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70766Y - 防止误操作的手动刀 - Google Patents

防止误操作的手动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70766Y
CN201070766Y CNU2007201132107U CN200720113210U CN201070766Y CN 201070766 Y CN201070766 Y CN 201070766Y CN U2007201132107 U CNU2007201132107 U CN U2007201132107U CN 200720113210 U CN200720113210 U CN 200720113210U CN 201070766 Y CN201070766 Y CN 20107076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snap close
backward
main body
knif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1321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仇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Great Star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UX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UX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UX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11321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7076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7076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7076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ves (AREA)

Abstract

防止误操作的手动刀,属于手动刀,现有技术的产品在使用时易产生误操作而导致刀片脱落,本实用新型包括刀柄、刀架和刀片,所述的刀架包括带有置放仓的主体和通过销轴连接在主体顶部的锁扣,所述的主体经枢轴与刀柄连接,所述的刀片插装在所述的置放仓内并与锁扣卡接,其特征是所述的锁扣上设有触动部,所述的刀架还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前后移动件,该前后移动件与所述的触动部相抵触,其上设置有外突的操控键。该方案便于更换刀片,不会因手指按压在刀架上产生误操作导致刀片脱落,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防止误操作的手动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动刀,具体的说是一种由刀柄、刀架、刀片三大部分构成的防止误操作的手动刀。
背景技术
由刀柄、刀架、刀片三大部分构成的手动刀是目前市场上颇受使用者青睐的结构形式,为了实现不同的技术要求,现有的技术方案已经以相应的技术手段对手动刀的不同部位进行了相应的技术革新,其中一种为了方便更换刀片的结构是:刀架包括带有置放仓的主体、通过销轴连接在主体上的锁扣以及设置在主体上的按键,所述的主体经枢轴与刀柄连接,所述的刀片经置放仓向前的仓口插装在所述的置放仓内并与锁扣卡接。更换刀片时,用手指按下按键,迫使锁扣绕销轴摆动而解除锁扣与刀片的卡接,由此使刀片成为不受约束的自由部件,即可手持刀片前端(露在置放仓的一端)轻易将刀片从置放仓内取(拔)出;将取下的刀片掉头后或者将新的刀片装入置放仓内时,同样按下按键迫使锁扣离开与刀片卡接的位置,此时将待装入的刀片插装入置放仓,松开手指令按键复位,锁扣即可回复原位与刀片卡接而实现对刀片的约束,将刀片定位以防止从置放仓脱落。然而,经实际使用发现该种结构的产品尚存在以下缺陷:使用者手握刀柄将刀片前端置于物体上实施切割动作时,为了增大刀片前端与物体的接触力,通常将某手指按压在刀架上,这个手指按压在刀架上的动作的施力方向与按压按键的方向一致,常常会触动按键而产生误操作,其后果是解除了锁扣与刀片的卡接,刀片失去约束而从置放仓脱落,降低工作效率,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使用时易产生误操作而导致刀片脱落的缺陷,提供一种刀片不易脱落、避免安全隐患的防止误操作的手动刀。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防止误操作的手动刀,包括刀柄、刀架和刀片,所述的刀架包括带有置放仓的主体和通过销轴连接在主体顶部的锁扣,所述的主体经枢轴与刀柄连接,所述的刀片插装在所述的置放仓内并与锁扣卡接,其特征是所述的锁扣上设有触动部,所述的刀架还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前后移动件和导向部,该导向部引导所述前后移动件与所述的触动部相抵触,所述前后移动件上有外突的操控键。该方案设置前后移动件,更换刀片时推(或者拉)操控键,驱使前后移动件沿导向部前后移动,通过触动部将前后移动件的前后移动转换为锁扣绕销轴的摆动,维持或者解除锁扣与刀片的卡接关系(这种卡接关系可按照常规的卡槽与定位凸起配合的方式实现),将刀片约束定位防止脱落以供使用或者解除对锁扣的约束使其成为自由部件以便将其取下:取下刀片时,操作操控键,令前后移动件向一个方向移动,解除锁扣与刀片的卡接关系,使刀片成为不受约束的自由部件,便于将刀片从置放仓内取下,反之,安装刀片时,令锁扣位于与刀片解除卡接关系的位置,将待装刀片插装入置放仓,令锁扣复位实现锁扣与刀片的卡接,即由锁扣将刀片约束定位,防止脱落。该结构相对现有技术,同样只需要一个动作即可完成对刀片的更换,方便快捷。由于改变了更换刀片时对操控键的用力方向,使更换刀片时施加在操控键上的力的方向与使用时手指按压在刀架上的力的方向相交叉(或者垂直),使用时即使按压在刀架上的手指触动到操控键,也不会解除锁扣与刀片的卡接,避免了误操作和安全隐患,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为具体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时提供适于不同技术要求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的触动部为设置在锁扣尾部的斜槽,所述的前后移动件呈柱状并穿设在该斜槽内。该斜槽前高后低时,适合于向前推动操控键实现解除锁扣与刀片的卡接;该斜槽前低后高时,适合于向后拉动操控键实现解除锁扣与刀片的卡接。
所述的触动部为设置在锁扣尾部的斜面,所述的前后移动件触抵在该斜面上。该斜面前高后低时,适合于向前推动操控键实现解除锁扣与刀片的卡接;该斜面前低后高时,适合于向后拉动操控键实现解除锁扣与刀片的卡接。
为了确保前后移动件在前后方向移动,所述的导向部为设置在主体上的导向平槽,所述操控键左右对称穿设在所述的导向平槽内。或者,所述的导向部为设置在主体上的导向平面,所述的前后移动件上设置有与该导向平面配合的滑动面。左右对称的操控键利于在操作时施力平衡,不易卡死,且适于左右手使用。
所述的前后移动件由左右两个组件对接而成。这种结构利于在刀架主体结构形成后安装,尤其适用于一体式结构的刀架主体。所述的前后移动件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以适合其它结构形式的刀架主体。
所述的刀架还包括支撑所述锁扣或前后移动件的复位弹簧。若该复位弹簧支撑在锁扣上,则便于锁扣在没有人为操作的前提下自动复位,实现锁扣与刀片的卡接,并将这种卡接关系保持在正常使用状态;若该复位弹簧支撑在前后移动件上,则便于前后移动件在没有人为操作的前提下自动复位,为锁扣复位实现锁扣与刀片的卡接让出位置。基于这种设计,也可以分别为锁扣和前后移动件配置复位弹簧。
所述的主体上设有容纳腔,所述的复位弹簧安置在该容纳腔内。所述的容纳腔可以为复位弹簧的变形提供空间保障,保证通过操控键对锁扣进行控制的灵活性。
所述的主体为由第一板状构件与第二板状构件组装而成,所述的置放仓为在其中一个板状构件上设置凹部形成(也可以分别在两个板状构件上设置凹部,再由两个板状构件组装在一起形成置放仓)。所述的板状构件可以是由单片金属形成,也可以是由多片金属叠加形成。这种结构利于制造出符合刀片规格的置放仓,尤其是易于形成安放薄型刀片的置放仓,减少刀片在使用时的晃动缝隙;此时,所述的第二板状构件短于第一板状构件,二者的前端对齐,第二板状构件的后端位于第一板状构件的中间部位,且第二板状构件的后端表面与第一板状构件该侧的表面平滑过渡,利于形成外观一致的主体,所述第一板状构件的后端通过所述的枢轴连接在刀柄上,这种连接方式只需要在一个构件上加工连接结构(安装枢轴的孔以及锁紧定位装置),利于保证主体与刀柄的连接和配合精度。
所述的锁扣上设置有对应刀片后端的推抵部。该结构在通过操作操控键解除锁扣与刀片的卡接关系时,能够将刀片向前推动一个距离,便于取下刀片。特别是刀具长时间闲置时,刀片会因生锈而粘在置放仓内,此时用手直接拔出刀片会很困难,同时也非常危险;由这个推抵部可以先将刀片推动,之后再用手取出刀片,方便、安全。
所述的刀片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槽,所述的锁扣上设置有与卡槽对应的定位凸台。以适应安装多种结构形式的刀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会在使用刀具时因手指按压在刀架上产生误操作导致刀片意外脱落,避免了安全隐患,操作可靠、快捷,由于利用了前后移动件在导向部与触动部的配合关系,将平移力转换成促使锁扣动作的摆动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便于更换刀片;分体式刀架结构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精密度和操控性能,便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外部形状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结构处于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带有刀片的刀架的外部形状示意图。
图5为图4的C-C向局部剖视图。
图6为图5的D-D向剖视图(锁扣与刀片处于卡接状态)。
图7为图6所示结构处于解除锁扣与刀片卡接的状态以及推抵部将刀片推开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结构的第一板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带有刀片的刀架的外部形状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E-E向局部剖视图。
图11为图10的F-F向剖视图(锁扣与刀片处于卡接状态)。
图12为图11所示结构处于解除锁扣与刀片卡接的状态以及推抵部将刀片推开的状态示意图。
图13为图9所示结构的第一板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较佳实施例的带有刀片的刀架的外部形状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G-G向局部剖视图。
图16为图15的H-H向剖视图(锁扣与刀片处于卡接状态)。
图17为图16所示结构处于解除锁扣与刀片卡接的状态以及推抵部将刀片推开的状态示意图。
图18为图14所示结构的第一板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个较佳实施例的带有刀片的刀架的外部形状示意图。
图20为图19的K-K向局部剖视图。
图21为图20的R-R向剖视图(锁扣与刀片处于卡接状态)。
图22为图21所示结构处于解除锁扣与刀片卡接的状态以及推抵部将刀片推开的状态示意图。
图23为图19所示结构的第一板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刀柄,11-收藏仓;
2-刀架,21-主体,21a-第一板状构件,21b-第二板状构件,21c-置放仓,21d-容纳腔,21e-导向部,21f-铆钉,21g-枢轴孔,21h-凹部,22-锁扣,22a-定位凸台,22b-触动部,22c-推抵部,23-前后移动件,23a-第一组件,23b-第二组件,23c-操控键,24-销轴,25/25A/25B-复位弹簧;
3-刀片,31-卡槽;
4-枢轴;
5-缝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2、3所示,该防止误操作的手动刀包括刀柄1、刀架2和刀片3,其中:
刀柄1中间有一个收藏仓11(参见图1、3)。
刀片3(参见图6、7)上边中间位置有两个卡槽31。
刀架2包括主体21、锁扣22、前后移动件23、销轴24以及复位弹簧25(参见图4、5、6、7):
主体21由第一板状构件21a与第二板状构件21b组装而成(参见图5),第一板状构件21a上设置有一与刀片3一端形状相仿的凹部21h(参见图8),第二板状构件21b通过铆钉21f与第一板状构件21a固定连接(也可以用螺钉连接,或者焊接、粘接),因此在二者之间对应凹部21h的位置形成置放仓21c,第二板状构件21b短于第一板状构件21a,二者的前端(左端)对齐,第二板状构件21b的后端表面与第一板状构件21a该侧的表面平滑过渡,第一板状构件21a的后端开设有与刀柄1对应的枢轴孔21g,枢轴4穿在枢轴孔21g内实现刀架2与刀柄1的连接,因此,整个刀架2连同其上的刀片3可以绕枢轴4相对刀柄1转动,以便由图1、2所示的位置逆时针方向转动被收纳进刀柄1的收藏仓11(参见图3);在第一板状构件21a与第二板状构件21b后端对应的位置上各开设有一个作为导向部21e的导向平槽(参见图1、8),对应该导向平槽的位置在两个板状构件之间形成有容纳腔21d;
锁扣22为一个类似杆状的构件(参见图6、7),其靠近后端(右端)的位置由销轴24连接在两个板状构件之间,其左端有两个与刀片3的卡槽31对应的定位凸台22a,其右端位于两个板状构件之间形成的容纳腔21d的上方并且有一个细长的作为触动部22b的前低后高的斜槽,且该斜槽与所述的导向平槽交叉,斜槽的下侧有临近置放仓21c后端的推抵部22c,因此,当有外力施加在触动部22b上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力矩时,锁扣22即以销轴24为支点摆动,其左端的定位凸台22a即可从刀片的卡槽31内脱离;
前后移动件23由形似螺钉的第一组件23a、形似螺母的第二组件23b对接而成(参见图5),且两个组件的外端构成对称的操控键23c,操控键23c的轮廓大于导向平槽,因此,将第一组件23a、第二组件23b穿入导向平槽和斜槽对接后,由操控键23c形成定位,防止前后移动件23脱落,并由导向平槽确定了前后移动件23只能向前或者向后的移动方向,同时,该方向的移动通过斜槽转换成锁扣的摆动:当前后移动件23向后移动时,即可施加给锁扣22顺时针方向的力矩迫使定位凸台22a从刀片的卡槽31内脱离;当前后移动件23向前移动时,即可施加给锁扣22逆时针方向的力矩迫使定位凸台22a复位与刀片的卡槽31卡接。
支撑前后移动件23的复位弹簧25(参见图6、7)呈“U”形(也可以是其它形状或结构形式,如螺旋状的压缩弹簧、扭簧等),该复位弹簧25位于容纳腔21d内,其一端抵触在主体(容纳腔21d的后壁)上,其另一端抵触在前后移动件23的后侧形成对前后移动件23向前的推力,进而通过斜槽形成对锁扣22的逆时针方向的力矩,该力矩迫使锁扣的定位凸台22a与刀片的卡槽31保持在卡接状态,且当有外在的力矩破坏了这种状态时,一旦该外在的力矩消失或者减弱,该逆时针方向的力矩即可令锁扣22复位。
上述结构的手动刀,更换刀片时如图7所示向后拉动操控键23c,驱使前后移动件23在导向平槽内向后移动,通过作为触动部22b的斜槽施加给锁扣一个向下的力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力矩,迫使锁扣22以销轴24为支点顺时针方向摆动,其左端的定位凸台22a即可从刀片的卡槽31内脱离,解除锁扣22对刀片3的约束,其间,推抵部将刀片向前推动一个距离(体现在缝隙5的增大),即可轻易用手取下刀片;之后将欲更换的刀片插装入置放仓21c,松手即在复位弹簧25的作用下形成对锁扣22的逆时针方向的力矩,迫使锁扣22复位,令锁扣22复位实现如图6所示的锁扣22与刀片3的卡接,将刀片约束定位,防止脱落。该结构相对现有技术,同样只需要一个动作即可完成对刀片的更换,方便快捷。由于改变了更换刀片时对操控键的用力方向,使更换刀片时施加在操控键上的力的方向与使用时手指按压在刀架上的力的方向相交叉(或者垂直),使用时即使按压在刀架上的手指触动到操控键,也不会解除锁扣与刀片的卡接,避免了误操作,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例二
如图9-13所示,本实施例除了下述与实施例一之间的区别外,其余结构同实施例一:锁扣右端有一个细长的作为触动部22b的前高后低的斜槽(参见图11、12);复位弹簧25为一个片状构件(也可以是其它的结构形式,如螺旋状的压缩弹簧、扭簧等),该复位弹簧25位于容纳腔21d内,其一端固定在第一板状构件21a上,其另一端支撑在前后移动件23前侧形成向后推动前后移动件23的推力,并通过斜槽形成对锁扣22的逆时针方向的力矩,该力矩迫使锁扣的定位凸台22a与刀片的卡槽31保持在卡接状态,且当有外在的力矩破坏了这种状态时,一旦该外在的力矩消失或者减弱,该逆时针方向的力矩即可令锁扣22复位;前后移动件23为一体式结构,其中间部位稍大于导向平槽的宽度(参见图10),因此,在第一板状构件与第二板状构件固定连接之前将该前后移动件23先与两个板状构件装配,当两个板状构件固定连接之后,由中间稍大部位将整个前后移动件23限位在主体上。
该结构的手动刀,更换刀片时如图12所示向前推动操控键23c,驱使前后移动件23在导向平槽内向前移动,通过作为触动部22b的斜槽施加给锁扣一个向下的力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力矩,迫使锁扣22以销轴24为支点顺时针方向摆动,其左端的定位凸台22a即可从刀片的卡槽31内脱离,解除锁扣22对刀片3的约束,其间,推抵部将刀片向前推动一个距离(体现在缝隙5的增大),即可用手取下刀片;之后将欲更换的刀片插装入置放仓21c,松手即在复位弹簧25的作用下形成对锁扣22的逆时针方向的力矩,迫使锁扣22复位,令锁扣22复位实现如图9所示的锁扣22与刀片3的卡接,将刀片约束定位,防止脱落。
实施例三
如图14-18所示,本实施例除了下述与实施例一之间的区别外,其余结构同实施例一:导向部21e为设置在主体21上的导向平面,锁扣右端有一个细长的作为触动部22b的前高后低的斜面(参见图16、17);两个复位弹簧25A/25B均为螺旋状的压力弹簧(也可以是其它的结构形式,如扭簧等),二者位于容纳腔21d内,分别抵触在前后移动件23的左侧和作为触动部22b的前高后低的斜面的下侧,由此形成向后推动前后移动件23的推力和对锁扣22的逆时针方向的力矩,该力矩迫使锁扣的定位凸台22a与刀片的卡槽31保持在卡接状态,且当有外在的力矩破坏了这种状态时,一旦该外在的力矩消失或者减弱,该逆时针方向的力矩即可令锁扣22复位;前后移动件23为一体式结构,其中间部位稍大于导向平槽的宽度(参见图15),且形成上下两个滑动面,该两个滑动面与导向平面配合以便沿前后方向移动,因此,在第一板状构件与第二板状构件固定连接之前将该前后移动件23先与两个板状构件装配,当两个板状构件固定连接之后,由中间稍大部位将整个前后移动件23限位在主体上。
该结构的手动刀,更换刀片时如图17所示向前推动操控键23c,驱使前后移动件23沿导向平面向前移动,通过作为触动部22b的斜面施加给锁扣一个向下的力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力矩,迫使锁扣22以销轴24为支点顺时针方向摆动,其左端的定位凸台22a即可从刀片的卡槽31内脱离,解除锁扣22对刀片3的约束,其间,推抵部将刀片向前推动一个距离(体现在缝隙5的增大),即可用手取下刀片;之后将欲更换的刀片插装入置放仓21c,松手即在复位弹簧25A/25B的作用下令锁扣22和前后移动件23复位至图16所示的状态,锁扣22与刀片3卡接,将刀片约束定位,防止脱落。
实施例四
如图19-23所示,本实施例除了下述与实施例一之间的区别外,其余结构同实施例一:锁扣右端有一个细长的作为触动部22b的前低后高的斜面(参见图21、22);复位弹簧25均为螺旋状的压力弹簧为“U”形(也可以是其它形状或结构形式,如螺旋状的压缩弹簧、扭簧等),其置于容纳腔21d内,一端抵触在主体(容纳腔21d的底面)上,其另一端抵触在作为触动部22b的前低后高的斜面的下侧形成对锁扣22的逆时针方向的力矩,该力矩迫使锁扣的定位凸台22a与刀片的卡槽31保持在卡接状态,且当有外在的力矩破坏了这种状态时,一旦该外在的力矩消失或者减弱,该逆时针方向的力矩即可令锁扣22复位。
该结构的手动刀,更换刀片时如图22所示向后拉动操控键23c,驱使前后移动件23在导向平槽内向后移动,通过作为触动部22b的斜面施加给锁扣一个向下的力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力矩,迫使锁扣22以销轴24为支点顺时针方向摆动,其左端的定位凸台22a即可从刀片的卡槽31内脱离,解除锁扣22对刀片3的约束,其间,推抵部将刀片向前推动一个距离(体现在缝隙5的增大),即可用手取下刀片;之后将欲更换的刀片插装入置放仓21c,此后,用手向前推动操控键23c使前后移动件23复位,锁扣22即在复位弹簧25的作用下自动复位,令锁扣22和前后移动件23复位至图21所示的状态,锁扣22与刀片3卡接,将刀片约束定位,防止脱落。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并非从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的单一角度出发,而是从获得一个整体上都较佳的产品的角度出发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具体介绍,因此,出现在上述较佳实施例中的一些技术特征,并非解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包括范围的限制。而且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同样构思,作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还可以按照下述方式实施:
如主体21的结构形式,也可以是铸造成的一体式结构,此时的置放仓在铸造过程中形成,同时在主体21的顶部铸造出用于安装锁扣的空间,而操控键则可以与前后移动件制成分体式结构,便于装配;还可以是由两片形状相同的板状构件组装而成;还可以是有多片金属叠加而成,此时,上述结构可以先将金属片加工成预定的形状,之后再叠加而成。
不再一一赘述。

Claims (12)

1.防止误操作的手动刀,包括刀柄(1)、刀架(2)和刀片(3),所述的刀架(2)包括带有置放仓(21c)的主体(21)和通过销轴(24)连接在主体(21)顶部的锁扣(22),所述的主体(21)经枢轴(4)与刀柄(1)连接,所述的刀片(3)插装在所述的置放仓(21c)内并与锁扣(22)卡接,其特征是所述的锁扣(22)上设有触动部(22b),所述的刀架(2)还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主体(21)上的前后移动件(23)和导向部(21e),该导向部(21e)引导所述前后移动件(23)与所述的触动部(22b)相抵触,所述前后移动件(23)上有外突的操控键(23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误操作的手动刀,其特征是所述的触动部(22b)为设置在锁扣(22)尾部的斜槽,所述的前后移动件(23)穿设在该斜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误操作的手动刀,其特征是所述的触动部(22b)为设置在锁扣(22)尾部的斜面,所述的前后移动件(23)触抵在该斜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防止误操作的手动刀,其特征是所述的导向部(21e)为设置在主体(21)上的导向平槽,所述操控键(23b)左右对称穿设在所述的导向平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防止误操作的手动刀,其特征是所述的导向部(21e)为设置在主体(21)上的导向平面,所述的前后移动件(23)上设置有与该导向平面配合的滑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防止误操作的手动刀,其特征是所述的前后移动件(23)由两个组件(23a/23b)对接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防止误操作的手动刀,其特征是所述的前后移动件(23)为一体式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防止误操作的手动刀,其特征是所述的刀架(2)还包括支撑所述锁扣(22)或前后移动件(23)的复位弹簧(25、25A、25B)。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止误操作的手动刀,其特征是所述的主体(21)上设有容纳腔(21d),所述的复位弹簧(25)安置在该容纳腔(21d)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防止误操作的手动刀,其特征是所述的主体(21)为由第一板状构件(21a)与第二板状构件(21b)组装而成,所述的置放仓(21c)为在板状构件上设置凹部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止误操作的手动刀,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板状构件(21b)的前端与第一板状构件(21a)的前端对齐,第二板状构件(21b)的后端短于第一板状构件(21a)的后端,所述第一板状构件(21a)的后端通过所述的枢轴(4)连接在刀柄(1)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防止误操作的手动刀,其特征是所述的锁扣(22)上设置有对应刀片(3)后端的推抵部(22c)。
CNU2007201132107U 2007-08-09 2007-08-09 防止误操作的手动刀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7076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132107U CN201070766Y (zh) 2007-08-09 2007-08-09 防止误操作的手动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132107U CN201070766Y (zh) 2007-08-09 2007-08-09 防止误操作的手动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70766Y true CN201070766Y (zh) 2008-06-11

Family

ID=39549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13210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70766Y (zh) 2007-08-09 2007-08-09 防止误操作的手动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70766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3039A (zh) * 2009-04-17 2010-10-20 Ibt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折叠式多功能刀
WO2011044855A1 (zh) * 2009-10-15 2011-04-21 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避免刀片意外脱落的手动刀
USD843807S1 (en) 2016-06-03 2019-03-26 Browning Folding knif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3039A (zh) * 2009-04-17 2010-10-20 Ibt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折叠式多功能刀
CN101863039B (zh) * 2009-04-17 2014-11-05 Ibt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折叠式多功能刀
WO2011044855A1 (zh) * 2009-10-15 2011-04-21 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避免刀片意外脱落的手动刀
USD843807S1 (en) 2016-06-03 2019-03-26 Browning Folding knif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70766Y (zh) 防止误操作的手动刀
CN201095113Y (zh) 便于更换刀片的手动刀
CN201095115Y (zh) 便于替换刀片的手动刀
US20110030225A1 (en) Press-down type composite putty knife
CN101623141B (zh) 拉链滑块及使用该拉链滑块的拉头
CN201353770Y (zh) 裁切刀刀头
CN201095114Y (zh) 便于更替刀片的手动刀
CN202679977U (zh) 新型剜蒜器
CN2863387Y (zh) 双弹簧背锁便携折叠刀
CN110141035B (zh) 可更换刀片和具有指甲收纳功能的指甲钳
CN209682247U (zh) 一种具有自动锁紧装置的美工刀
CN201089164Y (zh) 便于换装刀片的手动刀
CN201226125Y (zh) 一种免螺丝硬盘架
CN201456026U (zh) 内置式刀片锁紧装置
CN200998707Y (zh) 一种组合式油灰刀
CN201604159U (zh) 介纸刀
CN205415700U (zh) 一体式刀头及手动刀
CN201625984U (zh) 一种折叠刀
CN2893053Y (zh) 一种油灰刀
CN202011022U (zh) 一种新型直出小刀
CN2930407Y (zh) 指甲刀
CN214187397U (zh) 双杠杆按压圆角机
CN218398233U (zh) 一种刀板便捷拆装的切菜机
CN201471451U (zh) 一种可更换刀片的裁纸刀
CN211709374U (zh) 一种省力剪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HANG ZHOU JUXING TECH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OR ADDRESS: HANGZHOU JUX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nine, 35 Ring Road, nine town, Zhejiang, Hangzhou: 310019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GreatStar Indust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 nine, 35 Ring Road, nine town, Zhejiang, Hangzhou: 310019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Juxing Technology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1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