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97458Y - 双向夹合排线的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双向夹合排线的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0997458Y CN200997458Y CNU2006201581332U CN200620158133U CN200997458Y CN 200997458 Y CN200997458 Y CN 200997458Y CN U2006201581332 U CNU2006201581332 U CN U2006201581332U CN 200620158133 U CN200620158133 U CN 200620158133U CN 200997458 Y CN200997458 Y CN 200997458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m
- winding displacement
- connector
- post
- way clamp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夹合排线的连接器,具有三岔结构的端子、容置排线的胶芯大致仍与现有结构相同,而在盖板中仍具有多个卡齿,在卡齿之间仍具有扣合柱,只是扣合柱的剖面为接近椭圆状,而非现有的圆形状。在完成上述元件的组合后,对盖板施力而往胶芯的结合空间盖下时,剖面接近椭圆状的扣合柱,将逐渐呈现垂直状,并可撑大扣合臂与辅助臂之间的空间,使辅助臂压到已被容置在结合空间的排线。如此,利用辅助臂并配合接触臂从下面夹合排线,就可达到双向夹合排线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指双向夹合排线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Connector)是泛指所有用在电子信号与电源上的连接元件及其附属配件。连接器是所有信号间的桥梁,其品质好坏不仅影响电流与信号传输的可靠度,也会影响整个电子机器的运作质量。
而计算机连接器一般分类为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与互相连接(Interconnection)这两大类,其中I/O类用于计算机主系统与周边设备如鼠标、显示器、键盘、列表机、绘图仪及网络系统间的信号传输。相关产品有圆型连接器、角型连接器、同轴连接器等。而互相连接(Interconnection)类则应用在主系统与周边设备中,为电子零件的装载与各系统内各模块间电器信号的连接,相关产品有集成电路插座、板缘连接器、扁平式电缆线等等。
参照图1A~1B,图1A~1B为现有连接器的示意图。如图1A所示,现有连接器主要由胶芯1、端子2和盖板3所组成。图1B为图1A的AA线段的剖面图。
如图1B所示在胶芯1中,其背面上设有可供端子2插入的端子嵌槽1a,并在端子嵌槽1a的另一侧具有用来容置排线(图中未显示)的结合空间。端子2则主要由基部分别横向延伸出扣合臂、接触臂,且接触臂的前端具有凹下的扣槽。在盖板3中,在底缘处具有多个卡齿,并在卡齿之间设有扣合柱(例如图3中的元件12a)。
将盖板3组合至胶芯1时,盖板3的扣合柱会被端子2的扣槽所扣住,使得掀开、盖上盖板3时,不会使盖板3从胶芯1脱离出去。为了强化扣住盖板3,已有现有技术针对端子2作进一步改进。
参照图2,图2为现有端子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现有端子10主要由基部10a分别横向延伸出扣合臂10b、辅助臂10c和接触臂10e。在接触臂10b的前端具有凹下的扣槽10d。扣合臂10b和辅助臂10c的间距接近于上述扣合柱的大小。下面,进一步描述如何利用此种改进后的端子,强化扣住盖板3。
参照图3A~3F,图3A~3F为现有连接器的组合示意图。如图3A所示,将盖板12组合至胶芯14时,盖板12的圆形状的扣合柱12a,可横向地沿着扣合臂10b与辅助臂10c之间的空间被推入,而使扣合柱12a接触到扣合臂10b的扣槽10d,而辅助臂10c则可用来确保扣合柱12a会持续接触到扣合臂10b的扣槽10d。
接着,将排线16放入胶芯14后,如图3B~3E所示,使盖板12逐渐地往胶芯14的结合空间盖下,将因为盖板12的扣合柱12a始终被固定在辅助臂10c、扣槽10d,更能使盖板12在掀开、盖上的过程中,不会从胶芯14中脱离出来。最后,在盖板12完全压住排线16时,会使排线16被压着去电性接触接触臂10,而使其稳定地电性接触至接触臂10,如图3F所示。
在上述盖下盖板12的过程中,将因为盖板3开始接触到排线16(如图3B所示),开始将扣合臂10b向外撑开,而使扣合臂10b与辅助臂10c之间的间距加大(如图3C所示),同时因为扣合臂10b本身的金属弹性力量,而往下夹住扣合柱12a。
然而在整个设计中,只考虑到强化对盖板12的固定,却忽略掉强化对排线16的固定,致使拉扯排线16时,很容易因而掀开盖板12,排线16不再被盖板12压住,不再稳定地电性接触至接触臂10e,进而导致连接器失去原有的功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向夹合排线的连接器,其盖板中仍具有多个卡齿,在卡齿之间仍具有扣合柱,只是扣合柱的剖面接近椭圆状。在盖下盖板时,辅助臂配合接触臂从下面夹合排线,就达到双向夹合排线的目的。
基于上述目的,在本实用新型双向夹合排线的连接器中,具有三岔结构的端子、容置排线的胶芯大致仍与现有结构相同,而在盖板中仍具有多个卡齿,在卡齿之间仍具有扣合柱,只是扣合柱的剖面接近椭圆状,而非现有的圆形状。端子是由基部分别横向延伸出扣合臂、辅助臂和接触臂,而接触臂的前端具有凹下的扣槽。胶芯则在背面上设有可供端子插入的的端子嵌槽,并在端子嵌槽的另一侧具有用来容置排线的结合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双向夹合排线的连接器通过扣合柱近似椭圆状的设计,并利用辅助臂配合接触臂从下面夹合排线,从而达到双向夹合排线的目的。
关于本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A~1B为现有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端子的示意图;
图3A~3F为现有连接器的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盖板的示意图;
图5A~5G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组合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胶芯
1a 端子嵌槽
2 端子
3 盖板
10 端子
10a 基部
10b 扣合臂
10c 辅助臂
10d 扣槽
10e 接触臂
12 盖板
12a 扣合柱
14 胶芯
16 排线
20 盖板
20a 扣合柱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盖板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盖板20中,其扣合柱20a的剖面,被改变成接近椭圆状。然而为了确保能够被扣槽10d稳定地扣住,在扣合柱20a中有接触到扣槽10d的部分,从剖面来观察,这将呈现圆弧状,而其他用来压下辅助臂10c的部分,则呈现矩形状。
参照图5A~5G,图5A~5G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组合示意图。盖板20大体上为片状体,且具有预定厚度。端子10为金属片状体。胶芯14大体上为矩形盒状体。
简略而言,在本实用新型双向夹合排线的连接器中,具有三岔结构的端子10、容置排线16的胶芯14大致仍和现有结构相同,而在盖板20中仍具有多个卡齿,在卡齿之间仍具有扣合柱20a,只是扣合柱20a的剖面接近椭圆状,而非现有的圆形状。
如图5A所示,在完成元件之间的组合后,对盖板20施力而往胶芯14的结合空间盖下时,剖面接近椭圆状的扣合柱20a,将如图5B~5F所示逐渐呈现垂直状,并撑大扣合臂10b与辅助臂10c之间的空间,使辅助臂10c压到已被容置在结合空间的排线16,如图5F所示。如此,利用辅助臂10c并配合接触臂10e从下面夹合排线16,就可达到双向夹合排线的目的。
在上述组合中,如图5A所示,剖面接近椭圆状的扣合柱20a,可横向地沿着扣合臂10b与辅助臂10c之间的空间被推入,而使扣合柱20a接触到扣合臂10b的扣槽10d。
如图5B~5E所示,将盖板20逐渐地往胶芯14的结合空间盖下时,剖面接近椭圆状的扣合柱20a,将逐渐呈现垂直状,并可撑大扣合臂10b和辅助臂10c之间的空间,也即使扣合臂10b向外张开,使辅助臂10c往排线16靠近,进而使辅助臂10c压到已被容置在结合空间的排线16。如此,利用辅助臂10c并配合接触臂10e从下面夹合排线16,就可达到双向夹合排线的目的。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双向夹合排线的连接器中,还预留改进空间,如图5G所示,使盖板20底部倒平缓斜角,增加盖合角度。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双向夹合排线的连接器,用来紧密夹合一排线,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包括:
一盖板,其在底缘处具有多个卡齿,于该卡齿之间设有一扣合柱,该扣合柱的剖面接近椭圆状;
一端子,由一基部分别横向延伸出一扣合臂、一辅助臂和一接触臂,该接触臂的前端具有凹下的一扣槽,该扣合臂和该辅助臂之间的间距接近于该扣合柱的大小;以及
一胶芯,且在背面上设有供该端子插入的一端子嵌槽,在该端子嵌槽的另一侧具有用来容置该排线的一结合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夹合排线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剖面接近椭圆状的该扣合柱,横向地沿着该扣合臂和该辅助臂之间的空间被推入,而使该扣合柱接触到该扣合臂的该扣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夹合排线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往该胶芯的该结合空间盖下该盖板时,剖面接近椭圆状的该扣合柱,将逐渐呈现垂直状,并撑大该扣合臂和该辅助臂之间的空间,使该辅助臂压到已被容置在该结合空间的该排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夹合排线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剖面接近椭圆状的该扣合柱,沿着该扣合臂与该辅助臂之间的空间被推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夹合排线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盖板为片状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夹合排线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为金属片状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夹合排线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胶芯为矩形盒状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6201581332U CN200997458Y (zh) | 2006-11-08 | 2006-11-08 | 双向夹合排线的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6201581332U CN200997458Y (zh) | 2006-11-08 | 2006-11-08 | 双向夹合排线的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0997458Y true CN200997458Y (zh) | 2007-12-26 |
Family
ID=38995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620158133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97458Y (zh) | 2006-11-08 | 2006-11-08 | 双向夹合排线的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0997458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57812A (zh) * | 2010-02-11 | 2011-08-17 | 林雅萍 | 电连接器、电连接器及排线的组合构造 |
-
2006
- 2006-11-08 CN CNU2006201581332U patent/CN200997458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57812A (zh) * | 2010-02-11 | 2011-08-17 | 林雅萍 | 电连接器、电连接器及排线的组合构造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585913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802980U (zh) | 一种桥架扣锁 | |
CN207199901U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CN204243314U (zh) | 插座连接器 | |
CN204577749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0997458Y (zh) | 双向夹合排线的连接器 | |
CN203503831U (zh) | 一种Micro-USB连接器 | |
CN202454805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5901012U (zh) | 一种usb转换头 | |
CN207853054U (zh) | 一种可快速插拔及接线的电源模块连接器 | |
CN212542788U (zh) | 一种便于插拔的ffc连接器 | |
CN205122861U (zh) | 一种usb连接器及移动终端 | |
CN201149913Y (zh) | 电连接器结构 | |
CN211045762U (zh) | 一种快接式电机端子结构 | |
CN205921108U (zh) | 指纹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 |
CN208862215U (zh) | 一种分体式内导体连接器 | |
CN221885639U (zh) | 一种电气柜端子固定结构 | |
CN201853842U (zh) | 一种免焊接连接装置 | |
CN208315865U (zh) | 一种Type-C插座连接器 | |
CN206211160U (zh) | 插头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1853919U (zh) | 网络终端接线盒 | |
CN205987364U (zh) | 扬声器 | |
CN112563777B (zh) | 组装式安全防护型接线端子 | |
CN213425294U (zh) | 一种排插卡扣装置 | |
CN214754196U (zh) | 0-1000v可调电源模块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226 Termination date: 2011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