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53711Y - 旋转式枢轴 - Google Patents

旋转式枢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53711Y
CN200953711Y CN 200620063580 CN200620063580U CN200953711Y CN 200953711 Y CN200953711 Y CN 200953711Y CN 200620063580 CN200620063580 CN 200620063580 CN 200620063580 U CN200620063580 U CN 200620063580U CN 200953711 Y CN200953711 Y CN 20095371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cam
sliding part
perforation
revolving frag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06358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至恒
尹德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link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link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link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xlink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62006358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5371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5371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5371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旋转式枢轴,使手持式电子设备上的上盖能在主机体上旋转作动,旋转式枢轴具有贯穿轴,依序穿过基座、凸轮组及固定片并与铆接件结合,使其依序紧密连接。其中,凸轮组在其侧边曲面上具有至少两凹陷的定位沟,并在两定位沟之间的侧边曲面上具有弧形凸起,另外,在相对于定位沟的位置处则设置具有弹性的滑动部。因此,当使用者施予一前段行程的力量予上盖后,滑动部受到凸轮组侧边曲面的弧形凸起的抵顶而内缩蓄积有弹性力量,所以仅须再施予一外力至上盖,上述滑动部即可藉由所蓄积的弹性力量的释放,而沿着凸轮组的侧边曲面相对位移至另一定位沟,使上盖的后段行程能自动的在主机体上旋转作动,令使用者无须持续拨动上盖。

Description

旋转式枢轴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式枢轴,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在手持式电子设备上,令手持式电子设备的上盖于主机体上旋转至展开与闭合定位的旋转式枢轴。
背景技术
由于行动电话在目前已经是非常普及的通讯器材,可说是达到人手一机的情况,因此行动电话制造厂商必须要不时的推陈出新以符合消费者求新求变的喜好,否则行动电话的市场便很难再加以开拓。在行动电话上,为了保护其键盘面板或屏幕,除了传统的将行动电话装设于皮套内之外,亦发展了具有旋转式枢轴的行动电话,甚至进一步发展出具有旋盖结构的外壳,如此,行动电话可藉由上述的旋盖结构的保护,避免不小心按到键盘而误拨打电话出去,或防止因不慎撞击所造成的毁损。
一种现有的旋转式枢轴结构如美国专利公开第2004/0018862号,上述旋转式枢轴具有一共同转动轴,转动轴大致垂直于手持式装置的上盖及本体,一转轮具有一修圆的外侧边缘,用以与上述上盖的一修圆表面相衔接,上述修圆表面至少部分地围绕上述转动轴而延伸,使上述转轮绕其转动轴的中心点而耦接至上述本体。上述转轮进一步包含与上述中心点偏位的接触点,一张力装置,其具有一固定端及一自由端,当上述张力装置被预负载时,该张力装置可用以供应一作用力,一连杆,其耦接于上述张力装置的自由端上述该转轮的偏位接触点之间,以偏压上述转轮而使其转动,并使上盖及本体相对于彼此而转动。
当上盖相对于本体旋转开启或关闭时,须先持续施予力量至上述张力装置,使转轮持续转动带动上盖旋转至开启或闭合,在使用上并无法令上盖仅被施予一前段行程力量即自行旋转关闭或开启至定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式枢轴,安装在手持式电子设备上令手持式电子设备的上盖于主机体上旋转至展开与闭合,令使用者无须持续拨动滑盖。
为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转式枢轴包含一贯穿轴依序穿过基座、凸轮组及固定片之后与铆接件相结合,使其依序紧密相互连接。其中,凸轮组在其侧边曲面上具有至少两凹陷的定位沟,并在两定位沟之间的侧边曲面上具有弧形凸起,另,在相对于定位沟的位置处则设置具有弹性的滑动部。因此,当使用者施予一前段行程的力量予上盖后,随着凸轮组的转动会使滑动部从最低点的定位沟接触变成与侧边曲面最高点的弧形凸起接触,此时,滑动部亦会因被弧形凸起的抵压而内缩蓄积有弹性力量,所以,仅须再施予一外力至上盖,滑动部即可藉由所蓄积的弹性力量的释放,而沿着凸轮组的侧边曲面相对位移至另一定位沟,使上盖的后段行程能自动的在主机体上旋转作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旋转式枢轴,安装在手持式电子设备上令手持式电子设备之上盖能向右或向左的旋转呈展开与闭合状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转式枢轴的凸轮组由上凸轮及下凸轮所构成,每一凸轮在其侧边曲面上皆具有至少两凹陷的第一定位沟及第二定位沟,每一凸轮的两定位沟的邻侧各具有一呈相互交错的弧形凸起,且上、下两凸轮同一侧的弧形凸起亦相互交错,另外,在上凸轮的第一定位沟处对应接触有一第一滑动部,而在下凸轮且与第一滑动部相对应的第一定位沟处则接触有一第二滑动部。
因此,当手持式电子设备的上盖顺时针旋转呈展开状态时,即藉由第一滑动部与上凸轮的第一定位沟邻侧的弧形凸起的配合,使上盖的后段行程能自动的在主机体上旋转作动。而当手持式电子设备的上盖欲逆时针旋转呈展开状态时,即藉由第二滑动部与下凸轮的第一定位沟邻侧的弧形凸起的配合,使上盖的后段行程亦能自动的在主机体上旋转作动,如此,手持式电子设备的上盖能向右或向左的旋转呈展开与闭合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旋转式枢轴,安装在手持式电子设备上令手持式电子设备的上盖自动旋转至定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转式枢轴的基座凹槽一侧处设置有一定位件,而在凸轮组上方依序设有第一旋转片与第二旋转片,第一旋转片具有一开口及第二旋转片边缘对应于第一旋转片的开口处凸设有制动件,第一旋转片旋转时可藉由贯穿轴一同带动第二旋转片转动。
因此,当手持式电子设备的上盖旋转时,第一旋转片与凸轮组一同旋转,待第一旋转片的开口与第二旋转片的制动件相接触后再带动第二旋转片转动,当第二旋转片的制动件与基座的定位件相互抵顶及定位时,手持式电子设备之上盖亦展开至定位。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转式枢轴,仅须使用者施予一前段行程的力量予上盖后,上盖后段行程即可藉由滑动部所蓄积的弹性力量的释放,使滚轮沿着凸轮组的侧边曲面相对位移至另一定位沟,使上盖的后段行程能自动的在主机体上旋转作动,令使用者无须二次拨动滑盖。而且藉由凸轮组中上凸轮与下凸轮以及第一滑动部与第二滑动部的配合,可使上盖能向右或向左的旋转呈展开与闭合状态。再藉由基座中定位件以及第二旋转片的制动件的相互抵顶,可使上盖自动旋转至定位。
附图说明
在说明书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式枢轴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式枢轴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式枢轴中凸轮组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式枢轴中凸轮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式枢轴应用于行动电话中呈闭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式枢轴闭合的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式枢轴应用于行动电话中上盖顺时针旋转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式枢轴中弹性部的弹性积蓄力量最大时的状态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式枢轴顺时钟运动至展开的状态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式枢轴应用于行动电话中上盖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呈完全展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式枢轴逆时钟运动至展开的状态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式枢轴应用于行动电话中上盖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呈完全展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中各元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旋转式枢轴      100           基座              1
凹槽            101           收容槽            103、105
第一穿孔        107           定位件            109
滑动部          3、5          支臂              31、51
弹簧            33、53        滚轮              35、55
凸轮组          7             上凸轮            71
下凸轮          73            第二穿孔          75
侧边曲面        711、731      第一定位沟        713、733
第二定位沟      715、735
弧形凸起        717、719、737、739
第一旋转片      9             圆弧凹槽          91
开口            93            第三穿孔          95
第二旋转片      11            制动件            111
第四穿孔        113           固定片            13
连接件          131、131      第五穿孔          135
铆接件          15            贯穿轴            17
轴体            171           底座              173
颈部            175           手持式电子设备    200
主机体          201           上盖              202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功效,以下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与图2,旋转式枢轴100设置于手持式电子设备200的主机体201与上盖202之间,在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中手持式电子设备为一行动电话200(请参阅图5)。
请继续参阅图1与图2,旋转式枢轴100包括一贯穿轴17依序穿过基座1、凸轮组7、第一旋转片9、第二旋转片11及固定片13之后与铆接件15相结合,使其依序紧密相互连接,其中,基座1与行动电话200的主机体201相固设,基座1中间开设有一凹槽101,于凹槽101内缘两相对处分别朝外开设有收容槽103、105,凹槽101中间处并设有一第一穿孔107,而凹槽101内缘的一处并向内凸设有一定位件109。
请参阅图3与图4,其中,凸轮组7收容于上述凹槽101中,本实施例中凸轮组7具有两上下设置的上凸轮71及下凸轮73,于两凸轮71、73中间处并分别开设有一第二穿孔75,以供贯穿轴17穿设结合。每一凸轮71、73在其侧边曲面711、731上皆具有至少两凹陷的第一定位沟713、733及第二定位沟715、735,每一凸轮71、73的两定位沟713、715、733、735的邻侧各具有一为最凸出且相互交错的弧形凸起717、719、737、739,且上、下两凸轮71、73同一侧的弧形凸起717、739、719、737亦相互交错。
请参阅图1与图6,在上凸轮71的第一定位沟713处对应接触有一第一滑动部3,而在下凸轮73且与第一滑动部3相对应的第一定位沟733处则接触有一第二滑动部5,两滑动部3、5分别收容于基座1的收容槽103、105中并分别成高低设置,第一滑动部3与第二滑动部5分别具有一支臂31、51,支臂31、51的一端串设有弹簧33、53并收容于上述收容槽103、105中,支臂31、51的另一端分别枢设有滚轮35、55。
请继续参阅图1与图2,第一旋转片9设置于凸轮组7上方,于第一旋转片9中央设有一圆弧凹槽91,且于第一旋转片9边缘设有与圆弧凹槽91相导通的开口93,圆弧凹槽91中间处还设有一第三穿孔95,以供贯穿轴17穿设结合,第一旋转片9的开口93与基座1的定位件109成相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恰呈180度对角位置,而第二旋转片11设置于第一旋转片9的圆弧凹槽91中,并可于圆弧凹槽91中旋转,于第二旋转片11边缘相对于第一旋转片9的开口93处凸设有一制动件111,第二旋转片11中间处并设有一第四穿孔113,以供贯穿轴17穿设。
请再参阅图1与图2,固定片13设置于第二旋转片11上方,固定片13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件131、133用以与行动电话200的上盖202相连接固定,固定片13中间处并开设有一第五穿孔135,亦与贯穿轴17相穿设结合,固定片13上方设置有铆接件15,在最佳实施例中铆接件15为一E形扣环。而贯穿轴17包括有一柱形轴体171,轴体171底部设有一相较大于轴体171直径的底座173,于轴体171的顶部设有一相较小于轴体171直径的颈部175。
请继续参阅图1与图2,当旋转式枢轴100组合时,贯穿轴17的轴体171依序穿过上述基座1的第一穿孔17、凸轮组7的第二穿孔75、第一旋转片9的第三穿孔95、第二旋转片11的第四穿孔113及固定片13的第五穿孔135之后,贯穿轴175的底座173恰与基座1之底部相抵顶,且铆接件15恰环设于贯穿轴17的颈部175,令上述基座1、凸轮组7、第一旋转片9、第二旋转片11、固定片13及铆接件15依序紧密连接。
请参阅图5与图6,当行动电话200的上盖202呈闭合位置时,旋转式枢轴100的基座1的定位件109恰与第二旋转片11的制动件111成对向设置,第一滑动部3的滚轮35位于上凸轮71的第一定位沟713中,而第二滑动部5的滚轮55则位于下凸轮73的第一定位沟733中,此时两滑动部3、5皆尚未蓄积有弹性力量。
请参阅图7与图8,当行动电话200的上盖202欲顺时针(向左)旋转呈展开状态时,凸轮组7会受到外力而顺时针旋转,使第一滑动部3的滚轮35不再与上凸轮71的第一定位沟713接触,相对的第二滑动部5的滚轮55亦不再与下凸轮73的第一定位沟733相接触,此时,因旋转方向的关系,上凸轮71的第一定位沟713邻侧的弧形凸起717会先与第一滑动部3的滚轮35相抵顶,使第一滑动部3向基座1的收容槽103内位移并顺势挤压弹簧33,进而令第一滑动部3蓄积有最大弹性力量。
当凸轮组7持续受到外力旋转时,由于上凸轮71最高点的弧形凸起717不再与第一滑动部3的滚轮35相抵顶,此时,第一滑动部3即能藉由所蓄积之弹性力量的释放而使滚轮35推动上凸轮71转动,如此,上盖202的后段行程能自动的在主机体201上旋转作动,而无须使用者再推动上盖202,直至凸轮组7旋转至180度(请参阅图9),亦即变成上凸轮71的第二定位沟715与第一滑动部3的滚轮35相接触,而下凸轮73的第二定位沟735亦与第二滑动部5之滚轮55相接触,此时,行动电话200的上盖202即呈展开的状态(请参阅图10)。
请参阅图6与图9,上述旋转式枢轴100顺时针旋转时,其第一旋转片9透过贯穿轴17的带动亦一起顺时针旋转,使第一旋转片9的开口93的一侧与第二旋转片11的制动件111接触后一同带动第二旋转片11一起旋转,以补正旋转的角度。而当旋转式枢轴100顺时针旋转180度至完全展开时,基座1的定位件109恰与第二旋转片11的制动件111相抵顶并阻止第二旋转片11继续旋转,令上盖202展开至定位后即无法再继续转动。
当行动电话200的上盖202欲从完全展开的状态旋转至闭合状态时,首先,凸轮组7受到外力而逆时针旋转,使第一滑动部3的滚轮35不再与上凸轮71的第二定位沟715相接触,相对的第二滑动部5的滚轮55亦不再与下凸轮73的第二定位沟735相接触,此时,因旋转方向的关系,使下凸轮73的第二定位沟735邻侧的弧形凸起739会先与第二滑动部5的滚轮55相抵顶,使第二滑动部5向基座1的收容槽105内位移而挤压弹簧53,进而令第二滑动部5蓄积有最大弹性力量。
当凸轮组7持续受到外力旋转时,由于下凸轮73最高点的弧形凸起739不再与第二滑动部5的滚轮55相抵顶,此时,第二滑动部5即能藉由所蓄积的弹性力量的释放而使滚轮55推动下凸轮73转动,如此,上盖202的后段行程能自动的在主机体201上旋转作动,而无须使用者再推动上盖202,直至凸轮组7旋转至180度回复至原位,此时,行动电话200的上盖202即又呈闭合的状态(请参阅图5)。
当上述旋转式枢轴100逆时针旋转时,其第一旋转片9透过贯穿轴17的带动亦一起逆时针旋转,使第一旋转片9的开口93之另一侧与第二旋转片11的制动件111接触后带动第二旋转片11一起旋转,以补正旋转的角度,并使第二旋转片11的制动件111不再与基座1的定位件109相抵顶。
请参阅图11,当行动电话200的上盖202欲逆时针(向右)旋转呈展开状态时,其凸轮组7会受到外力而逆时针旋转,使第一滑动部3的滚轮35不再与上凸轮71的第一定位沟713接触,相对的第二滑动部5的滚轮55亦不再与下凸轮73的第一定位沟733相接触,此时,因旋转方向的关系,下凸轮73的第一定位沟733邻侧的弧形凸起737会先与第二滑动部5的滚轮55相抵顶,使第二滑动部5的滚轮55连同支臂51向基座1之收容槽105内位移而挤压弹簧53,进而使第二滑动部5蓄积有最大弹性力量。
当凸轮组7持续受到外力旋转时,由于下凸轮73最高点的弧形凸起737不再与第二滑动部5之滚轮55相抵顶,此时,第二滑动部5即能藉由所蓄积的弹性力量的释放而使滚轮55推动下凸轮73转动,如此,上盖202的后段行程能自动的在主机体201上逆时针旋转作动,而无须使用者再推动上盖202,即可使行动电话200的上盖202能以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展开的状态(请参阅图12)。
请参阅图11,上述旋转式枢轴100逆时针旋转时,其第一旋转片9透过贯穿轴17的带动亦一起逆时针旋转,而当旋转式枢轴100逆时针旋转180度至完全展开时,基座1的定位件109恰与第二旋转片11的制动件111相抵顶并阻止第二旋转片11继续旋转,使上盖202展开至定位后即无法再继续转动。
当行动电话200的上盖202欲从完全展开的状态顺时针旋转至闭合状态时,首先,凸轮组7受到外力而顺时针旋转,使第一滑动部3的滚轮35不再与上凸轮71的第二定位沟715接触,相对的第二滑动部5的滚轮55亦不再与下凸轮73的第二定位沟735相接触,此时,因旋转方向的关系,上凸轮71的第二定位沟715邻侧的弧形凸起719会先与第一滑动部3的滚轮35相抵顶,使第一滑动部3向基座1的收容槽103内位移而挤压弹簧33,进而使第一滑动部3蓄积有最大弹性力量。
当凸轮组7持续受到外力旋转时,由于上凸轮71最高点的弧形凸起719不再与第一滑动部3的滚轮相抵顶,此时,第一滑动部3即能藉由所蓄积的弹性力量的释放而使滚轮35推动上凸轮71转动,如此,上盖202的后段行程能自动的在主机体201上旋转作动,而无须使用者再推动上盖202,直至凸轮组7旋转至180度回复至原位,此时,行动电话200的上盖202即呈闭合的状态。
另外,当上述旋转式枢轴100顺时针旋转时,其第一旋转片9透过贯穿轴17的带动亦一起顺时针旋转,使第一旋转片9的开口93的一侧与第二旋转片11之制动件111接触后带动第二旋转片11一起旋转,以补正旋转的角度,并使第二旋转片11的制动件111不再与基座1的定位件109相抵顶。
经由上述结构说明后可知,旋转式枢轴100仅须使用者施予一前段行程的力量予手持式电子设备200的上盖202后,该上盖202后段行程则藉由滑动部3、5的弹性压力的释放,而自动的在主机体201上旋转展开或闭合至定位,令使用者无须持续施力予上盖202。且能令手持式电子设备200的上盖202能向右或向左的旋转展开与闭合至定位。

Claims (6)

1.一种旋转式枢轴,安装在手持式电子设备上,令手持式电子设备的上盖在主机体上作旋转,包含:
一基座,与手持式电子设备的主机体相连接,于基座中间处设有第一凹槽,于第一凹槽中间处开设有第一穿孔,并于第一凹槽内缘一侧处设置有收容槽;
一凸轮组,收容于基座的第一凹槽中;
一第一滑动部及第二滑动部,其具有弹性的分别收容于基座的收容槽中;
一固定片,设置于凸轮组上方,于固定片上设置有连接件用以连接手持式电子设备的上盖,于固定片中间处并设有第三穿孔;
一铆接件,设置于固定片上方;以及
一贯穿轴,依序贯穿第一穿孔、第二穿孔及第三穿孔并与铆接件相卡合;
其特征在于:凸轮组至少具有成上下设置的第一凸轮及第二凸轮,每一凸轮在其侧边曲面上皆具有至少两凹陷的第一定位沟及第二定位沟,每一凸轮的两定位沟的邻侧各具有一相互交错的弧形凸起,且上、下两凸轮同一侧的弧形凸起亦相互交错,于凸轮组中间并设有第二穿孔,第一滑动部与第一凸轮的第一定位沟相接触,而第二滑动部则与第二凸轮的第一定位沟相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枢轴,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第一旋转片,设置于上述凸轮组的上方,第一旋转片中间处开设有第二凹槽,于第二凹槽中间处设置有第四穿孔,第一旋转边缘并设有与第二凹槽相导通的开口;
一第二旋转片,收容于上述第一旋转片的第二凹槽内,第二旋转片边缘相对于第一旋转片的开口处凸设有一制动件;以及
一定位件,设置于上述基座的第一凹槽内缘并向第一凹槽内凸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枢轴,其特征在于:第一滑动部与第二滑动部分别具有一支臂,支臂的一端串设有弹簧并收容于上述收容槽中,支臂的另一端分别枢设有滚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枢轴,其特征在于:铆接件为一E形扣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枢轴,其特征在于:贯穿轴包含一柱形轴体,轴体底部设有一相较大于轴体直径的底座,于轴体之顶部设有一相较小于轴体直径的颈部,贯穿轴依序贯穿上述第一穿孔、第二穿孔及第三穿孔,使贯穿轴的底座与上述基座的底部相抵顶,上述铆接件与贯穿轴的颈部相扣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枢轴,其特征在于:手持式电子设备为一行动电话。
CN 200620063580 2006-08-25 2006-08-25 旋转式枢轴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5371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63580 CN200953711Y (zh) 2006-08-25 2006-08-25 旋转式枢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63580 CN200953711Y (zh) 2006-08-25 2006-08-25 旋转式枢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53711Y true CN200953711Y (zh) 2007-09-26

Family

ID=38812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06358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53711Y (zh) 2006-08-25 2006-08-25 旋转式枢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53711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7334B (zh) * 2008-09-19 2012-05-30 上海德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用转轴装置
CN101827507B (zh) * 2009-03-04 2012-09-05 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7334B (zh) * 2008-09-19 2012-05-30 上海德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用转轴装置
CN101827507B (zh) * 2009-03-04 2012-09-05 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59836A (zh) 铰链结构
CN1159891C (zh) 移动终端的盖开/关装置
CN1269264C (zh) 减少作用力的卡连接器
CN1276194C (zh) 开闭装置
JP3160083U (ja) ヒンジ装置
CN100450731C (zh) 一种腱络欠驱动机械手指装置
CN101043219A (zh) 用于便携式终端的铰链装置
CN1750553A (zh) 移动设备的滑动机构以及移动电话
CN1502204A (zh) 带有一个具有旋转功能的照相机的信息终端设备
CN1750743A (zh) 便携式设备的滑动摆转机构
CN200953711Y (zh) 旋转式枢轴
CN1510883A (zh) 一种旋翼式手机及其控制方法
EP1793566A3 (en) Swing hinge device for portable terminal and portab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CN1949130A (zh) 锁紧装置
CN1862041A (zh) 铰链结构
CN1280027C (zh) 涂漆器及其所用的施涂滚子夹架
CN1581885A (zh) 安装有相机的移动通信终端
CN1856910A (zh) 连接器
CN101049695A (zh) 机器人拟人手级联欠驱动手指装置
CN1489859A (zh) 移动话机托持装置
CN1782641A (zh) 易于打开的电冰箱
CN2615420Y (zh) 内隐藏式多段定位枢钮器
CN2778259Y (zh) 立式电动眼部按摩器
CN104500557B (zh) 卡合机构、具有该卡合机构的底座及其笔记本电脑
CN1911152A (zh) 电动除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926

Termination date: 2009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