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25567Y - 高灵敏度和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 - Google Patents

高灵敏度和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25567Y
CN201025567Y CNU2007201037352U CN200720103735U CN201025567Y CN 201025567 Y CN201025567 Y CN 201025567Y CN U2007201037352 U CNU2007201037352 U CN U2007201037352U CN 200720103735 U CN200720103735 U CN 200720103735U CN 201025567 Y CN201025567 Y CN 20102556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nterfeit
theft label
layer
metallic gasket
lab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0373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劲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HUNTE SCIENC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UNTE SCIENC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UNTE SCIENCE CORP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UNTE SCIENCE CORP
Priority to CNU20072010373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2556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2556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2556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高灵敏度和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包括商标层、微型电路膜层、薄膜介质层以及油性底层,各层之间通过粘合剂层粘接在一起。微型电路膜层包括电容极板和条形的电感线圈,相邻微型电路膜层通过短路点相连。电感线圈呈矩形螺旋分布,并设有向内的圆弧形弯曲。电容极板所在的部分基底层沿电感线圈内含的矩形区域的三个边切割分离,并以剩余的一边为轴向任意一侧旋转180°置于基底层上。电容极板在对应的位置设有解码点,在解码点的位置上设置有圆形或其他形状的金属垫片,绝缘固定于粘合剂层中。本实用新型防伪防盗标签的优点在于:改善了谐振频率的稳定性、显著提高谐振电路灵敏度并提高防复活的效果及其隐秘性。

Description

高灵敏度和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本电气元件,特别涉及一种高灵敏度和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
背景技术
传统意义的商品标签不具有防伪和防盗的功能,一般的防盗标签是粘贴在商品上的,伪装性差,极易发现,其可操作性强,通过撕毁等简单手段使其失效。由于不具有防伪性,其防盗性能也就极易丧失。商品标签还很容易被重复使用,无法保证商品的真实、可靠性,成为造假者的工具。若不解决商品标签防伪、防盗和被复活后重复使用的问题,就无法保证市场交易的公平性,也很难适应现代化商品经济的需求。
现有技术中的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包括商标层和基底层,基底层设有包括电容极板、条形电感线圈的微型电路膜层和油性底层,相邻的微型电路膜层通过短路点相连,两个电容极板在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作预击穿的解码点,并在解码点的位置上设置有绝缘硬质非金属垫片。其中电感线圈为螺旋形分布,电容极板和电感线圈构成频率为7.8MHz-8.7MHz的谐振电路。但是,由于绝缘硬质非金属垫较厚,在标签的实际应用当中使用效果不好,例如,当安装在鞋底内侧使用时,造成穿着不舒服,其标签的外观和防复活的隐秘性也较差。另外,由于电感线圈的螺旋形分布状态,电容极板的位置,对谐振电路的频率和灵敏度有一定的影响,造成谐振电路的频率不够稳定,其灵敏度一般不够高,这直接影响着防伪防盗标签的性能和质量。在克服这一缺陷中,现有技术还不能令人满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以改善谐振频率的稳定性、显著提高谐振电路灵敏度并提高防复活的效果及其隐秘性的防伪防盗标签。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高灵敏度和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包括商标层和基底层,所述基底层包括若干微型电路膜层和相邻所述微型电路膜层之间的薄膜介质层以及油性底层,所述基底层各层之间通过粘合剂层粘接在一起;所述微型电路膜层包括电容极板和条形的电感线圈,相邻的所述微型电路膜层通过短路点相连;所述电感线圈呈矩形螺旋分布,所述电容极板所在的部分基底层沿所述电感线圈内含矩形区域的三个边切割分离,并以剩余的一边为轴向任意一侧旋转180°置于所述基底层上。
本实用新型高灵敏度和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其中所述电感线圈在切割分离剩余一边的一侧设有向内的圆弧形弯曲段。
本实用新型高灵敏度和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其中两个所述电容极板在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作预击穿的解码点,在所述解码点的位置上设置有厚度为30-100微米的金属垫片,所述金属垫片绝缘固定于所述粘合剂层中。
本实用新型高灵敏度和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其中所述金属垫片为直径4-8mm的圆形垫片或边长4-8mm的方形垫片。
本实用新型高灵敏度和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其中所述金属垫片为内圆直径为2-6mm的环形垫片或内方边长为2-6mm的方形环片。
本实用新型高灵敏度和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其中所述金属垫片固定于所述商标层或/和油性底层的里侧。
本实用新型高灵敏度和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其中所述金属垫片固定于所述薄膜介质层的里侧或/和外侧。
本实用新型高灵敏度和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其中所述金属垫片为边长为2-6mm的三边形或五边形或六边形或八边形垫片。
本实用新型高灵敏度和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的优点在于:由于在微型电路中,电感线圈向电容极板矩形的中心一侧呈圆弧形弯曲,矩形的电容极板通过旋转180°置于基底层上,经实验检测,有效地改善了谐振频率的稳定性、显著提高谐振电路的灵敏度。此外,在解码点的位置上设置最佳厚度为30-100微米的金属垫片,确保商品标签不会出现复活而被重复使用,与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绝缘硬质非金属垫片相比,使标签的外观和防复活的隐秘性也得到提高,大大改善了使用效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以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有深入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灵敏度和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伪防盗标签中微型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伪防盗标签的结构示意图(正面);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伪防盗标签的结构示意图(背面);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伪防盗标签另一种结构示意图(正面);
图6为本实用新型防伪防盗标签另一种结构示意图(背面);
图7为本实用新型防伪防盗标签灵敏度实验的示意图(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防伪防盗标签灵敏度实验的示意图(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高灵敏度和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的技术方案做详细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高灵敏度和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的实施例,具有多层结构。作为商标层9,商标图案位于多层结构的表层,表层下面为具有多层结构的基底层,基底层包括若干微型电路膜层1,相邻微型电路膜层1之间粘合一层簿膜,形成薄膜介质层2,最下面是油性底层10。商标层9、微型电路膜层1和薄膜介质层2之间通过粘合剂层3粘接在一起。
参照图3和图4,相邻的两个微型电路膜层1构成微型电路,微型电路包括矩形的电容极板5和条形的电感线圈6,电感线圈6呈螺旋分布,两个电容极板5分别位于两个微型电路膜层1中,并在对应的位置设有解码点8,解码点8的极板间距为不大于30微米。解码点8的位置上设置有厚度为30-100微米的金属垫片4。金属垫片4绝缘固定在粘合剂层3中,可以选择商标层9或/和油性底层10的里侧,也可以选择薄膜介质层2的里侧或/和外侧。在两个微型电路膜层1上加工短路点7,构成电容极板5和电感线圈6的微型电路膜层1通过位于微型电路中的短路点7相连。图2为微型电路的等效电路图。两个微型电路膜层1之一按对面积的一定要求蚀刻成一个电容极板5,在另一个微型电路膜层1上,按对面积、线宽、线圈数一定的要求蚀刻成电感线圈6和另一个电容极板5。根据 f = 1 / 2 π LC 及C=εs/d,于是,由L、C构成的微型电路为f=8.2MHz的谐振电路。
参照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防伪防盗标签实施例的微型电路包括矩形的电容极板5和条形的电感线圈6。两个微型电路膜层1之一按对面积的一定要求蚀刻成一个电容极板5,在另一个微型电路膜层1上,按对面积、线宽、线圈数一定的要求蚀刻成电感线圈6和另一个电容极板5。电感线圈6呈矩形螺旋分布,电容极板5所在的部分基底层沿电感线圈6内含矩形区域的三个边切割分离,并以剩余的一边为轴向任意一侧旋转180°置于基底层上,并在对应的位置设有作为预击穿点的解码点8和金属垫片4。构成和电感线圈6的微型电路膜层1通过位于微型电路中的短路点7相连。图2为微型电路的等效电路图。根据 f = 1 / 2 π LC 及C=εs/d,于是,由L、C构成的微型电路为f=8.2MHz的谐振电路。
参照图5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防伪防盗标签另一实施例中,微型电路包括矩形的电容极板5和呈矩形螺旋分布的电感线圈6,其中电容极板5所在的部分基底层沿电感线圈6内含矩形区域的三个边切割分离,电感线圈6在剩余一边的一侧设有向内的圆弧形弯曲,矩形的电容极板5以圆弧形电感线圈一侧的边为轴,向任意一侧旋转180°置于基底层上。
本实用新型防伪防盗标签实施例的微型电路中,经实验检测,电感线圈6在切割分离中剩余一边的一侧设有向内的圆弧形弯曲,同时,矩形的电容极板5通过旋转180°置于基底层上,有效地改善了谐振频率的稳定性、显著提高谐振电路的灵敏度。现对防伪防盗标签高灵敏度的原理说明如下:
防伪防盗标签与检测天线之间通过两者的线圈架起空间电磁波传输的通道。防伪防盗标签与检测天线之间的电磁耦合,即近距离的电感耦合。在电感耦合中,检测天线一方的线圈相当于变压器的初级线圈,防伪防盗标签一方的线圈相当于变压器的次级,因而也称电感耦合方式为变压器方式。电感耦合方式的耦合中介是空间磁场,耦合磁场在检测天线线圈初级与防伪防盗标签线圈次级之间沟成闭合回路。在电感耦合方式中,检测天线将射频能量束缚在检测天线电感线圈的周围,通过交变闭合的线圈磁场,沟通检测天线线圈与防伪防盗标签线圈之间的射频通道。检测天线向防伪防盗标签供给射频能量,对于防伪防盗标签来说,其工作所需的能量即由该射频能量中取得。本实用新型射频防伪盗标签根据电磁学原理,将线圈中部电容部分折叠翻转后形成。
当标签的线圈进入检测天线磁场时产生感应电流,该电流在线圈的垂直方向产生磁场,其强度为:
H ( x ) = I * N * R 2 2 ( R 2 + X 2 ) 3
式中N为线圈的匝数;R为半径,X为垂直线圈中心的距离。
其磁通量Φ和磁通密度B为:
Φ=B*A=μH A
其中,B=μH,A为线圈得面积;H为磁场强度。
由上述计算公式可得线圈产生的磁场与通过的磁通量有关,即与面积有关。将电容部分向上翻转后,增大了线圈的有效面积,增加了线圈的磁通量,增强了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提高了线圈的灵敏度。同时,由于电容的上翻与线圈产生耦合电容,增大了电容致使标签频率下降。
本实用新型以实施例中的防伪防盗标签对灵敏度进行了实验测定,其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
参照图7和图8,发射天线TX与接收天线RX之间宽度M=1m,在发射天线TX与接收天线RX外侧A,B做一条与地面平行的测试标尺M,M与地面的高度h为1.2m,在1/2M处做一条与地面平行且垂直于M的标尺C形成一个T形测试标尺。发射功率和接收增益均为定值,发射天线的频率与标签的频率一致。
将标签D与地面方向垂直,且沿T形标线的C线,缓慢向M线接近,当接收天线报警时记录下标签距M线的距离L,将同一标签翻转前后的报警距离记录,即得到实验数据如下:
  折叠前频率(Hz)   折叠前感应距离L(cm)   折叠后频率(Hz)  折叠后感应距离L(cm)
  1   8.37   0   8.19   8.5
  2   8.34   0   7.92   3.5
  3   8.28   1   8.11   9
  4   8.36   0   7.91   3.3
  5   8.30   5   8.18   8.5
可见,在发射功率和接收增益不改变的条件下,通过电容极板的翻转的技术就可使标签的灵敏度大大提高。
下面说明防伪防盗标签的使用和防复活的特点。
采用金属垫片4可有多种方式。在本实用新型高灵敏度和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的一个实施例中,金属垫片4为直径5mm的圆形垫片,其直径的最佳范围为4-8mm。
在本实用新型高灵敏度和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其他的实施例中,金属垫片4为直径5mm的环形垫片,内圆直径为2mm。其外圆直径的最佳范围为4-8mm,内圆直径的最佳范围为2-6mm。
在本实用新型高灵敏度和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其他的实施例中,金属垫片4还可以为边长5mm的方形垫片,其边长的最佳范围为4-8mm。
在本实用新型高灵敏度和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其他的实施例中,金属垫片4还可以为边长5mm的方形环片,内圆边长为2mm。其外环边长的最佳范围为4-8mm,内环边长的最佳范围为2-6mm。
在本实用新型高灵敏度和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其他的实施例中,金属垫片4还可以为边长为2-6mm的三边形“△”或五边形“☆”或六边形
Figure Y20072010373500081
或八边形
Figure Y20072010373500082
等形状的垫片,以适应不同的设计需求。
如将微型电路放置于f=8.2MHz的电磁场中时,由于电能、磁能的相互转换,将有振荡信号输出,可以引发接收电路的动作。
在正常情况下,本实用新型高灵敏度和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由生产厂家提供,如果是真品,商品会粘贴防伪防盗标签。当其产品靠近手持检测器时,便可确定其真伪:有声光报警的为真,反之则为假。由于在电容上有固定的解码点,由于解码点的极板间距为小于30微米,一旦击穿将使薄膜电容的损坏不可逆转,所以高灵敏度和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是一次性的,再用手持检测器检测时,不再有任何反应。从而可以杜绝被保护的粘贴高灵敏度和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的商品包装重复使用,该商品的包装将不会被用来回收制假,以保护该商品的真实性。
然而,由于标签质地柔韧,解码点8受到外力作用时,比如安装在书籍封面或皮鞋底面的标签,在使用中,由于受到反复揉搓的作用,有可能被重新激活导通,即标签被复活,这会导致标签的再次使用。例如,为解决以上问题,参照图1、图3和图4,在表层与基底层之间的解码点8处设有金属垫片4。这样,即使标签受到外力作用时,由于受到金属垫片4的保护,解码点8也不易被重新连接导通,使标签不再被复活。
将在解码点的位置上设置最佳厚度为30-100微米的金属垫片,确保商品标签不会出现复活而被重复使用,与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绝缘硬质非金属垫片相比,使标签的外观和防复活的隐秘性也得到提高,大大改善了使用效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Claims (10)

1.一种高灵敏度和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包括商标层(9)和基底层,所述基底层包括若干微型电路膜层(1)和相邻所述微型电路膜层(1)之间的薄膜介质层(2)以及油性底层(10),所述基底层各层之间通过粘合剂层(3)粘接在一起;所述微型电路膜层(1)包括电容极板(5)和条形的电感线圈(6),相邻的所述微型电路膜层(1)通过短路点(7)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线圈(6)呈矩形螺旋分布,所述电容极板(5)所在的部分基底层沿所述电感线圈(6)内含矩形区域的三个边切割分离,并以剩余的一边为轴向任意一侧旋转180°置于所述基底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灵敏度和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电感线圈(6)在切割分离剩余一边的一侧设有向内的圆弧形弯曲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灵敏度和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电容极板(5)在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作预击穿的解码点(8),在所述解码点(8)的位置上设置有厚度为30-100微米的金属垫片(4),所述金属垫片(4)绝缘固定于所述粘合剂层(3)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金属垫片(4)为直径4-8mm的圆形垫片或边长4-8mm的方形垫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金属垫片(4)为内圆直径为2-6mm的环形垫片或内方边长为2-6mm的方形环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金属垫片(4)固定于所述商标层(9)或/和油性底层(10)的里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金属垫片(4)固定于所述薄膜介质层(2)的里侧或/和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金属垫片(4)固定于所述商标层(9)或/和油性底层(10)的里侧。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金属垫片(4)固定于所述薄膜介质层(2)的里侧或/和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金属垫片(4)为边长为2-6mm的三边形或五边形或六边形或八边形垫片。
CNU2007201037352U 2007-03-06 2007-03-06 高灵敏度和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2556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037352U CN201025567Y (zh) 2007-03-06 2007-03-06 高灵敏度和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037352U CN201025567Y (zh) 2007-03-06 2007-03-06 高灵敏度和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25567Y true CN201025567Y (zh) 2008-02-20

Family

ID=39099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03735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25567Y (zh) 2007-03-06 2007-03-06 高灵敏度和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25567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1873B (zh) * 2008-04-03 2013-07-10 北京顺特科技有限公司 摩擦式防复活射频防盗标签
WO2015140731A1 (en) 2014-03-18 2015-09-24 3D-Oxides Deposition process based on stencil mask and application to the fabrication of tags supporting multi-functional traceable codes
CN109344949A (zh) * 2018-08-01 2019-02-15 浙江大学 一种天线和电路分离的防伪防盗rfid标签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1873B (zh) * 2008-04-03 2013-07-10 北京顺特科技有限公司 摩擦式防复活射频防盗标签
WO2015140731A1 (en) 2014-03-18 2015-09-24 3D-Oxides Deposition process based on stencil mask and application to the fabrication of tags supporting multi-functional traceable codes
CN109344949A (zh) * 2018-08-01 2019-02-15 浙江大学 一种天线和电路分离的防伪防盗rfid标签
CN109344949B (zh) * 2018-08-01 2020-06-16 浙江大学 一种天线和电路分离的防伪防盗rfid标签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920004994Y1 (ko) 무선주파수에 의해 제작동화 가능한 표시기
US5912622A (en) Anti-theft tag
EP1120733B1 (en)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article
US692773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communication device
US7800503B2 (e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 antenna design
JP3390389B2 (ja) 共振タグ
ES2355706T3 (es) Sistema de detección e identificación por radiofrecuencia.
JP3436300B2 (ja) 盗難防止用タグ及びその取付方法
US20030057279A1 (en) Identifying system of overlapped tag
US20130263958A1 (en) Polymer Tube Comprising an Identification Sensor, as its Manufacturing Process
MXPA06010761A (es) Etiquetas de identificacion de radiofrecuencia con elementos de compensacion.
WO2002095655A2 (en) SECURIT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 WITH TRACKING FUNCTIONALITY
CN109804501A (zh) 天线模块
CN201025567Y (zh) 高灵敏度和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
CN105447555A (zh) 用于制造组合防盗和跟踪标签的过程
JP3255221B2 (ja) 盗難防止用タグ
CN101017627A (zh) 高灵敏度和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
TWI566470B (zh) Anti - metal flexibl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
US11544518B2 (en) Deactivatable metal tag
JP2000137873A (ja) 金属ケース内の物品の識別装置
CN2802596Y (zh) 防复活的防伪防盗标签
JP4773787B2 (ja) データキャリア構造及びその設置構造
CN107074048B (zh) 飞行器轮胎压力传感器谐振环链路
CN104540691A (zh) 飞机轮胎压力回路链路
CN100474347C (zh) 改进的谐振安全标签以及制造该标签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20

Termination date: 2012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