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07520Y - 混合式采暖装置 - Google Patents

混合式采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07520Y
CN201007520Y CNU2007201035234U CN200720103523U CN201007520Y CN 201007520 Y CN201007520 Y CN 201007520Y CN U2007201035234 U CNU2007201035234 U CN U2007201035234U CN 200720103523 U CN200720103523 U CN 200720103523U CN 201007520 Y CN201007520 Y CN 20100752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radiator
floor
knockout drum
water knocko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0352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辛雷
仝雷
田惠林
贾学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Dat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NR Datong Electric Loc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NR Datong Electric Loc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NR Datong Electric Loc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10352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0752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0752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0752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式采暖装置,其具有一组或一组以上设置在地板下部的供热盘管,一对分水器分别与所述供热盘管的进水口端和出水口端相连接,其中一个所述分水器设有与地板外部供暖器相连接的外部连接端,所述混合式采暖装置与供暖主回路进水管、主回路回水管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公知技术的缺点,在普通散热器采暖和地板辐射采暖之间提供可根据室内特点和使用需求,选择采暖方式的一种组合式装置,增加了使用者的选则自由度,更加人性化;保证了正常采暖,大大减少了维修时间,克服了隐蔽性工程,可维修性差,维修成本高的不足;能够有效地控制采用地板辐射采暖或散热器供暖或两种同时供暖,并能够容易地调节供暖系统的温度。

Description

混合式采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采暖装置,尤其是一种由地板辐射采暖与普通散热器采暖组成的集成混合式采暖装置,其适用于室内冬季采暖,安全性好、易于安装和维修。
背景技术
冬季采暖作为一种冬季御寒形式,广泛应用于较为寒冷的地区,对人们的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图1所示,为一种公知的普通散热器采暖结构1,是通过管路为连接件,将设置在各采暖单元A、B、C中的各个散热器11、12、13串联起来,并通过球阀14、15控制水的流量,达到调温的目的,所述散热器采暖结构1与主回路进水管16和主回路回水管17相连接。该结构是一种传统的,并为广泛采用的安装结构。该结构的优点是简单、升温反应快,且可维护性好。不足之处是美观性较差,且占用室内空间,对于小面积的居室来讲大大减少了室内面积的利用率。
如图2所示,为另一种公知的地板辐射采暖结构2。该地板辐射采暖结构2由于热舒适性好,可利用热源多,不占房屋有效面积等优点,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住宅、餐厅和商场。地板辐射采暖是将加热盘管21、22、23安置于混凝土埋管层中,所述加热盘管21、22、23的进水口端和出水口端分别设有一分水器24、25,所述两分水器24、25分别与主回路进水管16和主回路回水管17相连接,所述连接主回路进水管的分水器24与加热盘管21、22、23之间设有分水器控制阀211、221、231,为保证盘管内水流的通畅,在主回路进水管16和与之相连接的分水器24之间设有过滤器26。所述地板辐射采暖结构2通过低温热水在盘管内循环,加热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地面上部的地板。由于受目前技术、材料和地区水质的限制,以及可维护性差,使得地板辐射采暖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该公知的地板辐射采暖结构的主要缺陷是:
1、对于小户型的房间,室内家具对地板的遮挡,影响地板辐射采暖的散热效果。
2、地板辐射采暖采用隐蔽性安装方法,可维护性差。发生渗漏后维修成本很高。
3、热量由下向上传递,房间干燥会带动尘絮漂浮,不易下落。对老年人和少年儿童健康不利。
本设计人基于对采暖技术的多年研发,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对普通散热器采暖和地板辐射采暖进行整合与集成,提出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式采暖装置,可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由地板辐射采暖与普通散热器采暖组成的混合式采暖装置,从而可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采用混合式采暖装置,可实现在一层或一套房屋中的不同居室,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有目地的选择采暖方案,充分发挥普通散热器采暖和地板辐射采暖各自的优势。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式采暖装置,其中,所述混合式采暖装置具有一组或一组以上设置在地板下部的供热盘管,一对分水器分别与所述供热盘管的进水口端和出水口端相连接,其中一个所述分水器设有与地板外部供暖器相连接的外部连接端,所述混合式采暖装置与供暖主回路进水管、主回路回水管相连接。
如上所述的混合式采暖装置,其中,所述一对分水器的水路数量相等,且至少比供热盘管的组数多一路。
如上所述的混合式采暖装置,其中,至少一路旁通管路连接在所述一对分水器之间,所述各旁通管路上设有一分水器控制阀。
如上所述的混合式采暖装置,其中,所述地板外部供暖器为一组或一组以上串联连接的散热器,所述外部连接端与所述散热器相连接。
如上所述的混合式采暖装置,其中,所述外部连接端与所述散热器之间设有散热器预留接口。
如上所述的混合式采暖装置,其中,所述串联连接的散热器之间设有散热器预留接口。
如上所述的混合式采暖装置,其中,所述每一组散热器的进水口端和出水口端均设有散热器开关,所述每一组散热器的散热器开关的外侧并联连接一旁通管路,该旁通管路上设有一控制阀。
如上所述的混合式采暖装置,其中,所述散热器预留接口为外露式结构,其具有一设置在所述地板的外部的对接管,该对接管的两端与供暖管路相连接。
如上所述的混合式采暖装置,其中,所述散热器预留接口为内置式结构,具有一对丝盒,所述对丝盒嵌设在地板下部,一盖板盖合于所述对丝盒的顶部,一对接管设置在所述对丝盒内,该对接管的两端与供暖管路相连接。
如上所述的混合式采暖装置,其中,所述供热盘管的进水口端和与其连接的一所述分水器之间设有分水器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式采暖装置具备的优点和特点是:
1、本实用新型由于包括设置在地板下部的供热盘管,同时还具有设置在地板上部的普通散热器或普通散热器接口,可根据需要确定在室内是否设置普通散热器,因此克服了公知的在整套房屋中不同的居室仅能采用普通散热器一种采暖方式,占用整套房屋室内有效面积的缺点。
2、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式采暖装置是在普通散热器采暖和地板辐射采暖之间提供可根据室内特点和使用需求,选择采暖方式的一种组合式装置,增加了使用者的选则自由度,更加人性化。
3、采用混合式采暖装置,当地板辐射采暖发生渗漏问题时,可关闭发生渗漏问题的这一路盘管分水器控制阀,起用普通散热器采暖的紧急处理预案,保证了正常采暖,大大减少了维修时间,减轻了安装地板辐射采暖的后顾之忧。即:可克服隐蔽性工程,可维修性差,维修成本高的不足。
4、通过在两分水器之间设置的旁通管路,和在旁通管路上设置的分水器控制阀,能够有效地控制采用地板辐射采暖或散热器供暖或两种同时供暖,并能够容易地调节供暖系统的温度。
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对接管,可以根据需要方便进行散热器的增减,具有良好的采暖方式可调换性,随时调整采暖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公知的普通散热器采暖连接示意图;
图2是公知的地板辐射采暖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式采暖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式采暖装置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式采暖装置的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对接管为外露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对接管为内置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技术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式采暖装置。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式采暖装置3具有一组或一组以上设置在地板下部构成地板辐射采暖的供热盘管,在本实施例中,设有三组供热盘管31,且该三组供热盘管31分别设置在三个采暖单元A、B、C内,一对分水器24、25分别与所述供热盘管31的进水口端和出水口端相连接,其中一个所述分水器24设有与地板外部供暖器相连接的外部连接端35,所述混合式采暖装置3与供暖主回路进水管16、主回路回水管17相连接。
所述地板外部供暖器为散热器,该散热器可根据需要设置多组,在本实施例中为设置了三个,各组散热器32、33、34之间串联连接,所述外部连接端35与所述散热器相连接,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主回路进水管16与散热器34的进水口端相连接,三个散热器32、33、34一次串联连接,所述散热器32的出水口端与所述外部连接端35相连接,所述分水器25的出水口端连接主回路回水管17。当然根据供暖设计需求,也可以是分水器25与主回路进水管16相连接,散热器34的出水口端连接主回路回水管17。且在与主回路进水管16和主回路回水管17的连接管路上设有调节球阀14、15。
上述每一组散热器32、33、34的进水口端和出水口端均设有散热器开关38,所述每一组散热器32、33、34的散热器开关38的外侧并联连接一旁通管路39,该旁通管路39上设有一控制阀391。
所述一对分水器24、25的水路数量相等,且至少比供热盘管的组数多一路。至少一路旁通管路36连接在所述一对分水器24、25之间,所述各旁通管路36上设有一分水器控制阀37。
为方便调节温度或进行维修,在所述各供热盘管31的进水口端和与其连接的所述分水器24之间均设有分水器调节控制阀311。
在本实施例中,所显示的是地板辐射采暖与普通散热器采暖的基础集成连接方案,是在一个采暖单元中即采用了普通散热器的采暖方式,又采用了地板辐射采暖的方式。在其使用过程中,可根据需要通过分水器控制阀36和散热器开关38任意选择。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利用供热盘管31与散热器32、33、34共同采暖时,设置在旁通管路36上的分水器控制阀37,必须处于常闭状态。且设置在散热器的旁通管路39上的控制阀391也处于关闭状态,其余开关、球阀为打开状态,从而保证采暖单元内由地板辐射与普通散热器共同供暖。
当关闭设置在供热盘管31与分水器24之间的分水器控制阀311,且设置在散热器32、33、34的旁通管路39上的控制阀391处于关闭状态,设置在旁通管路36上的分水器控制阀37,处于开启状态,则可以达到在采暖单元A、B、C内,只用普通散热器采暖的目的。
当关闭每一组散热器32、33、34的进水口端和出水口端设置的散热器开关38,设置在散热器32、33、34的旁通管路39上的控制阀391处于开启状态;同时,开启分水器调节控制阀311,关闭设置在旁通管36上的分水器控制阀37,即可以达到在采暖单元A、B、C内,只用地板辐射采暖的目的。
通过调节球阀14、15,用控制水流量的方法可以达到调节采暖单元温度的效果。另外,通过调节分水器调节控制阀311,用控制供热盘管31中水流量的方法,调节地暖温度,从而能够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
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还可能通过关闭一个散热器的进水口端和出水口端设置的散热器开关38,并开启该散热器的旁通管路39上的控制阀391,或关闭一组供热盘管31与分水器2 4之间的分水器调节控制阀311,使采暖单元内的采暖方式可以方便地独立进行选择。
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式采暖装置,在选择使用几路分水器时应在满足由多个采暖单元构成的一套房屋的供热盘管31路数的基础上,增加1路或2路旁通管路36,图3中表示设置了一路旁通管路。所增加的旁通管路的数量由接入分水器连接管的管子直径与供热盘管管子直径的比值的整数倍决定,计算时比值结果作圆整处理。即:旁通管路的数量(圆整处理)=分水器连接管的管子直径÷盘管管子直径。增加旁通管路的原因是:在关闭了地板辐射采暖,而全部采用普通散热器采暖时,保证管路中水的流量不下降。连接方法是将分水器对应的进、回水孔直接连接。其所起的作用是在关闭了全部地板辐射供热盘管31时,普通散热器32、33、34仍可正常使用。
由于地板辐射采暖属于隐蔽性安装方法,可维护性差。发生渗漏后维修成本高。因此人们普遍存在在新房装修、旧房改造的过程中,有安装地板辐射采暖的愿望和要求,但对其可维护性差、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完全中断供暖的缺点又有所担心。本实用新型的地板辐射采暖与普通散热器采暖混合式采暖装置解决了这一困绕地板辐射采暖推广的难题,当地板辐射采暖发生渗漏问题时,可关闭发生渗漏问题这一路的盘管分水器控制阀,起用普通散热器采暖的紧急处理预案,保证了正常采暖,大大减少了维修时间,减轻后顾之忧。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式采暖装置,可以根据使用者的意愿和要求,在由多个采暖单元构成的一套房屋内,对于不同的采暖单元根据需要选择地板辐射采暖或普通散热器采暖或两种方式同时供暖的任意一种方式,从而保留了地板辐射采暖的一切优点,并且能克服其缺点。
如图4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采暖单元A内,仅仅应用地板辐射采暖,预设散热器预留接口4;在采暖单元B内,仅采用普通散热器采暖;在采暖单元C内,不仅使用地板辐射采暖而且也用普通散热器采暖。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部连接端35与所述散热器33之间设有外露式散热器预留接口4。如图5所示,该预留接口4具有一设置在所述地板的外部的对接管41,该对接管41的两端与供暖管路通过连接件42可拆卸地连接。
通过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在地板辐射采暖发生问题时,可迅速快捷地用普通散热器将对接管41替换掉,保证采暖单元的采暖需要。对接管41的预留位置一般选择在将来打算安装普通散热器的位置(如:窗台下面)或不影响室内物品摆放的隐蔽处。
另外,随着各种新材料的迅速发展,采暖技术中“以塑代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种新型非金属管材的引进与开发,实现了热熔连接,上述对接管41与供暖管路之间可通过热熔一体连接,使外露式散热器预留接口4更加美观,对接管41露出地面的高度可以很小,不防碍室内物品的布置,同时为今后在地板辐射采暖发生问题时,连接各种类型的普通散热器提供了方便。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与实施例1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如图4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预留接口5为内置式结构,请配合参见图6,该预留接口5具有一对丝盒52,所述对丝盒52嵌设在地板下部,一盖板53盖合于所述对丝盒52的顶部,一对接管51设置在所述对丝盒52内,该对接管51的两端与供暖管路相连接。
所述对丝盒52可以采用木材、水泥制、玻璃钢等材料制成,预埋于地面土层中,安装工作完成后,选择与地板材料相同的材料制成可随时打开的对丝盒盖板53,对丝盒的大小以能完成对接操作为益。
采用本实施例的内置式散热器预留接口5,解决了对接管51的外露问题,较实施例2的结构更加美观,且未设置散热器的采暖单元内不存在外露的管路,有利于室内物品的设置。当需要安装散热器时,可方便地打开盖板53,进行安装作业。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唯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不能以其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式采暖装置还可以将所述散热器预留接口设置在所述串联连接的散热器之间,该散热器预留接口的设置位置可在安装所采暖装置时根据需要确定。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式采暖装置并不限定水暖采暖,例如还可以是采用气暖等公知的供暖方式。故其等同组件的放大,缩小,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仍然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之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混合式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式采暖装置具有一组或一组以上设置在地板下部的供热盘管,一对分水器分别与所述供热盘管的进水口端和出水口端相连接,其中一个所述分水器设有与地板外部供暖器相连接的外部连接端,所述混合式采暖装置与供暖主回路进水管、主回路回水管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式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分水器的水路数量相等,且至少比供热盘管的组数多一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式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路旁通管路连接在所述一对分水器之间,所述各旁通管路上设有一分水器控制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式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外部供暖器为一组或一组以上串联连接的散热器,所述外部连接端与所述散热器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式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连接端与所述散热器之间设有散热器预留接口。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式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连接的散热器之间设有散热器预留接口。
7.如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式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组散热器的进水口端和出水口端均设有散热器开关,所述每一组散热器的散热器开关的外侧并联连接一旁通管路,该旁通管路上设有一控制阀。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混合式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预留接口为外露式结构,其具有一设置在所述地板的外部的对接管,该对接管的两端与供暖管路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混合式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预留接口为内置式结构,具有一对丝盒,所述对丝盒嵌设在地板下部,一盖板盖合于所述对丝盒的顶部,一对接管设置在所述对丝盒内,该对接管的两端与供暖管路相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式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盘管的进水口端和与其连接的一所述分水器之间设有分水器控制阀。
CNU2007201035234U 2007-02-08 2007-02-08 混合式采暖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0752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035234U CN201007520Y (zh) 2007-02-08 2007-02-08 混合式采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035234U CN201007520Y (zh) 2007-02-08 2007-02-08 混合式采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07520Y true CN201007520Y (zh) 2008-01-16

Family

ID=39003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03523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07520Y (zh) 2007-02-08 2007-02-08 混合式采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07520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7967A (zh) * 2011-05-11 2012-11-14 施春军 一种生物质水循环壁炉采暖系统
CN103629722A (zh) * 2013-10-31 2014-03-12 朱杰 用于采暖的多种末端混合系统
CN105180244A (zh) * 2015-10-27 2015-12-2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散热器和地板辐射供暖环路级联换热站系统及热量梯级利用方法
CN106091073A (zh) * 2016-06-08 2016-11-09 侯广保 地暖管维修处理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7967A (zh) * 2011-05-11 2012-11-14 施春军 一种生物质水循环壁炉采暖系统
CN103629722A (zh) * 2013-10-31 2014-03-12 朱杰 用于采暖的多种末端混合系统
CN105180244A (zh) * 2015-10-27 2015-12-2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散热器和地板辐射供暖环路级联换热站系统及热量梯级利用方法
CN105180244B (zh) * 2015-10-27 2018-02-0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散热器和地板辐射供暖环路级联换热站系统及热量梯级利用方法
CN106091073A (zh) * 2016-06-08 2016-11-09 侯广保 地暖管维修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5202077B2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 plumbing system
KR101425870B1 (ko) 세대용 급탕 열교환 설비를 구비하는 공동주택용 난방 급탕 통합 시스템
CN104746813A (zh) 一种被动式太阳房结构
CN101464016B (zh) 智能地面供暖系统
JP5742009B2 (ja) アース・ソーラー・ゼロエネルギー住宅
CN201007520Y (zh) 混合式采暖装置
CN105371342A (zh) 一种太阳能地面-炕面组合采暖系统
KR101031701B1 (ko) 복사 및 대류를 이용한 주택용 냉난방시스템
CN201391933Y (zh) 智能地面供暖装置
CN104329714B (zh) 一种可蓄冷蓄热的相变材料温度调节系统
CN112797611A (zh) 一种地面采暖系统
RU42291U1 (ru) Система центрального отопления
CN106765516B (zh) 一种碳纤维与供热管网耦合的智能限温供热系统
KR101479557B1 (ko) 중앙난방용 급탕공급시스템
KR100701756B1 (ko) 난방온수 분배 시스템 및 난방온수 분배 방법
CN108561990A (zh) 一种设在室内踢脚线位置的充气式强化换热装置
CN207350446U (zh) 一种基于压力感应的地板采暖调节系统
CN204611930U (zh) 一种低温散热器采暖结构
JP6926027B2 (ja) 太陽熱利用システムの運転制御方法
CN205669835U (zh) 一体式多功能分集水器
CN205208829U (zh) 双温取风的新风系统
CN205505453U (zh) 一种双能源热水器
KR20080092618A (ko) 천장상수배관
CN203240824U (zh) 带防热倒流的分体落地式自然循环太阳能热水器
CN221104393U (zh) 装配式建筑室内低温辐射供能系统的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116

Termination date: 2014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