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88219Y - 一种结合拉载具之背包构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结合拉载具之背包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88219Y
CN201088219Y CNU2007200507914U CN200720050791U CN201088219Y CN 201088219 Y CN201088219 Y CN 201088219Y CN U2007200507914 U CNU2007200507914 U CN U2007200507914U CN 200720050791 U CN200720050791 U CN 200720050791U CN 201088219 Y CN201088219 Y CN 20108821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bag
drawn
combination according
lamella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05079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哲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72005079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8821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8821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8821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合拉载具之背包构造,其主要是在一基础袋体,不同侧边连结有变形部,可变化为各种不同之扩展或收合样态,以达成弹性调整袋具内容积之功能,此外,该袋体设有背带之背负侧的相对一侧活设有一拉载具;再者,本实用新型拉载具设置于背负侧之相对侧,当使用背带以后背方式背负背包时,拉载具不会造成使用者背部不舒适感且轮部不会造成使用者背后脏污,其具有物纳空间变换,并且提供人为背驮、肩挑、手提或手拉等多功能操作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结合拉载具之背包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合拉载具之背包构造,尤指提供应用于人为提携装纳物品之包袋具。
【背景技术】
一般装载物品提供人为行动过程中同步运送之载具,简易者有手提包、背包或是具有伸缩杆提供拖拉作用之行李箱等。
如图1所示,昔用行李箱(袋)主要包括主体A1、拉杆A5、轮部A6,其为了变换其容置空间,而在其箱(袋)体拉杆A5之对向侧设置公母对向拉链A2、A3,以利用该公母对向拉链A2、A3之间变形空间的伸展而改变行李箱(袋)体积,进而获得其容纳空间之加大。由于前述昔用结构受限于其设计仅能将公母对向拉链A2、A3之间形成之变形空间设于主体A1单一侧边,若该变形空间过大则形成其与轮部A6之相对受力不平均,容易造成行李箱(袋)之倾倒及翻覆,殊不理想。此外,目前相关之箱(袋)变换空间设计仅限于单一用途,例如,某些行李箱(袋)虽然具有变换空间设计,但仅限于地面之托拉运送而不适于背驮、肩挑或手提;或者,某些背包及肩包仅适合人体之背负,而不适用于地面之托拉运送。以上所述之载具产品受限于单一用途之原因,主要可归纳如下:
(1)用于地面托拉运送之轮式行李箱(袋)主要为装运较多行李或物品之目的而设计,即使设有变换空间功能,其所能变换之空间有限,仍局限于大型运送载具之范围;如用于背驮、肩挑或手提,必然造成人体负重之困难。
(2)用于肩挑或手提之袋具主要为日常生活简便置物用途而设计,由于是以轻便为目的,因而无须考虑加设轮具用于地面托拉运送。
(3)用于背驮之载具,其用途则介于前述两者之间,由于其使用背驮之方式对于人体负重平均而较不费力,因此近年来普遍用于登山、郊游、旅行或日常外出。然而,目前市面上所贩卖之背驮载具,并不具有足以变换容置空间之设计,其产品之类型仍仅止于考虑特定使用者之需要,例如:登山或旅行用途使用大容积载具,日常外出则使用小容积之载具。而目前昔用产品之难以突破原有设计的主要原因在于:(a)无法大面积变换容置空间(b)轮式拉载具设于背驮之背负侧时,造成人体接触面不舒适(c)使用轮式拉载具于地面托拉运送时,背带下垂可能拖行地面造成污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有鉴于昔用产品之缺失,其主要目的再于提供一种结合拉载具之背包构造。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结合拉载具之背包构造,至少包括一基础袋体、一第一开口,其中该第一开口可设于基础袋体上方且该基础袋体左右两侧设有变形部,藉由变形部以变换不同之置物空间,该变形部包括一挠性围体,以形成扩大及延伸功能。
本实用新型一种结合拉载具之背包构造的另一实施例,包括一基础袋体、一第一开口及一背带及一可卸式拉载具,其中该背带设置于基础袋体一侧以形成背负侧;该拉载具设置于背负侧之对向侧,包括一拉杆、一把手及一轮部;该基础袋体设有一覆盖体以固定该拉载具,且该覆盖体设有一对合扣件与基础袋体固定;该背负侧设有一前盖、一内夹层以及一收纳背带,该前盖及基础袋体分别设有相对应之前盖收合链齿,藉以将前盖打开或关闭。
本实用新型是在一基础袋体的左右侧边或上侧边分别连结具有空间变化之变形部,使所背负之装载具得以倍数增加或减少其物纳空间及装载容积。
本实用新型是于基础袋体人体背负侧以外之对向侧以可卸式活设方式设置一轮式拉载具,当袋体展放且容纳较多物品时,可藉由拉载具所设之轮部于地面以拖拉方式运送;当运送物体积过大时可将该拉载具分离使用进行载运。
本实用新型是于基础袋体人体背负侧之相对侧设一轮式拉载具,当使用者背驮使用时,该拉载具不会接触人体之背负侧而产生不适感;该基础袋体设有第一开口,可设于基础袋体上方且设有一盖部,且基础袋体设有一覆盖体及托抱带体以对拉载具覆盖及定位。
本实用新型是于顶部设有该顶盖系由一内片体、复数外片体及顶缩合件所接合而成。该复数外片体设有缺口部并以间隔排列于内片体之上表面,俾使复数外片体与内片体之间形成第一变形区以达到顶盖扩大及缩小功能,同时藉由每一缺口部之缺口形状组合形成图案变化。
本实用新型是于该基础袋体设有一底部及一底缩合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物纳空间容积倍数变化之装载具,其特别之功能设计兼具人为背驮、肩挑、手提或轮式拖拉等多功能操作,同时一併解决背驮时造成人体不舒适及地面托拉运送时产生背带下垂等等缺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昔用产品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立体图。
图3为图2之另一侧立体图。
图4为图3实施示意图。
图5、图6、图7为本实用新型整收操作变形部变形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收合后之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拉杆与基础袋体组卸关系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圆筒状袋体之展放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圆筒状袋体之缩合状态及前盖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圆筒状袋体于展放状态下之结合拉载具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圆筒状袋体于展放状态下之结合拉载具组卸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圆筒状袋体之变形部缩合作动状态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圆筒状袋体之前盖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圆筒状袋体前盖开启并予以弯折置入于侧收纳部之收纳状态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圆筒状袋体前盖开启并置入于侧收纳部后之收纳状态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圆筒状袋体前盖闭合后之收纳状态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圆筒状袋体前盖及第二开口皆开启之状态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圆筒状袋体之顶盖与袋体之展开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圆筒状袋体之缩合状态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圆筒状袋体之顶盖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圆筒状袋体之顶盖缩合状态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圆筒状袋体之顶盖展开状态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圆筒状袋体之顶盖缩合状态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圆筒状袋体之顶盖缩合状态再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圆筒状袋体之底部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圆筒状袋体之底部缩合状态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圆筒状袋体之底部展开状态另一示意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圆筒状袋体之底部缩合状态另一示意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扩大部横向扩展容积示意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扩大部横向缩合容积之局部示意图。
图33为本实用新型扩大部横向扩展容积之局部示意图。
图3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手提式拉杆拖轮袋之扩大部横向扩展容积之局部示意图。
图35为本实用新型往上延伸扩展容积示意图。
图36为本实用新型同时应用于扩大部及延伸部与基础袋体之间应用隔片之结构示意图。
图37为本实用新型同时应用于扩大部及延伸部展开状态及扩大部第三开口之开启状态侧示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基础袋体...1                 展放袋体...10
假想侧面...101、102          下角端...11
第一开口...12                对合扣件...141
夹层....140                  第一插接座...15
第二插接座...16              托抱带体...162
固定端...161                 扣接件...171、172
变形部...2、3                盖部...20
底部...30                    底缩合件...300
第二径向链齿...301、302      第三径向链齿...303、304
角边线...21、31              第一侧围面...211、311
第二侧围面...212、312           第三侧围面...213、313
顶面...214、314                 底面...215、315
结合边...22、32                 拉杆...4
把手...40                       覆盖体...41
拉固件...412                    着地轮体...42
轮座...420                      拉载具...43
轮部...44                       顶盖...5
头端....50                      扣结部...51
盖口...52                       盖覆片...58
收合件...581                    内片体...53
外片体...54                     顶缩合件...55
第一径向链齿...551、552         绳件...553
调节绳扣...554                  变形区...56
缺口部...57                     底盘...6
栈板...60                       隔片...61、62、67
固定侧...611、621、671          背带...7
固合件...612、622、672          前盖...70
前盖对合链齿...711、712         第一侧收纳部...701
第二侧收纳部...702              内夹层...700
第二开口...703                  第二开口链齿...704、705
固定件...751                    扩大部...8
第三开口...80                   第三开口链齿...801、802
侧封面...81                  挠性围体...82
环围拉链...83                第一侧向链齿...831、832
第二侧向链齿...833、834      延伸部...9
盖体...90                    托带....91
挠性围体....92               直向链齿...931、932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详细内容,请参阅图2所示,主要是由一基础袋体1、一第一开口12、一背带7及一拉杆4,其中该背带7设置于基础袋体1一侧以形成背负侧;该拉杆4设置于背负侧之对向侧。该基础袋体1,二侧各连结有变形部2、3,该第一开口12可设于基础袋体1上端,以提供收纳物进出操作,第一开口12的上方由一盖部20所盖合,而该盖部20之具体实施可采用顶盖5,该顶盖5向背带7的方向设有扣结部51,以扣固在基础袋体1的上端,藉扣结部51位于背驮一侧,则提供使用背驼的时候,可防止他人打开顶盖5。
将该二变形部2、3扩展后形成展放袋体10(最大容纳空间),在该变形部2、3的同侧相对角端,各别设有公母互对之结合边22、32。
请再参阅图3所示,基础袋体1的宽度若设为L,则二变形部2、3的宽度各别为二分之L,总合后形成2L的宽度,也就是大于基础袋体1二倍的容积量,(前述条件容积量的变换为基础袋体1的厚度及高度不变的情况之下),由其宽度的变换可直接决定其内容积的改变,本实施例所主张1/2空间变换为最佳值,除此之外,任何在接近1/2值的范围;且可让二结合边22、32结合的尺度范围内,皆有实施变换之可能。
相关本实用新型之缩合变小容积量,可利用变形部2、3各别形成之角边线21、31设有公母对合之结合边22、32,以徒手拉掣的方式,将二公母互对之结合边22、32拉扣结合,即可达成其缩合目的,如以拉链结构的方式。
又基础袋体1具有相对结合边22、32的一侧设有拉杆4,拉杆4可受一覆盖体41所盖覆并使之定位,拉杆4就近基础袋体1的下角端11位置,外露出有着地轮体42,拉杆4为可伸缩结构,另该拉杆4除本实用新型图式所示,是以两根杆体结合成”ㄇ”形外,亦可利用单根杆体之伸缩拉杆为之。(图上未示)
上述拉杆4及覆盖体41,在二结合边22、32结合时,即形成被该二结合边22、32所包封之状态。
覆盖体41所覆盖之基础袋体1的内侧表面,亦即由着地轮体42的位置往上延伸,介于拉杆4与基础袋体1之间的部位,可形成有一具有容纳薄状物之夹层140,该夹层140可由设于夹层内侧之对合扣件141扣合形成内侧封口。
利用内侧对合扣件141的实施,基础袋体1所设的顶盖5的头端50,是直接连结在基础袋体1的相关上方腾出拉杆4的把手40位置,但若如图3所示之实施方式,以覆盖体41上方直接连设顶盖5,则可免除图2之对合扣件141实施。
再者,利用顶盖5系直接连结在覆盖体41上端,可同步对夹层140和拉杆把手40及基础袋体1第一开口12作同步封盖。
第一开口12的周缘与顶盖5的结合方式,可利用黏扣带实施在上第一开口12的周圆,和顶盖5相对的边缘,或利用钮扣扣结或拉链拉合等方式,惟诸等方式为一般之技艺,于此不再赘述。变形部2、3是由挠性之材料,如布质材料为之,可轻易受徒手操作变形,该变形部2、3是由五个围面所构成,主要是由一第一侧围面211、311,第二侧围面212、312及第三侧围面213、313围成ㄇ字型,上下二端各别由顶面214、314和底面215、315所围构而成,其相对于基础袋体1所构成之连结侧则形成透空连接中央内部空间,而该变形部2、3结合基础袋体1成为具有一开口盒状贯通整体内部之容纳空间。
在本实施例之缩合操作过程中,除了第一侧围面211、311,第二侧围面212、312,第三侧围面213、313的平面变形之外,更在顶底面214、314、215、315等四个端面同步变形,该四个端面的变形由于使用挠性材料,其变形许可范围极大,因此在缩合过程当中几乎可不用考虑到顶面214、314和底面215、315的变形样态,如纠结、积迭。
有关其变形操作请参阅图4、图5、图6、图7所示,欲将变形部2、3作缩合时,则利用变形部2、3各别角边线21、31所形成的结合边22、32作相对结合,该结合边22、32可利用拉链、扣件,或以黏扣带等公母互对或其它方式达成。
其操作步骤,首先将结合边22、32往基础袋体1一侧向中央方向收拉,收拉过程中第一侧围面211、311则往中央缩合,同步连动第二侧围面212、312和第三侧围面213、313产生位移变化。
请再参照图7所示的状态,结合边22、32是以最外端的位置拉扯,并使第三侧围面213、313贴着在基础袋体1的假想侧面101、102,再将结合边22、32往基础袋体1一侧的中央作集合扣结,以形成如图8所示之状态,在该缩合状态下,形成基础袋体1的基础宽度L,因此二结合边22、32集结在基础袋体1的一侧(拉杆4的位置),得形成相较于本实施例最大展放空间之1/2容积的缩小,该缩小的形态可利于人体背驮或手提,形成轻便的袋体利于携带外出,若外出购物量增加,则可以反向方式操作,将结合边22、32对开,则可形成最大的展放袋体10使其宽度达成2L,提供最大容置量运用。
请再参阅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之基础袋体1相对拉杆4之间可形成组卸作用,该拉杆4是以穿置方式组合在基础袋体1并受覆盖体41所形成之夹层140所包封固定,该拉杆4是为长状之结构物,因此可采任何脱开方式使拉杆4与基础袋体1形成脱开,脱开之拉杆4下方经由其轮部44所设轮座420而得以水平垂直延伸取出底盘6,轮座420角端处设有轮体42,得是经由该脱离动作可让基础袋体1独立提供使用者背驮,而所脱开的拉杆4形成一拉载具43,而可提供拖拉其它物品之另类实施样态,藉由拉杆4组卸在基础袋体1的双向操作,而可使本实用新型达成可卸式或组合式多功能的使用,非常方便外出购物或旅游远行,可依据不同情况下所携带物数量及型体的变化而多功能应对使用。
有关拉杆4与基础袋体1之间的组合,是利用拉杆4穿置过夹层140而得到纵向的固定,而底盘6与基础袋体1之间的瞬时结合,可藉由设于底盘6上表的黏扣面65,相对黏合在基础袋体1里部相对所设的黏扣面66,藉由该黏扣方式而达成瞬时结合。
为了让底盘6能瞬时活设而结合在基础袋体1,除了上述的实施方式之外,另可采由一托抱带体162,以抱合的方式抱合底盘6,其中该托抱带体162一端为固定端161,固定在基础袋体1的底部,另一端形成扣接件171,相对扣接在基础袋体1底部相对所设之扣接件172。
爰是,当拉杆4穿置过夹层140之后,底盘6的下底部则藉由托抱带体162的抱合,并由其自由端所设扣接件171相对扣合在基础袋体1的扣接件172形成瞬时抱扣的活设方式,使底盘6与基础袋体1结合。
除了前述实施例之外,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可运用于圆筒状之背包构造。如图10、图11及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基础袋体1、一第一开口12、一背带7及一拉载具43,其中该背带7设置于基础袋体1一侧以形成背负侧;该拉载具43设置于背负侧之对向侧,包括一拉杆4、一把手40及一轮部44。
如图12及图13所示,该拉载具43是采可卸式活设于基础袋体1,且该基础袋体1设有一覆盖体41以固定该拉载具43。该覆盖体41除了设有一对合扣件141之外,可加设一拉固件412以加强与基础袋体1固定,使拉载具43结合本实用新型于地面拖行时不致于产生晃动,以提高其稳固性。此外,基础袋体1底部30设有一托抱带体162,其中该托抱带体162位于底部30,其中一端是一固定端161,另一端设有扣接件171并穿过拉载具43间隙后,再与覆盖体41下方所设之扣接件172相对扣接,藉以固定该拉载具43,并进一步提高拉载具43结合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之稳固性。
如图13及图14所示,基础袋体1左右两侧设有变形部2、3以变换不同之置物空间,其中该变形部2、3进一步设有相对之结合边22、32,而该结合边22、32之实施虽可包括拉链、粘毡带或扣件其中之一,但本实施例是以拉链为主要方式。于使用状态下将背包缩小时,可先将拉载具43由覆盖体41卸下,再将结合边22、32是由基础袋体1两侧向背负侧相对面之另一侧中央拉合,并藉由结合边22、32所设拉链相互固定以达到缩小背包体积之功能。
如图15、图16及图17所示,该背负侧设有一前盖70、一内夹层700以及一收纳背带7,该前盖70及基础袋体1分别设有相对应之前盖收合链齿711及712,藉以将前盖70打开或关闭。当前盖70开启后,与前盖70相对位置的内夹层700两侧边各设有一第一侧收纳部701及一第二侧收纳部702。当使用背带7时,可将前盖70开启并将其向内弯折后置入第二侧收纳部702内,藉以收纳开启后之前盖70。当不欲使用背带7时,则可将前盖70由第二侧收纳部702取出后,并藉由前盖收合链齿711及712将前盖70闭合,并将背带7封闭于前盖70与内夹层700之间(如图18所示)。此外,位于第一侧收纳部701及第二二侧收纳部702之间的内夹层700,可进一步设一第二开口703,该第二开口703及内夹层700则分别设有相对应之第二开口链齿704及705,藉以将第二开口703打开或关闭(如图19所示)。使用者除了可藉由第一开口12置放或拿取置于基础袋体1内的物品,对于其中置放于更为底层的物品,也可以更为方便地经由第二开口703取出。
如图20及图21所示,其中该第一开口12设有一盖部20,其中该盖部20包括一扣结部51,包括一顶盖5及一盖覆片58。此外,第一开口12周缘环设以盖覆片58,且该盖覆片58进一步包括一收合件581,可藉由该收合件581将盖覆片58以及第一开口12收合,以避免背包因内置物过多而有倾落之情况发生。如图22、图23、图24及图25所示,该顶盖5是由一内片体53、复数外片体54及顶缩合件55所接合而成。该顶缩合件55之实施方式可包括拉链、粘毡带、绳件或扣件其中之一,但本实用新型是以第一径向链齿551、552或绳件553、调节绳扣554作为较佳之实施方式。该内片体53是以挠性材质之单一片体所制成,其整体面积大于复数外片体54之总合面积,该复数外片体54是以间隔排列于内片体53之上表面,俾使复数外片体54与内片体53之间形成第一变形区56。该复数外片体54缘边设有顶缩合件55,藉由顶缩合件55接合后得以将该第一变形区56缩合,进而形成较内片体53为小之面积。如前所述,由于该内片体53是以挠性材质之单一片体所制成,因此于复数外片体54与内片体53之间形成第一变形区56状态下可达到扩大及缩小功能。如图22所示,利用第一径向链齿551、552相互接合后得以带动复数外片体54靠合,并将该第一变形区56缩合以达到如图23所示之缩合状态。如图24所示,利用绳件553拉合复数外片体54,并以调节绳扣554将绳件553固定,得以将该第一变形区56缩合以达到如图25所示之缩合状态。
再者,如图26所示,该复数外片体54分别设有缺口部57,且该缺口部57所设之缺口形状彼此相互对应,藉由设于复数外片体54缘边之顶缩合件55缩合后,其彼此对应之缺口形状对合并形成一具有整体效果之组合性形状。如图22及图24所示,本实施例之缺口部57是设于复数外片体54位于顶盖5之中央部位,以每一缺口部57之外弧状缺口缩合后对应之形状可呈现出一五角星状之图案。如图26所示之另一实施例,是以以每一缺口部57之内弧状缺口缩合对应后呈现出一五片花瓣状之图案。如前所述,以上实施例之缺口部57是设于复数外片体54位于顶盖5之中央部位,但也可将该缺口部57设于复数外片体54之其它位置,以形成不同效果之对应组合图案(图中未示)。
有关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圆筒状之背包构造,得藉由基础袋体1所设结合边22、32之对合或开启并配合顶盖5所设顶缩合件55之缩合以达成两者相等圆径之放大及缩小功能。此外,如图27及图28所示,该基础袋体1设有一底部30及一底缩合件300,其中该底缩合件300设有一第二径向链齿301、302,该底缩合件300同样可藉由该第二径向链齿301、302配合底缩合件300之间所设第二变形区307以达到缩合底部30圆径之功能。再者,如图29及图30所示,该底缩合件300除了第二径向链齿301、302,可进一步设一第三径向链齿303、304以达到辅助第二径向链齿301、302达到缩合底部30圆径之功能。
请再参阅图31、图32及图33所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可在基础袋体1侧向设变形部2、3以形成扩大容积之实施方式,该变形部2、3之实施方式是在基础袋体1的二侧,形成有扩大部8,扩大部8是由侧封面81相对基础袋体1的一侧,连设挠性围体82,及在该围体82的相对端口设有环形围状之拉链83;于缩小状态下,将环围拉链83所包括相对之侧向链齿831、832结合后,可形成基本的基础袋体1;而于扩展状态下,将环围拉链83拉开后,于侧向链齿831、832形成对开状,中间经由挠性围体82的连结,可将侧封面81与基础袋体1之间形成横向扩大以增加内容积。本实施例于扩大部8介于侧向链齿831、832之间的挠性围体82是呈上宽下窄状,亦即该挠性围体82底面所设长度比顶面的长度为短,以增加底面的强度,俾能于扩大部8装载物品时,不至于因为挠性围体82底侧承重而下垂接触地面,造成磨损或脏污。前述实施方式以及呈上宽下窄状的挠性围体82结构亦可进一步运用于手提式拉杆轮袋(如图34所示)。
除了前述横向扩展之外,请再参阅图35所示,本实用新型另提供在基础袋体1设直向变形部2、3以形成向上延伸扩展的实施方式,其主要是将基础袋体1的上方,经由挠性围体92接设一盖体90,在盖体90相对于基础袋体1的上端口,各别设有对向之链齿931、932,依据挠性围体92之扩展状态下,该变形部2、3可形成往上延伸之延伸部9。
盖体90上方上端口藉由一盖5所盖封,以及盖体90位于拉杆4一侧形成有一托带91,使拉杆4得以固定,而利用二相对之直向链齿931、932的结合与对开,带动挠性围体92形成直向缩合和展放容积双向功能。
当将直向链齿931、932形成对开操作时,盖体90可往上延伸,而往上延伸过程中,该拉杆4可相对提高并由托带91的内部间隙穿过,使把手40得以附着于盖体90上端,此外,因拉杆4杆身受制于托带91攀附,而间接提供盖体90可得机械性依附,使延伸部9展放之后,整体上端可得有效依附力量,避免延伸部9晃动或因外力而偏移。本实用新型如图35所示以基础袋体1形成直向延伸扩展之延伸部9结构,可进一步结合图31所示于基础袋体1侧向形成横向扩展之扩大部8结构,其具体实施是于基础袋体1同时以横向链齿831、832之结合与对开方式连结挠性围体82以及直向链齿931、932之结合与对开方式连结挠性围体92,以达到同时横向及直向相乘之内容积扩大功能(如图36所示)。再如图37所示,扩大部8设有一第三开口80及第三开口链齿801,藉由该第三开口链齿801得方便使用者开启该第三开口80置放或拿取扩大部8或基础袋体1之内容物。
如图36及图37所示,该基础袋体1与扩大部8之间设置一隔片61、62以形成隔间,其中该隔片61、62是一布质片体且至少一侧边固设于基础袋体1内形成固定侧611,而该固定侧611以外之任一侧对应于基础袋体1侧边设有相对之固合件612、622。此外,该基础袋体1与延伸部9之间亦可设置一隔片67以形成隔间,其中该隔片67是一布质片体且至少一侧边固设于基础袋体内形成固定侧671,该固定侧671以外之任一侧对应于基础袋体侧边设有相对之固合件672。由于前述隔片61、62、67是以固合件612、622、672活设基础袋体1内,因此,使用者可根据所置放之内容物多寡灵活选择是否使用隔片61、62、67,或者藉由固合件612、622、672将隔片61、62、67开启后平置于基础袋体1内,以达到形成整体内部连通之功能并形成较大之物纳空间。前述固合件612、622、672之实施至少包括拉链、粘毡带或扣件其中之一,但本实用新型是以拉链作为较佳实施例。

Claims (21)

1.一种结合拉载具之背包构造,其特征在于它至少包括一基础袋体、一第一开口,其中该基础袋体左右两侧设有变形部,该变形部包括一挠性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一种结合拉载具之背包构造,其特征为该基础袋体包括一背带及一拉载具,该背带设置于基础袋体一侧以形成背负侧;该拉载具设置于背负侧之对向侧,包括一拉杆、一把手及一轮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之一种结合拉载具之背包构造,其特征为该拉载具是采可卸式活设于基础袋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一种结合拉载具之背包构造,其特征为该基础袋体底部设有一托抱带体,以固定该拉载具;该托抱带体一端设有固定端,另一端形成扣接件,与基础袋体底部所设之扣接件相对扣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一种结合拉载具之背包构造,其特征为该变形部是具有横向扩大功能之扩大部;该扩大部设有至少一侧向链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一种结合拉载具之背包构造,其特征为该变形部是具有向上延伸功能之延伸部,该延伸部设有至少一直向链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之一种结合拉载具之背包构造,其特征为该扩大部介于侧向链齿之间的挠性围体系呈上宽下窄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之一种结合拉载具之背包构造,其特征为该基础袋体与扩大部及延伸部之间分别设置一隔片以形成隔间,该隔片是一布质片体且至少一侧边固设于基础袋体内形成固定侧,该固定侧以外之任一侧对应于基础袋体侧边设有相对之固合件,该固合件至少包括拉链、粘毡带或扣件其中之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一种结合拉载具之背包构造,其特征为该第一开口设于基础袋体上方且设有一盖部,盖部包括一顶盖、一头端及一扣结部。
10.一种结合拉载具之背包构造,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基础袋体、一第一开口及一背带及一可卸式拉载具,其中该背带设置于基础袋体一侧以形成背负侧;该拉载具设置于背负侧之对向侧,包括一拉杆、一把手及一轮部;该基础袋体设有一覆盖体以固定该拉载具,且该覆盖体设有一对合扣件与基础袋体固定;该背负侧设有一前盖、一内夹层以及一收纳背带,该前盖及基础袋体分别设有相对应之前盖收合链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之一种结合拉载具之背包构造,其特征为与前盖相对位置的内夹层侧边设有一第二侧收纳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之一种结合拉载具之背包构造,其特征为该内夹层可进一步设一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与内夹层则分别设有相对应之第二开口链齿。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之一种结合拉载具之背包构造,其特征为该基础袋体底部设有一托抱带体,以固定该拉载具,该托抱带体一端设有固定端,另一端形成扣接件,与基础袋体底部所设之扣接件相对扣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之一种结合拉载具之背包构造,其特征为该基础袋体左右两侧设有变形部,该变形部进一步设有相对之结合边,该结合边包括拉链、粘毡带或扣件其中之一。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之一种结合拉载具之背包构造,其特征为该结合边是由基础袋体两侧向背负侧相对面之另一侧中央结合,该结合边包括一侧向链齿。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之一种结合拉载具之背包构造,其特征为该基础袋体设有一顶盖,该顶盖是由一内片体、复数外片体及顶缩合件所接合而成,该顶缩合件包括拉链、绳件、粘毡带或扣件其中之一。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之一种结合拉载具之背包构造,其特征为该内片体之整体面积大于复数外片体之总合面积,且该内片体是以挠性材质所制成,该复数外片体是以间隔排列于内片体之表面,俾使复数外片体与内片体之间形成变形区。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之一种结合拉载具之背包构造,其特征为该顶缩合件设于复数外片体缘边,该复数外片体藉由顶缩合件接合后得以将该变形区缩合于复数外片体之下,进而形成较内片体为小之面积。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之一种结合拉载具之背包构造,其特征为该复数外片体分别设有缺口部,该缺口部所设之缺口形状藉由设于复数外片体缘边之顶缩合件缩合后,进而形成一具有整体效果之组合性形状。
20.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之一种结合拉载具之背包构造,其特征为该第一开口周缘设有一盖覆片,该盖覆片进一步包括一收合件,藉由该收合件将盖覆片以及第一开口予以收合。
2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之一种结合拉载具之背包构造,其特征为基础袋体包括一底部,该底部进一步包括一底缩合件,其中该底缩合件包括拉链、粘毡带或扣件其中之一。
CNU2007200507914U 2007-04-26 2007-04-26 一种结合拉载具之背包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8821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507914U CN201088219Y (zh) 2007-04-26 2007-04-26 一种结合拉载具之背包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507914U CN201088219Y (zh) 2007-04-26 2007-04-26 一种结合拉载具之背包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88219Y true CN201088219Y (zh) 2008-07-23

Family

ID=39859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050791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88219Y (zh) 2007-04-26 2007-04-26 一种结合拉载具之背包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88219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7341A (zh) * 2016-05-25 2016-10-26 杭州呼吧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学生模块化的扩展床垫
CN108408033A (zh) * 2018-01-31 2018-08-17 芜湖市海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背包式无人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7341A (zh) * 2016-05-25 2016-10-26 杭州呼吧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学生模块化的扩展床垫
CN108408033A (zh) * 2018-01-31 2018-08-17 芜湖市海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背包式无人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17797B2 (en) Pet utility device
TWM312925U (en) Backpack structure combining puller
CN204930701U (zh) 一种可变形多功能双肩包
CN201226916Y (zh) 多功能折叠式宠物拉杆包
CN106347443B (zh) 一种折叠婴儿手推车
US20050103817A1 (en) Combination carrying bag
CN201088219Y (zh) 一种结合拉载具之背包构造
US20040222059A1 (en) Combination carrying bag
CN201658122U (zh) 多功能汽车抱枕
CN1817264B (zh) 具空间及功能变换的装载具
CN201512143U (zh) 便携式购物篮
CN212289944U (zh) 一种多用途推拉车
CN105124961A (zh) 一种多功能老人椅
CN210248756U (zh) 一种儿童用多功能硬壳拉杆箱包
CN201384280Y (zh) 婴儿背袋
CN219096737U (zh) 一种折叠式购物车
CN218303771U (zh) 多功能行李背包
CN216983928U (zh) 具有防尘性透气结构的运动箱包
TWI361671B (en) Load transporter having convertible space and interchangeable function
CN204811595U (zh) 一种可反光的拆卸式多功能渔具包
JP3089091U (ja) バッグ
CN218457546U (zh) 一种具有防尘透气特性的运动箱包
CN202827648U (zh) 一种多功能手拉旅行车
CA2239921A1 (en) Convertible backpack
CN219007852U (zh) 侧袋以及具有其的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23

Termination date: 201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