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89437A - 具有多个激光扫描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多个激光扫描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89437A
CN1989437A CN 200580024336 CN200580024336A CN1989437A CN 1989437 A CN1989437 A CN 1989437A CN 200580024336 CN200580024336 CN 200580024336 CN 200580024336 A CN200580024336 A CN 200580024336A CN 1989437 A CN1989437 A CN 19894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aser
photoreceptor
light source
process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8002433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03179C (zh
Inventor
福富章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989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94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0317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03179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Mechanical Optical Scan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多个激光扫描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从第3半导体激光(19M)到第3感光鼓(1M)的第3激光3M的光路形状、与从第1(19C)到第1感光鼓(1C)的第1激光的光路形状大致相同,连接第3感光鼓(1M)的旋转中心和第4感光鼓(1K)的旋转中心的第2假想线相对于连接第1感光鼓(1C)的旋转中心和第2感光鼓(1Y)的旋转中心的第1假想线倾斜,第2旋转多面镜(20b)的旋转轴(x2)与第2假想线(12)的夹角等于第1旋转多面镜(20a)的旋转轴(x1)与第1假想线(11)的夹角。

Description

具有多个激光扫描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彩色复印机、彩色打印机等具有多个激光扫描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使用电摄影记录技术的彩色复印机、彩色打印机,有以串列式配置4个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该串列式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能使用的记录介质较多、记录速度也较快的优点,近年来逐渐成为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主流形态。
作为这样的串列式图像形成装置的一形态,在日本特开2003-279875号、日本特开平10-221617号中记载有相对于4个感光体激光扫描单元的数目为2个的装置(双盒式)。这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装载的各扫描单元,2个光学系统共用1个多面反射镜,对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有效。
在串列式图像形成装置中,也有4个感光体不是排列在一直线上的。在日本特开2001-42595号公报中公开有这样的结构:使第1~第4感光体中的第2、第3感光体向转印带一侧突出1mm左右。该公报中所公开的装置,在进行全色打印时,承载输送记录纸的转印带与4个感光体全部接触,但在进行单色打印时,转印带从黑色用感光体以外的3个感光体离开。并且,有这样的效果:由于使第2、第3感光体向转印带一侧突出1nm左右,所以将进行全色打印时的转印带与各感光体的接触保持为适当的状态,并由于在进行单色打印时转印带的记录纸承载面是平的,所以还具有抑制记录纸从转印带剥落。
该公报所公开的装置,将与4个感光体对应的扫描单元分成4个(4盒式),所以若将相同结构的第2、第3激光扫描单元以与第2、第3感光体向转印带一侧突出的距离(此时为1mm)相同的距离向转印带一侧平行移动地配置,则能够实现在光学上适当的布局。
然而,在4个感光体并未排列在一直线上的装置中应用有利于小型化和低成本化的双盒式激光扫描单元时,存在以下的问题。
例如图4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某种理由,感光鼓300配置于相对于感光鼓301光路长度长出1mm的位置(A-B=1mm)。而且,感光鼓303配置于相对于感光鼓302(301)光路长度长出0.5mm的位置(C-B=0.5mm)。为了确保各感光鼓上均匀的成像状态,成像透镜101、102使用光学特性相同的成像透镜,但成像透镜100、103使用光学特性不同的成像透镜。因此,2个激光扫描单元200、201的结构不同,因为结构不同而相应地丧失了双盒式的成本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成本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第1激光扫描单元所装载的光学元件和第2激光扫描单元所装载的光学元件的光学特性相同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射出第1和第2激光的第1激光扫描单元,具有发生上述第1激光的第1光源、发生上述第2激光的第2光源、以及将从上述第1和第2光源发生的上述第1和第2激光偏转的第1旋转镜;
射出第3和第4激光的第2激光扫描单元,具有发生上述第3激光的第3光源、发生上述第4激光的第4光源、以及将从上述第3和第4光源发生的上述第3和第4激光偏转的第2旋转镜;
第1感光体,被上述第1激光照射;
第2感光体,被上述第2激光照射;
第3感光体,被上述第3激光照射;以及
第4感光体,被上述第4激光照射;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从上述第3光源到上述第3感光体的上述第3激光的光路形状与从上述第1光源到上述第1感光体的上述第1激光的光路形状大致相同;
从上述第4光源到上述第4感光体的上述第4激光的光路形状与从上述第2光源到上述第2感光体的上述第4激光的光路形状大致相同;并且,
连接上述第3感光体的旋转中心和上述第4感光体的旋转中心的第2假想线相对于连接上述第1感光体的旋转中心和上述第2感光体的旋转中心的第1假想线倾斜,上述第2旋转镜的旋转轴与上述第2假想线的夹角等于上述第1旋转镜的旋转轴与上述第1假想线的夹角。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射出第1和第2激光的第1激光扫描单元,具有发生上述第1激光的第1光源、发生上述第2激光的第2光源、以及将从上述第1和第2光源发生的上述第1和第2激光偏转的第1旋转镜;
射出第3和第4激光的第2激光扫描单元,具有发生上述第3激光的第3光源、发生上述第4激光的第4光源、以及将从上述第3和第4光源发生的上述第3和第4激光偏转的第2旋转镜;
第1感光体,被上述第1激光照射;
第2感光体,被上述第2激光照射;
第3感光体,被上述第3激光照射;以及
第4感光体,被上述第4激光照射;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从上述第3光源到上述第3感光体的上述第3激光的光路形状与从上述第2光源到上述第2感光体的上述第2激光的光路形状大致相同;
从上述第4光源到上述第4感光体的上述第4激光的光路形状与从上述第1光源到上述第1感光体的上述第1激光的光路形状大致相同;并且,
连接上述第3感光体的旋转中心和上述第4感光体的旋转中心的第2假想线相对于连接上述第1感光体的旋转中心和上述第2感光体的旋转中心的第1假想线倾斜,上述第2旋转镜的旋转轴与上述第2假想线的夹角等于上述第1旋转镜的旋转轴与上述第1假想线的夹角。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射出第1和第2激光的第1激光扫描单元,具有发生上述第1激光的第1光源、发生上述第2激光的第2光源、以及将从上述第1和第2光源发生的上述第1和第2激光偏转的第1旋转镜;
射出第3和第4激光的第2激光扫描单元,具有发生上述第3激光的第3光源、发生上述第4激光的第4光源、以及将从上述第3和第4光源发生的上述第3和第4激光偏转的第2旋转镜;
第1感光体,被上述第1激光照射;
第2感光体,被上述第2激光照射;
第3感光体,被上述第3激光照射;以及
第4感光体,被上述第4激光照射;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第1激光扫描单元与上述第2激光扫描单元的夹角,等于连接上述第1感光体的旋转中心和上述第2感光体的旋转中心的第1假想线与连接上述第3感光体的旋转中心和上述第4感光体的旋转中心的第2假想线的夹角。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将通过参照附图并阅读以下详细说明来得到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简略剖视图。
图2是装载于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激光扫描单元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简略剖视图。
图4是用于理解本发明的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简略剖视图。
图5是示出转印带与4个感光鼓全部接触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转印带与3个感光鼓1C、1Y、1M相分离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装载于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激光扫描单元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激光扫描单元的安装状态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0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简略剖视图。
图11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简略剖视图。
图12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简略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简略剖视图。
图14是第3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说明图。在说明中,首先说明整个图像形成装置,然后说明扫描光学装置(激光扫描单元)的结构。
(图像形成装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5的图。图像形成装置15能够重合4色(青色C、黄色Y、品红色M、黑色K)调色剂像而形成彩色图像,具有4个图像形成站。各图像形成站分别具有第1像承载体(感光鼓1C)、第2像承载体(感光鼓1Y)、第3像承载体(感光鼓1M)、第4像承载体(感光鼓1K)。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5具有对上述4个像承载体进行曝光扫描的2个扫描光学装置16(第1扫描光学装置(第1激光扫描单元)16a、第2扫描光学装置(第2激光扫描单元)16b)。第1扫描光学装置16a和第2扫描光学装置16b为相同结构,第1扫描光学装置16a对感光鼓1C(第1感光体)及感光鼓1Y(第2感光体)照射光束,第2扫描光学装置16b对感光鼓1M(第3感光体)及感光鼓1K(第4感光体)照射光束。关于扫描光学装置16a、16b的结构将在后面说明。
在感光鼓1(1C、1Y、1M、1K)的周边配置有使感光鼓1均匀带电的一次带电器2(2C、2Y、2M、2K)、使形成于感光鼓1上的潜像显影的显影器4(4C、4Y、4M、4K)、将形成于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由转印带7输送的转印材料8上的转印辊5(5C、5Y、5M、5K)、对感光鼓1上的残留调色剂进行清洁的清洁器6(6C、6Y、6M、6K)。
在图1中,在感光鼓1的下方具有:用于堆积收容转印材料8的托盘9、从托盘9一张一张地输送转印材料8的给送辊10、用于与图像形成的定时同步地输送被送出的转印材料8的阻纸辊11、与4个感光鼓1接触、依次对各感光鼓输送转印材料8的转印带7。转印带7由驱动辊12和张紧辊30缠绕架设。驱动辊12高精度地进行转印带7的输送,与旋转不稳较小的驱动电动机(未图示)连接。在转印带7的转印材料8的输送方向下游侧配置有用于通过加热、加压等将调色剂像定影到转印材料8上的定影器13、将图像形成后的转印材料8排出到装置外的排出辊14。
在以上结构中,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5的图像形成动作。首先,由一次带电器2C、2Y、2M、2K使感光鼓1C、1Y、1M、1K表面上均匀带电。然后,从扫描光学装置16a、16b对感光鼓1C、1Y、1M、1K照射光束(激光束)3C、3Y、3M、3K。基于图像信息对光束3C、3Y、3M、3K分别进行光调制,从而在被照射的感光鼓1C、1Y、1M、1K表面上形成符合图像信息的潜像。该潜像被显影器4C、4Y、4M、4K供给各色的显影剂(调色剂)而成为可视像,分别成为青色、黄色、品红色、黑色的调色剂像。
转印材料8堆积在托盘9上。该转印材料8由给送辊10从托盘9一张一张地依次送出,然后由阻纸辊11与图像的写出定时同步地送出到转印带7上。
形成于感光鼓1上的各色调色剂像由于被施加到转印辊5上的电压而被静电吸引到转印辊5一侧。在此,由于在配置于转印辊5和感光鼓1之间的转印带7上输送转印材料8,所以上述各色的调色剂像(青色的图像、黄色的图像、品红色的图像、黑色的图像)被静电转印到转印材料8上,依次重合而形成彩色图像。形成于转印材料8上的彩色图像由定影器13热定影。然后,转印材料8由排出辊14等输送而被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5之外。
此后,残留于感光鼓1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由清洁器6除去。然后,为了形成下一彩色图像,由一次带电器2使感光鼓1再次均匀带电。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除了具有上述的利用全部4个图像形成站的全色模式以外,还具有仅利用黑色的图像形成站的单色模式。
图5示出全色模式时的转印带7的状态,图6示出单色模式时的转印带7的状态。本实施方式的3个转印辊5C、5Y、5M可朝使转印带7与感光鼓1C、1Y、1M接触的方向、及朝使转印带7从感光鼓1C、1Y、1M离开的方向移动(转印辊5K不移动)。
在全色模式下进行图像形成时,如图5所示,3个转印辊5C、5Y、5M上推转印带7,以使转印带7与4个感光鼓1C、1Y、1M、1K全部接触。在单色(黑白)模式下进行图像形成时,则如图6所示,使除黑色以外的转印辊5C、5Y、5M下降到下侧,以使转印带7不与3个感光鼓1C、1Y、1M接触。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黑白模式时,3个感光鼓1C、1Y、1M不旋转,停止,不使用这些感光鼓。因此,为抑制不旋转的感光鼓1C、1Y、1M与旋转的转印带7滑动摩擦而引起感光鼓1C、1Y、1M的寿命降低,在黑白模式时,转印辊5C、5Y、5M下降到下侧,从而转印带7不与3个感光鼓1C、1Y、1M接触。黑色用转印辊5K在全色模式时和在单色模式时都处于相同位置,不移动。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在黑白模式时转印带7与3个感光鼓1C、1Y、1M相分离的结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使转印带7简单地与3个感光鼓1C、1Y、1M相分离,不是使所有的感光鼓的旋转中心配置在一直线上,而是将黑色图像的感光鼓1K配置在相对于其他感光鼓沿上下方向(图1的Z方向)向靠下约1mm处。在此,设连接感光鼓1C(第1感光体)的旋转中心和感光鼓1Y(第2感光体)的旋转中心的直线为第1假想线l1、连接感光鼓1M(第3感光体)的旋转中心和感光鼓1K(第4感光体)的旋转中心的直线为第2假想线l2时,配置成第1假想线l1与第2假想线l2具有角度θ(第2假想线l2相对于第1假想线l1倾斜)。另外,3个感光鼓1C、1Y、1M的各旋转中心排列在同一直线上。4个感光鼓的直径大小相等。
这样,通过仅将感光鼓1K配置成比其他感光鼓靠下侧,具有这样的优点:即使3个转印辊5C、5Y、5M的下降量较小,也能使转印带7与3个感光鼓1C、1Y、1M相分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黑色感光鼓1K和品红色感光鼓1M的中心距与黄色感光鼓1Y和青色感光鼓1C的中心距相同,也与品红色感光鼓1M和黄色感光鼓1Y的中心距相同。从第1扫描光学装置16a射出的2束光束3C和3Y平行。同样,从第2扫描光学装置16b射出的2束光束3M和3K平行。
(扫描光学装置(激光扫描单元))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装载了将与4个感光体对应的4个的扫描光学系统分成2个激光扫描单元的双盒式的激光扫描单元。
扫描光学装置16a、16b在图1中设于感光鼓1的上方。在此,第1扫描光学装置16a(第1激光扫描单元)和第2扫描光学装置16b(第2激光扫描单元)为相互相同的结构。
另外,第1扫描光学装置16a和第2扫描光学装置16b根据上述第1假想线l1与第2假想线l2的夹角θ而配置如下。即,配置成从第1扫描光学装置16a向感光鼓1Y(第2感光体)射出的光束3Y(第2激光)、和从第2扫描光学装置16b向感光鼓1K(第4感光体)射出的光束3K(第4激光)具有角度θ。从第1扫描光学装置16a向感光鼓1C(第1感光体)射出的光束3C(第1激光)、和从第2扫描光学装置16b向感光鼓1M(第3感光体)射出的光束3M(第3激光)的夹角也是θ。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将从感光鼓1Y(第2感光体)到第1扫描光学装置16a的光束3Y的射出位置(透镜23Y的激光射出面)的距离、与从感光鼓1K(第4感光体)到第2扫描光学装置16b的光束3K的射出位置(透镜23K的激光射出面)的距离设定为相同(二者都是距离为m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束3C和光束3Y平行,光束3M和光束3K也平行。然而,光束3C和光束3Y未必需要平行。光束3M和光束3K也同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角度θ为大约1°。
图2是扫描光学装置16a的俯视图。在此,第2扫描光学装置16b与第1扫描光学装置16a为相同的内部结构,因此省略了关于第2扫描光学装置16b的说明。
如图2所示,从作为光源的半导体激光19(第1光源19C、第2光源19Y)根据各色(青色、黄色)的图像信息而射出的光束(第1激光3C及第2激光3Y),由配置于中央的旋转多面镜(第1旋转镜)20a沿与各色对应的不同方向扫描。旋转多面镜20a由驱动电动机(光偏转器)旋转驱动。在此,如图1及图2所示,装载有驱动电动机的基板20A、扫描透镜(fθ透镜)21及反射镜22等的光学部件被内装在光学箱17a内。光学箱17a的上部开口由光学盖18a闭塞。本实施方式的光学箱17a和光学箱17b都是使用相同模具而成形的、树脂制造的部件。
借助旋转多面镜20a进行扫描的光束3(3C、3Y)分别透过扫描透镜21(21C、21Y)而被反射镜22(22C、22Y)向有感光鼓1的方向(图1的下方)反射。其后,光束3(3C、3Y)如图1所示那样透过成像透镜23(23C、23Y)而从第1扫描光学装置16a射出。透过成像透镜23后,光束3在感光鼓1C、1Y上成像。成像透镜23C和成像透镜23Y的中心距、与感光鼓1C和感光鼓1Y的距离相同。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连接感光鼓1C、1Y的旋转中心的第1假想线l1、和连接感光鼓1M、1K的旋转中心的第2假想线l2具有角度θ时,根据该角度θ,将2个相同结构的扫描光学装置16a、16b相互倾斜地配置。于是,第2扫描光学装置16b与品红色的感光鼓1M及黑色的感光鼓1K的相对位置关系,同第1扫描光学装置16a与青色的感光鼓1C及黄色的感光鼓1Y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同。
这样,即使在感光鼓1C、1Y、1M的旋转中心配置于一直线上,仅感光鼓1K不配置在上述一直线上时,从各成像透镜23(23C、23Y、23M、23K)到感光鼓1(1C、1Y、1M、1K)的光路长度为大致相同的长度。因此,光路差被收于扫描光学系统透镜的焦点深度内,可满足预定的光斑直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3光源19M到第3感光体1M的第3激光3M的光路形状、与从第1光源19C到第1感光体1C的第1激光3C的光路形状大致相同,从第4光源19K到第4感光体1K的第4激光3K的光路形状、与第2激光3Y的光路形状大致相同。即,第3激光3M与第1激光3C都是从光源到感光体的光路长度大致相等,且光路中的激光由反射镜反射的的反射角度也大致相等。第4激光3K与第2激光3Y也都是从光源到感光体的光路长度大致相等,且由反射镜反射的光路中的激光的反射角度也大致相等。
在重合多色的调色剂像而形成全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需要进行调整,以抑制图像的色偏引起的扫描线的错位。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工序中,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安装了2个激光扫描单元后,沿副扫描方向移动透镜23C、23Y、23M、23K,进行扫描线的照射位置调整。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未进行照射位置调整,但作为光学调整的其他方法,也有通过调整反射镜22C、22Y、22M、22K的角度来进行扫描线的照射位置调整的方法、和调整这些透镜和反射镜这两方面的方法。这样的扫描线的照射位置调整,是为了较正由透镜、反射镜等光学元件或光学箱的部件公差、将光学箱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时和将光学元件安装到光学箱上时的组装公差等引起的扫描线的错位而进行的,只要存在公差,就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其调整幅度在感光鼓上沿副扫描方向(鼓旋转方向)±2mm左右的范围内。
这样,即使设计成光路形状为相同形状,也需要为了校正由公差引起的扫描线的错位而进行的光学调整。因此,为了校正由公差引起的扫描线的错位进行了光学调整的图像形成装置也落入“光路形状大致相同”的定义范畴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第3感光体1M的旋转中心和第4感光体1K的旋转中心的第2假想线l2,相对于连接第1感光体1C的旋转中心和第2感光体1Y的旋转中心的第1假想线l1倾斜角度θ。而且,如图1所示,第2旋转镜20b的旋转轴x2和第2假想线l2的夹角α,等于第1旋转镜20a的旋转轴x1和第1假想线l1的夹角α。
这样,由于第3激光3M的光路形状与第1激光3C的光路形状大致相同,第4激光3K的光路形状与第2激光3Y的光路形状大致相同,且第2旋转镜20b的旋转轴x2和第2假想线l2的夹角α等于第1旋转镜20a的旋转轴x1和第1假想线l1的夹角α,所以即使第2假想线l2相对于第1假想线l1倾斜角度θ,也能使第1激光扫描单元所装载的多个光学元件和第2激光扫描单元所装载的多个光学元件在光学上特性大致相同。因此,能够利用双盒式的激光扫描单元的优点来抑制图像形成装置的成本。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学箱17a和17b是使用同一模具制造的,所以有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效果。即,在本实施方式中,2个激光扫描单元为完全相同的结构。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1旋转镜20a到第1感光体1C的第1激光3C的朝向与从第1旋转镜20a到第2感光体1Y的第2激光3Y的朝向相反,但这2个光路从光源到感光体的光路长度大致相等,且光路中的激光的反射角度也大致相等,所以此时,可视作光路形状相同。第3激光3M和第4激光3K的关系也是相同的。即,4个的光学系统为大致相同的光路形状,所以与4个感光体对应的4个系统的光学系统都能使用光学上大致相同的光学元件构成,可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成本。
如本实施方式所示,第2旋转镜20b的旋转轴x2和第2假想线l2的夹角α等于第1旋转镜20a的旋转轴x1和第1假想线l1的夹角α,且第1激光的光路形状与第3激光的光路形状大致相同、第2激光的光路形状与第4激光的光路形状大致相同时,如图1所示,入射到第1感光体1C的第1激光3C和入射到第3感光体1M的第3激光3M的夹角、与第1假想线l1和第2假想线l2的夹角相同,都是θ。另外,入射到第2感光体1Y的第2激光3Y和入射到第4感光体1K的第4激光3K的夹角也是θ。
这样,由于第1扫描光学装置16a和第2扫描光学装置16b为相同结构,所以不需要为了使光路长度一致而重新设计成像透镜23,能够由同一生产工序生产扫描光学装置16(16a、16b)。为此,容易进行生产管理,能够以低成本制造扫描光学装置。通过降低扫描光学装置的成本,也能够以低成本提供图像形成装置。
另外,由于第1扫描光学装置16a和第2扫描光学装置16b为相同结构,能够使各色之间的扫描线偏移极小。为此,能够提供色偏较少的、良好的图像。
图7是切掉图像形成装置的外罩和光学箱的一部分而露出2个激光扫描单元的内部地表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激光的光路形状与第3激光的光路形状大致相同,第2激光的光路形状与第4激光的光路形状大致相同。此时,如图7所示,装载于第1激光扫描单元的2个光源19C和19Y、装载于第2激光扫描单元的2个光源19M和19K被布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同一侧面70(本实施方式中为后侧)一侧。这样,若4个光源全部被布置在同一侧面侧,则具有容易在装载光源(半导体激光)的驱动电路基板周围绕电线、容易进行装置的组装的优点。
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第2假想线l2相对于第1假想线l1倾斜角度θ,但第2激光扫描单元16b(或光学箱17b)也相对于第1激光扫描单元16a(或光学箱17a)倾斜角度θ。为了使第2激光扫描单元16b相对于第1激光扫描单元16a倾斜角度θ,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使用于定位及保持第2激光扫描单元16b的板33b(第2保持构件)相对于用于定位及安装第1激光扫描单元16a的板33a(第1保持构件)倾斜角度θ。用螺钉32a将第1激光扫描单元16a安装到板33a上,用螺钉32b将第2激光扫描单元16b安装到板33b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两张板33a、33b的夹角为θ,但如图9所示,也可以在一张板(保持构件)上设置两个用于对2个激光扫描单元进行定位的孔(定位部)(该板分别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前侧和后侧各设置一张)、使这些孔的夹角为θ。在图9的例子中,用形成四边形的定位孔的4个边之中的、相互交叉的2个边对激光扫描单元进行定位。总之,只要使用于对各激光扫描单元进行定位的部分的夹角为θ即可。分别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前侧和后侧的这些板优选是使用同一冲压机进行加工的板金制造。这是由于通过使用同一冲压机对具有定位用孔的这些两张板进行加工,从而提高激光扫描单元的定位精度。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4个的光学系统的光路形状全部是大致相同,但第1激光3C的光路形状与第2激光3Y的光路形状未必需要大致相同,第3激光3M的光路形状与第4激光3K的光路形状也未必需要大致相同。因此,用于形成第1激光3C的光路的多个光学元件和形成第2激光3Y的光路的多个光学元件,其光学特性未必需要大致相同,形成第3激光3M的光路的多个光学元件和形成第4激光3K的光路的多个光学元件,其光学特性也未必需要大致相同。
例如,图10及图1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第3激光3M的光路形状与第1激光3C的光路形状大致相同,第4激光3K的光路形状与第2激光3Y的光路形状大致相同,但第1激光3C的光路形状与第2激光3Y的光路形状不是大致相同,第3激光3M的光路形状与第4激光3K的光路形状也不是大致相同。然而,如图10和图1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也是第3激光3M的光路形状与第1激光3C的光路形状大致相同,第4激光3K的光路形状与第2激光3Y的光路形状大致相同,且第2旋转镜20b的旋转轴x2和第2假想线l2的夹角α等于第1旋转镜20a的旋转轴x1和第1假想线l1的夹角α,是使第1激光扫描单元与第2激光扫描单元为大致相同结构的例子。
另外,只要第3激光3M的光路形状与第1激光3C的光路形状大致相同、第4激光3K的光路形状与第2激光3Y的光路形状大致相同即可,不需要使第1激光扫描单元的光学箱(第1光学箱)17a的形状与第2激光扫描单元的光学箱(第2光学箱)17b的形状完全相同。
例如,图1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4个的激光3M~3K的光路形状全部大致相同,但光学箱17a的形状和光学箱17b的形状有些不同。具体而言,反射镜22Y和反射镜22K附近的光学箱的形状在二者不同。由于该形状的差异,反射镜22K的厚度t2比另外3个反射镜22C、22Y、22M的厚度t1薄。然而,反射镜22K与其他反射镜22C、22Y、22M仅在厚度上有差异,光学特性大致相同。即,图1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也是第3激光3M的光路形状与第1激光3C的光路形状大致相同,第4激光3K的光路形状与第2激光3Y的光路形状大致相同,且第2旋转镜20b的旋转轴x2和第2假想线l2的夹角α等于第1旋转镜20a的旋转轴x1和第1假想线l1的夹角α,是使装载于第1激光扫描单元与第2激光扫描单元的多个光学元件(反射镜22C~22K及透镜23C~23K)为大致相同结构的例子。
然而,如本实施方式的第1激光扫描单元16a与第2激光扫描单元16b那样,使光学箱或装载于其中的光学元件全部为大致相同的结构,对降低成本非常有利,是优选的。
第2实施方式
使用图3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图3是第2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说明图。在说明中,对与上述同样的结构省略其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52具有上述的第1扫描光学装置16a和第2扫描光学装置16b。
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从扫描光学装置16a、16b射出的光束51C、51Y、51M、51K在感光鼓50C、50Y、50M、50K表面上形成潜像。4个感光鼓中的、图像形成装置52的铅直方向(图中Z方向)两端的黑色和青色的感光鼓50K、50C,相对于品红色及黄色感光鼓50M、50Y向转印材料输送带54一侧(图中X方向)突出1mm左右地配置。
转印材料输送带54,在图中左侧的外周面通过静电吸附而吸附着转印材料53,为了使转印材料53与感光鼓50C、50Y、50M、50K接触而沿图中顺时针方向循环移动。通过转印材料输送带54的循环移动,转印材料53被输送到转印位置(与各感光鼓相对的位置)。于是,转印材料53上被转印了各感光鼓50C、50Y、50M、50K的调色剂像。在转印材料53上依次转印了各色的调色剂像时,在转印材料53上形成彩色图像。然后,转印材料53上的彩色图像被定影器55热定影,然后被输出到装置外。
接着,说明各感光鼓50、光束51、及扫描光学装置16的位置关系。
黑色的感光鼓50K和品红色的感光鼓50M的中心距,与黄色的感光鼓50Y和青色的感光鼓50C的中心距相同,与品红色的感光鼓50M的和黄色的感光鼓50Y的中心距也相同。从第1扫描光学装置16a射出的2束光束51C和51Y平行。同样,从第2扫描光学装置16b射出的2束光束51M和51K平行。
在此,图像形成装置52配置成:连接感光鼓50C的旋转中心和50Y的旋转中心的第1假想线l1,与连接感光鼓50M的旋转中心和感光鼓50K的旋转中心的第2假想线l2具有角度θ。另外,第2扫描光学装置16b被配置成相对于第1扫描光学装置16a倾斜角度θ。在本实施方式中,角度θ约为1°。另外,第1扫描光学装置16a和第2扫描光学装置16b为相同结构。
本实施方式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第3激光51M的光路形状与第1激光51C的光路形状大致相同,第4激光51K的光路形状与第2激光51Y的光路形状大致相同,且第2旋转镜20b的旋转轴x2和第2假想线l2的夹角α等于第1旋转镜20a的旋转轴x1和第1假想线l1的夹角α。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必须将4个感光鼓50(50C、50Y、50M、50K)中的、铅直方向(图中Z方向)两端的感光鼓50C、50K排列成使其沿水平方向(图中X方向)突出的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也能使2个扫描光学装置16a及16b的结构大致相同,能够谋求图像形成装置的成本降低。
第3实施方式
图13及图14示出第3实施方式。在上述的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第3激光的光路形状与第1激光的光路形状大致相同,第4激光的光路形状与第2激光的光路形状大致相同。对此,本实施方式中,第1激光的光路形状与第4激光的光路形状大致相同,且第2激光的光路形状与第3激光的光路形状大致相同。此时,如图14所示,装载于第1激光扫描单元16a上的2个的光源19C及19Y被布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侧面(本实施方式中为前侧),装载于第2激光扫描单元16b上的2个的光源19M及19K被布置在另一侧面(本实施方式中为后侧)。
然而,本实施方式也是第2旋转镜20b的旋转轴x2和第2假想线l2的夹角α等于第1旋转镜20a的旋转轴x1和第1假想线l1的夹角α,所以能够使第1激光扫描单元所装载的多个光学元件和第2激光扫描单元所装载的多个光学元件的光学特性大致相同。因此,能够利用双盒式的激光扫描单元的优点来抑制图像形成装置的成本。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只要使光学箱17a和光学箱17b为相同结构就能降低成本。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按青色C、黄色Y、品红色M、黑色K的顺序排列各色,但并不限于此,用不同的顺序排列也能得到相同的效果。
另外,从1个扫描光学装置射出的2个的激光未必一定要平行,也可以如图10、图12、图13那样为非平行。
另外,只要2个扫描光学装置的扫描光学系统的光学部件相同即可,光学箱、光学盖等形成扫描光学装置的外部的部件的形状可以不同。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例子,也包括在其技术思想内的变形。
本申请享受2004年7月2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第2004-212857号、2005年7月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第2005-200465号的优先权,引用其内容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
权利要求书
(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射出第1和第2激光的第1激光扫描单元,具有发生上述第1激光的第1光源、发生上述第2激光的第2光源、以及将从上述第1和第2光源发生的上述第1和第2激光偏转的第1旋转镜;
射出第3和第4激光的第2激光扫描单元,具有发生上述第3激光的第3光源、发生上述第4激光的第4光源、以及将从上述第3和第4光源发生的上述第3和第4激光偏转的第2旋转镜;
第1感光体,被上述第1激光照射;
第2感光体,被上述第2激光照射;
第3感光体,被上述第3激光照射;以及
第4感光体,被上述第4激光照射;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从上述第3光源到上述第3感光体的上述第3激光的光路形状与从上述第1光源到上述第1感光体的上述第1激光的光路形状大致相同;
从上述第4光源到上述第4感光体的上述第4激光的光路形状与从上述第2光源到上述第2感光体的上述第2激光的光路形状大致相同;并且,
连接上述第3感光体的旋转中心和上述第4感光体的旋转中心的第2假想线相对于连接上述第1感光体的旋转中心和上述第2感光体的旋转中心的第1假想线倾斜,上述第2旋转镜的旋转轴与上述第2假想线的夹角等于上述第1旋转镜的旋转轴与上述第1假想线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第1激光扫描单元射出的上述第1激光与从上述第2激光扫描单元射出的上述第3激光的夹角、及从上述第1激光扫描单元射出的上述第2激光与从上述第2激光扫描单元射出的上述第4激光的

Claims (13)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射出第1和第2激光的第1激光扫描单元,具有发生上述第1激光的第1光源、发生上述第2激光的第2光源、以及将从上述第1和第2光源发生的上述第1和第2激光偏转的第1旋转镜;
射出第3和第4激光的第2激光扫描单元,具有发生上述第3激光的第3光源、发生上述第4激光的第4光源、以及将从上述第3和第4光源发生的上述第3和第4激光偏转的第2旋转镜;
第1感光体,被上述第1激光照射;
第2感光体,被上述第2激光照射;
第3感光体,被上述第3激光照射;以及
第4感光体,被上述第4激光照射;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从上述第3光源到上述第3感光体的上述第3激光的光路形状与从上述第1光源到上述第1感光体的上述第1激光的光路形状大致相同;
从上述第4光源到上述第4感光体的上述第4激光的光路形状与从上述第2光源到上述第2感光体的上述第4激光的光路形状大致相同;并且,
连接上述第3感光体的旋转中心和上述第4感光体的旋转中心的第2假想线相对于连接上述第1感光体的旋转中心和上述第2感光体的旋转中心的第1假想线倾斜,上述第2旋转镜的旋转轴与上述第2假想线的夹角等于上述第1旋转镜的旋转轴与上述第1假想线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第1激光扫描单元射出的上述第1激光与从上述第2激光扫描单元射出的上述第3激光的夹角、及从上述第1激光扫描单元射出的上述第2激光与从上述第2激光扫描单元射出的上述第4激光的夹角,都等于上述第1假想线与上述第2假想线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第2感光体到上述第1激光扫描单元的射出上述第2激光的位置的距离,与从上述第4感光体到上述第2激光扫描单元的射出上述第4激光的位置的距离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激光扫描单元具有保持上述第1和第2光源以及上述第1旋转镜的第1光学箱,上述第2激光扫描单元具有保持上述第3和第4光源以及上述第2旋转镜的第2光学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光学箱和上述第2光学箱都是使用同一模具制造出的、树脂制造的成型物。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用于定位及保持上述第1光学箱的第1保持构件、和用于定位及保持上述第2光学箱的第2保持构件,
上述第2保持构件相对于上述第1保持构件倾斜,以使上述第1旋转镜的旋转轴与上述第1假想线的夹角等于上述第2旋转镜的旋转轴与上述第2假想线的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用于定位及保持上述第1光学箱和上述第2光学箱的保持构件,
设于上述保持构件上的两个定位部具有角度,以使上述第1旋转镜的旋转轴与上述第1假想线的夹角等于上述第2旋转镜的旋转轴与上述第2假想线的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光学箱和上述第2光学箱的夹角等于上述第1假想线与上述第2假想线的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第4激光的光路形状全部大致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上述第1~第4激光的光路的4个的光学系统所用的光学元件,在4个系统中光学上都大致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第3感光体的旋转中心在一直线上排列,上述第4感光体的旋转中心从该直线上脱离。
1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射出第1和第2激光的第1激光扫描单元,具有发生上述第1激光的第1光源、发生上述第2激光的第2光源、以及将从上述第1和第2光源发生的上述第1和第2激光偏转的第1旋转镜;
射出第3和第4激光的第2激光扫描单元,具有发生上述第3激光的第3光源、发生上述第4激光的第4光源、以及将从上述第3和第4光源发生的上述第3和第4激光偏转的第2旋转镜;
第1感光体,被上述第1激光照射;
第2感光体,被上述第2激光照射;
第3感光体,被上述第3激光照射;以及
第4感光体,被上述第4激光照射;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从上述第3光源到上述第3感光体的上述第3激光的光路形状与从上述第2光源到上述第2感光体的上述第2激光的光路形状大致相同;
从上述第4光源到上述第4感光体的上述第4激光的光路形状与从上述第1光源到上述第1感光体的上述第1激光的光路形状大致相同;并且,
连接上述第3感光体的旋转中心和上述第4感光体的旋转中心的第2假想线相对于连接上述第1感光体的旋转中心和上述第2感光体的旋转中心的第1假想线倾斜,上述第2旋转镜的旋转轴与上述第2假想线的夹角等于上述第1旋转镜的旋转轴与上述第1假想线的夹角。
1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射出第1和第2激光的第1激光扫描单元,具有发生上述第1激光的第1光源、发生上述第2激光的第2光源、以及将从上述第1和第2光源发生的上述第1和第2激光偏转的第1旋转镜;
射出第3和第4激光的第2激光扫描单元,具有发生上述第3激光的第3光源、发生上述第4激光的第4光源、以及将从上述第3和第4光源发生的上述第3和第4激光偏转的第2旋转镜;
第1感光体,被上述第1激光照射;
第2感光体,被上述第2激光照射;
第3感光体,被上述第3激光照射;以及
第4感光体,被上述第4激光照射;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第1激光扫描单元与上述第2激光扫描单元的夹角,等于连接上述第1感光体的旋转中心和上述第2感光体的旋转中心的第1假想线与连接上述第3感光体的旋转中心和上述第4感光体的旋转中心的第2假想线的夹角。
CNB2005800243360A 2004-07-21 2005-07-21 具有多个激光扫描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040317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12857 2004-07-21
JP212857/2004 2004-07-21
JP200465/2005 2005-07-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9437A true CN1989437A (zh) 2007-06-27
CN100403179C CN100403179C (zh) 2008-07-16

Family

ID=38185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243360A Active CN100403179C (zh) 2004-07-21 2005-07-21 具有多个激光扫描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03179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60335A (zh) * 2017-11-10 2018-03-30 北京博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建筑行业实测实量的三维激光扫描仪
CN111522212A (zh) * 2019-02-05 2020-08-11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50253A (en) * 1995-09-29 1997-07-22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having improved image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for producing an image on a receptor medium such as a plain paper
KR19990063855A (ko) * 1995-09-29 1999-07-26 스프레이그 로버트 월터 전자사진 시스템에서 복수 컬러 화상을 생성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JP2001209234A (ja) * 2000-01-26 2001-08-03 Ricoh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59835A (ja) * 2001-11-27 2003-06-03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11728A (ja) * 2002-01-25 2003-07-29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467595B1 (ko) * 2002-07-24 2005-01-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패스방식 칼라화상형성장치 및 칼라화상형성방법
CN1300646C (zh) * 2002-09-16 2007-02-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激光扫描单元及采用其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60335A (zh) * 2017-11-10 2018-03-30 北京博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建筑行业实测实量的三维激光扫描仪
CN111522212A (zh) * 2019-02-05 2020-08-11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03179C (zh) 2008-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403848A (en) Electronic color printing system
US20070035796A1 (en) Optical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55782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913096B2 (en)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004579A (zh) 成像装置
CN104737057A (zh) 光扫描装置和具备该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0360985C (zh) 光束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US20070013763A1 (en) Laser scann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8385792B2 (en) Image information detecting apparatus
CN101937129B (zh) 光学扫描装置
CN100403179C (zh) 具有多个激光扫描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US20110280595A1 (en) Detec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0507744C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778235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a plurality of lasers with a varying exposure ratio
US5585912A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movable mirrors along two optical paths to expose an image onto a selected photosensitive drum
KR20080114005A (ko) 광주사유닛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CN101206445B (zh) 成像设备
CN102313987B (zh)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4944290B2 (ja) 画像検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79549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CN104781720A (zh) 光扫描装置和具备该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731572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224439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160319A (zh) 光扫描装置、其制造方法和具有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3293894A (zh) 旋转轴接合结构及包括该结构的中间转印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