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47815Y - 一种制片染色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片染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47815Y
CN201047815Y CNU2007200495175U CN200720049517U CN201047815Y CN 201047815 Y CN201047815 Y CN 201047815Y CN U2007200495175 U CNU2007200495175 U CN U2007200495175U CN 200720049517 U CN200720049517 U CN 200720049517U CN 201047815 Y CN201047815 Y CN 20104781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ntilever
film
dyeing
making
dye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04951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向挺
韦亨勇
陈吾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nbiping Med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nbiping Med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nbiping Med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nbiping Med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04951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4781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4781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4781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细胞病理检测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片染色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片染色机包括:染色平台,该染色平台上安装有其内具有载玻片的染色室、移液管及其上插设有试管的试管架;与所述染色平台垂直连接的承载架;与所述承载架滑动连接的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上设有移液头;及与所述移动装置连接的一组导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片染色机集染色、制片于一体,可以实现整个过程的自动化,操作方便,而且一次可以制片很多张,特别适合大医院及检测中心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制片染色机的移液管退管装置、回收装置设置合理、结构简单,方便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制片染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细胞病理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细胞制片和染色的制片染色机及一种制片染色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细胞是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通过观察人体各个组织的细胞的变化和异常现象,就可以知道人体是否有病变。细胞制片是细胞病理学检测的关键,如明确女性宫颈或阴道病变诊断的最普遍的方法是通过取其脱落的细胞涂片、固定、染色、镜检。现有的一种细胞涂片为传统的巴氏涂片。该巴氏涂片虽然应用广泛,但存在着6-55%的假阴性结果,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标本的制作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病变细胞没有被取到,取材器上的病变细胞没有被转移到载玻片上,涂片上有过多的粘液、血液或炎性细胞覆盖了病变细胞等问题,这些大量问题导致病理医生在判读细胞涂片时非常困难;此外,这种巴氏涂片属于手工制片技术,其效率低、稳定性差、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因此不能满足医学检测的需要。
为解决上述问题,以超薄细胞检测系统(TCT,Thinprep Cytologic Test)为代表的薄膜过滤技术应运而生。医生对提取的样本进行稀释,降低其粘稠度,然后用双层分子筛过滤,去除干扰物,从而留下有用成分,最终获得均匀、单层的细胞薄膜涂片。这种涂片容易判读,大大提高了诊断水平,大幅度提高了准确率和阳性率,降低了假阴性的比例。有资料报道此法对异常细胞诊断率提高了13%,对低度鳞状上皮以上病变的检出率提高了65%。但是,由于稀释的样本直接用过滤膜对细胞进行过滤,同时制片时标本液体高速旋转混匀后,用负压抽取并通过特定的过滤膜,而且用固定的负压制备不同密度(阻力)的标本,这样容易造成了标本中的血液粘液会堵塞过滤膜,从而造成薄片上细胞数量不足,甚至白片。同时粘液粘附在膜上,制片时就被转移至薄片上,而且当过滤膜与玻片间不能完全贴附时,会丢失膜上采集的细胞,这些都会影响制片的判读准确性。另外,上述制片过程中的外力作用可使细胞形态被破坏,进而导致制片质量不可控。此外,这种TCT是一个单纯的制片系统,是一张接一张按照顺序进行制片的,制片完成后需要人工染色,导致染色的标准性和统一性变差,同时还影响制片效率。而且,这种TCT设备价格昂贵,实验耗材成本高。
另外,现有制片机处理用于转移液体的移液管的回收装置设置于染色平台左下角的回收盒内,因此用于转移移液管的移液头的移动路径较长,导致制片耗费时间,影响了工作效率,且退管装置及用于检测移液头是否与移液管之间具有可靠连接的检测装置都设置于移液头之处,使得整个移液头体积庞大,结构复杂,移动不便,而且检测效果差。
此外,现有的制片机的机械臂易震动,导致移液管易漏液,影响台面清洁。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细胞制片染色机及使用该制片染色机进行制片染色的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片染色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片染色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制片染色机包括:染色平台,该染色平台上安装有其内具有载玻片的染色室、移液管及其上插设有试管的试管架;与所述染色平台垂直连接的承载架;与所述承载架滑动连接的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上设有移液头;及与所述移动装置连接的一组导管。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与承载架垂直并滑动连接的第一悬臂、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悬臂的样本转移装置及染液转移装置,
所述样本转移装置包括与第一悬臂垂直并滑动连接的第二悬臂,与该第二悬臂平行并滑动连接的第三悬臂,所述移液头形成于该第三悬臂的底部;
所述染液转移装置包括与第一悬臂垂直并固定连接的第四悬臂及与该第四悬臂平行并滑动连接的第五悬臂,其中,所述第五悬臂的底部设有一个三角形支架,该三角形支架的底边设有若干固定孔,每个导管的一端均穿过并固定于相应的固定孔。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管包括加液管和吸液管;所述染色机还包括吸泵、盛有染液的容器及与容器相连的推拉杆;所述加液管的一端穿过并固定于相应的固定孔,另一端与所述容器连通;所述吸液管的一端穿过并固定于相应的固定孔,另一端与所述吸泵连通。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染色平台上还安装有由具有凹形口的支架构成的回收装置,所述凹形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移液管管口的直径并大于所述移液头的直径。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染色平台上还设有位于所述移液管与试管架之间的检测装置,以检测移液管是否与移液头相连。优选地,所述的检测装置为由一对检测立柱构成的红外线检测仪,且该对检测立柱之间形成检测通道。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架、第一悬臂、第二悬臂和第四悬臂上都设有导轨分别供与第一悬臂、第二悬臂、第三悬臂及第五悬臂滑动连接,所述每个导轨的两个末端分别设有光电检测装置。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染色机还包括与承载架连接的U型前轭,所述U型前轭与所述第一悬臂的远离所述承载架的末端形成滑动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片染色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1)提供制片染色机;
(2)样本分离提取:将临床取得的样本加入到试管中,离心,弃去上清液,从而获得样本分离提取液,再将含有该样本分离提取液的试管放到试管架上;
(3)制片染色:借助所述制片染色机将样本分离提取液转移到染色室内的载玻片上,再将样本分离提取液在染色室中放置0-12分钟,然后借助所述制片染色机将染液转移至染色室中,从而实现对样本分离提取液的染色;
(4)封片:将染色室的载玻片取出,封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1)中提供制片染色机的步骤包括提供下列结构:
染色平台,该染色平台上安装有其内具有载玻片的染色室、移液管、其上插设有试管的试管架、回收装置、吸泵、盛有染液的容器及与容器相连的推拉杆;
与所述染色平台垂直连接的承载架;
与所述承载架滑动连接的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与所述承载架垂直并滑动连接的第一悬臂、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悬臂的样本转移装置及染液转移装置,其中,
所述样本转移装置包括与第一悬臂垂直并滑动连接的第二悬臂,与该第二悬臂平行并滑动连接的第三悬臂,该第三悬臂的底部形成有移液头;
所述染液转移装置包括与第一悬臂垂直并固定连接的第四悬臂及与该第四悬臂平行并滑动连接的第五悬臂,其中,所述第五悬臂的底部设有一个三角形支架,该三角形支架的底部设有固定孔;
与所述移动装置连接的一组导管,每个导管的一端均穿过并固定于相应的固定孔,所述导管包括加液管和吸液管,所述加液管的一端穿过并固定于相应的固定孔,另一端与所述盛有染液的容器连通,所述吸液管的一端穿过并固定于相应的固定孔,另一端与所述吸泵连通;
所述回收装置由具有凹形口的支架构成,所述凹形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移液管管口的直径并大于所述移液头的直径。
所述步骤(3)中制片染色机转移样本分离提取液至染色室内的载玻片上的步骤进一步包括:所述制片染色机控制第三悬臂沿第二悬臂向下滑动,使所述移液头将所述移液管提起来,并将该移液头移动至所述试管架上方,所述制片染色机控制所述第三悬臂沿所述第二悬臂向下滑动,使所述移液管插入到所述试管架的试管中,待该移液管从试管中吸取适量样本后,所述制片染色机控制所述第三悬臂沿所述第二悬臂向上滑动,并使所述移液管移动到所述染色室上方,将上述吸取的样本注入到该染色室中,所述制片染色机控制所述移动装置,使携带移液管的移液头移动至回收装置的凹形口内,所述制片染色机控制所述第三悬臂沿第二悬臂向上滑动使得所述移液管与移液头互相分离。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步骤(1)中提供制片染色机的步骤进一步包括提供:染色平台上位于所述移液管与试管架之间设有的由一对检测立柱构成的红外线检测仪,且该对检测立柱之间形成检测通道,所述步骤(3)还包括:所述移液头将移液管提起后,该移液头运动并经过所述检测通道,所述红外线检测仪判断移液头与移液管之间是否存在可靠连接,在确认存在可靠连接后,该移液头才移动至所述试管架上方;所述移液管从试管中吸取适量样本后,该移液管移动到所述检测通道,然后,所述红外线检测仪判断移液管是否与移液头之间存在可靠连接,在确认存在可靠连接后,所述移液管才移动到所述染色室上方。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悬臂、第二悬臂、第三悬臂、第五悬臂的运动方式为梯形驱动运动,所述梯形驱动运动把单个运动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所述悬臂的运动速度由零开始加速达到程序规定的运行速度;在第二阶段,所述悬臂的运动按程序规定的运行速度运行一定距离;在第三阶段,所述悬臂的运动从规定的运行速度减速到零。这样的设计能做到染色机悬臂起步平稳,减速有缓冲,避免了急起急停,造成过大振动,防止移液管漏夜,保持染色平台清洁。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加液管在完成加液动作后会完成一次反抽动作,将加液管管口的残留液体反抽回盛有染液的容器中,避免残留液体滴到平台上,影响清洁。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1)本发明提供的制片染色机集染色、制片于一体,可以实现整个过程的自动化,操作方便,而且一次可以制片1-24张,提高了工作的效率,特别适合大医院及检测中心使用。(2)本发明的制片染色机的移液管退管装置、回收装置设置巧妙、悬臂运行平稳、结构简单,方便操作。检测装置设于染色平台上,使移液头变得结构简单、轻巧,移动更加方便,而且检测的精度更高。(3)本发明制片染色步骤中,样本被转移至染色室后会将样本放置一段时间,利用细胞重力自然沉降,因而不破坏细胞形态,且病变细胞表现为核浆比增大,比重大于正常细胞,沉降速度快,制片质量稳定,制片的结果更接近病理实际情况。(4)本发明的制片染色有统一的标准,且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易于观察,而且产品的价格与进口TCT设备相比具有很大优势,更适合国内消费者使用。
以下通过描述并结合附图,将使本发明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片染色机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制片染色机的侧面视图;
图3为本发明制片染色机回收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制片染色机的红外线检测装置;
图5为本发明制片染色机中三角形支架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制片染色机中加液管靠近固定孔一端的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制片染色机中吸液管靠近固定孔一端的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制片染色机的主视图;
图9为本发明制片染色机的光电位置检测装置及双轨系统;
图10为使用本发明制片染色机进行制片染色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8,本发明制片染色机包括染色平台100,与该染色平台100垂直连接的承载架200,与所述承载架200滑动连接的移动装置300。
所述染色平台100上分别设有其内具有载玻片的染色室101、用于转移液体的移液管102、插设盛有样本分离提取液的试管的试管架103、回收装置104和红外线检测仪105。
参考图3,所述回收装置104包括支架1041及与该支架1041垂直连接的固定片1042。所述固定片1042的边缘开设一个凹形口1043。该凹形口1043也可以开设于所述固定片1042上除与支架1041连接的边之外的位置。所述凹形口1043的宽度小于所述移液管102的直径但大于移液头306(参考图1)的直径。
参考图4,所述红外线检测仪位于所述移液管102与试管架103之间,该红外线检测仪由一对检测立柱105构成,且该对检测立柱105之间形成检测通道,以便检测上述移液管102与移液头306之间是否存在可靠连接。当该红外线检测仪检测到移液头306没有连接移液管102时,所述制片染色机会暂停操作,待红外线检测仪检测到移液头306与移液管102之间连接后,制片染色机才继续运行。
请继续参考图1、2、3、4,所述承载架200用于承载所述移动装置300。所述承载架200上设有轨道401。所述承载架200可以与所述染色平台100一体形成,也可以单独制造然后安装于染色平台100。所述移动装置300包括与所述承载架200垂直并滑动安装于该承载架200的第一悬臂301,所述第一悬臂301上设有轨道402;滑动安装于该第一悬臂301的样本转移装置302;固定安装于该第一悬臂301的染液转移装置303。
所述样本转移装置302包括:与第一悬臂301垂直并与所述轨道402滑动连接的第二悬臂304,所述第二悬臂304上设有轨道403;与该第二悬臂304平行并与所述轨道403滑动连接的第三悬臂305。所述第三悬臂305的末端形成用于移动移液管102的移液头306。所述移液头306可以借助第一悬臂301及轨道401、第二悬臂304与轨道402、第三悬臂305与轨道403实现在染色平台100的上方进行移动。
所述染液转移装置303包括与第一悬臂301垂直并滑动连接的第四悬臂307及与该第四悬臂307平行并滑动连接的第五悬臂308。所述第五悬臂308的底部设有一个三角形支架309。该三角形支架309的底部设有4个固定孔架310。所述每个固定孔架310上均开设5个供导管穿设的固定孔(如图5中标号3101-3106所示)。参考图6、7,所述导管包括4根加液管501及2根吸液管506。所述每个加液管501位于三角形支架309底部的一端分叉为四个细加液管502、503、504、505。这些细加液管分别穿过并固定于上述各个固定孔架310的固定孔3101、3102、3103、3104。所述每个吸液管506位于三角形支架309底部的一端分叉为2个细吸液管507和508,这些细吸液管分别穿过并固定于各个固定孔架310的固定孔3105、3106。
所述加液管501的数量可以根据染液种类的数量来确定,例如当染液为6种不同的液体时,每种染液单独使用一根加液管,就需要6根加液管,其中每个加液管位于三角形支架309底部的一端分别分叉为4根更细的细加液管,这些细加液管分别对应每排染色室中的每一个染色室。
所述吸液管506的数量可以根据技术人员的需要来确定,例如当只使用一根吸液管时,则该吸液管位于三角形支架309底部的一端就应当分叉为4根更细的细吸液管,分别对应每排染色室中的每一个染色室。
参考图8,所述每个加液管501的另一端(未分叉的一端)分别与盛有染液的容器311、312、313及314相连(为使附图简洁,图中只标示出其中一个加液管501与三角形支架309相连的情况),而该容器311的底部则与推拉杆315相连,从而可以将不同的染液加入到染色室101中。此外,通过控制相应推拉杆315的移动距离可以控制泵入到上述加液管501中染液的体积。
所述吸液管506的另一端与一个吸泵(图未示)连通,当该吸液管506的细吸液管507插入到上述染色室101内时,该吸泵可以将染色废液抽走。
参考图9,第一悬臂301与设置在承载架200内的导轨401滑动连接,所述导轨401的两个末端分别设有光电检测装置4011和4012。当所述制片染色机进行制片染色前,通过光电检测装置4011监视第一悬臂301是否在标准位置,当第一悬臂301在导轨401上滑动时,在接近所述导轨401的另一末端时,所述光电检测装置4012监视第一悬臂301是否超出了极限位置。同样的设计存在于轨道402、403和404中。这样的设计避免了悬臂运动位置的累积误差,可以使样本或染液准确地加入到预定的位置。
另外,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9,本发明还设计了双轨系统,即所述制片染色机还可以包括与所述承载架200连接的U型前轭3011,所述U型前轭3011连接有轨道3012,所述第一悬臂301远离承载架200的末端通过轨道3012与U型前轭3011滑动连接。由于有两条轨道作支撑,所以第一悬臂301的承重性能得到很大的改善,而且避免了第一悬臂301的上下振动,从而避免了由于漏夜造成的台面污染。
下面描述本发明制片染色机的工作过程。首先,当移液头306位于移液管102上方时,所述制片染色机控制第三悬臂305沿轨道403向下滑动,并使移液头306将移液管102提起来。当移液头306将移液管102提起后,该移液头306运动并经过所述一对检测立柱105之间的检测通道时,红外线检测仪确认移液头306移液管102之间是否存在连接,在确定该连接存在后,该移液头306移动至试管架103上方。然后,所述第三悬臂305沿轨道403向下滑动,使移液管102插入到试管架103的试管(未标号)中。接着依靠移液头306上的吸泵(未标示)压力从试管中吸取适量样本分离提取液到移液管102内。随后,所述第三悬臂305沿轨道403向上滑动,当移液管102移动到所述一对检测立柱105之间的检测通道时,所述红外线检测仪判断移液管102是否与移液头306之间存在连接,当确认连接存在后,所述移液管102移动到染色室101上方并将上述吸取的样本分离提取液注入到该染色室101中。接下来,所述制片染色机控制样本转移装置302,使携带移液管102的移液头306移动至回收装置104的凹形口1043内,然后,所述第三悬臂305沿轨道403向上滑动,由于凹形口1043的宽度小于移液管102的外径,故移液管102受到凹形口1043的阻挡作用而与移液头306互相分离。重复上述动作,直到所有试管中样本分离提取液都加样完毕或所有染色室都有样本提取液为止。所述每个样本分离提取液对应一个染色室。
参考图2、5、6、7、9,通过导轨401、第一悬臂301、第四悬臂307及导轨404、第五悬臂308控制上述三角形支架309的运动,从而实现将不同染液注入到对应的染色室101中。当三角形支架309移动至染色室101上方时,通过控制推拉杆315的移动距离,可以将染色液沿上述加液管501加入到染色室101中。可选地,当加液管501加入染色液到染色室101后,所述加液管501有个反抽动作,该动作将有可能残留在加液管管口的液体回抽至装有染色液的容器中,这样就避免了残留液体滴到染色平台上,影响平台的清洁。当要吸走废液时,将细吸液管507插入到染色室101的废液中,控制吸泵压力,从而将多余废液抽走。
本发明提供的制片染色机集染色、制片于一体,可以实现整个过程的自动化,操作方便,而且一次可以制片1-24张或更多,提高了工作的效率,特别适合大医院及检测中心使用,另外,本发明的制片染色机的移液管退管装置、回收装置设置巧妙、结构简单,方便操作。检测装置设于染色平台上,使移液头变得结构简单、轻巧,移动更加方便,而且检测的精度更高,此外,本发明的制片染色有统一的标准,且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易于观察,而且产品的价格与进口TCT设备相比具有很大优势,更适合国内消费者使用。
图10展示了利用本发明制片染色机进行制片染色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制片染色机(步骤801);
样本分离提取:将临床取得的样本加入到试管中,离心,弃去上清液,从而获得样本分离提取液,再将含有该样本分离提取液的试管放到试管架上(步骤802);
制片染色:借助所述制片染色机将样本分离提取液转移到染色室内的载玻片上,再将样本分离提取液在染色室中放置0-12分钟,优选6分钟,然后借助所述制片染色机将染液转移至染色室中,从而实现对样本分离提取液的染色(步骤803);
封片:将染色室的载玻片取出,封片(步骤804)。
其中步骤801中提供制片染色机的步骤包括提供下列结构:
染色平台,该染色平台上安装有其内具有载玻片的染色室、移液管、其上插设有试管的试管架、回收装置、检测装置、吸泵及盛有染液的容器;
与所述染色平台垂直连接的承载架;
与所述承载架滑动连接的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与所述承载架垂直并滑动连接的第一悬臂、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悬臂的样本转移装置及染液转移装置,其中,
所述样本转移装置包括与第一悬臂垂直并滑动连接的第二悬臂,与该第二悬臂平行并滑动连接的第三悬臂,该第三悬臂的底部形成有移液头;
所述染液转移装置包括与第一悬臂垂直并固定连接的第四悬臂及与该第四悬臂平行并滑动连接的第五悬臂,其中,所述第五悬臂的底部设有一个三角形支架,该三角形支架的底部设有固定孔;
与所述移动装置连接的一组导管,每个导管的一端均穿过并固定于相应的固定孔,所述导管包括加液管和吸液管,所述加液管的一端穿过并固定于相应的固定孔,另一端与所述盛有染液的容器连通,所述吸液管的一端穿过并固定于相应的固定孔,另一端与所述吸泵连通;
所述回收装置由具有凹形口的支架构成,所述凹形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移液管管口的直径并大于所述移液头的直径。
所述检测装置为染色平台上位于所述移液管与试管架之间设有的由一对检测立柱构成的红外线检测仪,且该对检测立柱之间形成检测通道。
所述步骤803中制片染色机转移样本分离提取液至染色室内的载玻片上的步骤进一步包括:所述制片染色机控制第三悬臂沿第二悬臂向下滑动,使所述移液头将所述移液管提起来,并使该移液头运动并经过所述检测通道,所述红外线检测仪判断移液头与移液管之间是否存在可靠连接,在确认存在可靠连接后,使该移液头才移动至所述试管架上方,所述制片染色机控制所述第三悬臂沿所述第二悬臂向下滑动,使所述移液管插入到所述试管架的试管中,待该移液管从试管中吸取适量样本后,所述制片染色机控制所述第三悬臂沿所述第二悬臂向上滑动,使该移液管移动到所述检测通道,然后,所述红外线检测仪判断移液管是否与移液头之间存在可靠连接,在确认存在可靠连接后,使所述移液管移动到所述染色室上方,将上述吸取的样本注入到该染色室中,所述制片染色机控制所述移动装置,使携带移液管的移液头移动至回收装置的凹形口内,所述制片染色机控制所述第三悬臂沿第二悬臂向上滑动使得所述移液管与移液头互相分离。
在第一悬臂、第二悬臂、第三悬臂及第五悬臂的每次运动过程中,都是按如下运动方式进行的。每次运动分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所述悬臂的运动速度由零开始加速达到程序规定的运行速度;在第二阶段,所述悬臂的运动按程序规定的运行速度运行一定距离;在第三阶段,所述悬臂的运动从规定的运行速度减速到零。这样的设计能做到染色机悬臂起步平稳,减速有缓冲,避免了急起急停,造成过大振动,防止移液管漏夜,保持染色平台清洁。
表1展示了本发明制片染色方法与传统制片染色方法实验效果的比较数据。由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方法在制片的组织学结构、细胞形态、制片满意率、诊断背景、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方面相对传统制片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表1  本发明制片染色方法与传统制片染色方法的比较
本发明制片染色方法 传统制片染色方法
组织学结构 组织断片的结构保存完好,更接近本身的组织学结构,更有利于恶性病变与良性反应性改变的鉴别诊断。 外力会引起组织断片结构发生改变,导致恶性病变与良性反应性改变的鉴别困难。
细胞形态 核结构完整,其中核膜、核仁、核染色质颗粒及分布清晰可见,胞浆的嗜染性正常,有利于鉴别细胞的类别及来源。 制片时因外力挤压细胞,常导致核膜胀破,在造成诊断困难。染料循环使用时细胞的嗜染性改变,导致鉴别细胞类别及来源的困难。
制片不满意率 不满意率为0.06%,尤其在处理带血标本方面优势更明显。 高达60%-70%,标本需要离心、加入粘液稀释液及冰醋酸,即使严格处理的标本,其制片不满意率仍高达2%以上。
诊断背景 清晰且明确。 多数抹片内存在难以稀释的粘液丝,造成背景脏乱且缺乏明确的诊断线索。
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 由于病变细胞被最大程度的捕获,其敏感度大大提高,细胞结构完整、诊断线索明确及胞浆的嗜染性正常,其特异度也相应提高。 由于几个重要环节的影响(采集标本、堵膜、细胞结构破坏),所以导致敏感度及特异度下降。

Claims (5)

1.一种制片染色机,包括:
染色平台,该染色平台上安装有其内具有载玻片的染色室、移液管及其上插设有试管的试管架;
与所述染色平台垂直连接的承载架;
与所述承载架滑动连接的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上设有移液头,其中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与所述承载架垂直并滑动连接的第一悬臂、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悬臂的样本转移装置及染液转移装置;所述样本转移装置包括与第一悬臂垂直并滑动连接的第二悬臂及与该第二悬臂平行并滑动连接的第三悬臂;所述移液头形成于该第三悬臂的底部;所述染液转移装置包括与第一悬臂垂直并固定连接的第四悬臂及与该第四悬臂平行并滑动连接的第五悬臂;所述第五悬臂的底部设有三角形支架,该三角形支架的底部设有固定孔;及
与所述移动装置连接的一组导管,所述导管包括加液管和吸液管;所述染色机还包括吸泵、盛有染液的容器及与容器相连的推拉杆;所述加液管的一端穿过并固定于相应的所述固定孔,另一端与所述容器连通;所述吸液管的一端穿过并固定于相应的所述固定孔,另一端与所述吸泵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片染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平台上安装有由具有凹形口的支架构成的回收装置,所述凹形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移液管管口的直径并大于所述移液头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片染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平台上还设有位于所述移液管与试管架之间的由一对检测立柱构成的红外线检测仪,且该对检测立柱之间形成检测通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片染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第一悬臂、第二悬臂和第四悬臂上都设有导轨分别供与第一悬臂、第二悬臂、第三悬臂及第五悬臂滑动连接,所述每个导轨的两个末端分别设有光电检测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片染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机还包括与承载架连接的U型前轭,所述U型前轭与所述第一悬臂的远离所述承载架的末端形成滑动连接。
CNU2007200495175U 2007-03-22 2007-03-22 一种制片染色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4781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495175U CN201047815Y (zh) 2007-03-22 2007-03-22 一种制片染色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495175U CN201047815Y (zh) 2007-03-22 2007-03-22 一种制片染色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47815Y true CN201047815Y (zh) 2008-04-16

Family

ID=39300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049517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47815Y (zh) 2007-03-22 2007-03-22 一种制片染色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47815Y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1455B (zh) * 2007-03-22 2010-10-06 广州安必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片染色机及制片染色的方法
CN103196732A (zh) * 2013-03-29 2013-07-10 麦克奥迪(厦门)医疗诊断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病理自动dna染色系统及染色方法
CN103558075A (zh) * 2013-10-10 2014-02-05 广州安必平自动化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细胞染色装置用光电检测机构
CN104148126A (zh) * 2014-08-20 2014-11-19 南京中科神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退吸头装置
CN105259008A (zh) * 2015-10-30 2016-01-20 广州鸿琪光学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柱塞泵加样染色组件及染色机
CN112255060A (zh) * 2020-10-09 2021-01-22 嘉兴晶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封片装置及封片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1455B (zh) * 2007-03-22 2010-10-06 广州安必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片染色机及制片染色的方法
CN103196732A (zh) * 2013-03-29 2013-07-10 麦克奥迪(厦门)医疗诊断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病理自动dna染色系统及染色方法
CN103196732B (zh) * 2013-03-29 2015-10-14 麦克奥迪(厦门)医疗诊断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病理自动dna染色系统及染色方法
CN103558075A (zh) * 2013-10-10 2014-02-05 广州安必平自动化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细胞染色装置用光电检测机构
CN103558075B (zh) * 2013-10-10 2016-03-02 广州安必平自动化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细胞染色装置用光电检测机构
CN104148126A (zh) * 2014-08-20 2014-11-19 南京中科神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退吸头装置
CN104148126B (zh) * 2014-08-20 2016-06-22 南京中科神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退吸头装置
CN105259008A (zh) * 2015-10-30 2016-01-20 广州鸿琪光学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柱塞泵加样染色组件及染色机
WO2017071339A1 (zh) * 2015-10-30 2017-05-04 广州鸿琪光学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柱塞泵加样染色组件及染色机
CN112255060A (zh) * 2020-10-09 2021-01-22 嘉兴晶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封片装置及封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21455B (zh) 一种制片染色机及制片染色的方法
CN201047815Y (zh) 一种制片染色机
CN105628947B (zh) 全血自动发光免疫分析即时检测仪
CN104297497B (zh) 血液分析方法、控制装置和血液细胞分析仪
WO2017071340A1 (zh) 吸嘴回收装置及染色机
CN202362187U (zh) 运用注射移液原理的液基细胞制片染色机
CN204064766U (zh) 一种全自动液基细胞学制片染色系统
CN202141618U (zh) 细胞、细菌染色制片机
CN202735146U (zh) 一种染色装置
CN106198111B (zh) 一种在线样品采集存储装置
CN205941131U (zh) 一种机械悬臂及使用该结构的细胞制片预处理机
CN102183628A (zh) 一种尿液有形成份质量控制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209342481U (zh) 一种医学检测用血涂片制作装置
CN215415471U (zh) 一种全自动尿液分析系统
CN109443889A (zh) 一种全自动推片染色系统
CN102391946B (zh) 一种柱塞套及包括该柱塞套的细胞自动化处理装置
CN215312442U (zh) 样本瓶、样本放置装置及制片染色机
CN205079990U (zh) 吸嘴回收装置及染色机
CN214991591U (zh) 一种自动化循环肿瘤细胞分离机
CN204202963U (zh) 一种实验室用自动控制过滤收集液的组合装置
CN210065780U (zh) 一种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装置
CN208318101U (zh) 一种酶标液基细胞保存液专用筒
CN209271489U (zh) 一种芯片的液滴收集装置
CN114486373A (zh) 一种玻尿酸质量检测用取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3858147U (zh) 一种新型自然沉降式细胞制片染色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7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