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78212A - 环形夹机构 - Google Patents
环形夹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78212A CN1978212A CN 200510129442 CN200510129442A CN1978212A CN 1978212 A CN1978212 A CN 1978212A CN 200510129442 CN200510129442 CN 200510129442 CN 200510129442 A CN200510129442 A CN 200510129442A CN 1978212 A CN1978212 A CN 19782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wer house
- another
- clip mechanism
- actuating handle
- circular cli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包括:具有纵向轴线、中心顶部、以及与中心顶部大体上相反的敞开底部的上壳体;与上壳体成大体上相对关系并且大体上封闭上壳体的敞开底部的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在它们之间限定一个空间,下壳体具有大体上弧形横截面、以及具有邻近其一个端部大体上横过下壳体延伸的支撑结构;由上壳体和下壳体中的至少一个支撑以相对于所述壳体枢转运动的两个铰接板;用于保持活页纸的至少一个环;位于下壳体的所述一个端部的致动柄,致动柄部分地设置在上壳体与下壳体限定的空间中、并且与铰接板配合以导致铰接板枢转运动,位于下壳体上的所述支撑结构形状形成并且布置成支撑所述致动柄。根据本发明的环形夹机构在操作所述致动柄时具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尤其涉及具有操作柄稳定结构的环形夹机构。
背景技术
环形夹机构包括支撑铰接板的上下壳体,上下壳体还支撑环部件以打开和闭合。通常,使用一个或多个致动柄以枢转铰接板。一些下壳体具有平的底部,而另一些下壳体具有弧形横截面底部。在平底部的下壳体中,通过与铰接板配合以打开和闭合环部件的致动柄横过平底部宽度位于平底部上、并且在枢转时很好地被支撑(即,以平底部作为支点)。但是,在具有弧形横截面的下壳体中,操作柄仅在其端部与弧形形状配合处的侧端点处被支撑。后一种结构导致操作柄机构一定的不稳定性。
因此,需要一种更加稳定的设计,以便将操作柄支撑在具有半圆形或者弧形横截面的下壳体上。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所述机构包括:
具有纵向轴线、中心顶部、以及与中心顶部大体上相反的敞开底部的上壳体;
与上壳体成大体上相对关系并且大体上封闭上壳体的敞开底部的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在它们之间限定一个空间,下壳体具有大体上弧形横截面、以及具有邻近其一个端部大体上横过下壳体延伸的支撑结构;
由上壳体和下壳体中的至少一个支撑以相对于所述壳体枢转运动的两个铰接板;
用于保持活页纸的至少一个环,所述环包括第一环部件和第二环部件,第一环部件安装在铰接板之一上、并可随着该铰接板的枢转运动相对于第二环部件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闭合位置,两个环部件形成大体上连续的闭合环,以允许由环保持的活页纸沿环从一个环部件移动至另一环部件,而在打开位置,两个环部件形成不连续的打开环,以增加或从环取出活页纸;
位于下壳体的所述一个端部的致动柄,致动柄部分地设置在上壳体与下壳体限定的空间中、并且与铰接板配合以导致铰接板枢转运动,位于下壳体上的所述支撑结构形状形成并且布置成支撑所述致动柄。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部分地是明显的,部分地在以下指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环形夹机构的仰视图;
图2是图1的现有技术的环形夹机构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现有技术的环形夹机构的端视图;
图4是图1的现有技术的环形夹机构的底侧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环形夹机构的仰视图;
图6是其侧视图;
图7是其俯视图;
图8是其端视图;
图9是其分解立体图;
图10是在包括图6的线10-10的平面上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11是沿着图7的线11-11的方向的部分纵向横截面图;
图12是图5的环形夹机构的底侧立体图,使环部件处于闭合位置;
图13是图5的环形夹机构的顶侧立体图,使环部件处于闭合位置;
图14是其底侧立体图,使环部件处于打开位置;
图15是其顶侧立体图,使环部件处于打开位置;
图16是第二实施例的下壳体的立体图;
图17是图16所示实施例的端部的放大视图;以及
图18是沿着图16的线18-18的方向的横截面图。
在所有附图中,对应的标号表示对应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尤其是图1-4,现有技术的环形夹机构大体上以标号3表示。环形夹机构3可以任何合适方式固定在薄皮(未示出)或某些其它基板诸如文件夹上。
如图1-4所示,环形夹机构3包括由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形成的细长壳体10,上下壳体分别是大体上弧形横截面。壳体10支撑两个大体上类似的致动柄(分别由标号13表示)和多个环(分别由标号15表示)。每个致动柄13枢转地安装在壳体10中,大体上位于相对纵向端,以控制环15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的移动。如图所示,致动柄13操作仅仅打开环15。但是,致动柄13可以构造成打开和闭合环。
最好如图1、3和4所示,沿着上壳体11的每个纵向边缘形成的弯折底边19大体上延伸壳体10的整个长度,并且从一个纵向端到另一个纵向端与下壳体12配合并且刚性地支撑下壳体12。槽口23沿着两个弯折底边19设置。槽口23横向相对地成对设置,每对接收由其穿过的一个环15,使每个环可以在壳体10侧向移动,以打开和闭合。
每个环15包括两个环部件29,环部件29由壳体10支撑,以便相对于彼此在打开与闭合位置之间移动。在闭合位置,环部件29形成连续的闭合环或回路以保持活页纸(未示出),并且允许纸页沿着环15从一个环部件29移动到另一环部件。在打开位置,环部件29形成不连续的打开回路,以增加或取出纸页。环部件29由不锈钢的现有圆柱形杆形成。每个环15的两个环部件29彼此相对地安装在一对铰接板31(图3中仅部分地显示)的一个上,并且穿过相应槽口23。铰接板31分别是薄的和细长的,具有内外纵向边缘和两个纵向端,并且以公知方式起作用。
参照图3,铰接板31沿着它们的内纵向边缘平行布置地相互连接,形成具有枢转轴线的中心铰链。下壳体12松动地接收相互连接的铰接板31的外纵向边缘。因此,铰接板31被保持在下壳体12中,同时外纵向边缘可以自由移动。毗连的铰接板31的对应开口33尺寸和形状选择成与致动柄13相互作用,以保持致动柄的位置。
当铰接板处于共面位置(即,在铰接板的外表面之间的角度是180°)时,下壳体12比连接的铰接板稍窄。以便当铰接板31枢转通过该位置时,它们使弹性下壳体12变形并且在壳体中产生推动铰接板31枢转远离共面位置的弹力,以闭合环部件29(即,向下并且远离壳体上表面移动枢转轴线)或者打开它们(即,向上并朝着壳体的上表面移动枢转轴线)。而且,当环部件29闭合时,弹力阻止铰接板移动并将环部件夹在一起。因此,所示实施例采用现有结构移动铰接板31和环部件29。
如图3所示,两个致动柄13分别包括相对平坦的头部43,头部43大体上在上壳体11上方向上延伸,以便抓握而枢转致动柄。每个致动柄13还包括两个侧向臂45以及凸轮结构47。侧向臂45在平坦的头部43下方从每个致动柄13的相对侧向外侧向延伸。每个致动柄13的两个侧向臂45中的每个的外边缘46位于下壳体12的内表面上,并且因而在致动柄与下壳体之间只提供了平行于壳体纵向轴线的线接触,当致动柄被移动以打开或闭合环时,会不利地使致动柄在壳体内从一侧到另一侧的移动,结果会影响环形夹机构的合适操作。
现在参照图5-15所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环形夹机构大体上以标号50表示,并且在很多方面与现有技术的环形夹机构类似。环形夹机构50形成有上壳体52和下壳体54,上下壳体分别具有大体上弧形横截面(参照图10)。上壳体52具有中心部分和敞开底部。下壳体54与上壳体52装配在一起,使得上壳体52的敞开底部大体上被封闭,并且上壳体52和下壳体54限定出位于它们之间的空间。上壳体52和下壳体54支撑两个大体上类似的致动柄56和多个环58。每个致动柄56枢转地安装在上壳体52和下壳体54中,大体上位于壳体相对纵向端中相应一个上,以控制环58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的移动。致动柄56的一部分容纳在上壳体52与下壳体54限定的空间中。与现有技术的环形夹机构3一样,沿着上壳体52的每个纵向边缘形成的弯折底边60大体上延伸壳体10的整个长度,并且从一个纵向端到另一个纵向端与下壳体54上对应的边61配合并且刚性地支撑下壳体54。槽口62沿着两个弯折底边60设置。下壳体54具有对准的槽口63。槽口62,63横向相对地成对布置,每对接收由其穿过的一个环58,使每个环可以在上壳体52和下壳体54侧向移动,以打开和闭合。
每个环58包括两个环部件64和66,环部件64和66由上壳体52和下壳体54支撑,以便相对于彼此在打开与闭合位置之间移动。在闭合位置,环部件64和66形成连续的闭合环或回路以保持活页纸,并且允许纸页沿着环58从一个环部件29移动到另一环部件(参看图13),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环形夹机构一样。在打开位置,环部件64和66形成不连续的打开回路,以增加或取出纸页(参看图15)。可以想象,环部件由诸如不锈钢的合适材料的现有圆柱形杆形成,但其它合适材料和形状的环部件也认为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每个环58的两个环部件64和66彼此相对地安装在一对铰接板68(参看图9)的一个上。铰接板68分别是薄的和细长的,具有内外纵向边缘和两个纵向端,并且以公知方式起作用。
如现有技术一样,铰接板68沿着它们的内纵向边缘平行布置地相互连接,形成具有枢转轴线的中心铰链。铰接板68位于上壳体52与下壳体54之间形成的空间中。下壳体54松动地接收相互连接的铰接板68的外纵向边缘。因此,铰接板被保持在下壳体54中,同时它们的外纵向边缘可以相对于下壳体自由移动。孔70靠近每个铰接板68的每个纵向端形成。孔70以如下将详细描述的方式与致动柄56相互作用。
当铰接板处于共面位置(即,在铰接板的外表面之间的角度是180°)时,下壳体54比连接的铰接板68稍窄。以便当铰接板68枢转通过该位置时,它们使弹性下壳体54变形并且在壳体中产生推动铰接板68枢转远离共面位置的弹力,以闭合环部件64和66(即,向下并且远离壳体上表面移动枢转轴线)或者打开它们(即,向上并朝着壳体的上表面移动枢转轴线)。而且,当环部件64和66闭合时,弹力阻止铰接板移动并将环部件夹在一起。当环部件64和66打开时,弹力使它们保持分离。因此,所示实施例采用现有结构移动铰接板68以及环部件64和66。但是,应理解的是,保持环部件64和66打开或闭合的其它方式也落入本发明范围。
如图9所示,两个致动柄56分别包括相对平坦的头部72,头部72大体上在上壳体52上方向上延伸(参看图6),以便抓握而枢转致动柄。在所示实施例中,头部在其自由端缘被弯向稍微更加水平的方位。每个致动柄56还包括两个侧向臂74以及凸轮结构76。每个致动柄56的侧向臂74在平坦的头部72下方从每个致动柄56的相对侧向外延伸、并且被安放在铰接板68的相应孔70中。当致动柄56被枢转时,凸轮结构76的上表面78与大体上在孔70之间的铰接板68的下邻接边缘配合(图11),迫使它们向上移动以打开环58。
例如如图9和11所示,支撑结构80形成在下壳体54的每个纵向端附近。由于下壳体54优选地由钢板制成,支撑结构80可以在形成下壳体54的其余部分的同一冲压工艺中冲压而成,尽管也可以采用形成支撑结构80的其它方法。图11最好地显示了通过冲压下壳体54形成的支撑结构80,支撑结构80为从下壳体54凸出并具有一平坦的支撑表面83的圆弧形。当环形夹机构50被组装时,支撑结构80与每个致动柄56对齐并为每个致动柄56提供水平支撑。最好如图10和11所示,每个支撑结构80与致动柄56的下表面82(枢转部分)配合,下表面82包括两个侧向臂74和凸轮结构76的下表面,以提供横过致动柄56与支撑结构80之间的配合宽度的支撑。与侧向臂74和凸轮结构76配合的支撑结构80的支撑表面83横过下壳体54延伸形成下壳体横截面圆弧上的两点之间的弦。与只有致动柄外边缘与下壳体弧形壁配合的上述现有技术装置不同,横过致动柄宽度的横向线接触在致动柄枢转时为致动柄的操作提供稳定性。
在图16-18中显示了替代实施例,其中除了以下之外的部件与上述实施例的相同。在该实施例中,支撑结构80包括从下壳体54凸出的一对凸出部80a和80b,凸出部80a和80b之间形成一定间隔,凸出部80a和80b的上表面构成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平坦支撑表面81a和81b,并且沿着下壳体横截面圆弧上的两点之间的弦对齐。支撑结构80的一对凸出部80a和80b的支撑表面81a和81b与两个侧向臂74的相应下表面配合,以便为致动柄56与支撑结构80a之间的配合提供支撑。因此,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唯一区别是,该实施例的致动柄56仅在它们的侧向臂74上被支撑,而在凸轮结构76上不被支撑,但该结构仍然比上述现有技术的装置提供了更加稳定的支撑。
在从图10和11所示位置操作第一实施例时,致动柄56的头部72可被抓握并且向外和向下枢转。每个致动柄56的下表面82,包括侧向臂74和凸轮结构76的下表面在支撑结构80上枢转,大体上沿着致动柄56的整个宽度与支撑结构配合。凸轮结构76的上表面78向上推铰接板68,导致它们克服下壳体54的弹力向上枢转。当致动柄56枢转时,侧向臂74的自由端滑动通过相应孔70,使得致动柄56的枢转运动不受侧向臂与铰接板的配合的影响。但是,孔70防止致动柄56相对于铰接板68轴向和横向运动,从而保持致动柄的合适定位。一旦致动柄56向上枢转使铰接板向上通过它们的共面位置,下壳体54的弹力使铰接板充分向上移动。当铰接板68移动时,每个环58的环部件64,66分开,最终到达完全打开的位置。为了闭合环部件64,66,环部件可被手动推在一起。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其它闭合环部件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操作大体上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相同,除了凸轮结构76由在支撑表面81a和81b上旋转的侧向臂74悬挂在下壳体上方。
本发明的机构的组件优选地由合适的刚性材料诸如金属(例如钢)制成。但由非金属尤其包括塑料制成的机构也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此外,不是从下壳体上直接冲压的支撑结构,例如通过公知方式连接在下壳体上的支撑结构也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在介绍本发明或最佳实施例的元件时,冠词“一个”、“该”和“所述”意味着有一个或多个元件。术语“包括”,“包含”以及“具有”是指包含并意味着除了所列部件之外还可能有其它部件。此外,在此所使用的“上”、“下”以及这些术语的变形只是为了方便,而无需元件的任意具体定位。
由于上述的各种变形均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下作出,因此上面文字以及附图所示的所有内容均应看作是一种示意性的而不应看作是一种限制。
Claims (15)
1、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所述机构包括:
具有纵向轴线、中心顶部、以及与中心顶部大体上相反的敞开底部的上壳体;
与上壳体成大体上相对关系并且大体上封闭上壳体的敞开底部的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在它们之间限定一个空间,下壳体具有大体上弧形横截面、以及具有邻近其一个端部大体上横过下壳体延伸的支撑结构;
由上壳体和下壳体中的至少一个支撑以相对于所述壳体枢转运动的两个铰接板;
用于保持活页纸的至少一个环,所述环包括第一环部件和第二环部件,第一环部件安装在铰接板之一上、并可随着该铰接板的枢转运动相对于第二环部件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闭合位置,两个环部件形成大体上连续的闭合环,以允许由环保持的活页纸沿环从一个环部件移动至另一环部件,而在打开位置,两个环部件形成不连续的打开环,以增加或从环取出活页纸;
位于下壳体的所述一个端部的致动柄,致动柄部分地设置在上壳体与下壳体限定的空间中、并且与铰接板配合以导致铰接板枢转运动,位于下壳体上的所述支撑结构形状形成并且布置成支撑所述致动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支撑结构形成支撑表面,致动柄包括由支撑表面支撑的枢转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支撑结构形成下壳体弧形横截面的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致动柄的枢转部分大体上以横过下壳体的线接触的方式与支撑结构的支撑表面配合。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致动柄包括一对横向间隔开的侧向臂以及设置在所述侧向臂之间的凸轮结构,侧向臂和凸轮结构的下表面构成所述枢转部分。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支撑结构由通过冲压下壳体而整体地从下壳体凸出的凸出部构成,凸出部的顶面构成所述支撑表面。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支撑结构由一对凸出部构成,所述一对凸出部之间形成一定间隔,所述一对凸出部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并构成所述支撑表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与一个薄皮结合,所述薄皮包括前板和后板,前板和后板可操作地连接在一起,以便相对于彼此枢转,以打开或者闭合所述薄皮。
9、如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邻近所述下壳体另一个端部大体上横过下壳体延伸的另一支撑结构,以及位于下壳体的所述另一个端部并且由所述另一支撑结构支撑的另一致动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支撑结构形成另一支撑表面,所述另一致动柄包括由所述另一支撑表面支撑的另一枢转部分。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支撑结构形成下壳体弧形横截面的弦。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致动柄的所述另一枢转部分大体上以横过下壳体的线接触的方式与所述另一支撑结构的所述另一支撑表面配合。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致动柄包括另一对横向间隔开的侧向臂以及设置在所述另一对侧向臂之间的另一凸轮结构,另一对侧向臂和另一凸轮结构的下表面构成所述所述另一枢转部分。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支撑结构由通过冲压下壳体而整体地从下壳体凸出的另一凸出部构成,另一凸出部的顶面构成所述另一支撑表面。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支撑结构由一对凸出部构成,所述一对凸出部之间形成一定间隔,所述一对凸出部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并构成所述另一支撑表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510129442 CN1978212A (zh) | 2005-12-08 | 2005-12-08 | 环形夹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510129442 CN1978212A (zh) | 2005-12-08 | 2005-12-08 | 环形夹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78212A true CN1978212A (zh) | 2007-06-13 |
Family
ID=38129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510129442 Pending CN1978212A (zh) | 2005-12-08 | 2005-12-08 | 环形夹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978212A (zh) |
-
2005
- 2005-12-08 CN CN 200510129442 patent/CN1978212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915522Y (zh) | 具有弹簧偏压移动杆的环形夹机构 | |
CN201143820Y (zh) | 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 | |
CN100480058C (zh) | 偏压到闭合锁紧位置的环形夹机构 | |
CN102271552B (zh) | 折叠式架支撑件 | |
US20120291243A1 (en) | Shower Curtain Hooks | |
CN100480059C (zh) | 具有滑动连接器的环形夹机构 | |
CN1978213A (zh) | 环形夹机构 | |
US20030044221A1 (en) | Binder device with linked arches | |
CN200942645Y (zh) | 环形夹机构以及环形夹 | |
RU2008149847A (ru) | Пружина кручения, упругий элемент, скользящий механизм и портатив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в которых использован такой элемент | |
CN104871274A (zh) | 电气开关的可动触点 | |
KR100678629B1 (ko) | 탄성부재의 제조 장치 및 그 제조 장치를 이용한탄성부재의 제조방법 | |
CN1763343B (zh) | 铰链装置 | |
CN1978212A (zh) | 环形夹机构 | |
CN102001498A (zh) | 折叠集装箱 | |
CN201161495Y (zh) | 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 | |
US20110242738A1 (en) | Mounting apparatus for speaker | |
CN101767500B (zh) | 卡锁致动件、带卡锁致动件的环形装订夹机构及组装方法 | |
CN2843864Y (zh) | 环形夹机构 | |
KR200405366Y1 (ko) | 프로파일용 너트 | |
CN100475550C (zh) | 软闭合圆环活页夹机构 | |
US20130169134A1 (en) | Sliding hinge and portable device | |
CN209872142U (zh) | 板件吊挂装置及其夹持臂 | |
CN201283710Y (zh) | 纸张保持装置 | |
US8108019B2 (en) | Sliding hing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