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04464Y - 狭缝型立体光伏电池 - Google Patents

狭缝型立体光伏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04464Y
CN201004464Y CN 200620065282 CN200620065282U CN201004464Y CN 201004464 Y CN201004464 Y CN 201004464Y CN 200620065282 CN200620065282 CN 200620065282 CN 200620065282 U CN200620065282 U CN 200620065282U CN 201004464 Y CN201004464 Y CN 20100446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slit
photovoltaic cell
layer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06528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宪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PUHUI SPECIAL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PUHUI SPECIAL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PUHUI SPECIAL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PUHUI SPECIAL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62006528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0446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0446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0446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Hybrid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狭缝型立体光伏电池,其特征是:包括透光密封容器(101)和设置于所述容器中的填充件(102),在所述容器(101)的内壁与所述填充件(102)之间形成狭缝(105),在所述狭缝(105)内设置柔性电极(1031)和对电极(1041),柔性电极(1031)和对电极(1041)之间设有电解质(107);在所述柔性电极(1031)中设置电极引出线(1032),在所述对电极(1041)中设置对电极引出线(1042),所述电极引出线直通至所述容器(101)的外表面、形成引出线接口(1061)和(1062)。本实用新型有利于提高光照效果;有利于提高光电转化率,可以制得同种规格的电池,并以之作为电池模块组合成电池组,有利于所述光伏电池的实际应用。

Description

狭缝型立体光伏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狭缝型立体光伏电池。属于太阳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利用太阳能,是当今社会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光伏电池将太阳光直接转化为电能,其中以氧化物半导体电极为基础的光伏电池,近年来被大力推向实用阶段。
以氧化物半导体电极为基础的光伏电池,其构造和原理是:在一个密闭空间,相向设置一个氧化物半导体电极和一个对电极,在两个电极之间充满传递电子的电解质。当氧化物半导体电极受到太阳光辐射时,作为光电转化材料的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产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其中电子通过负载传送到对电极,而电解质将电子输往空穴,并在对电极得到电子,此循环周而复始,光电流便连续产生。由于适用的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具有宽禁带,需要阳光中能量较高的紫外线激发,才能产生上述光电转化过程,因此阳光利用效率低。1991年,瑞士的Gratzell提出技术方案,采用纳米微晶介孔氧化钛材料作为电极的光电转化材料,并进行表面处理,在氧化钛微粒表面上覆盖了有机染料单分子层,结果大大提高了光电转化材料的活性表面积和阳光利用率,使所述光伏电池的光电转化率达到10%以上。这种光伏电池被称为Gratzell电池或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SC)。
典型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SC)是平板状结构,它以玻璃或有机高分子薄片作为透光密封材料,在薄片的内侧表面镀上一层透光的导电材料膜,如常用的氧化铟锡(ITO)或含氟氧化锡等,在导电材料膜表面上形成一层光电转化材料层并进行表面染料敏化处理,形成透光导电电极;与此电极相平行,设置了镀在透光或不透光密封薄片内侧表面上的导电层(常常再覆上由铂或碳等材料构成的催化层)作为对电极,在两个电极之间充满传递电子的电解质,如常用的I2/I-氧化还原体系。
但是,这种平板状结构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SC)难于兼顾提高光电转化率及降低生产成本,在使用方面也有缺点,表现在:1、难于大面积制造:由于透光导电材料膜受透光性限制而选用并非良导体的导电材料如ITO,若增大电池面积,则ITO层的电阻提高、电池的光电转化率降低;另一方面,制造平板状结构的电池,由于多道工序需在平板上进行,电池面积越大就会产生越多困难,包括透光导电材料膜的成型和电池的封装;2、平板状结构的电池以平面采光,占地面积大、使用不方便;3、电解质效率与封装存在矛盾:液态电解质的离子输运速度快、效率高,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光电转化率,但是容易渗漏,对封装的要求严格,封装不良会使电池的光电转化率和寿命降低;固态电解质不易渗漏,对封装的要求宽松,但是电解质的离子输运速度下降、效率降低,会降低电池的光电转化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为了克服前述平板状结构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难于大面积制造和不便于使用的缺点,提供一种狭缝型立体光伏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解决前述平板状结构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采用高效液态电解质时封装的困难,提供一种狭缝型立体光伏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两个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达到:
狭缝型立体光伏电池,其结构特点是:包括透光密封容器和设置于所述密封容器内腔中的填充件,在所述密封容器的内壁与所述填充件之间形成狭缝,在所述狭缝内设置柔性电极和对电极,柔性电极和对电极之间设有电解质;所述柔性电极与所述密封容器的内壁相邻或相贴,所述对电极与所述填充件的外表面相邻或相贴、或者附着在所述填充件的外表面上;在所述柔性电极中设置电极引出线,在所述对电极中设置对电极引出线,所述引出线直通至所述容器的外表面、形成引出线接口和。
本实用新型可以是以所述光伏电池为模块组合成的光伏电池组。
本实用新型的两个目的还可以通过如下措施达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密封容器由透光直口容器体和密封盖构成;所述密封盖以可开闭方式(包括螺旋方式、卡接方式)或者永久性密闭方式与所述容器体密闭连接。
当采用所述永久性密闭方式连接时,在所述密封盖上可设置至少一个开口和附带的小密封盖,使所述小密封盖以可开闭方式与密封盖密闭连接以便必要时可打开;所述容器身由透光密封材料包括透光玻璃和透光高分子材料构成;所述容器身外观和所围住的空间可以是圆柱形、椭圆柱形、棱柱形。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填充件由耐腐蚀固体材料构成,所述填充件的长度为所述密封容器内两端面距离的五分之一以上,最佳是二分之一以上。
填充件可以是密实材料或者带孔隙材料;所述填充件可以是实心的或者空心的;所述填充件的外表面可以具有凹纹和孔洞;。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狭缝的宽度为6微米至20000微米,较佳为15微米至15000微米,更佳为30微米至10000微米,最佳是50微米至5000微米。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柔性电极包括柔性导电织物层,所述导电织物层中设置电极引出线,导电织物层的表面覆盖有光电转化材料层;所述导电织物层通过电连接形成导电一体化结构;所述光电转化材料层覆盖在导电织物层和引出线连接端的整个外表面、并形成一层完整的薄层。
所述柔性电极可进一步进行各种表面处理,例如染料敏化处理或者钝化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对电极包括柔性导电材料层,所述导电材料层中设置对电极引出线;所述导电材料层可以是导电织物层、导电薄片层或导电薄膜层,所述导电薄膜层可以附着在所述填充件的外表面上。
所述对电极可进一步进行各种表面处理,例如催化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电解质为液态,充满所所述容器内腔的剩余空间;在所述柔性电极和对电极之间可设置吸附材料层,用以固定液态电解质和隔离电极;所述吸附材料层由耐腐蚀的带孔隙固体材料层或凝胶层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电解质是半固态的或固态的,充满所述柔性电极和对电极之间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引出线接口和至少为一对,电极引出线接口、对电极引出线接口成对设置在所述密封容器外表面的侧面、一端面,或者一对之中一个在侧面、另一个在端面,或者设置在两个不同的端面。
本实用新型可以是以所述狭缝型立体光伏电池为模块组合成的光伏电池组,包括两个或多个具有同种规格的所述电池,作为电池模块,并设置导线;所述电池模块的引出线接口与导线连接,将所述电池模块串联或者并联成一个整体。
采用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由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光伏电池采用狭缝型结构并采用柔性电极和对电极,所述柔性电极能够尽量贴近透光密封容器内壁,有利于提高光照效果;而且,电极与对电极之间也能够以适当的距离均匀设置,有利于提高光电转化率。
3、由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光伏电池采用立体结构并采用柔性电极和对电极,得以在有限的空间内设置尽可能大的电极面积,提高电池受光面积,有利于实现大面积光伏电池的制造,有利于提高单位占地面积的发电量。
1、由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光伏电池采用密封容器作为透光密封材料,密封性能好,而且其密封难易程度基本上不受电池受光面积大小的影响,有利于制造大面积电池;有利于选用高效率电解质特别是液态电解质;有利于提高电池的稳定性和寿命。
4、由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光伏电池可采用可开闭式密封结构,可以在必要时方便地补充电解质,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寿命。
5、由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光伏电池可工业化制作,可以制得同种规格的电池,并以之作为电池模块组合成电池组,有利于所述光伏电池的实际应用。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子进一步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是狭缝型立体光伏电池实施例1的结构剖视图。
图1b是图1a中打开容器盖的结构剖视图。
图2a是狭缝型立体光伏电池实施例2的结构剖视图。
图3a、图3b和图3c是外观不同的狭缝型立体光伏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4a、图4b是组件大小比例不同的狭缝型立体光伏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5a、图5b、图5c和图5d是引出线接口设置不同的狭缝型立体光伏电池的示意图。
图6a、图6b是组合成狭缝型立体光伏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1:
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例包括透光密封容器101和设置于所述密封容器内腔中的填充件102,在所述密封容器101的内壁与所述填充件102之间形成狭缝105,在所述狭缝105内设置柔性电极1031和对电极1041,柔性电极1031和对电极1041之间设有电解质107;所述柔性电极1031与所述密封容器101的内壁相邻或相贴,所述对电极1041与所述填充件102的外表面相邻或相贴、或者附着在所述填充件的外表面上;在所述柔性电极1031中设置电极引出线1032,在所述对电极1041中设置对电极引出线1042,所述引出线直通至所述容器101的外表面、形成引出线接口1061和1062。
本实施例中:
所述密封容器101由透光直口容器体1011和密封盖1012构成;所述密封盖1012以可开闭方式(包括螺旋方式、卡接方式)。或者永久性密闭方式与所述容器体1011密闭连接。所述填充件102由耐腐蚀固体材料构成,所述填充件102的长度为所述密封容器内两端面距离的五分之一、五分之二、二分之一、五分之三或五分之四。
填充件102可以是密实材料或者带孔隙材料;所述填充件可以是实心的或者空心的;所述填充件的外表面可以具有凹纹和孔洞。所述狭缝105的宽度为6微米、15微米、30微米、50微米、100微米、150微米、200微米、500微米、800微米或1000微米。
所述柔性电极1031包括柔性导电织物层,所述导电织物层中设置电极引出线,导电织物层的表面覆盖有光电转化材料层;所述导电织物层通过电连接形成导电一体化结构;所述光电转化材料层覆盖在导电织物层和引出线连接端的整个外表面、并形成一层完整的薄层。所述柔性电极可进一步进行各种表面处理,例如染料敏化处理或者钝化处理。
所述电解质107为液态,充满所述密封容器101内腔的剩余空间;在所述柔性电极1031和对电极1041之间可设置吸附材料层,用以固定液态电解质和隔离电极;所述吸附材料层由耐腐蚀的带孔隙固体材料层或凝胶层构成。
所述对电极1041包括柔性导电材料层,所述导电材料层中设置对电极引出线;所述导电材料层可以是导电织物层、导电薄片层或导电薄膜层,所述导电薄膜层可以附着在所述填充件102的外表面上。所述对电极1041可进一步进行各种表面处理,例如催化处理。
所述引出线接口1061和1062至少为一对,成对设置在所述容器101外表面的侧面。所述容器101外观和所围住的空间是圆柱形。
参照图4a、图4b,在所述狭缝型立体光伏电池中,各组件的大小比例可以不同,形成不同的结构。
具体实施例2:
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特点是:所述密封盖1012采用永久密封的方式与容器体1011固定连接,在所述密封盖1012上可设置至少一个开口和附带的小密封盖1014,使所述小密封盖以可开闭方式与密封盖密闭连接以便必要时可打开;所述容器身由透光密封材料包括透光玻璃和透光高分子材料构成;所述狭缝105的宽度为1500微米、2000微米、2500微米、3000微米、4000微米、5000微米、6000微米、7000微米、8000微米或10000微米。
参照图3a、图3b和图3c,本实施例所述容器101外观和所围住的空间可以是圆柱形、椭圆柱形、三棱柱形、四棱柱形、五棱柱形、六棱柱形、八棱柱形或十二棱柱形。
其余同具体实施例1。
具体实施例3:
本具体实施例3的特点是:所述电解质107也可以是半固态的或固态的,充满所述柔性电极1031和对电极1041之间的空间。所述狭缝105的宽度为11000微米、12000微米、12500微米、13000微米、13500微米、14000微米或15000微米。
参照图5a、图5b、图5c和图5d,所述引出线接口1061和1062至少为一对,电极引出线接口1061、对电极引出线接口1062成对设置在所述密封容器101外表面的侧面、一端面,或者一对之中一个在侧面、另一个在端面,或者设置在两个不同的端面。
图6a、图6b,本实用新型可以是以所述狭缝型立体光伏电池为模块组合成的光伏电池组,包括两个或多个具有同种规格的所述电池,作为电池模块,并设置导线;所述电池模块的引出线接口与导线连接,将所述电池模块串联或者并联成一个整体。

Claims (10)

1、狭缝型立体光伏电池,其特征是:包括透光密封容(101)和设置于所述容器中的填充件(102),在所述容器(101)的内壁与所述填充件(102)之间形成狭缝(105),在所述狭缝(105)内设置柔性电极(1031)和对电极(1041),柔性电极(1031)和对电极(1041)之间设有电解质(107);所述柔性电极(1031)与所述容(101)的内壁相邻或相贴,所述对电极(1041)与所述填充件(102)的外表面相邻或相贴、或者附着在所述填充件的外表面上;在所述柔性电极(1031)中设置电极引出线(1032),在所述对电极(1041)中设置对电极引出线(1042),所述电极引出线直通至所述容器(101)的外表面、形成引出线接口(1061)和(106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缝型立体光伏电池,其特征是:所述容器(101)由透光直口容器体(1011)和密封盖(1012)构成;所述密封盖(1012)以螺旋方式、卡接方式或者永久性密闭方式与所述容器体(1011)密闭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缝型立体光伏电池,其特征是:所述填充件(102)由耐腐蚀固体材料构成,所述填充件(102)的长度为所述容器内两端面距离的五分之一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缝型立体光伏电池,其特征是:所述狭缝(105)的宽度为6微米至20000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缝型立体光伏电池,其特征是:所述柔性电极(1031)包括柔性导电织物层,所述导电织物层中设置电极引出线,导电织物层的表面覆盖有光电转化材料层;所述导电织物层通过电连接形成导电一体化结构;所述光电转化材料层覆盖在导电织物层和引出线连接端的整个外表面、并形成一层完整的薄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缝型立体光伏电池,其特征是:所述对电极(1041)包括柔性导电材料层,所述导电材料层中设置反电极引出线;所述导电材料层可以是导电织物层、导电薄片层或导电薄膜层,所述导电薄膜层可以附着在所述填充件(107)的外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缝型立体光伏电池,其特征是:所述电解质(107)为液态,充满所所述容器(101)内腔的剩余空间;在所述柔性电极(1031)和对电极(1041)之间可设置吸附材料层,用以固定液态电解质和隔离电极;所述吸附材料层由耐腐蚀的带孔隙固体材料层或凝胶层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缝型立体光伏电池,其特征是:所述电解质(107)是半固态的或固态的,充满所述柔性电极(1031)和对电极(1041)之间的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缝型立体光伏电池,其特征是:所述容器(101)外观和所围住的空间可以是圆柱形、椭圆柱形或棱柱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缝型立体光伏电池,其特征是:所述引出线接口(1061)和(1062)至少为一对,电极引出线接口1061、对电极引出线接口(1062)成对设置在所述密封容器(101)外表面的侧面、一端面,或者一对之中一个在侧面、另一个在端面,或者设置在两个不同的端面。
CN 200620065282 2006-09-30 2006-09-30 狭缝型立体光伏电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0446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65282 CN201004464Y (zh) 2006-09-30 2006-09-30 狭缝型立体光伏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65282 CN201004464Y (zh) 2006-09-30 2006-09-30 狭缝型立体光伏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04464Y true CN201004464Y (zh) 2008-01-09

Family

ID=39040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06528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04464Y (zh) 2006-09-30 2006-09-30 狭缝型立体光伏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04464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74224A1 (fr) * 2006-12-21 2008-06-26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Cellule photovoltaïque souple et son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CN102738273A (zh) * 2012-07-11 2012-10-17 李富民 一种圆柱体太阳能光伏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74224A1 (fr) * 2006-12-21 2008-06-26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Cellule photovoltaïque souple et son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CN102738273A (zh) * 2012-07-11 2012-10-17 李富民 一种圆柱体太阳能光伏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738273B (zh) * 2012-07-11 2015-04-08 李富民 一种圆柱体太阳能光伏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58263B1 (ko) 적층형 광전변환소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0567331B1 (ko) 레고형 염료감응 태양전지 모듈
US20050236037A1 (e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module
US20080115824A1 (e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module having vertically stacked cell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969350A (zh) 完全利用表面区域的光伏模组
US10964486B2 (e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unit and a photovoltaic charger including the solar cell unit
CN101567274B (zh) 使用复合半导体材料的染敏太阳能电池
CN102543972A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
JP5489621B2 (ja) 光電変換素子とその光電変換素子を用いた光発電装置
CN201004465Y (zh) 导光式立体光伏电池
CN201004464Y (zh) 狭缝型立体光伏电池
JP2007048594A (ja) 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その光電極基板およびその光電極基板の製造方法
CN101866759A (zh) 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KR20210158876A (ko) 염료 감응형 태양 전지 유닛, 염료 감응형 태양 전지 유닛을 포함하는 태양광 충전기 및 그 태양 전지 유닛을 제조하는 방법
JP2006040555A (ja) 光電変換素子
CN202949381U (zh) 一种用于光伏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的光伏电池装置
CN101262018A (zh) 具有一定表面形貌的金属光阳极基体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US20110214730A1 (e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KR101044338B1 (ko) 염료 및 다원자음이온이 흡착된 나노 산화물층을 포함한 음극계 전극을 포함하는 염료감응 태양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0670331B1 (ko) 플라스틱 전극 및 이를 채용한 태양전지
US20100282313A1 (e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using composite semiconductor material
JP2007265826A (ja) 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およびその光電極基板
CN107068409B (zh) 一种包含优化结构光电极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CN206210621U (zh) 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JP4841574B2 (ja) 色素増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