带动下旋转到插接槽对应的位置时,能够在柄部中的弹性结构所产生的弹力作用下,自动插入到插接槽内,从而使得助力扳手使用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插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助力扳手安装于大插卡上的状态示意图。
图3a~图3d为现有安装在大插卡上的助力扳手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助力扳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助力扳手的卡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助力扳手的上盖板内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a和图7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助力扳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a~图8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助力扳手安装于大插卡上的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助力扳手安装在大插卡上且不阻挡小插卡拔出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助力扳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助力扳手的卡爪和柄部为两个可分离的独立实体,柄部可绕与卡爪相连的转轴旋转,且能够在不同角度和位置上与卡爪固定连接,从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柄部所处位置和角度,能够避免例如柄部阻挡小插卡拆卸路径的情况发生。
实施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助力扳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助力扳手包括:卡爪52和柄部。
本实施例中的卡爪52参见图5,卡爪52的一端设有钩状端部520、另一端的弧形边缘上设置有插接槽5201和插接槽5202。
在钩状端部520与设有插接槽5201和插接槽5202的弧形边缘之间,卡爪52上还设有一个安装孔522;插接槽5201和插接槽5202的中心位置与安装孔522圆心的连线之间具有预设的角度。
卡爪52上的安装孔522、插接槽5201和插接槽5202均用于实现与柄部的连接。
下面对柄部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的助力扳手中,柄部包括:拨片531、压块532、下盖板55和上盖板56。
拨片531的一端具有一插接端5310,用于插入在卡爪52的插接槽5201或插接槽5202内。
拨片531位于下盖板55上方,压块532位于拨片531上方,上盖板56为一个具有两个开口面的空心壳体,其中一个开口面向下、另一个开口面朝向拨片531插接端5310的方向,拨片531和压块532背向拨片531插接端5310的部分位于上盖板56的空心壳体内部,即上盖板56罩在下盖板55、拨片531、压块532的上方,拨片531和压块532靠近拨片531插接端5310的部分,从上盖板56朝向拨片531插接端5310方向的开口面伸出到上盖板56之外。
压块532上顺序设有两个穿透压块532且平行于压块532延伸方向的滑槽5321,拨片531上顺序设有两个通孔5012,且两个通孔5012之间的距离与压块532上两个滑槽5321之间的距离相等;两个螺钉5011分别穿过拨片531上的一个通孔5012和压块532上的一个滑槽5321,并分别固定在上盖板56内表面的安装柱561和安装柱562上,上盖板56内表面的结构参见图6,将拨片531、压块532与上盖板56安装为一个整体,且螺钉5011穿过滑槽5321部分的直径略小于滑槽5321的宽度。
本实施例中,拨片531、压块532与上盖板56安装为一个整体后,上盖板56在背向拨片531插接端5310的方向上长于压块532背向拨片插接端5310方向的一端;在上盖板56长于压块532的一端的内表面上,具有朝向压块532的凸起的安装柱563。
压块532背向拨片531插接端5310的一端与弹簧535的一端相连,该弹簧535的另一端背向拨片531插接端5310的方向,固定在上盖板56内表面的安装柱563上。
本实施例中,下盖板55上设有两个通孔5022,拨片531上与每个通孔5022对应的位置也分别设有一个螺纹通孔5023;两个螺钉5021分别穿过下盖板上的每个通孔5022和拨片531上对应位置的螺纹通孔5023,从而将拨片531与下盖板55相连为一个整体。下盖板55背向拨片531插接端5310的一端上具有另一个通孔5032,螺钉5031穿过通孔5032固定在上盖板56内表面上的安装柱563上,使得下盖板55将上盖板56朝向下方的开口面封闭。
以上,是本实施例中的助力扳手的柄部结构。下面,对本实施例中的柄部与卡爪52的连接方式、以及助力扳手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压块532与拨片531插接端5310同一朝向的一端上设置有安装孔5322,转轴54穿过卡爪52上的安装孔522和压块532上的安装孔5322,将压块532与卡爪52转动连接,压块53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能够绕转轴54旋转,从而实现柄部与卡抓52转动连接,同时,拨片531的插接端5310可插入在卡爪52的插接槽5201或插接槽5202内。
在压块532延伸方向上,由于螺钉5011穿过滑槽5321部分的直径略小于滑槽5321的宽度,因而能够在平行于压块532延伸方向的滑槽5321内滑动,使得拨片531能够相对于压块532向靠近卡爪52和远离卡爪52的方向移动,且移动的距离受到滑槽5321长度的限制,即拨片531相对于压块532,在压块532延伸方向上具有自由度。
拨片531向靠近卡爪52的方向移动,则插接端5310插接在卡爪52的插接槽5201或插接槽5202内。
本实施例中,柄部与卡爪52按照上述方式安装后的助力扳手如图7a和图7b所示。
在压块延伸方向上的外力作用下,上盖板56带动拨片531向远离卡爪52的方向移动,则插接端5310与插接槽5201或插接槽5202脱离,同时,压块532在该方向上不移动,从而使得弹簧535处于拉伸状态。
在拨片531的插接端5310与插接槽5201和插接槽5202脱离后,作用在上盖板56和/或下盖板55上的绕转轴54转动方向的外力,通过固定在上盖板56上的螺钉5011作用在压块532上,使得压块532够绕转轴54旋转。
在旋转了一定角度之后,拨片531的插接端5310对准了卡爪52的插接槽5202或插接槽5201。由于弹簧535处于拉伸状态,因而当压块延伸方向上的外力消失后,由处于拉伸状态的弹簧535拉动上盖板56、以及与上盖板56固定的拨片531朝向卡爪52移动,最终使得拨片531的插接端5310插接在其对准的插接槽5202或插接槽5201内。
可见,柄部能够在不同位置和角度与卡爪52固定连接。而且,柄部能够由其拨片531通过插接的方式与卡爪52固定连接,也能够与卡爪52分离,而且,在与卡爪52分离后,还通过压块532与卡爪52相连,不会完全与卡爪52脱离。
进一步地,由于拨片531上的插接端5310在压块532的带动下旋转到与插接槽5201或插接槽5202对应的位置时,能够在与压块532相连的弹簧535所产生的弹力作用下,由上盖板56带动而自动插入到插接槽5201或插接槽5202内,从而使得本实施例中的助力扳手使用十分方便,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较佳地,上盖板56的安装柱563在远离卡爪52的方向上长出压块532自由端的距离,大于弹簧535的自然长度,以使得弹簧535在任何情况下均处于拉伸状态,并通过上盖板56对拨片531产生向卡爪52方向的拉力,保证拨片531能够稳固地插接在卡爪52的插接槽5201或插接槽5202内。
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利用弹片等其他弹性结构替换本实施例中的弹簧535;滑槽5321的长度应保证弹簧535等弹性结构不会被拉伸到极限长度,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下盖板55将上盖板56朝向下方的开口面封闭还以保护外力不会直接作用在拨片531或弹簧535等结构上,避免拨片531、弹簧535等结构的损坏。这种情况下,弹簧535还可以连接在螺钉5031上。
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中的助力扳手也可以不包括上盖板56和下盖板55。这种情况下,拨片531远离卡爪52的一端,应在远离卡爪52的方向上长于压块532的自由端,弹簧535本来固定在上盖板56安装柱563上的一端,即可固定在拨片531在远离卡爪52的方向上长于压块532自由端的一端上,以保证在外力将拨片531的插接端5310从卡爪52的插接槽5201或插接槽5202拔出时,弹簧535处于拉伸状态。
如果需要将本实施例中的助力扳手安装于其他待助力设备上,则在卡爪52靠近于钩状端部520的位置上,还设有安装孔521,用于安装转轴51,转轴51穿过卡爪52上的安装孔521,可以将助力扳手安装在例如大插卡等外部结构上。
其中,转轴51可以为阶梯轴,本实施例中的助力扳手还可以包括一个保护套57,该保护套57套接在与卡爪52的安装孔521垂直的上下两面上,且保护套57在与安装孔521对应的位置上,具有与安装孔521大小相同的通孔,这样,保护套57可以防止卡爪52与转轴51的阶梯面以及与外部待助力设备之间的磨损。
以上,是对本实施例中助力扳手结构及工作原理的详细说明,下面,以该助力扳手安装于如图1所示的插卡组件为例,对本实施例中的助力扳手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8a~图8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助力扳手安装于大插卡上的状态示意图。在图8a~图8c中,为了显示出拨片531插接在卡爪52不同槽位内的状态,因而未示出压块532和上盖板56。
以将本实施例中的助力扳手安装于如图1所示的插卡组件上为例,如图8a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助力扳手通过转轴51安装于大插卡的电路板安装面12上;此时未将大插卡1插入到槽位内,卡爪52的钩状端部520未伸出到大插卡1的侧边之外,保证如图1所示的插卡组件能够插入到机箱的槽位内;拨片531的插接端5310插接在卡爪52的插接槽5201内。
如图8b所示,当外力向靠近小插卡2的方向推动助力扳手的柄部绕转轴51旋转一定的角度并满足大单板的插入行程,使得卡爪52随之旋转且其钩状端部520伸出到大插卡1的侧边之外,并插入到如图3a至图3c所示的槽位内壁上的凹槽6中,使得助力扳手5以其卡爪52的钩状端部520与凹槽6的接触点为支点向插入方向旋转,并通过转轴51对大插卡1产生一插入方向的作用力,将大插卡1插入到槽位内,进而使得大插卡1上的单板插入到槽位内的插座中。
此时,如果需要将小插卡2拔出,则拨片531所在的柄部阻挡了小插卡2的拆卸路径。
为了避免拨片531所在的柄部阻挡小插卡2的拆卸路径,外力将拨片531从卡爪52的插接槽5201中拔出,并带动包括拨片531在内的柄部向远离小插卡2的方向旋转,使得拨片531的插接端5310对准卡爪52的插接槽5202,此时,外力消失后,拨片即在弹簧535弹力的作用下,由上盖板56带动,插入到卡爪52的插接槽5202内。由于插接槽5201和插接槽5202的中心位置与安装孔522圆心的连线之间具有预设的角度,因此,如图8c所示,拨片531所在的柄部近似垂直于小插卡2所在的平面,未在小插卡2的拆卸路径上,从而不会阻挡小插卡2的拆卸,即当小插卡2拆卸后,在向插卡组件插入方向的反方向移动时,不会与助力扳手的柄部接触。
图9中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助力扳手安装在大插卡上且不阻挡小插卡拔出的状态。
可见,如果将本实施例中的助力扳手安装于插卡组件上,则可避免助力扳手阻挡小插卡的拆卸,从而提高了插接安装的灵活性。
实际应用中,可任意设置卡爪上插接槽的个数、位置和角度,以使得助力扳手的柄部能够以任意位置和角度与卡爪固定连接,以满足实际安装需求。
本实用新型中的助力扳手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式,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助力扳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助力扳手包括:
本实施例中的卡爪52与实施例一中的相同。参见图5,卡爪52的一端设有钩状端部520、另一端的弧形边缘上设置有插接槽5201和插接槽5202。
在钩状端部520与设有插接槽5201和插接槽5202的弧形边缘之间,卡爪52上还设有一个安装孔522;插接槽5201和插接槽5202的中心位置与安装孔522圆心的连线之间具有预设的角度。
卡爪52上的安装孔522、插接槽5201和插接槽5202均用于实现与柄部的连接。
下面对柄部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0所示的助力扳手中,柄部包括:拨片531和压块532,拨片531位于压块532下方。
拨片531的一端具有一插接端5310,用于插入在卡爪52的插接槽5201或插接槽5202内。
拨片531上顺序设有两个穿透拨片531且平行于拨片531延伸方向的滑槽5311,两个螺钉5011分别穿过拨片531上的一个滑槽5311固定在压块532下表面上,且螺钉5011穿过滑槽5311部分的直径略小于滑槽5311的宽度。
其中,螺钉5011可直接穿透压块532从而固定在压块532上;压块532下表面也可以设置与实施例一中上盖板56内表面的安装柱561和安装柱562相同或相似的安装柱,以使得螺钉5011可固定在压块532下表面的安装柱上;较佳地,压板532可以不设置安装柱而直接对应拨片531上的滑槽5311设置螺纹孔,螺钉5011直接紧固到压板532的螺纹孔。
本实施例中,压块532在背向拨片531插接端5310的方向上长于拨片531不具有插接端5310的另一端。压块532背向拨片531插接端5310的一端与弹簧535的一端相连,该弹簧535的另一端朝向拨片531插接端5310的方向,与拨片531不具有插接端5310的另一端相连,其中,压块532与卡爪52转动连接后,压块532与拔片531背向拔片531插接端5310方向之间的距离差,小于弹簧535的自然长度,从而使弹簧535处于压缩状态。其中,压块532背向拨片531插接端5310的一端,可具有一朝向拨片531的凸起结构5323,用于固定弹簧535的一端,为防止弹簧弯曲,弹簧外周可装有刚性圆筒状防护罩,比弹簧自然长度短,不影响拨片531相对压块532相对移动。
以上,是本实施例中的助力扳手的柄部结构。下面,对本实施例中的柄部与卡爪52的连接方式、以及助力扳手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压块532与拨片531插接端5310同一朝向的一端上设置有安装孔5322,转轴54穿过卡爪52上的安装孔522和压块532上的安装孔5322,将压块532与卡爪52转动连接,压块53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能够绕转轴54旋转。
拨片531的插接端5310可插入在卡爪52的插接槽5201或插接槽5202内。
在压块532延伸方向上,由于螺钉5011穿过滑槽5311部分的直径略小于滑槽5311的宽度,因而滑槽5311能够相对于螺钉5011在平行于压块532延伸方向上移动,使得拨片531能够相对于压块532向靠近卡爪52和远离卡爪52的方向移动,且移动的距离受到滑槽5311长度的限制,即拨片531相对于压块532,在压块532延伸方向上具有自由度。
拨片531向靠近卡爪52的方向移动,则插接端5310插接在卡爪52的插接槽5201或插接槽5202内。
在压块延伸方向上的外力作用,使得拨片531向远离卡爪52的方向移动,则插接端5310与插接槽5201或插接槽5202脱离,且弹簧535处于压缩状态。
在拨片531的插接端5310与插接槽5201和插接槽5202脱离后,压块532转动方向上的外力直接作用在压块532上使其能够绕转轴54旋转。
由于螺钉5011穿过滑槽5311部分的直径略小于滑槽5311的宽度,即螺钉5011相对于滑槽5311在压块532转动方向上不具有自由度,因此,通过螺钉5011与压块532相连的拨片随着压块532绕转轴54旋转。
在旋转了一定角度之后,拨片531的插接端5310对准了卡爪52的插接槽5202或插接槽5201。由于弹簧535处于压缩状态,因而当压块延伸方向上的外力消失后,由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535对拨片531产生的朝向卡爪52方向的推力,使得拨片531朝向卡爪52移动,并使得拨片531的插接端5310插接在其对准的插接槽5202或插接槽5201内。
可见,柄部能够在不同位置和角度与卡爪52固定连接。而且,柄部能够由其拨片531通过插接的方式与卡爪52固定连接,也能够与卡爪52分离,而且,在与卡爪52分离后,还通过压块532与卡爪52相连,不会完全与卡爪52脱离。
进一步地,由于拨片531上的插接端5310在压块532的带动下旋转到与插接槽5201或插接槽5202对应的位置时,能够在与压块532相连的弹簧535所产生的弹力作用下,由上盖板56带动而自动插入到插接槽5201或插接槽5202内,从而使得本实施例中的助力扳手使用十分方便,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较佳地,压块532上的凸起结构5323,在远离卡爪52方向上,长出拨片531连接弹簧535的一端的长度,小于弹簧535的自然长度,使得弹簧535在任何情况下,都处于压缩状态,从而能够向卡爪52的方向对拨片531产生一推力,并保证拨片531能够稳固地插接在卡爪52的插接槽5201或插接槽5202内。
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利用弹片等其他弹性结构替换本实施例中的弹簧535;滑槽5311的长度应保证弹簧535等弹性结构不会被压缩到极限长度,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与实施例一相同,如果需要将本实施例中的助力扳手安装于其他外部设备上,则在卡爪52靠近于钩状端部520的位置上,还设有安装孔521,用于安装转轴51,转轴51穿过卡爪52上的安装孔521,可以将助力扳手安装在例如大插卡等外部结构上。
本实施例中,转轴51可以为阶梯轴,助力扳手中也可以包括与实施例一中相同的保护套57,该保护套57可以按照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方式套接在与卡爪52的安装孔521垂直的上下两面上,以防止卡爪52与安装转轴51和外部结构之间的磨损。
如果将本实施例中的助力扳手安装于如图1所示的插卡组件中,其使用原理与实施例一中的助力扳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两个实施例中,实施例一中的助力扳手包括上盖板56和下盖板55,对拨片531、压块532等结构起到了保护作用,因而相比于实施例二,使用寿命更长;实施例二中不需要如实施例一中上盖板56即可实现拨片531在弹性结构作用下自动插入到卡爪52的插接槽5201或插接槽5202中,相比于实施例一,结构更加简单。
其中,实施例一中的助力扳手也可以不包括上盖板56和下盖板55,而是将弹簧535等弹性结构与上盖板56连接的一端,连接在拨片531远离卡爪52的一端,拨片531的该端上也可以具有类似于实施例二中压块532上的凸起结构5323。而且,弹性结构应保证当拨片531的插接端5310从插接槽5201或插接槽5202中拔出后,能够产生一个朝向卡爪52方向的拉力。
以上两个实施例均能够实现柄部在不同角度和位置上与卡爪的固定连接,从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柄部所处位置和角度,能够避免例如柄部阻挡小插卡拆卸路径的情况发生。
实际应用中,对于卡爪,可以任意设置插接槽的数量、位置和角度,柄部结构也可按照上述两个实施例中的原理进行改造;助力扳手也可以不通过转轴安装于其他外部设备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以及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助力扳手,包括:卡爪和柄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爪的一端上设有钩状端部,另一端的边缘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开口成预定夹角的插接槽;
所述柄部包括:压块和拨片,其中,
所述压块的一端与卡爪转动相连;
所述拨片与所述压块上下连接为一个整体,且所述拨片在所述压块的延伸方向上具有自由度;
所述拨片朝向所述卡爪的一端设有插接端,所述插接端插入在所述卡爪上的任意一个插接槽内;所述拨片在远离所述卡爪的方向上移动,则其插接端退出所述卡爪上的插接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柄部在所述压块背向所述拨片的一侧,进一步包括上盖板;
所述压块上具有平行于压块延伸方向的滑槽;
有紧固件将所述拨片与所述上盖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压块上的滑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为具有两个开口面的空心壳体,其中一个开口面朝向所述压块、另一个开口面朝向所述卡爪;
所述上盖板的在远离所述卡爪的方向上,长于所述压块未连接所述卡爪的一端,且在上盖板长于所述压块的位置上,具有朝向所述压块凸起的安装柱;
所述柄部进一步包括下盖板;
所述下盖板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拨片背向所述压块的一面上,且通过另一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安装柱上,用于封闭所述上盖板朝向所述压块的开口面;
所述柄部进一步包括弹性结构,其一端与所述压块未连接所述卡爪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固定在与所述安装柱上的另一紧固件相连;
所述拨片的插接端与所述插接槽脱离,则所述弹性结构处于拉伸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助力扳手,其特征在于,在远离所述卡爪的方向上,所述安装柱与所述压块未连接所述卡爪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弹性结构的自然长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片远离所述卡爪的一端,在远离所述卡爪的方向上长于所述压块未连接所述卡爪的一端;
所述柄部进一步包括弹性结构,其一端与所述压块未连接所述卡爪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拨片远离所述卡爪的一端相连;
所述拨片的插接端与所述插接槽脱离,则所述弹性结构处于拉伸状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片上具有平行于压块延伸方向的滑槽;
有紧固件穿过所述滑槽固定在所述拨片上;
所述压块的自由端在朝向所述拨片的一侧,具有一凸起结构;
所述柄部进一步包括弹性结构,其一端朝向所述卡爪并固定在所述拨片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凸起结构上;
所述拨片的插接端与所述插接槽脱离,则所述弹性结构处于压缩状态。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助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上进一步包括用于通过转轴将所述助力扳手转动连接在外部待助力设备上的安装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助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扳手进一步包括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套接在所述卡爪上与所述安装孔垂直的两面上,且所述保护套在与所述安装孔对应的位置上,具有与所述安装孔大小的通孔。
9、一种机箱组件,包括槽位和插卡组件,
所述槽位内壁在预设位置上具有凹槽;
所述插卡组件中包括用于在所述槽位内推拉的第一插卡和用于安装在所述第一插卡上的第二插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插卡平行于插入方向的侧边上,包括助力扳手,所述第一插卡与所述助力扳手转动连接,其中,
所述助力扳手包括:卡爪和柄部,
所述卡爪转动连接在所述侧边上;
所述卡爪的一端上设有钩状端部,另一端的边缘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开口成预定夹角的插接槽;
所述柄部包括:压块和拨片,其中,
所述压块的一端与卡爪转动相连;
所述拨片与所述压块上下连接为一个整体,且所述拨片在所述压块的延伸方向上具有自由度;
所述拨片朝向所述卡爪的一端设有插接端,所述插接端插入在所述卡爪上至少两个插接槽中的第一插接槽内;
所述助力扳手的卡爪的钩状端部插入在所述凹槽中,所述助力扳手绕所述卡爪的钩状端部旋转,则所述插板组件插入到所述槽位内;
所述拨片在远离所述卡爪的方向上移动,则其插接端退出所述第一插接槽;与所述压块旋转预设角度,所述拨片在靠近所述卡爪的方向上移动,则其插接端插入在所述卡爪上的第二插接槽内;所述第二插卡向所述插卡组件插入方向的反方向移动时,与所述助力扳手不干涉。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柄部在所述压块背向所述拨片的一侧,进一步包括上盖板;
所述压块上具有平行于压块延伸方向的滑槽;
有紧固件将所述拨片与所述上盖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压块上的滑槽。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机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为具有两个开口面的空心壳体,其中一个开口面朝向所述压块、另一个开口面朝向所述卡爪;
所述上盖板的在远离所述卡爪的方向上,长于所述压块未连接所述卡爪的一端,且在上盖板长于所述压块的位置上,具有朝向所述压块凸起的安装柱;
所述柄部进一步包括下盖板;
所述下盖板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拨片背向所述压块的一面上,且通过另一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安装柱上,用于封闭所述上盖板朝向所述压块的开口面;
所述柄部进一步包括弹性结构,其一端与所述压块未连接所述卡爪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固定在与所述安装柱上的另一紧固件相连;
所述拨片的插接端与所述插接槽脱离,则所述弹性结构处于拉伸状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机箱组件,其特征在于,在远离所述卡爪的方向上,所述安装柱与所述压块未连接所述卡爪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弹性结构的自然长度。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片远离所述卡爪的一端,在远离所述卡爪的方向上长于所述压块未连接所述卡爪的一端;
所述柄部进一步包括弹性结构,其一端与所述压块未连接所述卡爪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拨片远离所述卡爪的一端相连;
所述拨片的插接端与所述插接槽脱离,则所述弹性结构处于拉伸状态。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片上具有平行于压块延伸方向的滑槽;
有紧固件穿过所述滑槽固定在所述拨片上;
所述压块的自由端在朝向所述拨片的一侧,具有一凸起结构;
所述柄部进一步包括弹性结构,其一端朝向所述卡爪并固定在所述拨片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凸起结构上;
所述拨片的插接端与所述插接槽脱离,则所述弹性结构处于压缩状态。
CNU2007201729086U 2007-08-31 2007-08-31 一种助力扳手及机箱组件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1915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729086U CN201119159Y (zh) 2007-08-31 2007-08-31 一种助力扳手及机箱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729086U CN201119159Y (zh) 2007-08-31 2007-08-31 一种助力扳手及机箱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19159Y true CN201119159Y (zh) 2008-09-17

Family

ID=39993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72908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19159Y (zh) 2007-08-31 2007-08-31 一种助力扳手及机箱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19159Y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1207A (zh) * 2011-10-10 2012-02-22 福建敏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机箱pcb板的通用助拔器
CN109379873A (zh) * 2018-12-05 2019-02-22 国核自仪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插入与顶出机构及印制板插入与顶出装置
CN111338440A (zh) * 2020-02-29 2020-06-26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转动式把手的psu及机箱
CN111587025A (zh) * 2020-05-15 2020-08-25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抽拉组件
CN112421539A (zh) * 2020-10-28 2021-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插接箱及数据中心
CN113747723A (zh) * 2021-11-08 2021-12-03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机箱锁的机箱及开关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1207A (zh) * 2011-10-10 2012-02-22 福建敏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机箱pcb板的通用助拔器
CN109379873A (zh) * 2018-12-05 2019-02-22 国核自仪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插入与顶出机构及印制板插入与顶出装置
CN111338440A (zh) * 2020-02-29 2020-06-26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转动式把手的psu及机箱
CN111587025A (zh) * 2020-05-15 2020-08-25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抽拉组件
CN112421539A (zh) * 2020-10-28 2021-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插接箱及数据中心
CN113747723A (zh) * 2021-11-08 2021-12-03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机箱锁的机箱及开关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19159Y (zh) 一种助力扳手及机箱组件
CN202084755U (zh) 一种连接器模块结构及其固定框架
CN201226434Y (zh) 一种母线槽插接装置
CN101562100B (zh) 用于断路器的弹簧释放机构
CN101521336A (zh) 具有插脚或插座条的可顺序排列的电子装置壳体
CN104064411A (zh) 一种断路器的接线装置、断路器以及断路器组件
US20180131165A1 (en) Interlocking mechanism for circuit breaker
CN103682994A (zh) 电力电子装置、电力电子系统及功率单元的热插拔方法
CN102057341A (zh) 具有枢转面板的存储设备托架
CN101959387A (zh) 卡固定装置
CN108361828A (zh) 一种空调器
CN201919284U (zh) 风扇的插拔装置以及风扇散热装置
CN107834390B (zh) 一种配电箱
CN108092143B (zh) 一种便于维修的配电柜
CN101749796B (zh) 一种空调器
CN108868532A (zh) 一种百叶窗和机箱
CN101137021A (zh) 带数字化播放器的平板电视机
CN102833977B (zh) 一种可拔插模块及服务器
CN217114146U (zh) 一种用于继电保护屏的组装式防误碰空气开关
CN109917870A (zh) 计算机主机
CN219959791U (zh) 一种电气配电柜
CN108205983A (zh) 一种改进型广告灯箱固定装置
CN210468457U (zh) 一种配电柜、锁紧机构、压板及锁紧片
CN2847811Y (zh) 组合式面板
CN216389984U (zh) 一种计算机网络安全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