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84881Y - 杠杆夹机构 - Google Patents

杠杆夹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84881Y
CN200984881Y CN 200620136976 CN200620136976U CN200984881Y CN 200984881 Y CN200984881 Y CN 200984881Y CN 200620136976 CN200620136976 CN 200620136976 CN 200620136976 U CN200620136976 U CN 200620136976U CN 200984881 Y CN200984881 Y CN 20098488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r
clamp mechanism
lever clamp
ring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13697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洪如
吴荣耀
邓熙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co Statio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co Statio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co Statio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co Statio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62013697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8488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8488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8488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一种杠杆夹机构,包括:基板;相互平行地间隔开且一端安装到基板上的两个环部;可动地安装在基板上的环部件,环部件包括相互间隔开并平行的两个另外环部和向着基板中心弯曲的弯曲部,弯曲部的中间部分向上突起形成突起部,在环部件移动时所述两个环部与所述另外两个环部可形成闭合环;用于将环部件推离基板的弹性件;从基板向上突起的凸起部;及可转动地安装到凸起部上与环部件接触的杠杆机构,用于使环部件压靠到或移离基板以闭合或打开杠杆夹机构,在突起部至少一侧形成位于弯曲部上的凹部。本实用新型的手柄部翻转角度小,手柄翘得较高,当翻动夹内的纸张时,手柄尾部不容易与纸张发生干涉,从而方便了操作。

Description

杠杆夹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杠杆夹机构。
背景技术
杠杆夹机构是一种广泛用来存放诸如活页纸等纸页的文具。现有的杠杆夹机构包括大体上扁平的基板;相互间隔开并且在其一端固定地安装到基板一个纵向侧部的两个环部,两个环部从基板大体上垂直地向上延伸,并且在其另一端略微地弯曲以形成弯曲部;相互间隔开并且在其一端可移动地安装到基板另一纵向侧部的另外两个环部,所述另外两个环部从基板大体上垂直地向上延伸,并且在其另一端也形成另外弯曲部,以便在杠杆夹机构闭合时与两个环部另一端的弯曲部配合形成闭合环,所述另外两个环部在接近基板的一端通过连接部成一体地相互连接,以便所述另外两个环部一起移动,所述连接部在其中间部分形成朝向基板中心弯曲的大体上U形弯曲部,弯曲部的中部具有向上突起的突起部;通过切割基板并将切割部分向上弯折在基板中心部形成一个大体上直立的凸起部;一侧安装在邻近基板所述另一纵向侧部形成的切割槽中、另一侧弹性地抵靠所述连接部的大体上U形弯曲部下侧的弹簧片,所述弹簧片用于将所述连接部推离所述基板平面,从而导致所述另外两个环部一起移动而离开固定安装的两个环部,以打开杠杆夹机构;以及可转动地安装到所述凸起部上的杠杆,所述杠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突起部相抵靠的辊子。通过向下按压转动所述杠杆,可以使辊子克服所述弹簧片的向上推力而沿着远离杠杆手柄部的方向移动到将所述连接部压靠到基板上的位置,从而带动所述另外两个环部一起移动到与固定安装的两个环部相接触的位置,形成闭合环;通过向上远离基板转动所述杠杆,可以使辊子沿着朝向杠杆手柄部的方向移动到解除对所述连接部压靠的位置,从而使所述连接部在所述弹簧片的向上推力作用下移离基板,导致所述另外两个环部一起移动而离开固定安装的两个环部,形成打开环,以打开杠杆夹机构。
这种现有技术的杠杆夹机构中,当打开杠杆夹机构时,手柄部翻转角度大,手柄翘起较高,翻动夹内的纸张时手柄尾部容易与纸张发生干涉,从而阻碍活页纸的存取,导致存取活页纸非常不方便。
因而,有必要对现有技术的杠杆夹机构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杠杆夹机构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杠杆夹机构,其在打开杠杆夹机构时,手柄部翻转角度小,手柄翘得较低,从而在翻动夹内的纸张时,手柄尾部不容易与纸张发生干涉,从而方便了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杠杆夹机构,包括:扁平的基板;相互平行地间隔开并且一端固定地安装到基板上的两个第一环部;可动地安装在所述基板上的环部件,所述环部件包括相互间隔开并平行的两个第二环部,所述两个第二环部通过连接部连接成一体,所述连接部包括向着所述基板中心弯曲的弯曲部,所述弯曲部的中间部分向上突起形成突起部,所述两个第一环部与所述两个第二环部分别相互相对地设置,使得所述环部件移动时彼此相对的两个第二环部和第二环部可分别形成闭合环;一端安装到所述基板上、其另一端抵靠所述环部件的弹性件,用于通过弹力将所述环部件推离所述基板;从所述基板向上突起的凸起部;以及可转动地安装到所述凸起部上以便与所述环部件接触的杠杆机构,所述杠杆机构用于使所述环部件压靠到或者移离所述基板,以闭合或者打开所述杠杆夹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弯曲部上所述突起部的至少一侧形成凹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凹部的深度被设置成使得所述突出部的最高点与所述凹部的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制成所述环部件的钢丝的直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所述凹部的深度被设置成使得所述突出部的最高点与所述凹部的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4.5mm。
另外,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杠杆夹机构的杠杆手柄部相对于杠杆本体的倾斜角度尽可能小以便于手柄翘得较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杠杆夹机构,由于在所述突起部至少一侧形成位于所述弯曲部上的凹部,因此,在打开杠杆夹机构时,手柄部翻转角度小,手柄翘得较低,从而在翻动夹内的纸张时,手柄尾部不容易与纸张发生干涉,从而方便了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从一侧观察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闭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从另一侧观察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闭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闭合状态的底侧立体图;
图5是从一侧观察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从另一侧观察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从一侧观察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打开状态的底侧立体图;
图8是从另一侧观察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打开状态的底侧立体图;
图9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的环部件的立体图;
图9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的环部件的正视图;
图9C是以2∶1的比例对图9B中的画圈部分进行的放大图;
图9D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的环部件的俯视图;
图9E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的环部件的侧视图;
图10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闭合状态的正视图;
图10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闭合状态的俯视图;
图10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闭合状态的右视图;
图10D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闭合状态的左视图;
图11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打开状态的正视图;
图11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打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11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打开状态的右视图;
图11D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打开状态的左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从一侧观察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闭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从另一侧观察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闭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闭合状态的底侧立体图;
图16是从一侧观察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是从另一侧观察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打开状态的立体图;以及
图18是从一侧观察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打开状态的底侧立体图;
图19是从另一侧观察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打开状态的底侧立体图;
图20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的环部件的立体图;
图20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的环部件的正视图;
图20C是以2∶1的比例对图20B中的画圈部分进行的放大图;
图20D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的环部件的俯视图;
图20E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的环部件的侧视图;
图21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闭合状态的正视图;
图21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闭合状态的俯视图;
图21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闭合状态的右视图;
图21D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闭合状态的左视图;
图22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打开状态的正视图;
图22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打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22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打开状态的右视图;
图22D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打开状态的左视图。
图2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4是从一侧观察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闭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25是从另一侧观察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闭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2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闭合状态的底侧立体图;
图27是从一侧观察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28是从另一侧观察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打开状态的立体图;以及
图29是从一侧观察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打开状态的底侧立体图;
图30是从另一侧观察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打开状态的底侧立体图;
图31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的环部件的立体图;
图31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的环部件的正视图;
图31C是以2∶1的比例对图20B中的画圈部分进行的放大图;
图31D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的环部件的俯视图;
图31E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的环部件的侧视图;
图32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闭合状态的正视图;
图32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闭合状态的俯视图;
图32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闭合状态的右视图;
图32D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闭合状态的左视图;
图33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打开状态的正视图;
图33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打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33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打开状态的右视图;
图33D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处于打开状态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1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100。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100包括大体上扁平的基板101。在基板101的一个纵向侧部固定地安装两个相互间隔开并平行的环部103,两个环部103从基板101大体上垂直地向上延伸,并且在其自由端略微地弯曲以形成弯曲部。在基板101的另一纵向侧部可动地安装有环部件105。环部件105包括两个相互间隔开并平行的环部105a、以及将两个环部105a连接成一体的连接部105b。每个环部105a分别在其自由端形成有弯曲部,以使环部件105的两个环部105a可与固定地安装到基板101上的对应相对环部103相互配合形成闭合环。环部件105的两个环部105a在其接近基板的另一端通过连接部105b一体地相互连接。连接部105b在其中部大体上水平地向着基板中心弯曲形成大体上U形的弯曲部105c,弯曲部105c中间部分略微向上突起形成突起部105d,在弯曲部105c上突起部105d的两侧形成有凹部105e。环部103和环部件105分别具有大体上圆形或椭圆形横截面,并且由诸如钢丝或类似的合适材料制成。通过在基板安装环部件105一侧两端切割或冲压、并将被切割或冲压的基板部分向上和向外翻卷形成的两个翻卷部107,将环部件105可动地安装到基板101上。
在基板安装环部件105的纵向侧部附近通过切割或冲压并且将被切割或冲压的基板部分大体上直立地从基板向上弯折,从而在基板101中心部形成大体上直立的凸起部109。由于向上弯折凸起部109而在基板101上形成切口111(见图1和4)。在基板安装环部件105的纵向侧部边缘附近还形成有细长槽113,细长槽113的作用以下将描述。还可以在基板上形成一个或者多个孔115,用于将杠杆夹机构固定到文件夹或者笔记本等的封皮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杠杆夹机构100还包括杠杆117。杠杆117包括杠杆本体117a、从杠杆本体117a一端倾斜向上延伸的杠杆头部117b、以及从杠杆本体117a向另一端延伸的杠杆手柄部(操作端)117c。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杠杆夹机构100还包括辊子119。辊子119优选地由塑料制成。辊子119通过销轴121被安装到杠杆本体117a与杠杆头部117b的接合部。
在组装的杠杆夹机构100中,两个环部103通过诸如铆接、焊接或者其它公知连接方式固定地安装在基板101一个纵向侧部。环部件105通过两个翻卷部107可动地固定环部件105的连接部105b的两端,并且使每个连接部105b的U形弯曲部105c的中间部分大体上位于凸起部109附近,从而将环部件105可动地安装到基板101另一纵向侧部上,使得环部件105的两个环部105a分别与固定地安装的两个环部103相互对齐。装有辊子119的杠杆117在杠杆头部117b的自由端通过诸如铆钉的固定件123可转动地安装到凸起部109上,使得辊子119大体上可在环部件105的弯曲部105c上移动。大体上略微成弓形弯曲的弹簧片125一端被插入到基板101上的细长槽113中而保持在基板101上,其另一端被置于环部件105的弯曲部105c下方并弹性地抵靠环部件105的弯曲部105c,用于通过弹力向上推动环部件105的弯曲部105c。当然,弹簧片125的安装位置也不局限于所示位置,只要弹簧片125能够抵靠弯曲部105c下侧即可。此外,弹簧片125的形状也不局限于所示形状,只要弹簧片125能够抵靠弯曲部105c下侧产生向上推力即可。
如图5所示,杠杆夹机构处于打开状态下,此时,通过握住杠杆手柄部117c朝向基板转动杠杆117,可以使杠杆头部117b绕着固定件123从图5所示状态顺时针转动,导致安装到杠杆本体117a与杠杆头部117b的接合部处的辊子119在环部件105的弯曲部105c上沿着远离杠杆手柄部117c的方向移动到突起部105d(即,辊子119从凹部105e移动到突起部105d),克服弹簧片125的向上推力而将连接部105b压靠到基板101上,从而带动环部件105的两个环部105a一起移动到与两个相对环部103相接触的位置,形成如图2所示的闭合环以保持活页纸。
与此相反,在图2所示的杠杆夹机构闭合状态下,通过握住杠杆手柄部117c向上远离基板转动杠杆117,可以使杠杆头部117b绕着固定件123从图2所示状态逆时针转动,导致安装到杠杆本体117a与杠杆头部117b的接合部处的辊子119沿着朝向杠杆手柄部117c的方向移离突起部105d(即,辊子119从突起部105d移动到凹部105e),而松开对连接部105b的压靠,从而使连接部105b在弹簧片125的向上推力作用下移离基板101,带动环部件105的两个环部105a移离固定地安装的两个相对环部103,形成打开环以打开杠杆夹机构,以便存取活页纸。
相对于现有的杠杆夹机构,由于在弯曲部105c上设置了凹部105e,因此从打开位置到闭合位置,杠杆手柄部117c的翻转角度明显比现有的杠杆夹机构小,使得杠杆手柄部117c不会与夹内的纸张造成干涉。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凹部105e的深度被设置成使得突出部105d的最高点与凹部105e的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制成环部件的钢丝的直径D(如图9B和9C所示)。另外,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凹部105e的深度被设置成使得突出部105d的最高点与凹部105e的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4.5mm。
为了确保合适地闭合和打开杠杆夹机构,优选地,在突起部105d的中部具有凹陷105f以便于在闭合杠杆夹机构时定位所述辊子119。
优选地,在凸起部109上、面向环部件的一侧上形成两个阻挡部127a和127b,分别用于限制闭合杠杆夹机构时杠杆头部117b能够旋转的范围、以及打开杠杆夹机构时杠杆头部117b能够旋转的范围。当然,也可以只设置一个阻挡部127b,以限制打开杠杆夹机构时杠杆头部117b能够旋转的范围。至于限制闭合杠杆夹机构时杠杆头部117b能够旋转的范围,可以通过使所述杠杆本体117a抵靠基板101而实现。优选地,通过阻挡部127b的限制使杠杆夹机构处于打开一定范围的位置。
图12-22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200。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200的结构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100大体上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只有在突起部205d朝向杠杆手柄部的一侧具有凹部205e。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200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100相同或类似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加上100表示,并且省略对相同部件的描述。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200中,环部件205的两个环部205a在其接近基板的另一端通过连接部205b一体地相互连接。连接部205b在其中部大体上水平地向着基板中心弯曲形成大体上U形弯曲部205c,弯曲部205c中间部分略微向上突起形成突起部205d,在突起部205d的朝向杠杆手柄部217c的一侧形成有凹部205e。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优选地,在凸起部209上更靠近杠杆手柄部的一侧形成一个阻挡部227b,用于限制打开杠杆夹机构时杠杆头部217b能够旋转的范围,从而将杠杆夹机构限制在打开一定范围的位置。当然,在凸起部209上也可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设置两个阻挡部。
在图17所示的杠杆夹机构打开状态下,通过握住杠杆手柄部217c向下朝向基板转动杠杆217,可以使杠杆头部217b绕着固定件223从图17所示状态顺时针转动,导致安装到杠杆本体217a与杠杆头部217b的接合部处的辊子219在环部件205的弯曲部205c上沿着远离杠杆手柄部217c的方向移动到突起部205d(即,从凹部205e移动到突起部205d),克服弹簧片225的向上推力而将连接部205b压靠到基板201上,从而带动环部件205的两个环部205a一起移动到与两个相对环部203相接触的位置,如图13所示,形成闭合环以保持活页纸。
与此相反,在图13所示的杠杆夹机构闭合状态下,通过握住杠杆手柄部217c向上远离基板201转动杠杆217,可以使杠杆头部217b绕着固定件223从图13所示状态逆时针转动,导致安装到杠杆本体217a与杠杆头部217b的接合部处的辊子219沿着朝向杠杆手柄部217c的方向移离突起部205d,而松开对连接部205b的压靠,从而使连接部205b在弹簧片225的向上推力作用下移离基板201,带动环部件205的两个环部205a移离固定地安装的两个相对环部203,形成打开环以打开杠杆夹机构,以便存取活页纸。
图23-33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300。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300的结构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100大体上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凹部305e设置在远离杠杆手柄部的一侧,并且,杠杆本体317a与杠杆头部317b的接合部通过诸如铆钉的固定件323可转动地安装到凸起部309上,而辊子(抵靠部)319安装在杠杆头部317b的自由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300与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200相同或类似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加上200表示,并且省略对相同部件的描述。下面详细描述根据第三个实施例的操作。
在图24所示的杠杆夹机构闭合状态下,通过握住杠杆手柄部317c向下朝向基板转动杠杆317,可以使杠杆头部317b绕着固定件323从图24所示状态顺时针转动,导致安装到杠杆头部317b的自由端处的辊子319在环部件305的弯曲部305c上沿着远离杠杆手柄部317c的方向移动到凹部305e(即,从突起部305d移动到凹部305e),松开对连接部305b的压靠,从而使连接部305b在弹簧片325的向上推力作用下移离基板301,从而带动环部件305的两个环部305a移离固定地安装的两个相对环部303,形成打开环以打开杠杆夹机构,以便存取活页纸。
与此相反,在图27所示的杠杆夹机构打开状态下,通过握住杠杆手柄部317c向上远离基板301转动杠杆317,可以使杠杆头部317b绕着固定件323从图27所示状态逆时针转动,导致安装到杠杆头部317b的自由端处的辊子319沿着朝向杠杆手柄部317c的方向移离凹部305e(即,从凹部305e移动到突起部305d),克服弹簧片325的向上推力而将连接部305b压靠到基板301上,带动环部件305的两个环部305a一起移动到与两个相对环部303相接触的位置,如图27所示,形成闭合环以保持活页纸。
相对于现有的杠杆夹机构,根据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的杠杆夹机构由于在弯曲部205c,305c上设置了凹部205e,305e,因此从打开位置到闭合位置,杠杆手柄部217c,317c的翻转角度明显比现有的杠杆夹机构小,使得杠杆手柄部217c,317c不会与夹内的纸张造成干涉。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凹部205e,305e的深度被设置成使得突出部205d,305d的最高点与凹部205e,305e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制成环部件的钢丝的直径D(如图20B,20C,31B和31C所示)。另外,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凹部205e,305e的深度被设置成使得突出部205d,305d的最高点与凹部205e,305e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4.5mm。
另外,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杠杆夹机构的杠杆手柄部相对于杠杆本体的倾斜角度尽可能小以便于手柄翘得较低。
尽管以上通过非限制性的方式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变换和修改。例如,在杠杆的端部可以安装凸轮部以代替辊子。此外,还可以在相对的环部自由端设置凸出部和凹入部,以防止相互配合的环部脱开。这些变换和修改都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8)

1、一种杠杆夹机构,其包括:
扁平的基板;
相互平行地间隔开并且一端固定地安装到所述基板上的两个第一环部;
可动地安装在所述基板上的环部件,所述环部件包括相互间隔开并平行的两个第二环部,所述两个第二环部通过连接部连接成一体,所述连接部包括向着所述基板中心弯曲的弯曲部,所述弯曲部的中间部分向上突起形成突起部,所述两个第一环部与所述两个第二环部分别相互相对地设置,使得所述环部件移动时彼此相对的第一环部和第二环部可分别形成闭合环;
一端安装到所述基板上、其另一端抵靠所述环部件的弹性件,用于通过弹力将所述环部件推离所述基板;
从所述基板向上突起的凸起部;以及
可转动地安装到所述凸起部上以便与所述环部件接触的杠杆机构,所述杠杆机构用于使所述环部件压靠到或者移离所述基板,以闭合或者打开所述杠杆夹机构;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弯曲部上所述突起部的至少一侧形成凹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杠杆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的深度被设置成使得所述突出部的最高点与所述凹部的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制成所述环部件的钢丝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杠杆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机构包括杠杆、和安装到所述杠杆上并且可与所述环部件接触的抵靠部,并且,在闭合所述杠杆夹机构时,所述抵靠部从所述弯曲部上的凹部向所述突起部移动,在打开所述杠杆夹机构时,所述抵靠部从所述突起部向所述弯曲部上的凹部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杠杆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包括杠杆本体、从所述杠杆本体一端倾斜向上弯曲延伸的杠杆头部、以及从所述杠杆本体另一端向上延伸的杠杆手柄部,并且,所述杠杆机构被设置成通过向上远离基板转动所述手柄部而使所述抵靠部从所述突起部向所述弯曲部上的凹部移动从而打开杠杆夹机构、并通过向下朝着基板转动所述手柄部而使所述抵靠部从所述弯曲部上的凹部向所述突起部移动从而闭合杠杆夹机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杠杆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在所述杠杆头部的自由端可转动地安装到所述凸起部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杠杆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部安装在所述杠杆本体与所述杠杆头部的接合部处。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杠杆夹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起部上形成一个阻挡部,用于限制打开所述杠杆夹机构时所述杠杆头部的转动范围。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杠杆夹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起部上形成两个阻挡部,用于分别限制闭合所述杠杆夹机构时所述杠杆头部的转动范围、以及打开所述杠杆夹机构时所述杠杆头部的转动范围。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杠杆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部是凸轮部。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杠杆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部是辊子。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杠杆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是弹簧片。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杠杆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是弹簧丝。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杠杆夹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相互相对的环部中的一个环部的自由端上设置有凸部或者凹部,在两个相互相对的环部中的另一个环部的自由端上设置有相匹配的凹部或者凸部。
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杠杆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机构包括杠杆本体、从所述杠杆本体一端倾斜向上弯曲延伸的杠杆头部、从所述杠杆本体另一端向上延伸的杠杆手柄部、以及安装到所述杠杆上并且可与所述环部件接触的抵靠部,并且,所述杠杆机构被设置成通过向下朝向基板转动所述手柄部而使所述抵靠部从所述突起部向所述弯曲部上的凹部移动从而打开杠杆夹机构、并通过向上远离基板转动所述手柄部而使所述抵靠部从所述弯曲部上的凹部向所述突起部移动从而闭合杠杆夹机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杠杆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在所述杠杆本体与所述杠杆头部的接合部处可转动地安装到所述凸起部上,所述抵靠部安装在所述杠杆头部的自由端处。
16、一种杠杆夹机构,其包括:
扁平的基板;
相互平行地间隔开并且一端固定地安装到所述基板上的两个第一环部;
可动地安装在所述基板上的环部件,所述环部件包括相互间隔开并平行的两个第二环部,所述两个第二环部通过连接部连接成一体,所述连接部包括向着所述基板中心弯曲的弯曲部,所述弯曲部的中间部分向上突起形成突起部,所述两个第一环部与所述两个第二环部分别相互相对地设置,使得所述环部件移动时彼此相对的第一环部和第二环部可分别形成闭合环;
一端安装到所述基板上、其另一端抵靠所述环部件的弹性件,用于通过弹力将所述环部件推离所述基板;
从所述基板向上突起的凸起部;以及
可转动地安装到所述凸起部上以便与所述环部件接触的杠杆机构,所述杠杆机构用于使所述环部件压靠到或者移离所述基板,以闭合或者打开所述杠杆夹机构;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弯曲部上所述突起部的至少一侧形成凹部,并且,所述凹部的深度被设置成使得所述突出部的最高点与所述凹部的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4.5mm。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杠杆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机构包括杠杆、和安装到所述杠杆上并且可与所述环部件接触的抵靠部,并且,在闭合所述杠杆夹机构时,所述抵靠部从所述弯曲部上的凹部向所述突起部移动,在打开所述杠杆夹机构时,所述抵靠部从所述突起部向所述弯曲部上的凹部移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杠杆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包括杠杆本体、从所述杠杆本体一端倾斜向上弯曲延伸的杠杆头部、以及从所述杠杆本体另一端向上延伸的杠杆手柄部,并且,所述杠杆机构被设置成通过向上远离基板转动所述手柄部而使所述抵靠部从所述突起部向所述弯曲部上的凹部移动从而打开杠杆夹机构、并通过向下朝着基板转动所述手柄部而使所述抵靠部从所述弯曲部上的凹部向所述突起部移动从而闭合杠杆夹机构。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杠杆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在所述杠杆头部的自由端可转动地安装到所述凸起部上。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杠杆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部安装在所述杠杆本体与所述杠杆头部的接合部处。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杠杆夹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起部上形成一个阻挡部,用于限制打开所述杠杆夹机构时所述杠杆头部的转动范围。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杠杆夹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起部上形成两个阻挡部,用于分别限制闭合所述杠杆夹机构时所述杠杆头部的转动范围、以及打开所述杠杆夹机构时所述杠杆头部的转动范围。
23、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杠杆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部是凸轮部。
24、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杠杆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部是辊子。
25、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杠杆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是弹簧片。
26、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杠杆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是弹簧丝。
2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杠杆夹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相互相对的环部中的一个环部的自由端上设置有凸部或者凹部,在两个相互相对的环部中的另一个环部的自由端上设置有相匹配的凹部或者凸部。
2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杠杆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机构包括杠杆本体、从所述杠杆本体一端倾斜向上弯曲延伸的杠杆头部、从所述杠杆本体另一端向上延伸的杠杆手柄部、以及安装到所述杠杆上并且可与所述环部件接触的抵靠部,并且,所述杠杆机构被设置成通过向下朝向基板转动所述手柄部而使所述抵靠部从所述突起部向所述弯曲部上的凹部移动从而打开杠杆夹机构、并通过向上远离基板转动所述手柄部而使所述抵靠部从所述弯曲部上的凹部向所述突起部移动从而闭合杠杆夹机构。
CN 200620136976 2006-10-31 2006-10-31 杠杆夹机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098488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36976 CN200984881Y (zh) 2006-10-31 2006-10-31 杠杆夹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36976 CN200984881Y (zh) 2006-10-31 2006-10-31 杠杆夹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84881Y true CN200984881Y (zh) 2007-12-05

Family

ID=38914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136976 Expired - Lifetime CN200984881Y (zh) 2006-10-31 2006-10-31 杠杆夹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84881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2435B (zh) * 2006-10-31 2010-08-04 利高文具制造厂有限公司 杠杆夹机构
CN102099199A (zh) * 2008-07-23 2011-06-15 埃塞尔特莱茨两合公司 文件夹机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2435B (zh) * 2006-10-31 2010-08-04 利高文具制造厂有限公司 杠杆夹机构
CN102099199A (zh) * 2008-07-23 2011-06-15 埃塞尔特莱茨两合公司 文件夹机构
CN102099199B (zh) * 2008-07-23 2015-05-20 埃塞尔特莱茨两合公司 文件夹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68509A2 (en) Ring binder mechanism
KR20080030525A (ko) 활주 힌지판을 가지는 링 바인더 기구
KR20090023140A (ko) 중합체 하우징과 이동 바아를 구비한 링 바인더 기구
CA2531731A1 (en) A lever for a ring mechanism
CN200984881Y (zh) 杠杆夹机构
ZA200202005B (en) Device for retaining a stack of papers in a file.
TW200934670A (en) Folder binding device
CN101124097A (zh) 装订器
CN101767500A (zh) 环形装订夹机构的致动件
CN200977777Y (zh) 杠杆夹机构
CN101172435B (zh) 杠杆夹机构
WO2006070485A1 (ja) 書類等の綴じ具
US6045286A (en) Metal ring binder with auxiliary springs
US6981626B1 (en) Stapler with a leg-cutting device
EP1872967B1 (en) Binding fastener for files, binders, and others of that kind
CN101224683A (zh) 杠杆夹机构
JP4576385B2 (ja) バインダ機構
JP5123969B2 (ja) 綴じ具
CN200992042Y (zh) 杠杆夹机构
CN101125502A (zh) 杠杆夹机构
CN201049551Y (zh) 杠杆夹机构
CN101224685A (zh) 杠杆夹机构
PL207505B1 (pl) Mechanizm segregatorowy i segregator
JP4436277B2 (ja) 綴じ具
CN101954808A (zh) 杠杆夹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2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6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