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76135A - 卡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卡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76135A
CN1976135A CNA2006101633384A CN200610163338A CN1976135A CN 1976135 A CN1976135 A CN 1976135A CN A2006101633384 A CNA2006101633384 A CN A2006101633384A CN 200610163338 A CN200610163338 A CN 200610163338A CN 1976135 A CN1976135 A CN 19761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cover member
curtain
shaped cover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6333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46120C (zh
Inventor
古贺伸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ST Mf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ST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T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ST Mf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76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61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612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612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4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live contacts
    • H01R13/447Shutter or cover plate
    • H01R13/453Shutter or cover plate opened by engagement of counterpart
    • H01R13/4538Covers sliding or withdrawing in the direction of engagement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卡用连接器,可实现更加小型化且简单的结构。该卡用连接器具有:基架,其具有从两侧立起的侧部框架;连接器本体,其设置在所述基架的一端侧,对多根触针进行排列固定;遮蔽部件,其具有相对于通过所述连接器本体排列固定的多根触针的贯通孔,并在所述触针穿过所述贯通孔的状态下可自由移动;以及遮蔽锁定用弹簧,其在所述卡被插入之前对所述遮蔽部件的移动进行锁定,并且与适合的卡的插入联动而解除所述锁定,从而允许卡的触头与所述触针的连接,所述遮蔽锁定用弹簧由所述基架的两侧部框架的至少一个侧部框架的切片式簧片形成。

Description

卡用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卡用连接器,特别是涉及实现了对保护触针用的遮蔽部件进行锁定的锁定机构的改进的卡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用卡式存储设备作为电子装置的外部存储装置加以利用的系统已经广泛普及。为了将这种卡式存储设备与电子装置连接,需要与之对应的连接器。
此外,卡式存储设备用的连接器(下面称作卡用连接器)已经开发有多个种类、形式,下文对其进行介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记载的卡用连接器采用了通过抑压机构抑压保持被插入的卡的侧面的结构。但是,在该连接器中,当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时,插入到卡保持器中的卡有可能会飞出。为此,设置对供卡插入的卡插入口进行封闭的遮蔽件(shutter),通过关闭该遮蔽件来防止卡飞出。从而,在这种连接器中,由于必须设置与连接器分开的遮蔽件,所以存在以下缺点,即,很难小型化,而且零部件数目变多从而导致制造成本高涨。
鉴于这一缺点,还公知有不需要遮蔽件的连接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2记载的卡用连接器具有:外壳,其形成有供卡插入的插入部;接触端子(触针),其形成在外壳的内部,以与卡的端子(触头)接触的方式在插入方向上延伸形成;以及锁定机构,其在将卡插入到插入部并到达预定安装位置附近时,与卡的侧面凹部卡合,将卡锁定在安装位置。
当采用这种连接器结构时,可以防止插入到外壳的安装位置的卡的脱落和拔出,而且,在到达外壳的安装位置时,可以将卡锁定,因此,在插入卡的过程中不会对卡施加载荷,可顺利地进行插入操作,同时,可以防止卡被锁定机构损伤,特别是不需要附设遮蔽机构。
此外,从卡用连接器取下卡时,通常,是用手指捏住卡的端部而将卡拔出,但是,在触头的接触比较牢固的情况下不容易拔出,另外也由于卡的插入口处在较窄的位置,所以不容易拔出。鉴于这一点,也公知有如下的连接器,即,一体地设置有容易将卡排出的推出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3记载的卡用连接器具有下述结构,即,在其外壳的一侧部设置有具有凸轮部件的推出机构,在外壳的另一侧部设置有弹性卡合部件,该弹性卡合部件与被凸轮部件排出的卡的直线状的侧缘卡合,限制卡向排出方向的移动。当采用这种结构时,在通过具有凸轮部件的推出机构排出所收容的卡时,可以防止卡掉落,同时,很容易用手取出卡。
然而,对于各种卡,例如小型快闪(compact flash)(注册商标)存储卡、智慧卡(smart media card)、记忆棒及PC卡等,虽然一部分卡已标准化,但是,还没有将这些卡都统一的标准。因此,各种卡各自的尺寸、形状不同,随之,卡用连接器也成为适合于各卡的结构。
其结果是,电子装置的用户有可能将小型卡误插入到大型卡用插入口中。这样,当将不适合的卡强行压入插入口中时,会使连接器的接触针变形或者损坏。此外,即使是大小相同的插入口,有时也会将卡颠倒或正反颠倒而插入,因这种颠倒等同样有可能引起损坏等。此外,连接器的接触针上也容易附着尘土或尘埃,从而有可能引起接触不良等。
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连接器中,不能可靠地保持被插入的卡,为了防止卡飞出,必须在卡插入口设置遮蔽件,而且该遮蔽必须与连接器分开设置。此外,虽然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连接器不必设置遮蔽件,而是通过附设锁定机构就可以防止插入到外壳安装位置的卡的脱落和拔出,但是,上述任何一种卡连接器都不能解决设置在相片打印自动售货机等情况时所产生的上述问题。另外,通过上述专利文献3记载的连接器也不能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本申请人提出了一种发明,该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即使误插入尺寸不同的卡,也不会使接触针弯曲或损伤的防止机构的卡用连接器,以及提供具有用于容易地将插入的卡排出的推出机构的卡用连接器(专利文献4)。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51024号公报(图1,第3页右栏)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86296号公报(图2,[0015]~[0021]段)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26084号公报(图1,[0019]~[0020]段)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5-116240号公报
根据上述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本申请人发明的卡用连接器,其构成包括:收容有多根触针的连接器本体;可自由移动地安装在该连接器本体上,并覆盖上述触针的前端部而对其从外部进行保护的遮蔽部件;以及具有锁定机构的一对侧部框架,该锁定机构在插入卡之前对该遮蔽部件的移动进行锁定,与适合的卡的插入联动而解除上述锁定,从而允许卡触头与上述连接器本体的触针的前端部的连接。
此外,上述一对侧部框架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连接器本体的两侧壁,在上述一对侧部框架上分别设置有上述锁定机构。此外,上述锁定机构是锁定用弹簧部件,其通过卡的安装而变形从而解除上述遮蔽部件,并且通过卡的取下而恢复到与上述遮蔽部件卡合的状态。
因此,这种先前由本申请人提出的卡用连接器采用了在连接器本体的两侧壁上可自由装卸地安装有一对侧部框架的结构,而且采用锁定机构设置在该一对侧部框架上的结构。
在这种结构中,由于侧部框架设置成在横向可自由装卸,从而不利于卡用连接器的小型化,另外采用在该侧部框架上还设有锁定机构的结构。
因此,即使在本申请人先前提出的发明中,在卡用连接器小型化方面也是不足的,而且结构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加小型化且可实现简单结构的卡用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1方面是一种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卡用连接器具有:基架,其在两侧具有弯曲而形成的侧部框架;连接器本体,其设置在所述基架的供卡插入一侧的相反侧,对多根触针进行排列固定;遮蔽部件,其具有相对于通过所述连接器本体排列固定的多根触针的贯通孔,在所述触针穿过所述贯通孔的状态下可自由移动;以及遮蔽锁定机构,其在所述卡被插入之前对所述遮蔽部件的移动进行锁定,并且与适合的卡的插入联动而解除所述锁定,从而允许卡的触头与所述触针的连接,所述遮蔽锁定机构由所述基架的两侧部框架中的至少一个侧部框架的切片式簧片形成。
另外,作为第2方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锁定机构构成为,在所述切片式簧片的前端部与中间部分别形成有朝向所述侧部框架的内侧的凸部,在未插入卡时,所述切片式簧片的前端部的凸部与遮蔽部件的钩挂部卡合,将所述遮蔽部件的移动固定,在插入所述卡时,所述卡的端部与所述切片式簧片的中间部的凸部抵接,将所述切片式簧片向外侧推压,从而解除所述切片式簧片的前端部的凸部与遮蔽部件的钩挂部的卡合。
此外,作为第3方面,在第2方面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部件构成为,在所述切片式簧片的前端部的凸部与所述遮蔽部件的钩挂部处于卡合状态时,位于通过弹簧将所述多根触针的前端部收容在所述贯通孔中的位置,随着克服所述弹簧的弹力将所述卡插入,而使所述触针的前端部从所述贯通孔露出,从而可以使所述触针与所述卡的触头连接,另外,在卡被拔出时,所述遮蔽部件通过所述弹簧恢复到所述切片式簧片的前端部的凸部与所述遮蔽部件的钩挂部卡合的状态。
另外,作为第4方面,在上述任一方面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用连接器还具有:钩挂部,其形成在所述遮蔽部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可滑动的推杆,其设置在所述侧部框架上;以及旋转臂,其一端与所述推杆卡合,而另一端与形成在所述遮蔽部件的中央部的钩挂部卡合,所述卡用连接器构成为,在所述被插入的卡的触头与触针连接的状态下,在拔出所述卡时,通过所述推杆对所述旋转臂的一端施加推压力,对所述旋转臂的另一端向相反方向施加推压力,从而通过所述遮蔽部件对所述卡施加拔出方向的力。
根据本发明,遮蔽锁定用弹簧由框架本体两侧部框架的至少一个侧部框架的切片式簧片形成,因此,不需要设置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本体两侧壁上的侧部框架,也不需要单独地设置遮蔽部件的锁定机构。从而,实现了卡之类的连接器的小型化、结构的简单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卡用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卡用连接器的与图1所示的面相反一侧的面的图。
图3是表示卡20与触针1b连接之前的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将卡完全插入卡用连接器内而使卡20与触针1b连接的状态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切片式簧片2的形状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卡用连接器;1a基架;1b触针;1c连接器本体;1d两侧部框架;1e遮蔽部件;1g、11b遮蔽部件的钩挂部;2切片式簧片;2a切片式簧片的中间部;2b切片式簧片的前端部;3旋转臂;3a支撑轴;10遮蔽部件的贯通孔;20卡;30按钮;31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此外,实施例是为了理解本发明而表示的,本发明的应用并不限定于此。
图1是本发明的卡用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在图1中,(A)是表示没有插入卡的状态的图,与此相对,(B)是表示插入卡后的状态的图。
本发明的卡用连接器1具有金属板制的基架1a。在基架1a的两侧部具有弯曲成コ字状而形成的两侧部框架1d。通过该两侧部框架1d的コ字状弯曲部,能够以夹住被插入的卡的方式对卡进行保持。
在基架1a的供卡插入一侧的相反侧,设有将多根触针1b排列固定的由树脂等绝缘块构成的连接器本体1c。另外,在上述连接器本体1c上设置有遮蔽部件1e,该遮蔽部件1e覆盖排列固定的多根触针1b的前端部而对其从外部进行保护。
在这里,参照图2进一步进行说明,图2表示卡用连接器1的与图1所示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图1(A)表示的是卡20插入前,通过遮蔽部件1e覆盖并保护触针1b的前端部。
图2是表示与图1相反一侧的面的图,在图2中,(A)是俯视图,(B)是正面图。另外,(C)、(D)是左右侧面图。
从图2(B)可以了解,遮蔽部件1e具有分别对应于多根触针1b的贯通孔10。此外,在没有插入卡20时,如图1(A)所示,遮蔽部件1e通过介于连接器本体1c与遮蔽部件1e之间的螺旋弹簧1f的弹力,定位于触针1b的前端部。在该状态下,触针1b的前端部被保护。
插入卡20时,如图1(B)所示,利用卡20的端部克服螺旋弹簧1f的弹力,将遮蔽部件1e向连接器本体1c侧压入。由此,触针1b的前端部穿过遮蔽部件1e的贯通孔10而被插入到卡20侧所具有的触头上,从而可以使触针1b与卡20的触头之间电连接。
此外,为了便于理解,图1(B)以透视状图示了触针1b的前端部插入连接在卡侧的触头上的状态。
进一步利用图3、图4说明这种结构,则更有助于对本发明的理解,图3、图4是在拆除基架1a及两侧部框架1d的状态进行表示的。
图3是表示卡20与触针1b连接之前的状态的图。图3(A)是拆除基架1a及两侧部框架1d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B)是沿图3(A)的A-B线的连接器本体1c的局部剖面图。
在未插入卡20时,遮蔽部件1e被位于其与连接器本体1c之间的螺旋弹簧1f推出,从而遮蔽部件1e处于将通过连接器本体1c排列固定的触针1b的前端部收容在贯通孔10中的状态。由此,触针1b的前端部被保护。
卡20具有电路部件收容部20a和与该电路部件收容部20a连接的凹状触头20b。
在这里,返回到图2,说明作为本发明特征的遮蔽部件1e的锁定功能。即,如图3(B)所示,在卡20处于未插入的状态下,遮蔽部件1e处于通过螺旋弹簧1f将触针1b的前端部收容在贯通孔10中的状态。
这时,在克服螺旋弹簧1f的弹力将推压力施加给遮蔽部件1e时,在触针1b的前端部容易露出的情况下,不能期待对触针1b的保护。
因而,在先前本申请人通过在先申请(专利文献4)提出的发明中,采用了这样的结构,即,在连接器本体的两侧壁上可自由装卸地安装有一对侧部框架,并且,将锁定机构设置在该一对侧部框架上。此外,锁定机构由锁定用弹簧部件构成,通过卡的安装而变形,以解除与上述遮蔽部件的卡合,相反,通过取下卡就可恢复到与上述遮蔽部件的卡合状态。
这种结构如先前说明的那样,由于在连接器本体的两侧壁上设置一对侧部框架,从而不可避免使连接器本体的宽度变大。另外,在侧部框架上安装锁定用弹簧部件,从而不可避免使结构变复杂。
因此,本发明就是鉴于这一点而提出的,其特征是,如图2所示,通过在基架1a的两侧部框架1d上形成的切片式簧片(切片リ一ド)2构成锁定结构。
即,在两侧部框架1d的至少一侧,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在左侧的侧部框架1d上形成切片式簧片2。
该切片式簧片2可在冲压成形侧部框架1d时同时形成。因此,切片式簧片2的一端连接在侧部框架1d上,另一端为自由端,从而,该切片式簧片2借助于侧部框架1d本身的刚性被赋予弹性。
另外,切片式簧片2如图5的剖面图所示,被折弯成型为在其中间部和前端部分别具有凸部2a、2b。
图5(A)表示未插入卡20的状态,图5(B)表示卡20被插入卡用连接器中时以及从卡用连接器拔出时的状态。
在图5(A)中,如先前说明的那样,在未插入卡20时,遮蔽部件1e通过螺旋弹簧1f而位于保护触针1b的前端部的位置(参照图3(B))。
这时,如图5(A)所示,借助于切片式簧片2的弹性,产生向侧部框架1d的内侧方向(图5(A)的右方向)返回的力,因此,切片式簧片2的前端部的凸部2b与形成在遮蔽部件1e的侧部的钩挂部1g卡合。
由此,即使将推压力施加在遮蔽部件1e上,也能维持保护遮蔽部件1e的触针1b的前端部的状态(图3(B))。
另一方面,如图5(B)所示,如果假想为卡20被插入的状态,通过卡20的前端侧部对切片式簧片2的中间部的凸部2a向外方施加推出的力。
由此,切片式簧片2变形,解除前端部的凸部2b与遮蔽部件1e的钩挂部1g的卡合。接着,卡20可以进一步插入卡用连接器1内。
图4是表示卡20被完全插入卡用连接器1内而使卡20与触针1b连接的状态的图。图4(A)是拆除基架1a及两侧部框架1d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B)是沿图4(A)的A-B线的连接器本体1c的局部剖面图。
通过插入卡20,遮蔽部件1e克服螺旋弹簧1f的弹力,被推压并返回到连接器本体1c侧。由此,触针1b的前端部从遮蔽部件1e的贯通孔10露出,并被插入到卡20的凹状触头20b内,处于与卡20的电路部件收容部20a内的电路电连接的状态。
在图5(B)中,在卡20的触头从卡用连接器被拔出时,解除卡20的侧部与切片式簧片2的中间部2a的凸部的接触,切片式簧片2借助于弹性而恢复到图5(A)的状态。这时,遮蔽部件1e被螺旋弹簧1f推出,由此,遮蔽部件1e的侧部的钩挂部1g与切片式簧片2的前端部2b的凸部再次卡合,从而维持在图5(A)的状态。
在这里,在卡20的凹状触头20b与触针1b的前端部连接的状态下,在将卡20从卡用连接器拔出时,需要施加拔出力,以克服由触头20b与触针1b的弹性产生的物理接触压力。
因此,下面对先前说明的本发明的锁定机构的特征,和可以用作最佳实施例的、用于将卡20从卡用连接器1容易地拔出的推出机构进行说明。
返回到图2,在基架1a的背面侧,设置有能够以支撑轴3a为中心旋转的旋转臂3。
另一方面,在一体地安装于遮蔽部件1e的树脂块上的金属板11a的中央部,具有钩挂部11b。
旋转臂3的一端与形成在该金属板11a的中央部的钩挂部11b卡合。
另一方面,在两侧部框架1d的一侧具有可滑动的推杆31,该推杆31的前端具有按钮30。推杆31的另一端与旋转臂3的另一端卡合。
这里,在将卡20插入卡用连接器1中的状态下,如果将按钮30向图2的触针1b的方向推压,则旋转臂3的一端以支撑轴3a为中心,被与其卡合的推杆31朝着向上的粗箭头所示方向抬起。由此,旋转臂3的另一端以支撑轴3a为中心,朝着向下的粗箭头所示的方向压下。
由于该旋转臂3的另一端与一体地安装于遮蔽部件1e的树脂块上的金属板11a的中央部的钩挂部11b卡合,所以,通过杠杆作用很容易对遮蔽部件1e向与连接器本体1c相反的方向施加推出的力。
由此,卡20的触头20b与触针1b的前端部的连接被解除,能够容易地将卡20捏住并拔出。

Claims (6)

1.一种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卡用连接器具有:
基架,其在两侧具有弯曲而形成的侧部框架;
连接器本体,其设置在所述基架的供卡插入一侧的相反侧,对多根触针进行排列固定;
遮蔽部件,其具有对应于通过所述连接器本体排列固定的多根触针的贯通孔,并在所述触针穿过所述贯通孔的状态下可自由移动;以及
遮蔽锁定机构,其在所述卡被插入之前对所述遮蔽部件的移动进行锁定,并且与适合的卡的插入联动而解除所述锁定,从而允许卡的触头与所述触针的连接,
所述遮蔽锁定机构由所述基架的两侧部框架中的至少一个侧部框架的切片式簧片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蔽锁定机构构成为,在所述切片式簧片的前端部与中间部分别形成有朝向所述侧部框架的内侧的凸部,
在未插入卡时,所述切片式簧片的前端部的凸部与遮蔽部件的钩挂部卡合,将所述遮蔽部件的移动固定,
在插入所述卡时,所述卡的端部与所述切片式簧片的中间部的凸部抵接,将所述切片式簧片向外侧推压,从而解除所述切片式簧片的前端部的凸部与遮蔽部件的钩挂部的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蔽部件构成为,在所述切片式簧片的前端部的凸部与所述遮蔽部件的钩挂部处于卡合状态时,位于通过弹簧将所述多根触针的前端部收容在所述贯通孔中的位置,
随着克服所述弹簧的弹力将所述卡插入,而使所述触针的前端部从所述贯通孔露出,从而可以使所述触针与所述卡的触头连接,
另外,在卡被拔出时,所述遮蔽部件通过所述弹簧恢复到所述切片式簧片的前端部的凸部与所述遮蔽部件的钩挂部卡合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用连接器还具有:
钩挂部,其形成在所述遮蔽部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
可滑动的推杆,其设置在所述侧部框架上;以及
旋转臂,其一端与所述推杆卡合,而另一端与形成在所述遮蔽部件的中央部的钩挂部卡合,
所述卡用连接器构成为,在所述被插入的卡的触头与触针连接的状态下,在拔出所述卡时,通过所述推杆对所述旋转臂的一端施加推压力,对所述旋转臂的另一端向相反方向施加推压力,从而通过所述遮蔽部件对所述卡施加拔出方向的力。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用连接器还具有:
钩挂部,其形成在所述遮蔽部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
可滑动的推杆,其设置在所述侧部框架上;以及
旋转臂,其一端与所述推杆卡合,而另一端与形成在所述遮蔽部件的中央部的钩挂部卡合,
所述卡用连接器构成为,在所述被插入的卡的触头与触针连接的状态下,在拔出所述卡时,通过所述推杆对所述旋转臂的一端施加推压力,对所述旋转臂的另一端向相反方向施加推压力,从而通过所述遮蔽部件对所述卡施加拔出方向的力。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用连接器还具有:
钩挂部,其形成在所述遮蔽部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
可滑动的推杆,其设置在所述侧部框架上;以及
旋转臂,其一端与所述推杆卡合,而另一端与形成在所述遮蔽部件的中央部的钩挂部卡合,
所述卡用连接器构成为,在所述被插入的卡的触头与触针连接的状态下,在拔出所述卡时,通过所述推杆对所述旋转臂的一端施加推压力,对所述旋转臂的另一端向相反方向施加推压力,从而通过所述遮蔽部件对所述卡施加拔出方向的力。
CNB2006101633384A 2005-12-01 2006-12-01 卡用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612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47722A JP4672536B2 (ja) 2005-12-01 2005-12-01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2005347722 2005-12-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6135A true CN1976135A (zh) 2007-06-06
CN100546120C CN100546120C (zh) 2009-09-30

Family

ID=38119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6333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6120C (zh) 2005-12-01 2006-12-01 卡用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320612B2 (zh)
JP (1) JP4672536B2 (zh)
CN (1) CN10054612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4747B (zh) * 2021-07-29 2024-01-26 昆山金鹏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度柔性线路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61989A (en) * 1990-11-30 1992-11-10 Itt Corporation Ejector equipped card connector
DE69320263T2 (de) * 1992-06-26 1999-04-08 Molex Inc Auswurfvorrichtung in einer Verbindervorrichtung für IC-Karten
US5451168A (en) * 1993-10-01 1995-09-19 Berg Technology, Inc. Connector apparatus for memory cards having a one-piece integrated frame
US5667396A (en) * 1995-08-08 1997-09-16 Tongrand Limited Memory card connector with card ejection mechanism
JPH1126084A (ja) 1997-06-30 1999-01-29 Amp Japan Ltd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3285321B2 (ja) * 1998-02-26 2002-05-27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カード接続用アダプタ
TW377898U (en) * 1998-05-08 1999-12-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Improvement for back card mechanism of connector
JP2000194800A (ja) * 1998-12-25 2000-07-14 Honda Tsushin Kogyo Co Ltd Cfカード用アダプタ
JP3573642B2 (ja) 1999-03-03 2004-10-06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Icカードの接触及び解除機構
JP2003086296A (ja) 2001-09-12 2003-03-20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メモリ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US6478592B1 (en) * 2001-10-29 2002-11-12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Card ejecting mechanism for CF card connector
JP2004031224A (ja) * 2002-06-27 2004-01-29 D D K Ltd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2004103408A (ja) * 2002-09-10 2004-04-02 Honda Tsushin Kogyo Co Ltd スロットコネクタ
JP2005116240A (ja) * 2003-10-03 2005-04-28 Jst Mfg Co Ltd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320612B2 (en) 2008-01-22
CN100546120C (zh) 2009-09-30
JP2007157381A (ja) 2007-06-21
US20070128916A1 (en) 2007-06-07
JP4672536B2 (ja) 2011-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3069C (zh) 存储卡用连接器
CN1226812C (zh) 卡用插接装置
CN1141760C (zh) 卡用连接器
CN1171359C (zh) Ic卡用连接器
CN1260858C (zh) 用滑子推出卡的卡用连接装置
CN1501319A (zh) 用于安装各种闪存卡的通用插槽
CN1297040C (zh) 卡用连接装置
CN1156943C (zh) 卡用插接装置
CN1222086C (zh) 卡用连接器装置
JP4527675B2 (ja) Ic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1702920A (zh) 卡连接器
CN100477409C (zh) 卡用连接器
CN1976135A (zh) 卡用连接器
CN1302426C (zh) 具有存储器插板插入/推出机构的插板器件
CN103022807A (zh) 一种自弹式端口固定装置
US20110212636A1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ith stop member for preventing card from flying off during ejecting
CN1272882C (zh) 卡用连接器装置
CN1305178C (zh) 卡用连接器
CN1264253C (zh) 卡用连接装置
CN2872634Y (zh) 抽屉式多合一卡片连接器
EP2053698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nector and card insertion method thereof
JP4064115B2 (ja) 電子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101034770A (zh) 卡用连接器装置
CN1253970C (zh) 卡用连接装置
CN2842796Y (zh) 一种卡连接器的限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30

Termination date: 20131201