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59439Y - 双层式连接器的核心模组 - Google Patents

双层式连接器的核心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59439Y
CN200959439Y CNU2006201242808U CN200620124280U CN200959439Y CN 200959439 Y CN200959439 Y CN 200959439Y CN U2006201242808 U CNU2006201242808 U CN U2006201242808U CN 200620124280 U CN200620124280 U CN 200620124280U CN 200959439 Y CN200959439 Y CN 20095943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slot
core module
connecting seat
seve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62012428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禄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NKANG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NKA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NKANG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NKA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62012428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5943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5943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5943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双层式连接器的核心模组,是针对现有核心模组的两组线圈互相干扰而影响通讯质量所设计,其包括一弹性片组、一固定于弹性片组一侧的转接电路板、固定于转接电路板的二片侧电路板、一设于二侧电路板之间的线圈座、一安装于线圈座其中一端的接脚座,于线圈座两侧分别设一凹入的容室,以在两容室内分别设一组线圈,故两组线圈借由两容室之间的板体阻隔而不互相干扰,又接脚座上设有数个凹入的插槽,于各插槽内分别插置一包括横向边与纵向边的接脚,而所述线圈座的端部设有相应插置于插槽内的接脚压板,以将各接脚压制固定,再将线圈的线缠绕于指定的接脚上。本实用新型可避免线圈相互干扰,以提升通讯质量。

Description

双层式连接器的核心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路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避免线圈相互干扰,以提升通讯质量的双层式连接器的核心模组。
背景技术
RJ45/RJ11/RJ12系列连接器,是目前广泛见诸于各式网络的连接接口,其作用只在信号的转接,但仍须考虑串音、噪声干扰问题,又,现有的连接器大抵包括一核心模组、供核心模组插置的外壳、以及包覆于外壳外周侧的金属罩壳,如图11、图12所示即为一种双层式连接器的核心模组60,其包括一弹性片组61、一供弹性片组61插接的转接电路板62、电连接于转接电路板62一侧的两个侧电路板63、64、以及一电连接于两个侧电路板63、64一端的底板65,该底板65与弹性片组61分别位于侧电路板63、64的相互垂直侧边,并且在该底板65上设有数个接脚650,以与外部连接。
该弹性片组61上设有两组弹性片610、610A,以分别供二个通讯的接头插接。由图5所示可知,在两侧电路板63、64相向一侧分别设有数个呈矩阵排列的线圈630、640,而分属于不同侧电路板63、64的线圈630、640之间以一塑料薄片66隔开。
然而,纵使借由该塑料薄片66将两组线圈630、640隔开,仍然因为线圈630、640太接近而使磁场相互干扰,影响通讯质量。
故现有双层式连接器的核心模组实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双层式连接器的核心模组,可避免线圈相互干扰,以提升通讯质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层式连接器的核心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弹性片组,该弹性片组的一端设有二排弹性片,另一端则插接于一转接电路板上;二片侧电路板,是设于转接电路板远离弹性片组一侧,该二片侧电路板分别与转接电路板电连接,在侧电路板的其中一端设有数个缠线柱插孔,相对端设有数个接脚插孔;一线圈座,是设于二片侧电路板之间,其朝向侧电路板该两侧分别设有一凹入且不相通的容室,在容室内分别设有数个线圈,在容室的一侧突设有数个插置于所述缠线柱插孔内的缠线柱,各线圈的线即缠绕于相应的缠线柱上,而该线圈座远离缠线柱一端设有数个接脚压板;一接脚座,是设于线圈座具有接脚压板一端,接脚座上凹设有数个供接脚压板插置的插槽,在各插槽内分别插置一包括横向边与纵向边的接脚,接脚的横向边顶面并且被接脚压板压制,横向边的自由端突出于接脚座侧边,并且插置于侧电路板的接脚插孔,接脚的纵向边则突出于接脚座相对于线圈座一端,所述线圈的线亦缠绕于指定的接脚上。
前述的双层式连接器的核心模组,其中接脚座的插槽有两种不同深度,分别界定为深插槽、浅插槽,并且深插槽与浅插槽依次间隔设置,而设于二片侧电路板的接脚插孔亦相应设为二排。
前述的双层式连接器的核心模组,其中接脚座的两侧边分别设有一排所述的深插槽及浅插槽,并且两排插槽不相通,另于接脚座上凹设有数个位于两排插槽之间的插孔;所述插置于深插槽内的接脚压板界定为长接脚压板,插置于浅插槽内的接脚压板界定为短接脚压板,又于线圈座上突设有数个相应插置于插孔当中的插柱。
前述的双层式连接器的核心模组,其中各长接脚压板以及短接脚压板朝向侧电路板一侧设为倾斜状,其倾斜方向是自由端一端设为突出状。
前述的双层式连接器的核心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脚座的两侧边分别设有一排所述的深插槽及浅插槽,另于接脚座中段凹设一道连通各插槽的嵌槽;所述线圈座上突设有一相应插置于嵌槽当中的嵌条。
前述的双层式连接器的核心模组,其中线圈座的各缠线柱与容室之间设有一凹入的拉线槽,各拉线槽的一端连通于容室。
前述的双层式连接器的核心模组,其中缠线柱是呈二排设置,位于距离容室较远一排缠线柱一侧的拉线槽界定为长拉线槽,而位于另一排缠线柱一侧的拉线槽界定为短拉线槽,该短拉线槽与长拉线槽依次间隔设置。
前述的双层式连接器的核心模组,其中各长拉线槽以及短拉线槽的槽底设为倾斜状,其位于容室一端设为较深。
前述的双层式连接器的核心模组,其中两片侧电路板朝向转接电路板一端分别设有数个突出的接脚,而转接电路板上设有数个供各接脚穿置的插孔。
前述的双层式连接器的核心模组,其中两片侧电路板朝向转接电路板一端分别设有数个突出的接脚,而转接电路板上设有数个供各接脚穿置的插孔。
实施上述技术手段以后,本实用新型可获得如下效果:
1.提升通讯质量:由于本实用新型是于线圈座的两侧分别设一凹入的容室,以分别供两组线圈置入,故两组线圈之间是以线圈座本身的板体阻隔,不至于互相干扰,可减少噪声、提升通讯质量。
2.方便、快速组装:本实用新型将接脚座、线圈座、以及二片侧电路板均予模组化设计,相互插接即完成组装,其组装极为方便、快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线圈座与接脚座的侧视组合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线圈座与接脚座的组合剖面示意图,用以显示出浅插槽与短拉线槽的形状。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线圈座与接脚座组合剖面示意图,用以显示出深插槽与长拉线槽的形状。
图6是本实用新型于线圈座上安装有线圈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线圈座与接脚座的侧视组合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线圈座与接脚座的组合剖面示意图,用以显示出深插槽与长接脚压板的形状。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线圈座与接脚座组合剖面示意图,用以显示出浅插槽、嵌槽、与嵌条的形状。
图11是现有双层式连接器的核心模组的侧视示意图。
图12是现有双层式连接器的核心模组的后侧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弹性片组                11、11A弹性片
15转接电路板              150插孔
20、20B线圈座
21、21A、21B长接脚压板
22短接脚压板              24插柱
26B嵌条
25容室                    26、27缠线柱
28长拉线槽                29短拉线槽
30、30B接脚座
31、31A深插槽
32、32B浅插槽             33接脚
34插孔                    35线圈
36B嵌槽
40、40A侧电路板           41接脚
42排阻                    43电容
44缠线柱插孔              45接脚插孔
60核心模组                61弹性片组
610、610A弹性片
62转接电路板              63、64侧电路板
630、640线圈
65底板                    650接脚
66塑料薄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双层式连接器的核心模组包括一弹性片组10、一固定于弹性片组10一侧的转接电路板15、一线圈座20、一安装于线圈座20其中一端的接脚座30、二片分别安装于线圈座20与接脚座30两侧的侧电路板40、40A,两片侧电路板40、40A并且电连接于转接电路板15,其中,弹性片组10包括二排弹性片11、11A,另于转接电路板15上,相应于两片侧电路板40、40A位置,分别设有二排插孔150,以供两侧电路板40、40A插置组装。
所述的二片侧电路板40、40A是设为长方形,侧电路板40、40A的其中一长边设有数个突出的接脚41,各接脚41分别相应插置于转接电路板15的插孔150内,另于两侧电路板40、40A相互远离一侧中段分别焊固一排阻42以及数个电容43,另于该二片侧电路板40、40A上,分别设有二排缠线柱插孔44、以及二排接脚插孔45,该缠线柱插孔44及接脚插孔45分别供线圈座20、接脚座30插置组装。
所述的接脚座30为一塑料制的长方形块体,其朝向线圈座20一侧边上,设有数个凹入的深插槽31及浅插槽32,各深插槽31及浅插槽32是与位于两侧的侧电路板40、40A的接脚插孔45相应设置,并且各浅插槽32及深插槽31依序间隔设置,各深插槽31以及浅插槽32当中,以远离转接电路板15该深插槽31A的宽度设为最宽。
由附图所示可知,本较佳实施例当中,所述位于接脚座30两侧的深插槽31不互相连通,位于两侧的浅插槽32亦不连通,各深插槽31以及浅插槽32是由接脚座30朝向线圈座20一侧凹入,并且贯穿于接脚座30外侧,又各深插槽31、浅插槽32位于接脚座30内部一端,是贯穿于接脚座30远离线圈座20一端,使各插槽31、32形成具有横向槽与纵向槽,以在各深插槽31及浅插槽32内分别插置一具有横向边与纵向边的接脚33,各接脚33的两自由端分别穿出于接脚座30表面,其穿出于接脚座30侧边一端分别插置于侧电路板40、40A的接脚插孔45。又,各接脚33穿出于接脚座30远离线圈座20一端,则可与外部插接,又于接脚座30朝向线圈座20一侧中间设有数个凹入的插孔34,以供所述的线圈座20插置组装。
所述的线圈座20亦为一塑料制的块体,其朝向接脚座30一端突设有数个长接脚压板21、短接脚压板22,以分别插置于接脚座30的深插槽31、浅插槽32内,并且压制于各接脚33,而其中插置于较宽的深插槽31A该长接脚压板21A,亦相应设为较宽,又于线圈座20端面设有突出的插柱24,以相应插置于接脚座30的插孔34,即完成组装。由图5所示可知,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将长接脚压板21朝外一侧设为朝下且朝外倾斜状,以形成导线作用。
又,线圈座20朝向二片侧电路板40、40A该二侧边,分别设有一凹入且不相通的容室25,又于设有容室25的线圈座20侧边上,设有二两排朝外侧突出并且可插置于缠线柱插孔44内的缠线柱26、27,各缠线柱26、27与容室25之间分别设有一长拉线槽28/短拉线槽29,长、短拉线槽28、29依序间隔设置,各拉线槽28、29由表面凹入并且与容室25相通。所述的长拉线槽28是距离容室25较远,而长拉线槽28及短拉线槽29的槽底进一步设为倾斜状,其位于容室25一端的槽底设为较深,相对端设为较浅,供线圈拉持缠绕于缠线柱26、27上。
请参阅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于所述线圈座20的两容室25内,分别安装数个线圈35的情形,线圈35的线拉持缠绕于缠线柱26、27固定,以及缠绕于指定的接脚33,各线圈35固定以及完成接线以后,经过浸锡、清洗、烘烤、测试,测试完毕再进一步铺胶、烘烤固定,再将所述的侧电路板40、40A、以及弹性片组10组合于线圈座20上。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由于将两组线圈分别安装于线圈座的两个容室内,且两个容室是被线圈座本身的塑料板体隔开而不相通,进而使两组线圈使用时不互相干扰,减少噪声。
此外,如图7至图10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是将接脚座30B左右两侧的深插槽31B的横向部设为相通状,而位于两侧的浅插槽32B的横向部亦设为相通状,另于接脚座30B上设一道凹入状并且贯穿于各插槽的嵌槽36B,而线圈座20B朝向接脚座30一侧,设有数道相应插置于深插槽31B内的长接脚压板21B,以及一道与各长接脚压板21B垂直的嵌条26B,借由该嵌条26B相应插置于嵌槽36B内,各长接脚压板21B是延伸于线圈座20B两侧边之间。

Claims (10)

1.一种双层式连接器的核心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弹性片组,该弹性片组的一端设有二排弹性片,另一端则插接于一转接电路板上;
二片侧电路板,是设于转接电路板远离弹性片组一侧,该二片侧电路板分别与转接电路板电连接,在侧电路板的其中一端设有数个缠线柱插孔,相对端设有数个接脚插孔;
一线圈座,是设于二片侧电路板之间,其朝向侧电路板该两侧分别设有一凹入且不相通的容室,在容室内分别设有数个线圈,在容室的一侧突设有数个插置于所述缠线柱插孔内的缠线柱,各线圈的线即缠绕于相应的缠线柱上,而该线圈座远离缠线柱一端设有数个接脚压板;
一接脚座,是设于线圈座具有接脚压板一端,接脚座上凹设有数个供接脚压板插置的插槽,在各插槽内分别插置一包括横向边与纵向边的接脚,接脚的横向边顶面并且被接脚压板压制,横向边的自由端突出于接脚座侧边,并且插置于侧电路板的接脚插孔,接脚的纵向边则突出于接脚座相对于线圈座一端,所述线圈的线亦缠绕于指定的接脚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式连接器的核心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脚座的插槽有两种不同深度,分别界定为深插槽、浅插槽,并且深插槽与浅插槽依次间隔设置,而设于二片侧电路板的接脚插孔亦相应设为二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式连接器的核心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脚座的两侧边分别设有一排所述的深插槽及浅插槽,并且两排插槽不相通,另于接脚座上凹设有数个位于两排插槽之间的插孔;
所述插置于深插槽内的接脚压板界定为长接脚压板,插置于浅插槽内的接脚压板界定为短接脚压板,又于线圈座上突设有数个相应插置于插孔当中的插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式连接器的核心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长接脚压板以及短接脚压板朝向侧电路板一侧设为倾斜状,其倾斜方向是自由端一端设为突出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式连接器的核心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脚座的两侧边分别设有一排所述的深插槽及浅插槽,另于接脚座中段凹设一道连通各插槽的嵌槽;
所述线圈座上突设有一相应插置于嵌槽当中的嵌条。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双层式连接器的核心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座的各缠线柱与容室之间设有一凹入的拉线槽,各拉线槽的一端连通于容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层式连接器的核心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缠线柱是呈二排设置,位于距离容室较远一排缠线柱一侧的拉线槽界定为长拉线槽,而位于另一排缠线柱一侧的拉线槽界定为短拉线槽,该短拉线槽与长拉线槽依次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层式连接器的核心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长拉线槽以及短拉线槽的槽底设为倾斜状,其位于容室一端设为较深。
9.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双层式连接器的核心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片侧电路板朝向转接电路板一端分别设有数个突出的接脚,而转接电路板上设有数个供各接脚穿置的插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层式连接器的核心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片侧电路板朝向转接电路板一端分别设有数个突出的接脚,而转接电路板上设有数个供各接脚穿置的插孔。
CNU2006201242808U 2006-06-30 2006-06-30 双层式连接器的核心模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5943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1242808U CN200959439Y (zh) 2006-06-30 2006-06-30 双层式连接器的核心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1242808U CN200959439Y (zh) 2006-06-30 2006-06-30 双层式连接器的核心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59439Y true CN200959439Y (zh) 2007-10-10

Family

ID=38786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620124280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59439Y (zh) 2006-06-30 2006-06-30 双层式连接器的核心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59439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4223A (zh) * 2009-12-21 2011-06-2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滤波模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4223A (zh) * 2009-12-21 2011-06-2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滤波模组
US8535100B2 (en) 2009-12-21 2013-09-17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nductance and contact module used in the electrical connecto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519434Y (zh) 电连接器
CN1248364C (zh) 连接板的接插件
CN1197203C (zh) 电插塞连接器
CN1057877C (zh) 电接插件、接插件组、电端子和制造电接插件与接插件组的方法
CN2840393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291528C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US821598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reliable connection between LED device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20140245606A1 (en) Usb3.0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WO2009061655A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with orthogonal contact tails
CN1656652A (zh) 具有模块化结构的高密度阻抗调谐连接器
CN106848696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930644A (zh) 变压器
CN1992441A (zh) 连接器
CN100481649C (zh) 电连接器
CN102290649A (zh) 电连接器
CN200959439Y (zh) 双层式连接器的核心模组
CN1204655C (zh) 屏蔽底板连接器
CN1776966A (zh) 连接器
CN2891370Y (zh) 一种卡缘连接器
CN2540032Y (zh) 插座连接器
CN201018048Y (zh) 板对板连接器
WO201413077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ultiple contact array materials
CN2838064Y (zh) 双层堆栈卡缘连接器组合
CN219123538U (zh) 网络插座
CN220753982U (zh) 一种vpx连接器压接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10

Termination date: 201506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