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97732Y - 组设式的壳盖 - Google Patents

组设式的壳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97732Y
CN200997732Y CN 200620155460 CN200620155460U CN200997732Y CN 200997732 Y CN200997732 Y CN 200997732Y CN 200620155460 CN200620155460 CN 200620155460 CN 200620155460 U CN200620155460 U CN 200620155460U CN 200997732 Y CN200997732 Y CN 20099773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
group setting
setting type
buckling parts
connec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15546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启明
周宏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ac Computer Shunde Ltd
Shunda Computer Facto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ac Computer Shund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ac Computer Shunde Ltd filed Critical Mitac Computer Shunde Ltd
Priority to CN 20062015546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9773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9773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9773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设式的壳盖,其应用于具壳体且该壳体具有开口的电子装置上,其中,该开口中具有供组设功能组件的承载结构,且该承载结构的外壁上具有第一滑接部以及第一扣合部,该组设式的壳盖包括本体,与该开口相匹配并具有可令该功能组件外露的开孔;第二滑接部,对应该第一滑接部设于该本体上,用以与该第一滑接部滑动结合;第二扣合部,对应该第一扣合部设于该本体上,用以于该第二滑接部滑动结合于该第一滑接部后,扣合于该第一扣合部,将该组设式的壳盖组设于该电子装置的壳体所具有的开口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设式的壳盖,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组设式的壳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壳盖,尤其涉及一种用以组设于该电子装置的壳体所具的开口上的壳盖。
背景技术
诸如笔记本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具GPS功能的电子装置、移动电话、以及MP3播放器皆为方便现代人随身携带的电子装置,而生产的业者为达出货的迅速,必须使上述的电子装置于制造过程中便于组装而可快速生产。
一般而言,可携式的电子装置多会于一侧面设有功能按键,而为了操作上的质感以及便于组装起见,已有业者发展出一种可自电子装置壳体的外部安装,且可将多颗按键模块化为一体的按键。
而电子装置的壳体于预定装设该按键的侧面通常具有一开口,于该开口中则有可对应组装该按键的组设结构,安装时,先组设该按键于该组设结构上后再以一壳盖填补该侧面剩余的空间,而该壳盖的固定方式可透过黏合、热熔、以及螺丝螺合等方式进行。
于生产线中,以黏合、热熔、以及螺丝螺合的方式固定壳盖均具有各别以及共同的缺点。就黏合的方式而言,其有一定难度而使得作业人员有操作上的困扰,常常因作业人员技术的不纯熟而耽误生产的进度,再者,于固定壳盖的过程中常会产生溢胶或偏移的现象;而以热熔的方式而言,除了亦有容易耽误产值以及产生偏移的缺点外,又有所需成本过高的缺点;就螺丝锁附的技术而言,则有过程过于繁复且需要特定工具的缺点。
另外,热熔方式固定以及黏合方式固定又具有难以置换的缺点,例如于品管过程中发现有瑕疵时,往往于拆卸壳盖的过程中连带地毁损外围的壳体,而虽然以螺合方式固定的壳盖可置换,然而由于必须锁附多颗螺丝,因此所需的过程甚为繁复。
因此,如何使装配人员于生产线装配时可以最简单的方式将壳盖安装于电子装置,以防止以上所述的种种缺点,为当今待思考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背景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组设式的壳盖,以借由结构的设计,提供使用者透过简易的组设动作即可将壳盖固定于电子装置的壳体上。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组设式的壳盖,应用于具壳体且该壳体具有开口的电子装置上,其中,该开口中具有供组设功能组件的承载结构,且该承载结构的外壁上具有第一滑接部以及第一扣合部,该组设式的壳盖包括与该开口相匹配并具有可令该功能组件外露的开孔的本体;对应该第一滑接部设于该本体上,用以与该第一滑接部滑动结合的第二滑接部;对应该第一扣合部设于该本体上,用以于该第二滑接部滑动结合于该第一滑接部后,扣合于该第一扣合部,如此,将该组设式的壳盖组设于该电子装置的壳体所具的开口上的第二扣合部。
相较于背景技术中以黏合、热熔、螺丝锁附等固定方式将壳盖固定于电子装置的繁复组设动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设式的壳盖,先以所具的第二滑接部滑动结合于该承载板体上的第一滑接部,接续再将设于壳盖上的第二扣合部扣合于该第一扣合部,所需的组设动作明确且简单,生产在线的装配人员可轻易地学会而进行快速组装,进而提升产值,对于使用者而言,则可透过简易操作即可将壳盖进行置换。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为提供一种组设式的壳盖,以借由结构的设计,避免组设过程中产生偏移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为提供一种无需工具即可进行壳盖的拆装的组设式的壳盖,以方便使用者进行壳盖的置换。
由于应用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组设式的壳盖的滑动结合结构以及扣合结构明确,因此不致如背景技术利用黏合或热溶结合于电子装置易产生偏移的缺失。
再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设式的壳盖,以组设的方式固定于电子装置,而无黏合容易溢胶、热熔的高成本、以及上述两者于固定后难以置换的缺点。
另外,即使背景技术中可借由螺合方式将壳盖固定于电子装置而具有可置换的功效,然而其拆换必须转开及锁附多颗螺丝而使得过程甚为繁复,且必须使用特定工具方能进行而甚为不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设式的壳盖,不仅组设动作简单且全程无需使用工具,相较于以螺丝锁附的壳盖可具有较方便置换的优点。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设式的壳盖可解决背景技术中的缺点,相对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设式的壳盖具高度的产业利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至图3显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设式的壳盖用以组设于电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设式的壳盖的第二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借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请配合图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以使所属技术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与达成功效。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及图2,电子装置1的壳体上具有一开口10,而开口10中具有承载结构11,且该承载结构11的外壁上具有第一滑接部110以及第一扣合部111。
该电子装置1如为PDA、移动电话、笔记本计算机、GPS装置、以及MP3播放器等的可携式电子装置,而该承载结构11可供承载一功能组件12,该功能组件12将若干按键整合为一体并组设于该承载结构11的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组设式的壳盖,至少包括一按键前盖13,该按键前盖13包括:本体130,与该开口10相匹配并具有可令该功能组件12外露的开孔131;第二滑接部132,对应该第一滑接部110设于该本体130上,用以与该第一滑接部110滑动结合;以及第二扣合部135,对应该第一扣合部设于该本体130上,用以于该第二滑接部132滑动结合于该第一滑接部110后,扣合于该第一扣合部111,将该组设式的壳盖(按键前盖13)组设于该电子装置1的壳体所具的开口10上。
该本体130可匹配于该壳体的开口10的形状,该壳体所具开口10呈弧形,因此该本体130亦呈与该开口10相匹配的弧形。
该第一滑接部110可为水平导槽,该第二滑接部132可为导引块体,当然该第一及二滑接部110及132的结构亦可对调设置,或借由其它结构达成滑动结合,然而由于关于可滑动结合的结构皆为公知的技术,因此不再加以详述。该第一扣合部111可为板体,该第二扣合部135则可为卡勾,当然该第一及二扣合部111及135的结构亦可对调设置,或借由其它结构达成结合,然而由于关于可结合的结构皆为习用的技术,因此不再加以详述;组装时,本实用新型组设式的壳盖13借由所具的第二滑接部132(导引块体)滑入该承载结构11的第一滑接部110(水平导槽),且相对地将该第二扣合部135(卡勾)推入该承载结构11的第一扣合部111(板体)的顶端而勾制住,即可使该组设式的壳盖13固定于该承载结构11;需注意的是,该第一滑接部110、第二滑接部132、第一扣合部111以及第二扣合部135的数量可依实际实施的需求作增减,并非以图中所示者为限。
另外,该承载结构11的外壁上靠近该第一滑接部110处设有第三扣合部112,而该按键前盖13包括对应该第三扣合部112设于该本体130上的第四扣合部133,借由该第三扣合部112扣合于该第四扣合部133而加强本发明组设式的壳盖(按键前盖13)组设于该承载结构11上的稳固性,其中,该第三扣合部112可为具有弹性的卡勾,而该第四扣合部133可为卡槽,当然该第三及四扣合部112及133的结构亦可对调设置,或借由其它结构达成结合,然而由于关于可结合的结构皆为公知的技术,因此不再加以详述;需注意的是,该第三扣合部112以及第四扣合部133的数量可依实际实施的需求作增减,并非以图中所示者为限。
请搭配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1例如为PDA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因此该电子装置1的壳体的侧边具有可容置另一例如为GPS天线的功能组件(图未示)的容置部15、且于该壳体的侧边周缘可设有第一卡合部16,因此,本实用新型组设式的壳盖包括一侧盖14,该侧盖14包括与该容置部15相匹配的侧盖主体140、以及对应该第一卡合部16设于该侧盖主体140上的周缘的第二卡合部141,其中,该第一卡合部16包括凸块161及卡孔162,该第二卡合部141包括扣环141a及卡勾141b,当然该第一及二卡合部16以及141结构亦可对调设置,或借由其它结构达成结合,然而由于关于可结合的结构皆为公知的技术,因此不再加以详述;需注意的是,该第一卡合部16(凸块161及卡孔162)以及第二卡合部141(扣环141a及卡勾141b的数量系可依实际实施的需求作增减,并非以图中所示者为限。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该本体130’为组合的型式,该本体130’包括:外框体130a,设有第一卡固部1303以及容置孔1302,用以组设于前述的承载结构11(亦即设有如第一实施例(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的第二滑接部132以及第二扣合部135);以及内框体130b,与该容置孔1302相匹配,且对应该第一卡固部1303设有第二卡固部1301,并具有如第一实施例(如第1及2图所示)所述的开孔131,用以透过该第二卡固部1301与该第一卡固部1303相互卡合,其中,该第一卡固部1303包括由穿孔及卡环所组成者1303a以及由穿孔及凸块所组成者1303b,而该第二卡固部1301可为弹性卡勾,当然该第一及二卡固部1303及1301结构亦可对调设置,或借由其它结构达成结合,然而由于关于可结合的结构皆为习用的技术,因此不再加以详述;组装时,先将该第二卡固部1301(弹性卡勾)与该第一卡固部1303(穿孔及卡环所组成者1303a以及由穿孔及凸块所组成者1303b相互对应后,将该第二卡固部1301(弹性卡勾)分别穿过对应的第一卡固部1303所具的穿孔,于施予一应力后,透过该第二卡固部1301(弹性卡勾)的卡勾部位与该第一卡固部1303的卡环或凸块相互卡合,即可将该内框体130b组设于外框体130a的容置孔1302内。
应注意的是,该第一卡固部1303及第二卡固部1301的数量可依实际实施的需求作增减,并非以图中所示者为限。
相较于背景技术中以黏合、热熔、螺丝锁附等固定方式将壳盖固定于电子装置的繁复,本实用新型组设式的壳盖,先以所具的第二滑接部滑动结合于该承载板体上的第一滑接部,而使得设于壳盖上的第二扣合部可顺势扣合于该第一扣合部,所需动作明确且简单,生产在线的装配人员可轻易地学会而可快速组装,进而提升产值。
由于应用于本实用新型组设式的壳盖的滑动结合结构以及扣合结构明确,因此不致如背景技术利用黏合或热溶结合于电子装置易产生偏移的缺失。
再者,本实用新型组设式的壳盖,以组设的方式固定于电子装置,而无黏合容易溢胶、热熔的高成本、以及上述两者于固定后难以置换的缺点。
另外,即使背景技术中可借由螺合方式将壳盖固定于电子装置而具有可置换的功效,然而其拆换必须转开及锁附多颗螺丝而使得过程甚为繁复,且必须使用特定工具方能进行而甚为不便,本实用新型组设式的壳盖,不仅组设动作简单且全程毋需使用工具,相较于以螺丝锁附的壳盖可具有较方便置换的优点。

Claims (11)

1.一种组设式的壳盖,应用于具一壳体且该壳体具有一开口的电子装置上,其特征在于,该开口中具有一供组设功能组件的承载结构,且该承载结构的外壁上具有一第一滑接部以及一第一扣合部,该组设式的壳盖包括:
一本体,与该开口相匹配并具有一可令该功能组件外露的开孔;
一第二滑接部,对应该第一滑接部设于该本体上,与该第一滑接部滑动结合;以及
一第二扣合部,对应该第一扣合部设于该本体上,于该第二滑接部滑动结合于该第一滑接部后,扣合于该第一扣合部,如此,将该组设式的壳盖组设于该电子装置的壳体所具的开口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设式的壳盖,其特征在于,该壳体所具开口呈弧形,该本体呈与该开口相匹配的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设式的壳盖,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包括:
一外框体,设有一第一卡固部以及一容置孔;以及
一内框体,与该容置孔相匹配,且对应该第一卡固部设有一第二卡固部,并具有该开孔,用以透过该第二卡固部与该第一卡固部相互卡合,组设于该外框体的容置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设式的壳盖,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滑接部及该第二扣合部分别对应该第一滑接部及该第一扣合部设于该外框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设式的壳盖,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固部包括由一穿孔及一卡环所组成者以及由一穿孔及一凸块所组成者,该第二卡固部为一弹性卡勾。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其中一项所述的组设式的壳盖,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滑接部为一水平导槽,该第二滑接部为一导引块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其中一项所述的组设式的壳盖,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扣合部为一板体,该第二扣合部为一卡勾。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设式的壳盖,其特征在于,该承载结构的外壁上靠近该第一滑接部处,设有一第三扣合部,而该组设式的壳盖包括对应该第三扣合部设于该本体上的一第四扣合部,该第三扣合部为一具有弹性的卡勾,该第四扣合部为一卡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设式的壳盖,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为个人数字助理PDA、移动电话、笔记本计算机、具GPS功能的电子装置以及MP3播放器的其中一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设式的壳盖,其特征在于,该功能组件为一按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设式的壳盖,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的壳体的侧边具有一供容置功能组件的容置部以及设于该壳体的侧边周缘的一第一卡合部,该组设式的壳盖包括一与该容置部相匹配的侧盖主体以及一对应该第一卡合部设于该侧盖主体上的周缘的第二卡合部,且该功能组件为GPS天线,该第一卡合部包括一凸块及一卡孔,该第二卡合部包括一扣环及一卡勾。
CN 200620155460 2006-12-29 2006-12-29 组设式的壳盖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9773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55460 CN200997732Y (zh) 2006-12-29 2006-12-29 组设式的壳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55460 CN200997732Y (zh) 2006-12-29 2006-12-29 组设式的壳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97732Y true CN200997732Y (zh) 2007-12-26

Family

ID=38996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15546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97732Y (zh) 2006-12-29 2006-12-29 组设式的壳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97732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7589A (zh) * 2010-12-01 2012-06-06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盖体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7589A (zh) * 2010-12-01 2012-06-06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盖体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10826B2 (en) Protective cover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1604185B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
CN102681611A (zh) 电子设备及其扩充基座
US20150268696A1 (en) Docking station
CN101425617B (zh) 具有伸缩式天线的电子装置
CN102044644B (zh) 电池盖锁持机构
CN200997732Y (zh) 组设式的壳盖
CN202346524U (zh) 电梯外召盒及电梯外召盒的安装结构
CN101511152A (zh) 具可拆式按键模块的电子装置
CN101464732A (zh) 键盘模组以及具有此键盘模组的电子装置
CN100511531C (zh) 电子装置和适于安装到该电子装置的键盘模块
CN103137364B (zh) 按键结构
US9817483B1 (en) Protective case with keyboard and combination of protective cas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1754605B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1778144B (zh) 一种手机及其侧按键装置
CN201248072Y (zh) 一种移动终端设备
CN101969750B (zh) 电子设备及其按键
CN103796466A (zh) 电子装置
JP2014134679A (ja) 携帯端末
CN101651723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1872851A (zh) 电池盖卡锁装置
CN205194581U (zh) 一种应用于按键模组的定位件及按键模组
CN218183404U (zh) 一种手机侧按键安装结构
CN103545124B (zh) 易于拆装的按键机构
CN211545585U (zh) 一种用于电梯召唤盒的显示盖板及电梯召唤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CO-PATENTEE TO: MITAC COMPUTER CO., LTD. ^

CU01 Correction of utility model patent

Correction item: Co-patentee

Correct: MiTAC computer Limited by Share Ltd.

Number: 52

Page: The title page

Volume: 23

CU03 Correction of utility model patent gazette

Correction item: Co-patentee

Correct: MiTAC computer Limited by Share Ltd.

Number: 52

Volume: 23

ERR Gazette correction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CO-PATENTEE; FROM: NONE ^ TO: MITAC COMPUTER CO., LTD. ^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226

Termination date: 201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