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88572Y - 一种水下电子舱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下电子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88572Y
CN200988572Y CNU2006201531530U CN200620153153U CN200988572Y CN 200988572 Y CN200988572 Y CN 200988572Y CN U2006201531530 U CNU2006201531530 U CN U2006201531530U CN 200620153153 U CN200620153153 U CN 200620153153U CN 200988572 Y CN200988572 Y CN 20098857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utting plate
connecting panel
socket
connector
she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62015315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福琳
郭威
王晓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of CAS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of CAS
Priority to CNU20062015315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8857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8857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8857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下电子舱,它包括耐压壳体、电子对接架。其中耐压壳体安装在水下载体上,电子对接架安装在耐压壳体内部。所述耐压壳体为接插件端封头及顶端封头分别通过止口槽和止口凸台与外套径向定位,通过连接环、第一连接法兰及第二连接法兰连接在一体结构;通过加设的调试转接架组件实现对电子对接架上的电子元器件及检测仪器的调试工作。本实用新型耐压壳体的密封是靠壳体与封头之间O形密封圈通过紧定螺钉的预紧使O形密封圈产生一定的变形量来实现的,密封性能可靠;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为活动式结构,使电子对接架的对接易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电子对接架且具有径向定位、轴向定位、径向缓冲的功能;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试转接架与对接板组件的对接,可以实现系统远程调试。

Description

一种水下电子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作业,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水下使用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可靠的密封性能、用来安装电子元器件及检测仪器、以使它们不会因海水压力及海水腐蚀而失效或损坏的水下电子舱。
背景技术
水下机器人作业用的电子舱具有一耐压壳体及其内部的电子架,现有技术中水下干式耐压壳体按照形状大致可以分为球形壳体和圆柱形壳体。其中球形壳体具有最佳的重量-排水量比,不足之处是流体运动阻力大、不便于内部电子元器件及检测仪器的布置。而圆柱形壳体流体运动阻力小,内部空间利用率最高且最易于加工制造,不足之处是重量-排水量比值高。
考虑到在水下的特殊工作环境,耐压壳体通常使用比重小、耐腐蚀性好的材料。主要有高强度铝合金、钛合金、玻璃钢等。
由于耐压壳体内部装有电子元器件及检测仪器,因此耐压壳体两端通常有可拆卸的封头,以便安装及检修这些电子元器件及检测仪器。可拆卸的封头与壳体之间必须采取安全、可靠的密封,以确保在水下环境下不产生任何泄漏,确保耐压壳体内部的电子元器件及检测仪器不会失效或受到损坏。目前,壳体与封头之间的密封方式通常采用一道轴向或一道径向O形橡胶圈密封,其密封可靠性不十分理想。
耐压壳体内部电子架大致可以分为固定式电子架和活动式电子架。其中固定式电子架对于耐压壳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低,对于内部电子元器件及检测仪器的安装、调试及检修等都不方便。而活动式电子架对于耐压壳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比较高,电子架可以整体拉出耐压壳体外部,对于内部电子元器件及检测仪器的安装、调试及检修等都比较方便,不足之处在于耐压壳体内部的插头与插座连接器连接不方便,必须将电子架拉出耐压壳体之外进行操作,各组连接器必须相互一一对应,且插座连接器尾线比较长,操作比较繁琐,同时在操作过程中插座连接器尾线及焊点容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在水下环境使用具有足够强度和可靠密封性能的电子舱,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耐压壳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可在实现插头与插座连接器自动对接功能的同时方便调试、便于拆卸维修且密封可靠。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水下电子舱包括安装在水下载体上的耐压壳体及安装在耐压壳体内部的电子对接架;还包括调试转接架组件,并通过调试转接架组件可以实现对电子对接架上的电子元器件及检测仪器的调试工作。
所述耐压壳体包括顶端封头、外套、接插件端封头、O形密封圈,所述外套两端内部为止口槽结构,外套两端外部为锥形凸台;所述顶端封头内部为止口凸台结构,外部为锥形凸台;所述接插件端封头内部为止口凸台结构,外部为锥形凸台;接插件端封头通过止口槽和止口凸台与外套径向定位,通过连接环、第一连接法兰以及第二连接法兰连接在一体;在外套与接插件端封头之间安装有两道O形密封圈;同样,顶端封头靠止口槽和止口凸台与外套径向定位,通过连接环、第一连接法兰以及第二连接法兰连接在一体,在外套与顶端封头之间安装有两道O形密封圈;
所述电子对接架包括对接板组件、拉杆、对接架组件,所述对接板组件包括双头螺柱、对接板、定位套、双联插座连接器、单联插座连接器及O型橡胶圈;定位套、双联插座连接器安装在对接板的外表面;单联插座连接器及垫片安装在对接板的外表面;双头螺柱一端与接插件端封头连接,另一端与对接板连接;所述拉杆套于第一护套及第二护套内部,其一端与对接板组件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连接在一起;所述对接架组件包括第一对接板、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板、托架、拉手、第一护套、第二护套、定位销、电木板、双联插头连接器、单联插头连接器及O型橡胶圈;其中,定位销、双联插头连接器分别安装在第一对接板外表面,与对接板组件上双联插座连接器的位置相对应;单联插头连接器及垫片安装在第一对接板外表面,与对接板组件上单联插座连接器的位置相对应;第一连接板通过第一连接杆及第二护套与第一对接板连接在一体;第二连接板通过第二连接杆及第一护套与第一连接板连接在一体;电木板通过托架安装在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拉手安装在第二连接板外表面;在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的外圆周上设有沟槽;
本实用新型可加设调试转接架组件,实现与对接板组件对接;具体结构包括第一对接板、定位销、第一连接杆、调试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杆、调试第二连接板、拉手、双联插头连接器、垫片及单联插头连接器;其中,定位销、双联插头连接器分别安装在第一对接板外表面,与对接板组件上双联插座连接器的位置相对应;单联插头连接器及垫片安装在第一对接板外表面,与对接板组件上单联插座连接器的位置相对应;调试第一连接板通过第一连接杆与第一对接板连接在一体;调试第二连接板通过第二连接杆与调试第一连接板连接在一体;拉手安装在调试第二连接板外表面。
其中所述接插件端封头上有用来安装水密接插件的多个圆孔及固定用螺纹孔;所述连接环为开口式结构;所述双联插座连接器与对接板之间的连接为活动式结构;所述对接板、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的沟槽中安装有O型橡胶圈;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板、第二护套与第一对接板连接在一体构成对接架组件的接线段;所述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板、第一护套、托架与第一连接板连接在一体构成对接架组件的电子元器件安装段;所述第一护套与第二护套作为拉杆的通道;所述第一护套与第二护套为管状结构,其个数分别为至少2个;所述双联插头连接器、双联插座连接器及单联插头连接器、单联插座连接器的个数分别为至少1对。
本实用新型耐压壳体密封原理如下:
耐压壳体的密封是靠壳体与封头之间O形密封圈来实现的。第一连接法兰、第二连接法兰及连接环通过紧定螺钉的预紧使O形密封圈受接触压应力而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量,O形密封圈对接触面产生了一定的初始接触密封压力,即使没有介质压力或压力很小,O形密封圈靠自身的弹性力作用也能实现密封;当耐压壳体处于水下时,外部介质产生的压力作用在两O形密封圈的外侧,从而使O形密封圈弹性变形进一步加大,使O形密封圈同接触面的接触压力上升,其接触压力随着外界压力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大大增强了密封效果。只要O形密封圈存在初始压力,就能够实现无泄漏的绝对密封。这种靠介质本身压力来改变O形密封圈接触状态,从而实现了耐压壳体有效的自密封作用。
本实用新型电子对接架对接原理如下:
电子对接架包括对接板组件、拉杆及对接架组件。对接板组件与接插件端封头连接,作为电子对接架的固定端,在对接架组件与对接板组件对接过程中,对接板组件上安装的定位套起到径向定位以及防止定位销伤害电缆的作用;双联插座连接器对接板之间的连接为活动结构,两者之间存在间隙,补偿了连接器的位置误差,减少了电子对接架的对接阻力,使电子对接架的对接易于实现;拉杆通过螺纹与对接板组件连接在一体成为固定端;按照标定的对接方向,将对接架组件沿着其上的拉杆通道对准拉杆推入壳体内部,然后对接架组件通过定位销与定位套的导向作用,可以使对接架组件上的插头连接器外壳导入对接板组件上的插座连接器外壳内部,确认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的接触偶接触后,人为给对接架组件施加一定的轴向力,通过测量对接架组件上第二连接板外侧与壳体端面的尺寸符合设计指标(4±0.5mm)后,可以确定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的接触偶接触可靠,完成了对接板组件与对接架组件的对接;然后将拉杆的另一端用螺母把对接架组件锁紧,实现了对接架组件的轴向定位,完成了电子对接架的对接作业。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密封可靠。本实用新型耐压壳体的密封是靠壳体与封头之间O形密封圈通过紧定螺钉的预紧使O形密封圈产生一定的变形量来实现的。这种靠介质本身压力来改变O形密封圈接触状态,能够实现无泄漏的绝对密封。
2.空间利用率高。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子对接架上所用的电器元件都集中安装在一个电木板上,所占空间少;双联插座连接器及单联插座连接器作为固定元件安装在对接板上,可以使插座连接器的尾线足够短,占用空间小。
3.组装方便。本实用新型耐压壳体的外套与两封头之间有相互定位的止口,并通过螺钉将两连接法兰连接起来,易于装配。
4.对接方便。本实用新型采用电子对接架,其中的双联插座连接器为活动式结构,双联插座连接器与对接板之间为活动式连接,两者之间存在间隙,补偿了连接器的位置误差,减少了连接器接触偶之间及其外壳之间的对接阻力,使电子对接架的对接易于实现。
5.易于维修。本实用新型所述对接架组件可以从耐压壳体中抽出,易于实现电器元件的安装及维修。
6.定位精度高。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子对接架具有径向定位及轴向定位且具有径向缓冲的功能。对接架组件与对接板组件在对接过程靠定位销对中定位实现电子架径向定位;对接架组件与对接板组件完成对接后,将拉杆用螺母锁紧实现电子对接架在耐压壳体内部的轴向定位;电子对接架上安有O型橡胶圈,保证电子对接架与耐压壳体为柔性接触,对电子对接架起到径向缓冲的作用。
7.调试方便。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试转接架与对接板组件对接,可以将对接板上的连接器信号全部转移至耐压壳体外部,并通过电缆在耐压壳体外部与对接架组件连接,实现电子对接架的远程调试,使调试工作方便、可行。
8.接线方便、易于接线操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对接组件前部留有足够宽度的接线空间,确保接线易于实现,同时能够容纳冗余的电线。
9.具有漏水检测功能。本实用新型所述耐压壳体内部装有漏水检测装置,可以实时进行漏水检测。
10.互换性好。本实用新型所述对接板组件与对接架组件可以分别作为整体部件进行更换,当出现故障时可整体更换,减少维修时间。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下电子舱总成图。
附图2是附图1中耐压壳体主视图。
附图3是附图2的A向视图。
附图4是附图2的局部I视图。
附图5是附图1中电子对接架主视图。
附图6是附图5中对接板组件主视图。
附图7是附图6的局部II视图。
附图8是附图5中对接架组件主视图。
附图9是附图8的右视图。
附图10是附图8的A-A剖视图。
附图11是本实用新型处于调试状态的一个实施例。
附图12是附图11中调试转接架组件主视图。
附图13是附图12的右视图。
其中:1为顶端封头,2为外套,3为连接环,4为接插件端封头,5为第一连接法兰,6为第二连接法兰,7为双头螺柱,8为对接板,9为定位套,10为双联插座连接器,11为垫片,12为单联插座连接器,13为第一对接板,14为第一连接杆,15为第一连接板,16为第二连接杆,17为第二连接板,18为托架,19为拉手,20为第一护套,21为第二护套,22为拉杆,23为定位销,24为电木板,25为双联插头连接器,26为单联插头连接器,27为调试第一连接板,28为调试第二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下电子舱包括耐压壳体、电子对接架及调试转接架组件(如附图1、12所示)。其中,耐压壳体安装在水下载体上,电子对接架安装在耐压壳体内部,通过调试转接架组件可以实现对电子对接架上电子元器件及检测仪器的调试工作。
耐压壳体包括顶端封头1、外套2、连接环3、接插件端封头4、第一连接法兰5、第二连接法兰6及O形密封圈(如附图2、3、4所示)。其中,外套2为圆柱形筒,外套2两端内表面设有止口槽,作为与接插件端封头4及顶端封头1连接的径向定位面,外套2两端外表面为锥形凸台,作为与接插件端封头4、顶端封头1及O形密封圈连接的密封接触面;接插件端封头4的外表面设有与外套2结构相同的锥形凸台,其内表面设有与外套2相匹配的止口凸台,其上开有多个圆孔及螺纹孔,用来安装各种水密接插件;顶端封头1为半球形,其外表面设有与外套2结构相同的锥形凸台,其内表面设有与外套2相匹配的止口凸台;连接环3为开口式结构,以便于安装;第一连接法兰5的一端为止口凸台;第二连接法兰6的一端为止口槽;通过外套2止口槽的径向定位作用,利用连接环3、第一连接法兰5、第二连接法兰6及紧固螺钉将外套2与顶端封头1及接插件端封头4相连接,在外套2与顶端封头1及接插件端封头4之间安有两道O形密封圈,以实现耐压壳体的密封。
电子对接架包括对接板组件、拉杆22及对接架组件(如附图5所示)。对接板组件通过拉杆22与对接架组件实现定位连接。其中,对接板组件与接插件端封头4连接在一体,作为电子对接架的固定端。对接板组件包括双头螺柱7、对接板8、定位套9、双联插座连接器10(本实施例采用MCFKM4-57/57KZ型号)、垫片11、单联插座连接器12(本实施例采用D-SUB型号)及O型橡胶圈(如附图6所示)。定位套9安装在对接板8外表面;单联插座连接器12及垫片11安装在对接板8外表面;双联插座连接器10安装在对接板8外表面,双联插座连接器10与对接板8为活动连接,补偿了与对接架组件中双联插头连接器的位置误差,减少了电子对接架的对接阻力;通过双头螺柱7将对接板8与接插件端封头4连接在一体;O型橡胶圈安装在对接板8的沟槽中,起到径向缓冲的作用。对接架组件包括第一对接板13、第一连接杆14、第一连接板15、第二连接杆16、第二连接板17、托架18、拉手19、第一护套20、第二护套21、定位销23、电木板24、双联插头连接器25(本实施例采用MCFKM4-57/57JT型号)、单联插头连接器26(本实施例采用D-SUB型号)、垫片11及O型橡胶圈(如附图8所示);定位销23安装在第一对接板13外表面,对接时用于对接架组件导入对接板组件,保证电子对接架的定位精度;双联插头连接器25安装在第一对接板13外表面;单联插头连接器26及垫片11安装在第一对接板13外表面;第一对接板13与第一连接板15通过第一连接杆14安装在一起,第二护套21夹持在第一对接板13与第一连接板15之间,作为拉杆22的通道;第二连接板17与第一连接板15通过第二连接杆16及托架18安装在一起,第一护套20夹持在第一连接板15与第二连接板17之间,作为拉杆22的通道;电木板24叠置在托架18上,所用的电子元器件及检测仪器都安装在电木板24上;在第二连接板17外侧设有拉手19;在第一连接板15及第二连接板17的沟槽中安有O型橡胶圈,对电子对接架起到径向缓冲的作用。拉杆22通过螺纹与对接板组件连接,按照标定的对接方向,将对接架组件沿着其上的拉杆通道对准拉杆22推入外套2内部,通过定位销23与定位套9的导向及定位,对接架组件上的双联插头连接器25及单联插头连接器26外壳分别导入对接板组件上的双联插座连接器10及单联插座连接器12外壳内部,确认连接器的接触偶接触后,人为给对接架组件施加一定的轴向力,确定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的接触偶接触到位后,用螺母将拉杆22与对接架组件锁紧,实现了对接架组件的轴向定位,完成了电子对接架的对接作业。(如附图5所示)
当系统处于调试状态时,可通过调试转接架组件与对接板组件对接来实现(如附图11所示)。调试转接架组件包括垫片11、第一对接板13、第一连接杆14、第二连接杆16、拉手19、定位销23、双联插头连接器25(本实施例采用MCFKM4-57/57JT型号)、单联插头连接器26(本实施例采用D-SUB型号)、调试第一连接板27及调试第二连接板28(如附图12所示)。定位销23安装在第一对接板13外表面,对接时利于调试转接架组件导入对接板组件,保证调试转接架组件与对接板组件对接时的定位精度;双联插头连接器25安在第一对接板13外表面;单联插头连接器26及垫片11安在第一对接板13外表面;调试第一连接板27及第一对接板13通过第一连接杆14安装在一起;调试第二连接板28及调试第一连接板27通过第二连接杆16安装在一起;拉手19安装在调试第二连接板28上。按照标定的对接方向,通过定位销23与定位套9的导向及定位,使调试转接架组件上的双联插头连接器25及单联插头连接器26外壳分别导入对接板组件上的双联插座连接器10及单联插座连接器12外壳内部,确认连接器的接触偶接触后,人为给调试转接架组件施加一定的轴向力,确定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的接触偶接触到位,完成了调试转接架组件与对接板组件的对接作业。然后将调试转接架组件转接到外套2外部的双联插座连接器10及单联插座连接器12分别与对接架组件上相应的双联插头连接器25及单联插头连接器26连在一起,可以实现系统的远程调试作业。
下面对耐压壳体及电子对接架进行组装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如下描述。
将水密接插件与接插件端封头4上对应的圆孔用螺钉连接起来。
将定位套9与对接板8相连接的部位上均匀涂抹哥俩好密封胶,再将定位套9安装在对接板8外表面,以防止其松动;单联插座连接器12及垫片11用螺钉安装在对接板8外表面;在双联插座连接器10与对接板8的两连接面之间加0.5mm厚的调整垫片,再用螺钉将双联插座连接器10安装在对接板8外表面,旋拧螺钉的扭矩不要过大,以调整垫片可以从两连接面中抽出为宜,用弹簧垫圈及螺母将连接螺钉锁紧,然后将调整垫片抽出,此时双联插座连接器10相对于对接板8处于活动状态(如附图7所示);在O型橡胶圈上均匀涂少许硅油以起到在装配时的润滑作用,再将O型橡胶圈安装在对接板8的沟槽中。
双头螺柱7通过螺纹与接插件端封头4连接起来,另一端与对接板8连接并用螺母锁紧,这样通过双头螺柱7将对接板8与接插件端封头4安装在一起,作为电子对接架的固定端。
对接板组件与接插件端封头4连接成一体后,将其与外套2进行组装;将第二连接法兰6从外套2的一端装入,利用连接环3的开口结构将其从外套2的同一端装入第二连接法兰6中;在O型橡胶圈上均匀涂少许硅油以起到在装配和密封圈工作时的润滑作用,将O型橡胶圈装入第二连接法兰6与外套2的空隙中;利用接插件端封头4的止口凸台与外套2两端止口槽的定位作用将两者组装在一起,将第二连接法兰6、连接环3及O型橡胶圈一同向接插件端封头4端推动,直至O型橡胶圈与外套2端面的锥形凸台接触;在O型橡胶圈上均匀涂少许硅油以起到在装配和密封圈工作时的润滑作用,将O型橡胶圈装入接插件端封头4与第二连接法兰6的空隙中;将第一连接法兰5从接插件端封头4的一端装入第二连接法兰6中,再用螺钉将第一连接法兰5与第二连接法兰6连接起来,完成了对接板组件、接插件端封头4及外套2的组装。
在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
拉杆22通过螺纹与对接板组件连接,作为对接架组件与对接板组件实现对接后的轴向固定元件。
将定位销23安装在第一对接板13外表面,并通过螺母将两者锁紧;双联插头连接器25用螺钉安装在第一对接板13外表面;单联插头连接器26及垫片11用螺钉安装在第一对接板13外表面;第一对接板13及第一连接板15通过第一连接杆14及螺母安装在一起;第二护套21夹持在第一对接板13及第一连接板1 5之间,作为拉杆22的通道;第二连接板17及第一连接板15通过第二连接杆16及托架18安装在一起;第一护套20夹持在第一连接板15与第二连接板17之间,作为拉杆22的通道;拉手19用螺钉安装在第二连接板17外表面;在O型橡胶圈上均匀涂少许硅油以起到在装配时的润滑作用,将O型橡胶圈安装在第一连接板13及第二连接板17的沟槽中;电木板24叠置在托架18上,所用电子元器件及检测仪器都安装在电木板24上;将连接器上的电缆与对应的元件连接好;完成了对接架组件的组装。
按照对接架组件与对接板组件对接的方向,将对接架组件沿着其上的拉杆通道对准拉杆22推入外套2内部,通过定位销23与定位套9的导向及定位,使对接架组件上的双联插头连接器25及单联插头连接器26外壳分别导入对接板组件上的双联插座连接器10及单联插座连接器12外壳内部,确认连接器的接触偶接触后,人为给对接架组件施加一定的轴向力(500N左右),通过测量对接架组件上第二连接板17外侧与外套2端面的尺寸在设计指标(4±0.5mm)范围内,用螺母将拉杆22与对接架组件锁紧,实现了对接架组件的轴向定位,完成了电子对接架的对接作业。
按照接插件端封头4和外套2相同的组装方式,将顶端封头1和外套2进行组装;完成了耐压壳体及内部电子对接架的组装作业。
当系统处于调试状态时:
将定位销23安装在第一对接板13外表面,并通过螺母将两者锁紧;双联插头连接器25用螺钉安装在第一对接板13的外表面;单联插头连接器26及垫片11用螺钉安装在第一对接板13的外表面;第一对接板13及调试第一连接板27通过第一连接杆14及螺母安装在一起;调试第二连接板28与调试第一连接板27通过第二连接杆16及螺母安装在一起;拉手19用螺钉安装在调试第二连接板28外表面;完成了调试转接架组件的组装。
按照调试转接架组件与对接板组件对接的方向,通过定位销23与定位套9的导向及定位,使调试转接架组件上的双联插头连接器25及单联插头连接器26外壳分别导入对接板组件上的双联插座连接器10及单联插座连接器12外壳内部,确认连接器的接触偶接触后,人为给调试转接架组件施加一定的轴向力(500N左右),通过测量调试转接架组件上调试第二连接板28外侧与外套2端面的尺寸在设计指标(4±0.5mm)范围内,完成了调试转接架组件与对接板组件的对接作业。
对接架组件置于外套2的外部,从调试转接架组件上转接到外部的双联插座连接器10及单联插座连接器12分别与对接架组件上相应的双联插头连接器25及单联插头连接器26连在一起,可以实现系统的远程调试作业。

Claims (10)

1.一种水下电子舱,包括耐压壳体及电子对接架,其中,耐压壳体安装在水下载体上,电子对接架安装在耐压壳体内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压壳体包括顶端封头(1)、外套(2)、接插件端封头(4)、O形密封圈,所述外套(2)两端内部为止口槽结构,外套(2)两端外部为锥形凸台;接插件端封头(4)通过止口槽和止口凸台与外套(2)径向定位,通过连接环(3)、第一连接法兰(5)及第二连接法兰(6)连接在一体,在外套(2)与接插件端封头(4)之间安装有两道O形密封圈;同样,顶端封头(1)通过止口槽和止口凸台与外套(2)径向定位,通过连接环(3)、第一连接法兰(5)及第二连接法兰(6)连接在一体,在外套(2)与顶端封头(1)之间安装有两道O形密封圈;
所述电子对接架包括对接板组件、拉杆(22)、对接架组件,所述对接板组件包括双头螺柱(7)、对接板(8)、定位套(9)、双联插座连接器(10)、单联插座连接器(12)及O型橡胶圈;定位套(9)、双联插座连接器(10)安装在对接板(8)的外表面;单联插座连接器(12)及垫片(11)安装在对接板(8)的外表面;双头螺柱(7)一端与接插件端封头(4)连接,另一端与对接板(8)连接;所述拉杆(22)套于第一护套(20)及第二护套(21)内部,其一端与对接板组件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17)连接在一起;所述对接架组件包括第一对接板(13)、第一连接杆(14)、第一连接板(15)、第二连接杆(16)、第二连接板(17)、托架(18)、拉手(19)、第一护套(20)、第二护套(21)、定位销(23)、电木板(24)、双联插头连接器(25)、单联插头连接器(26)及O型橡胶圈;其中,定位销(23)、双联插头连接器(25)分别安装在第一对接板(13)外表面,与对接板组件上双联插座连接器(10)的位置相对应;单联插头连接器(26)及垫片(11)安装在第一对接板(13)外表面,与对接板组件上单联插座连接器(12)的位置相对应;第一连接板(15)通过第一连接杆(14)及第二护套(21)与第一对接板(13)连接在一体;第二连接板(17)通过第二连接杆(16)及第一护套(20)与第一连接板(15)连接在一体;电木板(24)通过托架(18)安装在第一连接板(15)与第二连接板(17)之间;拉手(19)安装在第二连接板(17)外表面;在第一连接板(15)及第二连接板(17)的外圆周上设有沟槽。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水下电子舱,其特征在于:加设调试转接架组件,具体结构包括第一对接板(13)、定位销(23)、第一连接杆(14)、调试第一连接板(27)、第二连接杆(16)、调试第二连接板(28)、拉手(19)、双联插头连接器(25)、垫片(11)及单联插头连接器(26);其中,定位销(23)、双联插头连接器(25)分别安装在第一对接板(13)外表面,与对接板组件上双联插座连接器(10)的位置相对应;单联插头连接器(26)及垫片(11)安装在第一对接板(13)外表面,与对接板组件上单联插座连接器(12)的位置相对应;调试第一连接板(27)通过第一连接杆(14)与第一对接板(13)连接在一体;调试第二连接板(28)通过第二连接杆(16)与调试第一连接板(27)连接在一体;拉手(19)安装在调试第二连接板(28)外表面。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水下电子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试转接架组件实现与对接板组件对接。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水下电子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插件端封头(4)上有用来安装水密接插件的多个圆孔及固定用螺纹孔。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水下电子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3)为开口式结构。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水下电子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联插座连接器(10)与对接板(8)之间的连接为活动式结构。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水下电子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板(8)、第一连接板(15)及第二连接板(17)的沟槽中安装有O型橡胶圈。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水下电子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4)、第一连接板(15)、第二护套(21)与第一对接板(13)连接在一体构成对接架组件的接线段;所述第二连接杆(16)、第二连接板(17)、第一护套(20)、托架(18)与第一连接板(15)连接在一体构成对接架组件的电子元器件安装段;所述第一护套(20)与第二护套(21)作为拉杆(22)的通道。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水下电子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套(20)与第二护套(21)为管状结构,其个数分别为至少2个。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水下电子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联插头连接器(25)、双联插座连接器(10)及单联插头连接器(26)、单联插座连接器(12)的个数分别为至少1对。
CNU2006201531530U 2006-12-01 2006-12-01 一种水下电子舱 Expired - Lifetime CN20098857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1531530U CN200988572Y (zh) 2006-12-01 2006-12-01 一种水下电子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1531530U CN200988572Y (zh) 2006-12-01 2006-12-01 一种水下电子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88572Y true CN200988572Y (zh) 2007-12-12

Family

ID=38939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620153153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0988572Y (zh) 2006-12-01 2006-12-01 一种水下电子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88572Y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54084C (zh) * 2006-12-01 2009-10-28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水下电子舱
CN103010431A (zh) * 2013-01-07 2013-04-03 东北农业大学 海底简易自动运输器
CN103192964A (zh) * 2013-03-12 2013-07-10 浙江大学 海底观测网络科学仪器插座模块的机械装置
CN104764561A (zh) * 2015-03-16 2015-07-08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远传压力变送器的固定机构
CN109814108A (zh) * 2018-12-27 2019-05-28 杭州华能工程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水域安保的水下移动目标监测系统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54084C (zh) * 2006-12-01 2009-10-28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水下电子舱
CN103010431A (zh) * 2013-01-07 2013-04-03 东北农业大学 海底简易自动运输器
CN103010431B (zh) * 2013-01-07 2015-05-20 东北农业大学 海底简易自动运输器
CN103192964A (zh) * 2013-03-12 2013-07-10 浙江大学 海底观测网络科学仪器插座模块的机械装置
CN103192964B (zh) * 2013-03-12 2015-11-11 浙江大学 海底观测网络科学仪器插座模块的机械装置
CN104764561A (zh) * 2015-03-16 2015-07-08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远传压力变送器的固定机构
CN109814108A (zh) * 2018-12-27 2019-05-28 杭州华能工程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水域安保的水下移动目标监测系统
CN109814108B (zh) * 2018-12-27 2020-12-11 杭州华能工程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水域安保的水下移动目标监测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54084C (zh) 一种水下电子舱
CN200988572Y (zh) 一种水下电子舱
CN209948263U (zh) 一种用于连接电路板与电路板的射频连接器
CN207338843U (zh) 一种连接器
CN102935643A (zh) 一种水下液压机械手摆动关节结构
CN204464587U (zh) 一种全光纤拖曳线列阵用的抽拉式连接器
CN210981668U (zh) 一种航空发射装置的气密试验装置
CN102109618A (zh) 入水检测传感器
CN203481520U (zh) 一种带自校准功能的多自由度浮动电连接器
CN208522164U (zh) 水下湿插拔变换装置
GB2361274A (en) Connector with recessed fixing device
CN110469731B (zh) 一种具有双重密封功能的快换接头
CN113757469A (zh) 一种流体连接器
CN112304475A (zh) 一种用于压力检测的可控型触针式压力传感器
CN219777562U (zh) 一种可灵活拆卸组装的涡流检测探头机构
CN110617921A (zh) 一种航空发射装置的气密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10829106A (zh) 大容差浮动对接的连接器外壳组件
CN217110972U (zh) 一种仪表用快接头及仪表校验设备
CN219607984U (zh) 一种无线位移传感器
CN220291144U (zh) 一种耐环境快速分离保险丝电连接器
CN111426901A (zh) 一种就地化线路保护装置测试平台
CN219548813U (zh) 对接插头
CN216344493U (zh) 小角度偏转法兰
CN219935230U (zh) 填料函密封测试装置
CN214204011U (zh) 一种集束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102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1028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