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56616Y - 一种针织横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针织横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56616Y
CN201056616Y CNU2007200376689U CN200720037668U CN201056616Y CN 201056616 Y CN201056616 Y CN 201056616Y CN U2007200376689 U CNU2007200376689 U CN U2007200376689U CN 200720037668 U CN200720037668 U CN 200720037668U CN 201056616 Y CN201056616 Y CN 20105661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narrowing
piston rod
flat machine
needl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03766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72003766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5661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5661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5661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织横机,包括机座、固定在机座上具有多个钩针的第一针板和第二针板、设置于机座上的机头导轨、与机头导轨相滑动连接的机头,它还包括可升降地设置在机座两端且可横向滑动的收针机械手,收针机械手包括具有容置空间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容置空间内的驱动单元、多根挑针器,驱动单元包括用于推动钩针沿第一针板或第二针板上下运动的第一驱动单元、与挑针器相连接用于控制挑针器与钩针相移圈从而进行收针的第二驱动单元,该收针机械手可安装在传统手摇针织横机上,也可安装在自动放针的针织横机上实现自动移圈收针,即可明收暗收,大大提高自动化程度,进一步减轻了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针织横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织横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羊毛衫的厂家普遍使用的针织机械是手摇针织横机,其价格低,使用方便,但是劳动强度较大,且编织效率低,近年来,半自动机架开始流行,半自动机架可配上手摇横机即可实现自动放针的功能,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然而,编织物中,除了放针还有大量的收针,而半自动机架的收针还是由大量手工操作来完成,因此,无法实现自动收针地编织,使得编织效率无法真正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进行自动收针从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编织效率的针织横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针织横机,包括机座、固定在机座上具有多个钩针的第一针板和第二针板、设置于所述的机座上的机头导轨、与所述的机头导轨相滑动连接的机头,它还包括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的机座两端且可横向滑动的收针机械手,所述的收针机械手包括具有容置空间的壳体、设置在所述的壳体容置空间内的驱动单元、多根挑针器,所述的驱动单元包括用于推动所述的钩针沿第一针板或第二针板上下运动的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的挑针器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的挑针器与所述的钩针相移圈从而进行收针的第二驱动单元。
更具体地说,所述的第一驱动单元包括分别具有活塞杆的第一气缸、第三气缸、第四气缸、第五气缸、第六气缸,所述的第一气缸、第三气缸、第六气缸的活塞杆的轴心线相平行且轴心线方向与所述的钩针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所述的第四气缸、第五气缸的活塞杆轴心线相平行且与所述的第一气缸、第三气缸、第四气缸活塞杆的轴心线相垂直,且第一气缸、第六气缸活塞杆的前端分别垂直连接有用于推动钩针上下运动的推杆,在所述的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上径向间隔设置有两凸块,所述的第二驱动单元包括与所述的第三气缸相固定连接的第二气缸,所述的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前端连接所述的多根挑针器。
所述的第四气缸、第五气缸活塞杆的前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档块。
所述的针织横机还包括控制所述的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第四气缸、第五气缸、第六气缸动作的电控箱。
所述的针织横机还包括步进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机座上且与所述的步进电机的输出端相螺纹连接的丝杠,所述的收针机械手一端部与所述的丝杠相螺纹连接。
所述的针织横机还包括分别控制所述的两个收针机械手升降的电机。
所述的挑线器为1~10根。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由于在机座两端设置有可横向滑动的收针机械手,该收针机械手内设置用于推动钩针沿第一针板或第二针板上下运动的第一驱动单元、与挑针器相连接用于控制挑针器与钩针相移圈从而进行收针的第二驱动单元,控制驱动单元从而可实现收针,该收针机械手可安装在传统手摇针织横机上,也可安装在自动放针的针织横机上实现自动移圈收针,即可明收暗收,大大提高自动化程度,进一步减轻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附图3为收针机械手内部结构放大主视图;
附图4为收针机械手内部结构放大后视图;
其中:1、机座;2、第一针板;3、第二针板;4、机头导轨;5、机头;6、收针机械手;21、钩针;61、第一气缸;611、推杆;62、第二气缸;621、挑针器;63、第三气缸;631、推杆;632、凸块:633、凸块;64、第二气缸;641、档块;65、第五气缸;651、档块;66、第六气缸;68、壳体;7、丝杠;9、电控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
如附图1和附图所示的针织横机,包括机座1、固定设置在机座1上的第一针板2和第二针板3,所述的第一针板2和第二针板3呈角形设置,且在第一针板2和第二针板3上设置有多个钩针21,所述的钩针21具有针杆、设置在针杆上端部的钩部、设置在针杆靠近下端部的针尾、与针杆角部相铰接的针舌。
所述的机座1上固定设置有机头导轨4、与所述的机头导轨4相滑动连接的机头5,所述的机头5沿机头导轨4作往返的横向运动,从而进行编织,此为本领域公知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在所述的机座1上还固定设置有丝杠7,丝杠7上螺纹连接有两个收针机械手6的一端部,两个收针机械手6设置在机座1的两端,且每个收针机械手6与第一针板2相面向地设置,且该针织横机还设置有输出端与所述的丝杠7相连接的步进电机(图中未显示),该步进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的收针机械手6在所述的丝杠7上滑动。
如附图3和附图4所示,所述的收针机械手6包括壳体68,设置在所述的壳体68空间内的驱动单元、多根挑针器621,所述的驱动单元包括用于推动所述的钩针21沿第一针板2上下运动的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的挑针器621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的挑针器621与所述的钩针21相移圈从而进行收针的第二驱动单元。
所述的第一驱动单元包括设置在壳体68内的第一气缸61、第三气缸63、第四气缸64、第五气缸65、第六气缸66,所述的第一气缸61、第三气缸63、第六气缸66的活塞杆的轴心线方向相平行且与钩针针杆的长度方向相一致,第四气缸64、第五气缸65的活塞杆的轴心线与第一气缸61、第三气缸63、第六气缸66的活塞杆的轴心线方向相垂直,且第一气缸61与第六气缸平行地设置,第三气缸设置在第一气缸61的下方,第四气缸64、第五气缸65固定设置在壳体68的上内壁且依次自左向右排列。
在第一气缸61、第三气缸63、第六气缸66的活塞杆前端部固定连接有垂直该活塞杆轴心线的推杆611;
在第三气缸63上靠近活塞杆下端部径向间隔的设置有凸块632、凸块633。
第二驱动单元包括与所述的多根挑针器621相连接的第二气缸62,所述的第二气缸62的活塞杆的轴心线方向与第四气缸64、第五气缸65的活塞杆的轴心线方向相一致,第二气缸62与所述的第三气缸63相固定连接,从而使得第三气缸63在动作的时候带动第二气缸62沿第三气缸63的活塞杆轴心线方向滑动。
在第二气缸62的活塞杆前端部固定连接有数根具有针眼的挑针器621,挑针器621一般设为5~7根,所述的挑针器621平行于针板2所在的平面。
在第四气缸64和第五气缸65的活塞杆的前端部还分别固定连接有档块641、档块651。
该针织横机还包括控制所述的第一气缸61、第二气缸62、第三气缸63、第四气缸64、第五气缸65、第六气缸66进行动作的电控箱9,此控制部分为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在此不再叙述。
所述的针织横机还包括分别控制所述的两个收针机械手7升降的电机(图中未显示)。
下面具体叙述一下本实用新型针织横机的收针机械手收针原理:
首先启动步进电机,控制收针机械手6沿丝杠7运动到设定的位置,并启动控制收针机械手6升降的电机,使得两收针机械手6同时落到第一针板2的表面上。此时,钩针21处于第一针板2的最低部,第一气缸61、第三气缸63、第五气缸65的活塞杆处于最大冲程状态,且第一气缸61的推杆611与钩针21的针尾相抵,第三气缸63的推杆631也与针杆相抵。
按如下步骤控制电控箱9,从而控制各气缸进行动作,步骤分解如下:
步骤一:驱动第一气缸61动作,使得第一气缸61的活塞杆收缩,从而推杆611将第一针板2上的数根钩针21沿第一针板2所在的平面向上推动,设定推动8毫米,到达挑针器621的位置,一般推动的钩针数为1~9只,钩针21在被向上推动的过程中因重力作用,针舌打开;
步骤二:驱动第二气缸62动作,从而将挑针器621套住钩针21的钩部;
步骤三:断开第一气缸61的驱动,使得第一气缸61活塞杆回复到原位;
步骤四:驱动第三气缸63动作,第三气缸63的活塞杆的收缩将带动与其相连接的第二气缸62一起滑动,从而使得被挑针器621钩住的钩针被向上拉动12毫米到达第一针板2的最高位,此时,第三气缸63被第五气缸65的档块632在凸块633处被挡住;
步骤五:驱动第五气缸65,使得档块632脱开阻挡,并断开第三气缸63,使得钩针21被推回最低位;
步骤六:断开第二气缸62,挑针器621与钩针21脱开,此时,针织物线圈被移到挑针器621的上面;
步骤七,启动步进电机,使得丝杠7带动收针机械手6横向移动1~3针(按工艺要求而定);
步骤八,再次驱动第二气缸62动作,挑针器621套牢被移动后的相对位置上的5或7根钩针;
步骤九:驱动第四气缸64,使得第四气缸64上的档块641下落挡在第三气缸63的凸块632处;
步骤十:驱动第六气缸66,把已被挑去线圈的钩针推到第一针板2的最低部;
步骤十一:驱动第三气缸63,将钩针拉起12毫米,从而使得挑针器上的线圈转移到新位置的钩针上面;
步骤十二:依次断开第五气缸65、第三气缸63,挑针器下滑8毫米;
步骤十三:断开第四气缸64和第六气缸66,从而所有气缸恢复到起动时的位置;
此时,在控制电机,使得收针机械手6抬起,抬起一定的高度后停止,从而完成了整个收针的过程。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针织横机,包括机座(1)、固定在机座(1)上具有多个钩针(21)的第一针板(2)和第二针板(3)、设置于所述的机座(1)上的机头导轨(4)、与所述的机头导轨(4)相滑动连接的机头(5),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的机座(1)两端且可横向滑动的收针机械手(6),所述的收针机械手(6)包括具有容置空间的壳体(68)、设置在所述的壳体(68)容置空间内的驱动单元、多根挑针器(621),所述的驱动单元包括用于推动所述的钩针(21)沿第一针板(2)或第二针板(3)上下运动的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的挑针器(621)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的挑针器(621)与所述的钩针(21)相移圈从而进行收针的第二驱动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驱动单元包括分别具有活塞杆的第一气缸(61)、第三气缸(63)、第四气缸(64)、第五气缸(65)、第六气缸(66),所述的第一气缸(61)、第三气缸(63)、第六气缸(66)的活塞杆的轴心线相平行且轴心线方向与所述的钩针(21)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所述的第四气缸(64)、第五气缸(65)的活塞杆轴心线相平行且与所述的第一气缸(61)、第三气缸(63)、第四气缸(64)活塞杆的轴心线相垂直,且第一气缸(61)、第六气缸(66)活塞杆的前端分别垂直连接有用于推动钩针(21)上下运动的推杆(611、661),在所述的第三气缸(63)的活塞杆上径向间隔设置有两凸块(632、633),所述的第二驱动单元包括与所述的第三气缸(63)相固定连接的第二气缸(62),所述的第二气缸(62)的活塞杆前端连接所述的多根挑针器(6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针织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气缸(64)、第五气缸(65)活塞杆的前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档块(641、65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针织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织横机还包括控制所述的第一气缸(61)、第二气缸(62)、第三气缸(63)、第四气缸(64)、第五气缸(65)、第六气缸(66)动作的电控箱(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织横机还包括步进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机座(1)上且与所述的步进电机的输出端相螺纹连接的丝杠(7),所述的收针机械手(6)一端部与所述的丝杠(7)相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织横机还包括分别控制所述的两个收针机械手(6)升降的电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挑线器(621)为1~10根。
CNU2007200376689U 2007-05-15 2007-05-15 一种针织横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5661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376689U CN201056616Y (zh) 2007-05-15 2007-05-15 一种针织横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376689U CN201056616Y (zh) 2007-05-15 2007-05-15 一种针织横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56616Y true CN201056616Y (zh) 2008-05-07

Family

ID=39425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037668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56616Y (zh) 2007-05-15 2007-05-15 一种针织横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56616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9837A (zh) * 2011-04-11 2011-09-28 常熟市金龙机械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机头驱动机构
CN104080963A (zh) * 2012-01-26 2014-10-01 斯泰格尔合作公司 用于针织横机的针织方法以及针织横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9837A (zh) * 2011-04-11 2011-09-28 常熟市金龙机械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机头驱动机构
CN102199837B (zh) * 2011-04-11 2012-09-05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机头驱动机构
CN104080963A (zh) * 2012-01-26 2014-10-01 斯泰格尔合作公司 用于针织横机的针织方法以及针织横机
CN104080963B (zh) * 2012-01-26 2016-01-20 斯泰格尔合作公司 用于针织横机的针织方法以及针织横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54397Y (zh) 二系统针织电脑横机
CN103334220B (zh) 在同一行内编织、集圈的单系统电脑横机及针织方法
CN101182667A (zh) 针织横机的起底装置
CN201056616Y (zh) 一种针织横机
CN103952850A (zh) 一种具备双系统功能的单系统电脑横机
CN101603238B (zh) 电脑横机滑道式压圈装置
CN201033824Y (zh) 机头凸轮
CN107400976B (zh) 一种横织机针板压虚线结构
CN201062299Y (zh) 针织横机的起底装置
CN203256436U (zh) 在同一行内编织、集圈的单系统电脑横机
CN208235086U (zh) 一种新型电脑横机山板
CN102828335A (zh) 一种同行吊目的单系统电脑横机底板
CN205711238U (zh) 经编机导纱针装置
CN211057362U (zh) 一种新型清针三角机构
CN201942846U (zh) 电脑收放针横机智能机械手装置
CN202543542U (zh) 换纱装置
CN110453363B (zh) 一种新型清针三角机构及其清针方法
CN102021729A (zh) 电脑收放针横机智能机械手装置
CN201722489U (zh) 一种附加小机头
CN220149776U (zh) 一种可同行编吊的山板装置
CN206616328U (zh) 一种电机款双层度目山板
CN221117840U (zh) 一种用于双面编织的密度三角结构
CN205839296U (zh) 一种针织横机的机头总成
CN202298053U (zh) 电脑横机编织三角系统
CN202064121U (zh) 单系统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压线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