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61499Y - 消声器 - Google Patents

消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61499Y
CN200961499Y CN 200620124814 CN200620124814U CN200961499Y CN 200961499 Y CN200961499 Y CN 200961499Y CN 200620124814 CN200620124814 CN 200620124814 CN 200620124814 U CN200620124814 U CN 200620124814U CN 200961499 Y CN200961499 Y CN 20096149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lapboard
buffer cell
exhaust
outle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12481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窦振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NGTE'AN PUMP INDUSTRY Co Ltd CHANGZHOU
Original Assignee
FENGTE'AN PUMP INDUSTRY Co Ltd CHANGZH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NGTE'AN PUMP INDUSTRY Co Ltd CHANGZHOU filed Critical FENGTE'AN PUMP INDUSTRY Co Ltd CHANGZHOU
Priority to CN 20062012481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6149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6149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6149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p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气动机械的消声器,它包括外壳、带进气管的下盖、带排气管的上盖和弯管,还具有上隔板和下隔板,上隔板和下隔板将外壳、上盖及下盖构成的内腔分隔成进气缓冲室、中间缓冲室和排气缓冲室,下隔板上开有通孔,弯管的管脚固定于通孔处,管脚的进气口连通进气缓冲室,弯管的管身位于中间缓冲室且管身开有排气孔,上隔板上开有贯通中间缓冲室和排气缓冲室的通孔。本实用新型消声效果好,不易产生结冰堵塞现象,功率损耗很小,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Description

消声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消除排气脉冲动能的消声器。尤其适用于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气动设备,例如矿用风动潜水泵。
背景技术
现有矿用气动设备用的消声器一般采用小孔群排气消声技术或扩张室消声技术,或采用阻性和抗性复合消声原理工作。这类消声器在矿山、井下等工况恶劣的现场均不能达到国内外有关标准的要求,消声效果差,例如,美国矿山安全与健康局在2000年9月13日颁布实施的“新噪音控制”标准,就规定将矿山接触噪音控制在85分贝以下,而现有的消声器无法满足,这已严重影响到现场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此外,现有的消声器工作时易产生结冰堵塞现象,功率损耗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声效果好且不易产生结冰堵塞现象的消声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消声器,包括外壳、带进气管的下盖、带排气管的上盖和弯管,还具有上隔板和下隔板,上隔板和下隔板将外壳、上盖及下盖构成的内腔分隔成进气缓冲室、中间缓冲室和排气缓冲室,下隔板上开有通孔,弯管的管脚固定于通孔处,管脚的进气口连通进气缓冲室,弯管的管身位于中间缓冲室且管身开有排气孔,上隔板上开有贯通中间缓冲室和排气缓冲室的通孔。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消声器,包括外壳、带进气管的下盖、带排气管的上盖和弯管,还具有上隔板和下隔板,上隔板和下隔板将外壳、上盖及下盖构成的内腔分隔成进气缓冲室、中间缓冲室和排气缓冲室,下隔板上开有通孔,弯管至少有一对,每个弯管的一个管脚固定于通孔处,另一个管脚位于中间缓冲室内,弯管的进气口连通进气缓冲室,每对弯管的出气口相对,上隔板上开有贯通中间缓冲室和排气缓冲室的通孔。
采用上述第一种结构后,由于下隔板上开有通孔,弯管的管脚固定于通孔处,管脚的进气口连通进气缓冲室,弯管的管身位于中间缓冲室且管身开有排气孔,上隔板上开有贯通中间缓冲室和排气缓冲室的通孔,这样,就会主动引导排气噪声气流从弯管两端进入弯管,在弯管内产生基本相等的反方向气流,该反方向气流发生对撞,从而使噪声气流频率和振幅大幅度互相抵消并降低,因此消声效果好;还由于采用了进气缓冲室、弯管、中间缓冲室和排气缓冲室等结构,逐级通流截面积均大于消声器进气管截面积,克服了以往难以解决的结冰堵塞现象,并且功率损耗很小;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特点。
采用上述第二种结构后,由于下隔板上开有通孔,弯管至少有一对,每个弯管的一个管脚固定于通孔处,另一个管脚位于中间缓冲室内,弯管的进气口连通进气缓冲室,每对弯管的出气口相对,上隔板上开有贯通中间缓冲室和排气缓冲室的通孔,这样,就会主动引导排气噪声气流从每对弯管的进气口进入弯管,在每对弯管内产生基本相等的气流,该气流在每对弯管的出气口发生对撞,从而使噪声气流频率和振幅大幅度互相抵消并降低,因此消声效果好;还由于采用了进气缓冲室、弯管、中间缓冲室和排气缓冲室等结构,逐级通流截面积均大于消声器进气管截面积,克服了以往难以解决的结冰堵塞现象,并且功率损耗很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消声器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沿B-B线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上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排气管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中的弯管和下隔板的组装立体图;
图7是图6的C向局部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一种消声器,包括外壳6、带进气管9的下盖8、带排气管1的上盖2和弯管5,还具有上隔板4和下隔板7,上隔板4和下隔板7将外壳6、上盖2及下盖8构成的内腔分隔成进气缓冲室10、中间缓冲室11和排气缓冲室12,下隔板7上开有通孔7-1,弯管5的管脚5-1固定于通孔7-1处,管脚5-1的进气口5-2连通进气缓冲室10,弯管5的管身位于中间缓冲室11且管身开有排气孔5-3,上隔板4上开有贯通中间缓冲室11和排气缓冲室12的通孔4-1。
如图1、2所示,弯管5是U型管,U型管有三个,在下隔板7上呈叠加交叉布置,且U型管的排气孔5-3位于U型管的弧顶部位下侧且孔口朝下。弯管5也可以是弧形管或其它形式的弯管。U型管数量不局限于三个,可根据排气噪声气流大小而调整。若干个U型管在下隔板7上也可以呈平行布置。
如图1、2、3所示,为了增加噪声气流的对撞机会,进一步提高消声效果,下隔板7中部具有向上突起的弧形面7-2。
如图1、5所示,排气管1的进口端部设有排气管封板3,排气管封板3上开有贯通排气缓冲室12和排气管1内腔的排气孔3-1。
如图1所示,排气管1进口部有一段管身伸在排气缓冲室12内,该段管身的管壁上开有若干贯通排气缓冲室12和排气管1内腔的排气孔1-1。
如图6、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中的弯管5和下隔板7的组装立体图,弯管5是由两根U型管交叉成一体,呈X形状,弯管5的排气孔5-3位于交叉处下侧且孔口朝下。
如图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一种消声器,包括外壳6、带进气管9的下盖8、带排气管1的上盖2和弯管5,还具有上隔板4和下隔板7,上隔板4和下隔板7将外壳6、上盖2及下盖8构成的内腔分隔成进气缓冲室10、中间缓冲室11和排气缓冲室12,下隔板7上开有通孔7-1,弯管5至少有一对,每个弯管5的一个管脚5-1固定于通孔7-1处,另一个管脚5-1位于中间缓冲室11内,弯管5的进气口5-2连通进气缓冲室10,每对弯管5的出气口5-4相对,上隔板4上开有贯通中间缓冲室11和排气缓冲室12的通孔4-1。
如图8所示,下隔板7中部具有向上突起的弧形面7-2。
如图8所示,排气管1的进口端部设有排气管封板3,排气管封板3上开有贯通排气缓冲室12和排气管1内腔的排气孔3-1。
如图8所示,排气管1进口部有一段管身伸在排气缓冲室12内,该段管身的管壁上开有若干贯通排气缓冲室12和排气管1内腔的排气孔1-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消声器工作时,排气噪声气流经进气管9进入进气缓冲室10冲击下隔板7的弧形面7-2,气流返回时引起气流对撞,扩散的气流经进气口5-2进入U型管内,产生相反方向基本相等的气流对撞,使噪声气流频率和振幅大幅度互相抵消和降低;然后,气流从U型管的排气孔5-3中向下扩散、膨胀,在中间缓冲室11内又产生相互交叉干涉,再次碰撞,经下隔板7的弧形面7-2反射,气流能量被外壳6吸收而衰减;接着,气流返回向上从上隔板4的通孔4-1中进入排气缓冲室12,经排气管封板3的排气孔3-1和排气管1的若干排气孔1-1进入排气管1内腔,无压匀速地排放入大气中,本实用新型可使噪声降至75分贝以下。
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以压缩空气动力的容积式和透平式两大类气动马达及配套设备上。如凿岩机,叶片式风动潜水泵,透平式涡轮风动潜水泵,以及各种气动工具。也可用于各种机动车辆上。

Claims (10)

1、一种消声器,包括外壳(6)、带进气管(9)的下盖(8)、带排气管(1)的上盖(2)和弯管(5),其特征在于:
a、还具有上隔板(4)和下隔板(7),上隔板(4)和下隔板(7)将外壳(6)、上盖(2)及下盖(8)构成的内腔分隔成进气缓冲室(10)、中间缓冲室(11)和排气缓冲室(12),
b、下隔板(7)上开有通孔(7-1),弯管(5)的管脚(5-1)固定于通孔(7-1)处,管脚(5-1)的进气口(5-2)连通进气缓冲室(10),弯管(5)的管身位于中间缓冲室(11)且管身开有排气孔(5-3),
c、上隔板(4)上开有贯通中间缓冲室(11)和排气缓冲室(12)的通孔(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弯管(5)是U型管,U型管有三个,在下隔板(7)上呈叠加交叉布置,且U型管的排气孔(5-3)位于U型管的弧顶部位下侧且孔口朝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下隔板(7)中部具有向上突起的弧形面(7-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排气管(1)的进口端部设有排气管封板(3),排气管封板(3)上开有贯通排气缓冲室(12)和排气管(1)内腔的排气孔(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排气管(1)进口部有一段管身伸在排气缓冲室(12)内,该段管身的管壁上开有若干贯通排气缓冲室(12)和排气管(1)内腔的排气孔(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弯管(5)是由两根U型管交叉成一体,呈X形状,弯管(5)的排气孔(5-3)位于交叉处下侧且孔口朝下。
7、一种消声器,包括外壳(6)、带进气管(9)的下盖(8)、带排气管(1)的上盖(2)和弯管(5),其特征在于:
a、还具有上隔板(4)和下隔板(7),上隔板(4)和下隔板(7)将外壳(6)、上盖(2)及下盖(8)构成的内腔分隔成进气缓冲室(10)、中间缓冲室(11)和排气缓冲室(12),
b、下隔板(7)上开有通孔(7-1),弯管(5)至少有一对,每个弯管(5)的一个管脚(5-1)固定于通孔(7-1)处,另一个管脚(5-1)位于中间缓冲室(11)内,弯管(5)的进气口(5-2)连通进气缓冲室(10),每对弯管(5)的出气口(5-4)相对,
c、上隔板(4)上开有贯通中间缓冲室(11)和排气缓冲室(12)的通孔(4-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下隔板(7)中部具有向上突起的弧形面(7-2)。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排气管(1)的进口端部设有排气管封板(3),排气管封板(3)上开有贯通排气缓冲室(12)和排气管(1)内腔的排气孔(3-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排气管(1)进口部有一段管身伸在排气缓冲室(12)内,该段管身的管壁上开有若干贯通排气缓冲室(12)和排气管(1)内腔的排气孔(1-1)。
CN 200620124814 2006-10-30 2006-10-30 消声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096149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24814 CN200961499Y (zh) 2006-10-30 2006-10-30 消声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24814 CN200961499Y (zh) 2006-10-30 2006-10-30 消声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61499Y true CN200961499Y (zh) 2007-10-17

Family

ID=38798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124814 Expired - Lifetime CN200961499Y (zh) 2006-10-30 2006-10-30 消声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61499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4325C (zh) * 2006-10-30 2008-10-08 常州风特安泵业有限公司 消声器
CN101725390B (zh) * 2009-12-24 2012-09-05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摩托车排气消声器
CN104420942A (zh) * 2013-08-30 2015-03-18 陕西合阳风动工具有限责任公司 矿用气动潜水泵消声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4325C (zh) * 2006-10-30 2008-10-08 常州风特安泵业有限公司 消声器
CN101725390B (zh) * 2009-12-24 2012-09-05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摩托车排气消声器
CN104420942A (zh) * 2013-08-30 2015-03-18 陕西合阳风动工具有限责任公司 矿用气动潜水泵消声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44971A (zh) 消声器
CN203441795U (zh) 一种海洋钻井平台换气降噪装置
CN200961499Y (zh) 消声器
CN206320013U (zh) 一种全封闭往复式压缩机用气缸座
CN201003493Y (zh) 风屏式消音器
CN204627718U (zh) 一种发动机消音器
CN201916031U (zh) 湿式真空泵消音器
CN2830716Y (zh) 罗茨鼓风机
CN107687410A (zh) 一种隔音效果良好的排气消音盖
CN1858412A (zh) 排气管截面积可变的内燃机排气消声器
CN2498518Y (zh) 消声式分体吸油烟机
CN204663641U (zh) 消音排气软管及其柴油发电机
CN202852784U (zh) 蒸汽排放消声器
CN207131468U (zh) 一种双回流对冲式回压汽车排气消音器
CN2911269Y (zh) 一种新型排风机
CN2816368Y (zh) 一种轿车用汽油机二级消声器
CN204926785U (zh) 一种消音装置
CN204627994U (zh) 一种罐车降噪消声器
CN2818806Y (zh) 汽车内燃机排气消声器
CN220656973U (zh) 变压吸附式干燥机
CN201568114U (zh) 新型环保消声器
CN204677270U (zh) 一种高效率降噪的四轮车发动机降噪消音器
CN2682211Y (zh) 一种穿孔管消声器
CN203384008U (zh) 一种真空排风复合消声器
CN2816369Y (zh) 一种内燃机排气消声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81008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