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72237Y - 燃烧机的热交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燃烧机的热交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72237Y
CN201072237Y CNU2007200728635U CN200720072863U CN201072237Y CN 201072237 Y CN201072237 Y CN 201072237Y CN U2007200728635 U CNU2007200728635 U CN U2007200728635U CN 200720072863 U CN200720072863 U CN 200720072863U CN 201072237 Y CN201072237 Y CN 20107223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pipe
pipe unit
air
fired furn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07286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荣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72007286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7223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7223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7223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Supply (AREA)

Abstract

燃烧机的热交换装置,主要包括第一热管单元和第二热管单元及设于第一和第二热管单元下端的回流件,所述第一热管单元具有分离于内燃炉外且与外界冷空气接触的数根第一热管,第一热管上端设有与排烟管连通的第一入口,下端设有第一出口,第二热管单元具有分离于内燃炉外且与外界冷空气接触的数根第二热管,第二热管的下端设有与第一出口连通的第二入口,上端设有第二出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将第一、第二热管单元远离内燃炉的热源,并延缓外界冷空气在热交换空间内的滞留时间,从而大幅提高热交换效果。

Description

燃烧机的热交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机的热交换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可以使高温烟气降温、外界冷空气升温的燃烧机的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以美国专利第4449510号案为例,主要是可燃烧物料以产生高温烟气,并导引外界空气与前述高温烟气进行热交换以使高温烟气降温,达到可排放废气的目的,并且吸收热源后的干净空气形成可供利用的热源,达到资源回收与能源再利用的功效,而具有相当大的利用价值。
参阅图1,以前述美国专利案的热交换装置1为例,主要包含有环绕内燃炉(图未示)的环壁12、热交换空间11、设置在热交换空间11内的数根热管13、区隔在热管13上方且与该热管13的上端连通的进气空间14、回流空间15、排气空间16,及区隔在热管13下方且与该热管13下端连通的二回气空间17、18。藉此,内燃炉(图未示)内燃烧物料后产生的高温烟气可依循该热管13依序在进气空间14、回气空间17、回流空间15、回气空间18、排气空间16内迂回流窜,此时,热管13会与内部的高温烟气及充斥在热交换空间11内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使高温烟气达到降温的效果后由排气空间16排出,且加热空气形成热源后释出。
但是由于热管13与热交换空间11都是环绕在内燃炉(图未示)外周,因此,在内燃炉(图未示)不断产生高温烟气,且热管13、热交换空间11又紧邻内燃炉(图未示)的情形下,高温烟气与外界冷空气的热交换效果会大打折扣。且热交换空间11为一个连续无障碍的空间,无法延缓空气进、出热交换空间11的时间,同样也会影响热管13的热交换效果,产生高温烟气无法有效降温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以提高热交换效果的燃烧机的热交换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构成主要包括:燃烧机的内燃炉,与内燃炉连通的排烟管、热交换装置、热管单元和隔离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装置包含第一热管单元和第二热管单元及设于第一热管单元和第二热管单元下端的回流件,所述第一热管单元具有分离于内燃炉外且与外界冷空气接触的数根第一热管,该第一热管上端设有与排烟管连通的第一入口,下端设有第一出口,所述第二热管单元具有分离于内燃炉外且与外界冷空气接触的数根第二热管,该第二热管的下端设有与第一热管的第一出口连通的第二入口,上端设有第二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将第一热管单元与第二热管单元远离内燃炉的热源,使内燃炉内的高温烟气可以通过第一、第二热管均匀分散流窜,并于迂回行进过程中与外界冷空气进行热交换作用,从而大幅提高热交换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美国专利第4449510号案的展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热交换装置安装在燃烧机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热交换装置侧视方向的放大剖视图。
图中:2燃烧机、21内燃炉、22排烟管、23集尘器、24风量调整装置、241混风管、242抽风机、243热风管、3第一热管单元、31第一热管、311第一入口、312第一出口、4第二热管单元、41第二热管、411第二入口、412第二出口、5回流件、51回流室、6隔离筒、60热交换空间、601第一气室、602第二气室、603气道、61环壁、611冷风入口、612热风出口、62底壁、63隔板、64挡板、7谷物干燥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参阅图2、图3,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装置安装于燃烧机2,燃烧机2具有可燃烧物料以产生高温烟气的内燃炉21、与内燃炉21顶端连通且可排导烟气的排烟管22、与排烟管22连通且可分离燃灰与气体的集尘器23,及可导送热空气的风量调整装置24。该风量调整装置24具有可调节外界冷空气进气量的混风管241、可抽引外界冷空气进入混风管241的抽风机242,及连接混风管241的热风管243。所述热交换装置包含第一热管单元3、第二热管单元4、回流件5,及隔离筒6。
第一热管单元3具有数根第一热管31,该第一热管31分离于内燃炉21外且与外界冷空气接触,第一热管31上端设有与该排烟管22连通的第一入口311,下端设有第一出口312。
第二热管单元4与第一热管单元3相邻,具有数根第二热管41,该第二热管41分离于内燃炉21外且与外界冷空气接触的,第二热管41下端设有与第一热管31的第一出口312连通的第二入口411,上端设有与集尘器23连通的第二出口412。
回流件5设于第一热管单元3和第二热管单元4的下端,具有回流室51,该回流室51与第一热管31的第一出口312及第二热管41的第二入口411连通。
隔离筒6具有环壁61、封闭环壁61底端的底壁62、隔板63和二块挡板64,环壁61环绕于内燃炉21和第一、第二热管单元3、4并形成热交换空间60。该环壁61的顶端设有供外界冷空气进入的冷风入口611及与热风管243连接的热风出口612。隔板63阻隔在内燃炉21与第一、第二热管单元3、4之间,并区隔热交换空间60形成环绕内燃炉21的第一气室601和环绕第一热管单元3、第二热管单元4的第二气室602,以及与底壁62间界定有一气道603,该气道603与第一气室601和第二气室602连通。第二气室602与热风出口612连通。隔离筒6的二块挡板64阻隔在第二气室602内,一挡板64跨接隔板63与第一、第二热交换单元3、4,另一挡板64跨接环壁61与第一、第二热交换单元3、4。
当物料在内燃炉21内燃烧并产生高温烟气时,高温烟气会向上流窜至排烟管22内,然后依循第一热管31进入回流件5的回流室51内,再依循第二热管41进入集尘器23内,集尘器23分离燃灰与气体后将热气排出。在高温烟气流窜的过程中,外界干净的冷空气会由隔离筒6的冷风入口611进入热交换空间60的第一气室601内,藉此,除了可以利用该隔离筒6环壁61隔离高温的内燃炉21外,还能在气流环绕于第一气室601的同时吸收内燃炉21的热量,而与大面积的环壁61形成第一次的热交换作用,使环绕于第一气室601内的冷空气获得第一次的加温的效果。接着,外界空气会通过气道603进入该第二气室602内,并受阻于挡板64而在第二气室602内迂回行进,延缓滞留的时间,使第一、第二热管单元3、4与充斥在第二气室602内的外界空气进行第二次的热交换作用,从而使第一、第二热管31、41内的高温烟气达到降温的效果,且加热空气形成热源后,由热风出口612窜流至热风管243内,此时,热风管243内的热源会受风量调整装置24的抽风机242的抽吸作用,进入混风管241内,且与适量的冷空气混合后被导引至谷物干燥机7内,作为烘干谷物用。

Claims (5)

1.一种燃烧机的热交换装置,主要包括:燃烧机的内燃炉,与内燃炉连通的排烟管、热交换装置、热管单元和隔离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装置包含第一热管单元和第二热管单元及设于第一热管单元和第二热管单元下端的回流件,所述第一热管单元具有分离于内燃炉外且与外界冷空气接触的数根第一热管,该第一热管上端设有与排烟管连通的第一入口,下端设有第一出口,所述第二热管单元具有分离于内燃炉外且与外界冷空气接触的数根第二热管,该第二热管的下端设有与第一热管的第一出口连通的第二入口,上端设有第二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机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件具有与第一热管的第一出口与第二热管的第二入口相连通的回流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机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筒具有环壁和底壁,环壁环绕于内燃炉和第一热管单元、第二热管单元并形成热交换空间,底壁封闭环壁底端,环壁顶端设有供外界冷空气进入的冷风入口及与热风管连接的热风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机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管单元与第二热管单元相邻,所述隔离筒具有隔板,该隔板阻隔在内燃炉与第一热管单元、第二热管单元之间,并区隔热交换空间形成环绕内燃炉的第一气室和环绕第一热管单元、第二热管单元的第二气室,以及与底壁间形成一气道,该气道与第一气室与第二气室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机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筒具有至少二块挡板,该挡板阻隔在第二气室内,一块挡板跨接隔板与第一、第二热交换单元,另一块挡板跨接环壁与第一、第二热交换单元。
CNU2007200728635U 2007-07-25 2007-07-25 燃烧机的热交换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7223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728635U CN201072237Y (zh) 2007-07-25 2007-07-25 燃烧机的热交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728635U CN201072237Y (zh) 2007-07-25 2007-07-25 燃烧机的热交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72237Y true CN201072237Y (zh) 2008-06-11

Family

ID=39550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072863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72237Y (zh) 2007-07-25 2007-07-25 燃烧机的热交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72237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48698A (zh) * 2013-03-19 2013-06-12 韩锦岐 新型铸铁热风熔炼炉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48698A (zh) * 2013-03-19 2013-06-12 韩锦岐 新型铸铁热风熔炼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2523B (zh) 旋风复合换热除尘无烟锅炉
CN201072237Y (zh) 燃烧机的热交换装置
CN104748367B (zh) 超强节能无尘热风锅炉
CN204006649U (zh) 一种多管式高温热风炉
CN205448287U (zh) 多燃料热管间接加热热风炉
CN205842615U (zh) 一种生物质高效卧式锅炉
CN104279548A (zh) 集能换热式环保锅炉
CN211739090U (zh) 一种蓄热式热力焚化炉的热回收装置
CN201122041Y (zh) 具有热交换器的干燥机
CN110068143B (zh) 一种分体式热风炉
CN101021358B (zh) 节能环保无压采暖炉
CN2937924Y (zh) 一种具有风道系统的燃烧机
CN201615597U (zh) 热风炉
CN201311080Y (zh) 一种具有二次风进口的热风炉
CN101526264B (zh) 节能高效环保锅炉
CN1316222C (zh) 一种热风炉
CN201407806Y (zh) 节能高效环保锅炉
CN213542426U (zh) 一种回廊式蒸汽发生器
CN104061678B (zh) 心形换热管多管式高温热风炉
CN204705027U (zh) 一种热风炉
CN217737242U (zh) 一种循环加热式烘干用集热燃烧炉
CN210569199U (zh) 一种用于复合肥生产的热风炉
CN202008229U (zh) 卧式环保节能生物质锅炉
CN2387458Y (zh) 流体燃料高温节能热风炉
CN106403270A (zh) 一种高效节能燃烧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Shanghai Suncue Machinery Co.,Ltd.

Assignor: Lin Ronglang

Contract record no.: 2011990000642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Heat exchange system of combustion machin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11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1071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1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