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91258A - 空调 - Google Patents

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91258A
CN1991258A CNA2006101720804A CN200610172080A CN1991258A CN 1991258 A CN1991258 A CN 1991258A CN A2006101720804 A CNA2006101720804 A CN A2006101720804A CN 200610172080 A CN200610172080 A CN 200610172080A CN 1991258 A CN1991258 A CN 19912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ing
cold
producing medium
supply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7208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91258B (zh
Inventor
玄升烨
宋灿豪
沈在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6000944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724393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991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912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912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9125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24F2013/0616Outlets that have intake open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其包括:壳体,其内具有容置空间,并安装在天花板内;以及供气单元,其安装在该壳体的下方,以向室内扩散热交换的空气,由此,热交换的空气可以均匀迅速地扩散到室内。

Description

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均匀地向室内喷射热交换的空气的空调。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放置在诸如卧室或客厅或办公室之类的空间内,以通过控制温度、湿度、清洁度及气流,来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洁和舒适。
空调可分为整体式空调和分体式空调,其中整体式空调具有位于单个壳体内的制冷剂循环(refrigerating cycle)部件,分体式空调具有用于制冷或制热室内房间的室内单元和用于将压缩的制冷剂供应到室内单元的室外单元。
图1是示出现有技术的空调的实例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空调包括:壳体10,其安装在房间天花板内,并且其内具有容置空间;室内热交换器21,其容置在壳体10内并具有环形形状;以及送风扇25,其可转动地安装在室内热交换器21中。
壳体10形成为矩形形状,并且在其下表面的中央部具有入口12以吸入室内空气。入口12的每一个边缘设置有多个出口14,以排出通过入口12吸入、并通过室内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的空气。
然而,现有技术的空调在热交换的空气的扩散方面具有局限性,其原因在于:由于用于排出热交换的空气的出口14是固定的,因此热交换的空气仅沿固定方向排出。为了解决此问题,在每一个出口14中均安装可转动的放气窗(louver)以改变风向,然而,这种方法在均匀喷射空气方面具有局限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地将热交换的空气扩散到室内的空调。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其能够在更广阔的部分中分配用于喷射热交换的空气的喷射孔。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其能够通过供应热交换的空气并强制循环室内空气而迅速地扩散热交换的空气。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其能够强制循环室内空气而不改变室内空气的温度。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正如在此具体实施及广泛描述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其包括:壳体,其内具有容置空间,并安装在天花板内;以及供气单元,其安装在该壳体的下方,以向室内房间扩散热交换的空气。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第一制冷剂循环单元,包括用于压缩第一制冷剂的压缩机、连接到该压缩机以允许该第一制冷剂循环的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和设置在该第一热交换器与该第二热交换器之间的膨胀单元;以及第二制冷剂循环单元,包括其内具有容置空间并安装在天花板内的壳体、外部供气单元、中间热交换器和循环泵,其中该外部供气单元可活动地安装在该壳体的下方,其内具有用于流动第二制冷剂的制冷剂通道,并且其中该第二制冷剂可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该中间热交换器形成为可与该第一热交换器或该第二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从而使该第二制冷剂与该第一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并且连接到该外部供气单元;该循环泵循环该第二制冷剂以经过该外部供气单元和该中间热交换器。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壳体,其内具有容置空间并安装在天花板内;外部供气单元,其具有用于使制冷剂在其内流动的制冷剂通道,并且可转动地安装在该壳体的下方;热交换器,其安装在该壳体内,并连接到该外部供气单元以允许制冷剂流动,且适于通过制热件或制冷件加热或冷却制冷剂;以及室内单元,其具有用于转动该外部供气单元的驱动单元。
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的目的、特征、方案和优点将变得更明显。
附图说明
所包含的附图提供了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其被并入到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所述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文字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现有技术的空调的实例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调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图2的外部供气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图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沿图3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和图7是示出图2的空调的转动翼的改型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图2的空调的外部供气单元的改型的视图;
图9是示出图8的外部供气单元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空调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图10的转动翼的立体图;
图12是用于控制图10的空调的方框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空调的局部纵向剖视图;
图14是示出图13的外部供气单元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图13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16是示出图15的转轴的平面剖视图;
图17是示出图14的翼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18是图17的平面剖视图;以及
图19是示出图13的翼部的改型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的室外单元及其操作方法。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包括:壳体110,其内具有容置空间,并且具有分别用于吸入和排出空气的入口112和出口114;室内热交换器121,其设置在壳体110内、入口112与出口114之间;送风扇125,其安装在壳体110内;以及外部供气单元131,其内具有空气通道,其中该空气通道与出口114连通。
该空调实施为天花板式空调,其包括安装在室内天花板上的室内单元100和放置在外部的室外单元160。
室外单元160包括:用于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161;室外热交换器163,其设置成使制冷剂可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膨胀单元165,其通过减压使制冷剂在经过该膨胀单元165时膨胀。在压缩机161的一侧设置收集器162以吸入气态制冷剂。这里,室外单元160可设置有四通阀(未示出),该四通阀安装在压缩机161的排出侧以切换制冷剂的通道,从而允许制冷和制热操作。
壳体110具有大致矩形形状,以在其内具有容置空间,并且其通常安装在天花板101的内侧上,以使其下部暴露于室内房间。多个入口112形成于壳体110的下表面的每一个边缘中以吸入空气,并且在壳体110的中央部中形成多个出口114以将壳体110的内部空气排出到外部。
具有环形形状的室内热交换器121安装在壳体110内。室内热交换器121连接到室外单元160。送风扇125安装在室内热交换器121内,以通过入口112吸入空气并通过出口114排出空气。送风扇125可实施为轴流式送风扇的型式。在壳体110的下部中央处形成用于引导空气的、具有圆弧形状的引导部115,并且用于排出空气的出口114形成在引导部115的中央区域。
在出口114的下端设置用于可转动地支撑外部供气单元131的可转动支撑单元117。可转动支撑单元117具有管状形状,从而使空气可以流入其内。在可转动支撑单元117的下端形成用于排出空气的多个排出孔118,以沿可转动支撑单元117的径向连通,并且沿可转动支撑单元117的周向彼此间隔开。在排出孔118的周边设置轴承119,以可转动地支撑外部供气单元131。
如图3至图5所示,外部供气单元131包括:轮毂(hub)132,其可转动地连接到可转动支撑单元117的下端;以及多个转动翼142,它们沿轮毂132的径向从轮毂132向外延伸,并且沿轮毂132的周向彼此间隔开,以使每一个倾角均可调整。
在轮毂132内形成内部空间133,使得通过每一个排出孔118排出的空气可以流入该轮毂132内。在轮毂132的周边形成多个连接单元135,以沿轮毂132的径向向外凸出,并且沿轮毂132的周向彼此间隔开。每一个转动翼142的一端均可转动地连接到每一个连接单元135,并且彼此连通。
转动翼142具有长板形状,并且厚度薄且宽度窄,转动翼142具有空气通道,以使空气可以在其内流动。在转动翼142的后边缘沿长度方向形成呈狭缝形的喷射孔143,以排出转动翼142的内部空气。这里,除了在用于转动轮毂132的转动翼142的后边缘形成的喷射孔143之外,还可以在至少一个转动翼142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形成侧喷射孔144以扩散热交换的空气,如图6所示,或者,还可以在每一个转动翼142的下表面形成下喷射孔145,如图7所示。或者,侧喷射孔144和下喷射孔145可同时构造。此外,如图8和图9所示,外部供气单元151可形成为盘状并且具有本体152,在该本体152的周边表面和下表面具有用于喷射空气的多个喷射孔153。对此,外部供气单元151可实施为是可转动的,以使一些或全部喷射孔153朝与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喷射空气。
在此构造中,当送风扇125开始转动时,空气通过入口112流入壳体110中以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21进行热交换。热交换的空气通过出口114排出。排出的空气沿可转动支撑单元117向下流动,之后通过排出孔118排出到轮毂132的内部空间133。排出到轮毂132的内部空间133的空气通过每一个连接单元135流入每一个转动翼142中,之后通过每一个转动翼142的喷射孔143排出。因此,每一个转动翼142通过相应的喷射孔143排出热交换的空气,并且以转动支撑单元117为中心转动。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空调。为了描述附图,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上述结构中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如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包括:壳体110,其内具有容置空间,并且具有分别用于吸入和排出空气的入口112和出口114;室内热交换器121,其设置在壳体110内、入口112与出口114之间;送风扇125,其安装在壳体110内;外部供气单元131,其内具有空气通道,该空气通道与出口114连通;以及驱动单元,其实施为用于转动外部供气单元131的驱动马达171的型式。
用于吸入空气的多个入口112沿每一个边缘形成在壳体110的下部,并且用于排出空气的多个出口114形成在壳体110的下中央部。
室内热交换器121设置在壳体110内,以使通过入口112吸入并朝向出口114流动的空气可以在经过该室内热交换器121时进行热交换。室内热交换器121连接到室外单元160以用于制冷剂的流动。室外单元160包括:用于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161;室外热交换器163,其设置成使得制冷剂可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膨胀单元165,其用于通过减压膨胀制冷剂。在压缩机161的一侧设置用于吸入气态制冷剂的收集器162。这里,室外单元160可设置有四通阀(未示出),该四通阀用于切换制冷剂的通道,以便允许制冷和制热操作。
同时,可转动支撑单元117从出口114向下延伸,以使空气在其内流动,并且可转动地支撑外部供气单元131。在可转动支撑单元117的下部形成用于排出空气的多个排气孔118。
外部供气单元131包括:轮毂132,其内具有空气通道;以及多个转动翼142,每一个转动翼均具有从轮毂132向外延伸的一端。轮毂132具有多个连接单元135,多个转动翼142分别与这些连接单元135连接。在轮毂132的下侧安装支撑板177,以可转动地支撑轮毂132。在轮毂132与支撑板177之间夹设轴承178。在每一个转动翼142的端面和下表面上分别形成用于喷射空气的喷射孔144和145,如图11所示。这里,喷射孔可沿轮毂132的转动方向形成在每一个转动翼142的后边缘。
驱动单元形成在轮毂132的上侧,以转动转动翼142。驱动单元可实施为驱动马达171的型式,其包括固定到该可转动支撑单元117的定子172和可转动地安装在该定子172的外侧的转子174。转子174包括:固定到轮毂132的转子框架175;以及永磁体176,其设置在转子框架175的内表面,并通过气隙与定子172分隔开。
如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空调设有控制器181,该控制器181内具有控制程序,以根据操作模式控制送风扇125和驱动马达171。控制器181分别连接到用于选择操作模式的操作模式选择单元183、送风扇125和驱动马达171。操作模式可包括:循环模式,其通过在不运行制冷剂循环的情况下转动外部供气单元131来循环室内空气;以及制冷或制热模式,其通过运行制冷剂循环来给室内供应热交换的空气,同时转动外部供气单元131。
在此构造中,当通过操作模式选择单元183选择制冷或制热模式时,控制器181控制送风扇125和外部供气单元131转动。送风扇125一转动,空气就通过入口112吸入到壳体110中,并且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21进行热交换。热交换的空气通过出口114排出。当驱动马达171开始转动时,转子174转动,这使得轮毂132和转动翼142均转动。因此,通过出口114排出的空气经由轮毂132、并通过每一个转动翼142的喷射孔144和145排出到室内房间中。
另一方面,当选择循环模式时,控制器181允许对驱动马达171供电。从而每一个转动翼142转动,并且室内空气通过每一个转动翼142的转动而被强制循环。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空调。如图13至图1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包括:第一制冷剂循环单元200,其包括用于压缩第一制冷剂的压缩机211,均连接到压缩机211以允许第一制冷剂循环的第一热交换器221和第二热交换器231,以及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221与第二热交换器231之间的膨胀单元241;以及第二制冷剂循环单元300,其包括形成为可与第一热交换器221或第二热交换器231进行热交换、从而在第二制冷剂与第一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的中间热交换器311,连接到中间热交换器311以在转动时使第二制冷剂可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外部供气单元400(该外部供气单元400可转动地安装在室内),以及设置在第二制冷剂的循环路径上用于循环第二制冷剂的循环泵321。
第一制冷剂循环单元200包括:压缩机211,其压缩第一制冷剂;第一热交换器221,其设置在压缩机112的一侧,以使第一制冷剂可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第二热交换器231,其分别与压缩机211和第一热交换器221连接,并且设置成可与第二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及膨胀单元241,其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221与第二热交换器231之间,以通过减压膨胀制冷剂。在压缩机211的吸入侧设置收集器215以吸入气态制冷剂。在压缩机211的排出侧安装四通阀以切换制冷剂的通道。这里,第一制冷剂可以是包含油的制冷剂,并且其通过重复执行诸如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之类的过程来进行循环。第一制冷剂循环单元200可以实施为包括压缩机211、第一热交换器221和膨胀单元241等制冷剂循环部件的室外单元的型式。
第二制冷剂循环单元300包括:中间热交换器311,其形成为可在第一制冷剂与第二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外部供气单元400,其连接到中间热交换器311,以使第二制冷剂能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并且可转动地安装在待制冷或制热的室内房间中;以及循环泵321,其抽吸第二制冷剂以进行循环。第二制冷剂可以是诸如盐溶液(brine)之类的不可压缩的制冷剂。第二制冷剂循环单元300可以实施为包括壳体331和第一制冷剂循环单元200的第二热交换器231的室内单元的型式。
其内具有容置空间的壳体331安装于室内天花板305内。中间热交换器311容置在壳体331内,以使第二制冷剂与第一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中间热交换器311可形成为筒形,以在其内容置(包含)第二制冷剂。用于允许在第二制冷剂与第一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第二热交换器231安装在中间热交换器311内。中间热交换器311连接到使第二制冷剂流出的出口管312以及使第二制冷剂流入的入口管313。循环泵321安装在出口管312处,以抽吸第二制冷剂来进行循环。
从壳体331的下部向下延伸转动支撑单元341,以可转动地支撑外部供气单元400。在转动支撑单元341的下部形成驱动单元350,以驱动外部供气单元400转动。
驱动单元350可实施为外转子型驱动马达,其包括:定子351,其一体地固定到转动支撑单元341的下部外侧;转子353,其以一定气隙可转动地设置在定子351的外侧;以及转轴355,其可转动地支撑在转动支撑单元341的轴心处,并且其下端一体转动地连接到转子353。这里,转子353可优选包括以距离定子351一定气隙地设置在定子351的外侧的多个永磁体,所述磁体在同一周边上彼此分隔开。
在转动支撑单元341内形成容置空间342。在转动支撑单元341的下部形成用于容置和可转动地支撑转轴355的轴支撑单元345。入口管313和出口管312的每一个端部均连接到轴支撑单元345,并且彼此沿竖直方向分隔开。在转轴355的上端形成用于防止转轴355分离的防止分离单元357。在防止分离单元357与转动支撑单元341之间夹设止推轴承359。这里,止推轴承359分别固定到转动支撑单元341和防止分离单元357,以控制转轴355的竖直运动。
在转轴355的周边表面上形成沿转轴355的径向凹进并沿其周向延伸的连接端口360。连接端口360沿转轴355的竖直方向彼此分隔开。在每一个连接端口360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安装多个密封件365,以防止盐溶液(或制冷剂)泄露,其中每一个密封件均具有O环形。每一个连接端口360连接到将在后面描述的、用于外部供气单元400的每一个转动翼部420中的第二制冷剂的通道426。
另一方面,外部供气单元400包括:轮毂410,其具有筒形形状,并可转动地连接到转动支撑单元341的周边;以及多个翼部420,它们沿轮毂410的径向从轮毂410向外延伸,并且沿轮毂410的周向彼此分隔开。
轮毂410具有筒形形状,并且轮毂410的下表面的中央部一体可转动地连接到转轴355的下端。转子353一体可转动地形成在轮毂410的内表面上。每一个翼部420均从轮毂410的外表面沿轮毂410的径向延伸,并且一体可转动地连接到轮毂410。每一个翼部420均形成为使其引导边缘(leadingedge)设置在沿其转动方向相对于其尾部边缘(tailing edge)的上侧,以在每一个翼部420转动时,允许空气向下流动。
如图17和图18所示,每一个翼部420均包括:多个热交换部421,每一热交换部421均形成为盘形,以在其内具有用于第二制冷剂的、彼此连通通道426,使得第二制冷剂可在其内流动并且可以进行热交换,其中,多个热交换部421设置成沿厚度方向彼此分隔开;支撑部431,其以一气隙支撑每一个热交换部421,使得空气可以在每一个热交换部421之间流动并可进行热交换;以及连接部441,其连接和支撑每一个热交换部421和支撑部431,以可与轮毂410一起转动。
每一个热交换部421均包括:上板423和下板424,每一个上板和下板均由导热件形成以促进与室内空气的热交换,并设置成沿竖直方向彼此分隔开;以及通道形成件425,其夹设在上板423与下板424之间,以通过与上板423和下板424配合,来形成用于第二制冷剂的通道426。在热交换部421之间连接连通管427,这些热交换部421叠置(layer)在一起以使彼此相邻的两个热交换部421的通道426之间连通。这里,如图19所示,热交换部421可以是通过以下步骤形成的板型热交换器451,即在每一个上板452和下板454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用于第二制冷剂的、呈半筒形的局部通道453和455,然后通过沿厚度方向连接半筒形的局部通道453和455,以由此获得用于第二制冷剂的筒形通道。
在此构造中,当开始制冷操作并且给驱动单元350供电时,转子353与转轴355一起转动,从而每一个翼部420均以转动支撑单元341为中心转动。通过每一个翼部420(均具有与尾部边缘相比设置在上侧的引导边缘)的转动,已通过与每一个翼部420的热交换部421接触进行热交换的空气均匀地朝下流动,由此冷却室内房间。
当开始制冷操作时,四通阀213切换通道以允许由压缩机211压缩的制冷剂朝向第一热交换器221流动。流入第一热交换器221的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以被冷凝。冷凝的制冷剂由膨胀单元241通过减压而膨胀,然后流入第二热交换器231中以与第二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与第二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和收集器215吸入压缩机211中,然后吸入的制冷剂被压缩并被排出,此操作重复进行。
已与第一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并且之后在中间热交换器311内冷却的第二制冷剂由循环泵321抽吸,以沿出口管312流动。沿出口管312流入连接部360的制冷剂沿每一个翼部420的通道流动,之后与每一个翼部420内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热交换的制冷剂通过通道426流到形成于转轴355的上侧的连接部360,然后流经中间热交换器311的入口管313,之后流入中间热交换器311中,此操作重复进行。
另一方面,当开始制热操作时,四通阀213切换通道,从而使从压缩机211排出的制冷剂流入第二热交换器231中。流入第二热交换器231中的第一制冷剂与中间热交换器311内的第二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被冷凝。冷凝的制冷剂由膨胀单元241通过减压而膨胀,之后吸收第一热交换器221周围的潜热,以由此蒸发。经过第一热交换器221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213和收集器215吸入压缩机211中,然后被压缩并被排出,此操作重复进行。
在中间热交换器311内与第一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第二制冷剂流经出口管312,之后从多个连接部360中的一个连接部360流入每一个翼部420中。分流到每一个翼部420中的制冷剂与每一个翼部420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之后在另一个连接部360处汇合。汇合的第二制冷剂通过入口管313流入中间热交换器311中,以与第一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此操作重复进行。
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的效果。
在根据本发明的空调中,由于热交换的空气可以由处于不同位置的外部供气单元供应,因此热交换的空气可以更迅速地扩散到室内。
本发明还可以通过由外部供气单元的转动使室内空气强制循环来供应热交换的空气,从而迅速均匀地给室内供应热交换的空气。
本发明可以通过在更广阔的部分分配用于喷射热交换的空气的喷射孔,并沿各种方向排出热交换的空气,而快速地将热交换的空气扩散到室内。
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改变室内空气温度的情况下,仅通过在不驱动制冷剂循环的状态下转动外部供气单元来强制循环室内空气。
由于本发明可体现为多种形式而不脱离其精神或实质特点,因此应当理解,除非另有规定,上述实施例并不受限于前述的任何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包含于随附权利要求书中。

Claims (21)

1.一种空调,包括:
壳体,其内具有容置空间,并安装在天花板内;以及
供气单元,其安装在该壳体的下方,以向室内扩散热交换的空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该供气单元可相对于该壳体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其中,该壳体具有入口和出口,在该壳体内设置室内热交换器和送风扇,并且该供气单元内具有空气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其中,该供气单元包括:轮毂,其内具有空气通道,并且可转动地连接到该壳体;以及多个转动翼,每一个所述转动翼内均具有空气通道,并且每一个所述转动翼均具有从该轮毂向外延伸的一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转动翼连接到该轮毂,以使每一个倾角均可调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转动翼通过相对于其转动方向向后排出空气而转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转动翼包括沿其长度方向的、用于喷射空气的喷射孔。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其中,该空调还包括室外单元,该室外单元具有用于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以由此与该室内热交换器一起建立制冷剂循环。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其中,该空调还包括用于转动该供气单元的驱动单元。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其中,该驱动单元包括:定子,其固定到从该壳体延伸的转动支撑单元;以及转子,其由该定子转动并连接到该供气单元。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其中,该供气单元包括:轮毂,其内具有空气通道;以及多个转动翼,每一个所述转动翼内均具有空气通道,并且从该轮毂向外延伸,其中每一个所述转动翼均具有用于喷射空气的喷射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用于喷射空气的喷射孔在沿每一个所述转动翼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上形成。
13.一种空调,包括:
第一制冷剂循环单元,包括用于压缩第一制冷剂的压缩机、连接到该压缩机以允许该第一制冷剂循环的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和设置在该第一热交换器与该第二热交换器之间的膨胀单元;以及
第二制冷剂循环单元,包括其内具有容置空间并安装在天花板内的壳体、外部供气单元、中间热交换器和循环泵,其中该外部供气单元可活动地安装在该壳体的下方,其内具有用于流动第二制冷剂的制冷剂通道,并且其中该第二制冷剂可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该中间热交换器形成为可与该第一热交换器或该第二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从而使该第二制冷剂与该第一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并且连接到该外部供气单元;该循环泵循环该第二制冷剂以经过该外部供气单元和该中间热交换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其中,该外部供气单元包括可相对于该壳体转动的轮毂以及多个转动翼,每一个所述转动翼均具有从该轮毂向外延伸的一个端部,其中该第二制冷剂在所述多个转动翼内流动并且进行热交换。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其中,每一个所述转动翼均包括多个热交换单元,所述热交换单元叠置在一起并沿厚度方向彼此分隔开,且连接在一起以使得其内形成的通道彼此连通。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其中,该第二制冷剂循环单元还包括用于可转动地支撑该外部供气单元的转动支撑单元、和用于转动该外部供气单元的驱动单元。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其中,该轮毂可转动地连接到该转动支撑单元的周边,并且该驱动单元包括:转轴,其可转动地连接到该转动支撑单元的轴心,并且其一端一体地连接到该轮毂;定子,其形成为围绕该转动支撑单元;以及转子,其可转动地设置成在该轮毂内以一定气隙与该定子分隔开。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调,其中,在该转轴的周边上形成多个连接端口,以沿周边径向凹进并沿周向延伸,且每一个所述转动翼均连接到任一个所述连接端口,从而形成于每一个所述转动翼内的通道与相应的所述连接端口连通。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其中,每一个所述转动翼均可转动地连接到该轮毂。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其中,该第一制冷剂循环单元还包括设置在该压缩机的排出侧的四通阀以切换通道。
21.一种空调,包括:
壳体,其内具有容置空间并安装在天花板内;
外部供气单元,其具有用于使制冷剂在其内流动的制冷剂通道,并且可转动地安装在该壳体的下方;
热交换器,其安装在该壳体内,并连接到该外部供气单元以允许制冷剂流动,且适于通过制热件或制冷件加热或冷却制冷剂;以及
室内单元,其具有用于转动该外部供气单元的驱动单元。
CN2006101720804A 2005-12-29 2006-12-29 空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912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50134476A KR100757438B1 (ko) 2005-12-29 2005-12-29 회전급기부를 구비한 공기조화기
KR10-2005-0134476 2005-12-29
KR1020050134476 2005-12-29
KR1020060009446A KR100724393B1 (ko) 2006-01-31 2006-01-31 회전형 열교환기를 구비한 공기조화기
KR10-2006-0009446 2006-01-31
KR1020060009446 2006-01-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91258A true CN1991258A (zh) 2007-07-04
CN1991258B CN1991258B (zh) 2010-05-26

Family

ID=38213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7208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91258B (zh) 2005-12-29 2006-12-29 空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0757438B1 (zh)
CN (1) CN199125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3100B (zh) * 2008-01-21 2013-09-04 Lg电子株式会社 风扇组件和具有该风扇组件的冰箱
CN105841243A (zh) * 2016-05-23 2016-08-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吸顶式空调室内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60732A (en) * 1954-03-03 1956-11-07 Enfield Cables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ventilating apparatus
JPH0612454Y2 (ja) * 1988-01-11 1994-03-30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US5029451A (en) * 1988-09-12 1991-07-09 Mitsubish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6120247A (en) * 1999-06-01 2000-09-19 Wheeler; Alton D. Room cooling fan apparatus
US6458028B2 (en) 1999-12-17 2002-10-01 Darryl L. Snyder Diffuser and ceiling fan combination
KR100331817B1 (ko) * 2000-04-04 2002-04-09 구자홍 천장형 에어컨
KR20040065626A (ko) * 2003-01-15 2004-07-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열 교환기
KR20040065590A (ko) * 2003-01-15 2004-07-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
CN1648460A (zh) * 2004-01-29 2005-08-03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可调节叶片角度的风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3100B (zh) * 2008-01-21 2013-09-04 Lg电子株式会社 风扇组件和具有该风扇组件的冰箱
CN105841243A (zh) * 2016-05-23 2016-08-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吸顶式空调室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757438B1 (ko) 2007-09-11
KR20070071212A (ko) 2007-07-04
CN1991258B (zh) 2010-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07169A (zh) 空调器
CN110869677A (zh) 空调
EP1804004A2 (en) Air conditioner for ceiling installation
CN101109545A (zh) 一种空调器
CN1258059C (zh) 空调系统和空调方法
CN113074417B (zh) 空气调节器
CN1821671A (zh) 通风系统
CN101109546B (zh) 空调器
CN1991258A (zh) 空调
CN1746574A (zh) 空调机
CN1888624A (zh) 空调器的换气用预冷器
CN1707172A (zh) 窗式空调
CN1782576A (zh) 一拖多空气调节器
CN101078558A (zh) 空调器
CN1888694A (zh) 空调器室内机的排水底盘结构
CN1161569C (zh) 空调机
CN1782551A (zh) 一拖多空调器的室外机
CN1707176A (zh) 具有冷凝水飞散装置的窗式空调器
CN1888607A (zh) 窗式空气调节器
CN1707174A (zh) 窗式空调的气流导向装置
KR100724393B1 (ko) 회전형 열교환기를 구비한 공기조화기
CN1707175A (zh) 窗式空调器的空气导流装置
CN1782547A (zh) 一拖多空调器
CN1888611A (zh) 空调器的送风装置
CN1712795A (zh) 分体型空调器的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26

Termination date: 2019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