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11511Y - 内燃机车重联试验台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车重联试验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11511Y
CN201011511Y CNU2006201490615U CN200620149061U CN201011511Y CN 201011511 Y CN201011511 Y CN 201011511Y CN U2006201490615 U CNU2006201490615 U CN U2006201490615U CN 200620149061 U CN200620149061 U CN 200620149061U CN 201011511 Y CN201011511 Y CN 20101151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omotive
valve
test
switching value
br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62014906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善伟
黄华强
陈春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shuy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R Qishuyan Locomotive and Rolling Stock Work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R Qishuyan Locomotive and Rolling Stock Works filed Critical CSR Qishuyan Locomotive and Rolling Stock Works
Priority to CNU20062014906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1151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1151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1151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Systems And Boos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车重联试验台,其包括用于与试验机车的电气重联端双向电联接的电气重联系统;电气重联系统包括:工控机、开关量输入输出单元、机车重联线、显示屏和用于实施操控动作的司控器、拨键开关和按钮;机车重联线一端与开关量输入输出单元相联,另一端与试验机车的电气重联端相联;所述司控器、拨键开关和按钮与开关量输入输出单元的手动控制输入端相联;工控机与开关量输入输出单元双向电联接,以分别接收来自所述司控器、拨键开关、按钮产生的手动开关量控制信号和来自试验机车的电气重联端的开关量信息,并进行逻辑判断、作出相应的开关量输出至试验机车的电气重联端;显示屏与工控机双向电联接。

Description

内燃机车重联试验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车重联试验台。
背景技术
机车在坡度大的路段行进时,采用单台内燃机车难以满足重载牵引的要求,常采用双机或多机牵引进行机车重联控制。所谓机车重联控制就是指司机在一台机车上同时操作两台或多台机车,实现两台或多台机车的同步控制。当机车采用双机或多机牵引时,重联机车的制动、缓解作用与本务机车完全协调一致,由本务机车的乘务员操纵制动机,补机乘务员对机车制动机不进行操纵。
机车上装有制动机,司机通过对制动机的操纵而使机车减速或停车。我国现有的机车均采用自动空气制动机,其中JZ-7型制动机应用最广泛。JZ-7型制动机包括:空气制动系统和用以产生并储存压力空气的空气压缩机和总风缸。
空气制动系统包括:
(1)自动制动阀(简称自阀):用以操纵全列车的制动和缓解。自动制动阀为自动保压式,有七个作用位置即:过充位、运转位、最小减压位(常用制动区)、最大减压位、过量减压位、手把取出位、紧急制动位。
(2)中继阀:根据自动制动阀所操纵的中均管压力变化,直接控制列车管的充气或排气,从而使列车缓解、制动或保压。
(3)分配阀:根据列车管压力变化,控制作用风缸的充气或排气,从而使作用阀动作。
(4)作用阀:根据作用风缸压力变化或单独制动阀的操纵,控制机车制动缸的充气或排气,从而使机车制动、保压或缓解。
(5)单独制动阀(简称单阀):用以单独操纵机车本身的制动或缓解。单独制动阀设有三个手把位置,即:单独缓解位,运转位,全制动位。
另外还设有均衡风缸、过充风缸、工作风缸、降压风缸、紧急风缸、作用风缸及变向阀、滤尘止回阀、紧急制动阀、管道滤清器和各种塞门、油水分离器、双针压力表等部件,用以完成制动机各种不同作用。
其中各阀的控制关系:
1.自动制动阀→均衡风缸→中继阀→列车管空气压力变化→机车分配阀→作用阀→制动缸。
2.单独制动阀→作用阀→制动缸。
重联机车包括重联阀,其作用是当机车双机或多机牵引时,重联机车的制动缓解作用与本务机车完全协调一致,由本务机车的乘务员操纵制动机,补机乘务员对机车制动机不进行操纵。但当本务机车与重联机车发生断钩分离时,重联阀能使重联机车的制动缸接受所在机车分配阀和单独制动阀的控制,并使本务机车和重联机车均处于制动状态,起到分离后的保护作用。
当双机或多机牵引时,本务机车将转换按钮转于本务机车位,重联机车将转换按钮转于重联机车位,本务机车的自动制动阀和单独制动阀手柄均置于运转位,重联机车的自动制动阀手柄置于手柄取出位,单独制动阀手柄置于运转位。当本务机车进行列车制动时,由于列车管减压,本务机车的分配阀作用管产生压力空气,但重联机车的压力空气流入重联阀鞲鞴杆的凹槽处被遮断而不能流入作用阀的作用管,因而重联机车的制动缸压力就不受其分配阀的控制。而本务机车的分配阀作用管的压力空气经重联阀鞲鞴杆凹槽流入作用阀的作用管,使作用阀发生作用,从而使总风缸压力空气经作用阀流入制动缸并经本务机车重联阀的遮断阀的制动缸管→重联阀的平均管→本务机车的平均管→重联机车的平均管→重联机车的重联阀的平均管→重联机车的作用管,从而使重联机车的作用阀动作,产生制动作用。
若为双机或多机牵引,本务机车用单独制动阀来操纵本务机车的制动或缓解时,情况与自动制动阀操纵时相同,不同之处即重联阀的管路的压力空气不是由分配阀的作用管来的,而是由单独制动阀作用管来的。本务机车和重联机车的制动作用与自动制动阀操纵时相同,重联机车作用阀的作用仍由本务机车平均管来的压力空气所控制。
双机或多机重联时,当发生自动制动作用后,需要单独缓解机车的制动时,也必须由本务机车的乘务员进行操纵,重联机车乘务员不能自行缓解机车的制动,除非转换重联阀的转换按钮。当双机或多机牵引进行制动作用后,本务机车要单独缓解机车制动时,本务机车乘务员须把单独制动阀手柄推向单独缓解位,此时本务机车分配阀的工作风缸压力下降,分配阀主阀22缓解,分配阀作用管的压力空气排向大气,由于与作用阀的作用管相通,故的压力也下降,本务机车的作用阀作用,使制动缸压力经作用阀排气口排入大气,使本务机车发生缓解作用,由于制动缸压力下降,本务机车的平均管压力也下降,从而使重联机车平均管的压力也下降,而重联机车的平均管是经重联阀与其作用阀的作用管相通,故的压力也下降,重联机车的作用阀也发生作用,使重联机车制动缸的压力经重联机车作用阀的排气口排入大气,从而缓解了重联机车的制动。
双机或多机牵引时,由于某种原因发生断钩机车分离时,列车管迅速排风,本务机车和重联机车都发生制动作用,但同时又因总风信号管和平均管均断裂,重联阀就发生作用,首先使制动缸遮断阀遮断,防止制动缸的压力空气经制动缸管流入平均管,使本务机车经作用阀所产生的制动缸压力不会排入大气,保证了本务机车的安全。同时重联机车的重联阀发生作用,使之自动地转入本务机车位,此时重联机车分配阀所产生的作用管的压力就不会在重联阀内被遮断,而是经重联阀鞲鞴杆的凹槽流入作用阀的作用管,使作用阀动作而产生制动作用,同时也切断与平均管的连通,从而保证了重联机车在机车分离后的制动作用。
上述现有的多机牵引的内燃机车在造修过程中必须进行双机重联静止试验,以确保实际使用的安全。现有技术中,机车重联静止试验必须由两台机车同时进行,共同完成试验项目。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常出现短期单机在厂进行修造的情况,在此情况下,机车重联静止试验便无法进行,修理厂只能先行交车,等机车到段后再与其他机车补充进行重联静止试验,如此大大影响了机车造修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在造修过程中对单台内燃机车进行重联试验的内燃机车重联试验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造修过程中对单台内燃机车既能完成电气重联试验,又能完成空气制动重联试验的内燃机车重联试验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内燃机车重联试验台,包括:用于与试验机车的电气重联端双向电联接的电气重联系统;所述电气重联系统包括:工控机、开关量输入输出单元、机车重联线、显示屏和用于实施操控动作的司控器、拨键开关和按钮;机车重联线一端与开关量输入输出单元相联,另一端与试验机车的电气重联端相联;所述司控器、拨键开关和按钮与开关量输入输出单元的手动控制输入端相联;工控机与开关量输入输出单元双向电联接,以分别接收来自所述司控器、拨键开关、按钮产生的手动开关量控制信号和来自试验机车的电气重联端的开关量信息,并进行逻辑判断、作出相应的开关量输出至试验机车的电气重联端;显示屏与工控机双向电联接,以显示工控机与试验机车之间的通讯信息。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所述电气重联系统中,开关量输入输出单元通过微机通讯线与试验机车的微机控制器EXP双向电联接,以检测并控制EXP。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气重联系统还包括:用于电话重联试验的机车重联电话和可取代司控器进行操作的按钮故障调速手轮。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与试验机车的列车管、总风管和平均管相连的空气制动重联系统;该空气制动重联系统包括一套空气制动系统、重联阀、重联列车管、重联总风管、重联平均管、折角塞门和制动软管连接器;重联列车管、重联总风管和重联平均管的一端分别与空气制动系统相连,另一端分别依次通过折角塞门和制动软管连接器与试验机车的列车管、总风管和平均管相连;重联阀分别与重联列车管、重联总风管和重联平均管相连,用于使试验机车的制动缓解作用与空气制动系统完全协调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工控机分别接收来自所述司控器、拨键开关、按钮产生的手动开关量控制信号和来自试验机车的电气重联端的开关量信息,并进行逻辑判断、作出相应的开关量输出至试验机车的电气重联端,同时试验机车作出相应的动作。当试验台作为补机时,微机主要接受来自重联线的机车信息,并通过显示屏将这些信息反馈给试验操作者,操作方便,以实现在造修过程中对单台内燃机车进行重联试验。(2)在试验过程中,当本实用新型的重联试验台作为主机时,操作者利用试验台上司控器、拨键开关、按钮等向微机控制器EXP发出有效开关量信号,EXP对此进行判断和处理;同时这些有效信号通过机车重联线送给机车,机车作出相应的动作。当试验台作为补机时,微机主要接受来自机车重联线的机车信息,并通过显示屏将这些信息反馈给试验操作者。试验内容主要有:机车工况判断、柴油机调速、撒砂控制、空压机手动/自动试验、磁场削弱试验、监控卸载、停机控制、空电联锁控制、电空制动灯显示、故障集中显示灯控制等。(3)本实用新型增设空气制动重联系统,以在造修过程中对单台内燃机车既能完成电气重联试验,又能完成空气制动重联试验。试验内容包括:初充气工况检查、阶段制动作用检查、缓解性能检查、常用全制动检查、过量减压位作用检查、紧急制动位检查、紧急制动位后的单独缓解作用检查、单独制动作用检查、手柄取出位检查、空气压缩机起停检查和空气制动与电阻制动连锁装置作用检查。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车重联试验台的电气重联系统的电路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车重联试验台的空气制动重联系统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内燃机车重联试验台,包括:用于与试验机车10的电气重联端双向电联接的电气重联系统;所述电气重联系统包括:工控机1、开关量输入输出单元2、机车重联线3、显示屏4和用于实施操控动作的司控器、拨键开关和按钮;机车重联线3一端与开关量输入输出单元2相联,另一端与试验机车的电气重联端相联:所述司控器、拨键开关和按钮与开关量输入输出单元2的手动控制输入端相联;工控机1与开关量输入输出单元2双向电联接,以分别接收来自所述司控器、拨键开关、按钮产生的手动开关量控制信号和来自试验机车10的电气重联端的开关量信息,并进行逻辑判断、作出相应的开关量输出至试验机车10的电气重联端;显示屏4与工控机1双向电联接,以显示工控机1与试验机车10之间的通讯信息。
所述电气重联系统中,开关量输入输出单元2通过微机通讯线5与试验机车10的微机控制器EXP6双向电联接,以检测并控制EXP6。
空气制动重联系统与试验机车10的列车管、总风管和平均管相连;该空气制动重联系统包括一套空气制动系统、重联阀21、重联列车管、重联总风管、重联平均管、折角塞门和制动软管连接器;重联列车管、重联总风管和重联平均管的一端分别与空气制动系统相连,另一端分别依次通过折角塞门和制动软管连接器与试验机车10的列车管、总风管和平均管相连;重联阀21分别与重联列车管、重联总风管和重联平均管相连,用于使试验机车的制动缓解作用与空气制动系统完全协调一致。
上述内燃机车重联试验台的工作方法,包括:当实验台作为主机时,操作者利用实验台上司控器、拨键开关、按钮向工控机1发出有效的开关量信号,工控机1对所述开关量信号进行判断和处理;同时所述开关量信号通过重联线3送至试验机车10的电气重联端,机车作出相应的动作;  显示屏4显示工控机1与试验机车10的通讯信息,以进行机车工况判断,同时进行电气重联试验;当实验台作为补机时,工控机1接受来自试验机车10的开关量信号,并通过显示屏4显示。
空气制动重联系统包括一套JZ-7型空气制动机、重联阀21、C型切控阀、重联总风管27、重联平均管28、列车管29、折角塞门30、制动软管、紧急制动阀、变向阀31、双针压力表18、监控常用组合电磁阀32、自停防风阀、均衡风缸33、过充风缸34、工作风缸35、作用风缸36、紧急风缸37、降压风缸38。为了增加系统压力稳定性,还设置了制动缸容积风缸39、作用管容积风缸40、列车管容积风缸和空电连锁电磁阀41。
单独制动阀19:单独操作机车的制动、缓解、保压作用。有三个作用位置:单独缓解位、运转位和制动区。
自动制动阀20:操纵全列车的制动、缓解、保压工作。有六个作用位置:过充位、运转位、制动位、过量减压位、手柄取出位、紧急制动位。
中继阀42:是自阀的执行机构,根据均衡风缸的压力变化而动作,是直接控制列车管的充气和排气的部件。中继阀能使列车管获得高于定压30-40kpa的过充压力,以缩短列车初充气和再充气的时间,当自阀手柄由过充位移至运转位后,列车管压力还能缓慢的消失,而不会引起列车的自然制动。
分配阀:根据列车的压力变化控制作用阀25的充、排气以实现机车的制动、缓解、保压作用。
分配阀由主阀22、副阀23、紧急放风阀24和管座等组成,另外有四个风缸:
1)工作风缸,用来控制主阀的动作。
2)降压风缸用,来控制副阀的动作。
3)紧急风缸用,来控制紧急放风阀的动作。
4)作用风缸用,来控制主阀和作用阀25的动作。
主阀:用来控制机车的制动、缓解、保压。
副阀:用来控制降压风缸的充气和排气。
紧急放风阀:当机车或列车实施紧急制动时,可使列车管压力空气迅速排向大气,达到紧急制动的目的。
作用阀25:受分配阀和单独制动阀19控制,直接控制机车制动缸压力变化的装置。
紧急制动阀:当空气制动机一旦失灵或发现特殊情况,必须停车而来不及通知司机时,使用紧急制动阀。
重联阀21:当机车双机或多机重联牵引时,使重联机车的制动、缓解作用与本务机车协调一致,当本务机车和重联机车发生断钩分离时,重联阀21可使补机的制动缸接受所在机车的分配阀或单独制动阀19的控制,并使本务机车或重联机车均处于制动状态,起到断钩分离后的保护作用。
切控阀:机车和车辆因不同步制动产生较强的列车纵向冲动,为了平稳操纵旅客列车,所以在客运机车上加装平稳操纵切控阀。
电阻制动空电联锁电磁阀26:机车实施电阻制动,并对列车又实行空气制动时,自动降低机车制动缸压力或完全切除空气制动对机车的作用,以避免由于机车制动力过大而抱死轮对以至产生滑行。
监控装置:是自阀手柄在运转位,监控装置按需要发出强迫指令时,不移动自阀手柄就能自动实施全列车常用或紧急制动,防止列车冒进或超速等事故。
在进行空气制动重联试验时,包括如下步骤:
a)试验台重联阀置“本机位”,机车重联阀置“补机位”,接通重联总风缸、重联平均管、列车管、打开折角塞门;试验台自阀手柄置运转位,单阀手柄置运转位,重联机车自阀手柄置手柄取出位,单阀手柄置运转位;
b)检查各压力表指示是否符合要求,总风缸为750~900kpa;列车管、均衡风缸、工作风缸三针一致为600kpa,制动缸压力为零;
c)自阀手柄置最小减压位,列车管减压50kpa,制动缸压力为45~50kpa,逐渐向最大减压位移,至最大减压位,列车管减压170kpa,制动缸为300~330kpa,检查阶段制动作用是否稳定;
d)单阀手柄从运转位置单缓位,单独缓解作用是否良好,制动缸压力应能逐渐缓解至零,当制动缸压力缓解至零后,松开手柄,手柄应能自动恢复至运转位;此时,制动缸压力允许回升;
e)自阀手柄由最大减压位移至运转位,均衡风缸、列车管和工作风缸应能恢复定压;
f)自阀手柄运转位移至最大减压位,均衡风缸、列车管减压170kpa,制动缸压力上升至320kpa;
g)自阀手柄由最大减压位移至运转位,检查均衡风缸、列车管、工作风缸压力是否恢复定压,制动缸压力为零;
h)自阀手柄由运转位移至过量减压位,均衡风缸列车管减压量为240~260kpa,制动缸压力为320kpa,不应发生紧急制动;
i)自阀手柄由运转位移至手柄取出位,均衡风缸减压量在240~260kpa之间,列车管不减压;
j)自阀手柄由手柄取出位移至过充位,列车管比规定压力高30~40kpa,过充风缸上排气孔排气;
k)将自阀手柄由过充位移至运转位,过充压力应能逐渐消除,不能自然制动;
1)自阀手柄由运转位移至紧急制动位,列车管压力应迅速降至零,制动缸压力上升420~450kpa;
m)单阀手柄从运转位移至单缓位,制动缸压力逐渐减至零;
n)自阀手柄由紧急制动位移至运转位,缓解作用应良好;
o)将单阀手柄从运转位阶段移至全制动位,制动缸压力逐渐上升至300kpa;
p)将单阀手柄从全制动位移至回转位后,制动压力从300kpa降至零,空气制动重联试验完毕。
电阻制动空电联锁试验步骤为:换向手柄置制动位,司控器加载2位,显示电阻制动,单阀手柄置全制动位,制动缸压力为300kpa,回到运转位,制动缸压力为零。自阀手柄置制动区,制动缸压力为零,司控器回零位。制动缸上闸有压力,司控器加载2位,制动缸压力回零。自阀手柄置紧急制动位,制动缸压力420~450kpa,电阻制动灯熄灭,自阀手柄回运转位,电阻灯亮,司控器回零位,换向手柄置中立位,电阻制动空电联锁试验完毕。
JZ-7型空气制动机各阀控制关系如下:
1、阀--均衡风缸--中继阀--列车管压力变化--机车分配阀--作用阀25--机车制动缸(从左至右);
2、单独制动阀19--作用阀25--机车制动缸(从左至右)。
在进行重联静止“爆破”试验时,先将试验机车自动制动阀20和单独制动阀19均置运转位,待列车管及制动机各容量风缸充到规定压力后关闭空压机,同时开启机车与试验台连接处的重联总风管、重联平均管和列车管,并把机车操纵端自动制动阀20的转换按钮立即扳置货车位;当试验机车为本机时,机车应立即发生紧急制动,制动缸压力为420~450kpa;当操纵台上的电空制动电源开关置通位时,自动制动阀20手柄可搁在运转位不动,当电空制动关闭时,制动后会很快开始自然缓解,须移动自动制动阀20手柄至制动区,阻止中继阀向列车管充风。
当试验机车为补机时,此时列车管压力已经降为零制动缸压力也为零,当总风重联管压力降至250kpa即第一总风缸压力后,机车应该发生紧急制动,制动缸压力为420~450kpa;无论试验机车为本机还是补机,机车第一总风缸压力应降到零,第二总风缸压力比“爆破”试验前有所下降,但不应降至零。
当进行电空制动试验检查,且机车为本机时,用万用表或其他测量工具对机车非重联端电空插座与常用制动线、缓解线、保压线及紧急制动线相连的插脚,与试验台电空信号发射接受装置9CZ各线得失电情况一致,同时电空信号发射接受装置上对应指示灯点亮;当进行电空制动试验检查,且机车为补机时,用万用表或其他测量工具对机车非重联端电空插座与常用制动线、缓解线、保压线及紧急制动线相连的插脚,与试验台电空信号发射接受装置转换开关操作发出电信号情况一致。

Claims (4)

1.一种内燃机车重联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试验机车(10)的电气重联端双向电联接的电气重联系统;所述电气重联系统包括:工控机(1)、开关量输入输出单元(2)、机车重联线(3)、显示屏(4)和用于实施操控动作的司控器、拨键开关和按钮;
机车重联线(3)一端与开关量输入输出单元(2)相联,另一端与试验机车(10)的电气重联端相联;
所述司控器、拨键开关和按钮与开关量输入输出单元(2)的手动控制输入端相联;
工控机(1)与开关量输入输出单元(2)双向电联接,以分别接收来自所述司控器、拨键开关、按钮产生的手动开关量控制信号和来自试验机车(10)的电气重联端的开关量信息,并进行逻辑判断、作出相应的开关量输出至试验机车(10)的电气重联端;
显示屏(4)与工控机(1)双向电联接,以显示工控机(1)与试验机车(10)之间的通讯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车重联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重联系统中,开关量输入输出单元(2)通过微机通讯线(5)与试验机车(10)的微机控制器EXP(6)双向电联接,以检测并控制EXP(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车重联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重联系统还包括:用于电话重联试验的机车重联电话和可取代司控器进行操作的按钮故障调速手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车重联试验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试验机车(10)的列车管、总风管和平均管相连的空气制动重联系统;该空气制动重联系统包括一套空气制动系统、重联阀、重联列车管、重联总风管、重联平均管、折角塞门和制动软管连接器;
重联列车管、重联总风管和重联平均管的一端分别与空气制动系统相连,另一端分别依次通过折角塞门和制动软管连接器与试验机车(10)的列车管、总风管和平均管相连;
重联阀分别与重联列车管、重联总风管和重联平均管相连,用于使试验机车(10)的制动缓解作用与空气制动系统完全协调一致。
CNU2006201490615U 2006-10-20 2006-10-20 内燃机车重联试验台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1151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1490615U CN201011511Y (zh) 2006-10-20 2006-10-20 内燃机车重联试验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1490615U CN201011511Y (zh) 2006-10-20 2006-10-20 内燃机车重联试验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11511Y true CN201011511Y (zh) 2008-01-23

Family

ID=39046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620149061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11511Y (zh) 2006-10-20 2006-10-20 内燃机车重联试验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11511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90530A1 (zh) * 2016-05-06 2017-11-09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重联信号测试系统及设有该测试系统的试验平台
WO2018023908A1 (zh) * 2016-08-04 2018-02-08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机车无线重联试验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90530A1 (zh) * 2016-05-06 2017-11-09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重联信号测试系统及设有该测试系统的试验平台
WO2018023908A1 (zh) * 2016-08-04 2018-02-08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机车无线重联试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26841C (zh) 内燃机车重联试验台及其工作方法
CN100584677C (zh) 一种电子制动控制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264500B (zh) 一种机车及其双模式制动控制系统
CN105383467A (zh) 驻车制动装置
CN108263367B (zh) 商用车电子驻车系统
CN107914688A (zh) 一种车辆选档、停车制动联合控制方法
CN105035056B (zh) 电气的弹簧储能器-驻车制动器
CN103085799A (zh) 气压式智能电子驻车制动装置
CN201011511Y (zh) 内燃机车重联试验台
CN101244685B (zh) 一种空气悬挂随动桥用气囊的电气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7901896A (zh) 一种列车防抱死系统及防止列车车轮抱死的方法
CN203032658U (zh) 气压式智能电子驻车制动装置
CN105604923A (zh) 一种离合器空压机系统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02827109U (zh) 用于混合动力汽车跛行功能的离合器执行机构
CN201201491Y (zh) 轮式战车及轮式越野车辆轮胎充放气智能中央控制装置
CN103863289B (zh) 一种气压式电控驻车制动系统
CN103370242B (zh) 用于车辆压缩空气供给装置的多回路保险阀和用于运行多回路保险阀的方法
CN201172364Y (zh) 一种空气悬挂随动桥用气囊的电气控制装置
CN108099874B (zh) 由自动刹车开关直接控制的飞机自动刹车系统
CN106394599A (zh) 一种车辆及其无火回送转换系统
CN208715181U (zh) 商用车电子驻车系统
CN108001240B (zh) 一种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CN103802822B (zh) 一种自动变速箱的车辆起步保护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2582911U (zh) 基于模糊控制的微控单车试风系统
CN103303178B (zh) 可行车取力的单h操纵的取力器电控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OUTH LOCOMOTIVE COMPANY LIMITED CAR QI SHUYA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QISHUYAN LOCOMOTIVE + ROLLING STOCK WORKS, CSR

Effective date: 2008041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80411

Address after: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Yanling Road No. 358, zip code: 213011

Patentee after: CHINA NANCHE GROUP QISHUYAN LOCOMOTIVE VEHICLE Co., Ltd.

Address before: Changzhou, Jiangsu, Qishuyan Province: 213000

Patentee before: CSR Qishuyan Locomotive & Rolling Stock Works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123

Termination date: 201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