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65172Y - 自行车前叉避震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前叉避震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65172Y
CN201065172Y CNU2007201505615U CN200720150561U CN201065172Y CN 201065172 Y CN201065172 Y CN 201065172Y CN U2007201505615 U CNU2007201505615 U CN U2007201505615U CN 200720150561 U CN200720150561 U CN 200720150561U CN 201065172 Y CN201065172 Y CN 20106517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foration
control seat
mentioned
pisto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5056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山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DERFU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DERFU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DERFUL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DERFUL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15056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6517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6517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6517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前叉避震器结构,包括有一缸体、一插设结合于缸体一端的第一活塞杆、一活动插设结合于缸体另端的第二活塞杆、分别固设于第一、二活塞杆里端的第一、二控制座、一油路活塞;该第一控制座与缸体固设结合,该第二控制座与油路活塞相结合,使油路活塞与第一控制座分别形成第一、二、三液压室;据此,第二活塞杆受压作用时,可连动第二控制座推移油路活塞挤压缸体内部液压油,使其能在该第一、二、三液压室内相互导通流动,除可锁固使其无法产生避震效果外,在解除锁固时更可达到不同缓冲程度的避震效果。

Description

自行车前叉避震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前叉避震器结构,该结构除了可利用锁固使其无法产生避震效果之外,在解除锁固时更可达到不同缓冲程度的避震效果。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准越来越提升,原本只是用来做短程代步工具的自行车,却因被提倡作为越野运动及休闲之用,于是使用者越来越讲究其是否具备有避震的功能。
目前自行车前叉的避震器,大概可分两种:一种为可锁固式油压杆,此种避震器的油压杆在不需要有避震功能时,虽然可将油压杆锁固即可完全没有避震功能,然而当油压杆没有被锁固时,却因其只具有固定的回弹力,因此不管路况如何,其软硬程度的避震效果都是一样,所以其避震效果并不好;另一种则是可调式油压杆,此种避震器的油压杆虽然可以依需要而被调整以应付不同路况,来形成不同的回弹力,达到不同软硬程度的避震效果,但是却因无法被锁固,所以当希望不要有避震功能时却无法达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行车前叉避震器结构,其除了可利用锁固使其无法产生避震效果外,于解除锁固时更可达到不同缓冲程度的避震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行车前叉避震器结构,包括有一缸体、一插设结合于缸体上端的第一活塞杆、一活动插设结合于缸体下端的第二活塞杆、分别固设结合于第一、二活塞杆里端的第一、二控制座、一油路活塞;该第一控制座的底部与缸体固设结合,该第二控制座的里端与油路活塞相结合而可在缸体内随第二活塞杆滑移,使油路活塞与第一控制座分别形成第一、二、三液压室;
该缸体,具有一中空容室;
该第一活塞杆,为一端内径设有螺合部的中空杆体,于其内部容伸有第一调节杆,该第一调节杆一端有外螺合部,可与第一活塞杆作相对调整位移的动作,而第一调节杆的底端则凸伸第一活塞杆并连设有一第一控制销;
该第一控制座,其底端与缸体固设结合,为一中空杆体,中央具阶梯贯孔,上段贯孔供第一活塞杆套入固设结合,中段贯孔供第一控制销活动套设,于中段贯孔两侧设有油路侧通道以与第一液压室连通,下段贯孔可供第一控制销对应封合;
该第二活塞杆,亦为一端内径设有螺合部的中空杆体,于其内部容伸有第二调节杆,该第二调节杆一端有外螺合部,可与第二活塞杆作相对调整位移的动作,而第二调节杆的顶端则凸伸第二活塞杆并连设有一第二控制销;
该第二控制座,为一中空杆体,其顶端呈束缩的颈部,其中央具阶梯贯孔,下段贯孔供第二活塞杆套入固设结合,中段贯孔供第二控制销活动套设,于中段贯孔两侧设有与第三液压室连通的油路侧通道,上段贯孔可供第二控制销对应封合;
该油路活塞,其中央具一中心通孔,以供第二控制座的颈部套设结合,使其可随着第二活塞杆传动第二控制座而作上下移动于缸体内,再者,于中心通孔外围设有诸多油路通孔。
优选,在上述缸体上、下两端的容室内而相对位于该第一、第二活塞杆外围由两端往中央分别套设有油封座、油封及轴承,在该轴承的内缘垫设轴承衬套。
优选,在上述第二控制座下方的第二活塞杆外围套设有一缓冲弹性件。
优选,上述第一活塞杆套设止油环,并套入该第一控制座的上段贯孔而予以固设结合。
优选,上述第一控制销套设止油环,并活动套设于该第一控制座的中段贯孔。
优选,该第一控制销的底端形成一锥部,该第一控制座的下段贯孔上缘形成一锥形口,该第一控制销的锥部对应封合于该第一控制座的锥形口;该第二控制销的顶端形成一锥部,且该第二控制座的上段贯孔下缘形成锥形口,该第二控制销的锥部对应封合于该第二控制座的锥形口。
优选,该油路活塞外围环设有止油环。
优选,第二控制座的颈部依序套入伸缩弹性件、油门片及缺口油门片,并与该油路活塞的中心通孔套设结合。
优选,上述第二活塞杆套设止油环,并套入该第二控制座的下段贯孔而予以固设结合。
优选,上述第二控制销套设止油环,并活动套设于该第二控制座的中段贯孔。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行车前叉避震器结构具有下述特点及优点:当第二活塞杆受压作用时,可连动第二控制座推移油路活塞向上挤压缸体内部液压油,使其能于该第一、二、三液压室内相互导通流动,除了可利用锁固使其无法产生避震效果外,于解除锁固时更可达到不同缓冲程度的避震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前叉避震器的侧剖图。
图2: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前叉避震器的油路活塞立体图。
图3:本实用新型调整为软性缓冲避震的侧剖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调整为软性缓冲避震的侧剖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调整为软性缓冲避震的局部放大侧剖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调整为软性缓冲避震的局部放大侧剖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调整为硬性缓冲避震的侧剖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调整为硬性缓冲避震的侧剖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调整为硬性缓冲避震的局部放大侧剖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调整为硬性缓冲避震的局部放大侧剖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本实用新型>
1    缸体              11   第一液压室
12   第二液压室        13   第三液压室
14   油封座            15   油封
16   轴承              17   轴承衬套
2    第一活塞杆        21   第一调节杆
22   第一控制销        221  锥部
222  止油环            23   止油环
3    第二活塞杆        31   第二调节杆
32   第二控制销        321  锥部
322  止油环            33   缓冲弹性件
34   止油环            4    第一控制座
41   阶梯贯孔          411  上段贯孔
412  中段贯孔          4121 油路侧通道
413  下段贯孔          4131 锥形口
5    第二控制座        51   颈部
52   阶梯贯孔          521  下段贯孔
522  中段贯孔          5221 油路侧通道
523  上段贯孔          5231 锥形口
53   伸缩弹性件        54   油门片
55   缺口油门片        6    油路活塞
61   止油环            62   中心通孔
63    油路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前叉避震器的侧剖图,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自行车前叉避震器结构,该自行车前叉避震器主要包括有一缸体1、一插设结合于缸体1上端的第一活塞杆2、一活动插设结合于缸体1下端的第二活塞杆3、分别固设结合于第一、二活塞杆2、3里端的第一、二控制座4、5、一油路活塞6;该第一控制座4的里端与缸体1固设结合,该第二控制座5的上端与油路活塞6相结合,令该油路活塞6在缸体1内可随第二活塞杆3滑移,使第一控制座4与油路活塞6分别形成第一、二、三液压室11、12、13,当第二活塞杆3受压作用时,可连动第二控制座5推移油路活塞6向上挤压缸体1内部液压油,使其能在该第一、二、三液压室11、12、13内相互导通流动,以形成缓冲作用,其中:
该缸体1,具有一中空容室,上、下两端分别供第一、第二活塞杆2、3插设,并在上、下两端的容室内而相对位于第一、二活塞杆2、3外围由两端往中央分别套设有油封座14、油封15及轴承16,又在轴承16的内缘垫设轴承衬套17,使液压油不致于经由上、下两端外溢;
该第一活塞杆2,为一端内径设有螺合部的中空杆体,于其内部容伸一略短的第一调节杆21,该第一调节杆21一端有外螺合部,使其可与第一活塞杆2作相对调整位移的动作,而第一调节杆21的底端则凸伸第一活塞杆2并连设有一第一控制销22,该第一控制销22的底端则形成一锥部221;
该第一控制座4,与第一活塞杆2固设,其底端并与缸体1固设结合,为一中空杆体,中央具三段式的阶梯贯孔41,第一活塞杆2先套设止油环23后再套入上段贯孔411而予以固设结合,中段贯孔412供第一控制销22先套设止油环222后再予以套设,并通过第一调节杆21的调整来传动第一控制销22,使第一控制销22在该中段贯孔412内作上下移动,再者,在中段贯孔412两侧设有油路侧通道4121以使第一液压室11可经由该油路侧通道4121及下段贯孔413而与第二液压室12连通,又,在下段贯孔413的上缘形成锥形口4131,以供第一控制销22的锥部221对应封合,控制第一液压室11的液压油无法经油路侧通道4121及下段贯孔413与第二液压室12流通,令该自行车前叉避震器被锁固而无法产生缓冲避震效果;
该第二活塞杆3,亦为一端内径设有螺合部的中空杆体,于其内部容伸一略短的第二调节杆31,该第二调节杆31一端有外螺合部,使其可与第二活塞杆3作相对调整位移的动作,而第二调节杆31的顶端则凸伸第二活塞杆3并连设有一第二控制销32,该第二控制销32的顶端则形成一锥部321;
该第二控制座5,与第二活塞杆3固设,且在第二控制座5下方的第二活塞杆3外围套设有一缓冲弹性件33,以供第二活塞杆3向下移动时受轴承16挡止的缓冲,第二控制座5为一中空杆体,其顶端呈束缩的颈部51,中央具三段式的阶梯贯孔52,下段贯孔521供第二活塞杆3先套设止油环34后再套入而予以固设结合,中段贯孔522供第二控制销32先套设止油环322后再予以套设,并通过第二调节杆31的调整来传动该第二控制销32,使第二控制销32在该中段贯孔522内作上下移动,再者,于中段贯孔522两侧设有油路侧通道5221以使第二液压室12可经由上段贯孔523、中段贯孔522及该油路侧通道5221而与第三液压室13连通,又,于上段贯孔523的下缘形成锥形口5231,可向上调整第二调节杆31以传动第二控制销32,使其锥部321对应封合上段贯孔523的锥形口5231,使第二液压室12的液压油无法经第二控制座5的上段贯孔523与第三液压室13流通,使缓冲避震效果更为短硬;
该油路活塞6,并请参阅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前叉避震器的油路活塞立体图,其外围环设有止油环61,中央具一中心通孔62,以供第二控制座5的颈部51依序先套入伸缩弹性件53、油门片54及缺口油门片55后再套设结合,使该油路活塞6可随着第二活塞杆3传动第二控制座5而在缸体1内作上下移动,再者,于中心通孔62外围设有诸多油路通孔63,当该油路活塞6作上下移动时可使液压油在第二液压室12及第三液压室13之间流通;
于实施使用时,当要令该自行车前叉避震器被锁固而无法产生缓冲避震效果时,请参阅图1所示,可将第一活塞杆2内的第一调节杆21向下调整,以传动第一控制销22,使第一控制销22的锥部221对应封合该第一控制座4其下段贯孔413的锥形口4131,令第二液压室12的液压油无法经第一控制座4的下段贯孔413与第一液压室11流通,即可达到锁固而无缓冲避震效果;
另外,当要令该自行车前叉避震器可产生缓冲避震效果时,请参阅图3、4所示,均为本实用新型调整为软性缓冲避震的侧剖示意图,先将第一活塞杆2内的第一调节杆21向上调整,以传动第一控制销22,使第一控制销22的锥部221脱离封合该第一控制座4的下段贯孔413的锥形口4131,令第二液压室12内的液压油可经第一控制座4的下段贯孔413而与第一液压室11流通;在此情况下:
当要产生较软性的长冲程缓冲避震效果时,并请参阅图5、6所示,均为本实用新型调整为软性缓冲避震的局部放大侧剖示意图,可将第二活塞杆3内的第二调节杆31向下调整,以传动第二控制销32,使第二控制销32的锥部321脱离封合第二控制座5的上段贯孔523下缘的锥形口5231,此时,当第二活塞杆3受压向上时,将连动第二控制座5及油路活塞6一起向上移动,使第二液压室12缩小,并迫使第二液压室12内的液压油经第一控制座4的下段贯孔413而流入第一液压室11内,同时,当第二活塞杆3受压向上到相当程度且第二液压室12及第一液压室11几乎达到饱和时,第二液压室12内的液压油将可经两个管道流入第三液压室13内,其一是由第二控制座5的上段贯孔523经第二控制座5的油路侧通道5221流入第三液压室13内,其二是由油路活塞6的诸多油路通孔63向下流并迫使套设在第二控制座5的颈部51的缺口油门片55及油门片54往下挤压伸缩弹性件53而流入第三液压室13内,以达较软性的长冲程缓冲避震效果;再者,当第二活塞杆3受力向下时,将连动第二控制座5及油路活塞6一起向下移动,使第三液压室13缩小,并迫使第三液压室13内的液压油经两个管道流入第二液压室12内,其一是经由第二控制座5的油路侧通道5221经第二控制座5的上段贯孔523流入第二液压室12内,其二是由套设在第二控制座5的颈部51的缺口油门片55的缺口处经油路活塞6的诸多油路通孔63流入第二液压室12内,而达到软性缓冲的效果;
而当要产生较硬性的短冲程缓冲避震效果时,请参阅图7~10所示,图7、8均为本实用新型调整为硬性缓冲避震的侧剖示意图,图9、10均为本实用新型调整为硬性缓冲避震的局部放大侧剖示意图,可将第二活塞杆3内的第二调节杆31向上调整,以传动第二控制销32,使第二控制销32的锥部321对应封合第二控制座5的上段贯孔523下缘的锥形口5231,此时,当第二活塞杆3受压向上时,将连动第二控制座5及油路活塞6一起向上移动,使第二液压室12缩小,并迫使第二液压室12内的液压油经第一控制座4的下段贯孔413而流入第一液压室11内,同时,当第二活塞杆3受压向上到相当程度且第二液压室12及第一液压室11几乎达到饱和时,第二液压室12内的液压油只能经由油路活塞6的诸多油路通孔63向下流并迫使套设在第二控制座5的颈部51的缺口油门片55及油门片54往下挤压伸缩弹性件53而流入第三液压室13内,所以只能达到较硬性短冲程的缓冲避震效果;再者,当第二活塞杆3受力向下时,将连动第二控制座5及油路活塞6一起向下移动,使第三液压室13缩小,并迫使第三液压室13内的液压油只能经由套设在第二控制座5的颈部51的缺口油门片55的缺口处经油路活塞6的诸多油路通孔63流入第二液压室12内,所以只能达到较硬性短冲程的缓冲避震效果。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前叉避震器结构由于可将第一活塞杆内的第一调节杆向下调整,以使第一控制销的锥部对应封合第一控制座其下段贯孔的锥形口,令第二液压室无法与第一液压室连通,即可锁固而达到无缓冲避震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前叉避震器结构由于可将第一活塞杆内的第一调节杆向上调整,以使第一控制销的锥部脱离封合第一控制座其下段贯孔的锥形口,令第二液压室可与第一液压室连通,即可达到缓冲避震的效果。
3.除如上述第2点所述,本实用新型又可通过调整第二活塞杆内的第二调节杆,以传动第二控制销,使第二控制销的锥部与第二控制座其上段贯孔的锥形口作不同程度的对应封合,而达到不同缓冲程度的避震效果,所以具可调式缓冲避震效果。

Claims (10)

1.一种自行车前叉避震器结构,其特征是:主要包括有一缸体、一插设结合于该缸体一端的第一活塞杆、一活动插设结合于该缸体另一端的第二活塞杆、分别固设结合于该第一、二活塞杆里端的第一、二控制座、一油路活塞;该第一控制座与该缸体固设结合,该第二控制座的里端与该油路活塞相结合,该油路活塞与该第一控制座分别形成第一、二、三液压室;
该缸体,具有一中空容室;
该第一活塞杆,为一端内径设有螺合部的中空杆体,于其内部容伸一第一调节杆,该第一调节杆一端设有外螺合部,该第一调节杆与该第一活塞杆作相对调整位移的动作,而该第一调节杆的一端连设有一第一控制销;
该第一控制座,其一端与上述缸体固设结合,为一中空杆体,中央具阶梯贯孔,上段贯孔供上述第一活塞杆套入固设结合,中段贯孔供上述第一控制销活动套设,在该中段贯孔两侧设有与上述第一液压室连通的油路侧通道,下段贯孔供上述第一控制销对应封合;
该第二活塞杆,亦为一端内径设有螺合部的中空杆体,于其内部容伸一第二调节杆,该第二调节杆一端设有外螺合部,该第二调节杆与该第二活塞杆作相对调整位移的动作,而该第二调节杆的一端连设有一第二控制销;
该第二控制座,为一中空杆体,其一端呈束缩的颈部,中央具阶梯贯孔,下段贯孔供上述第二活塞杆套入固设结合,中段贯孔供上述第二控制销活动套设,于中段贯孔两侧设有与上述第三液压室连通的油路侧通道,上段贯孔供上述第二控制销对应封合;
该油路活塞,其中央具一中心通孔,上述第二控制座的颈部套设结合该中心通孔,该油路活塞随着上述第二活塞杆传动上述第二控制座而上下移动地设置在该缸体内,在该中心通孔外围设有诸多油路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行车前叉避震器结构,其特征是,在上述缸体上、下两端的容室内而相对位于该第一、第二活塞杆外围由两端往中央分别套设有油封座、油封及轴承,在该轴承的内缘垫设轴承衬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行车前叉避震器结构,其特征是,在上述第二控制座下方的第二活塞杆外围套设有一缓冲弹性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行车前叉避震器结构,其特征是,上述第一活塞杆套设止油环,并套入该第一控制座的上段贯孔而予以固设结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行车前叉避震器结构,其特征是,上述第一控制销套设止油环,并活动套设于该第一控制座的中段贯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行车前叉避震器结构,其特征是,该第一控制销的底端形成一锥部,该第一控制座的下段贯孔上缘形成一锥形口,该第一控制销的锥部对应封合于该第一控制座的锥形口;该第二控制销的顶端形成一锥部,且该第二控制座的上段贯孔下缘形成锥形口,该第二控制销的锥部对应封合于该第二控制座的锥形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行车前叉避震器结构,其特征是,该油路活塞外围环设有止油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行车前叉避震器结构,其特征是,上述第二控制座的颈部依序套入伸缩弹性件、油门片及缺口油门片,并与该油路活塞的中心通孔套设结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行车前叉避震器结构,其特征是,上述第二活塞杆套设止油环,并套入该第二控制座的下段贯孔而予以固设结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行车前叉避震器结构,其特征是,上述第二控制销套设止油环,并活动套设于该第二控制座的中段贯孔。
CNU2007201505615U 2007-06-18 2007-06-18 自行车前叉避震器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6517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505615U CN201065172Y (zh) 2007-06-18 2007-06-18 自行车前叉避震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505615U CN201065172Y (zh) 2007-06-18 2007-06-18 自行车前叉避震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65172Y true CN201065172Y (zh) 2008-05-28

Family

ID=39482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50561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65172Y (zh) 2007-06-18 2007-06-18 自行车前叉避震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65172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7760A (zh) * 2010-09-21 2013-05-08 萱场工业株式会社 前叉
CN107021171A (zh) * 2016-01-29 2017-08-08 陈正忠 自行车前叉避震器锁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7760A (zh) * 2010-09-21 2013-05-08 萱场工业株式会社 前叉
CN103097760B (zh) * 2010-09-21 2015-01-14 萱场工业株式会社 前叉
CN107021171A (zh) * 2016-01-29 2017-08-08 陈正忠 自行车前叉避震器锁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224454A1 (en) Stepless pressure-varying shock absorber
CN102483120B (zh) 液压缓冲器
CN103883661B (zh) 一种配合空气弹簧的滑阀式阻尼可变减振器及工作方法
JP2008518180A (ja) ストロークに応じた減衰
JP2007177885A (ja)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CN106122343B (zh) 一种摩托车倒置式前减震器
CN201065172Y (zh) 自行车前叉避震器结构
CN2475821Y (zh) 一种钻柱减震器
JP2007177884A (ja) 車両用油圧緩衝器
JP2009074562A (ja) 緩衝器
CN206017537U (zh) 一种摩托车倒置式前减震器
CN202707894U (zh) 空气弹簧减振器和车辆
CN201763878U (zh) 单筒式减震器
KR20120085972A (ko) 중공의 아이 부재를 갖는 모노 튜브식 쇽업소버
JP5106347B2 (ja) 液圧緩衝器
TWM378166U (en) Front fork shock absorber of bicycle
CN109538680B (zh) 具有三维群孔的梯度多孔金属材料作为阻尼元件的单筒减振器
CN103225665B (zh) 一种减振器复原阻尼阀
KR101218837B1 (ko) 4방향 유로를 갖는 쇽업소버의 밸브 구조
CN204061689U (zh) 减震器导向器
US11181162B2 (en) Shock absorber
CN209762123U (zh) 一种避震器的缓冲装置
CN206458769U (zh) 一种可变刚度油压阻尼减震器
KR100489425B1 (ko) 쇽 업소버의 피스톤 밸브
CN207728791U (zh) 机车后避震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528

Termination date: 2012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