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11352Y - 钉子 - Google Patents

钉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11352Y
CN201011352Y CNU2006200191349U CN200620019134U CN201011352Y CN 201011352 Y CN201011352 Y CN 201011352Y CN U2006200191349 U CNU2006200191349 U CN U2006200191349U CN 200620019134 U CN200620019134 U CN 200620019134U CN 201011352 Y CN201011352 Y CN 20101135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il
wing portion
sheet material
awl
ail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62001913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宜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LI HSING YEH Inc Co TAIWAN
Original Assignee
BAILI HSING YEH Inc Co TAIW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LI HSING YEH Inc Co TAIWAN filed Critical BAILI HSING YEH Inc Co TAIWAN
Priority to CNU20062001913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1135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1135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1135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钉子构造,其至少包括有钉头、钉身、翅部及钉锥,其中该钉头及钉锥系位于钉身的两端,且使该钉身或钉锥的外侧方形成有若干个翅部及卡合部,并使该卡合部恰能位于翅部另一端至钉头之间或是位于二相邻之翅部之间者;如此,方能使钉子在被击发后呈直线加速度的方式前进撞击,以致使板材会先呈现被切割后再被强制挤迫推开扩大的方式为之,而有助于钉子能更确实紧迫的卡掣于板材上而不易被撬开来或拔出。

Description

钉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钉子。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钉子构造,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其中该钉子1是由钉头10、钉身11、凸环部12及钉锥13所组成,而该钉头10及钉锥13分别位于钉身11的两端,且使若干个横向的凸环部12恰能位于钉身11上,并使凸环部12的最大直径恰能等于钉身11的最大直径(如图1)者;而上述的横向的凸环部12则可以若干个轴向的凸环部12环绕凸设排列于钉身11的外侧上加以取代之,且该轴向凸环部12的两侧则分别连接至钉头10及钉锥13上(如图3);如此,当钉子1在击入板材2时,恰会因钉锥13系呈圆锥状,且会强制将受撞击处的板材2部分往下挤伸变形,直至该板材2被贯穿之初后,该板材2的贯穿部分(即向下的延伸孔20)则会再继续受圆锥状的钉锥13强制挤迫而形成更大的延伸孔20,直至该钉身11的直径亦贯穿于板材2之延伸孔20内且使该钉头10下缘亦贴合于板材2表面为止(如图2,即形成钉合的状态)。
上述技术方案虽能达成原先所设定的创作目的,而深受业界及一般操作者所赞许,惟鉴于业界对技术的研发日新月异,不遗余力,故本申请人乃更再努力研究改良,其使臻于完美实用;且近来,创作人在历历无数次更新实验测试以及归纳消费者的实际操作使用上的响应意见,发现尚有下列问题犹待进一步改善:
由于延伸孔的末端在被挤迫贯穿时系朝外侧方呈卷曲状,且其卷曲处所形成的内径又大于钉身及凸环部的直径,再加上已位于钉身上的横向凸环部或轴向凸环部的最大直径系等于钉身的直径之下,则会使得该凸环部无法与延伸孔间形成确实的卡合限位作用,而形成较容易使钉子被撬开来或拔出的现象。
因此,如何开发出一种能使钉子在被击入板材内而不易被撬开来或拔出,以确实增加其彼此间的卡合抵顶限位作用,而可大大的提高钉子与板材间的结合强度,是消费者所一致企盼的,更是业者所急需努力研发改进的一大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钉子,该钉子在被击入板材内而不易被撬开来或拔出,以确实增加其彼此间的卡合抵顶限位作用,而可大大的提高钉子与板材间的结合强度。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其至少包括有钉头、钉身、翅部及钉锥所组成,且该钉头及钉锥系位于钉身的两端,其主要特征在于:
该钉头与钉锥一端之间形成有翅部及卡合部,其中该翅部设置于钉锥上,且该翅部的顶端缘至钉头之间设置有卡合部,以致使板材在先被切割开后所形成的抵靠部恰能抵顶于卡合部上;如此,方能使钉子在被击发后呈直线加速度的方式前进撞击,以致使板材会先呈现被切割后再被强制挤迫推开扩大的方式为之,而有助于钉子能更确实紧迫的卡掣于板材上而不易被撬开来或拔出,进而可大大的提高钉子与板材间的结合强度。
一种钉子,其至少包括有钉头、钉身、翅部及钉锥所组成,且该钉头及钉锥位于钉身的两端,其主要特征在于:
该钉头与钉锥之间形成有翅部及卡合部,其中该翅部设置于钉身上,且该翅部的顶端缘至钉头之间则设置有卡合部,以致使板材在先被切割开后所形成的抵靠部恰能抵顶于卡合部上;如此,方能使钉子在被击发后呈直线加速度的方式前进撞击,以致使板材会先呈现被切割后再被强制挤迫推开扩大的方式为之,而有助于钉子能更确实紧迫的卡掣于板材上而不易被撬开来或拔出,进而可大大的提高钉子与板材间的结合强度。
一种钉子,其至少包括有钉头、钉身、翅部及钉锥所组成,且该钉头及钉锥位于钉身的两端,其主要特征在于:
该钉头与钉锥之间形成有翅部及卡合部,其中该翅部设置于钉身上,且该相邻二翅部之间则设置有卡合部,以致使板材在先被切割开后所形成的抵靠部恰能抵顶于卡合部上;如此,方能使钉子在被击发后呈直线加速度的方式前进撞击,以致使板材会先呈现被切割后再被强制挤迫推开扩大的方式为之,而有助于钉子能更确实紧迫的卡掣于板材上而不易被撬开来或拔出,进而可大大的提高钉子与板材间的结合强度。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卡合部呈圆环状、螺旋状、凹状、凹点状、凸出状、咬花状或粗糙面状。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钉锥系以扁平状或锥状者加以取代之。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翅部的外缘则可形成有刃部,以利切割板材之用。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翅部的数量至少在一个以上。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板材上的抵靠部受钉身或钉锥的强制挤迫扩大作用而被朝向不同方向的力量给予撕裂开来,而形成另一较短状的抵靠部。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较短状抵靠部恰是从槽部末端向外侧方所形成的,且恰位于二相邻之抵靠部之间。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翅部的形状是以锥状、斜面状者加以取代之。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藉由已位于钉身或钉锥上的翅部先行将板材给予切割开后,再经由最大直径的钉身直接贯穿于板材被切割开的位置处进行挤迫扩大状,而使得已被切割开后的板材所形成的抵靠部恰能抵顶于二相邻翅部间或是翅部顶端缘至钉头间所形成有卡合部上;如此,能使钉子在被击发后呈直线加速度的方式前进撞击,以致使板材会先呈现被切割后再被强制挤迫推开扩大的方式为之,且使板材上的抵靠部具有弹性状,而有助于钉子能更确实的卡掣于板材上而不易被撬开来或拔出,进而可大大的提高钉子与板材间的结合强度者。
附图说明
图1为常用的钉子构造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图1钉子击入至板材内的组合剖面状态图;
图3为另一常用的钉子构造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本本实用新型钉子构造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先作动时的组合剖面状态图;
图7为图6再作动后的组合剖面状态图;
图8为图7的翅部已被钉入后的组合剖面图;
图9为图8再作动后的组合剖面状态图;
图10为图6的板材被切割后的状态图;
图11为图7的板材被切割略挤迫状态图;
图12为图8的板材被切割再挤迫扩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14为图13作动时的组合剖面状态图;
图15为图14作动后的组合剖面状态图;
图16为图15已钉入后的组合剖面状态图;
图17为图14另一组合剖面状态图;
图18为图15另一组合剖面状态图;
图19为图16另一组合剖面状态图;
图20为图14的板材被切割后的立体图;
图21为图18的板材被切割挤迫后的立体局部剖面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3为第图22的平面图;
图24为图22的俯视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较佳实施例立体外观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立体外观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立体外观图。
其中,3-钉子,30-钉头,31-钉身,32-翅部,321-刃部,33-钉锥,34-卡合部,4-板材,40-导孔,41-延伸孔,410-槽部,411-抵靠部,411‘-抵靠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钉子构造,请参阅图5至图12所示结构,其至少包括有钉头30、钉身31、翅部32及钉锥33所组成,其中该钉头30及钉锥 3分别位于钉身31的两端,且使该钉锥33的外侧方形成有若干个翅部32,并使翅部32的另一端(即顶端缘)至钉头30之间形成不连接状或保持有一段距离,以致使卡合部34能设置于该翅部32另一端(即顶端缘)至钉头30之间;而上述的卡合部34可呈圆环状、螺旋状、凹状、凹点状、凸出状、咬花状、粗糙面状等为最佳;而上述的钉锥33呈扁平状或锥状。
该翅部32的另一端(即顶端缘)至钉头30之间形成不连接状或保持一段距离,以致使卡合部34能设置于其中;再者,该翅部32的外缘则可形成有刃部321,以利切割板材4之用;而上述的翅部32的数量至少在一个以上者为最佳,且该翅部32则可为任意形状者;而上述的刃部321的最外端至钉子3轴心线间所形成的最大直径或尺寸系可小于或等于或大于钉身31的直径或尺寸。
当钉子受撞击力而被击发时,则会使得该钉子3呈直线加速度(非为转动前进)的方式往下撞击击发,而使得钉子3的钉锥33末端会先行撞击且贯穿于板材4后(如图6),而使得板材4上会形成有一导孔40(如图10),此时,该钉子3再继续往下移动直至已位于钉锥33上的翅部32完全被击入贯穿于板材4后(如图7),方会迫使板材4被切割贯穿后而形成锥状的延伸孔41,且于该延伸孔41的周侧则形成若干个槽部410及若干个抵靠部411相互错置排列而成的(如图11)  此时,当钉子3再继续往下贯穿移动时,则会因钉身31的直径大于翅部32的最大直径或是槽部410的最大尺寸之下,而使得钉身31在强迫挤入贯穿于延伸孔41内后,恰会强制将已位于延伸孔41周侧的数个抵靠部411内缘因受钉身31或钉锥33的表面摩擦力作用而迫使其跟着朝向向下移动,直至该钉身31已强迫进入至已具有槽部410的延伸孔41内后,方会因钉身31的直径作用而迫使已位于槽部410两侧的抵靠部411受钉身31或钉锥33的强制挤迫扩大作用而被朝向不同方向的力量给予撕裂开来,进而形成另一较短状的抵靠部411‘(如第图12,即较短状抵靠部411’恰是从槽部410末端向外侧方所形成的,且恰位于二相邻之抵靠部411之间),且能使得抵靠部411及较短状抵靠部411‘均具有弹性回复的特性,并使两相邻槽部410间的抵靠部411末端不会产生向外侧卷曲状(即本实用新型先被切割后再挤迫且受弹力作用而形成被强迫下弯的现象,而不是如习用因先挤压拉伸撕裂后再挤迫而形成的卷曲状),直至已位于钉身31上的卡合部34亦被挤迫进入至已位于延伸孔41内(如图9)时,恰可使抵靠部411及较短状抵靠部411‘能抵顶于钉身31的卡合部34上,如此,方能使钉子3在被击发后呈直线加速度的方式前进撞击,以致使板材4会先呈现被切割后再被强制挤迫推开扩大的方式为之,且使板材4上的抵靠部411具有弹性状,而有助于钉子3能更确实的卡掣于板材4上而不易被撬开来或拔出,进而可大大的提高钉子3与板材4间的结合强度。
请参阅图13至图21,其乃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图,其主要的改变在于:将原来已设置于钉锥33上的翅部32的最外侧至钉身31轴心线间所形成的最大直径系小于钉身31的直径方式,改变为已设置于钉锥33上的翅部32的最外侧至钉身31轴心线间所形成的最大直径系必需大于或等于钉身31的直径方式,以致使翅部32能先于板材4上作切割后而形成适当长度的槽部410及抵靠部411后,再受钉身31或钉锥33的强制贯穿压迫方式而使得延伸孔41周侧的抵靠部411必需随着朝下方弯折变形(如图21),且能使该抵靠部411的末端恰能抵顶于钉身31之卡合部34上;如此,其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原理均已于上述内容中详加描述,故不在此赘述;
请参阅图22至图24,其乃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图,其主要的改变在于:将原来钉锥33系呈扁平锥状改变为圆锥状,且使得翅部32恰能位于钉锥33与钉头30之间,并使翅部32顶端缘与钉头30之间不会呈连结状或保持一段距离,以利卡合部34能设置于其中;又,该翅部32的一端至钉子3轴心线间所形成的最小直径或尺寸系小于或等于钉身31的直径或尺寸,且使该翅部32的顶端缘至钉子3轴心线间所形成的最大直径或尺寸则必需大于翅部32与钉身31间的连接处所形成的直径或尺寸。因此,其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原理均已于上述内容中详加描述,故不在此赘述。
请参阅图25,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图,其主要的改变在于:将原来翅部32设置于钉身31上改变为翅部32设置于钉锥33上,且使该翅部32顶端缘与钉头30之间不会呈连结状或保持一段距离,以利卡合部34能设置于其中;又,该翅部32的一端至钉子3轴心线间所形成的最小直径或尺寸系小于或等于钉身31的直径或尺寸,且使该翅部32的另一端(即顶端缘)至钉子3轴心线间所形成的最大直径或尺寸则必需大于翅部32与钉身31间的连接处所形成的直径或尺寸。是故,其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原理均已于上述内容中详加描述,故不在此赘述;
请参阅图26,其乃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较佳实施例图,其主要的改变在于:将原来翅部32系朝钉锥33的方向呈收束状,改变为该翅部32系朝钉锥33的方向呈放射扩大状,且使翅部32的底缘及侧缘均形成有刃部321,又,该翅部32的最大直径必需大于翅部32与钉身31间的连接处所形成的直径或尺寸,且该翅部32顶端缘与钉头30之间不会呈连结状或保持一段距离,以利卡合部34能设置于其中。是故,其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原理均已于上述内容中详加描述,故不在此赘述。
请参阅图27,其乃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较佳实施例图,其主要的改变在于:将原来翅部32系朝钉锥33的方向呈收束状,改变为该翅部32系朝钉锥33的方向呈放射扩大状,且于翅部32的中心处形成有凸出状的钉锥33,并使翅部32的底缘及侧缘均形成有刃部321,又,该翅部32的最大直径必需大于翅部32与钉身31间的连接处所形成的直径或尺寸,且该翅部32顶端缘与钉头30之间不会呈连结状或保持一段距离,以利卡合部34能设置于其中。因此,其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原理均已于上述内容中详加描述,故不在此赘述。
请参阅图28,其乃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图,其主要的改变在于:将原来卡合部34设置于翅部32顶端缘与钉头30之间的方式改变为该翅部32顶端缘则延伸连结至钉头30上,且于相邻二翅部32间设置有卡合部34,并使该翅部32的最大直径必需大于翅部32与钉身31间的连接处所形成的直径或尺寸。因此,其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原理均已于上述内容中详加描述,故不在此赘述。

Claims (10)

1.一种钉子,其至少包括有钉头、钉身、翅部及钉锥所组成,且该钉头及钉锥系位于钉身的两端,其特征在于:
该钉头与钉锥一端之间形成有翅部及卡合部,其中该翅部设置于钉锥上,且该翅部的顶端缘至钉头之间设置有卡合部,以致使板材在先被切割开后所形成的抵靠部恰能抵顶于卡合部上;如此,方能使钉子在被击发后呈直线加速度的方式前进撞击,以致使板材会先呈现被切割后再被强制挤迫推开扩大的方式为之,而有助于钉子能更确实紧迫的卡掣于板材上而不易被撬开来或拔出,进而可大大的提高钉子与板材间的结合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钉子,其特征在于:该钉头与钉锥之间形成有翅部及卡合部,该翅部设置于钉身上,且该翅部的顶端缘至钉头之间则设置有卡合部,以致使板材在先被切割开后所形成的抵靠部恰能抵顶于卡合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钉子,其特征在于:该钉头与钉锥之间形成有翅部及卡合部,该翅部设置于钉身上,且该相邻二翅部之间则设置有卡合部,以致使板材在先被切割开后所形成的抵靠部恰能抵顶于卡合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钉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卡合部呈圆环状、螺旋状、凹状、凹点状、凸出状、咬花状或粗糙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钉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钉锥呈扁平状或锥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钉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翅部的外缘则可形成有刃部,以利切割板材之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钉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翅部的数量至少在一个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钉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板材上的抵靠部受钉身或钉锥的强制挤迫扩大作用而被朝向不同方向的力量给予撕裂开来,而形成另一较短状的抵靠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钉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较短状抵靠部恰是从槽部末端向外侧方所形成的,且恰位于二相邻之抵靠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钉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翅部的形状为锥状、斜面状。
CNU2006200191349U 2006-04-10 2006-04-10 钉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1135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0191349U CN201011352Y (zh) 2006-04-10 2006-04-10 钉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0191349U CN201011352Y (zh) 2006-04-10 2006-04-10 钉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11352Y true CN201011352Y (zh) 2008-01-23

Family

ID=39046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620019134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11352Y (zh) 2006-04-10 2006-04-10 钉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11352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42741A (zh) * 2016-06-27 2018-01-05 阿诺德成形技术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连接元件及用于连接至少两个工件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42741A (zh) * 2016-06-27 2018-01-05 阿诺德成形技术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连接元件及用于连接至少两个工件的方法
US10508676B2 (en) 2016-06-27 2019-12-17 Arnold Umformtechnik Gmbh & Co. Kg Connection element,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at least two workplace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04276B (zh) 刀具鼓及包含该刀具鼓的旋转切削设备
CN102472309A (zh) 两件式夹
CN201011352Y (zh) 钉子
US7097403B1 (en) Reduced material fastener
CN202639476U (zh) 一种龙门式双缸剪切机
CN205401346U (zh) 一种新型防跟转膨胀螺栓
CN107756539A (zh) 一种具有控制电路板的电动伐木锯
CN101911884B (zh) 草坪割草机用多齿割草刀
CN105281171B (zh) 一种换向器的换向片
TWM409139U (en) Additional extension tube structure for pliers
CN2451714Y (zh) 一种用于石油勘探钻井的金刚石钻头
CN206588997U (zh) 一种方便拆卸和放置的医疗手术用剪刀
CN202507540U (zh) 吹膜机的膜管剖刀
CN201011353Y (zh) 钉枪用钉子
CN103403368A (zh) 固定元件
CN200954364Y (zh) 人造羽毛
CN206509914U (zh) 浮动式气压角固双夹虎钳结构
CN206952062U (zh) 一种抽芯铆钉平头钉芯制钉组合模
CN207958684U (zh) 一种包边带剪斜尖角机构
CN201083222Y (zh) 壁虎钉的钉体的改进构造
WO2008146652A1 (ja) 圧縮機用ピストンの製造方法
CN203566726U (zh) 一种塑料管剪刀
VAN DER DRIFT Bipolar techniques in the Old-Paleolithic
US2175228A (en) Die construction for making non-splitting nails
CN204602841U (zh) 一种线材拉伸牵引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