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84506A - 信号选择电路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信号选择电路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84506A
CN1984506A CNA2006101637385A CN200610163738A CN1984506A CN 1984506 A CN1984506 A CN 1984506A CN A2006101637385 A CNA2006101637385 A CN A2006101637385A CN 200610163738 A CN200610163738 A CN 200610163738A CN 1984506 A CN1984506 A CN 19845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digital signal
output
analog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637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84506B (zh
Inventor
木村修治
楠元航
有坂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84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45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845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450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00Analogue/digital conversion; Digital/analogue conversion
    • H03M1/12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H03M1/1205Multiplexed conversion system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6Arranging circuit leads; Relieving strain on circuit lea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27/00Details of public address [PA] systems covered by H04R27/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27/005Audio distribution systems for home, i.e. multi-room u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20/00Details of connection covered by H04R,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groups
    • H04R2420/01Input selection or mixing for amplifiers or 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3Acoustic transducers and sound field adaptation in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5/00Stereophonic arrangements
    • H04R5/04Circuit arrangements, e.g. for selective connection of amplifier inputs/outputs to loudspeakers, for loudspeaker detection, or for adaptation of settings to personal preferences or hearing impair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Analogue/Digital Conversion (AREA)

Abstract

一种信号选择电路,将从多个模拟信号中选择的相同或不同的第一及第二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出第一及第二数字信号,该电路具备:模拟信号选择电路,根据模拟选择信号从多个模拟信号中选择第一及第二模拟信号;第一AD转换器,将由模拟信号选择电路输出的第一模拟信号转换为第三数字信号输出;第二AD转换器,将由模拟信号选择电路输出的第二模拟信号转换为第四数字信号输出;数字信号选择电路,根据数字选择信号,将第三及第四数字信号的一方或双方作为第一及第二数字信号选择输出;和控制电路,根据用于选择第一及第二数字信号的输出选择信号输出模拟选择信号及数字选择信号。由此在切换某输出信号时,在未切换的输出信号中不产生噪声。

Description

信号选择电路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号选择电路及程序。
背景技术
近年,在汽车音响(car audio)装置中,进行对前座侧的扬声器和后座侧的扬声器输出不同音源的音乐或声音(例如,专利文献1)。在这种汽车音响装置中,大多采用用于从CD或MD、收音机等多个音源(模拟信号)中选择应该输出到前座侧的扬声器及后座侧的扬声器的音源的模拟选择器。
图14是表示选择应该输出到前座侧的扬声器和后座侧的扬声器的音源的模拟选择器的一般的构成例的图。模拟选择器201用于选择输出到前座侧的扬声器的音源,具备开关211、212、电阻213~215、及运算放大器216。另外,模拟选择器221用于选择输出到后座侧的扬声器的音源,具备开关231、232、电阻233~235、及运算放大器236。
在图14的例子中,对模拟选择器201、221的每一个,作为可选择的音源,将输入信号A及输入信号B进行输入。并且,例如,通过接通开关211、关断开关212、关断开关231、接通开关232,将输入信号A输出作为对前座侧的扬声器的输出(模拟输出1),将输入信号B输出作为对后座侧的扬声器的输出(模拟输出2)。
这样,通过使用模拟选择器201、221,能够对前座侧的扬声器和后座侧的扬声器输出不同音源的音乐或声音。
但是,在图14所示的构成中,当由另一方选择了与前座侧或后座侧的一方所选择的音源相同的音源时,即使未进行音源切换的一方也会产生切换噪声。例如,首先,设为处于开关211接通、开关212关断、开关231关断、开关232接通的状态,并输出输入信号A作为模拟输出1,输出输入信号B作为模拟输出2。然后,设为了将输出到模拟输出2的信号切换为与模拟输出1相同的输入信号A而关断开关232、接通开关231。此时,会发生由开关231接通引起开关噪声,但该噪声也会传播到开关211一方。因此,若在后座侧选择与前座侧相同的音源,则即使在前座侧未进行音源的切换,输出到前座侧的扬声器的模拟输出1中也会产生噪声。同样,在前座侧选择了与后座侧相同的音源的情况下,即使在后座侧未进行音源的切换,输出到后座侧的扬声器的模拟输出2中也会产生噪声。
专利文献1:特开2005-2235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实现,目的在于提供,在输出从输入的多个模拟信号中选择的多个输出信号的信号选择电路中,当切换某一输出信号时,使未切换的其他输出信号不产生噪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信号选择电路从多个模拟信号中选择的相同或不同的第一及第二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从而输出第一及第二数字信号,该信号选择电路具备:模拟信号选择电路,根据模拟选择信号,从所述多个模拟信号中选择所述第一及第二模拟信号;第一AD转换器,将由所述模拟信号选择电路输出的所述第一模拟信号转换为第三数字信号并输出;第二AD转换器,将由所述模拟信号选择电路输出的所述第二模拟信号转换为第四数字信号并输出;数字信号选择电路,根据数字选择信号,将所述第三及第四数字信号的一方或双方作为所述第一及第二数字信号而选择输出;和控制电路,根据用于选择所述第一及第二数字信号的输出选择信号,输出所述模拟选择信号及所述数字选择信号。
并且,所述控制电路,在将所述第三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数字信号输出、将所述第四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二数字信号输出的状态下,若输入用于使所述第二数字信号成为与所述第一数字信号相同的信号的所述输出选择信号,则能够输出用于将所述第三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及第二数字信号输出的所述数字选择信号。
而且,所述控制电路,在将所述第三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及第二数字信号输出的状态下,若输入用于使所述第一数字信号成为与所述第二数字信号不同的信号的所述输出选择信号,则能够输出所述模拟选择信号,用于使所述第一模拟信号不变化,并将由所述输出选择信号表示的所述第一数字信号所对应的模拟信号作为所述第二模拟信号。
还有,所述控制电路,在将所述第三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二数字信号输出、将所述第四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数字信号输出的状态下,若输入用于使所述第一数字信号成为与所述第二数字信号相同的信号的所述输出选择信号,则能够输出用于将所述第四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及第二数字信号输出的所述数字选择信号。
再有,所述控制电路,在将所述第三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二数字信号输出、将所述第四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数字信号输出的状态下,若输入用于使所述第一数字信号成为与所述第二数字信号不同的信号的所述输出选择信号,则能够输出所述模拟选择信号,用于使所述第一模拟信号不变化,并将由所述输出选择信号表示的所述第一数字信号所对应的模拟信号作为所述第二模拟信号。
并且,所述控制电路,在将所述第三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及第二数字信号输出的状态下,若输入用于使所述第二数字信号成为与所述第一数字信号不同的信号的所述输出选择信号,则能够输出:所述模拟选择信号,用于使所述第一模拟信号不变化,并将由所述输出选择信号表示的所述第二数字信号所对应的模拟信号作为所述第二模拟信号;和所述数字选择信号,用于将所述第三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数字信号输出,并将所述第四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二数字信号输出。
而且,所述控制电路,在将所述第三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数字信号输出、将所述第四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二数字信号输出的状态下,若输入用于使所述第一数字信号成为与所述第二数字信号不同的信号的所述输出选择信号,则能够输出所述模拟选择信号,用于将由所述输出选择信号表示的所述第一数字信号所对应的模拟信号作为所述第一模拟信号;
还有,所述控制电路在输出用于将所述第三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及第二数字信号输出的所述数字选择信号时,使所述第二AD转换器的动作停止。
而且,本发明的程序,由信号选择电路的处理器执行,所述信号选择电路具备:处理器,进行将从多个模拟信号中选择的相同或不同的第一及第二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从而输出第一及第二数字信号的控制;模拟信号选择电路,根据模拟选择信号,从所述多个模拟信号中选择所述第一及第二模拟信号;第一AD转换器,将由所述模拟信号选择电路输出的所述第一模拟信号转换为第三数字信号并输出;第二AD转换器,将由所述模拟信号选择电路输出的所述第二模拟信号转换为第四数字信号并输出;数字信号选择电路,根据数字选择信号,将所述第三及第四数字信号的一方或双方作为所述第一及第二数字信号而选择输出;和存储器,存储所述数字信号选择电路中的所述第三及第四数字信号的选择状态,所述程序使所述信号选择电路的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接受用于选择所述第一及第二数字信号的输出选择信号的步骤;根据接受的所述输出选择信号、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选择状态,输出所述模拟选择信号及所述数字选择信号的步骤;和更新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选择状态的步骤,。
并且,所述程序能够让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在将所述第三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数字信号输出、将所述第四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二数字信号输出的状态下,若接受用于使所述第二数字信号成为与所述第一数字信号相同的信号的所述输出选择信号,则输出用于将所述第三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及第二数字信号输出的所述数字选择信号的步骤;和更新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选择状态的步骤。
还有,所述程序能够让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在将所述第三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及第二数字信号输出的状态下,若接受用于使所述第一数字信号成为与所述第二数字信号不同的信号的所述输出选择信号,则输出所述模拟选择信号,用于使所述第一模拟信号不变化,并将由所述输出选择信号表示的所述第一数字信号所对应的模拟信号作为所述第二模拟信号的步骤;和更新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选择状态的步骤。
再有,所述程序能够让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在将所述第三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二数字信号输出、将所述第四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数字信号输出的状态下,若接受用于使所述第一数字信号成为与所述第二数字信号相同的信号的所述输出选择信号,则输出用于将所述第四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及第二数字信号输出的所述数字选择信号的步骤;和更新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选择状态的步骤。
并且,所述程序能够让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在将所述第三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二数字信号输出、将所述第四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数字信号输出的状态下,若接受用于使所述第一数字信号成为与所述第二数字信号不同的信号的所述输出选择信号,则输出所述模拟选择信号,用于使所述第一模拟信号不变化,并将由所述输出选择信号表示的所述第一数字信号所对应的模拟信号作为所述第二模拟信号。
而且,所述程序能够让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在将所述第三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及第二数字信号输出的状态下,若接受用于使所述第二数字信号成为与所述第一数字信号不同的信号的所述输出选择信号,则输出:所述模拟选择信号,用于使所述第一模拟信号不变化,并将由所述输出选择信号表示的所述第二数字信号所对应的模拟信号作为所述第二模拟信号;和所述数字选择信号,用于将所述第三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数字信号输出,并将所述第四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二数字信号输出的步骤;和更新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选择状态的步骤。
还有,所述程序能够让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在将所述第三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数字信号输出、将所述第四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二数字信号输出的状态下,若接受用于使所述第一数字信号成为与所述第二数字信号不同的信号的所述输出选择信号,则输出所述模拟选择信号,用于将由所述输出选择信号表示的所述第一数字信号所对应的模拟信号作为所述第一模拟信号。
再有,所述程序能够让所述处理器执行:在输出用于将所述第三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及第二数字信号输出的所述数字选择信号时,输出使所述第二AD转换器的动作停止的信号的步骤。
在输出从输入的多个模拟信号中选择的多个输出信号的信号选择电路中,当切换某一输出信号时,能够使未切换的其他输出信号不产生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含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信号选择电路而构成的车载用音响再生电路的构成例的图;
图2是表示第一个选择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第二个选择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第三个选择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数字选择器的选择状态的转移的图;
图6是表示控制电路的构成例框图;
图7是表示选择信号比较电路的构成例的电路图;
图8是表示状态机电路的构成例的电路图;
图9是表示译码电路A的构成例的图;
图10是表示译码电路B的构成例的图;
图11是表示控制电路的动作的一例的时序图;
图12是表示利用程序进行信号选择电路的控制时的控制电路的构成例的图;
图13是表示控制电路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选择应该输出到前座侧的扬声器和后座侧的扬声器的音源的模拟选择器的一般的构成例的图。
图中:1-车载用音响再生电路;10-信号选择电路;11-微型计算机接口;12-数字信号处理电路;13、14-DA转换器;15-第一数字信号;16-第二数字信号;21-微型计算机;31、32-模拟选择器;33、34-AD转换器;35-数字选择电路;41、42-选择电路;51-选择信号比较电路;52-状态机电路;53-选择信号译码电路;61-译码电路;62、63-寄存器;64、65-AND电路;66、67-选择电路;68~74-XOR电路;75~77-NOR电路;91~96-选择电路;97-寄存器;98-AND电路;101、102-选择电路;103、104-寄存器;105~108-XOR电路;109、110-NOR电路;121~127-AND电路;128、129-OR电路;130~133-寄存器;151-处理器;152-ROM;153-RAM;154-第一I/F;155-第二I/F。
具体实施方式
(整体构成)
图1是表示包含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信号选择电路而构成的车载用音响再生电路的构成例的图。车载用音响再生电路1包括:信号选择电路10、微型计算机接口(微型计算机I/F)11、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12、以及DA转换器(DAC)13、14。
车载用音响再生电路1是如下电路:将作为CD或MD、收音机等的音源的被输入的多个模拟信号(在本例中,为输入0~输入3),按照来自微型计算机21的指示,输出用于输出到前座侧的扬声器的模拟信号(前置输出)及用于输出到后座侧的扬声器的模拟信号(后置输出)。
来自微型计算机21的控制信号经由微型计算机I/F11而被输入到信号选择电路10。在该控制信号中,能够对前置输出及后置输出的每一个指定输出哪一个音源。例如,能够指定将输入0(例如CD)输出到前置输出,将输入2(例如收音机)输出到后置输出等。并且,信号选择电路10根据该控制信号,输出将被选择作为前置输出的音源进行数字变换后的信号(第一数字信号)15,输出将被选择作为后置输出的音源进行数字变换后的信号(第二数字信号)16。
从信号选择电路10输出的第一数字信号15,由DSP12进行音响处理等之后,由DAC13转换成模拟信号,作为前置输出而输出。同样,从信号选择电路10输出的第二数字信号16,由DSP12进行音响处理等之后,由DAC14转换成模拟信号,作为后置输出而输出。
对信号选择电路10的构成进行说明。信号选择电路10具备模拟选择器31、32、AD转换器(ADC)33、34,数字选择器35、及控制电路36。另外,模拟选择器31、32相当于本发明的模拟信号选择电路。而且,ADC33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AD转换器,ADC34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AD转换器。并且,数字选择器35相当于本发明的数字信号选择电路。
对模拟选择器31(第一模拟信号选择电路)输入成为音源的多个模拟信号(本例中为输入0~输入3),并根据从控制电路36输入的控制信号FCO(第一选择信号)选择任一个模拟信号(第一模拟信号)进行输出。而且,对模拟选择器32(第二模拟信号选择电路)也输入相同模拟信号(本例中为输入0~输入3),并根据从控制电路36输入的控制信号RCO(第二选择信号)选择任一个模拟信号(第二模拟信号)进行输出。另外,在本例中,设为输入到模拟选择器31、32的信号全部相同,但只要至少一个模拟信号被公共输入即可。例如,也可以是输入0及输入1输入到模拟选择器31,输入0、输入2及输入3输入到模拟选择器32。而且,控制信号FCO、RCO相当于本发明的模拟选择信号。
ADC33将从模拟选择器31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第三数字信号)进行输出。同样,ADC34将从模拟选择器32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第四数字信号)进行输出。而且,对ADC33输入从控制电路36输出的控制信号FPD,对ADC34输入从控制电路36输出的控制信号RPD。并且,例如,在控制信号FPD为1时,ADC33的动作被停止(断电),在控制信号RPD为1时,ADC34的动作被停止(断电)。
对数字选择器35输入从ADC33、34输出的第三及第四数字信号,并根据从控制电路36输入的控制信号FSEL、RSEL(数字选择信号),对第一数字信号及第二数字信号16分别输出第三及第四数字信号的某一个。更具体而言,数字选择器35具有被输入第三及第四数字信号的选择电路41、42。并且,对选择电路41输入从控制电路36输出的控制信号FSEL,例如,在控制信号FSEL为0时,从ADC33输出的第三数字信号作为第一数字信号15而输出,在控制信号FSEL为1时,从ADC34输出的第四数字信号作为第一数字信号15而输出。而且,对选择电路42输入从控制电路36输出的控制信号RSEL,例如,在控制信号RSEL为0时,从ADC34输出的第四数字信号作为第二数字信号16而输出,在控制信号RSEL为1时,从ADC33输出的第三数字信号作为第二数字信号16而输出。
控制电路36存储有模拟选择器31、32及数字选择器35的选择状态,并根据经由微型计算机I/F11输入的用于切换前置输出及后置输出的控制信号,输出到各电路的控制信号FCO、RCO、FPD、RPD、FSEL、RSEL。
在此,对信号选择电路10中的数字选择器35的选择状态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第一个选择状态的图。如图所示,选择电路41将从ADC33输出的第三数字信号作为第一数字信号15而输出。而且,选择电路42将从ADC34输出的第四数字信号作为第二数字信号16而输出。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将图2所示的选择状态称作正常状态。在正常状态下,由模拟选择器31选择的音源从前座侧的扬声器输出,由模拟选择器32选择的音源从后座侧的扬声器输出。
图3是表示第二个选择状态的图。在图3(a)中,选择电路41将从ADC34输出的第四数字信号作为第一数字信号15而输出。而且,选择电路42还将从ADC34输出的第四数字信号作为第二数字信号16而输出。在该情况下,由于不需要从ADC33输出的第三数字信号,因此通过将控制信号FPD例如设为1,能够使ADC33的动作停止。另一方面,在图3(b)中,选择电路41将从ADC33输出的第三数字信号作为第一数字信号15而输出。而且,选择电路42还将从ADC33输出的第三数字信号作为第二数字信号16而输出。在该情况下,由于不需要从ADC34输出的第四数字信号,因此通过将控制信号RPD例如设为1,能够使ADC34的动作停止。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将图3所示的选择状态称作分支(brancy)状态。在分支状态下,由模拟选择器31、32的任一方选择的音源从前座侧的扬声器及后座侧的扬声器输出。
图4是表示第三个选择状态的图。如图所示,选择电路41将从ADC34输出的第四数字信号作为第一数字信号15而输出。而且,选择电路42将从ADC33输出的第三数字信号作为第二数字信号16而输出。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将图4所示的选择状态称作交叉状态。在交叉状态下,由模拟选择器32选择的音源从前座侧的扬声器输出,由模拟选择器31选择的音源从后座侧的扬声器输出。
下面,对正常状态、分支状态、及交叉状态的转移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数字选择器35的选择状态的转移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选择状态例如设为用两位二进制数表示,设正常状态被表示为“00”,分支状态被表示为“11”,交叉状态被表示为“01”。
若设初始状态为正常状态,则此时控制信号FSEL、RSEL均为0,从ADC33输出的第三数字信号作为第一数字信号15而输出,从ADC34输出的第四数字信号作为第二数字信号16而输出。而且,由于ADC33、34均处于动作状态,因此控制信号FPD、RPD变为0。在该初始状态下,从微型计算机21被输入用于变更前置输出或后置输出的一方的控制信号时的状态转移如下。首先,在输出到变更侧的音源与输出到未变更侧的音源不同的情况下,选择状态仍为正常状态不变化(转移1)。另一方面,在输出到变更侧的音源与输出到未变更侧的音源相同的情况下,选择状态转移到分支状态(转移2)。
在分支状态下,从ADC33或ADC34的任一方输出的数字信号作为第一数字信号15及第二数字信号16而输出,因此变为控制信号(FSEL,RSEL,FPD,RPD)=(1,0,1,0)或控制信号(FSEL,RSEL,FPD,RPD)=(0,1,0,1)。这样,在从前置输出及后置输出不同的状态(正常状态)切换到前置输出及后置输出相同的状态时,不根据模拟选择器31、32的切换,而进行由数字选择器35的切换输出的音源的切换。换而言之,由于在模拟选择器31、32中,不会选择相同的音源,因此由模拟选择器31、32的一方的开关动作而产生的噪声不会传播到另一方。
并且,在分支状态下,从微型计算机21被输入用于变更前置输出或后置输出的一方的控制信号时的状态转移如下。首先,在输出到未变更侧(前置侧或后置侧)的音源与对应的模拟选择器31、32所选择的音源相同的情况下,选择状态转移到正常状态(转移3)。另一方面,在输出到未变更侧(前置侧或后置侧)的音源与对应的模拟选择器31、32所选择的音源不同的情况下,选择状态转移到交叉状态(转移4)。
具体而言,例如,在图3(a)所示的分支状态下,设为用于变更前置输出的控制信号被输入。在该情况下,由于输出到未变更侧即后置输出的音源与对应的模拟选择器32所选择的音源相同,因此转移到正常状态。另一方面,例如,在如图3(a)所示的分支状态下,设为用于变更后置输出的控制信号被输入。在该情况下,由于输出到未变更侧即前置输出的音源与对应的模拟选择器31所选择的音源不同,因此转移到交叉状态。在该情况下,不进行模拟选择器32的切换,由模拟选择器32所选择的音源继续作为前置输出而被输出。换而言之,通过可从分支状态转移到交叉状态,从而在未进行音源切换的一方不会产生切换噪声。
并且,在交叉状态下,从微型计算机21被输入用于变更前置输出或后置输出的一方的控制信号时的状态转移如下。首先,在输出到变更侧的音源与输出到未变更侧的音源不同的情况下,选择状态仍为交叉状态不变化(转移5)。另一方面,在输出到变更侧的音源与输出到未变更侧的音源相同的情况下,选择状态转移到分支状态(转移2)。这样,在从前置输出及后置输出不同的状态(交叉状态)切换到前置输出及后置输出相同的状态时,不根据模拟选择器31、32的切换,而进行由数字选择器35的切换输出的音源的切换。换而言之,由于在模拟选择器31、32中,不会选择相同的音源,因此由模拟选择器31、32的一方的开关动作而产生的噪声不会传播到另一方。
(控制电路)
下面,对为了实现图5所示的状态转移的控制电路36的构成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控制电路36的构成例的框图。控制电路36构成为包括:选择信号比较电路51、状态机电路52、及选择信号译码电路53。
选择信号比较电路51被输入从微型计算机21发送来的控制信号。并且,选择信号比较电路51根据该控制信号,输出信号N_FD、N_RD、cmpr_FD、cmpr_RD、cmpr_FRD、change_mode。
信号N_FD是表示变更后的前置输出的音源的信号,信号N_RD是表示变更后的后置输出的音源的信号。
信号cmpr_FD是表示前置输出的变更的信号,若前置输出被变更,则例如从L电平变化到H电平。而且,信号cmpr_RD是表示后置输出的变更的信号,若后置输出被变更,则例如从L电平变化到H电平。信号cmpr_FRD是表示变更后的前置输出(N_FD)与变更后的后置输出(N_RD)的异同的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若信号N_FD与信号N_RD相同则为H电平,若不同则为L电平。信号change_mode是表示前置输出或后置输出的任一个被变更的信号,若前置输出或后置输出被变更,则例如从L电平变化到H电平。
状态机电路52根据从选择信号比较电路51输出的信号cmpr_RD、cmpr_FRD、change_mode、及从选择信号译码电路53输出的信号cmpr_FDFCO、cmpr_RDRCO,使选择状态转移,并输出表示选择状态的信号STATE及用于确定下一选择状态的信号n_STATE。
对选择信号译码电路53输入从选择信号比较电路51输出的信号change_mode、N_FD、N_RD、及从状态机电路52输出的信号n_STATE。然后,选择信号译码电路53根据这些信号,输出用于控制模拟选择器31、32、ADC33、34、及数字选择器35的控制信号FSEL、FPD、RSEL、RPD、FCO、RCO。另外,选择信号译码电路53由译码电路54及译码电路B55构成。
图7是表示选择信号比较电路51的构成例的电路图。选择信号比较电路51构成为包括译码电路61、寄存器62、AND电路64、65、选择电路66、67、XOR电路68~74、及NOR电路75~77。
译码电路61将从微型计算机21输入的控制信号译码为例如两位的选择信号、例如一位的前置变更使能信号、例如一位的后置变更使能信号并输出。该选择信号是用于选择前置输出或后置输出的音源的信号,例如为两位,在选择输入0时设定为“00”,在选择输入1时设定为“01”,在选择输入2时设定为“10”,在选择输入3时设定为“11”。而且,前置变更使能信号是表示前置输出的变更指示的信号,例如仅一个时钟周期为H电平。同样,后置变更使能信号是表示后置输出的变更指示的信号,例如仅一个时钟周期为H电平。
寄存器62保持有表示变更前的前置输出的音源的信号D_FD。并且,从译码电路61输出的选择信号被输入到寄存器62的数据输入。而且,对AND电路64输入前置变更使能信号和时钟信号CLK,其输出被输入到寄存器62的时钟输入。并且,在进行前置输出的变更时,由于前置变更使能信号仅在时钟信号CLK的一个时钟周期为H电平,因此例如在时钟信号CLK从L电平变化到H电平的时刻,从译码电路61输出的选择信号进入到寄存器62。另外,寄存器62由选通时钟构成,在时钟信号CLK下一次从L电平变化到H电平的时刻,信号D_FD变化。另一方面,在进行后置输出的变更时,由于前置变更使能信号变为L电平,因此寄存器62中保持的信号D_FD不变化。
寄存器63保持有表示变更前的后置输出的音源的信号D_RD。并且,从译码电路61输出的选择信号被输入到寄存器63的数据输入。而且,对AND电路65输入后置变更使能信号和时钟信号CLK,其输出被输入到寄存器63的时钟输入。并且,在进行后置输出的变更时,由于后置变更使能信号仅在时钟信号CLK的一个时钟周期为H电平,因此例如在时钟信号CLK从L电平变化到H电平的时刻,从译码电路61输出的选择信号进入到寄存器63。寄存器63也与寄存器62同样,由选通时钟构成,在时钟信号CLK下一次从L电平变化到H电平的时刻,信号D_RD变化。另一方面,在进行前置输出的变更时,由于后置变更使能信号变为L电平,因此寄存器63中保持的信号D_RD不变化。
对选择电路66输入从译码电路61输出的选择信号、和从寄存器62输出的信号D_FD。而且,对选择电路66输入前置变更使能信号,作为用于选择这些信号的信号。并且,选择电路66在前置变更使能信号为H电平(1)时,输出从译码电路61输出的选择信号,在前置变更使能信号为L电平(0)时,输出从寄存器62输出的信号D_FD。另外,设从选择电路66输出的信号为N_FD。
对选择电路67输入从译码电路61输出的选择信号、和从寄存器63输出的信号D_RD。而且,对选择电路67输入后置变更使能信号,作为用于选择这些信号的信号。并且,选择电路67在后置变更使能信号为H电平(1)时,输出从译码电路61输出的选择信号,在后置变更使能信号为L电平(0)时,输出从寄存器63输出的信号D_RD。另外,设从选择电路67输出的信号为N_RD。
XOR电路68、69及NOR电路75是对信号N_FD和信号D_FD进行比较的电路,表示比较结果的信号cmpr_FD从NOR电路75输出。在本实施方式中,信号N_FD、D_FD相同时信号cmpr_FD变为H电平,不同时cmpr_FD变为L电平。
XOR电路72、73及NOR电路77是对信号N_RD和信号D_RD进行比较的电路,表示比较结果的信号cmpr_RD从NOR电路77输出。在本实施方式中,信号N_RD、D_RD相同时信号cmpr_RD变为H电平,不同时cmpr_RD变为L电平。
XOR电路70、71及NOR电路76是对信号N_FD和信号D_RD进行比较的电路,表示比较结果的信号cmpr_FRD从NOR电路76输出。在本实施方式中,信号N_FD、D_RD相同时信号cmpr_FRD变为H电平,不同时cmpr_FRD变为L电平。
而且,对XOR电路74输入信号cmpr_FD及信号cmpr_RD,其输出变为信号change_mode。因此,在cmpr_FD、cmpr_RD的仅任一方为H电平时,信号change_mode变为H电平。
图8是表示状态机电路52的构成例的电路图。状态机电路52构成为包括:选择电路91~96、寄存器97、及AND电路98。
对选择电路91输入表示分支状态的两位信号“11”、和表示正常状态的两位信号“00”。而且,对选择电路91输入信号cmpr_FRD,作为用于选择输出信号的信号。并且,选择电路91例如在信号cmpr_FRD为L电平(0)时输出表示正常状态的信号“00”,在信号cmpr_FRD为H电平(1)时输出表示分支状态的信号“11”。
对选择电路92输入表示分支状态的两位信号“11”、和表示交叉状态的两位信号“01”。而且,对选择电路92输入信号cmpr_FRD,作为用于选择输出信号的信号。并且,选择电路92例如在信号cmpr_FRD为L电平(0)时输出表示交叉状态的信号“01”,在信号cmpr_FRD为H电平(1)时输出表示分支状态的信号“11”。
对选择电路93输入表示正常状态的两位信号“00”、和表示交叉状态的两位信号“01”。而且,对选择电路93输入信号cmpr_FDFCO,作为用于选择输出信号的信号。并且,选择电路93例如在信号cmpr_FDFCO为L电平(0)时输出表示交叉状态的信号“01”,在信号cmpr_FDFCO为H电平(1)时输出表示正常状态的信号“00”。
对选择电路94输入表示正常状态的两位信号“00”、和表示交叉状态的两位信号“01”。而且,对选择电路94输入信号cmpr_RDFCO,作为用于选择输出信号的信号。并且,选择电路94例如在信号cmpr_RDFCO为L电平(0)时输出表示交叉状态的信号“01”,在信号cmpr_RDFCO为H电平(1)时输出表示正常状态的信号“00”。
对选择电路95输入从选择电路93、94输出的信号。而且,对选择电路95输入信号cmpr_FD,作为用于选择输出信号的信号。并且,选择电路95例如在信号cmpr_FD为L电平(0)时输出从选择电路94输出的信号,在信号cmpr_FD为H电平(1)时输出从选择电路93输出的信号。
对选择电路96输入从选择电路91、92、95输出的信号。而且,对选择电路96输入从寄存器97输出的两位信号STATE,作为用于选择输出信号的信号。并且,选择电路96例如在STATE为“00”(0)时输出从选择电路91输出的信号,在STATE为“01”(1)时输出从选择电路92输出的信号,在STATE为“11”(3)时输出从选择电路95输出的信号。另外,将从选择电路96输出的信号设为信号n_STATE。
对寄存器97的数据输入,输入从选择电路96输出的信号。而且,对AND电路98输入信号change_mode和时钟信号CLK,其输出被输入到寄存器97的时钟输入。因此,例如,在信号change_mode从L电平变化到H电平的时刻,从选择电路96输出的信号n_STATE进入寄存器97。另外,寄存器97由选通时钟构成,在时钟信号CLK下一次从L电平变化到H电平的时刻,信号STATE变化。
图9是表示译码电路A54的构成例的图。译码电路A54构成为包括:选择电路101、102、寄存器103、104、XOR电路105~108、NOR电路109、110、及AND电路111。
对选择电路101输入信号N_FD、信号N_RD、及从寄存器103输出的信号FCO。而且,对选择电路101输入信号n_STATE,作为用于选择输出信号的信号。并且,选择电路101例如在信号n_STATE为“00”(0)时输出信号N_FD,在信号n_STATE为“01”(1)时输出信号N_RD,在信号n_STATE为“11”(3)时输出信号FCO。
对选择电路102输入信号N_FD、信号N_RD、及从寄存器104输出的信号RCO。而且,对选择电路102输入信号n_STATE,作为用于选择输出信号的信号。并且,选择电路102例如在信号n_STATE为“00”(0)时输出信号N_RD,在信号n_STATE为“01”(1)时输出信号N_FD,在信号n_STATE为“11”(3)时输出信号RCO。
对寄存器103的数据输入,输入从选择电路101输出的信号。而且,对寄存器104的数据输入,输入从选择电路102输出的信号。并且,对AND电路111输入信号change_mode和时钟信号CLK,其输出被输入到寄存器103、104的时钟输入。因此,例如,在信号change_mode从L电平变化到H电平的时刻,从选择电路101输出的信号进入寄存器103,从选择电路102输出的信号进入寄存器104。另外,寄存器103、104由选通时钟构成,在时钟信号CLK下一次从L电平变化到H电平的时刻,从寄存器103、104输出的信号FCO、RCO变化。
XOR电路105、106及NOR电路109是对信号N_FD和信号FCO进行比较的电路,表示比较结果的信号cmpr_FDFCO从NOR电路109输出。在本实施方式中,信号N_FD与信号FCO相同时信号cmpr_FDFCO变为H电平,不同时cmpr_FDFCO变为L电平。
XOR电路107、108及NOR电路110是对信号N_RD和信号RCO进行比较的电路,表示比较结果的信号cmpr_RDRCO从NOR电路110输出。在本实施方式中,信号N_RD与信号RCO相同时信号cmpr_RDRCO变为H电平,不同时cmpr_RDRCO变为L电平。
图10是表示译码电路B55的构成例的图。译码电路B55构成为包括:AND电路121~127、OR电路128、129、及寄存器130~133。
对AND电路121输入将信号n_STATE的第0位和信号n_STATE的第一位反转后的信号。因此,AND电路121的输出在信号n_STATE为“01”(交叉状态)时变为“1”。而且,对AND电路122输入将信号n_STATE的第1位和信号cmpr_FDFCO反转后的信号。因此,AND电路122的输出,在信号n_STATE为“11”(分支状态)、表示变更后的前置输出的音源的信号N_FD与作为模拟选择器31的选择信号的信号FCO不同时变为“1”。对OR电路128输入来自AND电路121、122的输出,OR电路128的输出被输入到寄存器130的数据输入。
对AND电路123输入将信号n_STATE的第0位和信号n_STATE的第一位反转后的信号。因此,AND电路123的输出在信号n_STATE为“01”(交叉状态)时变为“1”。而且,对AND电路124输入将信号n_STATE的第1位和信号cmpr_FDFCO。因此,AND电路124的输出,在信号n_STATE为“11”(分支状态)、表示变更后的前置输出的音源的信号N_FD与作为模拟选择器31的选择信号的信号FCO不同时变为“1”。对OR电路129输入来自AND电路123、124的输出,OR电路129的输出被输入到寄存器131的数据输入。
对AND电路125输入将信号n_STATE的第1位和信号cmpr_FDFCO反转后的信号。因此,AND电路125的输出在信号n_STATE为“11”(分支状态)、表示变更后的前置输出的音源的信号N_FD与作为模拟选择器31的选择信号的信号FCO不同时变为“1”。并且,AND电路125的输出被输入到寄存器132的数据输入。
对AND电路126输入信号n_STATE的第1位和信号cmpr_FDFCO。
因此,AND电路126的输出在信号n_STATE为“11”(分支状态)、表示变更后的前置输出的音源的信号N_FD与作为模拟选择器31的选择信号的信号FCO相同时变为“1”。并且,AND电路126的输出被输入到寄存器133的数据输入。
对AND电路127输入信号change_mode和时钟信号CLK。并且,AND电路127的输出被输入到寄存器130~133的时钟输入。因此,例如在信号change_mode从L电平变化到H电平的时刻,从OR电路128输出的信号进入到寄存器130,从OR电路129输出的信号进入到寄存器131,从AND电路125输出的信号进入到寄存器132,从AND电路126输出的信号进入到寄存器133。另外,寄存器130~133由选通时钟构成,在时钟信号CLK下一次从L电平变化到H电平的时刻,从寄存器130~133输出的信号FSEL、RSEL、FPD、RPD变化。
图11是表示控制电路36的动作的一例的时序图。首先,作为初始状态,设为在时刻T1,选择状态为正常状态(N),前置输出及后置输出仅对输入0进行输出。
在时刻T3,若从微型计算机21发送使后置输出为输入2的控制信号,则译码电路61输出选择信号“10”(2),并且对后置变更使能信号输出H电平的信号。若后置变更使能信号变为H电平(1),则从选择电路67输出的信号N_RD变化为来自译码电路61的选择信号“10”(2)。此时,由于从寄存器63输出的信号D_RD为“00”(0),因此信号cmpr_RD变为L电平。
而且,在该时刻,选择信号“10”(2)进入寄存器63。另外,由于前置变更使能信号为L电平(0),因此从选择电路66输出的信号N_FD变为信号D_FD,信号cmpr_FD变为H电平。因此,信号change_mode变为H电平。而且,由于信号N_FD与信号N_RD不同,因此信号cmpr_FRD变化为L电平。
并且,由于信号cmpr_FRD为L电平(0)、信号STATE为“00”(NORMAL),因此信号n_STATE仍然为“00”(NORMAL)不变化。
而且,由于信号n_STATE为L电平“00”(0),因此从选择电路101输出的信号变为N_FD,“00”进入到寄存器103中。同样,从选择电路102输出的信号变为N_RD,“10”进入到寄存器104中。而且,由于信号N_RD为“10”、从寄存器104输出的信号RCO为“00”,因此信号cmpr_RDRCO变化为L电平。并且,由于信号cmpr_FDFCO为H电平,因此对寄存器130~133输入“0”。
然后,在时刻T4,从寄存器63输出的信号D_RD变化为“10”(2)。根据该情况,信号cmpr_RD变化为H电平,信号change_mode变化为L电平。而且,从寄存器104输出的信号RCO变化为H电平,根据该情况,信号cmpr_RDRCO变化为H电平。而且,由于在时刻T3的信号n_STATE为“00”(NORMAL),因此信号STATE仍然为“00”(NORMAL)不变化。并且,信号FSEL、FPD、RSEL、RPD全部变为“0”,由模拟选择器31选择的输入0作为前置输出而被输出,由模拟选择器32选择的输入2作为后置输出而被输出。
这样,在前置输出和后置输出为不同的状态(正常状态)下,当将后置输出切换到与前置输出不同的音源时,由于不进行模拟选择器31的切换,因此在前置输出侧不产生噪声。
接着,在时刻T6,若从微型计算机21发送使前置输出为输入2的控制信号,则译码电路61输出选择信号“10”(2),并且对前置变更使能信号输出H电平的信号。若前置变更使能信号变为H电平(1),则从选择电路66输出的信号N_FD变化为来自译码电路61的选择信号“10”(2)。此时,由于从寄存器62输出的信号D_FD为“00”(0),因此信号cmpr_FD变为L电平。
而且,在该时刻,选择信号“10”(2)进入寄存器62。另外,由于后置变更使能信号为L电平(0),因此从选择电路67输出的信号N_RD变为信号D_RD,信号cmpr_RD变为H电平。因此,信号change_mode变为H电平。而且,由于信号N_FD与信号N_RD相同,因此信号cmpr_FRD变化为H电平。
并且,由于信号cmpr_FRD为H电平(1)、信号STATE为“00”(NORMAL),因此信号n_STATE变化为“11”(BRANCH)。
而且,由于信号n_STATE为“11”(3),因此从选择电路101输出的信号变为FCO,“00”进入到寄存器103中。同样,从选择电路102输出的信号变为RCO,“10”进入到寄存器104中。而且,由于信号N_FD为“10”、从寄存器103输出的信号FCO为“00”,因此信号cmpr_FDFCO变化为L电平。并且,由于信号n_STATE为“11”、信号cmpr_FDFCO为L电平,因此对寄存器130、132输入“1”,对寄存器131、133输入“0”。
然后,在时刻T7,从寄存器62输出的信号D_FD变化为“10”(2)。根据该情况,信号cmpr_FD变化为H电平,信号change_mode变化为L电平。而且,由于在时刻T6的信号n_STATE为“11”(BRANCH),因此信号STATE变化为“11”(BRANCH)。并且,若信号STATE变化为“11”(3),则信号cmpr_FD为H电平(1),信号cmpr_FDFCO为L电平(0),因此信号n_STATE变化为“01”(CROSS)。并且,信号FSEL、FPD变为“1”,信号RSEL、RPD变为“0”。因此,由模拟选择器32选择的输入2作为前置输出及后置输出而被输出,ADC33变为动作停止状态。
换而言之,在前置输出和后置输出为不同的状态(正常状态)下,当将前置输出切换到与后置输出相同的音源时,由于模拟选择器31、32不会选择相同的音源,因此在后置输出侧不产生噪声。而且,由于ADC33处于动作停止状态,因此能够降低耗电。
接着,在时刻T9,若从微型计算机21发送使后置输出为输入3的控制信号,则译码电路61输出选择信号“11”(3),并且对后置变更使能信号输出H电平的信号。若后置变更使能信号变为H电平(1),则从选择电路67输出的信号N_RD变化为来自译码电路61的选择信号“11”(3)。此时,由于从寄存器63输出的信号D_RD为“10”(2),因此信号cmpr_RD变为L电平。
而且,在该时刻,选择信号“11”(3)进入寄存器63。另外,由于前置变更使能信号为L电平(0),因此从选择电路66输出的信号N_FD变为信号D_FD,信号cmpr_FD变为H电平。因此,信号change_mode变为H电平。而且,由于信号N_FD与信号N_RD不同,因此信号cmpr_FRD变化为L电平。
并且,由于信号cmpr_FRD为L电平(0)、信号cmpr_FD为H电平(1)、信号STATE为“11”(BRANCH),因此信号n_STATE仍然为“01”(CROSS)不变化。
而且,由于信号n_STATE为“01”(1),因此从选择电路101输出的信号变为N_RD,“11”进入到寄存器103中。另一方面,同样,从选择电路102输出的信号变为N_FD,“10”进入到寄存器104中。而且,由于信号N_RD为“11”、从寄存器104输出的信号RCO为“10”,因此信号cmpr_RDRCO变化为L电平。并且,由于信号n_STATE为“01”、信号cmpr_FDFCO为L电平,因此对寄存器130、131输入“1”,对寄存器132、133输入“0”。
然后,在时刻T10,从寄存器63输出的信号D_RD变化为“11”(3)。根据该情况,信号cmpr_RD变化为H电平,信号change_mode变化为L电平。而且,从寄存器103输出的信号FCO变化为“11”(3)。而且,由于在时刻T9的信号n_STATE为“01”(CROSS),因此信号STATE变化为“01”(CROSS)。并且,信号FSEL、RSEL变为“1”,信号FPD、RPD变为“0”。因此,由模拟选择器31选择的输入3作为后置输出而被输出,由模拟选择器32选择的输入2作为前置输出而被输出。
换而言之,在前置输出和后置输出为相同的状态(分支状态)下,当将后置输出切换到与前置输出不同的音源时,由于无需进行选择前置输出的模拟选择器32,因此在前置输出侧不产生噪声。
接着,在时刻T12,若从微型计算机21发送使前置输出为输入1的控制信号,则译码电路61输出选择信号“01”(1),并且对前置变更使能信号输出H电平的信号。若前置变更使能信号变为H电平(1),则从选择电路66输出的信号N_FD变化为来自译码电路61的选择信号“01”(1)。此时,由于从寄存器62输出的信号D_FD为“10”(2),因此信号cmpr_FD变为L电平。
而且,在该时刻,选择信号“01”(1)进入寄存器62。另外,由于前置变更使能信号为L电平(0),因此从选择电路67输出的信号N_RD变为信号D_RD,信号cmpr_RD变为H电平。因此,信号change_mode变为H电平。而且,由于信号N_FD与信号N_RD不同,因此信号cmpr_FRD变化为L电平。
并且,由于信号cmpr_FRD为L电平(0)、信号cmpr_FD为H电平(1)、信号STATE为“01”(CROSS),因此信号n_STATE仍然为“01”(CROSS)不变化。
而且,由于信号n_STATE为“01”(1),因此从选择电路101输出的信号变为N_RD,“11”进入到寄存器103中。另一方面,从选择电路102输出的信号变为N_FD,“01”进入到寄存器104中。而且,由于信号n_STATE为“01”、信号cmpr_FDFCO为L电平,因此对寄存器130、131输入“1”,对寄存器132、133输入“0”。
然后,在时刻T13,从寄存器62输出的信号D_FD变化为“01”(1)。根据该情况,信号cmpr_FD变化为H电平,信号change_mode变化为L电平。而且,从寄存器104输出的信号RCO变化为“01”(1)。而且,由于在时刻T12的信号n_STATE为“01”(CROSS),因此信号STATE变化为“01”(CROSS)。并且,信号FSEL、RSEL仍然为“1”,信号FPD、RPD仍然为“0”。因此,由模拟选择器31选择的输入3作为后置输出而被输出,由模拟选择器32选择的输入1作为前置输出而被输出。
这样,在前置输出和后置输出为相同的状态(交叉状态)下,当将前置输出切换到与后置输出不同的音源时,由于不发生模拟选择器31的切换,因此在后置输出侧不产生噪声。
接着,在时刻T15,若从微型计算机21发送使前置输出为输入3的控制信号,则译码电路61输出选择信号“11”(3),并且对前置变更使能信号输出H电平的信号。若前置变更使能信号变为H电平(1),则从选择电路66输出的信号N_FD变化为来自译码电路61的选择信号“11”(3)。此时,由于从寄存器62输出的信号D_FD为“01”(1),因此信号cmpr_FD变为L电平。
而且,在该时刻,选择信号“11”(3)进入寄存器62。另外,由于后置变更使能信号为L电平(0),因此从选择电路67输出的信号N_RD变为信号D_RD,信号cmpr_RD变为H电平。因此,信号change_mode变为H电平。而且,由于信号N_FD与信号N_RD相同,因此信号cmpr_FRD变化为H电平。
并且,由于信号cmpr_FRD为H电平(1)、信号STATE为“01”(CROSS),因此信号n_STATE变化为“11”(BRANCH)。
而且,由于信号n_STATE为“11”(3),因此从选择电路101输出的信号变为FCO,“11”进入到寄存器103中。同样,从选择电路102输出的信号变为RCO,“01”进入到寄存器104中。而且,由于信号N_FD变为“11”,从寄存器103输出的信号FCO变为“03”,因此信号cmpr_FDFCO变化为H电平。并且,由于信号n_STATE为“11”、信号cmpr_FDFCO为H电平,因此对寄存器130、132输入“0”,对寄存器131、133输入“1”。
然后,在时刻T16,从寄存器62输出的信号D_FD变化为“11”(3)。根据该情况,信号cmpr_FD变化为H电平,信号change_mode变化为L电平。而且,由于在时刻T15的信号n_STATE为“11”(BRANCH),因此信号STATE变化为“11”(BRANCH)。并且,若信号STATE变化为“11”(3),则信号cmpr_FD为H电平(1),信号cmpr_FDFCO为H电平(1),因此信号n_STATE变化为“00”(NORMAL)。并且,信号FSEL、FPD变为“0”,信号RSEL、RPD仍然为“1”。因此,由模拟选择器31选择的输入3作为前置输出及后置输出而被输出,ADC34处于动作停止状态。
换而言之,在前置输出和后置输出为不同的状态(交叉状态)下,当将前置输出切换到与后置输出相同的音源时,模拟选择器31、32不会选择相同的音源,因此在后置输出侧不产生噪声。而且,由于ADC34处于动作停止状态,因此能够降低耗电。
接着,在时刻T18,若从微型计算机21发送使后置输出为输入0的控制信号,则译码电路61输出选择信号“00”(0),并且对后置变更使能信号输出H电平的信号。若后置变更使能信号变为H电平(1),则从选择电路67输出的信号N_RD变化为来自译码电路61的选择信号“00”(0)。此时,由于从寄存器63输出的信号D_RD为“11”(3),因此信号cmpr_RD变为L电平。
而且,在该时刻,选择信号“00”(0)进入寄存器63。另外,由于前置变更使能信号为L电平(0),因此从选择电路66输出的信号N_FD变为信号D_FD,信号cmpr_FD变为H电平。因此,信号change_mode变为H电平。而且,由于信号N_FD与信号N_RD不同,因此信号cmpr_FRD变化为L电平。
并且,由于信号cmpr_FD为H电平(1)、信号cmpr_FDFCO为H电平(1)、信号STATE为“11”(BTANCH),因此信号n_STATE变化为“00”(BRANCH)。
而且,由于信号n_STATE为“00”(0),因此从选择电路101输出的信号变为N_FD,“11”进入到寄存器103中。同样,从选择电路102输出的信号变为N_RD,“00”进入到寄存器104中。而且,由于信号n_STATE为“00”、信号cmpr_FDFCO为H电平,因此对寄存器130~133输入“0”。
然后,在时刻T19,从寄存器63输出的信号D_RD变化为“00”(0)。根据该情况,信号cmpr_RD变化为H电平,信号change_mode变化为L电平。而且,由于在时刻T18的信号n_STATE为“00”(NORMAL),因此信号STATE变化为“00”(NORMAL)。并且,信号FSEL、FPD、RSEL、RPD全部变为“0”,由模拟选择器31选择的输入3作为前置输出而被输出,由模拟选择器32选择的输入0作为后置输出而被输出。
换而言之,在前置输出和后置输出为相同的状态(交叉状态)下,当将前置输出切换到与后置输出不同的音源时,由于无需切换选择前置输出的模拟选择器31,因此在前置输出侧不产生噪声。
(基于程序的实现例)
下面,对利用程序进行信号选择电路10的控制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利用程序进行信号选择电路10的控制时的控制电路36的构成例的图。控制电路36构成为包括:处理器151、ROM(Read Only Memory)152、RAM(RandomAccess Memory)153、第一接口(第一I/F)154、及第二接口(第二I/F)155。
处理器151通过读出ROM152中存储的程序并执行,能够进行对模拟选择器31、32、ADC33、34、及数字选择器35的控制等。另外,程序的存储区域并不限定于ROM152,只要是非易失性的存储区域即可。而且,还能够将从设置在外部的非易失性存储区域读入的程序存储到RAM等易失性存储区域而使用。RAM153中存储处理器151所使用的暂时的数据等。另外,数据的存储区域并不限定于RAM153,只要是可写入的存储区域即可。第一I/F154用于接受从微型计算机121经由微型计算机I/F发送来的控制信号。而且,第二I/F155用于将由处理器151生成的控制信号发送到模拟选择器31、32、ADC33、34、及数字选择器35。
图13是表示控制电路36的动作的流程图。处理器151检测从微型计算机21是否发送来控制信号(S1301)。并且,处理器151若收到控制信号(S1301:是),则确认对前置输出或后置输出是否存在变更(S1302)。在两输出均无变更的情况(S1302:否)下,处理器151不进行变更动作,返回到控制信号的检测动作(S1301)。
在前置输出或后置输出中存在变更的情况(S1302:是)下,处理器151确认前置输出中是否存在变更(S1303)。在前置输出中存在变更的情况(S1303:是),处理器151对表示变更后的前置输出的变量N_FDSP设定由从微型计算机21发送来的控制信号所指定的变更后的选择信号,并对表示变更后的后置输出的变量N_RDSP设定RAM153中存储的表示当前的后置输出的变量D_RDSP的值(S1304)。而且,在后置输出中存在变更的情况(S1303:否),处理器151对变量N_RDSP设定由从微型计算机21发送来的控制信号所指定的变更后的选择信号,并对变量N_FDSP设定RAM153中存储的表示当前的前置输出的变量D_FDSP的值(S1305)。
然后,处理器151确认RAM153中存储的表示当前的选择状态的变量STATE(S1306)。在当前的选择状态为正常状态时(S1306:NORMAL),处理器151确认变更后的前置输出与后置输出是否相同(S1306)。在变更后的前置输出与后置输出不同(S1306:否)时,处理器151将选择状态更新为正常状态(S1307)。并且,处理器151将控制信号(FPD,RPD,FSEL,RSEL)设定为(0,0,0,0)(S1308),将控制信号(FCO,RCO)设定为(N_FDSP,N_RDSP)(S1309)。并且,控制信号FPD、RPD、FSEL、RSEL输出到ADC33、34及数字选择器35,控制信号FCO、RCO输出到模拟选择器31、32。而且,处理器151对变量D_FDSP设定N_FDSP的值,对变量D_RDSP设定N_RDSP的值(S1310)。
另一方面,在变更后的前置输出和后置输出相同的情况(S1306:是)下,处理器151将选择状态更新为分支状态(S1311)。进而,处理器151确认变更后的前置输出与模拟选择器31的当前的输出是否相同(S1312)。在变更后的前置输出与模拟选择器31的当前的输出相同的情况(S1312:是)下,处理器151将控制信号(FPD,RPD,FSEL,RSEL)设定为(0,1,0,1)(S1313)。在该情况下,ADC34的动作停止,模拟选择器31的输出成为前置输出及后置输出。而且,在变更后的前置输出与模拟选择器31的当前的输出不同的情况下,即,在变更后的前置输出与模拟选择器32的当前的输出相同的情况(S1312:否)下,处理器151将控制信号(FPD,RPD,FSEL,RSEL)设定为(1,0,1,0)(S1314)。在该情况下,ADC33的动作停止,模拟选择器32的输出成为前置输出及后置输出。而且,处理器151不变更控制信号(FCO,RCO)而进行输出(S1315)。并且,处理器151更新变量D_FDSP、D_RDSP(S1310)。这样,在从前置输出与后置输出不同的状态(正常状态)变更到相同的状态时,模拟选择器31、32不会选择相同的信号,因此通过数字选择器35的切换进行控制。由此,不会产生因选择器31、32选择相同的信号引起的噪声,从而能够防止噪声向未进行输出的切换的一方传播。
在接收了控制信号时的选择状态是分支状态时(S1306:BRANCH),处理器151确认在前置输出中是否存在变更(S1316)。在前置输出中不存在变更的情况下,即后置输出被变更的情况(S1316:是)下,处理器151确认变更后的前置输出与模拟选择器31的当前的输出是否相同(S1317)。在变更后的前置输出与模拟选择器31的当前的输出相同的情况(S1317:是)下,处理器151执行所述的处理(S1307~S1310)。在该情况下,选择状态转移到正常状态。
另一方面,在变更后的前置输出与模拟选择器31的当前的输出不同的情况下,即,在变更后的前置输出与模拟选择器32的当前的输出相同的情况(S1312:否)下,处理器151将选择状态更新为交叉状态(S1318)。并且,处理器151将控制信号(FPD,RPD,FSEL,RSEL)设定为(1,1,0,0)(S1319),将控制信号(FCO,RCO)设定为(N_RDSP,N_FDSP)(S1320)。并且,控制信号FPD、RPD、FSEL、RSEL输出到ADC33、34及数字选择器35,控制信号FCO、RCO输出到模拟选择器31、32。而且,处理器151更新变量D_FDSP、D_RDSP(S1310)。在该情况下,模拟选择器32的输出成为前置输出,模拟选择器31的输出成为后置输出。这样,可从分支状态迁移到交叉状态,由此对前置输出或后置输出中的未变更的一方,不发生模拟选择器31或模拟选择器32中的切换,从而不会产生伴随另一方的切换的噪声。
而且,在分支状态下部分前置输出时(S1316:否),处理器151确认变更后的后置输出与模拟选择器32的当前的输出是否相同(S1321)。并且,在变更后的后置输出与模拟选择器32的当前的输出相同的情况(S1321:是)下,处理器151执行所述的处理(S1307~S1310)。在该情况下,选择状态转移到正常状态。
另一方面,在变更后的后置输出与模拟选择器32的当前的输出不同的情况下,即,在变更后的后置输出与模拟选择器31的当前的输出相同的情况(S1321:否)下,处理器151执行所述的处理(S1318~S1320、S1310)。换而言之,选择状态转移到交叉状态。在该情况下,也可对前置输出或后置输出中的未变更的一方,不发生模拟选择器31或模拟选择器32中的切换,从而不会产生伴随另一方的切换的噪声。
在接收了控制信号时的选择状态是交叉状态时(S1306:CROSS),处理器151确认变更后的前置输出与后置输出是否相同(S1322)。在变更后的前置输出与后置输出不同的情况(S1322:否)下,处理器151执行所述的处(S1318~S1320、S1310)。在该情况下,选择状态维持在交叉状态。
另一方面,在变更后的前置输出与后置输出相同的情况(S1322:是)下,处理器151执行所述的处理(S1311~S1315、S1310)。换而言之,选择状态转移到分支状态。这样,在从前置输出与后置输出不同的状态(交叉状态)变更到相同的状态时,模拟选择器31、32不会选择相同的信号,因此通过数字选择器35的切换进行控制。由此,不会产生因选择器31、32选择相同的信号引起的噪声,从而能够防止噪声向未进行输出的切换的一方传播。
以上,对利用本实施方式的信号选择电路10构成的车载用音响再生电路1进行了说明。如上所述,在信号选择电路10中,能够从正常状态转移到分支状态。换而言之,在从前置输出与后置输出不同的状态(正常状态),将前置输出或后置输出的一方切换到与另一方相同音源时,不切换模拟选择器31、32,而通过切换数字选择器35可切换输出。因此,模拟选择器31、32不会选择相同的音源,从而能够防止噪声传播到未变更的一方的输出中。
而且,在信号选择电路10中,能够进行从分支状态向交叉状态的转移。即,例如,在模拟选择器31所选择的音源成为前置输出及后置输出的状态(分支状态)下,将前置输出切换到与后置输出不同的音源时,重新由模拟选择器32所选择的音源成为前置输出,由模拟选择器31所选择的音源直接成为后置输出。因此,由于不进行模拟选择器31的切换,因此后置输出中不产生噪声。而且,例如,由模拟选择器32所选择的音源成为前置输出及后置输出的状态(分支状态)下,切换后置输出时,重新由模拟选择器31所选择的音源成为后置输出,由模拟选择器32所选择的音源直接成为前置输出。因此,由于不进行模拟选择器32的切换,因此前置输出中不产生噪声。
并且,在信号选择电路10中,能够进行从交叉状态向分支状态的转移。即,在前置输出与后置输出不同的状态(交叉状态)下,将前置输出或后置输出的一方切换到与另一方相同的音源时,不进行模拟选择器31、32的切换,而通过切换数字选择器35可切换输出。因此,模拟选择器31、32不会选择相同的音源,从而能够防止噪声传播到未变更的一方的输出中。
而且,在信号选择电路10中,能够进行从交叉状态向交叉状态的转移。在该情况下,对选择未部分的一方的输出的模拟选择器31或模拟选择器32不进行切换,从而在未变更一方的输出中不会产生噪声。
并且,在信号选择电路10中,能够进行从分支状态向正常状态的转移。在该情况下,对选择未部分的一方的输出的模拟选择器31或模拟选择器32不进行切换,从而在未变更一方的输出中不会产生噪声。
而且,在信号选择电路10中,能够进行从正常状态向正常状态的转移。在该情况下,对选择未部分的一方的输出的模拟选择器31或模拟选择器32不进行切换,从而在未变更一方的输出中不会产生噪声。
并且,在信号选择电路10中,在分支状态的情况下,能够使ADC33、34的一方的动作停止。由此,能够降低信号选择电路10的耗电。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使ADC33、34的一方停止,当并不限定于ADC33、34,还可使模拟选择器31、32的一方的动作停止。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容易理解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解释本发明。本发明可不脱离其宗旨而进行变更、改良,并且本发明中还包括其等价物。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信号选择电路10应用在车载用音响再生电路1中的例子,当信号选择电路10的应用并非限定于此。例如,可构成能够对设置在多个房间的扬声器输出相同或不同的音源的音响再生电路。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多个模拟信号的模拟选择器设为模拟选择器31、32这两个,当还可以是三个以上。只要是所述的选择分别输出到多个房间的音源的音响再生电路,就可通过与其房间数量相应设置模拟选择器,从而能进行按每个房间的控制。

Claims (16)

1.一种信号选择电路,将从多个模拟信号中选择的相同或不同的第一及第二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从而输出第一及第二数字信号,该信号选择电路具备:
模拟信号选择电路,根据模拟选择信号,从所述多个模拟信号中选择所述第一及第二模拟信号;
第一AD转换器,将由所述模拟信号选择电路输出的所述第一模拟信号转换为第三数字信号并输出;
第二AD转换器,将由所述模拟信号选择电路输出的所述第二模拟信号转换为第四数字信号并输出;
数字信号选择电路,根据数字选择信号,将所述第三及第四数字信号的一方或双方作为所述第一及第二数字信号而选择输出;和
控制电路,根据用于选择所述第一及第二数字信号的输出选择信号,输出所述模拟选择信号及所述数字选择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选择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在将所述第三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数字信号输出、将所述第四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二数字信号输出的状态下,若输入用于使所述第二数字信号成为与所述第一数字信号相同的信号的所述输出选择信号,则输出用于将所述第三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及第二数字信号输出的所述数字选择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选择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在将所述第三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及第二数字信号输出的状态下,若输入用于使所述第一数字信号成为与所述第二数字信号不同的信号的所述输出选择信号,则输出所述模拟选择信号,用于使所述第一模拟信号不变化,并将由所述输出选择信号表示的所述第一数字信号所对应的模拟信号作为所述第二模拟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选择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在将所述第三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二数字信号输出、将所述第四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数字信号输出的状态下,若输入用于使所述第一数字信号成为与所述第二数字信号相同的信号的所述输出选择信号,则输出用于将所述第四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及第二数字信号输出的所述数字选择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选择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在将所述第三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二数字信号输出、将所述第四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数字信号输出的状态下,若输入用于使所述第一数字信号成为与所述第二数字信号不同的信号的所述输出选择信号,则输出所述模拟选择信号,用于使所述第一模拟信号不变化,并将由所述输出选择信号表示的所述第一数字信号所对应的模拟信号作为所述第二模拟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选择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在将所述第三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及第二数字信号输出的状态下,若输入用于使所述第二数字信号成为与所述第一数字信号不同的信号的所述输出选择信号,则输出:所述模拟选择信号,用于使所述第一模拟信号不变化,并将由所述输出选择信号表示的所述第二数字信号所对应的模拟信号作为所述第二模拟信号;和所述数字选择信号,用于将所述第三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数字信号输出,并将所述第四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二数字信号输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选择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在将所述第三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数字信号输出、将所述第四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二数字信号输出的状态下,若输入用于使所述第一数字信号成为与所述第二数字信号不同的信号的所述输出选择信号,则输出所述模拟选择信号,用于将由所述输出选择信号表示的所述第一数字信号所对应的模拟信号作为所述第一模拟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信号选择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在输出用于将所述第三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及第二数字信号输出的所述数字选择信号时,使所述第二AD转换器的动作停止。
9.一种程序,由信号选择电路的处理器执行,
所述信号选择电路具备:
处理器,进行如下控制:将从多个模拟信号中选择的相同或不同的第一及第二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从而输出第一及第二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选择电路,根据模拟选择信号,从所述多个模拟信号中选择所述第一及第二模拟信号;
第一AD转换器,将由所述模拟信号选择电路输出的所述第一模拟信号转换为第三数字信号并输出;
第二AD转换器,将由所述模拟信号选择电路输出的所述第二模拟信号转换为第四数字信号并输出;
数字信号选择电路,根据数字选择信号,将所述第三及第四数字信号的一方或双方作为所述第一及第二数字信号而选择输出;和
存储器,存储所述数字信号选择电路中的所述第三及第四数字信号的选择状态;
所述程序使所述信号选择电路的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
接受用于选择所述第一及第二数字信号的输出选择信号的步骤;
根据所接受的所述输出选择信号、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选择状态,输出所述模拟选择信号及所述数字选择信号的步骤;和
更新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选择状态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
让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在将所述第三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数字信号输出、将所述第四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二数字信号输出的状态下,若接受用于使所述第二数字信号成为与所述第一数字信号相同的信号的所述输出选择信号,则输出用于将所述第三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及第二数字信号输出的所述数字选择信号的步骤;和
更新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选择状态的步骤。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
让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在将所述第三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及第二数字信号输出的状态下,若接受用于使所述第一数字信号成为与所述第二数字信号不同的信号的所述输出选择信号,则输出所述模拟选择信号,用于使所述第一模拟信号不变化,并将由所述输出选择信号表示的所述第一数字信号所对应的模拟信号作为所述第二模拟信号的步骤;和
更新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选择状态的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
让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在将所述第三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二数字信号输出、将所述第四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数字信号输出的状态下,若接受用于使所述第一数字信号成为与所述第二数字信号相同的信号的所述输出选择信号,则输出用于将所述第四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及第二数字信号输出的所述数字选择信号的步骤;和
更新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选择状态的步骤。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
让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在将所述第三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二数字信号输出、将所述第四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数字信号输出的状态下,若接受用于使所述第一数字信号成为与所述第二数字信号不同的信号的所述输出选择信号,则输出所述模拟选择信号,用于使所述第一模拟信号不变化,并将由所述输出选择信号表示的所述第一数字信号所对应的模拟信号作为所述第二模拟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
让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在将所述第三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及第二数字信号输出的状态下,若接受用于使所述第二数字信号成为与所述第一数字信号不同的信号的所述输出选择信号,则输出:所述模拟选择信号,用于使所述第一模拟信号不变化,并将由所述输出选择信号表示的所述第二数字信号所对应的模拟信号作为所述第二模拟信号;和所述数字选择信号,用于将所述第三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数字信号输出,并将所述第四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二数字信号输出的步骤;和
更新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选择状态的步骤。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
让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在将所述第三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数字信号输出、将所述第四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二数字信号输出的状态下,若接受用于使所述第一数字信号成为与所述第二数字信号不同的信号的所述输出选择信号,则输出所述模拟选择信号,用于将由所述输出选择信号表示的所述第一数字信号所对应的模拟信号作为所述第一模拟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0或12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
让所述处理器执行:在输出用于将所述第三数字信号作为所述第一及第二数字信号输出的所述数字选择信号时,输出使所述第二AD转换器的动作停止的信号的步骤。
CN2006101637385A 2005-12-15 2006-12-04 信号选择电路及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45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61323A JP4909580B2 (ja) 2005-12-15 2005-12-15 信号選択回路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5-361323 2005-12-15
JP2005361323 2005-12-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4506A true CN1984506A (zh) 2007-06-20
CN1984506B CN1984506B (zh) 2012-05-23

Family

ID=38166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6373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4506B (zh) 2005-12-15 2006-12-04 信号选择电路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405684B2 (zh)
JP (1) JP4909580B2 (zh)
KR (1) KR100835813B1 (zh)
CN (1) CN1984506B (zh)
TW (1) TWI3270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14101A2 (en) * 2007-03-21 2008-09-25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rting signals
US7724169B2 (en) * 2008-02-12 2010-05-25 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chip with a number of A/D converters that include a group of redundant A/D converters
EP3253067B1 (en) * 2015-03-11 2019-01-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erminal device,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4028679A1 (en) * 1993-05-20 1994-12-08 Matsushita Avionics Systems Corporation An integrated video and audio signal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use on commercial aircraft and other vehicles
JPH10302597A (ja) * 1997-04-24 1998-11-13 Toa Corp マトリックス装置
US6154161A (en) * 1998-10-07 2000-11-28 Atmel Corporation Integrated audio mixer
JP2001308804A (ja) * 2000-04-27 2001-11-02 Agilent Technologies Japan Ltd 冗長性をもったインターリーブ方法と、それを利用したa/d変換器と、d/a変換器、トラック・ホールド回路
JP2002169567A (ja) * 2000-12-04 2002-06-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音声信号選択マトリックス装置
JP3989712B2 (ja) 2001-11-20 2007-10-10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車載用音響システム
AU2003219504A1 (en) * 2002-04-10 2003-10-27 System Development & Industries Ltd. System on chip for digital control of electronic power devices
US7490345B2 (en) * 2002-07-08 2009-02-10 Terayon Communications Systems, Inc. Upstream only linecard with front end multiplexer for CMTS
US7142606B2 (en) * 2002-09-27 2006-11-28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red processing a plurality of signals
US7218896B1 (en) * 2003-12-21 2007-05-15 Redpine Signals, Inc. Multiplexed wireless receiver and transmitter
JP2005223505A (ja) * 2004-02-04 2005-08-18 Fujitsu Ten Ltd 車載用音響再生装置
KR100677211B1 (ko) 2004-02-26 2007-02-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소스별 분리 출력이 가능한 차량용 오디오 시스템
US7209069B2 (en) * 2005-04-13 2007-04-24 Sigmatel, Inc. 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with current steered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
US7474235B2 (en) * 2006-06-05 2009-01-06 Mediatek Inc. Automatic power control system for optical disc drive and method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166358A (ja) 2007-06-28
KR100835813B1 (ko) 2008-06-05
KR20070064276A (ko) 2007-06-20
US7405684B2 (en) 2008-07-29
US20070139245A1 (en) 2007-06-21
JP4909580B2 (ja) 2012-04-04
CN1984506B (zh) 2012-05-23
TWI327035B (en) 2010-07-01
TW200723929A (en) 2007-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165345A1 (zh) 一种传输方法、移动终端、多声道耳机及音频播放系统
JPH09130245A (ja) ゲイン可変回路
CN201025720Y (zh) 电视机卡拉ok伴唱系统
CN1984506B (zh) 信号选择电路及方法
CN204559866U (zh) 音频设备
US20190289391A1 (en) Audio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 and sound box
CN107182002B (zh) 一种识别模数转换芯片音频输出数据格式的实现装置及实现方法
US786496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routing audio signals to multiple speakers
CN113411703B (zh) 音频播放方法以及耳机盒、无线耳机和耳机套件
CN102655013A (zh) 接收装置、发送装置、接收方法、发送方法和通信系统
US20080167738A1 (en) Media connect device,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103531191A (zh) 一种声音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07995372U (zh) 共用音频输入端子的音响电路及音响系统
EP3356905B1 (en) Computers,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computer,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CN100571330C (zh) 电视功能菜单帮助系统
CN102005227B (zh) 嵌入式cd音质立体声wave播放器
EP1942409B1 (en) Media connect device,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102780865A (zh) 一种电视机及其音频播放方法
CN102480089A (zh) 传输接口装置
KR200336595Y1 (ko) 차량용 시디체인저 및 외부기기 겸용 어댑터
US20240107231A1 (en) Filters and filter chains
KR100476750B1 (ko) 외부음향신호처리 기능을 갖는 차량용 오디오 시스템
CN109511053A (zh) 一种主板音频接口拓展电路
CN203378003U (zh) 无线蓝牙天花喇叭
KR100620685B1 (ko) 지피아이오 신호 변환 장치 및 그를 이용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

Termination date: 2021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