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99214Y - 防撞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撞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99214Y
CN201099214Y CNU2007201728793U CN200720172879U CN201099214Y CN 201099214 Y CN201099214 Y CN 201099214Y CN U2007201728793 U CNU2007201728793 U CN U2007201728793U CN 200720172879 U CN200720172879 U CN 200720172879U CN 201099214 Y CN201099214 Y CN 20109921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bber
anticollision device
induction opening
rubber block
hol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7287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连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72017287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9921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9921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9921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撞装置,该防撞装置包括:壳体,包括承载盖以及一个或一个以上嵌套筒,内部形成中空容间;一个或一个以上橡胶块,为中空橡胶块,填充在中空容间。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个或多个嵌套筒缓冲结构,并且在结构内部填充橡胶球,使得该防撞装置具有较好的防撞性能,并且内部填充的橡胶球可以进行更换,保证了防撞装置的性能,同时节约了成本。

Description

防撞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量的增加,汽车碰撞事故也经常发生,虽然有保险杠,但是由于保险杠是刚性的,在碰撞力较大时,不仅保险杠及汽车的外形容易受损,车上的人员也容易受伤。针对这种刚性保险杠的缺点,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弹簧钢板防撞装置,该防撞装置由多层左右对称的逐级排列的弹簧钢板构成,弹簧钢板一端用钢匝匝成一个U型整体,另一端为弯曲的减震触头,最外层的减震触头固定在衬板上,衬板与弹簧钢板形成的腔内安装有弹簧,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起到缓冲碰撞力的作用,但是,这种防撞装置缓冲力太小,车体相撞后驾驶员受伤的可能性还是很大,且这种防撞装置在损坏后不易修复,只能更换新的防撞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防撞性能好的防撞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撞装置,该防撞装置包括:
壳体,包括承载盖以及一个或一个以上嵌套筒,内部形成中空容间;
一个或一个以上橡胶块,为中空橡胶块,填充在中空容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承载盖上设有进料口。
所述嵌套筒设有底板,底板上设有孔。
所述橡胶块为球体、不对称球体、椭球体或多边体橡胶块,所述橡胶块设有进气孔,该进气孔为橡胶进气孔或者金属进气孔。
所述带有金属进气孔的橡胶块与嵌套筒固定连接,其金属进气孔固定于防撞装置朝向车体一侧,但金属进气孔的位置不能影响嵌套筒的伸缩,也不能影响防撞装置与车体的固定连接。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多个嵌套筒缓冲结构,并且在结构内部填充橡胶块,使得该防撞装置具有较好的防撞性能,并且内部填充的橡胶块可以进行更换,保证了防撞装置的性能,同时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撞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撞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球体橡胶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一种防撞装置壳体,包括承载盖以及一个或一个以上嵌套筒,内部形成中空容间;一个或一个以上橡胶块,为中空橡胶块,填充在中空容间。
上述橡胶块可以为球体、椭球体、非对称球体、多边体等各种几何体的橡胶块。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防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防撞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主要由承载盖3以及一个或一个以上嵌套筒2组成,内部形成中空容间6;一个或一个以上橡胶块,为中空橡胶块,填充在中空容间内。应用时,可将承载盖3以及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嵌套筒2嵌套在一起,通过最后一个嵌套筒将该防撞装置固定在车辆等上,向形成的中空容间6内填充中空橡胶块,承载盖3为车辆等碰撞时的受力面。固定方式可采用螺钉或者焊接等公知方式实现。通过橡胶块的弹性实现该装置的防撞功能。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防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防撞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主要由承载盖3以及一个或一个以上嵌套筒2组成,内部形成中空容间6;一个或一个以上球体橡胶块5,为中空橡胶块,填充在中空容间内。应用时,可将承载盖3以及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嵌套筒2嵌套在一起,在形成的中空容间6内填充中空球体橡胶块5。承载盖3上设有进料口4,球体橡胶块5由进料口4被压入中空容间6内。利用球体橡胶块5的弹性使收缩后的防弹装置复原。最末一个嵌套筒连接有底板1,使用时,通过该底板1将该防撞装置固定在车辆等上。固定方式可采用螺钉或者焊接等公知方式实现。
进料口4还可以设在嵌套筒2的外侧,或者底板1的底侧,以不妨碍嵌套筒2的压缩及复原为原则,并便于球体橡胶块5进入中空容间6。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防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增加该防撞装置的缓冲力,承载盖3以及嵌套筒2还可以各自设有底板,中间嵌套筒的底板中间设有孔7,用于球体橡胶块5在嵌套筒2间的进出,起到减缓内部瞬间高压的冲击力。嵌套筒与各自的底板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通过螺丝等方法固定。使用时,通过最末端嵌套筒的底板1将该防撞装置固定在车辆等上。固定方式可采用螺钉或者焊接等公知方式实现。
上述进料口的周边的部分适量加厚,以增加防撞装置的牢固性。
上述球体橡胶块为中空的球体橡胶块,该中空部位用来填充空气,以增加球体橡胶块的弹性,该球体橡胶块可以由两个中空的半球组成,两个半球的连接处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非平面。
如图4为球体橡胶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球体橡胶块包括两个半球,其中一个半球的连接处为凸部8,另一半球的连接处为与凸部8互补的凹部9,这种结构增加了球体橡胶块的密封性。
为了使两个半球结合后具有更好的气密性,可以在其中一个半球与另一个半球的结合处内侧设置一个橡胶环10,或者橡胶条,以封堵所有缝隙,可采用粘贴的方式将该橡胶环10的一部分粘贴在其中一个半球内侧,当该半球与另一半球粘结时,橡胶环10的剩余部分粘贴于另一半球的内侧,这样防止了两个半球粘结处留有缝隙而导致球体橡胶块漏气的情况发生,增强了球体橡胶块5的气密性与粘结性。该橡胶环10也可以预先与橡胶半球一体成型制作。该橡胶环还可以粘贴于球体橡胶块的外壁。
若球体橡胶块5的外壁较厚,则不需要专门设置进气孔;在向球体橡胶块5充气完毕后,可向球体橡胶块5内补充自动补漏胶以密封球体橡胶块。通过橡胶进气孔向里注射自动补漏胶后,在抽出注胶工具时仍处于注射状态,使自动补漏胶布满进气孔道,以堵住进气孔,然后翻动橡胶块,最终使自动补漏胶水均匀涂覆于橡胶块的内壁。
若球体橡胶块5的外壁较薄,则需设有专门的进气孔,该进气孔可设于其中一个半球上,该进气孔可以是橡胶的,也可以是金属的。该橡胶进气孔向球体橡胶块内部凸起,形状与篮球进气孔类似,只是橡胶进气孔为一体成型的,为内部凸起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橡胶块承受较大的压力而不漏气。而在球体橡胶块表面形成微小的凹部或者其它的记号,如微小的凸部或者花纹等,可通过该进气孔利用进气针对球体橡胶块进行充气。
上述不带金属进气孔的橡胶块的内部气压为1个左右大气压,带金属进气孔的橡胶块的内部气压大于1个大气压。
球体橡胶块还可设有带有向外凸起的金属进气孔,该球体橡胶块可以通过凸起的金属进气孔(类似车辆的内轮胎的金属进气嘴)预先固定在最末嵌套筒上,,以不妨碍嵌套筒的收缩以及与车体相固定为准,在防撞装置内部预先设置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带有凸起的金属进气孔的球体橡胶块,金属进气孔与防撞装置的固定采用轮胎的金属进气嘴的固定的已有公知技术。这样可以不必将球体橡胶块取出,直接在防撞装置外部对该球体橡胶块进行充气,这种橡胶块的内部气压大于1个大气压。
在防撞装置的中空容间内可以只填充一个或者一个以上上述三种橡胶块中的任一种橡胶块,或者上述三种橡胶块中任意两种的组合,或者上述三种橡胶块的混合。
上述橡胶块的制作方法的第一实施例:
用公知技术制作两个半中空橡胶球,在至少一个半球上设有进气孔,橡胶球上的进气孔与篮球的打气孔类似,该进气孔可设置在橡胶环或条上,该进气孔从橡胶球内侧看为凸起的形状,这样的结构可使进气孔能承受较大的压强。在进气孔的外侧设置一记号,可为微小的凹陷或凸出等,以作为充气时进气针穿孔的记号,可事先在至少一个半球内放置很薄很柔软的金属片、很薄的熟橡胶片,最好涂覆滑石粉,使两个待粘接半球的内侧在外部挤压时不会粘在一起,因滑石粉还可起到润滑作用,可减少橡胶球内侧的摩擦力。
两个半中空橡胶球的橡胶是混炼胶,不用任何粘合剂经下列高温高压粘接:其粘接方法为:如采用自行车天然胶内胎配方生产的两个中空橡胶球(这两个待粘合的半中空橡胶球橡胶都是混炼胶,还没有经过高温硫化),单层厚度1.2mm,双层厚度不超过2.5mm,在两个半中空橡胶球待粘接部经高温的金属迅速接触加热(金属与半橡胶球待粘接部相吻合),时间小于1秒钟,后迅速对接、挤扁、再对接好,也可以一次性对接好,最后双面高温,时间3-4秒,并加压,即粘接好。上述两个混炼胶中空半橡胶球待粘接部也可不加热,使两个半橡胶球直接对接,压扁,再对接好,双层壁厚不超过2.5mm,加热高温,时间应超过4秒钟,但是本方法适用橡胶球混炼胶壁厚比正常要薄效果才好。
以上粘接方法粘接的橡胶块为不对称球体。
这种粘接方法在生产什么样的橡胶球时,半橡胶球的生产配方、壁的厚度以及与厚度相匹配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加热方式都采用已有公知技术。其中,壁的厚度最好采用所有车内胎厚度为好,也可稍厚或稍薄。
本实用新型的橡胶块的制作方法的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本实用新型制作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其在粘合时不需对两半球待粘合处加热,而只需在两半球待粘合处均匀涂覆冷补胶水,待冷补胶水干时将两半球待粘合处迅速对接齐整并压实。或将两个半中空橡胶球待粘合部位涂冷补胶水待干后迅速把连接空气压缩机的针头穿过半橡胶球上的进气孔,并迅速将两个半橡胶球对接好,并置入与橡胶球匹配的模具内。如果模具上带进气孔,则先将连接空气压缩机的针头穿过模具上的孔,再穿入放在模具内的半橡胶球的进气孔并穿透(此时的两个半橡胶球待粘合部位已涂的冷补胶水已干,但还没自动硫化),并将两半橡胶球对接部位对接好,后将另一半模具对好,外部加压,最后,通过空气压缩机(简称空压机)连接的针头向模具内的橡胶球内充室温,并使橡胶球内的气压达到一个以上的大气压强,使模具内的气压必须达到两个半橡胶球粘接所需的压强,此粘合方式适用于混炼胶与熟橡胶、熟橡胶与熟橡胶的粘合。各种冷补胶水的制作采用社会上使用的冷补胶水制作已有公知技术。
上述两种粘接方法所用时间、压力采用各种轮胎内胎冷补胶水修补内胎已有公知技术。
本实用新型橡胶块制作方法的第三实施例:
第一种方式:半橡胶球壁厚同汽车内胎厚度时,两个半橡胶球待粘接处涂上胶浆并干后,使两个待粘接的半橡胶球对接好、压扁(但两个需要粘接的半橡胶球接口处不能再加高温),外部挤压,并双面加热140℃-160℃,时间3-4分钟即粘接好。第二种方式:在模具内加热粘接方式。半橡胶球壁厚同汽车内胎厚度时,一个中空橡胶球上带两个进气孔,一个孔为压缩机连接针头穿过橡胶球的进气孔,准备向里面压缩高温的热空气,另一个针头穿过另一个橡胶孔为出较凉空气的(针头与橡胶球及其模具的连接方法与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二种方法相同),当通过压缩机连接的针头向里充热空气时,另一孔上的针头向外放稍冷的空气时间约一分钟左右时,即关闭放稍冷空气针头的开关,或堵上放稍冷空气的针孔,也可拔出放稍冷空气的针头,此时只向里边加高温的热空气,也可以使橡胶球只有一个进气孔,针头与橡胶块的连接方式同上所述,向里面只充高温水蒸气。上述两种加热方式中,如向模具内加热140℃-160℃,时间总计5分钟左右即可粘接好。如在模具内外加热140℃-160℃,时间应3-5分钟,如在模具外加热,模具内的橡胶球内充室温气体,模具外加热140℃-160℃,时间总计在4分钟左右,胶浆可以是混炼胶溶于汽油内成粘糊状,一个是混炼胶的半橡胶球,和另一个为熟橡胶的半橡胶球的粘接,所用的胶浆采用已有公知技术。给模具的加热采用已有公知技术。
进气孔生产时是实芯的,原本没有孔,进气孔可与橡胶环(或橡胶条)连在一起。(注:使用橡胶条时,橡胶条必须把橡胶球周边覆盖严实,以防有空隙漏气)。进气孔也可在半橡胶球上其它地方。橡胶环也可与橡胶球一体成型,也可以后粘接。进气孔、橡胶环与橡胶球粘接同本实用新型制作方法第一与第二实施例,并适应第一与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不适应。橡胶环与半橡胶球粘接可内粘接,也可外部粘接。
半橡胶球内(除待粘接部位外)均匀涂覆滑石粉(两个半橡胶球内至少一个涂覆)。
当橡胶球粘接完后,应将橡胶球补充到一个左右大气压的气体,最后通过进气孔用针头向橡胶球内补充自动补漏胶水适量,当拔针头时仍处于注射自动补漏胶状态,使自动补漏胶均匀充满进气孔的孔道,并使之硫化堵上孔道,翻动橡胶球,并使橡胶球内自动补漏胶水均匀涂覆在橡胶球内壁上,最好有少量剩余。此方法也适合带金属进气孔的橡胶块内部加自动补漏胶技术,只是从金属进气孔向内里加自动补漏胶水。此也适用于橡胶球的翻新。当轮胎内压不足时,可适量向金属进气孔加适量气体,并达到适量气压,如需放出橡胶球并翻新,也可采用此种方法补充气体和自动补漏胶水技术,就可通过压缩装置把已翻新的橡胶球压入轮胎内继续使用,各种自动补漏胶水的生产采用已有公知技术。
上述两个半中空橡胶球的外部也均匀涂覆滑石粉,其它形状的中空橡胶块其制作方法与球形橡胶块制作方法相同。
金属进气孔与橡胶块的粘接技术采用现有多种车辆内胎与金属嘴粘接已有公知技术。
上述生产橡胶块的方案中,所有橡胶块待粘合部位必须干净、无污染,并以均是混炼胶的两半橡胶块直接对接高温高压粘接方案的粘接效果最佳最实用。
橡胶块的修补采用车内胎修补已有公知技术,金属进气孔的生产技术采用现有技术中各种车辆内胎的金属进气嘴的生产已有公知技术。
以上所述橡胶块均为中空的橡胶块,包括各种几何体形状,如球形、不对称球形、椭圆、多面体、圆台、圆柱、扇环形橡胶块等。
本实用新型的防撞装置可应用于汽车、火车、轮船、装甲运兵车、坦克、潜水艇以及其它易受撞击或者怕受撞击的工农业设备及生活设施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防撞装置包括:
壳体,包括承载盖以及一个或一个以上嵌套筒,内部形成中空容间;
一个或一个以上橡胶块,为中空橡胶块,填充在中空容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盖上设有进料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套筒设有底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块为球体、不对称球体、椭球体或多边体橡胶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块设有进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为橡胶进气孔或者金属进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金属进气孔的橡胶块的金属进气孔与嵌套筒固定连接。
CNU2007201728793U 2007-08-30 2007-08-30 防撞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9921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728793U CN201099214Y (zh) 2007-08-30 2007-08-30 防撞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728793U CN201099214Y (zh) 2007-08-30 2007-08-30 防撞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99214Y true CN201099214Y (zh) 2008-08-13

Family

ID=39935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72879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99214Y (zh) 2007-08-30 2007-08-30 防撞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99214Y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3577A (zh) * 2011-07-21 2012-01-04 汪鹏 机动车防撞发明联动装置
CN102381269A (zh) * 2011-08-18 2012-03-21 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性能稳定的汽车保险杠吸能盒
CN103151478A (zh) * 2013-03-25 2013-06-12 山东泰汽电动车辆有限公司 防撞锂电池箱
CN106740614A (zh) * 2016-12-30 2017-05-31 新昌县丰泽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保险杠
CN112277854A (zh) * 2020-11-02 2021-01-29 常州市凯德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总成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3577A (zh) * 2011-07-21 2012-01-04 汪鹏 机动车防撞发明联动装置
CN102381269A (zh) * 2011-08-18 2012-03-21 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性能稳定的汽车保险杠吸能盒
CN102381269B (zh) * 2011-08-18 2014-08-13 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性能稳定的汽车保险杠吸能盒
CN103151478A (zh) * 2013-03-25 2013-06-12 山东泰汽电动车辆有限公司 防撞锂电池箱
CN106740614A (zh) * 2016-12-30 2017-05-31 新昌县丰泽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保险杠
CN112277854A (zh) * 2020-11-02 2021-01-29 常州市凯德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总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99214Y (zh) 防撞装置
CN101377223A (zh) 防撞装置及用于防撞装置的橡胶块的制作方法
WO2011055524A1 (ja) 複合材料構造物製造用治具
CN104819294B (zh) 具有优越防水功能的电动车充电口密封结构
CN106287101A (zh) 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与柔性堵盖的粘接方法及密封工装
CN112047284B (zh) 一种自动转盘式真空灌装机
CN204099478U (zh) 高寒动车组空气弹簧
US20080099119A1 (en) Self-sealing tire
CN107575612B (zh) 一种密封气嘴及应用该气嘴的气囊
CN207961862U (zh) 一种冷却管路快速接头
CN201099150Y (zh) 防钉子、防枪弹及防爆胎的轮胎
CN202360906U (zh) 轨道车辆管道密封装置
CN2813035Y (zh) 玩具气球
CN105846391B (zh) 充气式线缆封堵袋
CN206171052U (zh) 一种防爆防漏气轮胎
CN205506763U (zh) 超声波探头用负压方式固定装置
CN205255970U (zh) 一种车门门洞密封条结构
CN101376322A (zh) 防钉子、防枪弹及防爆胎的轮胎及内充中空橡胶块的制法
CN206770878U (zh) 一种新型气囊橡胶衬里
CN206988806U (zh) 低温储罐
CN207351619U (zh) 一种防漏气充气机构
CN113799262B (zh)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用保温结构及温控方法
CN201470016U (zh) 一种玩具密封球
CN206916621U (zh) 一种道路桥梁降噪音伸缩装置
CN202315153U (zh) 一体成型式网球内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813

Termination date: 201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