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17670Y - 两用型支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两用型支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17670Y
CN201017670Y CNU2007200059316U CN200720005931U CN201017670Y CN 201017670 Y CN201017670 Y CN 201017670Y CN U2007200059316 U CNU2007200059316 U CN U2007200059316U CN 200720005931 U CN200720005931 U CN 200720005931U CN 201017670 Y CN201017670 Y CN 20101767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g
supporting structure
dual
lower carriage
coupling assemb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00593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国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qing Mao L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rllyt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00593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1767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1767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1767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两用型支承结构,包括:一板状连接组件,其上、下端侧边分别延伸一对上、下凸耳,且该对下凸耳周缘各具有一凸轮段;二下支架铰链,其可旋转地相对设置于连接组件的下端,使各下支架铰链的下支架的直立下撑耳邻接于一下凸耳侧边,其中各下支架对应于下凸耳顶面设有一掣动片,其具有一弧凹面的设置,另将至少一扭簧的两端分别抵靠于该连接组件与二下支架铰链之间;二上支架铰链,其可旋转地相对设置于连接组件的上端,使各上支架铰链的上支架的直立上撑耳邻接于一上凸耳侧边;以便通过由转动该两下支架,使其掣动片的弧凹面与各下凸耳的凸轮段形成接触,使两者所形成的摩擦力与至少一扭簧的弹力相互抵消。

Description

两用型支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承结构,尤指一种可适用于水平摆设或垂直悬挂的两用型支承结构。
背景技术
平面监视器,例如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或电浆电视...等,因具有质轻、薄化及无辐射等优点,故已逐渐取代传统的映像管(CRT)监视器或电视。由于平面监视器在观赏时具有视角的限制。因此,该平面监视器与基座间大都设有至少一转轴,使该等平面监视器相对于基座具有倾斜角度的调整功能。
然而,此种方式却无法提供该平面监视器升降及前后移动功能,因此,业者开发出一种连杆式支承结构,其是于一连接组件的上、下端分别设有两上支架铰链及两下支架铰链,且该连接组件一侧与两铰链间设有至少一对辅助连接组件(连杆组),以便于进行升降调整时,因各连杆组的两拉片的尺寸固定,且通过由各铰链部的设置,进而改变该对拉片间的距离,使得与两上支架铰链相连接的被支承物,例如平面监视器于位移过程中仍会保持原有角度。
基本上,该连杆式支承结构是为直立式摆设,亦即与两下支架铰链相连接的基座是座落在水平面,例如桌面,而该连接组件下端与两下支架铰链间设有至少一扭簧,其扭矩是与平面监视器的重量相平衡,亦即平面监视器的重量与该至少一扭簧的弹力相互抵销,以致使用者可通过由施加一很小的力,即可很容易地相对于基座旋转该连接组件。
但前揭连杆式支承结构若采用悬挂式摆设,亦即基座是座落在垂直面,例如壁面,则该连接组件下端与基座转轴部间的至少一扭簧的弹力是朝向水平向(前方),而平面监视器的重量则朝向垂直向(下方),以致该平面监视器与基座间因扭簧的弹力作用,将迫使平面监视器前移,从而失去连杆的作用,诚为美中不足的处。因此,如何将连杆式支承结构可适用于水平面摆设或垂直面悬挂,乃相关业者亟待克服的难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申请人本于多年来从事转轴设计及产销的经验,希冀克服前述连杆式支承结构无法适用于垂直面悬挂的缺失,期能在该支承结构于悬挂状态下,通过由该连接组件下端与基座转轴部之间设有一掣动装置,使其与至少一扭簧的弹力相互抵销,使平面监视器不致前移,经再三实验与测试,进而发展出本实用新型的「两用型支承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用型支承结构。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两用型支承结构,其包括:一板状连接组件,其分别具有一下端及一上端,该上、下端侧边分别延伸一对上、下凸耳,且该对下凸耳周缘各具有一凸轮段;二下支架铰链,其可旋转地相对设置于连接组件的下端,使各下支架铰链的下支架的直立下撑耳邻接于一下凸耳侧边,进而使该连接组件相对于两下支架可产生回动及停滞定位,其中各下支架对应于下凸耳顶面设有一掣动片,其具有一弧凹面的设置,另将至少一扭簧的两端分别抵靠于该连接组件与二下支架铰链之间;二上支架铰链,其可旋转地相对设置于连接组件的上端,使各上支架铰链的上支架的直立上撑耳邻接于一上凸耳侧边,进而使该连接组件相对于两上支架可产生回动及停滞定位;以便通过由转动该两下支架,使其掣动片的弧凹面与各下凸耳的凸轮段形成接触,使两者所形成的摩擦力与至少一扭簧的弹力相互抵销者。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用型支承结构,其其另包括:至少一连杆组,其是设于连接组件外侧,并由一内、外拉片及至少一上、下轴环所组成,该两拉片端部分别横向延伸一轴销,以便分别连接于该上、下轴环径向两端的环孔,而该下、上轴环分别为该下支架铰链及该上支架铰链所穿越。其中,该上、下轴环各为三片,且各两轴环间未枢接的相邻环孔则枢接一中继插销。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用型支承结构,该下支架铰链是由一轴杆分别通过一下凸耳,至少一轴环,一下支架的直立下撑耳,至少一弹性体,并以一端封件与轴杆结合;而该上支架铰链是由一轴柱分别通过一上支架的直立上撑耳,至少一轴环,一上凸耳,至少一弹性体,并以一端封件与轴柱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用型支承结构,其中该下支架铰链的轴杆于两下凸耳间的内凹部穿越一套筒,该套筒两侧各自形成一筒凹部,用以容置一扭簧,并使其一端插入并固定于该筒凹部所形成的筒沟内,另一端则抵靠于连接组件下端侧边底面的挡槽内。再者,该套筒径向相对设置至少一对连接孔,以便利用一对结合件相对螺合于该对连接孔,并相对地抵住该轴杆。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用型支承结构,其中该下凸耳及下撑耳周缘各开设一内限位槽及一外限位槽,而连杆组下方的内、外轴环相对侧向分别突设一内、外环榫,以便分别容置于该内、外两限位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用型支承结构,其中该各下支架铰链的下支架的下撑耳侧边设有一悬挂调整装置,其是将一轴杆依序串接一定位于下撑耳内的下卡环及一下扣环,该下卡环周缘径向开设两对卡孔,而下扣环对应一对卡孔则突设两扣榫;当将两下支架向内转动,使该该下扣环的一对扣榫因下卡环的旋转而扣入另一对卡孔,进而改变并固定该下支架的倾斜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用型支承结构,其中该各上支架铰链的上支架的上撑耳侧边设有一倾斜角度调整装置,其是将该轴柱依序串接一上扣环及一定位于上撑耳内的上卡环,该上扣环朝向上卡环两相对设置的卡槽则突设两突榫;当上扣环的两突榫越过上卡环原有的卡槽,而移动并卡扣于另一卡槽内,而使该两上支架平行于该两下支架,此时,再施予外力予连接组件,而使其下降,通过以缩减两上支架两至两下支架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克服现有技术的连杆式支承结构无法适用于垂直面悬挂的缺失,而能在该支承结构于悬挂状态下,通过由该连接组件下端与基座转轴部之间设有一掣动装置,使其与至少一扭簧的弹力相互抵销,使平面监视器不致前移,不会失去连杆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连杆式支承结构可适用于水平面摆设或垂直面悬挂。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内容,首先请参阅图式,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承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立后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组件与下支架铰链组立后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组件与上支架铰链组立后的剖面图;
图5a及图5b为本实用新型支承结构与基座及平面监视器结合后于直立状态进行升降调整的侧视图;
图6a及图6b为本实用新型支承结构于悬挂状态进行前后距离调整的剖面图;
图7a及图7b为本实用新型支承结构与基座及平面监视器结合后对应于图6a及图6b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基本上,本实用新型的支承结构是由一连接组件1,二下支架铰链2,至少一连杆组3,及二上支架铰链4所组合而成。其中,连接组件1为一板体,其底、顶部分别具有一下端11及一上端12,以便分别通过由该两下支架铰链2及该两上支架铰链4与后叙的基座A及平面监视器B枢接连结并呈可回动状态。如图所示,该上、下端12、11侧边分别延伸一对上凸耳14及一对下凸耳13,使各对凸耳间各自形成一凹入部15。
为降低制造成本,该连接组件1是采用锌合金铸造成型,而为增加其耐磨效果,所以,各对凸耳13、14内得各套接一耐磨耗的轴套16。特别是,为获得本实用新型的支承结构于悬挂状态下,通过由该连接组件1的下端11与该下支架铰链2之间形成掣动现象,故该对下凸耳13周缘底面具有一外突的凸轮段131。
两下支架铰链2是可旋转地相对设置于连接组件1下端11的两下凸耳13侧边,为方便审查,本实用新型仅就单一下支架铰链2加以说明。如图所示,该下支架铰链2是由一轴杆21于连接组件1下端11的凹入部15内穿越一扭簧22、一下凸耳13内的轴套16、一内摩擦片23、三只横向排列的轴环33、一外摩擦片23、一下支架24的直立下撑耳241、至少一弹性体25、一垫片251,使该轴杆21外端为一端封件26,例如防脱螺帽相结合,并迫紧前述的各组件,使该下支架24相对于连接组件1可产生回动及停滞定位效果。亦即,使该下凸耳13与下撑耳241间通过由该等轴环33与相邻的内、外摩擦片23形成干涉作用(摩擦力)。
其中,该内、外摩擦片23周缘各突伸一嵌榫231,以便分别扣接于该下凸耳13及下撑耳241周围所开具的榫槽132、242内,使该内、外摩擦片23分别固设于下凸耳13的外侧面及下撑耳241的内侧面。而该对下支架24的创作特点在于,其亦由锌合金铸造成型,为使其与前述的上凸耳13形成掣动关系,所以,各下支架24内侧对应上凸耳13位置分别结合一具有耐磨耗材料制成的掣动片27,其顶面具有一弧凹面271,以便与上凸耳13的凸轮段131接触后,可形成摩擦力的掣动现象,以便与前述的至少一扭簧22的弹力相互抵销。
如图所示,该轴杆21可单一设置,其表面具有铣面的设置,以便与该等轴环33形成连动。该轴杆21于下端11的内凹部15穿越一套筒28,该套筒28两侧各自形成一筒凹部281,用以容置一扭簧22,并使其一端插入并固定于该筒凹部281所形成的筒沟282内,而扭簧22另一端则抵靠于连接组件1下端11侧边底面的挡槽17内。是以,该平面监视器B的重量与该至少一扭簧22的弹力相互抵销,以致使用者可通过由施加一很小的力,即可很容易地相对于两下支架24间旋转该连接组件11。此外,为避免连接组件11旋转时,该扭簧22会束紧该轴杆21,是以,该扭簧22内设有一簧套221供轴杆21穿越。再者,该轴杆21不以前述的单一设置为限,其亦得两只对称设置为的。
尤有进者,为使该套筒28与轴杆21形成稳定的结合关系,其径向相对设置至少一对连接孔283,以便利用现有的一对结合件284相对螺合于该对连接孔283,并相对地抵住该轴杆21而成。
连杆组3是设于连接组件1的外侧,如图所示,该连接组件1两侧各设有一连杆组3,其具有左右排列的一内拉片31及一外拉片32,该两拉片31、32的上、下端横向分别具有一轴销34,以便与上、下支架铰链4、2的复数个轴环33相连结。如图所示,该两拉片31、32的上、下端分别为三只上、下轴环33所包夹,且该等轴环33径向两端各设有一环孔331,以便分别供两拉片31、32的轴销34嵌插,且为形成较佳的连接关系,各两轴环32间未枢接的相邻环孔321则各枢接一中继插销35。如图所示,即以下方三只轴环33为例,该径向两排相对的三只环孔321分别由一中继插销35与一外拉片32的轴销34及一内拉片31的轴销34与一中继插销35所串接,使两拉片31、32的上、下端各自枢接于上、下方三轴环33的径向两端。
再者,该等轴环33分别为一轴杆21及一轴柱41穿越,并形成连动。此外,该内、外轴环33朝向下凸耳13及下撑耳241周缘所开设内限位槽133、外限位槽243位置分别突设一内、外环榫332,以便分别容置于该两限位槽133、243内。当该支承结构如图5所示的直立状态时,该内轴环33的内环榫332是以内限位槽133控制上下升降的调整。若该支承结构如图6所示的悬挂状态时,首先将两下支架24向内转动(内折),使该外轴环33的外环榫332是以该外限位槽243作为回转的角度限制,而该内轴环33的内环榫332是以内限位槽133控制前后距离的调整。
尤有进者,该轴杆21与各下支架24之间得设置一悬挂调整装置,其是将该轴杆21依序串接一定位于下撑耳241内的下卡环29及一下扣环20,该下卡环29周缘径向开设两对卡孔291,并是供轴杆21穿越,而下扣环20对应一对卡孔291则突设两扣榫201。当欲形成悬挂状态时,首先将两下支架24向内转动,使该外轴环33的外环榫332是以该外限位槽243作为回转的角度限制,且下扣环20的一对扣榫201因下卡环29的旋转而扣入另一对卡孔291,除可形成明显的段落感外,且兼具轴杆21与各下支架24的定位效果。
两上支架铰链4是可旋转地相对设置于连接组件1上端12的两上凸耳14侧边,为方便审查,本实用新型仅就单一上支架铰链4加以说明。该上支架铰链4是以一轴柱41穿越一上支架42的直立上撑耳421、三只横向排列的轴环33、一上凸耳14内的轴套16、至少一弹性体43、一垫片431后,并以一端封件44,例如防脱螺帽与轴柱41结合,并迫紧前述的各组件,使该上支架42相对于连接组件1可产生回动及停滞定位效果。其中,该弹性体25、43实施时,是为碟形弹片、波形弹片或弹簧。
如图1及图5a、图5b所示,该两下支架24及两上支架42是以现有的结合件,例如螺丝穿越并结合于一基座A及一平面监视器B。再者,该轴柱41与各上支架42之间得设置一倾斜角度调整装置,其是将该轴柱41依序串接一上扣环45及一定位于上撑耳421内的上卡环46,该上扣环45朝向上卡环46两相对设置的卡槽461突设两突榫451。当两上支架42随着平面监视器B旋转时,使各上扣环45的两突榫451是在对应的卡掣环47的两卡槽461内移动,通过以作为平面监视器B,亦即该两上支架铰链4相对于连接组件1进行倾斜角度的调整。若上扣环45的各突榫451越过上卡环46原有的卡槽461,而移动并卡扣于另一卡槽461内,亦即将两上支架42翻转90度,使该平面监视器B与基座A形成平行状。此时,若再施予外力,可令该连接组件1下降,而大幅降低基座A与平面监视器B的距离,通过以缩小材积,而有利于包装,并减少运输成本。
请参阅图5a至图5b,当平面监视器B进行升降时,该连接组件1是以下支架铰链2为轴心旋转,由于该两连杆组3已限定该连接组件1上方的回转半径,因此,回转时,该两对平行拉片31、32产生一推及一拉的相对动作,使上方三只轴环42亦同步转动,而令该轴柱41转动,唯因上撑耳421所开具的孔洞是为圆孔,而不致影响该平面监视器B的原有角度;亦即该两上支架42不致随着轴柱41的转动,而改变其保持的角度。
请参阅图6a至图7b,当本实用新型的支承结构如前述所示调整至悬挂状态,并将该两下支架铰链2及两上支架铰链4分别结合一基座A及一平面监视器B,此时经由对两下支架24的向内旋转,使各掣动片27的弧凹面271与相对应的下凸耳13的凸轮段131形成接触,可在两者间形成摩擦力的掣动现象,以便与前述的至少一扭簧22的弹力相互抵销,而产生力的平衡状态,不致使至少一扭簧的弹力因朝向水平向伸展,而迫使平面监视器前移的窘状。此时,欲调整平面监视器B前后距离,则因该连接组件两侧连杆组的作用,不致造成该平面监视器改变原有角度,并以该下支架铰链2的内轴环33的内环榫332以下凸耳13的内限位槽133控制前后距离的调整,如本实用新型的图6a与图7a以及图6b与图7b则各自代表基座A与平面监视器B最近与最远距离的调整。
所以,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其业已克服传统的支承结构仅能适用单一形态,例如直立式或悬挂式的缺失,以便利用对两下支架铰链的两下支架进行旋转,使其固设于下撑耳一侧的掣动片与连接组件下凸耳周缘的凸轮段形成接触,使两者所形成的摩擦力与至少一扭簧的弹力相互抵销,而得以在不改变被支承物,例如平面监视器原有角度下,进行前后的距离的调整,使本实用新型的支承结构可用于直立式或悬挂式,诚为前所未见的一大佳构。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乃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举凡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为熟习该项技艺的人所易于推知者,俱不脱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权范畴。

Claims (11)

1.一种两用型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板状连接组件,其分别具有一下端及一上端,该上、下端侧边分别延伸一对上、下凸耳,且该对下凸耳周缘各具有一凸轮段;
二下支架铰链,其可旋转地相对设置于连接组件的下端,使各下支架铰链的下支架的直立下撑耳邻接于一下凸耳侧边,进而使该连接组件相对于两下支架可产生回动及停滞定位,其中各下支架对应于下凸耳顶面设有一掣动片,其具有一弧凹面的设置,另将至少一扭簧的两端分别抵靠于该连接组件与二下支架铰链之间;
二上支架铰链,其可旋转地相对设置于连接组件的上端,使各上支架铰链的上支架的直立上撑耳邻接于一上凸耳侧边,进而使该连接组件相对于两上支架可产生回动及停滞定位;
以便通过由转动该两下支架,使其掣动片的弧凹面与各下凸耳的凸轮段形成接触,使两者所形成的摩擦力与至少一扭簧的弹力相互抵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型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连杆组,其是设于连接组件外侧,并由一内、外拉片及至少一上、下轴环所组成,该两拉片端部分别横向延伸一轴销,以便分别连接于该上、下轴环径向两端的环孔,而该下、上轴环分别为该下支架铰链及该上支架铰链所穿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用型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下轴环各为三片,且各两轴环间未枢接的相邻环孔则枢接一中继插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型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下支架铰链是由一轴杆分别通过一下凸耳,至少一轴环,一下支架的直立下撑耳,至少一弹性体,并以一端封件与轴杆结合;而该上支架铰链是由一轴柱分别通过一上支架的直立上撑耳,至少一轴环,一上凸耳,至少一弹性体,并以一端封件与轴柱结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用型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各凸耳内各自套接一轴套,且该下凸耳外侧及下撑耳内侧分别设有一内、外摩擦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用型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外摩擦片周缘各突伸一嵌榫,以便分别扣接于该下凸耳及下撑耳周围所开具的榫槽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型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下支架铰链的轴杆于两下凸耳间的内凹部穿越一套筒,该套筒两侧各自形成一筒凹部,用以容置一扭簧,并使其一端插入并固定于该筒凹部所形成的筒沟内,另一端则抵靠于连接组件下端侧边底面的挡槽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两用型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套筒径向相对设置至少一对连接孔,以便利用一对结合件相对螺合于该对连接孔,并相对地抵住该轴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型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下凸耳及下撑耳周缘各开设一内限位槽及一外限位槽,而连杆组下方的内、外轴环相对侧向分别突设一内、外环榫,以便分别容置于该内、外两限位槽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型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各下支架铰链的下支架的下撑耳侧边设有一悬挂调整装置,其是将一轴杆依序串接一定位于下撑耳内的下卡环及一下扣环,该下卡环周缘径向开设两对卡孔,而下扣环对应一对卡孔则突设两扣榫;当将两下支架向内转动,使该该下扣环的一对扣榫因下卡环的旋转而扣入另一对卡孔,进而改变并固定该下支架的倾斜角度。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型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各上支架铰链的上支架的上撑耳侧边设有一倾斜角度调整装置,其是将该轴柱依序串接一上扣环及一定位于上撑耳内的上卡环,该上扣环朝向上卡环两相对设置的卡槽则突设两突榫;当上扣环的两突榫越过上卡环原有的卡槽,而移动并卡扣于另一卡槽内,而使该两上支架平行于该两下支架,此时,再施予外力予连接组件,而使其下降,通过以缩减两上支架两至两下支架的距离。
CNU2007200059316U 2007-03-22 2007-03-22 两用型支承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1767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059316U CN201017670Y (zh) 2007-03-22 2007-03-22 两用型支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059316U CN201017670Y (zh) 2007-03-22 2007-03-22 两用型支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17670Y true CN201017670Y (zh) 2008-02-06

Family

ID=39058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005931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17670Y (zh) 2007-03-22 2007-03-22 两用型支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17670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7602B (zh) * 2008-11-17 2012-08-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支撑机构及采用该支撑机构的升降机构
CN103292120A (zh) * 2012-03-05 2013-09-11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两用型支撑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7602B (zh) * 2008-11-17 2012-08-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支撑机构及采用该支撑机构的升降机构
CN103292120A (zh) * 2012-03-05 2013-09-11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两用型支撑结构
CN103292120B (zh) * 2012-03-05 2014-12-31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两用型支撑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D693162S1 (en) Elevation stand
CN109259523B (zh) 一种多功能视觉传达平台
CN201017670Y (zh) 两用型支承结构
CN2913797Y (zh) 可调整升降的转轴机构
CN101373037B (zh) 具扭力移转功能的支撑结构
CN201138904Y (zh) 具有倾斜锁固功能的支撑结构
CN202820399U (zh) 折叠椅
CN201090602Y (zh) 转轴结构的止动装置
CN101457864B (zh) 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
CN217272892U (zh) 自平衡地脚螺丝
CN205597562U (zh) 一种直立座椅的支撑部件
CN212643306U (zh) 一种角度可调节支架
CN203979095U (zh) 吸附装置
CN204662665U (zh) 一种单铰幕墙支座结构
CN204930968U (zh) 一种椅子扶手用可摆动式支撑座及应用该支撑座的椅子
CN104665378B (zh) 一种儿童秋千
CN201041755Y (zh) 可调整升降的支撑结构
CN204140570U (zh) 架体接头结构
CN201891196U (zh) 龙骨调节器
CN206137677U (zh) 家具用铰链结构
CN207297373U (zh) 长寿命真空泵
CN2657875Y (zh) 可滑动调整支撑孔的吊卡
CN202868223U (zh) 屏幕支撑装置
CN201117306Y (zh) 可枢转的升降式屏幕支撑座
CN206802678U (zh) 屏幕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FUQING MAOLI ELECTRONIC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ZHAOLI SCIENCE INDUSTRIAL STOCK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9051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515

Address after: Fu Rong Road, Fuqing overseas Chinese Development Zone, Fujian Province, China: 350301

Patentee after: Fuqing Mao Li Electronics Co., Ltd.

Address before: Postcode of Taipei County, Taiw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arllytec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