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16110Y - 机车供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机车供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16110Y
CN201116110Y CNU2007201949207U CN200720194920U CN201116110Y CN 201116110 Y CN201116110 Y CN 201116110Y CN U2007201949207 U CNU2007201949207 U CN U2007201949207U CN 200720194920 U CN200720194920 U CN 200720194920U CN 201116110 Y CN201116110 Y CN 20111611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ducts
locomotive
airduct
air duc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9492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兴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shuy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R Qishuy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R Qishuy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R Qishuyan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19492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1611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1611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1611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机车供风装置,具有设置在机车上的第一总风缸,第一总风缸连接有总风管,总风管连接有相并联的一号风管、二号风管、三号风管、四号风管;一号风管连接七号风管,七号风管通向机车I端,七号风管末端分成两支管,二号风管连接八号风管,八号风管通向机车II端,在八号风管末端分成两支管,三号风管与四号风管均与并联的五号风管和六号风管连接,五号风管、六号风管分别与七号风管、八号风管连接;在机车I端和II端分别设有I号压力表和II号压力表。本实用新型是向铁路旅客列车的客车专用供风管供风,而客车专用供风管是向客车空气弹簧旁承和塞拉门及真空集便器供风,空气弹簧旁承和塞拉门及真空集便器的用风不再从列车管取,保证列车制动用气,保证行车安全。

Description

机车供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车供风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在铁路提速之前,客车只有一根列车管,控制列车制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客车相继采用了空气弹簧旁承和塞拉门及真空集便器。空气弹簧旁承和塞拉门及真空集便器都需要使用压缩空气。目前客车空气弹簧旁承和塞拉门及真空集便器所用压缩空气是从列车管取的。铁路提速后,上述客车空气弹簧旁承和塞拉门及真空集便器用风仍从列车管取风,已影响到列车制动,危及行车安全,因此客车上要增加一根供空气弹簧旁承和塞拉门及真空集便器用风的专用供风管,不再从列车管取风,这样客车上就有了两根风管,相应地,机车上必须增加供风管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向旅客列车的客车专用供风管供风的机车供风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具有设置在机车上的第一总风缸,第一总风缸接到空气压缩机上,第一总风缸连接有总风管,总风管连接有相并联的一号风管、二号风管、三号风管、四号风管;所述一号风管上连接截断塞门,一号风管连接七号风管,七号风管通向机车I端,七号风管末端分成两支管,两支管延伸至机车外,两七号风管支管在机车内的部分上各连接有截断塞门,在机车外的部分上各连接有折角塞门和总风软管连接器总成;所述二号风管上连接截断塞门,二号风管连接八号风管,八号风管通向机车II端,在八号风管末端分成两支管,两支管延伸至机车外,两八号风管支管在机车内的部分上各连接有截断塞门,在机车外的部分上各连接有折角塞门和总风软管连接器总成;所述三号风管上连接有前截断塞门、减压阀和后截断塞门,四号风管连接有截断塞门和减压阀;三号风管与四号风管均与并联的五号风管和六号风管连接,在五号风管上连接有止回阀、六号风管上连接有止回阀;五号风管、六号风管分别与七号风管、八号风管连接;在机车I端和II端分别设有I号压力表和II号压力表,I号压力表连接在总风管和八号风管上,II号压力表连接在总风管和七号风管上。
本供风装置还具有第二总风缸,第二总风缸由连接风管与第一总风缸串接,连接风管中连接止回阀,上述第二总风缸连接其它风系统风管。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机车上增加了供风装置,向客车专用供风管供风,而专用供风管是向客车空气弹簧旁承和塞拉门及真空集便器供风,空气弹簧旁承和塞拉门及真空集便器的用风不再从列车管取,保证列车制动用气,保证行车安全。本实用新型使机车的两端都能供风。七号和八号风管末端分成两支管,两支管分别处于正司机侧和副司机侧,方便司机连接机车与客车间的供风管的操纵。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所示,实施例具有设置在机车上的第一总风缸11和第二总风缸12,第一总风缸11接到空气压缩机15上,第二总风缸12由连接风管13与第一总风缸11串接,连接风管13上连接有止回阀H。第一总风缸11连接有总风管14,总风管14与连接风管13并联,上述第二总风缸12连接其它风系统风管。
总风管14连接有相并联的一号风管1、二号风管2、三号风管3、四号风管4。
所述一号风管1上连接截断塞门A,一号风管1连接七号风管7,七号风管7通向机车I端,七号风管7末端分成两支管7-1、7-2,两支管7-1、7-2延伸至机车外,两七号风管支管7-1、7-2在机车内的部分上各连接有截断塞门S1,在机车外的部分上各连接有折角塞门Q1和总风软管连接器总成T1。
所述二号风管2上连接截断塞门B,二号风管2连接八号风管8,八号风管8通向机车II端,在八号风管末端分成两支管8-1、8-2,两支管8-1、8-2延伸至机车外,两八号风管支管8-1、8-2在机车内的部分上各连接有截断塞门S2,在机车外的部分上各连接有折角塞门Q2和总风软管连接器总成T2。
所述三号风管3上连接有前截断塞门E、减压阀C和后截断塞门G,四号风管4连接有截断塞门F和减压阀D;三号风管3与四号风管4均与并联的五号风管5和六号风管6连接,在五号风管5上连接有止回阀J,六号风管6上连接有止回阀K。五号风管5与七号风管7连接,六号风管6与八号风管8连接。
三号风管3上的减压阀C与四号风管4上的减压阀D互为备用,当一个减压阀坏了,切换另一个减压阀工作。
在机车I端和II端分别设有I号压力表M和II号压力表N,I号压力表M连接在总风管14和八号风管8上,II号压力表N连接在总风管14和七号风管7上。
本装置具有以下六种工作状态:
1、当机车I端的两七号风管支管7-1、7-2上的总风软管连接器总成T1分别与另一台机车的总风软管连接器总成相连,打开一号风管1上的截断塞门A以及七号风管支管7-1、7-2上的两截断塞门S1和两折角塞门Q1,关闭二号风管2上的截断塞门B和八号风管支管8-1、8-2上的两折角塞门Q2,关闭三号风管3上的前截断塞门E和四号风管4上的截断塞门F。在这种情况下,压缩空气经一号风管1、七号风管7,再经七号风管支管7-1、7-2和两总风软管连接器总成T1输出,输出为总风(空气压力750~900kPa)。
2、当机车II端的两八号风管支管8-1、8-2上的总风软管连接器总成
T2与另一台机车的总风软管连接器总成相连,打开二号风管2上的截断塞门B以及八号风管支管8-1、8-2上的两截断塞门S2和两折角塞门Q2,关闭一号风管1上的截断塞门A和七号风管的两支管7-1、7-2上的两折角塞门Q1,关闭三号风管3上的前截断塞门E和四号风管4上的截断塞门F。在这种情况下,压缩空气经二号风管2、八号风管8,再分别经八号风管支管8-1、8-2和两总风软管连接器总成T2输出,输出为总风(空气压力750~900kPa)。
3、当机车I端的两七号风管支管7-1、7-2上的两总风软管连接器总成T1与客车的总风软管连接器总成相连,关闭一号风管1上的截断塞门A、二号风管2上的截断塞门B、三号风管3上的前截断塞门E和后截断塞门G,关闭八号风管支管8-1、8-2上的两折角塞门Q2,打开四号风管4上的截断塞门F,打开七号风管支管7-1、7-2上的两截断塞门S1和两折角塞门Q1。在这种情况下,压缩空气经四号风管4、五号风管5、七号风管7、再分别经七号风管支管7-1、7-2和两总风软管连接器总成T1输出,为客车供风,供风空气压力600kPa。
4、当机车II端的八号风管支管8-1、8-2上的两总风软管连接器总成T2与客车的总风软管连接器总成相连,关闭一号风管1上的截断塞门A、二号风管2上的截断塞门B、三号风管3上的前截断塞门E和后截断塞门G,关闭七号风管支管7-1、7-2上的两折角塞门Q1,打开四号风管4上的截断塞门F、打开八号风管支管8-1、8-2上的两截断塞门S2和两折角塞门Q2。在这种情况下,压缩空气经四号风管4、六号风管6、八号风管8、再分别经八号风管支管8-1、8-2和两总风软管连接器总成T2输出,为客车供风,供风空气压力600kPa。
5、当机车I端的七号风管支管7-1、7-2上的两总风软管连接器总成T1与客车的总风软管连接器总成相连,机车II端的八号风管支管8-1、8-2上的两总风软管连接器总成T2与另一台机车相连重联牵引时,关闭一号风管上的截断塞门A、三号风管上的前截断塞门E和后截断塞门G,打开二号风管上的截断塞门B、四号风管4上的截断塞门F,打开七号风管支管7-1、7-2上的两截断塞门S1和两折角塞门Q1,打开八号风管支管8-1、8-2上的两截断塞门S2和两折角塞门Q2。在这种情况下,压缩空气分成两路,一路压缩空气经四号风管4、五号风管5、七号风管7,再分别经两七号风管支管7-1、7-2和两总风软管连接器总成T1为客车供风,供风空气压力600kPa;另一路压缩空气经二号风管2、八号风管8、再分别经八号风管支管8-1、8-2和两总风软管连接器总成T2输出,输出为总风(空气压力750~900kPa)。
6、当机车II端的八号风管支管8-1、8-2上的两总风软管连接器总成T2与客车的总风软管连接器总成相连,机车I端的七号风管支管7-1、7-2上的总风软管连接器总成与另一台机车相连重联牵引时,关闭二号风管2上的截断塞门B、三号风管上的前截断塞门E和后截断塞门G,打开一号风管上的截断塞门A、四号风管4上的截断塞门F,打开七号风管支管7-1、7-2上的两截断塞门S1和两折角塞门Q1,打开八号风管支管8-1、8-2上的两截断塞门S2和两折角塞门Q2。在这种情况下,压缩空气分成两路,一路压缩空气经四号风管4、六号风管6、八号风管8,再分别经八号风管支管8-1、8-2和两总风软管连接器总成T2为客车供风,供风空气压力600kPa;另一路压缩空气经一号风管1、七号风管7、再分别经七号风管支管7-1、7-2和两总风软管连接器总成T1输出,输出为总风(空气压力750~900kPa)。

Claims (2)

1、一种机车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设置在机车上的第一总风缸(11),第一总风缸(11)接到空气压缩机(15)上,第一总风缸(11)连接有总风管(14),总风管(14)连接有相并联的一号风管(1)、二号风管(2)、三号风管(3)、四号风管(4);所述一号风管(1)上连接截断塞门(A),一号风管(1)连接七号风管(7),七号风管(7)通向机车I端,七号风管(7)末端分成两支管(7-1、7-2),两支管(7-1、7-2)伸至机车外,两七号风管支管(7-1、7-2)在机车内的部分上各连接有截断塞门(S1),在机车外的部分上各连接有折角塞门(Q1)和总风软管连接器总成(T1);所述二号风管(2)上连接截断塞门(B),二号风管(2)连接八号风管(8),八号风管(8)通向机车II端,在八号风管末端分成两支管(8-1、8-2),两支管(8-1、8-2)延伸至机车外,两八号风管支管(8-1、8-2)在机车内的部分上各连接有截断塞门(S2),在机车外的部分上各连接有折角塞门(Q2)和总风软管连接器总成(T2);所述三号风管(3)上连接有前截断塞门(E)、减压阀(C)和后截断塞门(G),四号风管(4)连接有截断塞门(F)和减压阀(D);三号风管(3)与四号风管(4)均与并联的五号风管(5)和六号风管(6)连接,在五号风管(5)上连接有止回阀(J)、六号风管(6)上连接有止回阀(K);五号风管(5)、六号风管(6)分别与七号风管(7)、八号风管(8)连接;在机车I端和II端分别设有I号压力表(M)和II号压力表(N),I号压力表(M)连接在总风管(14)和八号风管(8)上,II号压力表(N)连接在总风管(14)和七号风管(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本供风装置还具有第二总风缸(12),第二总风缸(12)由连接风管(13)与第一总风缸(11)串接,连接风管(13)中连接止回阀(H),上述第二总风缸(12)连接其它风系统风管。
CNU2007201949207U 2007-11-13 2007-11-13 机车供风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1611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949207U CN201116110Y (zh) 2007-11-13 2007-11-13 机车供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949207U CN201116110Y (zh) 2007-11-13 2007-11-13 机车供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16110Y true CN201116110Y (zh) 2008-09-17

Family

ID=39990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94920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16110Y (zh) 2007-11-13 2007-11-13 机车供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16110Y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90733A (zh) * 2011-12-07 2012-06-13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机车双端操作双管供风方法
CN104590291A (zh) * 2014-12-01 2015-05-06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机车及机车双管供风切换装置
CN105329255A (zh) * 2015-12-04 2016-02-17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机车双管供风系统及其供风管供风监控方法
CN105480242A (zh) * 2015-12-16 2016-04-13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车组用风源适配器
CN105480254A (zh) * 2016-01-13 2016-04-13 中车洛阳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车辆模块化驻车制动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90733A (zh) * 2011-12-07 2012-06-13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机车双端操作双管供风方法
CN104590291A (zh) * 2014-12-01 2015-05-06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机车及机车双管供风切换装置
CN105329255A (zh) * 2015-12-04 2016-02-17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机车双管供风系统及其供风管供风监控方法
CN105480242A (zh) * 2015-12-16 2016-04-13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车组用风源适配器
CN105480254A (zh) * 2016-01-13 2016-04-13 中车洛阳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车辆模块化驻车制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16110Y (zh) 机车供风装置
CN102963344B (zh) 轨道车辆空气制动系统控制装置
CN201484437U (zh) 一种机车制动机制动系统
CN109334705B (zh) 一种无轨电车制动系统及无轨电车
CN101767583A (zh) 一种用于机车均衡风缸的压力控制装置
CN109878488A (zh) 一种地铁列车的液压制动系统
CN201573638U (zh) 一种用于机车均衡风缸的压力控制装置
CN201432668Y (zh) 重联机车新型双管供风装置
CN111976781B (zh) 一种铁路货车用独立供风制动系统及使用方法
CN201102538Y (zh) 一种简化空气管路的制动机机车制动系统
RU128586U1 (ru) Тормозная система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ого вагона
CN201842110U (zh) 一种小编组内燃动车组制动系统
CN202923629U (zh) 轨道车辆空气制动系统控制装置
CN209241054U (zh) 轨道动力平车及其制动系统
CN103863352A (zh) 一种车钩自动控制系统及其应用
CN202657018U (zh) 一种驻车制动系统
CN102490733A (zh) 机车双端操作双管供风方法
CN204222881U (zh) 内燃动车组制动模块
CN203020302U (zh) 轨道车辆制动系统用中继阀
CN203819258U (zh) 一种车钩自动控制系统
RU179381U1 (ru) Блок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ого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CN102530017A (zh) 一种重载列车用逻辑式电空制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0992196Y (zh) 无轨无线电车制动装置
CN203856589U (zh) 一种摆渡车及其排气制动系统
CN201291855Y (zh) 一种用于城轨车辆整列编挂铁路运输用的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17

Termination date: 20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