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10713Y - 粗纱机 - Google Patents

粗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10713Y
CN201010713Y CNU2006201377171U CN200620137717U CN201010713Y CN 201010713 Y CN201010713 Y CN 201010713Y CN U2006201377171 U CNU2006201377171 U CN U2006201377171U CN 200620137717 U CN200620137717 U CN 200620137717U CN 201010713 Y CN201010713 Y CN 20101071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ed
control module
assessment
rove
craw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62013771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里夏德·舍尔哈默
戈特弗里德·巴尔奇
汉斯-彼得·韦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aurer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urer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aurer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to CNU20062013771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10713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1071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1071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粗纱机,其具有驱动单元(9),该驱动单元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纺织功能的电动机的驱动装置,其中锭翼(3)具有压指,该压指通过离心作用抵靠在套筒(5)的捕获区域(5a)中。粗纱机具有用于控制驱动单元(9)的评估及控制单元(7),其中评估及控制单元(7)自动地或者根据要求这样来控制驱动单元(9),即锭翼(3)利用第一爬行转速旋转,该转速小于用于通过一个或者多个套筒(5)来自动地捕获无捻粗纱的必要的转速,并且其中评估及控制单元(7)自动地或者根据要求这样来控制用于通过一个或者多个套筒(5)来自动地捕获无捻粗纱的驱动单元(9),即锭翼(3)利用相对于第一爬行转速的较高的第二爬行转速转动。

Description

粗纱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粗纱机,其具有:驱动单元;锭翼,其具有压指,该压指通过离心作用抵靠在套筒的捕获区域上;以及用于控制驱动单元的评估及控制单元。
背景技术
例如,在消除粗纱断线或者在落纱过程结束后,粗纱机的起动在各种情况下这样来实现,即在开机时,粗纱机不会立刻以其运行转速高速运行,而是在粗纱机最终加速到运行转速之前,在预定时间之内保持基本的较低的转速,即所谓的爬行转速。爬行转速用于在初始阶段中,使作用到粗纱上的拉力保持很小,因为,否则可能会担心在连接位置的区域中粗纱再次断线,或者有可能担心粗纱从空的套筒的捕获区域中脱离。另外,操作人员可以监视粗纱机的运行。
此外,例如在DE 31 19 000 C2中所公开的那样,粗纱机利用爬行转速来短时间的运行能够用于消除并条机和入口之间在翼锭机入口中的粗纱下垂,以便由此而尽可能地阻止所造成的粗纱断线。此外,在落纱过程结束后,翼锭机运行时,在锭翼上的压指自动地抵靠到套筒上,因此,粗纱端部借助于压指的抵靠而处于空套筒的捕获区域中。然后,为了消除粗纱下垂,在以爬行转速运行时,选择将粗纱缠绕到套筒上的速度略大于输送速度,粗沙的下垂这样地形成,即尽管并条机从粗纱机的开机时就输送粗纱,然而,粗纱的捕获却暂时推迟进行。
如由DE OS 15 60 317中公开的那样,如果翼锭机的锭翼的压指这样设计,即在压指启动时,压指在套筒的已提高捕获作用的区域上的抵靠在离心作用下实现,那么,为了达到足够的压紧力,必须要达到某个最低转速。例如,该最低转速可以设置为每分钟200转数。
另一方面,产生一个危险,即通过选择这种类型的高的爬行转速,在排除断线并且粗纱机再次启动后,会有很大的力施加到粗纱的连接位置上,即粗纱再次断线。而且在锭翼区域中必要的手动操作时,在过高的爬行转速下,也会造成对操作人员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基于该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粗纱机,在该粗纱机中,压指在套筒上的抵靠在离心作用下实现,其中,一方面确保在落纱过程之后粗纱端部的可靠的捕获,另一方面避免了粗纱断线之后,在粗纱机高速运行时纱线再次断线的危险,或者避免在粗纱机爬行运行中手动操作时对操作人员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这样地实现该目的,即该粗纱机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遮盖所述锭翼的区域的盖板和至少一个检测所述盖板的开启或关闭的传感器,其中,所述评估及控制单元与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及所述驱动单元连接成所述评估和控制单元可接收来自所述传感器的至少一个盖板开启的信号来控制所述驱动单元使所述锭翼以第一爬行转速转动,并且连接成所述评估和控制单元可接收来自所述传感器的盖板全部关闭的信号来控制所述驱动单元使所述锭翼以第二爬行转速转动,所述第一爬行转速小于用于自动地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纱筒捕获粗纱的必要的转速,所述第二爬行转速适合利用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纱筒自动地捕获粗纱。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粗纱机中具有两个不同的爬行转速,其中,较低的第一爬行转速例如能够用于在纱线断线之后粗纱机的提速,或者用于确定的锭翼位置的起动或以便于在粗纱机的爬行运行中在锭翼区域中实现无危险地操作,并且第二爬行转速用于在落纱过程之后粗纱机的提速。
因此,获得了优点,即在落纱过程之后通过选择足够高的第二爬行转速,确保了压指通过足够的力抵靠到套筒的捕获区域上,进而确保了粗纱端部的可靠的捕获。通过设置较低的第一爬行转速产生了另外的优点,即在粗纱机起动时,例如在丝线断线后,仅仅在粗纱上作用相对小的力,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在粗纱端部的连接位置的区域中丝线再次断线。显然,第一爬行转速不仅仅用于在消除粗纱断线之后,避免并条机和筒管之间的区域中的粗纱的再次断线,而且例如也用于在纱带端部连接到并条机的入口侧之后,在粗纱机的全部的处理区域中,特别是在并条机的出口和筒管之间来降低作用到连接位置上的力。这由此实现,即在粗纱的连接位置处于粗纱机的处理区域中时,或者在应该消除由转动的锭翼对操作人员造成危险时,或者假如在确定的锭翼位置启动时,评估及控制单元自动地或者根据要求控制驱动单元以第一爬行转速驱动。
在各种情况下,第一爬行转速可以通过与粗纱机的评估及控制单元联系的按钮或开关来启动。第一爬行转速根据起动过程中在相应的按钮或者转换开关的操作之后,不仅基于零转速也基于运行转速来实现。首先,例如在无捻粗纱断线之后,可以考虑用于粗纱机的再次提速,其次,可以考虑用于例如将纱带端部连接到并条机的入口之前或者之后。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粗纱机的优选的实施例中具有按钮或者开关,该按钮或者开关在落纱过程后用于启动第二爬行转速,该转速用于粗纱机的再次提速。
与控制和评估单元联系的按钮或者开关可以这样地设计,即在粗纱机从零转速到期望的爬行转速的加速时,首先加速到爬行转速,然后再次使粗纱机停车。粗纱机的最终的高速运行通过操作独立的开启按钮来实现。显然,也可以以这种方式处理,即仅设置一个开启按钮,在操作该按钮,粗纱机首先加速到期望的爬行转速,并一直按压该操纵按钮,以保持该转速。在释放按钮之后,实现粗纱机到运行转速的提速。
如果例如用于降纱带端部连接到并条机入口上的粗纱机的速度从运行转速减速到第一爬行转速,并且在通过连接位置之后,穿过粗纱机的处理区域再次提高到运行转速,在此也能够设置其它的按钮或者开关。显然,该功能和粗纱机运行的功能在粗纱断线后也借助于该按钮来实现,其中评估及控制单元必须具有相应的智能,即在操作按钮或者开关时,可以根据各个粗纱机当时的或者之前的状态启动相应的功能。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粗纱机的优选的实施例中,粗纱机的锭翼或者相关的工作区域具有一个或多个可开启的盖板,该盖板的开启或者关闭的位置可以借助一个或者多个传感器来监测。一旦评估及控制单元借助传感器传输的信号识别到仅仅一个盖板处于开启位置,即该评估及控制单元将驱动单元的速度限制到最大为第一爬行转速。一旦粗纱机目前已经处于停机状态,该信号明显地不起作用。
因此而获得优点,即排除了操作人员在锭翼的工作区域中操作时的任何危险。
如果第二爬行转速可以这样低地选择,即在该转速时,也能够排除操作人员的危险,那么在至少一个开启的盖板时也可以将粗纱机的速度限制到较高的第二爬行转速。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粗纱机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纱带或粗纱断线检测器,该检测器的信号传输到评估及控制单元。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优点,即评估及控制单元根据其传输的粗纱断线信号可以识别,接下来的粗纱机的起动是否是因为前面的粗纱断线的起动,并且作为对此的反应,在每个情况下必须通过较低的第一爬行转速来起动。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粗纱机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可以向评估及控制单元传输卸除完毕信号,并且在这种信号存在时,接下来的起动过程通过评估及控制单元自动地利用在此要求的较高的第二爬行转速进行。
如果在这样一个的实施例中额外地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传感器来监测锭翼区域的盖板,那么在新的卸除开始时,检测到至少一个盖板的开启位置,则评估及控制单元能够产生误差信号。因为,在强制需要将转速限制到第一爬行转速时,有可能不能确保粗纱端部在套筒的捕获区域上的可靠的捕获。出于该原因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阻止再次卸除的开始。
附图说明
接下来根据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图中示出:
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翼锭机的侧视图,以及
图2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的翼锭机的基本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翼锭机的侧视图,在该翼锭机中,要加工的纱带以常规的方式从罐2中向并条机1输送。翼锭机具有两行锭翼3,其分别由并条机1的出口输送粗纱,如在图2所示出,并条机1可以由三个罗拉组成。
每条粗纱在相关的锭翼中传输至锭翼臂的下侧,并且从该锭翼臂的下侧延伸到套筒5,粗纱在该套筒上卷绕到粗纱筒管。套筒5被插在由驱动单元9驱动的轴上,该轴设置在可垂直运动地驱动的工作台上。工作台的驱动大多这样来实现,即实现一种双锥形的筒管结构。并条机、锭翼、轴和工作台的驱动彼此都对应于纺织规程来调节。在此,驱动单元9例如可以具有一个带有相应的支路驱动装置的中心驱动电机或者多个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分别对应于一个或者多个驱动功能。
同样如图1所示,所驱动的部件的区域,特别是转动的锭翼的区域,经常由一个或者多个盖板23遮盖,从而防止伤害到操作人员。每个盖板可以对应一组带有锭翼3的工作位置。
每个盖板可由关闭位置翻转到开启位置。为了避免盖板23过渡地翻转到锭翼3前的区域中,可围绕平行于粗纱机纵轴的水平轴线翻转的盖板可以设计为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23′铰接地与第二部分23″连接。为了实现第二部分23″的引导的翻转,每个盖板23的第一部分23′以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与第二部分23″和粗纱机框架结构连接。
在图2中仅示意性地示出由图1所示的翼锭机的并条机1、带有所属的套筒5的锭翼行的锭翼3、以及评估及控制单元7,该评估及控制单元以合适的方式控制粗纱机的驱动单元9。
驱动单元9包括如已述的至少一个电动驱动装置,其用于拖拉功能(并条机)、转动功能(锭翼)、卷绕功能(轴或者筒管)、以及用于形成常规的双锥形的筒管结构的筒管台或者筒管车的垂直移动。如果一个单独的功能与另一个单独的功能尽可能地不相互关联,并且可无级地选择速度,那么,以例如在DE 34 17 779 C2公开的方式可以设置用于每一个前述的功能的单独的电动驱动装置,其中单独的驱动装置由适合的控制单元这样来控制,即遵守纺织规程。该控制单元例如可以集成在驱动单元9中。
开启按钮11的信号传输给评估及控制单元7。在粗纱机的静止状态中操作按钮11时,粗纱机实现从零转速加速到所希望的运行转速。
如已经在前面提到的,借助按钮11也可以以这种方式实现粗纱机从静止状态来提速,首先加速到所希望的爬行转速并且在一定的时间之后提速到运行转速。这能够这样来实现,即在第一次(持续地)操作按钮11时,加速到所希望的爬行转速并且在此期间保持该转速,如将按钮11保持在其按压位置。在放开按钮11后,实现进一步地加速到运行转速。
这显然也能够通过加速过程的按钮11的第一次按下和释放,启动到所希望的爬行转速,并且在再次操作按钮时,提速到运行转速。
因为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粗纱机中,根据所希望的功能可以在两个不同的爬行转速间选择,所以,相关功能的选择必须手动或者自动地进行。
为了在粗纱断线的情况下自动地选择第一较低的爬行转速,至少一个粗纱断线传感器15的信号能够传输到评估及控制单元7。当检测到粗纱机的一个单独的粗纱的断线时,该无捻粗纱断线传感器将无捻粗纱断线信号17传输给评估及控制单元7。显然,单独的粗纱断线传感器分别对应于多个工作位置或者每个工作位置。除了粗纱断线传感器或在其位置上也能够以类似的方式设置纱带断线传感器(未示出)。
当评估及控制单元7识别到粗纱断线信号17的请求时,该请求通过产生适合用于驱动单元9的信号13使粗纱机停车。
根据这种情况,由于消除粗纱断线和再次操作按钮11之后的粗纱断线,评估及控制单元7也能够以这种方式来提速作为所需要的粗纱机的停车的反应,即首先加速到为此必要的第一较低的爬行转速,然后提速到运行转速。如前面所述,在再次操作按钮11后实现提速到运行转速,或者以这种方式,即评估及控制单元的提速在预定的保留时间之后进行。在加速过程开始和到运行转速的提速之间的这段时间优选地这样来选择运行转速,即在这个时间内卷绕这种长度的粗纱,该粗纱长度与并条机出口和筒管之间的无粗纱长度相符合。以这种方式避免了不利的过高的力作用到连接位置上。
此外,卸除完毕信号19可以传输给评估及控制单元7。该信号可以例如借助于可手动操作的按钮或者开关(未示出)或者由更上一级的粗纱机控制设备来产生。
在对卸除完毕信号的请求的反应中,评估及控制单元7使粗纱机停车。在粗纱机停车原因的识别中,评估及控制单元7也可以在落纱过程结束后以这种方式实现粗纱机的再次提速,即首先加速到第二较高的爬行转速,然后在预定的时间后提速到运行转速。
粗纱机再次起动的开始信号可以借助开启按钮11实现,或者特别是当自动的执行落纱时以这种方式实现,即在落纱过程结束后自动地产生开始信号,并且向传输给评估及控制单元7。
此外,至少一个传感器21的信号可以向评估及控制单元7传输,该传感器检测盖板23的开启或者关闭的位置,这些盖板至少设置在锭翼3的区域中,以避免快速转动的锭翼伤害到操作人员。显然,代替唯一的传感器,一个传感器能够分别对应于多个盖板或者单独的传感器能够对应于每个盖板。
出于必要的安全原因,评估及控制单元7在至少一个传感器21的信号的请求时,将锭翼的转动速度限制到预定的最大转速。就此而言而建议,在检测到一个或者多个盖板的开启位置时,将粗纱机速度限制到较低的第一爬行转速,例如锭翼每分钟90转数。从而,较高的第二爬行转速应该可以同样如此低地选择,即也在这种情况下消除转动的锭翼对操作人员的危险,显然,在至少一个盖板开启时,粗纱机的速度也将限制到第二爬行转速。
然而,因为在传统的粗纱机中,为了可靠地捕获无捻粗纱端部选择大于每分钟200转的第二爬行转速,并且为了避免伤害操作人员,锭翼的转动速度必须设置在每分钟90转以下。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将粗纱机的转速限制到较低的第一爬行转速。为了避免粗纱机的处理区域内连接位置上的不能容忍的较高的力,同样可以维持相对低的转速。显然也能够在开启的盖板时,也将粗纱机速度限制到第三相应的选择速度。
此外,另外一个或者两个的按钮25或者27的信号传输给评估及控制单元7。
评估及控制单元7借助按钮25强迫地控制粗纱机将转速从运行转速降低到第一爬行转速。例如,这是必要的,当在更换罐之后,纱带端部必须连接到并条机入口上,并且应该阻止,即在并条机入口和筒管之间的粗纱机的处理区域中的该连接位置,然而至少在并条机入口和筒管之间的区域中出现不能容忍的过高的力。
在连接位置通过粗纱机的全部的处理区域后,可以再次按下按钮25,并且评估及控制单元7反应为将粗纱机速度再次提速到运行转速。
此外,在粗纱机的静止状态中按下按钮25时,评估及控制单元7强迫地控制,在使用第一、较低的爬行转速的情况下致使粗纱机的提速。换句话说,在传输粗纱断线信号17和传输卸除完毕信号19时,评估及控制单元7的自动控制可以自己以这种方式手动地转换。
最后,另一个按钮27的信号传输给评估及控制单元7,该按钮以类似的方式进一步用于,控制评估-及控制单元7操纵纺纱机从静止状态到使用第二较高的爬行转速的提速。以这种方式,在传输粗纱断线信号17和传输卸除完毕信号19时,评估及控制单元7的自动控制可以自己再次手动地转换。
在通常情况下,例如,用于多次启动较低的第一爬行转速的按钮25,其处在用于消除纱带断线的粗纱机的背面和用于消除粗纱断线或者用于调节锭翼的确定的角位的粗纱机的前面,以便于操作人员在每个实际的操作位置中启动第一爬行转速。与此相反,通常简单存在的按钮27对于第二较高的爬行转速的启动是足够的,因为,在落纱过程结束后起动粗纱机的操作人员经常站在粗纱机操作台上。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按钮25或者27的功能也以这种方式设计,在粗纱机的静止状态中操作相关按钮时,首先加速到所希望的爬行转速,并且在预设的时间之后或者在再次放开按钮之后再次使粗纱机停车。
因此,得到了优点,在消除粗纱断线后或者在通过套筒(参见图1)的捕获区域5a捕获到粗纱端部后都可以进行手动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建议,仅仅将按钮11设计为开/关按钮,因为,在进行由按下按钮25或27而启动的功能之后,可以实现将粗纱机立刻提速到运行转速。
在一个简化的实施例中,在卸除完毕信号和粗纱断线信号出现错误时,粗纱机的手动的控制借助于按钮11、25和27实现了与评估及控制单元7连接。
显然,也可以考虑用于选择所希望的功能的可行性方案来代替前述的用于控制具有两个不同的爬行转速的粗纱机的可行性方案。从而,也可以使用开关来代替两个按钮25和27的应用,借助该开关在两个爬行转速之间选择。但是,通过按钮11至少可以实现粗纱机从静止状态的提速。

Claims (4)

1.一种粗纱机,其具有:
a)驱动单元(9),
b)锭翼(3),其中所述锭翼具有压指,所述压指通过离心作用抵靠在套筒(5)的捕获区域(5a)上,以及
c)用于控制所述驱动单元(9)的评估及控制单元(7),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
d)一个或多个遮盖所述锭翼的区域的盖板(23),
e)至少一个检测所述盖板(23)的开启或关闭的传感器(21),
其中,所述评估及控制单元(7)与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21)及所述驱动单元(9)连接成所述评估和控制单元(7)可接收来自所述传感器(21)的至少一个盖板开启的信号来控制所述驱动单元使所述锭翼(3)以第一爬行转速转动,并且连接成所述评估和控制单元(7)可接收来自所述传感器(21)的盖板全部关闭的信号来控制所述驱动单元使所述锭翼(3)以第二爬行转速转动,所述第一爬行转速小于用于自动地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纱筒(5)捕获粗纱的必要的转速,所述第二爬行转速适合利用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纱筒(5)自动地捕获粗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及控制单元(7)对应设置有可启动所述第二爬行转速的按钮或者开关(11、2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及控制单元(7)对应设置有可启动所述第一爬行转速的按钮或者开关(11、25)。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粗纱机,其特征在于,设置一个或者多个纱带和/或粗纱断线检测器(15),所述断线检测器的信号(17)传输给所述评估及控制单元(7)。
CNU2006201377171U 2006-09-27 2006-09-27 粗纱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1071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1377171U CN201010713Y (zh) 2006-09-27 2006-09-27 粗纱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1377171U CN201010713Y (zh) 2006-09-27 2006-09-27 粗纱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10713Y true CN201010713Y (zh) 2008-01-23

Family

ID=39045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620137717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10713Y (zh) 2006-09-27 2006-09-27 粗纱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10713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8254A (zh) * 2011-06-01 2012-12-05 马佐里有限公司 纺纱生产线的粗纱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8254A (zh) * 2011-06-01 2012-12-05 马佐里有限公司 纺纱生产线的粗纱机
CN102808254B (zh) * 2011-06-01 2016-12-07 马佐里有限公司 纺纱生产线的粗纱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540200A (en) Automatic yarn piecing apparatus for ring spinning frame or the like
CN105019077B (zh) 环锭细纱断头自动智能接头方法与装置
US3128590A (en) Automatic thread joiner for continuous spinning machines
CN103388200B (zh) 组合纺纱制线小样机
US4920739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establishing the spinning operation
CN1715471B (zh) 在气流转子纺纱机上用于半自动接线的方法
US3455095A (en) Spinning of textile yarns
CN100497774C (zh) 纺纱机
CN202913133U (zh) 全自动落纱粗纱机智能控制系统
US4763467A (en) Method and means of controlling the stop of the feed of roving in a spinning machine
CN108588917A (zh) 一种转杯纺纱机自动落纱小车
CN201077877Y (zh) 单锭电机控制半自动转杯纺纱机
CN201010713Y (zh) 粗纱机
US4995229A (en) Process and an arrangement for picking up a yarn end of a spool package during a piecing operation
CN104153071B (zh) 细纱成型智能控制系统
CN103510215A (zh) 一种智能断纱检测装置
EP1524230B1 (en) Travelling service device for open-end spinning units of 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CN201010714Y (zh) 粗纱机
US4246749A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piecing yarn in open end rotor spinning units
CN101634064B (zh) 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的方法
EP0906974B1 (en) Spinning machine and its operation method
US4137700A (en) Broken yarn transfer mechanisms for textile yarn processing machines
CN203360673U (zh) 组合纺纱制线小样机
US5390483A (en) Traveler changing method and traveler changing apparatus for carrying out the same
US5904036A (en) Roving fram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