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87607A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87607A CN1987607A CNA2005101212516A CN200510121251A CN1987607A CN 1987607 A CN1987607 A CN 1987607A CN A2005101212516 A CNA2005101212516 A CN A2005101212516A CN 200510121251 A CN200510121251 A CN 200510121251A CN 1987607 A CN1987607 A CN 198760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light source
- liquid crystal
- crystal indicator
- guide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层叠设置的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其中,该背光模组包括两可切换的光源组,该两光源组分别是多色光混光光源组和白光光源组。该两光源组可独立或组合运作,使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可切换不同色域表现模式,采用多色光混光光源组时可以得到较佳的色彩饱和度,采用白光光源时则具有较低能耗,同时采用该两光源组则可获得高色彩饱和度与高辉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电功耗低、轻薄短小和低电压驱动等优点,液晶显示装置面板已广泛应用在掌上计算机和移动电话等移动通讯产品的显示屏幕中。然而,可携带式设备的液晶显示装置面板除了轻、薄、省电等基本要求外,随着多媒体应用的逐渐发展,消费者开始对面板色彩表现有更严苛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利用红、绿、蓝三色发光二极管做混光光源可以得到较佳的色彩饱和度,但由于目前发光二极管发光效率仍未达到冷阴极荧光灯管的发光亮度(30-60lumen/Watt),因此在一般产品亮度要求下,势必需要使用多颗的发光二极管,如此便严重影响便携式设备液晶显示面板满足省电和待机时间长的产品需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显示装置不能同时满足色彩饱和度佳,且能耗低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同时满足色彩饱和度佳且能耗低的液晶显示装置。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层叠设置的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两可切换的光源组,该两光源组分别为多色光混光光源组和白光光源组。
相较于现有技术,该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的两光源组可独立或组合运作,使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可切换不同色域表现模式,采用多色光混光光源时可以得到较佳的色彩饱和度,采用白光光源时则具有较低能耗,同时采用该两光源组则可同时获得高色彩饱和度与高辉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二光源设置于反射片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该液晶显示装置10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11和一与该液晶显示面板11层叠设置的背光模组12。
该背光模组12包括一增亮片13、一扩散片14、一第一导光板15、一第二导光板16、一反射片17、一第一光源18和一第二光源19。其中,该增亮片13、扩散片14、第一导光板15、第二导光板16和该反射片17层叠设置,该第一光源18邻近该第一导光板15一侧设置,该第二光源19邻近该第二导光板16一侧设置。
该第一导光板15与该第一光源18为第一光源组。该导光板15包括一入光面151和一出光面152。点亮该第一光源18时,其发出的光束经导光板15入光面151入射,光束于导光板15内部传播,部分光束经出光面152直接出射,部分光束经第二导光板16入射至反射片17,被反射片17反射后再次经第二导光板16、第一导光板15并从第一导光板15出光面152出射。从出光面152出射的光束经扩散片14、增亮片13聚光后照亮该液晶显示面板11。
该第一光源18是一冷阴极荧光灯管,其为普通白光光源,所发出的白光光束是由电子激发灯管壁荧光粉所得。此种技术较为成熟,在既定亮度的情况下,该第一光源18的冷阴极荧光灯管比多色光混光光源能耗更低。
该第二导光板16与该第二光源19为第二光源组。该导光板16包括一入光面161和一出光面162。点亮该第二光源19时,其发出的光束经导光板16入光面161入射,光束于导光板16内部传播,部分光束经出光面162直接出射,部分光束入射至反射片17,被反射片17反射后再次经第二导光板16并从出光面162出射。从出光面162出射的光束经第一导光板15、扩散片14、增亮片13聚光后照亮该液晶显示面板11。
该第二光源19包括多个混光发光二极管,每一混光发光二极管为四晶粒封装,其包括一红光发光二极管晶粒、两绿光发光二极管晶粒和一蓝光发光二极管晶粒。该混光发光二极管为多色光混光光源,其所发出的白光光束是由四个发光二极管晶粒发光混合而成,具有较佳色彩饱和度。因发光二极管发光效率仍有待提升,因此该第二光源19比白光光源能耗高。
该第一、第二光源组因应液晶显示装置10的显示模式可独立或组合运作,为该液晶显示装置10提供所需光源。
当该液晶显示装置10处于文书处理模式时,该背光模组12可仅点亮第一光源组的第一光源18照亮该液晶显示装置10。该第一光源18发出的白光光束藉由激发荧光粉产生,因此在红光与绿光部分的频谱成分较少,导致该液晶显示装置10显示红、绿画面时色彩再现性不足。此种模式适用于外出且不需太好的色彩表现时使用,因此以能耗较低的第一光源组提供背光,达到省电和具有较长待机时间的目的。
当该液晶显示装置10处于多媒体娱乐模式时,该背光模组12可关闭第一光源18,切换为利用多色光混光的第二光源19照亮该液晶显示装置10。该第二光源19发出的白光光束是由红、绿、蓝各光束混合而成,具有较佳色彩饱和度。此种模式适于该液晶显示装置10于室内使用电源线供电情况下,做多媒体应用需要显示的画面色彩饱和度高时使用。
当该液晶显示装置10处于多媒体娱乐模式且需要高亮度时,该背光模组12可同时点亮该第一光源18和该第二光源19照亮该液晶显示装置10。此种模式适于该液晶显示装置10于室内由电源线供电情况下,做多媒体应用需要高色彩饱和度和高辉度时使用。
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背光模组12包括两可切换的光源组,选择使用该两光源组可满足使用者不同作业状况的需求。
上述第一光源18为白光光源,其不局限于冷阴极荧光灯管,也可以为蓝光发光二极管加黄色荧光粉的点光源。
上述第二光源19为多色光混光光源,该混光发光二极管并不局限为四晶粒封装,也可以为三晶粒封装或六色混光发光二极管光源,一般三晶粒封装发光二极管包括一红光发光二极管晶粒、一绿光发光二极管晶粒和一蓝光发光二极管晶粒。该多色光混光光源并不局限于多色发光二极管,也可以为红、绿、蓝三色荧光灯管混光光源。
请参阅图2,其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液晶显示装置20仅包括一导光板25,其为平板型实体。该导光板25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入光面251、253,第一光源28邻近入光面251设置,第二光源29邻近入光面253设置。其中,该第一光源28为白光光源,其可为冷阴极荧光灯管,该第二光源29为多色光混光光源,其可为多色发光二极管混光光源。
本实施方式中,可切换采用该第一、第二光源28、29以满足使用者不同作业状况的需求。
上述液晶显示装置20中,设置第一、第二光源28、29的位置并不局限于导光板25两侧,也可以并排或上、下排列设置于导光板25一侧。
请参阅图3,其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液晶显示装置30包括一直下式背光模组32。背光模组32包括层叠设置的增亮片33、扩散片34、第一光源38、第二光源39和反射片37。
该第一光源38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冷阴极荧光灯管,其为普通白光光源。该第二光源39包括多个矩阵式排列的混光发光二极管(如图4所示),每一混光发光二极管为四晶粒封装,其包括一红光发光二极管晶粒、两绿光发光二极管晶粒和一蓝光发光二极管晶粒。该第一光源38的冷阴极荧光灯管与该第二光源39的发光二极管层叠交错排列。
该液晶显示装置30的背光模组32光源38、39可切换使用,选择使用该两光源可满足使用者不同作业状况的需求。
上述液晶显示装置30中,设置该第一、第二光源38、39的位置并不局限于层叠设置于扩散片34与反射片37之间,该第一、第二光源38、39也可以同层交错排列。
Claims (10)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层叠设置的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包括两可切换的光源组,该两光源组分别为白光光源组和多色光混光光源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白光光源组包括一导光板和第一光源,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该第一光源邻近该导光板入光面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源是冷阴极荧光灯管或蓝光发光二极管加黄色荧光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色光混光光源组包括一导光板和一第二光源,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该第二光源邻近该导光板入光面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光源包括至少一混光发光二极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混光发光二极管为四晶粒封装,其包括一红光发光二极管晶粒、两绿光发光二极管晶粒和一蓝光发光二极管晶粒。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进一步包括层叠设置的扩散片和反射片,该二光源组设置于该扩散片和反射片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白光光源组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冷阴极荧光灯光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色光混光光源包括矩阵式排列的多个混光发光二极管。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冷阴极荧光灯管与该发光二极管层叠交错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5101212516A CN1987607A (zh) | 2005-12-23 | 2005-12-23 | 液晶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5101212516A CN1987607A (zh) | 2005-12-23 | 2005-12-23 | 液晶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87607A true CN1987607A (zh) | 2007-06-27 |
Family
ID=38184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5101212516A Pending CN1987607A (zh) | 2005-12-23 | 2005-12-23 | 液晶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987607A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55783A (zh) * | 2011-10-28 | 2012-02-15 | 苏州茂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发光装置 |
CN104456246A (zh) * | 2014-11-21 | 2015-03-25 | 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 | 背光源以及背光源系统 |
CN105572969A (zh) * | 2016-01-04 | 2016-05-1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发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106597736A (zh) * | 2016-11-22 | 2017-04-26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CN106611571A (zh) * | 2015-10-22 | 2017-05-03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多色显示装置 |
CN108153055A (zh) * | 2018-01-08 | 2018-06-12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
CN113504671A (zh) * | 2021-06-30 | 2021-10-15 | 许江珂 | 一种色域可变的液晶显示器混合光面光源 |
-
2005
- 2005-12-23 CN CNA2005101212516A patent/CN1987607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55783A (zh) * | 2011-10-28 | 2012-02-15 | 苏州茂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发光装置 |
CN102355783B (zh) * | 2011-10-28 | 2014-01-22 | 苏州茂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发光装置 |
CN104456246A (zh) * | 2014-11-21 | 2015-03-25 | 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 | 背光源以及背光源系统 |
CN106611571A (zh) * | 2015-10-22 | 2017-05-03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多色显示装置 |
CN106611571B (zh) * | 2015-10-22 | 2020-08-11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多色显示装置 |
CN105572969A (zh) * | 2016-01-04 | 2016-05-1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发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106597736A (zh) * | 2016-11-22 | 2017-04-26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CN108153055A (zh) * | 2018-01-08 | 2018-06-12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
CN113504671A (zh) * | 2021-06-30 | 2021-10-15 | 许江珂 | 一种色域可变的液晶显示器混合光面光源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242640Y (zh) | 一种液晶显示背光模组 | |
CN101937911B (zh) | 发光二极管封装构造及背光模块 | |
CN1987607A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0428020C (zh) | 一种使用led光源的具有夜视兼容性的lcd背光系统 | |
CN102798060A (zh) | 直下式背光模组 | |
CN101071226B (zh) | 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及采用该背光源的液晶显示器 | |
CN203686775U (zh) | 一种ld补光背光装置 | |
JP2007280960A (ja) | Ledを用いる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
CN101338878A (zh) | 色温可调的高亮度led背光模块 | |
CN101825246A (zh) | 侧入式背光模组 | |
CN2862103Y (zh) | 背光模组 | |
CN101226305A (zh) | 使用混色led光源结合绿色led光源的lcd背光系统 | |
CN102890365A (zh) | 一种直下式led液晶模组 | |
CN101338877B (zh) | 发光二极管阵列及背光模组 | |
CN201166314Y (zh) | 使用混色led光源结合绿色led光源的lcd背光系统 | |
CN101676598A (zh) | 背光源和液晶显示器 | |
US20070147071A1 (en) |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switchable light source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same | |
CN105005110A (zh) | 一种量子点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液晶电视 | |
CN204739527U (zh) | 一种侧入式背光源模组结构 | |
US20080170176A1 (en) |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Phosphor Laye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CN201765416U (zh) |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0432790C (zh) | 一种液晶显示背光源系统及背光源混合方法 | |
CN1996122A (zh) | 背光模块 | |
CN100538471C (zh) | 背光模组及其导光板组 | |
CN201449505U (zh) |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