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22183Y - 永磁体磁缸动力机 - Google Patents

永磁体磁缸动力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22183Y
CN201022183Y CNU2007201530890U CN200720153089U CN201022183Y CN 201022183 Y CN201022183 Y CN 201022183Y CN U2007201530890 U CNU2007201530890 U CN U2007201530890U CN 200720153089 U CN200720153089 U CN 200720153089U CN 201022183 Y CN201022183 Y CN 20102218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naware
control
permanent magnet
piston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5308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世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72015308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22183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2218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2218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永磁体磁缸动力机,一种永磁体磁缸动力机,由永磁体、磁极、电动机构成,该装置由控磁器(8)和控磁器(9)中间放置一块永磁体(10)构成,控磁器(8)和控磁器(9)极性相反放置,每个控磁器均由两个磁极中间设有一个永磁体构成,与电动机相连;永磁体(10)的一端固定有输出杠杆(11)。优点是将永磁体所具有的磁能和外加电能一起,经过储能元件的中间承接,高效率地转化为机械能输出。

Description

永磁体磁缸动力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永磁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在所设计制造的控磁器内,通过对永磁体不同位置的组合、磁极变换角度,能够输出变化的磁力大小和磁力方向,使一向不能改变输出特性的永磁体,成为可以根据需要任意控制输出特性的器件。使用控磁器和永磁体活塞、永磁体和非磁饱和电磁铁活塞及其它辅助器件组装成的永磁体磁缸动力机,是一种电力驱动的机械能输出装置,特别是一种永磁体磁缸动力机。
背景技术
永磁体磁力的利用,目前广泛的应用于永磁式电机、永磁式发电机,自动化仪表、电子仪器、音响、通讯设备,磁疗、磁化和吸引重物等。国内外对于控磁器,控磁器与永磁体活塞、非磁饱和电磁铁活塞与永磁体及其它辅助器件所组装成的永磁体磁缸动力机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永磁体磁缸动力机,通过对内部安装的单块或双块永磁体的不同组合及不同位置、角度的变换,能够控制输出磁力大小和磁场极性的多种控磁器;在由控磁器、永磁体活塞、非饱和电磁铁活塞和其它辅助器件所构成的磁缸内,通过外加电能使控磁器与永磁体活塞以及非磁饱和电磁铁活塞与永磁体之间的磁极产生相对变化,利用磁体间的相互吸引力和排斥力带动活塞进行往返直线运动,将永磁体所具有的磁能和外加电能一起,经过储能元件的中间承接,高效率地转化为机械能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叙述如下:
一种永磁体磁缸动力机,由永磁体、磁极、电动机构成,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控磁器(8)和控磁器(9)中间放置一块永磁体(10)构成,控磁器(8)和控磁器(9)极性相反放置,每个控磁器均由两个磁极中间设有一个永磁体构成,与电动机相连;永磁体(10)的一端固定有输出杠杆(11)。
一种永磁体磁缸动力机,由永磁体、磁极、电动机构成,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控磁器(8)和控磁器(9)中间放置一块永磁体(10)构成,控磁器(8)和控磁器(9)极性相反放置,每个控磁器均由两个磁极中间设有一个永磁体构成,永磁体与电机相连;永磁体(10)通过输出杠杆(11)和滑架(18)与滑杆(17)滑动连接;控磁器(8)和控磁器(9)设置在支架(16)上,在两侧支架(16)之间设有滑杆(17),在支架(16)与滑杆(17)的连接处嵌装有弹簧(19)。
一种永磁体磁缸动力机,由永磁体、磁极、电动机构成,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控磁器(21)和控磁器(22)间放置一块非饱和电磁铁活塞(15)构成,控磁器(21)和控磁器(22)极性相反放置;非饱和电磁铁活塞(15)是在铁芯(12)上绕制线圈(13),由线圈引出两个输入端子(14)构成,非饱和电磁铁活塞(15)通过输出杠杆(11)和滑架(18)与滑杆(17)滑动连接;控磁器(21)和控磁器(22)设置在支架(16)上,在两侧支架(16)之间设有滑杆(17),在支架(16)与滑杆(17)的连接处嵌装有弹簧(19);控磁器(21)和控磁器(22)、非饱和电磁铁活塞(15)为立式放置。
一种永磁体磁缸动力机,由永磁体、磁极、电动机构成,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控磁器(21)和控磁器(22)间放置一块非饱和电磁铁活塞(23)构成,控磁器(21)和控磁器(22)极性相反放置,非饱和电磁铁活塞(23)是在铁芯(12)上绕制线圈(13),由线圈引出两个输入端子(14)构成,非饱和电磁铁活塞(23)通过输出杠杆(11)和滑架(18)与滑杆(17)滑动连接;控磁器(21)和控磁器(22)设置在支架(16)上,在两侧支架(16)之间设有滑杆(17),在支架(16)与滑杆(17)的连接处嵌装有弹簧(19);控磁器(21)和控磁器(22)、非饱和电磁铁活塞(15)为卧立式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稀土资源国,永磁体材料的总产量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不但资源供给过剩,而且价格还相对低廉。永磁体磁缸动力机的发明,可以应用在节能、磁力加速、磁悬浮、磁选、电动汽车等诸多方面,为科技界和产业界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动力设备,也为永磁体材料使用拓展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附图说明
图1是控磁器中永磁体旋转动力示意图;
图2是永磁体活塞磁缸工作原理图;
图3是非饱和电磁铁活塞结构图和简化图;
图4是永磁体控磁器永磁体活塞磁缸动力机的结构图;
图5是电磁铁活塞永磁体磁缸(立磁式)动力机的结构图;
图6是电磁铁活塞永磁体磁缸(卧磁式)动力机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2,该实施例由控磁器8和控磁器9中间放置一块永磁体10构成,控磁器8和控磁器9极性相反放置,每个控磁器均由两个磁极中间设有一个永磁体构成,永磁体可为矩形永磁体3或圆柱形永磁体4,永磁体与电机7相连(见图1);永磁体10的一端固定有输出杠杆11。
用机械装置控制永磁体10只能在两个控磁器中间做往返直线运动。在控磁器8和控磁器9之间的旋转永磁体10上加入同步旋转动力后,当控磁器的输出极性变为如图2所示时,永磁体10会以很高的速度沿箭头所指的方向冲去;当控磁器的输出极性突变为如图2括号内所示的极性时,永磁体10会以很高的速度沿箭头所指的反方向冲去,两个控磁器中的永磁体不断的旋转下去,永磁体10就会不断的往返运动下去。在永磁体10的一端固定上输出杠杆11,则可以将这个动能像内燃机气缸一样,将活塞的往复运动的动能传递给曲轴输出。图2所示的是本动力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由于是采用磁力直接驱动,故称为永磁体控磁器永磁体活塞磁缸动力机,永磁体10的工作状态与内燃机气缸活塞的工作状态完全一样,所以也称为永磁体活塞。
实施例2
图4是永磁体控磁器永磁体活塞磁缸动力机的结构示意图,为容易表示,图中略去控磁器旋转机构的外接动力装置,用虚线框8、9代表图2中的虚线框里的具体内容。该实施例装置由控磁器8和控磁器9中间放置一块永磁体10构成,控磁器8和控磁器9极性相反放置,每个控磁器均由两个磁极中间设有一个永磁体构成,永磁体可为矩形或圆柱形,永磁体与电机相连;永磁体10通过输出杠杆11和滑架18与滑杆17滑动连接,使永磁体10(活塞)只能在滑杆17上左右滑动。控磁器8和控磁器9设置在支架16上,在两侧支架16之间设有滑杆17,在支架16与滑杆17的连接处嵌装有弹簧19。以上部件设置在壳体20内。
当外接电机7带动控磁器8、9中的旋转永磁体同步旋转,控磁器的磁极就有规律的呈现出图中所示的极性变化。在结构设计上使永磁体10(活塞)与控磁器8、9的最大距离都在磁力作用范围内,永磁体活塞在每一时刻只受到单向的吸引力和排斥力。由磁学的基本原理可知,两个永磁体间的作用力是随着距离的减少而急剧加大的。当永磁体活塞从一端起动时,初速度为零,排斥力和吸引力主要用于加速度。当运动到另一端时,不但具有最高的速度,同时又受到一个最大的吸引力,从而产生巨大的撞击力,既损伤了设备还无效地消耗了动力。在支架16与滑杆17的连接处嵌装的弹簧19,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永磁体活塞行至中间时,碰不到弹簧,行至端头附近开始压缩弹簧,越靠近端头撞击力越大时对弹簧的压缩力越大,动能几乎完全被弹簧吸收。永磁体活塞行至终点,控磁器的极性转换,开始排斥永磁体活塞,同时另一端的控磁器开始吸引永磁体活塞。弹簧不但能够减震还是一个蓄能元件,此时弹簧开始释放能量,将上一个行程巨大的撞击力变成下一个行程的始动力,将永磁体活塞反方向弹出。由此,永磁体活塞在两个控磁器之间高速地往返运行。外接电机转速越高,永磁体活塞的往返次数越多,输出动力的功率越大;外接电机停止转动,永磁体控磁器永磁体活塞磁缸动力机无动力输出。
实施例3
图3A是非饱和电磁铁活塞的结构,在铁芯12上绕制线圈13,14为线圈的两个输入端子,当在两个输入端子加上直流电压,线圈中会产生直流电流,电流和线圈的匝数(安匝数)决定产生磁通的数量。电磁铁活塞的供电由专用电源提供,它所输出的是一组可变频率的直流方波电源(市场有售),当电路接通,会使电磁铁活塞铁芯的磁化极性自动产生周期性的变化。图3B是电磁铁活塞简化图。根据电磁学原理,若让电磁铁输出最大的磁力,所提供的安匝数必需让电磁铁的铁芯磁饱和或接近磁饱和,这是所有的使用电磁铁的电动设备,为了获得最大的效率和动力,所采用的基本方法。
本发明通过大量的试验,得出以下结论:两个永磁体间的吸引(排斥)力,取决于磁能积最小的一块;一块永磁体和一块非饱和电磁铁间的吸引力F,基本上为永磁体和电磁铁之间的吸引力F1,与永磁体对电磁铁铁芯吸引力F2之和,既F≈F1+F2。参考图5、6,当电磁铁活塞行进到某一个端头后,电磁铁的电源反相,使电磁铁活塞和就近的永磁体从吸引关系转化为排斥关系,其排斥力为F3。但是这时该永磁体对电磁铁活塞的铁芯还有一个吸引力F2,为提高设备效率设计制造使F2>>F3,所以电磁铁活塞仍被吸住。从图4的设备讨论中已知,弹簧19在此时已经储存了反向推动力F4,从而要求电磁铁活塞所产生的排斥力F3为:F3≥F2-F4,由于F4很大,所以F3只需要一定的功率,既可顺利的推动电磁铁活塞向反方向运动。F3=F1,在图5、6所示的设备中,是作为电磁铁活塞反向运动控制开关,工作磁力F主要由F2决定。图3A中线圈13的安匝数由F3计算产生,结果必须远小于磁饱和所需要的安匝数,所以称其为非饱和电磁铁活塞。选取弹簧的工作力为F4=F2-F3。当电磁铁活塞运动到另一端头,电源再次反相,电磁铁活塞则在滑杆17上不断地往返运行。改变方波的频率,决定电磁铁活塞单位时间内的往返次数,既改变了电磁铁活塞永磁体磁缸动力机的输出功率;停止供电,电磁铁活塞永磁体磁缸动力机停止工作。
图5为电磁铁活塞永磁体磁缸(立磁式)动力机的结构图,该装置由控磁器21和控磁器22间放置一块非饱和电磁铁活塞15构成,控磁器21和控磁器22极性相反放置,非饱和电磁铁活塞15通过输出杠杆11和滑架18与滑杆17滑动连接;控磁器21和控磁器22设置在支架16上,在两侧支架16之间设有滑杆17,在支架16与滑杆17的连接处嵌装有弹簧19。该实施例控磁器21和控磁器22、非饱和电磁铁活塞15为立式放置。
图6为电磁铁活塞永磁体磁缸(卧磁式)动力机的结构图。该装置由控磁器21和控磁器22间放置一块非饱和电磁铁活塞23构成,该装置由控磁器21和控磁器22极性相反放置,立磁式非饱和电磁铁活塞23通过输出杠杆11和滑架18与滑杆17滑动连接;控磁器21和控磁器22设置在支架16上,在两侧支架16之间设有滑杆17,在支架16与滑杆17的连接处嵌装有弹簧19。该实施例控磁器21和控磁器22、非饱和电磁铁活塞15为卧立式放置。
这两种动力机,与永磁体控磁器永磁体活塞磁缸动力机比较,除电力驱动输入方式不同外,在力学方面的工作原理是完全相同的,机械结构是完全雷同的。立磁式与卧磁式的区别在于使用磁场方向的不同,适用于不同的特种需求。
永磁体控磁器永磁体活塞磁缸动力机,电磁铁活塞永磁体磁缸(立磁式)动力机,电磁铁活塞永磁体磁缸(卧磁式)动力机,三种动力机统称为永磁体磁缸动力机。通过实验测得,三种动力机的输出能量与输入能量之比(效率)分别可达到80-85%左右,而目前世界最好的电动设备,效率都在90%以下。

Claims (4)

1.一种永磁体磁缸动力机,由永磁体、磁极、电动机构成,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控磁器(8)和控磁器(9)中间放置一块永磁体(10)构成,控磁器(8)和控磁器(9)极性相反放置,每个控磁器均由两个磁极中间设有一个永磁体构成,与电动机相连;永磁体(10)的一端固定有输出杠杆(11)。
2.一种永磁体磁缸动力机,由永磁体、磁极、电动机构成,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控磁器(8)和控磁器(9)中间放置一块永磁体(10)构成,控磁器(8)和控磁器(9)极性相反放置,每个控磁器均由两个磁极中间设有一个永磁体构成,永磁体与电机相连;永磁体(10)通过输出杠杆(11)和滑架(18)与滑杆(17)滑动连接;控磁器(8)和控磁器(9)设置在支架(16)上,在两侧支架(16)之间设有滑杆(17),在支架(16)与滑杆(17)的连接处嵌装有弹簧(19)。
3.一种永磁体磁缸动力机,由永磁体、磁极、电动机构成,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控磁器(21)和控磁器(22)间放置一块非饱和电磁铁活塞(15)构成,控磁器(21)和控磁器(22)极性相反放置;非饱和电磁铁活塞(15)是在铁芯(12)上绕制线圈(13),由线圈引出两个输入端子(14)构成,非饱和电磁铁活塞(15)通过输出杠杆(11)和滑架(18)与滑杆(17)滑动连接;控磁器(21)和控磁器(22)设置在支架(16)上,在两侧支架(16)之间设有滑杆(17),在支架(16)与滑杆(17)的连接处嵌装有弹簧(19);控磁器(21)和控磁器(22)、非饱和电磁铁活塞(15)为立式放置。
4.一种永磁体磁缸动力机,由永磁体、磁极、电动机构成,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控磁器(21)和控磁器(22)间放置一块非饱和电磁铁活塞(23)构成,控磁器(21)和控磁器(22)极性相反放置,非饱和电磁铁活塞(23)是在铁芯(12)上绕制线圈(13),由线圈引出两个输入端子(14)构成,非饱和电磁铁活塞(23)通过输出杠杆(11)和滑架(18)与滑杆(17)滑动连接;控磁器(21)和控磁器(22)设置在支架(16)上,在两侧支架(16)之间设有滑杆(17),在支架(16)与滑杆(17)的连接处嵌装有弹簧(19);控磁器(21)和控磁器(22)、非饱和电磁铁活塞(15)为卧立式放置。
CNU2007201530890U 2006-04-14 2006-04-14 永磁体磁缸动力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2218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530890U CN201022183Y (zh) 2006-04-14 2006-04-14 永磁体磁缸动力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530890U CN201022183Y (zh) 2006-04-14 2006-04-14 永磁体磁缸动力机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090421 Division CN200980054Y (zh) 2006-04-14 2006-04-14 永磁体磁缸动力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22183Y true CN201022183Y (zh) 2008-02-13

Family

ID=39089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53089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22183Y (zh) 2006-04-14 2006-04-14 永磁体磁缸动力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22183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8805A (zh) * 2017-07-17 2017-10-13 马丽萍 无能源磁力发动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8805A (zh) * 2017-07-17 2017-10-13 马丽萍 无能源磁力发动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55373A (zh) 磁致往复式马达和利用反向磁切换的过程
WO2013127137A1 (zh) 磁电混合驱动方法及动力装置
CN201204538Y (zh) 电磁发动机
CN200990555Y (zh) 活塞式电动机
US20080042496A1 (en) Electromagnetic power transferring system
CN203166806U (zh) 超导磁速动力机构
CN201022183Y (zh) 永磁体磁缸动力机
CN103066743B (zh) 一种磁电混合连续驱动方法及动力装置
Eapen et al. Electromagnetic engine
RU94391U1 (ru) Привод на постоянных магнитах
CN104260631A (zh) 一种双驱磁电混合动力驱动方法及驱动装置
CN103527315A (zh) 磁力辅助往复式内燃机
CN101436811A (zh) 新式永磁机
CN102122908A (zh) 电磁动机及其制造方法
CN201278490Y (zh) 一种电磁推力发动机
CN111049348A (zh) 一种非永磁式电磁力驱动的往复式动力装置
CN201041980Y (zh) 永磁机
TWM587853U (zh) 應用嵌齒能之線性動能產生裝置
CN201466954U (zh) 一种电机
CN204290598U (zh) 多用途磁力做工装置
KR20150051521A (ko) 영구자석의 인력과 척력 모두를 이용하는 구동장치용 구동력 증폭 장치
CN201898466U (zh) 运用永久磁铁磁力的电磁驱动装置
CN202034881U (zh) 一种改进的电动机
CN100367651C (zh) 一种超导发动机及其工作方法
CN102857148B (zh) 一种磁电混合直轴驱动方法及动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