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59385Y - 电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59385Y
CN200959385Y CNU2006200766187U CN200620076618U CN200959385Y CN 200959385 Y CN200959385 Y CN 200959385Y CN U2006200766187 U CNU2006200766187 U CN U2006200766187U CN 200620076618 U CN200620076618 U CN 200620076618U CN 200959385 Y CN200959385 Y CN 20095938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shell
electronic component
sidewall
electric coupler
coupler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62007661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文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62007661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5938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5938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5938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用于电性连接电子元件至电路板,其包括金属壳体、收容于金属壳体内的电子元件,固持于金属壳体内的本体,以及与本体相固持的弹性端子。金属壳体包括侧壁及由侧壁围成的收容空间,其相对的一对侧壁上设有卡持片,电子元件于上述卡持片对应设有凸起,且其设有凸起的侧壁和与该侧壁相邻的一个侧壁相交的棱角设为斜面,金属壳体于上述斜面对应位置设有自侧壁上边缘两端向上且向收容空间方向延伸的固持片,该固持片与电子元件的斜面相互配合,从而,使得电子元件上的凸起也抵接于金属壳体上的卡持片,由此,可以将电子元件准确快速地组装至金属壳体内。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电性连接电子元件至电路板的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组件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手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这些电子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在手机中增加照相功能,相应地,将电子元件电性连接至电路板的电连接器组件的需求也逐年增加。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结构一般包括:设有收容空间的金属壳体、收容于上述收容空间内的电子元件,组装于金属壳体内的绝缘本体,以及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金属壳体由侧壁及侧壁围成的收容空间构成,且各个侧壁上设有抵持电子元件的弹片,电子元件也是依靠这些弹片的弹力而固持于金属壳体内的,然而当该种电连接器组件经过长时间使用后,金属壳体弹片的弹性就有可能减弱,从而不能很好地固持电子元件,进而当电连接器受到震动时,电子元件就可能会从金属壳体中脱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市场上出现了另一种针对该缺点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结构基本上与上述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相同,只是在电子元件的一对侧壁上增设了凸起,在金属壳体上于上述凸起对应位置增设了抵持凸起的抵持片,通过该凸起与抵持片的配合,加强了电子元件与金属壳体之间的紧密性。
然而,上述电连接器组件亦存在自身的不足与缺点:例如,在电连接器组件的组装阶段,电子元件上的凸起必须与金属壳体上的抵持片相互配合,而一般的工厂都采用的是流水线作业,当速度加快或者操作人员稍有不注意,就可能将电子元件装反,使电子元件上的凸起装入至金属壳体没有抵持片的一侧壁。
鉴于以上弊端,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组件,以克服上述电连接器组件的缺陷和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可以快速准确地将电子元件组装于金属壳体内,从而减少错误安装的几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用于电性连接电子元件至电路板,包括:金属壳体、收容于金属壳体内的电子元件,固持于金属壳体内的本体,以及固持于本体内的弹性端子。金属壳体包括侧壁及由侧壁围成的收容空间,其相对的一对侧壁上设有卡持片,电子元件于上述卡持片对应设有凸起,且上述设有凸起的侧壁和与该侧壁相邻的侧壁相交的棱角设为斜面,金属壳体于上述斜面对应位置设有自侧壁上边缘两端向上且向收容空间方向延伸的固持片。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电连接器组件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电子元件上设有凸起的侧壁和与该侧壁相邻的侧壁相交的棱角设为斜面,金属壳体上于上述斜面对应位置设有自侧壁上边缘两端向上且向收容空间延伸的固持片,而金属壳体卡持片所在侧壁与固持片所在侧壁相邻设置,故,只要斜面和固持片配合在一起了,那么电子元件上的凸起和金属壳体上的卡持片也就自然地配合在一起了,且固持片是自金属壳体侧壁上边缘两端向上且向收容空间方向延伸的,因此,操作人员在组装时,很容易就能看到,并使其与电子元件上的斜面配合,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将电子元件正确地组装于金属壳体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图2中圈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1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1,用于电性连接电子元件5至电路板(未图示),包括:金属壳体10、收容于金属壳体10内的电子元件5,固持于金属壳体10内的本体20,以及固持于本体20内的弹性端子30。
金属壳体10,是由金属板冲压折弯而成,整体呈矩形,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00、垂直于第一侧壁100且与第一侧壁100相邻设置的第二侧壁101,以及由上述第一侧壁100和第二侧壁101形成的收容空间102。电子元件5就收容于该收容空间102内,其中第一侧壁100包括三个向收容空间102方向延伸的第一抵持弹片1000、位于第一侧壁100偏下位置且相隔设置的一对开槽1001,以及自第一侧壁100中的一个侧壁上边缘两端向上且向收容空间102方向延伸的固持片1002,且上述固持片1002自由末端向外光滑折弯,这样,在电子元件5组装时,其还可以起到导引的作用,第二侧壁101包括设置于其中部的第二抵持弹片1010及以第二抵持弹片1010为中心对称设置的卡持片1011,第一侧壁100和第二侧壁101上的第一抵持弹片1000和第二抵持弹片1010可以起到固持电子元件5的作用及为电子元件5提供接地作用,其对称设置,可以对电子元件5很好地固持。
本体20,由绝缘材料制成,整体呈工字型,包括主体200及一对长条状臂部201,其中主体200沿纵向延伸形成,臂部201沿垂直于纵向的横向延伸且形成于主体200相对两端。其中臂部201间隔地设置有一对凸块202,作为卡扣结构用以与金属壳体10上的开槽1001相卡持固定。
弹性端子30,交错地注塑于本体20主体200内,包括注塑于本体20主体200且折弯的固持部300及自固持部300两端分别延伸的弹性臂301及焊接部302,其中弹性臂301与焊接部302分别位于本体20主体200的两侧,且弹性臂301末端设有弧形的接触端3010,以与电子元件5电性接触。弹性端子30交错布置,故,相邻弹性端子30的焊接部302或者弹性臂301分别位于本体20主体200的两侧,这样,可以避免弹性端子30作动时互相搭接而造成短路。
电子元件5,收容于金属壳体10的收容空间102内,其整体成矩形状,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墙50、垂直于第一侧墙50且与第一侧墙50相邻设置的第二侧墙51,其中第一侧墙50于金属壳体10第二侧壁101的卡持片1011对应位置设有凸起500,且第一侧墙50与第二侧墙51相交处的棱角设为斜面52,此外,电子元件5底面还设有若干导电元件(未图示),当电子元件5置于金属壳体10中后,电子元件5通过底面的导电元件与弹性端子30接触,从而电性连接电子元件5至电路板。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1的组装过程:首先将弹性端子30与本体20注塑一体成型,接着将与弹性端子30结合的本体20组装于金属壳体10内,组装时,在金属壳体10没有折弯成矩形前将本体20臂部201上的一个凸块202对准金属壳体10第一侧壁100的一个壁上的开槽1001插入,然后折弯金属壳体10成矩形,使金属壳体10第一侧壁100的另一个壁上的开槽1001收容本体20臂部201上的另一个凸块202,至此,本体20、弹性端子30,以及金属壳体10已经组装在一起了,最后,将电子元件5沿着金属壳体10第一侧壁100上的固持片1002自上而下地置于金属壳体10的收容空间102内,并使金属壳体10第一侧壁100上的固持片1002与电子元件5上的斜面52相配合,这样,其第二侧壁101上的卡持片1011亦抵于电子元件5上的凸起500,由于金属壳体10设有若干第一抵持弹片1000及第二抵持弹片1010,故,当电子元件5置于金属壳体10中时,这些抵持弹片受到电子元件5的挤压而发生弹性变形,并依靠其自身的弹力而固持电子元件5于金属壳体10内,同理,电子元件5亦会对其底部的弹性端子30施以一定的作用力,弹性端子30由于电子元件5的作用力而发生弹性变形,并与电子元件5电性接触,从而达到电性导通。
请重点参阅图2和图3所示,由于电子元件5第一侧墙50上设有凸起500,且第一侧墙50与第二侧墙51相交的棱角设为斜面52,而金属壳体10于电子元件5凸起500对应位置设有卡持片1011,于斜面52对应位置设有固持片1002,故,在组装电子元件5时,只要将电子元件5的斜面52与金属壳体10的固持片1002配合在一起,那么,凸起500自然也会与卡持片1011配合,且金属壳体10上的卡持片11011是自第一侧壁100上边缘两端向上且向收容空间102方向延伸折弯的,故,在组装时,操作人员很容易就能看到,从而避免电子元件装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本体20是工字型的,弹性端子30大致是扁平的,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本体20和弹性端子30是其他结构,也是可以完成本技术方案的。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弹性端子与本体是注塑一体成型的,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其二者是插槽配合的,也是可以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9)

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金属壳体、收容于金属壳体内的电子元件,固持于金属壳体内的本体,以及组设于本体内的弹性端子,金属壳体包括侧壁及由侧壁围成的收容空间,其中一对侧壁上设有卡持片,电子元件于上述卡持片对应位置设有凸起,其特征在于:电子元件设有凸起的侧壁与其相邻的一个侧壁连接的棱角设为斜面,金属壳体于电子元件斜面对应位置设有自侧壁上边缘两端向上且向收容空间方向延伸的固持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上的固持片末端光滑向外弯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端子交错地注塑于本体内。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端子包括固持部、焊接部,以及弹性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至少包括一个沿纵向延伸的主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和弹性臂分别位于本体主体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弹性端子的焊接部或弹性臂分别位于本体主体的两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主体相对的两端间隔地设有凸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于本体凸块对应位置设有开槽。
CNU2006200766187U 2006-09-26 2006-09-26 电连接器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5938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0766187U CN200959385Y (zh) 2006-09-26 2006-09-26 电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0766187U CN200959385Y (zh) 2006-09-26 2006-09-26 电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59385Y true CN200959385Y (zh) 2007-10-10

Family

ID=38786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620076618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59385Y (zh) 2006-09-26 2006-09-26 电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59385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703341Y (zh) 电连接器
CN201160164Y (zh) 电连接器
CN2840404Y (zh) 音频插座
CN201029127Y (zh) 电连接器
CN110896181A (zh) 板对板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04516937U (zh) 电连接器
CN200959385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809967Y (zh) 电连接器
CN201075551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1204289Y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100429833C (zh) 电连接器
CN201556756U (zh) 导电端子
CN101901978B (zh) 电连接器
CN202145497U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204516936U (zh) 电连接器
CN2766371Y (zh) 电连接器
CN210806084U (zh) 板对板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678172Y (zh) 电连接器端子及使用这种端子的电连接器
CN201000957Y (zh) 电连接器
CN200994012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0959391Y (zh) 电连接器
CN2845216Y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CN2821902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9068530U (zh) 一种元器件同时焊接pcb板双面的焊接结构
CN2587078Y (zh) 电子卡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10

Termination date: 200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