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72530Y - 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72530Y
CN200972530Y CN 200620123636 CN200620123636U CN200972530Y CN 200972530 Y CN200972530 Y CN 200972530Y CN 200620123636 CN200620123636 CN 200620123636 CN 200620123636 U CN200620123636 U CN 200620123636U CN 200972530 Y CN200972530 Y CN 20097253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seat
load bearing
framework
magnet assembly
magnetic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12363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文仁
张吉龙
游桓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Gate Optical Inc
Original Assignee
PowerGate Optic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Gate Optical Inc filed Critical PowerGate Optical Inc
Priority to CN 20062012363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7253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7253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7253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包括有:一镜头承载座、一镜头容置在所述承载座中、一框架其是以可相互位移方式容纳有所述承载座、至少一磁性组件结合在承载座上、至少一线圈组件设在框架上且对应在磁性组件、以及至少两导磁组件分别位于承载座的前、后两侧。透过磁性组件所造成的磁场与线圈组件中电流的作用,所产生的作用力将可推动承载座,进一步带动镜头移动至适当的位置,完成对焦或变焦动作。另一方面,利用组装在承载座前、后两侧的导磁组件与组装在承载座上的磁性组件之间的吸力,可以将承载座固定在特定位置,即使将线圈组件的电流关闭,亦可将镜头稳定地固定住,节省功率的消耗,达到省电的目标。

Description

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驱动装置,特别涉及的是一种以电磁驱动装置作为动力源,来驱动一微小型镜头进行多段式位置切换运动的一种镜头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并有主张申请日为2006/1/27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第200610002684.4号案的国内优先权。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在一般的摄影装置1中,主要是由包括一镜头组11、以及一光感测组件12所组成。其中镜头组11可将被摄对象的反射影像光成像在光感测组件12上。由在如果镜头组11与光感测组件12间的距离为固定(亦即定焦镜头),则其仅能清晰呈现2-3公尺以外距离(Hyperfocal Distance)的物件。若欲拥有近拍功能,则必须利用一额外的镜头驱动装置来带动镜头组位移,以改变镜头组与光感测组件之间的距离,达到对焦(Focus)的目的。
而当镜头组具有光学变焦(Zoom)功能时,镜头组内部的多组镜群之间亦必须配合变焦倍率的改变,来产生相对应的位移。此时,所述的镜群位移亦需将驱动装置设计在镜头模块的中。
现有的两段式相机镜头对焦或变焦机构设计,其移动镜头组的机构设计是以采用手动方式为主,使用上较不方便。本实用新型将针对上述的缺点进行改善,将镜头的驱动方式由手动改为电磁驱动,同时缩小镜头驱动装置的体积,简化模块机构的设计,降低生产成本且改良组装制程,期能将此小型化的镜头驱动装置用在手机、笔记型计算机、PDA等产品的照相模块上。。
美国专利US 5150260、US 6392827、US 5220461以及US 5471100号等专利前案虽曾公开有若干镜头驱动装置的现有技术,然而这些专利前案均未曾公开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类似的技术特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其具有更小型化、机构更简单、省电性更佳等优点,且可以电磁驱动的方式带动镜头(镜群)移动,以达成多段对焦或变焦功能,进而提升小型化相机模块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利用组装在框架与底座上的若干导磁组件(轭铁)与组装在镜头承载座上的磁性组件(永久磁铁)之间的吸力,可以将镜头承载座固定在特定位置,即使将线圈组件的电流关闭,亦可将镜头稳定地固定住,节省功率的消耗,达到省电的目标。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了一种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是包括有:一镜头承载座(Lens Holder)、一镜头(Lens)容置在所述承载座中、一框架(Carriage)其是以可相互位移方式容纳有所述承载座、至少一磁性组件(Magnet)结合在承载座上、至少一线圈组件(Coil)设在框架上且对应在磁性组件、以及至少两导磁组件(Yoke)分别位于承载座的前、后两侧的预定位置处。透过磁性组件所造成的磁场与线圈组件中电流的作用,所产生的作用力将可推动承载座,进一步带动镜头移动至适当的位置,完成对焦或变焦动作。另一方面,利用组装在承载座前、后两侧的导磁组件与组装在承载座上的磁性组件之间的吸力,可以将承载座固定在特定位置,即使将线圈组件的电流关闭,亦可将镜头稳定地固定住,节省功率的消耗,达到省电的目标。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在承载座的前、后两侧面周缘更分别设置有一椎状斜面,且在框架上与所述两椎状斜面相对应的位置处是分别设置有一倾斜切面,当承载座受驱动而沿一轴向位移时,通过框架的倾斜切面可抵顶住承载座的椎状斜面而达到定位的效果,且承载座的椎状斜面与框架倾斜切面的配合抵靠也可使镜头的一中心线恰与所述轴向重迭而不致偏移。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磁性组件为将单一磁石进行两极充磁,使得在磁石同侧面的上、下两部分的极性分布相反。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组件为一平板线圈,其还包括有:以介电材质所构成的一基板、以及印刷在所述基板上的一金属线圈,所述基板是呈一矩形薄片状结构,且所述金属线圈是以类似矩形漩涡状方式螺旋绕设在基板的一表面上。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线圈组件是包括有至少两感应线圈,所述两感应线圈是分别缠绕在框架的外周缘,且两感应线圈的位置是恰分别对应在所述磁性组件的上、下两部分,此外,在同一时间时,所述两感应线圈被施加的电流方向为相反。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镜头对焦原理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在前侧视角的立体分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在后侧视角的立体分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中所述的磁性组件的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中所述的线圈组件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中所述的导磁组件与线圈组件及磁性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在前视方向的示意图;
图8为如图7所示的相对位置在侧视方向的示意图;
图9为如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其镜头位于第一位置时的A-A剖面图;
图10为如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其镜头位于第二位置时的A-A剖面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中所述的线圈组件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中所述的线圈组件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中所述的磁性组件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在前侧视角的立体分解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导磁组件与磁性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在前视方向的示意图;
图17为如图16所示的相对位置在侧视方向的示意图;
图18为如图1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其镜头位于第一位置时的B-B剖面图;
图19为如图1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其镜头位于第二位置时的B-B剖面图;
图20为如图1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其镜头位于第三位置时的B-B剖面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在前侧视角的立体分解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摄影装置;11~镜头组;12~光感测组件;20~镜头承载座;21~外环表面;22~外缘轮廓;23~穿孔;240、92~螺牙;24、25~椎状斜面;30、30a、30b、30c~框架;31~内缘轮廓;32、51~倾斜切面;40~底座;41、42、43、44~线圈组件;411~基板;412~金属线圈;45、45b、46、47、48~磁性组件;451、452~上、下部分;50、50c~底座;61、62、63~导磁件;71、71b、72~感应线圈;90~镜头;91~轴向;33、53~定位处。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至图10,其公开有将本实用新型的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其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在前侧视角的立体分解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在后侧视角的立体分解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中所述的磁性组件的较佳实施例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中所述的线圈组件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中所述的导磁组件与线圈组件及磁性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在前视方向的示意图。图8为如图7所示的相对位置在侧视方向的示意图。图9为如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其镜头位于第一位置时的A-A剖面图。图10为如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其镜头位于第二位置时的A-A剖面图。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是包括有:一镜头90(Lens)、一镜头承载座20(Lens Holder)、一框架30(Carriage)、一底座40(Base)、一电磁驱动机构(Electromagnetic DrivingMechanism)、以及一定位机构(Positioning Mechanism)。
所述镜头90是定义有一轴向91,其为所述镜头90用以聚光的一轴心方向。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镜头90可为一单镜群且不具变焦功能的镜头模块,或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镜头90也可以是可变焦镜头组中的其中的一透镜群。
所述承载座20为一中空环状结构且具有一外环表面21。承载座20在轴向91投影的一外缘轮廓22是呈多边形结构,且在承载座20中央设有一轴向贯穿孔23。在贯穿孔23与镜头90之间设有可对应锁合的螺牙240、92结构,以便将镜头90锁合、容置并固定在承载座20的贯穿孔23中。
所述承载座20是以可相对移动的方式套设在所述框架30内,而使承载座20可在框架30内沿着所述轴向91进行线性位移。在本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框架30为一中空结构且其在轴向91投影的一多边形内缘轮廓31是恰对应在承载座20的多边形外缘轮廓22。当将承载座20容纳在框架30中时,其两者的所述多边形的内、外轮廓31、22的配合,实质上是构成一线性导引机构(Linear GuidingMechanism),使得承载座20仅能在框架30内进行线性位移而无法旋转。
所述电磁驱动机构是连动在承载座20,以供驱动所述承载座20在框架30内进行沿所述轴向91的前、后方向的线性位移运动。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电磁驱动机构是包括有:至少一线圈组件41、42、43、44以及至少一磁性组件45、46、47、48所组成。在本实施例中,线圈组件与磁性组件的数量均各为四个,但其也可以是其它数目。所述些磁性组件45、46、47、48是以大致等距之间隔分布并嵌合在承载座20的外环表面21上,而各线圈组件41、42、43、44则是结合在框架30上且分别相对应(但不直接相互接触)在各磁性组件45、46、47、48的位置处。通过在线圈组件41、42、43、44上施加预定方向的电流,可与磁性组件45、46、47、48之间产生预定的互作用力而推动承载座20位移。
如图5所示,各磁性组件45、46、47、48是以永久磁铁所构成。以磁性组件45为例,其是通过将单一磁石进行两极充磁,使得在磁石同侧面的上、下两部分451、452的极性分布相反。例如,在磁性组件45朝向框架30的侧表面的上部分451为N极、且下部分452则为S极。相对地,磁性组件45在邻靠所述外环表面21的侧表面的上部分451则是S极,而下部分452则为N极。
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吾人亦可通过将两个永久磁铁451、452以上下迭置的方式结合以构成一上下两极磁铁组,各永久磁铁451、452所分别具有的相反两极性中,其中一极(例如磁铁451的S极与磁铁452的N极)是位于邻靠所述外环表面21的侧、而另一极性(例如磁铁451的N极与磁铁452的S极)则是位于朝向框架30的侧,并且,所述上下迭置的两个永久磁铁451、452其两者朝向框架30的侧的磁极(例如磁铁451的N极与磁铁452的S极)为相反。
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各线圈组件41、42、43、44均为一平板线圈。以线圈组件41为例,其还包括有:以介电材质所构成的一基板411、以及印刷在所述基板上的一金属线圈412。所述基板411是以介电材质所构成的一矩形薄片状结构,其尺寸大小是大致对应在具有相反极性的上、下两部分451、452的所述磁性组件45。并且,所述金属线圈412是以类似矩形漩涡状方式螺旋绕设在基板411的一表面上。当对所述平板线圈41(线圈组件)施加一预定方向的电流(直流电)时,在平板线圈41的上半部的电流方向会恰与平板线圈41下半部的电流方向相反。如此,恰可配合如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磁性组件45其上、下两半部451、452的极性相反的特性。而使本实用新型的平板线圈41的上、下半部可分别对磁性组件45的上、下两部分451、452均提供相同方向的推力,也就是实质上可提供几乎等同在两倍推力的效果,故可大幅提高驱动效能。
所述定位机构是设置在框架30及底座50上,可使承载座20在进行轴向91位移时可受到所述定位机构的引导而被定位于一第一位置(前侧端位置)与一第二位置(后侧端位置)的其中的一。如图3及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机构是包括有:至少两导磁件61、62、设置在承载座20在轴向上的前、后两侧面周缘的两椎状斜面24、25、以及分别位于框架30与底座50上且与所述两椎状斜面24、25相对应配合的两倾斜切面32、51。
请参阅图7与图8,并配合图3与图4所示。所述至少两导磁件61、62为以轭铁片所构成的扁平环状结构,其中的一导磁件61(轭铁片)是嵌合在框架30的前侧端且朝向承载座20的一内周缘处,而使所述导磁件61(轭铁片)实质上是位于承载座20在轴向91上的前侧端(也就是第一位置)。而另一导磁件62(轭铁片)则是嵌合在底座50朝向承载座20的一内周缘处,因此是位于承载座20在轴向91上的后侧端(也就是第二位置)。如图9所示,并搭配图8的示意图,当承载座20受到电磁驱动机构(包括磁性组件45~48与线圈组件41~44)的驱动而位移到前侧端的导磁件61附近时,位于承载座20上的磁性组件45~48将被吸引且定位于所述前侧端导磁件61的第一位置处。如图10所示,并搭配图8的示意图,当施加在线圈组件41~44上的电流方向相反时,承载座20将受相反推力的驱动而位移到后侧端的导磁件62附近,并使磁性组件45~48被导磁件62所吸引且定位于所述后侧端第二位置处,而达到两段式切换镜头位置的目的。此外,通过导磁件61、62与磁性组件45~48之间的吸力,即使将线圈组件41~44的电流关闭,亦可将镜头90稳定地固定住,以节省功率的消耗,而达到省电的目标。
如图9与图10所示,并请搭配图3与图4内容,所述设置在承载座20在轴向91上的前、后两侧面周缘的两椎状斜面24、25、以及分别位于框架30与底座50上且与所述两椎状斜面24、25相对应配合的两倾斜切面32、51,可在当承载座20受驱动而沿轴向91位移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通过框架30与底座50上所设置的倾斜切面32、51可抵顶住承载座20的椎状斜面24、25而达到定位的效果,且承载座20的椎状斜面24、25与各倾斜切面32、51的配合抵靠也可使镜头90的一中心线恰与所述轴向91重迭而不致偏移。
请参阅图11,其为本实用新型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中所述的线圈组件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示意图。其中,所述至少一线圈组件是包括有至少两感应线圈71、72,所述两感应线圈71、72是分别缠绕在框架30a的外周缘,且两感应线圈71、72的位置是恰分别对应在各磁性组件45的上、下两部分451、452。此外,在同一时间时,所述两感应线圈71、72被施加的电流方向为相反(或者,将所述两感应线圈71、72所缠绕的方向相反也可达到相同效果)。如此,恰可配合本实用新型磁性组件45~48其上、下两半部451、452的极性相反的特性,而使本实用新型的两感应线圈71、72可分别对磁性组件45~48的上、下两部分451、452均提供相同方向的推力,也就是实质上可提供几乎等同在两倍推力的效果,故可大幅提高驱动效能。
请参阅图12及图13,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中所述的线圈组件与磁性组件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示意图。在本第三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组件仅具有单一组感应线圈71b其以一预定方向缠绕在框架30b的外周缘。并且,所述磁性组件45b是仅为一单极磁石其朝向框架30b的侧表面的极性(例如图13中的S极)、与邻靠承载座外环表面(此图未编号)的侧表面的极性(例如图13中的N极)为相反。如此,还是可以达到驱动承载座位移的目的。
请参阅图14与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视图、与立体分解视图。由在图14与图15的本实用新型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其大体上与图2所示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类似,故相同的组件与结构以下将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4与图15,并配合图16与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镜头驱动装置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本第二较佳实施例除了前述位于承载座20前、后端的两导磁件61、62以外,更额外增加一扁平框形的导磁件63其是位于两导磁件61、62之间的一中央位置。如图15至图17所示,其中的一导磁件61(轭铁片)是嵌合在框架30c的前侧端且朝向承载座20的一内周缘处,而使所述导磁件61(轭铁片)实质上是位于承载座20在轴向91上的前侧端(也就是第一位置)。还有一导磁件62(轭铁片)是嵌合在底座50c朝向承载座20的一内周缘处,因此是位于承载座20在轴向91上的后侧端(也就是第二位置)。而额外新增的所述框形导磁件63(轭铁片)则是嵌合在框架30c与底座50c接合面的各别定位处33、53上,所述框形导磁件63恰将所述镜头承载座20上的磁性组件45~48呈圈状框围(但不相互接触),且是位于所述承载座20在轴向91上的所述两导磁件61、62位置之间的中央处(也就是第三位置)。
如图18所示,并搭配图17的示意图,当承载座20受到电磁驱动机构(包括磁性组件45~48与感应线圈71、72)的驱动而位移到前侧端的导磁件61附近时,位于承载座20上的磁性组件45~48将被吸引且定位于所述前侧端导磁件61的第一位置处。
如图19所示,并搭配图17的示意图,当施加相反的电流方向时,承载座20将受感应线圈71、72的相反推力的驱动而位移到后侧端的导磁件62附近,并使磁性组件45~48被导磁件62所吸引且定位于所述后侧端第二位置处。
如图20所示,并搭配图17的示意图,当施加在感应线圈71、72上的电流相反,将使得感应线圈71是对承载座20上的磁性组件45~48提供朝下的推力、同时感应线圈72是对磁性组件45~48提供朝上的推力。如此一来,承载座20将受两感应线圈71、72的不同方向推力而移动到两导磁件61、62之间的正中央位置。在是,将使磁性组件45~48被位于中央位置的框形导磁件63所吸引,并且定位于位于第一与第二位置的中央的第三位置处,而达到在原两段式切换位置之间更多一中段镜头位置,成为三段式切换镜头位置,达到对焦效果更细致与成像质量更好的目的。此外,通过导磁件61、62以及框形导磁件63与磁性组件45~48之间的吸力,即使将感应线圈71、72的电流关闭,亦可将镜头90稳定地固定住,以节省功率的消耗,而达到省电的目标。
请参阅图2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视图。由在图21的本实用新型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其大体上与图15所示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类似,故相同的组件与结构以下将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较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不同点在于,如图21所示的第三较佳实施例中,并无设置位于前、后端位置的两导磁件,而仅有设置单一个位于中央的所述框形导磁件63。所述框形导磁件63(轭铁片)同样是嵌合在框架30c与底座50c接合面上所设的各别定位处33、53上,而同样可以提供三段式的切换镜头位置功能。只是,当感应线圈71、71b、72停止输入电流时,所述承载座20将被框形导磁件63所吸引而沿所述轴向91自动位移至所述框形导磁件63位置处(即中央位置处)。
唯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不应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可应用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内容所界定技术精神及其均等变化所含括的范围为主。即大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及修饰,仍将不失本实用新型的要义所在,亦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故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状况。

Claims (15)

1.一种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
一承载座,其是用以承载一镜头,且所述镜头是定义有一轴向;
一框架,所述承载座是以可相对移动的方式套设在所述框架内,而使承载座可在框架内沿着所述轴向进行线性位移;
一电磁驱动机构,包括有至少一线圈组件以及至少一磁性组件,所述线圈组件与磁性组件两者的位置是相互对应但不直接相互接触,其中,所述线圈组件与磁性组件的其中的一是设置在承载座上、另一则是设置在框架上,通过在线圈组件上施加预定方向的电流,可使线圈组件与磁性组件之间产生预定的互作用力而推动承载座位移;以及,
一定位机构,设置在框架上,可使承载座在进行轴向位移时可受到所述定位机构的引导而被定位于至少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的其中之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座为一中空环状结构且具有一外环表面,所述磁性组件是结合在承载座的所述外环表面上,而所述线圈组件则是结合在框架上且相对应在磁性组件的位置处;
所述磁性组件为将单一磁石进行两极充磁,使得在磁石同侧面的上、下两部分的极性分布相反,通过此,所述磁性组件在朝向框架的侧的上、下两部分磁极为相反;
所述承载座在轴向投影的一外缘轮廓是呈多边形结构,且在承载座中央设有一轴向贯穿孔以供容置所述镜头,并且,所述至少一磁性组件是以大致等距之间隔分布并嵌合在承载座的外环表面上;
所述框架为一中空结构且其在轴向投影的一多边形内缘轮廓是恰对应在承载座的多边形外缘轮廓,所述多边形的内、外轮廓的配合实质上是构成一导引机构,使承载座仅能在框架内进行线性位移而无法旋转;
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有至少两导磁件,分别位于承载座在轴向上的前、后两侧且对应在所述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处,当承载座受到电磁驱动机构的驱动而位移到其中的一导磁件附近时,位于承载座上的磁性组件将被吸引且定位于所述导磁件的位置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为一平板线圈,其还包括有:以介电材质所构成的一基板、以及印刷在所述基板上的一金属线圈,所述基板是呈一矩形薄片状结构,且所述金属线圈是以类似矩形漩涡状方式螺旋绕设在基板的一表面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线圈组件是包括有至少两感应线圈,所述两感应线圈是分别缠绕在框架的外周缘,且两感应线圈的位置是恰分别对应在所述磁性组件的上、下两部分,此外,在同一时间时,所述两感应线圈被施加的电流方向为相反。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有一框形的导磁件,其是以轭铁片所构成的扁平框形结构且是大致位于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之间的一中央位置处,使承载座可选择被位于所述中央位置的所述框形的导磁件所吸引与定位。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有:设置在承载座在轴向上的前、后两侧面周缘的两椎状斜面、以及位于框架上且与所述两椎状斜面相对应配合的两倾斜切面。
7.一种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承载座,其是用以承载一镜头,且所述镜头是定义有一轴向;
一框架,所述承载座是以可相对移动的方式套设在所述框架内,而使承载座可在框架内沿着所述轴向进行线性位移;
至少一磁性组件,结合在承载座的一外环表面上;以及,
至少一线圈组件,结合在框架上且相对应在磁性组件的位置处,通过在线圈组件上施加预定方向的电流,可使线圈组件与磁性组件之间产生预定的互作用力以推动承载座位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座在轴向投影的一外缘轮廓是呈多边形结构,且在承载座中央设有一轴向贯穿孔以供容置所述镜头,并且,所述至少一磁性组件是以大致等距之间隔分布并嵌合在承载座的外环表面上;
所述框架为一中空结构且其在轴向投影的一多边形内缘轮廓是恰对应在承载座的多边形外缘轮廓,所述多边形的内、外轮廓的配合实质上是构成一导引机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为一平板线圈,其还包括有:以介电材质所构成的一基板、以及印刷在所述基板上的一金属线圈,所述基板是呈一矩形薄片状结构,且所述金属线圈是以类似矩形漩涡状方式螺旋绕设在基板的一表面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线圈组件是包括有至少两感应线圈,所述两感应线圈是分别缠绕在框架的一外周缘,且两感应线圈的位置是恰分别对应在所述磁性组件的上、下两部分,此外,在同一时间时,所述两感应线圈被施加的电流方向为相反。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驱动装置还包括有一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是包括有:
至少两导磁件,至少位于承载座在轴向上的前、后两侧,当承载座受到电磁驱动机构的驱动而位移到其中的一导磁件附近时,位于承载座上的磁性组件将被吸引且定位于所述导磁件的位置处;
设置在承载座在轴向上的前、后两侧面周缘的两椎状斜面;以及
位于框架上且与所述两椎状斜面相对应配合的两倾斜切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框形的导磁件,其是以轭铁片所构成的扁平框形结构且是大致位于所述承载座的一中央位置附近,使承载座可选择被位于所述中央位置的所述框形的导磁件所吸引与定位。
13.一种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承载座,其是用以承载一镜头,且所述镜头是定义有一轴向;
一框架,所述承载座是以可相对移动的方式套设在所述框架内,而使承载座可在框架内沿着所述轴向进行线性位移;
一底座,其是可与所述框架相结合而成为一互通的中空结构;
一电磁驱动机构,包括有设在承载座上的至少一磁性组件、以及设在框架上的至少一线圈组件;以及,
一定位机构,其至少包括有一框形的导磁件,所述框形的导磁件是夹置在框架与底座两者的结合面且大致位于承载座的一中央位置处,所述框形的导磁件恰可将所述承载座上的磁性组件呈圈状框围但不相互接触。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有:设置在承载座在轴向上的前、后两侧面周缘的两椎状斜面、以及位于框架上且与所述两椎状斜面相对应配合的两倾斜切面。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除了所述框形的导磁件的外是还包括有两导磁件,分别位于承载座在轴向上的前、后两侧,当承载座受到电磁驱动机构的驱动而位移到其中的一导磁件附近时,位于承载座上的磁性组件将被导磁件吸引且定位于所述导磁件的位置处。
CN 200620123636 2006-01-27 2006-07-10 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097253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23636 CN200972530Y (zh) 2006-01-27 2006-07-10 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02684.4 2006-01-27
CN200610002684 2006-01-27
CN 200620123636 CN200972530Y (zh) 2006-01-27 2006-07-10 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72530Y true CN200972530Y (zh) 2007-11-07

Family

ID=38883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123636 Expired - Lifetime CN200972530Y (zh) 2006-01-27 2006-07-10 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72530Y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0534B (zh) * 2008-02-29 2012-11-07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装置
TWI422956B (zh) * 2008-04-28 2014-01-11 Johnson Electric Shenzhen Ltd 鏡頭驅動裝置
TWI424255B (zh) * 2008-04-29 2014-01-21 Johnson Electric Shenzhen Ltd 鏡頭驅動裝置
TWI424254B (zh) * 2008-04-29 2014-01-21 Johnson Electric Shenzhen Ltd 鏡頭驅動裝置
CN107918180A (zh) * 2016-10-07 2018-04-17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驱动机构
CN112367442A (zh) * 2020-10-29 2021-02-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影镜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0534B (zh) * 2008-02-29 2012-11-07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装置
TWI422956B (zh) * 2008-04-28 2014-01-11 Johnson Electric Shenzhen Ltd 鏡頭驅動裝置
TWI424255B (zh) * 2008-04-29 2014-01-21 Johnson Electric Shenzhen Ltd 鏡頭驅動裝置
TWI424254B (zh) * 2008-04-29 2014-01-21 Johnson Electric Shenzhen Ltd 鏡頭驅動裝置
CN107918180A (zh) * 2016-10-07 2018-04-17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驱动机构
CN107918180B (zh) * 2016-10-07 2021-05-04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驱动机构
CN112367442A (zh) * 2020-10-29 2021-02-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影镜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2367442B (zh) * 2020-10-29 2022-07-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影镜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24051B2 (en) Aperture module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CN200972530Y (zh) 微小型多段式镜头驱动装置
US7505219B2 (en) Multi-stage lens driving device
CN1203362C (zh) 图象模块
US20130141541A1 (en) Compact camera actuator and compact stereo-scopic image photographing device
US8731390B2 (en)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for digital cameras
US20160370601A1 (en)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for digital cameras
US7158316B2 (en) Suspension apparatus for auto-focus lens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TWI288258B (en) Auto-focusing device for lens
US20110169920A1 (en) Small stereoscopic image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KR101308621B1 (ko) 소형 카메라용 액츄에이터
CN204741393U (zh) 一种抗磁干扰光学防抖音圈马达
JP2021509967A (ja) 駆動機構、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JP2018120072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881068A (zh) 镜头自动对焦装置
US20110013289A1 (en) Driver
CN216351589U (zh) 相机模块
KR101158222B1 (ko) 렌즈 구동 모듈
CN207908846U (zh) 光学防抖音圈马达
CN1559102A (zh) 往复运动式直线运动执行装置
CN103529534A (zh) 光学镜头组件
CN1499230A (zh) 光开关
CN2909295Y (zh) 电磁制动微型镜头装置
KR101847433B1 (ko) 렌즈 구동장치
CN108810389B (zh) 双摄像头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10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